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齿铜牙纪晓第二部:转: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6:36:12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郭锦超

    经济资本是指用于弥补银行非预期损失的资本,是指为抵御各项业务的风险所应保有的资本数额,是各项业务的风险所产生的资本需求,包括各业务部门、各分支机构、各产品的非预期损失的总和。作为一种新的银行管理模式,虽然国内多家银行实行了经济资本管理,但是由于理解深度不够,操作不规范,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各银行更多地关注表内贷款管理,管理幅度不能涵盖银行全部风险;与财务和资产风险的管理衔接性不够;注重对风险资产经济资本的事后定量计量,不具备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功能,没有形成对风险资产和资本回报的有效约束机制等。下面简要分析一下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方法上。第一,目前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银行,很多是经济资本和分贷种贷款规模的双线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银行分支机构调整风险资产结构的灵活性。第二,由于我国很多商业银行管理层次太多,信息沟通会由于这种多层和多点传递而导致精度和效率的丧失,各银行总行在内部分配和测算经济资本时对风险与收益的及时和全面把握就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第三,受信息数据基础薄弱的制约,现行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还不够精细。如目前有的银行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仅按产品分类,未再按单个客户、单笔资产的个体风险差异细分,没有加入客户的信用等级、贷款的担保方式等风险影响因素。第四,在经营管理风险资产的过程中,银行尤其是分支机构对各类风险资产的优化组合主动性不足,通常重点关注的是常规性、传统性的贷款业务,而对一些低风险或可以缓释风险以及一些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其程序相对复杂、缺乏相应的系统支撑,因而开展的积极性不高。
    (二)分配方式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分配额度的确定主要依据年初确定的利润计划和新年度的经济资本目标收益率,未充分考虑一定时点上银行下级机构实际实现的利润差别,可能会造成下级机构经济资本额度松紧不一,在额度调整尺度上较难把握,难以平衡协调,进而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经济资本在全行范围内充分而适度配置和高效使用。
    (三)考核方式上。商业银行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由于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存在一定的冲突,尽管部分信贷项目从长远看效益是非常好的,但按现在对贷款效益贡献的计算方法,当年此项目盈利水平较低,甚至经济增加值可能为负数。经营部门和经办人员付出的努力不一定能在当期获得回报,同时还要承担贷款的风险责任,就可能放弃营销这种从长远看效益非常好的项目,转而选择营销即期效益明显的项目,从而不利于保持业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改进思路和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量化机制,逐步完善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计算经济资本的前提是必须对银行的风险在有效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模型化、量化,才能计算出各个业务部门或各个业务产品所需要的经济资本,所以风险的识别和量化是计算经济资本的基础。风险识别要求度量风险前,要区分主营和非主营业务的风险。度量风险时,要计算选定变量的期望值与偏差值。
    在经济资本计量上,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系数只考虑到不同业务品种的风险权重,对区域、行业和客户资质差异缺乏统筹考虑。实际上,应该充分考虑到业务品种、客户资质,以及客户所在行业、区域环境等各种因素,根据各种因素的风险权重,进一步细化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实现将信贷资产业务向低风险高收益行业和客户的引导,以及对不同行业和客户信贷业务的不同资本回报要求。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对不同行业和客户设置分配系数:一是行内指标,如以前年度全行各行业信贷产品不良率、资产损失率等指标历史数据;二是外部指标,如国家公布的近几年行业景气数据。根据这两方面综合排名,制定出不同行业的不同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以优化资源在重点业务品种、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和重点区域的配置。为完善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要尽快开展内部风险评价模型的开发,构建一套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评价模型,并通过设计、开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风险评价所需的数据和要素。
    (二)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经济资本的有效配置和调控机制。根据目前我国银行的现状,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增长目标及经济资本计划应以全行区域、行业、产品、客户等方面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为依据,以资本回报为约束指标,以风险和回报率水平为依据配置经济资本,将资源优先配置到经济资本系数低、并有适当回报水平的资产业务上,不断积累和增强银行长远的市场竞争力,并按照客户综合贡献度制定差别化的定价策略。通过对客户利润贡献度的分析,制定客户营销战略,确立大力发展、基本维护或是逐渐退出的分类策略。在区域发展上,一方面,通过按照区域风险评级状况设定经济资本分配的区域调节系数,对于战略重点区域给予下浮的区域调节系数;另一方面,对中心城市行直接配置经济资本,并安排较高的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增长率,优先满足战略重点区域和优质中心城市行的经济资本配置需求,推动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各银行可以通过对个人信贷、中长期信贷等战略重点产品直接设定区域差异化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细化产品分类,调整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各银行还应根据客户信用评级状况,在客户盈利性分析和客户经理考核等微观经营管理领域中灵活调整经济资本分配系数,适当调整贷款的品种结构和区域投向,主动调整大、中、小客户的贷款比例,加大对优质中、小客户的信贷投入,做出符合实际和效益目标的业务营销决策,有效实施客户发展战略,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在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银行的整体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还要采取多种筹资方式,促进存款的持续稳定增长,以经济资本的最低消耗创造银行价值最大化。
    (三)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银行管理、业务拓展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一是保持考核政策的连续性,对于未来收益高的优质项目形成良好的预期;二是可考虑建立与股东价值增长挂钩的长期激励机制,如股票增值权计划、绩效延期支付计划等方案,从而解决在现行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模式下各级管理层经营行为短期化倾向,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商业银行内部将业绩考核结果与财务资源安排直接联系,形成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计量和分配的基础上,计算不同经营主体和对象应当承担的经济资本成本,进而计量其为银行带来的价值创造,即经济增加值,将其作为绩效评价和绩效工资分配等资源安排的主要依据。
    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在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未达标情况下,经济资本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增量上,优化增量资源配置,控制增量资产风险,使其与监管资本的增长相协调;已达标银行的资本管理则继续改善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业务占比,降低存量资产的经济资本,实现存量资产结构的优化调整。同时,为充分利用资源,适应各部门需要,必须建立各单位之间经济资本的调控机制,及时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需要的变化,对各单位占用的经济资本数量进行相应调整。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外部竞争环境,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应增强经济资本预算执行的适应性,在控制经济资本总量、符合各银行信贷政策导向的前提下,可考虑给予银行分支机构在区域结构、业务条线、产品结构以及预算进度安排等方面一定的调整权限,增强经济资本预算安排与外部营销环境变化的契合度,充分发挥经济资本在控制总量和调整结构中的作用,保障优质客户和项目的信贷需求,在保证资产质量的前提下增强价值创造能力。(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