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嘉庆吧: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34:49

摘要:一堂语文课的成功关键在于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认知的同时,能够提高审美情趣,进而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创新能力。本文试图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究。

关键词: 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  课前预设  课堂生成  知识认知  情趣审美  人文思想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中的新理念也不断深入人心。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最强、可变量最大、耗费时间最多而效果并不显著的学科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仍存在语文教学设计不容乐观的现状。因此,研究和强化语文教学设计,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也就是语文老师根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所作出的行之有效的预期谋划。

语文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学科知识,将吸纳进来的有关设计的新知识内化为自己通过反思不断加以改进的整合的系统的方法,这样就能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设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语文学科角度看,语文教学设计要严格遵循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试就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作如下探究:

一、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

新课程教学改革,关注从生命生成的角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预设。课堂教学预设是整体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我们必须认识到,预设和生成二者相辅相成,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它们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精心预设,遇到什么就讲什么,语文课堂就成了杂货铺。如教学《鸿门宴》,遇到历史就讲历史,遇到地理就讲地理,遇到左司马就讲左司马,遇到望其气就讲望气之学 ……  不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把语文课上的象历史课,又象地理课,也像古代文化常识课,就是不象语文课。这是一堂语文课的失败案例。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学的有效生成不能缺少必要的预设。那种以为新课程以学生为主、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没有必要设置框框限制学生,教学设计越简单越好,甚至不用备课,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是错误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科学、艺术的预设使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互动共生,教师要真正吃透教学目标,深入解读文本,把解决问题的策略,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景,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二、知识认知与情趣审美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教育活动绝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语言学习过程,他更是师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学生学习一种语言知识、阅读一个个文本,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知识、文本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知识认知,更要注重情趣审美,挖掘文本本身的内涵,又不能被知识文本来缚住手脚,应给予学生充分地思考余地,想象空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语文课程的语言之美、色彩之美、形体之美、结构之美、力量之美、过程之美,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个性,学会对美的感官和创造。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艺术地处理好知识认知与情趣审美的关系,让学生在个性化的主体体验,教师的主导点拔中,自由自在地在语文的海洋中遨游,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三、文本基础与探究能力

语文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让学生养成探究意识,逐步提高探究能力。这是时代社会赋予当代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成为增强探究兴趣、学习探究方法和培养探究能力的过程。文本基础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凭要凭借,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源泉。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尊重文本教材,只是把文本视同话题作文的材料,文本只起到了引出话题的作用,话题一旦引出,整个教学活动设计就抛开文本。如教学《米洛斯德维纳斯》,不从这篇文艺随笔的文体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去探究、解读作者是如何阐发对维纳斯的感悟和认识,不让学生去体悟文艺随笔和议论文的不同之处,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审美思想及其表达方式,而是抛开课文,只是抓住“美”这个话题,组织学生探讨“什么是美,什么样的人才是美,这就不是语文课而成了美学课。

语文教学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对文本感受、品读、体委和热爱。学生只有认真阅读文本,才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的启迪,受到情感的陶冶,享受审美的乐趣,才有利于形成探究能力,有利于提高语文素养。

四、工具手段和人文思想

语文是一门非常需要技能经验的学科。语文课程的学习需要研究和探讨语言本身,不仅要理解它表达了什么,还要研究它是怎样表达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表达。而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思想教育,主要是凭借课文进行的,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位作者的语言表达中,获得人文滋养、审美熏陶的。如果离开或忽略了语文课的工具手段性,所谓的人文思想教育也就无从落实。

工具手段性和人文思想性,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和整合关系。一方面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追求纯粹的知识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人文思想也很重要,但单纯追求人文而忽略了知识,就缺失了语文课程的本质。所以,只有知识与人文的统一,揭示课文知识背后更为深厚的人文意蕴。准确找到语文工具手段性和人文思想性的结合点,最大程度上实现二者的统一,这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设计中,仅仅立足于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人文思想的培养,就能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着力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只有教学设计合理,才可能有效实施,从而提高语文教与学的水平,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有的重要作用,让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如约而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2) 周庆元   《语文教学设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