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华集团与瀚亚资本:44年前的今天(6月30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3:11:48
44年前的今天(6月30日)-英雄张春玉的故事我所知道的张春玉(一)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林业部、铁道兵《关于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报告》,并指示:“开发大兴安岭林区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鉴于过去几次试图开发,进去都没有站住脚。这次既然我们下决心进去,就一定要站住脚,一定要取得全胜。”为了打开“绿色宝库”的大门,来自祖国各地的林业和铁路战线的2万多干部职工、科技人员,铁道兵三、六、九师8万官兵汇集到祖国最北部的“高寒禁区”大兴安岭,在高寒奇冷、人迹罕至的莽莽林海中,开始了大兴安岭开发建设“大会战”。嫩林铁路嫩江至塔河段,于1964年8月17日开工。嫩林铁路首先修建嫩江至塔河436.34公里的铁路,尔后逐步向前发展。铁道兵3个师的部署,从南向北依次是:第九师负责嫩江至大杨树段,第三师负责大杨树至大杨气段,第六师负责大杨气至塔河段。这条铁路最北部地处北纬53°,每年冰冻期达7个月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57摄氏度。有终年冰雪不化的永冻层。由于该区气候极其严寒,人迹罕到,长期被认为是难以生活的高寒“禁区”。铁道兵作为开路先锋,在荆棘丛中开路,在雪岭冰峰上铺轨,特殊的历史使命赋予了人民铁道兵极度艰苦、紧张、昂奋的生活旋律,谱写下一曲曲英雄的赞歌。“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就是其中一个典范。张春玉,1963年3月从河北石家庄入伍。1965年的6月30日凌晨,在加(格达奇)嫩(江)段朝阳山1号隧道施工中,参加朝阳隧道进口处施工的张春玉,已经是铁道兵第三师13团16连副班长。在与战友们进入隧道后,直奔施工前导坑,决心以更大的干劲拿下新的进度,迎接党的生日。刚进工作区,就发现有碎石下落。突然,一块钢盔大小的石头从顶部掉下来,砸在战士郭凤堂的头部,郭凤堂当即昏倒在地。顷刻,鸡蛋大、拳头大的石块像密集的冰雹压了下来,一场塌方将要发生!张春玉和战友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不顾个人安危,急忙冲上去,刚将战友郭凤堂推出险区,伴着塌方的轰隆隆巨响,一块重1万多斤的巨石将张春玉和战友王物件压倒在地。战士王物件当场壮烈牺牲,张春玉被巨石凹处罩住了上半身,凸处把腰卡住,人已昏迷不醒,闻讯赶来的卫生员马上撕开张春玉满是泥土的肩头注进两针强心剂。经过两小时四十分钟的全力抢险,终于把巨石支起来了,张春玉得救了!他醒来时的第一句话就是“小郭怎么样了?”当听说战友王物件牺牲时,他悲痛地说:“我是副班长,我没有照顾好他。”张春玉因伤势过重被送往哈尔滨住进了211医院。他的右胸三根肋骨骨折,左腿粉碎性骨折,左胯骨脱臼。住院后腿部先后经过5次大手术,终于重新站立起来了。铁道兵机关给张春玉记了一等功。在那个年代,张春玉的精神曾经感染和鼓舞了大批参加大兴安岭会战的年轻人,成为军队和地方学习的榜样。”1967年5月15日,新华社报道: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铁道兵某部副班长张春玉以“铁道兵硬骨头战士”称号。座落于加格达奇北山上的“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两根冲天的钢轨中镶嵌着铁道兵兵徽,碑后为介绍铁道兵开发建设大兴安岭历史的图文墙,墙高3米、宽10米、厚1.5米,正面两侧为体现铁道兵当年奋斗情况的玻璃钢浮雕,背面为大兴安岭地委、行署镌刻的碑文,摘要如下:“1964年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三、六、九师8万官兵进军会战大兴安岭,至1983年,共修建铁道792公里,桥梁124,隧道14座,为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缅怀英勇献身的烈士,特立此碑”。8万铁道兵将士用手铺就了大兴安岭的发展之路,有300多位战士为了嫩林铁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我所知道的张春玉(二) 大兴安岭气候寒冷,“滴水成冰,吐痰成钉”。我记的是1969年的5月10日,天空飘起雪花;越南党政领袖胡志明逝世的9月3日,又是满天飘雪。我们曾经实测过冬季的气温,最低为零下56摄氏度。站一个小时的岗,穿上绒衣裤,棉衣裤,再加发的棉背心,套上皮大衣,登着毛皮鞋,戴着皮手套,十几分钟后,就会觉得寒冷透过肌肤向心里渗透。要不断的溜达,搓手,跺脚,才能驱赶一些寒意。如果手湿,碰到枪的金属上,会立即粘住,硬拉就会扯下一块皮来。更讨厌的是,扣紧的的皮帽子,不带上护鼻垫,鼻子会发白冻伤;戴上护鼻垫,呼出的哈气,会使嘴的周围,眼睛周围结满霜,下巴长满白花花的胡子;眉毛和睫毛上都是冰凌。帐篷的周围,倾倒的洗脸水等,把白莹莹的雪变成亮晶晶的冰,一不小心,不是狗抢屎,就是老头钻被窝。就是小心翼翼,摔跤也是常事。冻实的河道,冰面上少有坑洼,成了最好的公路。载重4、5吨的解放牌倾卸车,难得跑个痛快!只是一脚刹车,汽车会像陀螺旋转不停,感觉还真是爽极了。当时连队的文化生活相当枯燥,连部配发的手摇中波三唱机,除了能收到几个听不懂的俄文台,什么都收不到;革命歌曲的塑料薄膜唱片,也是很少的几张。相对政治生活还真活跃。虽然已经取消了天天向伟大领袖的早请示,晚汇报,但政治学习很多,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鼓舞下,在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目标激励下,高唱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战歌,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英雄气概,把满腔热血倾注在建设大兴安岭的伟大事业上。 “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是我们提的最多,学的最多的英雄。加格达奇是大兴安岭地区的首府,也曾是铁道兵第三师机关所在地。比起呼中,三荣岗(现名林海),塔河暖和了许多,冬天只有零下三、四十摄氏度,高寒补贴也从55%降到33%。也能看到逐渐缩小的的原始森林,最养眼的是,这里能看见女性。已经是1976年,我们司令部机械科的几个单身,入住未被分配的随军宿舍,与当时任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的张春玉做邻居。机关大楼设在加格达奇北山坡上,机关宿舍一直延伸到半山,有着不小的坡度。张春玉负伤后,被送进了哈尔滨211医院,左腿直至左胯都被打上了石膏,由于当时没有发现左胯骨的脱臼,造成英雄的更大痛苦。铁道兵机关听说此事,立即派卫生处的助理员赶到哈尔滨,准备把张春玉接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治疗。沈阳军区知道了此事,立即与铁道兵协调。请英雄到沈阳军区总医院治疗,表示英雄在东北出的医疗问题,我们希望在东北解决!沈阳军区总医院专门成立了一个三人小组,负责张春玉的治疗和护理。治疗康复中的张春玉,经过了5次大手术,终于站了起来!边治疗,边工作,不断改写着到各地讲演的文稿,不断地到各地铁道兵部队,兄弟部队和地方介绍着英雄事迹。三年过去了,张春玉终于要出院了。作为国防部授予“铁道兵硬骨头战士”的英雄,一等功荣立者,组织决定要把英雄留在铁道兵部队。组织出面询问并不知情的张春玉,家中是否有对象?组织出面开始安排英雄的婚姻。三人护理小组中的护士杨凤燕,是个美丽苗条的上海姑娘。与张春玉相处三年虽有敬佩,但没有其他想法。英雄需要照顾,铁道兵政治部和沈阳军区政治部协商,促成了这段姻缘。按张春玉自己的话:我生长在农村,兄弟姐妹10个,家境贫寒,生活困难。我有伤残,又是战士,杨护士家在上海,又是干部,能选择我,我心里是感动的。英雄的妻子杨凤燕是值得赞美的,家在上海,工作在沈阳,已经是部队干部,能够下决心嫁给一个伤残的英雄,并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常在深山老林战斗的铁道兵部队安家,就是表明决心:要用一生照顾好英雄,承担工作家庭的两副担子,承诺终生的奉献!“吃水用麻袋,开门用脚踹,男女同穿戴,五方六月吃干菜”,是当时大兴安岭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张春玉下令任三师组织科干事,后任副科长,杨凤燕被任命司令部门诊部护士,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最大城市加格达奇。可加格达奇这个新兴城市,市政设施基本没有,虽然一些干打垒的房屋替代了白花花的帐篷群,夏天污水横流,冬天到处垃圾,混合污水结的冰乌黑锃亮,条件真是太差了。按时上下班,普通人走几百米的坡道问题不大。可对于张春玉,拖着一条僵硬的左腿,溜滑的坡面是多大的挑战?我常看到杨护士搀扶着我们的英雄上下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看到英雄下部队,双手紧抓著北京212吉普车的上横梁,吃力的把僵硬的腿和身体挪进车门,再轻轻的挪动身体,找好坐姿,放开双手。如厕成了英雄难以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在蹲坑上摆好专用的如厕椅,才能方便。为此,英雄会视情况节制自己的饮食。但英雄的脸上老是笑容满面,忘我的工作着,工作着……后来张春玉调塔河师医院任副政委,我调后勤部装备科任助理员,虽然经常有他的消息,只能偶尔见面,他那乐观、顽强的精神我永远难忘。身残志坚,积极工作的张春玉,努力拼搏的张春玉,几十年如一日,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所知道的张春玉(三) 自从1982年转业回到北京,1984年铁道兵并入铁道部,曾多次打听过英雄张春玉的下落,只知道张春玉和夫人回到上海定居,是国家民政部门安排的。我也曾出差到过上海,向曾任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上海办事处副主任的同连队战友询问,仍然没有英雄的消息。2008年下半年,我有幸参与在北京解放军总后勤部京丰宾馆召开的“纪念铁道兵成立60周年暨全国铁道兵战友第四届经济协作大会”的筹备工作,又询问了一些战友,还是没有打听到英雄的消息。我代表大会组委会,分别登门邀请健在的铁道兵老首长参加大会,老首长的热情,也表现出老领导们对铁道兵部队的战友情!参加大会的有原铁道兵副政委王贵德,副参谋长王功等老首长,遗憾的是铁道兵三个有称号的英雄:“登高英雄”杨连第;“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健在的只有张春玉同志,没能请他参加大会,是一个遗憾。2009年6月21日傍晚,我和战友去“铁道兵丰碑颂”会议代表下榻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电气化工程局所在的北京京燕饭店看望广东来的战友。由于我在承办“铁道兵之家”网站,希望通过网络,带给铁道兵战友和关心铁道兵的人们一些有关铁道兵的消息,努力为“发扬铁道兵精神,传承铁道兵文化”作些贡献。为采访英雄杨连第的儿子杨长林,我敲开一个房门,当我看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我愣住了。短短的定格,我快步抢上前去,拉住一个已经两鬓花白的战友双手,声音颤抖的问:“你还认识我吗?我是小郭,郭京生呀。”张春玉夫妇俩呆呆的看着我:“不认识了,变化太大了,我们有几十年没见面了?”“快三十年了!”我回答说。是呀,从1981年到2009年,时光已经度过了漫长的28年。杨护士说:你胖了。我回敬“是呀,比在部队长了50斤。你不是也发福了吗?”那个年代,杨护士的苗条身材,在全师女兵中也是拔尖的。我们又回忆起大兴安岭,加格达奇。追忆那战斗的岁月,寻找着青春的往事。知道了英雄夫妇的现状,看到战友身体健康,真是由衷的高兴。我们谈到了师首长,师机关,提到了战友,往事。我提出第二天邀请三师的北京战友和英雄聚聚,张春玉夫妇告诉我,当会议秘书长打电话希望能来参加一个缅怀铁道兵丰碑的会议,为能有这么一个战友相聚的机会我们很高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这只英雄铁道兵的延续队伍,听说我们来了北京,一定要招待我们。我的时间不好定,但我们一定抽时间。23日下午,我没能联系到张春玉夫妇,到了将近5点,才得知石家庄铁道学院(原铁道兵石家庄工程学院)听说英雄到了北京,一定请英雄到学院看看,第二天就要启程去石家庄了,今晚专门留出点时间。我匆忙通知了一些能通知到的战友,参加这难得的聚会。因为英雄的腿脚不太方便,我们把聚会的地点选在离英雄住地较近的地方。中铁建安排英雄住在长风假日酒店的行政客房,战友姜海龙开车在车上守候,我和关丽蓉战友请出了英雄夫妇。沿途我想搀扶英雄,被英雄谢绝了。看着我们“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一瘸一拐,但坚定踏实的步履,我又被深深感动,人生是应该靠自己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丈量。我打开车的右前门,张春玉伸出双手,紧握车门上梁,引体向上抬起僵硬的左腿,艰难的把腿和身体挪入车中。显然轿车的上顶不如吉普车的上梁好抓,我用右手支撑着上梁,生怕英雄不小心撞到头部。车到中铁五棵松饭店,张春玉立即认出:这不是原来铁道兵第一招待所吗?我回答是的,这里现在还是中铁建物资公司的办公地点。前来和英雄相聚的,除了英雄原下属,三师医院的卫生员薛锦英战友,其他是喜欢上网的铁道兵战友,有网名沙通仙女,九师格格,涌泉百会,我最行的北京铁道兵女战友。我向英雄夫妇赠送了为纪念铁道兵60周年,大会组委会专门订做的铁道兵战友纪念章;还赠送了两瓶“铁道兵酒”,张春玉夫妇非常高兴。我端起酒杯代表全国铁道兵战友祝福我们的英雄。老英雄笑谈到,我不喝酒,但今天的铁道兵酒,我一定要喝一杯!薛锦英战友见到昔日的老领导,老战友,兴奋地热泪盈眶,热情的和曾经的同事,战友,张春玉的夫人杨凤燕紧紧拥抱。英雄张春玉仍是那么笑容满面,谈笑风生,虽然69岁的年龄接近古稀,身体还很健壮。眼见英雄夫妇谈论带着聪明调皮孙子的幸福表情,感悟我们当年的铁道兵战友艰难困苦,流血牺牲,除了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不也是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过上好日子吗?记得1975年,在烟(筒山)白(山)铁路工地,11团上工时由于江中翻船,一个连队一下就牺牲了十几个战士;加格达奇烈士陵园,就长眠着我们连队的四个战士。铭心刻骨的军营经历;永远不了的铁道兵情怀。战友们频频举杯,询问英雄的近况,祝英雄身体健康,长寿!三女一台戏,酒桌上不时响起欢乐的笑声。战友们调侃道:战友情,兄弟情,我们不好称呼政委、科长;也不好直呼其名或称老英雄,就叫我们称呼你们铁哥、铁嫂吧!英雄夫妇欣然同意,看起来我们真是亲密的一家人。铁弟铁妹们表示要把今天的相聚写成文章,发到网上,让更多的铁道兵战友分享和英雄零距离接触的感受。英雄张春玉自从伤残以来,一直无法自己给僵硬的左腿洗脚,穿袜子,是我们英雄的妻子几十年如一日的为英雄洗脚,穿袜子,尽心尽责的照顾。我再次举杯代表全国的铁道兵战友敬我们铁道兵战友,英雄的妻子,谢谢她伟大的爱,无怨无悔的辛劳,几十年如一日的呵护扶持我们的英雄。

铁道兵丰碑永存!“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光荣事迹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