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旺财富是不是骗局:天涯观察第65期:中国特色的“汪朱”抄袭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27:12

中国特色的“汪朱”抄袭事件

10年3月25日,学者王彬彬在《南方周末》发表一篇名为《汪晖〈反抗绝望〉的学风问题》,指出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晖(新左派领军人物)《反抗绝望》一书存在剽窃问题,该篇报道随即引起了学界普遍的关注。以知名学者林毓生、易中天为代表的多名国内学者,更是签名发表联名信,希望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汪晖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来调查此事,以端正学风。

在“倒汪派”发表联名公开信后。7月9号,以哥伦比亚大学刘禾教授为代表的94位海外学者,又致信清华大学校长力挺汪晖,称通过学者举证发现任何剽窃都不存在。此时,《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汪晖”?》的系列文章已见诸豆瓣网上以及各大网络社区,诸多文章认为朱学勤(自由主义领军人物)的成名作早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存在抄袭嫌疑,并引起网友的热议,而此时坊间传闻汪晖一事是朱学勤策划的……

你抄袭,我也抄袭

大家都抄袭,阴谋论就产生了

在中国社会,抄袭事件的影响力,往往与当事人的知名度有密切关系。一个大学里的二流讲师被指抄袭,没有谁会去关注。但若是学术界的翘楚,某一学派的领军人物被揭发,那么引发的社会震动,与聚焦大众眼光的艳照门事件不相上下。这种心理机制,倒不是因为严谨的职业规范,却类似于人们围观捉奸在床。在娱乐至死的社会,一切崇高都被消解到极庸俗的境地。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能满足人们的好奇,才是重点。然而这种败坏的社会风气,莫非就是中国学界剽窃成风的成因之一?

2010年中国新左派人物汪晖被指抄袭,就是这类事件的典范。因此人学术地位,圈内威望,在业界属于执牛耳。用一个中国人通俗易懂的比喻,便是相当于武林盟主,总不济也是五岳首席左冷禅之流。然而,历来让中国学者寝食难安的——抄袭这根良心的刺扎向了他,而且证据还是如此的确凿,这种惊暴,自然在他的同僚及追随者中引起极大反响。一个在公众视野中向来完美的知识偶像露出致命破绽,引发的业界心理感受,可能与韦小宝得知一干青木堂兄弟中,居然有向小玄子通风报气的暗探一般惊谔。

除去当事人的影响力外,另外一点尤其值得注意:在中国学界,这种主动的揭发很少发生,因为现实是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在集体做假的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了相互包庇,互为容忍。而揭发真相,往往有惹发众怒的危险,陷入孤军奋战,并面临着利益共同体的强烈反噬。在这种大气候下,人们也往往被迫缄默。新左派阵营的汪晖被指抄袭后,自由派人物朱学勤也被匿名控以同样罪名,其中有何玄机,熟知中国国情的人,应该都能看清。

学术上的派系之争有着光荣的传统

当事人却沉默了,妙啊

对于这次抄袭事件,中国学界中各派系人马的反应,是另一个看点。因为这一事件涉及新左派与自由派之间长期的历史纠葛,恩怨情仇,观点的对立及理论的殊异。与国外单纯的学术交流与争执不同的是,由于在中国没有自由开放的学术空间,很多观点之争,都牵涉到政治权力之争。用中国惯用的表示,便是主义与路线之争,中国的未来前途之争。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中国人在政治上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需要理论来指导他们的活动。如果脱离理论,就仿佛失去了执政合法性,陷入一种茫然无绪的境地。所以我们历来看见,每一位执政者上台,都会有异于前任的思想出台,并不断在宣传中强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灌输后,中国人基本成为一种嗅觉敏感的政治动物,稍有风吹草动,就紧张异常。

在这种生存环境下,学术——特别是人文学科,便与政治产生一种很特别的纠葛关系。回溯1949年后的各种政治运动,其事端几乎都是从这里萌芽。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一场本应该是纯粹的学术争辩,演变成两种阵营学者之间的论战,我们或许应该怀疑,到底是因为抄袭而引发的主义之争,还是主义而引发的抄袭之争?

随后而来的两封学者联名公开信(一封呼吁成立独立组织进行调查,另一封则支持汪晖没有抄袭,并指责事件为蓄意攻击),把事件弄得更为复杂。各种表态及论述,如不同时期的学术规范问题,学界成为行会,双方对于基本国情的判断,社会危机的认识,市场经济与国有经济的优弊,解决之道的选择,掺杂在一起,使这场真假之争,变成了立场之间的对衡,观点的针锋相对中呈现出壁垒森严的阵营。不过甚有趣味的却是,在甚嚣尘上的外在议论中,当事人及当事人单位让人惊讶的沉默。

判定是否抄袭其实很简单

中国特色将问题复杂化了

这种沉默,是面对真相的不敢回应,还是面对谎言的不屑反驳,个中隐情,耐人寻味。但早期学界中人雷海宗早已说过,中国知识分子一言不发的本领,在全世界历史上,可以考第一名。此一事件,成了中国学者说话方式的绝佳炼金石,倒是意外收获:到底是因真理而战,还是为现实利益而战;到底是能根据发现的证据做出客观的评价,还是出于关系的同盟,进行完全不顾良知的包庇?人性善恶,学品优劣,尽在其中,确值一观。

但抄袭与否,是一个极简单的问题,就像昨天有没有下雨,前天有没有出太阳容易判断;非是高等数学、深奥无比。在抄与没抄之间,这仅是一个单项选择;做出回答,只需当事人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良知。但“是”与“非”这两个字,蕴涵的重量,却足以把中国人的脊柱压垮。所以,你可以看到他们在理论问题上洋洋洒洒,动笔就是千言万语,但这两个字,却可以足足逼出他们的原形。也许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是与非的选择,对于当下的中国学者来说,是明显超过他们能力的苛求,于是便用自话自说来表演一场学术的闹剧;及一场沉默,来表演一场政治的哑剧。

或许我们应该从中认识,从这事件后(或者包括以前),没有人长得像好人。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学界没有诚信可言,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必将受到阻碍。想到中国的许多掌权者都是工程师,这道理还没明白过来还可真是让人意外了。

结束语

不必把学者教授神圣化。在中国,神马新左派神马自由主义面对抄袭都是浮云……

出品:天涯观察编辑部 监制:伊文 美工:盼盼 本期责编:伊文 主笔:凌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