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花束子床戏:粟裕为什么不可能被授予元帅军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19:01:19
粟裕为什么不可能被授予元帅军衔?

   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军队将领为什么只有10个?这究竟是刻意的安排,还是人为的巧合?粟裕是否有资格进入这十人名单,或是格外开恩授予他元帅衔,从而达到十一帅?愚以为有资格被授予元帅衔的有十几人,在其中诸人辞帅后,有资格领元帅衔的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十人,而粟裕则不在有可能被授元帅衔的行列。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组成了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任副主席,贺龙、刘伯承、陈毅、林彪、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高岗、粟裕、张云逸、邓小平、李先念、饶漱石、邓子恢、习仲勋、罗瑞卿、萨镇冰、张治中、傅作义、蔡廷锴、龙云、刘斐为委员,中国共产党军事领导机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称不再使用;1951年11月,增补林彪、高岗为副主席。

  在这份建国后最早的军委名单中,粟裕的排名去到了第15名,除去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不可能被授衔的国民党元老程潜及后来反党的高岗这五人,粟裕排名第十。于是粟派认为依据这份名单,粟裕可授元帅。不过大家可能忽略了罗荣桓,能不能因为罗不在名单于是就说粟裕此时的排名要高于罗呢?其实不然,罗帅未入选的原因无它,唯身体二字:罗由于长期的劳累已于49年赴苏联治疗(据说肝,肾,胃均有问题),党中央为了让其专心养病以暂停其工作及部分职务。罗康复后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参与评衔工作以及元帅排名第7无不说明罗的地位及威望不是粟所能比拟的。

  二、1952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委)发出《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以下简称《等级指示》),明令人民解放军全军评定统一的军队级别,建立干部等级制度,以在物质待遇方面实行薪金制度,取代供给制度,亦为其后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基础。在《等级指示》确定的共分为23级的军队级别中,最高级别为第1级军委主席副主席级,第2级为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第3级为军委委员级,第4级为正兵团级,……在《部队及领导干部评级幅度》(以下简称《幅度》)中,有正兵团级以下各级别评定标准、幅度,但没有正兵团级以上的军委委员级、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军委主席副主席级的评定标准;仅有一条标准涉及军委委员级,即"个别资深的(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得评为军委委员级"。与军委发出《等级指示》同时,政务院亦于1952年3月颁发依军队级别而定的军队干部津贴标准,其中2等1级为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2 等2级为军委委员,在此,军委委员级实际相当于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级,军委委员级对应的职务是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

  附军级的1,2,3级名单

  根据52年评定的等级:

  一等:军委正副主席 1级

  二等:大军区司令政委 1级

  三等:军委委员 1级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军委主席副主席级

  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林彪、高岗、程潜,54年加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 叶剑英。

  ---大军区司令政委级

  六大军区司令政委是 高岗、陈毅、饶漱石、林彪、叶剑英、罗荣桓、彭德怀、习仲勋、贺龙、邓小平、聂荣臻、薄一波。

  ---军委委员级

  前面人员除薄一波外都是军委委员,还有粟裕(总参第二副参谋长)、张云逸、李先念、邓子恢、罗瑞卿、徐海东和张治中、傅作义等起义将领。

  在这份名单中可看出,粟裕此时的军级只是三等一级,甚至不及高岗,饶漱石,习仲勋,薄一波。地位与49年公布的军委名单来说,下降了一大步,可以说粟被评为元帅的可能性小了很多!

  三、1954年9月20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从而不再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国防委员会主席,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张治中、傅作义、龙云为副主席(注意后来的10大元帅及可能被授元帅衔的邓小平全部为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由于已经彻底脱离军队转在中央工作故不再在军队挂职),于学忠,粟裕等81人为委员。

  由于国防委员会是咨询性质的机构,不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为加强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成立新的中共中央军委(55年授元帅人员名单均是新军委委员),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这12人组成,毛泽东任主席。请注意,这次组会周恩来(时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刘少奇(时任人大委员长)已不在军委,国民党过来的也已不在列。

  粟裕也没进军委。而这届军委的排名恰恰是一年后被评为帅的十人的排名(毛邓拿掉),一年后评衔时,中央决定军委主席毛泽东授大元帅军衔,军委委员一律授元帅军衔。毛为大元帅,其余十一人为元帅,由此推看,有传所谓的"预谋"是否在1954年就开始发起,有网友说毛找楚青说话暗示等等,是否在54年就发生了。起码有一条是肯定的:中央没有规定只评十个帅。而是军委委员一律评帅,在这里也许有人要问邓小平入选了54年的军委名单,为什么没有被授元帅衔?事实上1955年9月3日,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等奉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之命,给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正式报告称:"关于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问题,中央已决定现任军委委员之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十一同志均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特呈请国务院转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理授予军衔的法律手续。

  由于毛泽东本人的态度,大元帅军衔后来未授;同时,毛主席建议,至地方或中央工作的同志就不要受军衔了。邓小平时以由西南局第一书记升为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秘书长,并在不久后被委以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等重任,故邓的元帅衔没有授(其实邓的元帅服已经做好),这是题外话了。至此在被比喻为可授元帅军衔前奏的人员名单中两次落选,粟裕被授元帅衔的希望彻底断送。

  四、粟裕始终没有被作为可能的元帅人选,那么粟裕是否够的上评元帅的资格呢?评定军衔中规定元帅必需满足:

  1.军队的创始人缔造者(也就是说必须是南昌起义团以上职务)/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

  2.红军时期军委委员/军委高级领导人/方面军总指挥,政委。

  3.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委员/军委高级领导人/八路军总司令,副总司令,参谋长/新四军军长,副军长/八路军各师师长,政委。

  4.解放战争时期军委委员/军委高级领导人/五大野战军司令员;政委。 对于必需符合的条件粟只与第4条最后一项接近:解放战争五大野战军司令员,政委(粟曾短期的任华野代司令和代政委,可不是解放战争时期军委委员)。在这里粟派也许要说林彪,罗荣桓不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不符合第一条,所以也没有资格入选。其实林罗入选有三大理由:第一个理由是除了第一点存在争议外,林罗完全符合其他三个条件。第二林彪,罗荣桓虽然不是南昌起义领导人,不过却做为主要负责人开创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及大半个东北。第三是林罗的历史地位,林彪从18岁开始到身亡之前在军队系统中除了副统帅从未担任过副职,49年之前也是以职业军人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加上的确战功赫赫,所以他在元帅中排名第几,也就代表了职业军人在毛的心目中排名第几;以此类推,作为军队政工系的代表,罗也注定要在元帅中占一席之地。

  五、粟裕军事生涯的几点软肋也成为阻挨其有可能被评为元帅的“硬伤”,如从未上过军校,担任过毛的警卫连连长,没有参加长征,14年未与毛泽东党中央见过面,又是唯一一个未能完成战略任务(解放台湾)的野战军司令员。

  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大将,这才是最合适粟裕的军衔!

左一为粟裕,左三为刘伯承

    张雄文
   
    1949年9月,第三野战军首席代表粟裕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第二野战军首席代表刘伯承由衷地向中外记者称赞粟裕,他说:“这位是粟裕将军。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想必诸位早有耳闻吧!”《人民日报》于9月27日发表《中国人民政协代表访问记――常胜将军粟裕》一文,盛赞粟裕是“常胜将军”,并转引了刘伯承对粟裕的赞语。不久以后,刘伯承主持南京军事学院,他又多次阐述这一观点。南京军事学院某次开会时,有人说请常胜将军刘司令员讲话。刘伯承真诚地说,我不是常胜将军,常胜将军是粟裕。

    刘伯承对粟裕的赞誉是建立在长期的战争,特别是解放战争以来,粟裕卓越的军事谋略与指挥艺术基础之上的。在解放战争进程中,在战略决策的各个关键时刻,粟裕都提出了关系全局的重要建议,并以出色的战役指挥保证中央军委战略意图的胜利实现,对于缩短战争进程,夺取全国胜利,对于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刘伯承的这段变成公开文字后的话颇耐人寻味。稍稍用心的人很容易发觉其中有“画蛇添足”的痕迹。以刘伯承讲话中“粟裕将军百战百胜”的前提,以及他十分清楚的粟裕对解放战争进程杰出的贡献而言,加上“之一”似乎尚谈不上称赞。如果有人说“美国是当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显然是一种否定,言外之意美国只不过是众多强大国家中的一个,而事实为美国是最强大的。

    同理,如果有外国人说“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也是一种否定。因为唐朝本来就是当时最强大的,加上“之一”二字,显然有不以为然之意。作为二野首席代表的刘伯承称赞三野首席代表时加上“之一”,似乎有居高临下或者借人自夸之意,这是完全不符合刘伯承谦和性格的。另一方面,按照汉语语法,“最”与“之一”不能并存,“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属病句,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当然,这个语法错误应该不是刘伯承本人犯的。2005年发表的《粟裕兵法》一文明确指出:刘伯承称赞粟裕为“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胡兆才:《粟裕兵法》,《今古传奇纪实版》2005年第6期。)显然,这是一个符合历史真实的本来说法,与刘伯承所说“我不是常胜将军,常胜将军是粟裕”是一脉相承的。《人民日报》转引刘伯承的赞语时,基于某种考虑,经过了文字的修正处理。 然而,这只是一种合理的推测,究竟刘伯承的原话内容如何,在粟裕、刘伯承两位当事人辞世后,也只有当时的采访者金凤知道了。机缘凑巧,在我们采访电影《佩剑将军》、文献片《粟裕大将》、书籍《淮海战役史》的作者石征先老时,见到了他与儿子石扬为拍摄《粟裕大将》10集文献片,采访人民日报原著名记者金凤时的记录,才终于消除了最后一丝疑虑。采访记录如下(如图):


    金凤是英雄飞行员赵葆同(宝桐)的妻子。
   
    金凤是著名的《人民日报》记者。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金凤奉命采访出席第一届青年代表、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期间)采访了南京市委书记、市长、第三野战军首席代表粟裕。   《访常胜将军粟裕》1949年9月27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其中有刘伯承谈评粟裕是“智深勇沉、百战百胜,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有古名将风,有古大将风,是中国的战略家。”(发表审稿时,被修改)
   
    采访记录为石老亲笔字迹。
   
    由此,长期以来令大家疑惑的问题终于水落石出。刘伯承当时确实称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而非“最优秀的将领之一”。虽然只有二字之差,却真实地体现了刘伯承对粟裕解放战争战略与战役两个方面由衷地肯定,也表现了刘帅谦恭自抑的优良品格。
   
    恢复这段真实历史,并非为粟裕争夺军事第一的虚名(事实上也无必要),只是对阉割的历史一种严正的更正。我们不禁感慨:究竟还有多少钦定的所谓历史,淹没了事实本身的原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