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为什么在鸡头里:张方晦“谈徐志摩与文学创作” 讲座实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7:49:52
张方晦“谈徐志摩与文学创作”讲座实录
文/枫雨
2005年04月22日,星期五
《多维时报》2005.4.22
文/枫雨,摄影/铁风
【文心社新泽西消息】 2005年4月22日下午,文心社新泽西分社等社团,在若歌大学弥勒多尔教学楼(MILLEDOLER HALL,Rutgers University)举办了 “谈徐志摩与文学创作”的讲座。
四月是春天成熟的日子。有樱花在四月绽放,故事在四月展开,情歌在四月饱满,心思在四月飞扬。在这美丽的青春季节,由新州华光文化协会发起,新州文化沙龙、文心社、新州书友会、若歌大学学生学者联谊会协办。

作家张方晦(摄影/铁风)
主讲人张方晦先生是陆小曼的学生,也是长篇小说《美国爸妈不知道的故事》的作者。许多人为了听讲座,放弃了周末的樱花节,远道专程赶来。与会者近六十人,讲座由华光文化协会会长吴康尼主持,书友会冰子,孟丝夫妇,王正行,徐久芳等,文心社铁风,梓樱,海外逸士,王威,枫雨等都参加了讲座。大家津津有味地听到了张先生讲叙徐志摩和他身边女人的故事。
说起陆小曼,张先生的敬重之情溢于言表。张先生不愧是文学里手,说起话来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张先生说他十几岁就开始和陆小曼学画画,陆小曼从不把他当外人。张先生也由此接触了陆小曼晚年的生活圈子及家人。
据张先生讲,陆小曼晚年和翁瑞午同居,还收养了翁与别人所生的一个女孩,可见陆气量之大。家里还有两个女佣。一家人倒也过的和睦融洽。有时候翁的成年子女回家,陆待他们很好,他们对她也很尊敬。家里很热闹。陆家里大门除了冬天从不上锁。有文学爱好者,或是徐志摩的爱慕者想来拜访,她都很欢迎。
张先生说陆小曼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不会隐藏自己的观点,也不计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当时他和陆小曼学画。陆小曼说她没有教过画,你就看我画吧!于是陆小曼就自己画,也不解说,张先生就在一边看。陆小曼不是一个很勤勉的人,很多未完成的画挂在墙上,亲朋好友谁要看上那幅,就拿下请她画完。陆小曼就欣然就画,然后落款盖章。她很好说话。有一年四川杜甫草堂落成要给杜甫的诗配画,陆小曼也要来一些“任务”。张先生亲眼见过几幅。他说陆的画很飘逸,透着一股秀。画面丰富,色彩鲜明。可是她不会画人物,因为她没有学过,当需要在画面上加上个人物,比如说划船的渔夫时,她就叫曾留学日本的钱瘦铁画家帮忙在她的画上点上几个小人儿。
陆小曼在解放后穷困潦倒,翁瑞午家里字画很多,就拿出来变卖,可是当时不值钱。两个人因为没有工作,也就没有收入来源,生活很窘迫。后来有一次当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在一画展上看到陆小曼的画。说自己曾经听过徐志摩的课,陆小曼也应该是自己的师母。于是发话让打听一下陆现在的生活状况,适当地给与照顾。正巧当时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因为有陈毅的指示,陆小曼去被聘为老师。工资80元。后来市政府又有一个清闲的活----聘请陆作参事,也不用上班,工资120元。虽然当时体制是兼职不兼薪,所以只拿120元。但也解决了陆小曼好多问题。陆小曼家里有一个气功大师,叫乐环之,陆和他学气功练身体,他也经常周济陆。所以陆的生活也算着落得不错了。
张方晦讲到他小时候每年年夜饭都在陆家吃。陆最后几年身体不行了,经常气喘不上来,幸好有陈毅的话得以受到照顾,可以免费住在上海医院服用特效药。不发病的时候,她谈笑风生,和张先生谈徐志摩,林徽因。

作家张方晦(摄影/铁风)
陆小曼性格直率,也不计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当时国民党特务沈醉说陆是上海交际花。陆不在乎,说让他说吧,他说了我就是了吗?陆小曼出身名门,是家里的独生女。小时候曾在北京法国人主办的教会学校读书,因此法文,英文都很流利。当时外交顾大使要找一个女孩子做法国使团的翻译。陆小曼被一眼看中,从此周旋于外国使团及商团政治团体之间。她的丈夫王庚,是西点军校艾森豪威尔的同学。可是王庚在几次办公事中失误,入狱。在徐志摩遭到林徽因的拒绝后,遇到陆小曼,两个人逐渐相爱。
张方晦还讲了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的始末,以及徐和林徽因的相识经过。徐志摩死后,张幼仪还帮助过陆小曼,从徐志摩家里寄钱给她。让人觉得她是一个识大体,有义气的女子。可是后来由张幼仪口述,她的一个孙女纪录的回忆录:《小脚与西服》,却满了一个遭到抛弃六十年的怨妇弃妇的言语,张先生很是失望,也不太相信此书的真实性。
张先生也分析了林徽因和徐志摩夭折的爱情。他说金枝玉叶的大家闺秀林徽因虽然当时只是十五六岁的少女,可是林从小跟着父亲在国外多年,受到的都是西方教育,冰雪聪明,且成熟理智。二人虽然神交很深,她却不可能选择徐志摩作为终身伴侣。这是无奈的悲剧。林一发现徐志摩有求爱的意图时,就让徐志摩吃了闭门羹:当徐志摩从德国办理离婚回来,林已经离开了英国。
张先生在最后还和大家探讨了什么是文学?他说作为一个人,总有东西要表达。比如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有羌笛,胡笳。人要表达什么呢?无非是思想与感情。我们有了文字,文字记载除了自然科学,就是抑制不住地要告诉别人自己有悲喜,爱,憎恨,要告诉后人,不愿意死后被忘记。这大概就是文学。
由于时间的关系,原定两个小的讲座延长到三个小时,听众们仍然余兴未尽,不肯离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期间有人提出对《小脚与西服》一书的不同看法,同情张幼仪的遭遇,相信此书的真实性,对徐志摩当时的绝情无法认同。张方晦先生说,这就是人各有看法了,要不然怎么会有文学呢!其实,没有历史,只有历史学家。只有某某人写的历史,都是从某一个角度写,某一个观点出发的。曾经就有两个人写海明威的传记,结果把海明威写成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对于这些传记,我们只有各取所需,见仁见智。
张方晦先生今天让听众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徐志摩陆小曼,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晚年陆小曼。让听众扩大了视野,耳目一新。大家都纷纷表示今后能多举办一些类似的活动,以丰富新州华人的文化生活。
2005.4.19 修改

大合影(摄影/铁风)

张方晦正在演讲(摄影/铁风)

讲座会场(摄影/铁风)


左起:海外逸士、梓樱、张方晦夫人娟娟、张方晦、枫雨

前排左起:东慧、张方晦夫人娟娟、梓樱、康妮、徐久芳(画家)
第二排左起:王威、王士英(孟丝丈夫)、孟丝、张方晦、石语年(世界日报编辑)、刘援华(中国低幼文学研究会会长)
第三排:刘水旺、海外逸士、赵俊迈(纽约作家协会会长,世界日报副总编辑,中国广播网负责人)、王清和、冰子

前排左起:张方晦夫人娟娟、梓樱、咪咪、康妮、徐久芳(画家)
第二排左起:王威、王士英(孟丝丈夫)、孟丝、张方晦、石语年(世界日报编辑)、刘援华(中国低幼文学研究会会长)、丽娜、东慧
第三排:刘水旺、海外逸士、赵俊迈(纽约作家协会会长,世界日报副总编辑,中国广播网负责人)、王清和、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