猪蹄炖黄豆怎么做下奶:小暑(阳历7月7日左右)食疗养生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49:59

时令物语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巳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

  每年的阳历7月7日左右为小暑,此时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荫,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大暑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的经验总结。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地区的小暑节气,正是台风来临之际,《台湾府志》记载:“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台则常连日夜,或数日而止。……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

  小暑时节,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芦丛里、草窝中都是萤火虫的出发地,只要有草有水的地方,夜晚便可见到那忽明忽暗的白星点点、萤辉四溢,就像天上的星辰、远水中的渔火,闪闪飘移,徐徐风动,伴随着人们度过燥热的夏夜。小暑节气三候为: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意思是说一到小暑节气,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并且在小暑节气里,由于天气炎热,蟋蟀离开炎热的田野,都到庭院的墙角下去避暑热;天空中也可以看到老鹰因地面热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养生经

  小暑时节,正是人们一年中最忙的时间。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十分炎热,在忙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防暑降温。

  多饮水,是消除疲劳、缓解体内代谢的好办法。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宁可日无食,不可日无水”,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70%,传统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冷开水。根据民间经验、实验结果,每日清晨饮用一杯新鲜凉开水,几年之后,就会出现神奇的益寿之功。日本医学家曾经对460名65岁以上的老人做过调查统计:五年内坚持每天清晨喝一杯凉开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牙齿不松,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这些人中也从未有得过大病的,由此看来,水对人体之重要是千真万确的。

  在炎热的伏天,人体内的血流加快,心脏负荷大,所以保持心情的平静与愉悦便显得极其重要。在高温天气中,人们最应警惕的便是心力衰竭。心衰通常是由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进入高温天气,患者可能出现易疲劳、食欲减退等症状。所以说,进入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养“心”。要想预防心力衰竭,平时就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要戒烟、少喝酒、适当控制体重、改善饮食习惯。对已确诊为心衰的病人,除应坚持药物的终身治疗外,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需要做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比如,饮食要低盐,控制水分的摄人,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品,多吃蔬菜以及适当运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伏天,最易发生的节气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而环境通风差,使体热不能及时向外发散造成的。此时外出,应调整时间,避免中午高温时外出。有些老人在此季节中常感到烦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头晕、胸闷、恶心等,这些症状中医认为是“暑伤气”,民间则说是“苦夏”。对此,可适当进补,以补充身体中气之不足。并且要保证睡眠的充足,并利用午睡时间,以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对于冷饮不可多吃。夏季适量吃冷饮可防暑降温,但不宜吃得太多。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胃肠里的停留时间,直接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的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比较高,如果骤然受到大量的冷刺激,有可能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日:“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平养”,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而,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小暑食疗要点

  小暑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等不良习惯。

  首先,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并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其次,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并且,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平衡与充足。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人心,甘入脾,咸入肾。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

  饮食偏嗜,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所以建议大家在食疗养生中,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游。”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小暑进补食疗方

  玉竹粥

  原料:玉竹15~20克(鲜者30-6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玉竹去掉根须,洗干净后切碎,加水煎取浓汁后去渣,后以药汁与粳米同入沙锅,再加水适量,用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强心。

  应用:肺胃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喉干痛、声音嘶哑、烦热口渴、唇舌干燥、胃脘灼热隐痛、饥而不欲食及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而属阴虚者。

  注意:平素胃脘饱闷、口腻多痰、舌苔厚腻者,不宜服。

  落花生粥

  原料:落花生45克,粳米60~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花生米洗干净后捣碎,与粳米同人沙锅加水煮粥,以米烂汤稠为度,待粥成时,放入冰糖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早晨空腹温热食用。

  功效:益气健脾、润肺止咳、养血通乳。

  应用:脾胃气阴亏虚所致的食欲不振、反胃干呕、呃逆上气;肺阴亏虚所致的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喉干痛燥咳;血虚所致的贫血、产后乳汁不通、乳汁稀少等。

  注意:由于花生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故凡腹泻便溏的患者不宜多食;霉烂的花生不得使用;煮制花生粥时,花生米外表的红皮不要去掉。

  白术饼

  原料:生白术250克,大枣250克,面粉500克。

  制作:将白术烘干研成细末;大枣蒸熟去核,捣茸成泥状。将白术粉末、枣泥、面粉加水适量,拌搅均匀作饼,烘烤作点心吃。

  用法:作主食。

  功效:益气、健脾、止泻。

  应用:脾气亏虚所致的食少腹胀、久泻不止,以及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肠炎、小儿消化不良等属脾气虚者。

  白鸽益脾汤

  原料:白鸽1只,黄芪15克,党参15克,淮山药30克,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鸽子宰杀后,去净毛,剖除内脏,冲洗干净,切成小块,与黄芪、党参、淮山药同入沙锅,加水适量,先以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炖煮至鸽肉熟烂,加入味精、精盐调味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

  应用:脾胃气虚、气阴两虚所致的神疲气短、倦怠乏力、动则汗出气促、不思饮食、腹胀气坠,以及月经提前,或淋沥不尽等。

  扁豆益胃饮

  原料:炒白扁豆20克,党参20克,玉竹25克,山楂20克,乌梅20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将扁豆、党参、山楂、玉竹、乌梅洗干净,同入沙锅,加水适量,以文火熬至扁豆熟透时,取汁加入自砂糖搅匀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益气、生津、养胃。

  应用:胃酸缺乏症而属气阴亏虚者。

  西洋参茶

  原料:西洋参2-3克。

  制作:将西洋参切成均匀薄片,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应用:气阴亏虚所致的心烦口渴、气短乏力、干咳少痰、咽喉干燥、声音嘶哑、手足心低热。冠心病、糖尿病、肺结核、功能性低热、癌症放疗化疗后、产后、急性热病后期等而属气阴亏虚者。

  注意:平素常怕冷,以及腹泻质稀清冷之虚寒体质者,不宜服饮。

  山楂荷叶茶

  原料:山楂15克,荷叶12克。

  制作:将以上2药共研为粗末,每日1剂,煎水代茶频饮。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应用:高血压、高血脂症及单纯性肥胖症。

  功效:降压消脂

常见病小暑调治法

  夏季高温天气,对消化液的分泌与胃肠功能有明显影响,一些胃肠道疾病及肠道传染病是此节气常见的疾病,并且,闷热不适的天气容易诱发心血管类疾病。在本节我们为大家介绍下面几种疾病的预防和调治方法:

腹泻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加,每日3次以上,粪便质清稀,甚至大便如水样,有的还伴有脓血、黏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

  石榴皮散

  用料:石榴果皮适量。

  制用法:将石榴果皮烧存性,研为细末。每次服3~6克,每日2~3次。空腹以红糖水送下。

  功效:收敛、抑菌、止泻。

  适应症:大便滑脱不禁。

  榛子散

  用料:榛子仁适量。

  制用法:将榛子仁炒至焦黄,研为细末。每次1匙,每日2次,空腹以红枣5~7枚煎汤送服。

  功效:益气力、补脾胃。

  适应症:脾虚腹泻。

  小米山药大枣粥

  用料:小米30克,淮山药15克,大枣5枚。

  制用法:按常法煮粥服食。每日2剂。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止泻。

  适应症:脾胃虚弱所致的腹泻。

  扁豆粥

  用料:白扁豆60克,粳米150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按常法煮粥服食。每日1剂。

  功效:健脾止泻、清暑化湿。

  适应症:脾胃虚弱所致的慢性腹泻、食欲不振等。

便血

  消化道出血经肠道排出后,粪便带血或全血便,颜色可以是鲜红色、暗红色和柏油样。血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下消化道(小肠、结肠、直肠、肛门)出血,大便常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肠)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样,如出现此类情况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蚕豆叶汤

  用料:鲜蚕豆叶或荚壳60~90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将蚕豆叶加水煎汤,去渣,调入红糖服用。每日 1剂,2次分服。

  功效:活血、止血。

  适应症:大便下血。

  双汁饮

  用料:鲜马齿苋汁、鲜藕汁等量。

  制用法:将马齿苋汁、藕汁调匀,每次半杯,以米汤和服。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适应症:湿热下注型便血,症见肠中积热夹湿、血色红而混浊、口苦、舌苔黄厚、大便不畅等。

  荷梗汤

  用料:荷梗30-60克,饴糖1~2匙。

  制用法:将荷梗加水煎汤,去渣,调入饴糖饮服。每日1剂。

  功效:涩肠止泻、凉血止血。

  适应症:肠风便血、久泻久痢。

心悸

  心悸是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天气炎热的夏季也容易出现此种状况。

  龙眼双仁茶

  用料:龙眼肉20克,酸枣仁、柏子仁各12克。

  制用法:将上3味水煎取汁,代茶饮用。每晚1剂。

  功效:补血、养心、安神。

  适应症:气血不足型心悸。

  甘草汤

  用料:炙甘草1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通脉。

  适应症:心阳虚弱型心悸,疾见心下悸而喘满、头晕神倦、形寒肢冷、面色光白、胸闷不适、气短、自汗、尿少等。

  双冬枣仁茶

  用料:天冬10克,麦冬(连心)1O克,酸枣仁(微炒捣碎)10克,蜂蜜30克。

  制用法:将天冬、麦冬共制粗末,与酸枣仁一同放人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候温,调入蜂蜜,代茶饮用。每晚1剂。

  功效:养阴清热、宁心安神。

  适应症:阴虚火旺型心悸,症见心悸而烦、失眠健忘、口苦咽于、耳鸣眩晕等。

  龙眼黑枣散

  用料:龙眼肉120克,大黑枣250克。

  制用法:将上2味洗净去核,晒干,捣碎研末,混匀,贮存备用。每次服10-18克,每日3次,淡盐水送下。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适应症:气血不足型心悸。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吃人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其中也包括化学药物中毒,有单发的也有群体的,轻者影响身体健康,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空心菜汁

  用料:鲜空心菜适量。

  制用法:将空心菜洗净,捣烂取汁,大量灌服,有急救解毒的作用。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解毒。

  适应症:误食野菌、毒菇、毒鱼藤、断肠草以及砒霜中毒等。

  注:临床观察,本方对野菌中毒而发精神狂乱者效果较好,对昏迷型者较差。

  生姜苏叶汤

  用料:生姜、紫苏叶各30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将前2味水煎取汁,调入红糖饮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除邪解毒、和胃止呕、缓急止痛。

  适应症: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呕吐、下痢等。

  绿豆急救方

  用料:生绿豆适量。

  制用法:将绿豆用水浸软,研磨,去渣取汁,大量灌服。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适应症:食物中毒。

  无花果叶汁

  用料:鲜无花果嫩叶适量。

  制用法:将无花果叶洗净捣烂,取汁半杯,以温开水和服。每日2次。

  功效:解毒、止痛。

  适应症:误食鱼蟹类中毒、腹痛、呕吐。

小儿痢疾

  夏秋季节,各类瓜果大量上市,小儿痢疾增多。小儿痢疾以粘液、脓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发热、左下腹压痛,慢性痢疾可伴有脱肛。

  山楂茶

  用料:山楂30克,茶叶6克,白糖、红糖各10克。

  制用法:将山楂洗净切片,放入锅内,加水煮沸10分钟,加人茶叶再煮二三沸,调入白糖、红糖即成。每日1剂,2~3次分服,连服5日。

  功效:清热利湿、抗菌镇痛。

  适应症:小儿急性痢疾,症见痢疾初起,发热、便稀黄绿、伴有粘液及脓血、腹痛下坠、恶心呕吐等。

  苦瓜汁

  用料:鲜嫩小苦瓜5条。

  制用法:将苦瓜洗净切碎,捣烂取汁饮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症:小儿赤白痢疾。

  凉拌马齿苋

  用料:鲜马齿苋500克,大蒜30克,调料适量。

  制用法:将马齿苋择洗干净,人沸水锅中烫透,捞出沥干水分,切碎,装盘备用。将大蒜去皮捣烂,加入精盐、味精、香油、米醋调匀,浇在马齿苋上,拌匀。佐餐食用,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散淤杀虫。

  适应症:小儿血痢。

  双豆枣泥方

  用料:绿豆3粒,巴豆10粒,大枣(去核)2枚。

  制用法:将绿豆、巴豆研为细末,然后与大枣共捣烂,贴于小儿脐眼下部。每日1次。

  功效:清热解毒、止痢。

  适应症:小儿痢疾

时令果蔬谷排行榜

  西红柿

  西红柿属茄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的果实。原产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等地,在安第斯山脉至今还有原始野生种。后传至墨西哥,演化为栽培种,16世纪中叶,由西班牙、葡萄牙商人从中、南美洲带到欧洲,再由欧洲传至世界各地。我国广泛栽培,浆果扁圆或圆形,呈红、黄或粉红色,肉厚汁多,为夏秋季佳蔬。

  西红柿营养丰富,它几乎含有维生素的所有成分,被称做“维生素仓库”,同时它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等营养成分。西红柿营养丰富,每人每天若吃2-3个西红柿,就可以补偿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消耗。

  西红柿有清热止渴、养阴、凉血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口渴、口干、肝阴不足、目昏眼干或夜盲、阴虚血热、鼻衄、牙龈出血,亦可用于高血压病。

  南瓜

  南瓜为葫芦科草本植物蔓生藤本南瓜的果实,瓜果扁圆或长圆形,表皮暗绿或绿自相间,老熟后有白粉,黄褐或赭色,有波状网纹。我国分布面最广,耐贫瘠干旱土壤,生命力强,是夏秋家常蔬菜之一。南瓜原产地被认为是中美洲或是亚洲南部,很早就传人我国,因此有“中国南瓜”之说。

  南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钙、铁、锌、钴、纤维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等营养成分。

  南瓜能补中益气、化痰排脓、消炎止痛、解毒杀虫,主治脾胃气虚或营养不良、肺痈咳脓痰、蛔虫病等。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南瓜对肝。肾功能减弱者能增强细胞再生能力。

  牡蛎

  牡蛎亦称蚝,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大连湾牡蛎。壳形不规则,大而厚,虽无头无脑,其他器官却完备,生活在盐度较低的海区,以微小生物为食,其生命力强,不管海水盐度高低,零度以下或热带高水温、干旱等,均能适应。

  牡蛎营养丰富,除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外,还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10种氨基酸、谷胱甘肽、牛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铜、锰、镁、铝等成分,尤其所含锌,能增强儿童智力发育,故有“益智海味”之称。

  牡蛎味甘、性温、无毒。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可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以及丹毒等。牡蛎壳也可人药,价值很高,中医认为其味咸涩性凉,主要具有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等作用。可治惊痛、眩晕、自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疠、肿瘤。长期服用,能壮筋骨、益寿命,并能止虚汗、止渴、除淤血、止大小便频繁、治咽喉肿痛、咳嗽等症。可改善治疗男人性无能及不育症。

  海带

  海带为大叶藻科植物大叶藻的全草,为多年生沉水草本。我国辽宁、山东沿海已有大量人工养殖。夏秋季采收,由海中捞出晒干后,叶状体卷曲折叠成团或缠结成把即成产品。颜色为绿褐色,表面附有白霜,有腥气,味咸。

  海带除含一般营养成分外,所含蛋白质中包括18种氨基酸,含粗纤维甚丰,钙、铁的含量超过菠菜、油菜的几倍乃至10多倍。还含藻胶酸、昆布素、甘露醇、海带聚糖、钴、锗等特殊成分,尤其含碘量在食品中独占鳌头。

  海带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颈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对水肿、热痰咳喘、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最宜。

  荔枝

  荔枝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荔枝的果实。外果皮革质,有瘤状突起,成熟时赤色,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四川等地,以广东东莞产者为优。

  荔枝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珍贵水果,被誉为“果中之王”。在水果中,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其果肉含葡萄糖66%、蔗糖5%,尚含游离精氨酸、色氨酸、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B1、B2和烟酸、柠檬酸、果胶、钙、磷、铁等成分。

  荔枝有补脾益肝、生津止渴、益心养血、理气止痛、降逆止呃的功效,主治脾虚久泻、烦渴、呃逆、胃寒疼痛、瘰疬、疔肿、牙痛、崩漏贫血、外伤出血等病症。

  食鲜荔枝能生津止渴、和胃平逆;干荔枝水煎或煮粥食用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气血的功效,是病后体虚、年老体弱、贫血、心悸、失眠等患者的滋补果品。

  荔枝富含铁元素及维生素c,铁元素能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使人面色红润,而维生素c能使皮肤细腻富有弹性。

  柠檬

  柠檬为芸香科常绿乔木黎檬或洋柠檬的果实,因其味极酸,孕妇喜食不厌,故有益母果之称。柠檬有“柠檬酸仓库”之美誉,含有丰富的柠檬酸。它的果实汁多肉嫩,有浓郁的芳香气。因其特别的酸味,人们常常把它做为上等的调味料,用来调制饮料菜肴以及化妆品和药品。成熟时外皮黄色有光泽,果实较大,皮厚而香。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地。

  柠檬含有糖、钙、磷、铁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丰富的维生素P,特别是内含大量的维生素c,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黄酮类、香豆精类、固醇类、挥发油、橙皮甙、草酸钙、果胶等成分。

  柠檬具有生津祛暑、化痰止咳、健脾消食之功效,可用于暑天烦渴、孕妇食少、胎动不安、高血脂等症。

  柠檬果肉压榨的柠檬汁含大量维生素C,内服用于治疗坏血病。柠檬汁还是美容洁肤的佳品,因柠檬酸具有防止和消除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能使皮肤光洁细腻。

  柠檬富含维生素c,对于预防癌症和一般感冒都有帮助

小暑起居宜忌

  小暑时节,有人喜欢露宿在外,这种习惯对于人们的身体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当人人睡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会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间的差距变大,容易使人头痛、腹痛、全身关节酸痛。

  另外,古语云:“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此节气易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虽说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应当以避暑为主,但是,除了身体极为虚弱的人主要以伏避暑气为妙,大多数的人还是不要整天都躲在有空调的房子里面不出来,因为那样会使身体的适应能力更加下降。应当适当走出家门,做些适当的运动为好。如游泳或是在早、晚太阳不是特别晒的时候出去游玩一会,都会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