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痴后无双:海外华人解读上海外滩汇丰大厦的共济会题材绘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9:50:00

海外华人解读上海外滩汇丰大厦的共济会题材绘画  

夢醒更惶恐,末世见危情作者:蔚蓝云(海华)转帖:wanshi来源;海外论坛
     二十多年來的遊歷,到過的世界大小城市應有五十個以上,而給我的感覺最為複雜的,就是上海。不過,千言萬語,卻又可以簡單概括在兩個词裡面--惶恐及困惑 ·········    當然,你或者不知道,或者不真知道,或者知道却不在乎,就是在海派文化這些美麗、繁華、高尚、文明,以及不知是真是假的平民化與親切感背後,有着許多難以承受及不能言喻的屈辱、苦難、罪惡、欺詐和無知——包括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
這是2002年,我第二次造訪上海時見到的上海外灘:
夢醒更惶恐,末世见危情
這是2002年,我第二次造訪上海時見到的上海外灘……
二十多年來的國內遊歷,到過的大小城市應有五十個以上,給我的感覺最為複雜的,就是上海,不過,千言萬語,卻又可以簡單概括在兩個字裡面--惶恐 ·········

當然,你或者不知道,或者不真知道,或者知道却不在乎,就是這些美麗、繁華、高尚、文明以及不知是真是假的平民化與親切感背後,有著許多難以承受及不能言喻的屈辱、苦難、罪惡、欺詐和無知,包括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
一百七十前年(1840年代),來到上海的外國人不是遊客,不是來看風景、來賞建築這麼雅緻。他們是貪得無厭的跨國財團、不擇手段的鴉片商人和船堅炮利的外國侵略軍。上海不是自動「開放」的,她是在鴉片戰爭之中,被英國人用炮艦和火槍「打」開的。之後,英國、法國、美國人相繼在上海強行劃定「租界」,作為進一步掠奪中國經濟利益的「基地」,這就成為了後來的上海灘,同時,也開啟了中國近代歷史上長長的「屈辱史」。1843年11月17日,上海「開埠」,對上海的外國大亨來說,是「國慶日」,但對中國人來說,卻是「國恥日」。
這些外國財團,先是從事鴉片貿易大發其財(著名的有英資怡和、沙遜和美資旗昌)、跟著做軍火買賣(賣給對戰中的清軍及太平天國軍隊)又發一陣財,然後炒地產(但這些土地原本是我們中國的)又發了財,財太多了,就成立「銀行」(包括大家熟悉的渣打和匯豐)來做投機借貸「以錢搵錢」,於是,上海外灘就成了「東方華爾街」了。
後來,這些財團的財實在太多了,就得表現「身家」了。表現身家的主要方式有二,一是大興土木,在上海外灘佔地皮起大樓炫耀勢力,於是上海外灘就成了「萬國建築博覽」了;二是創立或加入一些「高級俱樂部」,其中最著名的,當然就是今天「香港賽馬會」的前身「上海體育運動基金會」了,而能成為「馬會會員」,自然就是「財富和名譽的象徵」了。
這樣的一個上海外灘,若你知道她的「來歷」,你還會覺得她美麗、繁華、高尚、文明嗎?你還會因為見到她現在的表面上的平民化與親切感,就覺得「都沒有甚麼了」嗎?
若你仍在「某程度上」覺得「沒有甚麼」,甚至覺得「倒也不錯」,我估計這是因為你可以以某種「中立身份」抽離地「客觀觀察」,但我不能--我是中國人。
身為中國人,這樣的上海灘於我是難以忍受的沉重屈辱……

我第一次在網上看到「共濟會」這個名字,及後,順理成章,從共濟會連繫到許多跨國財團、聯繫到英、美、法等西方(所謂)基督教國家背後的真正「國教」,更知普世「教會復興」云云,只是一個大騙局。
知道英國原來是「偽基督教」國家後,我高興了一段日子,因為終於可以與它劃清界線,放下屈結多年的矛盾心情。但是過不了多久,我卻陷入了更深的惶恐之中,因為我回想過去、眼見當下,四周,包括許多「同工」,卻仍然對共濟會的存在與欺哄無知無覺、或滿不在乎。於是,我就在二零零四年十月開始寫俄網了,一寫就寫了差不多五年。但曠野吶喊,卻是連回音也沒有多少--我於是乎更加惶恐!
不過,這些還算是後話。
2001至2002間,我對共濟會仍只是初步認識,自己也心中沒底,怕自己疑神疑鬼,或過度的民族自尊心會令我誇大了共濟會的影響力等等,好想知得更多一些,特別是如何確認共濟會與末世的關係。
其實,我早於1997暑假就去了一趟歐洲,可憐我那時連共濟會的名字還未聽過,在羅馬、巴黎看見不少方尖碑,但都不以為意。四年後的9-11事件之後才如夢初醒,但「歐遊」所費不菲,於是,就想到--上海。稍經查證,這些西方列強果然在上海留下了共濟會勢力存在過的蛛絲馬跡。
上海外灘曾赫然樹立過一座共濟會堂(又稱規矩會堂)
 
號稱「銀行」的上海汇丰大樓更像一座「異教神殿」
 
於是,第二年,即2002年8月,我就匆匆再往上海一趟……
英国真正的国教是共济会
1、先看赫然屹立灘頭的共濟會堂
英國是所謂基督教(聖公會)國家,但由英國人主力控制的上海外灘,有英國領使館(33號)、有英資大銀行(匯豐/12號、渣打/18號)、有英資大洋行(老沙遜/23號、怡和/27號)、有上海總會(即英籍僑民俱樂部/2號〔一說3號〕),至於基督教教堂呢?抱歉,卻是連影都沒有見過。
上海灘上沒有基督教教堂,然而,共濟會堂竟然有一座,離奇嗎?
一點不離奇!--若你知道(沒有中那些牧師和學者們的計),英國的真正「國教」是共濟會——何離奇之有!留意到嗎?這共濟會堂就起在英國領使館旁邊,關係之密切,就可想而知了!
可惜呢?這座共濟會堂不知是不是太顯眼太露骨,維持不久,大約在二十世紀初就撤出了,「不知所終」。
我二零零二年去到上海,共濟會堂的原建築早沒有了,原來的位置也變成了上海市政府辦事處,守衛森嚴,不得其門而入。
 
不過,也不必「事事眼見」,就憑這座共濟會堂曾經與外灘一眾堂皇建築並列的事實,就知道,這外灘上顯赫一時的一眾英國政要和財團大亨,以及在他們背後撐腰的母國,真正「信奉」的是甚麼「教」了!
细看神殿一般的上海匯豐大樓


不管現有大樓是「銀行」還是「神殿」,大樓內自然是不許拍照的,以下圖片都是取材自公开发行的明信片的。大家可以在詢問處買到,花費無幾,回家再放大來仔細研究。
又你若身在上海,請到大書店逛逛,因為有好些關於上海掌故的書都會提到共濟會,這些書在別的地方是不易買到的。
言歸正傳,你能想象,所謂「銀行」大堂竟是如此的嗎?
 
這樣「西式」和充滿「殖民地」色彩的裝飾,在中共六十年的統治下,竟然逃得過「文革」等等厄運,不被破壞得體無完膚,原來是有段「故事」的:
話說1949年上海「解放」後,上海的外資銀行一一撤出上海,然而匯豐卻想「賴死不走」觀望時變(英國商人的投機本性可想而知),但因政治形勢變得太快,最後,到了1955年,還是要全盤撤走。留下的這座匯豐大樓,不多久就變成了上海市政府的辦公室了。就在這時候,不知何方神聖,見到大樓「穹頂」上花花綠綠的「西式裝飾」【見上兩圖】,一面覺得與「國情不合」,一面又不想「全盤剷除」,結果,就著令用右灰將其全部遮蓋,並且一「遮」就「遮」了四十二年。
直到1997年,上海市政府搬家,原址通過房地產置換方式,成為了「浦東發展銀行」的產業【參見下圖】,並進行內部大翻新。結果一「翻」之下,才發現被「遮」了四十二年的大堂穹頂「內有乾坤」--隱藏著神殿一般的華麗裝飾。這項「大發現」上海媒體廣加報導,並稱之為「世紀壁畫」云云,從此「大白」於天下……
 這是我2002年看到的大樓門面
至於「大白」了甚麼呢?可以人言人殊,但於我,是「大白」了英國人的真正「國教」!
進入這大堂,籠統看一看四週的巨柱和牆上的人像,就不能不使我想起那些所謂「教堂」的裝置--
 
左圖為「上海匯豐大樓」大堂一角,右圖為「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內一景,「宗教味」何等神似!
稍稍抬頭,更見有八幅代表當時匯豐銀行的「八大分部」的壁畫把你團團圍住--


這畫面所見的,自左至右為:日本東京、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另外還有印度加爾各答和香港等
  
不過,所謂「地區分部代表」,卻是「滿天神佛」,充滿異教色彩。
英國倫敦的代表女神是「不列顛尼亞女神」(Britannia),執手代表「海神」的三叉戟,當然是要顯示英國海上稱雄的不可一世。
美國紐約的是所謂「自由女神」,但據其光焰四射的「頭飾」與手執的「火炬」,就知它根本是變相的「太陽神」。留意左邊還有一個拿著「蛇杖」的神物,這就是「赫爾墨斯」(Hermes),是傳信與交通之神,骨子裡其實是「財神」--與紐約這個「發財城市」非常的匹配。
至於印度加爾各答的,是拿著算命水晶球的當地的守護神「加爾」(Kali)。
由此可見,英國人的「信仰包容度」實在是大得驚人,不過,鼓吹「萬教歸一」的「共濟會色彩」同時就更加呼之欲出了。
順道一提,這座上海匯豐大樓,1921年農曆5月5日的「奠基」和1923年6月的「封頂」,都是請中國的風水先生擇定時辰和日子的。上海的英國大班,對「中國文化」的「專重」,這算是最「誠懇鄭重」的一趟了--悲哀嗎?
好了,看過「世紀壁畫」後,請將你的頭再抬高一點,望望你的頭頂--


簡單說,這是一個同心的「三重圈」。
最外圍的一重是「黃道十二宮」(即一般人說的「十二星座」),中間的是人馬座、右邊的是天蝎座……,大家都看到吧?所謂「黃道」是占星術士所指(也可以說是「虛擬」)的太陽會行經的十二個星座,既代表時辰,也代表某種運勢或性格等等。這十二星座既以「黃(太陽)道」來定位,所以其中心最終必定指向太陽(神),是「太陽神」的護衛或使者
第二重的,是八隻獅子。這自然令大家聯想到英國皇室的獅子標記,還有不管上海匯豐還是香港匯豐,門外都有的看門銅獅子。不過,請大家用多一點想象力,「看門獅子」加上現在的「匯豐標誌」(像某種三角錐體),還可以象徵甚麼嗎?
 +  = 
誰都知道,古埃及的主神是太陽神,而獅身人面獸,就充當著守護者的角色。想想這匯豐大樓的「布置」系出何教呢?
再集中焦點,細看頭頂正中的圓圈,太陽神的意象就更清楚不過了。


1、正中間的女人,提著裝滿農作物的籃子,是代表豐收的羅馬神話中的「穀物女神色列斯」(Ceres),這女神(地母)太容易使我聯想到奸后耶洗別主祭的「亞舍拉」(巴力之妻)。
2、左上方駕著馬車的,是十分典型的太陽神,名字多多,又叫「赫利俄斯」(Helios),又叫「索爾」(Sol),後來演化成我們比較熟悉的「太陽神亞波羅」(Apollo)。記得,「巴力」其實也是某種太陽神。
3、至於右上方,擺出個月亮一般的大彎腰姿勢的,就是希腊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Artemis),相當於羅馬神話中的「狄安娜」(Diana),是太陽神阿波羅的雙生妹妹。這阿爾忒彌斯,其實,就是聖經提到的以弗所城的「亞底米」女神。


最後,請你再用多一點觀察力和想象力,看看這個「中圈」其實是甚麼--


看到嗎?「太陽」與「眼睛」的意象重疊,「共濟會」這三個字,難道還要說出口嗎?
 


一切并未过去!
令筆者最惶恐的,不是「假信徒」的存在,而是,我們今天竟然可以如此視作平常,若無其事。
我聽過不少人,包括我原先很敬佩的學者或牧師,說:
殖民地時代早過去啦、西方列強侵略也過去啦、鴉片貿易都過去啦,這些西方國家和財團都已經一一「發財立品」啦、都「從良」啦,所以現在應該是「和解」的時候了,不應該再舊事重提,再挖傷痕瘡疤,又自憐又怨人啦……
告訴大家,寫這篇「背景故事」,我斷續了好幾回,好幾回想過撂筆不寫。
我一點不喜歡「陰謀論」,我但願從沒有「共濟會」的存在,我多麼希望共濟會、所謂基督教國家曾從事奴隶鴉片貿易和殖民侵略的滔天大惡不是事實;我也不想見到,甚至不想重提上海的百年蒼桑和自己國家慘痛的屈辱和苦難。
作為中國人,这些往事是「國恥」。
誰想一再重提這些「恥辱」呢?--只要這些事情真的「過去」了!
但真的「過去」了嗎?不要天真、自欺好嗎?
記得當年,上海灘頭顯赫一時的財團名字,有些或者(表面上)消失了,但是,同樣,有許多名字,今天仍然天天見報……
你只要不是「瞎了心眼」,就一定能夠「看得到」,今天掌控著全世界的金融經濟--政治軍事--宗教文化的,仍然是同一批財團、同一批家族、同一個隐秘中的秘密教--共濟會。
若你還要甚麼「證明」,就「證明」了你果然「瞎了眼」。
我在百般悲憤與萬般惶恐中舊事重提,因為日光之下,世道依然。
事實上,今天,全世界都變成了一個特太的上海灘了。甚麼「過去了」只是學者們的自欺欺人,「變本加厲」、「覆水難收」才是鐵一般的事實!
     一百七十前年(1840年代),來到上海的外國人不是遊客,不是來看風景、來賞建築這麼雅緻。他們是貪得無厭的跨國財團、不擇手段的鴉片商人和船堅炮利的外國侵略軍。
      上海不是自動「開放」的,她是在鴉片戰爭之中,被英國人用炮艦和火槍「打」開的。之後,英國、法國、美國人相繼在上海強行劃定「租界」,作為進一步掠奪中國經濟利益的「基地」,這就成為了後來的上海灘,同時,也開啟了中國近代歷史上長長的「屈辱史」。1843年11月17日,上海「開埠」,對上海的外國大亨來說,是「國慶日」,但對中國人來說,卻是「國恥日」。
     這些外國財團,先是從事鴉片貿易大發其財(著名的有英資怡和、沙遜和美資旗昌)、跟着做軍火買賣(賣給對戰中的清軍及太平天國軍隊)又發一陣財,然後炒地產(但這些土地原本是我們中國的)又發了財,財太多了,就成立各种「銀行」(包括大家熟悉的渣打和匯豐)來做投機借貸「以錢搵錢」,於是,上海外灘就成了著名的「東方華爾街」了。後來,這些財團的財发得實在太多了,就得表現「身家」了。表現身家的主要方式有二,一是大興土木,在上海外灘佔地皮起大樓炫耀勢力,於是上海外灘就成了「萬國建築博覽」了;二是創立一些「高級俱樂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今天「香港賽馬會」的前身——“上海體育運動基金會”,而能成為「馬會會員」,自然就具有「財富和名譽的象徵」了。
    這樣的一個上海外灘,若你知道她的「來歷」,你還會覺得她美麗、繁華、高尚、文明嗎?你還會因為見到她現在的表面上的平民化與親切感,就覺得「都沒有甚麼了」嗎?
    若你仍在「某程度上」覺得「沒有甚麼」,甚至覺得「倒也不錯」,我估計這是因為你可以以某種「中立身份」抽離地「客觀觀察」,但我不能--我的祖先是中國人。
     身為中國人,這樣的上海灘於我是難以忍受的沉重屈辱……
     这是当年外滩外国商社的一览表:

  注意表中第30号的“规矩”会堂——就是英国共济会的大厦: 
      我第一次是在網上看到「共濟會」這個名字,及後,我遍游世界,才知道这个隐身巨兽的势力何其强大,组织何等庞大!順理成章,從共濟會連繫到許多跨國財團、聯繫到英、美、法等西方(所謂)基督教國家背後的真正「國教」,更知普世「教會復興」云云,只是一個大騙局。
     英國、美国的宗教真相,原來他们都只是「偽基督教」的國家。他们真正的国教只是共济会教!2001至2002間,我對共濟會仍只是初步認識,自己也心中沒底,怕自己疑神疑鬼,或過度的民族自尊心會令我誇大了共濟會的影響力等等,好想知得更多一些,特別是如何確認共濟會與末世的關係。
     此前,我早於1997暑假就去了一趟歐洲,可憐那時連共濟會的名字還未聽過,在羅馬、巴黎看見不少方尖碑,但都不以為意。四年後的9-11事件之後如夢初醒,於是,又想到当年亚洲华尔街的乐园--上海。稍經查證,這些西方列強果然在上海留下了共濟會勢力存在的许多遗迹。
      英國是所謂基督教(聖公會)國家,但由英國人主力控制的上海外灘,有英國領使館(33號)、有英資大銀行(匯豐/12號、渣打/18號)、有英資大洋行(老沙遜/23號、怡和/27號)、有上海總會(即英籍僑民俱樂部/2號〔一說3號〕),至於基督教教堂呢?抱歉,却是連一座都沒有見過。
      上海外灘上沒有基督教教堂,然而,共濟會堂竟然有一座,奇怪嗎?
      一點不離奇!--若你知道,英國的真正「國教」是共濟會——就不会感到任何離奇!你再仔细观察那个表,留意到嗎?這共濟會堂正好位置在英國領使館旁邊,两者關係之密切,应当就可想而知了!

     可惜呢?這座共濟會堂大約在二十世紀初就迁离了。2002年去到上海,共濟會堂的原建築早沒有了,原來的位置也變成了上海市政府辦事處,守衛森嚴,不得其門而入。           不過,也不必「事事眼見」,就憑這座共濟會堂曾經與外灘一眾堂皇建築並列的事實,就知道,這外灘上顯赫一時的一眾英國政要和財團大亨,以及在他們背後撐腰的母國,真正「信奉」的是甚麼「教」了!
   我们来细看坐落在外滩的上海匯豐大厦:

这里现在是上海浦发银行: 

大樓內自然是不許拍照的。以下圖片都是取自公开发行的明信片。大家可以買到,花費無幾,可以放大來仔細研究。
言歸正傳,你能想象,一座所謂「銀行」的大堂里面的装潢竟是如此嗎?


      進入這大堂,看一看四週的巨柱和牆上的人像,就不能不使我想起欧洲那些著名「教堂」的装饰了。这座號稱「銀行」的上海汇丰大厦,是否情调上更像一座充满異教风情的神殿?
      

 左圖為「上海匯豐大樓」大堂一角,右圖為「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內一景,「宗教味」何其神似!
再抬頭,可見周边又有八幅分别代表匯豐銀行「八大分部」的壁畫,把你團團圍住:


這畫面所見的,自左至右為:日本東京、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另外還有印度加爾各答和香港……等。不過,所謂「地區银行的代表」,卻是「滿天神佛」,充滿異教色彩。
        
图中象征伦敦的海神波塞冬和象征纽约的自由女神 
     英國倫敦的代表女神是「不列顛尼亞女神」(Britannia),她手執代表「海神」的三叉戟,當然是要顯示英國海上稱雄的不可一世。
     美國紐約的自然是「自由女神」。但據其光焰四射的「頭飾」與手執的「火炬」,就知它是變相的「太陽神」荷鲁斯。特别要留意,她的左邊有一個拿著「蛇杖」的神,那就是「赫爾墨斯」(Hermes),是通信與交通之神,古代的间谍情报之神--與紐約這個「發財城市」非常匹配。
    至於象征印度加爾各答的,只是拿著算命水晶球的當地的守護神「加爾」(Kali)。
    由此图可見,英國人的「信仰包容度」實在是大得驚人。否信异端的基督教是绝对不能容纳这些异教神灵的——只有有雄心兼并「萬教歸一」的全球化「共濟會教」,才能如此啊。
好了,看過「世紀壁畫」後,再来望望大厦的环顶,这是一个同心的三重圆:

     最外圍的一重圆圈是「黃道十二宮」(即一般人說的「十二星座」),中間的是人馬座、右邊的是天蝎座……都看到吧?所謂「黃道」是占星術士所指(也可以說是「虛擬」)的太陽每年行經的十二個星座,既代表時辰,也代表某種運勢或性格等等。    這十二星座既以「(太陽)道」來定位,所以其中心必定指向太陽,则中央的神座就是「太陽神」无疑。
太阳神荷鲁斯是共济会的主神。  
    第二重的圆圈,是八隻獅子。這自然令大家聯想到英國皇室的獅子標記,還有不管上海匯豐還是香港匯豐,門外都有的看門銅獅子。不過,請大家用多一點想象力,「看門獅子」加上現在的「匯豐標誌」(像某種三角錐體),還可以象徵甚麼嗎?   誰都知道,古埃及的主神是太陽神,而獅身人面獸,就充當著守護者的角色。想想這匯豐大樓的「布置」系出何教呢?   再集中焦點,細看頭頂正中的圓圈,太陽神的意象就更清楚不過了。
  1、正中間的女人,提著裝滿農作物的籃子,是代表豐收的羅馬神話中的「穀物女神色列斯」(Ceres),這女神(地母)太容易使我聯想到奸后耶洗別主祭的「亞舍拉」(巴力之妻)。
   2、左上方駕著馬車的,是十分典型的太陽神,名字多多,又叫「赫利俄斯」(Helios),又叫「索爾」(Sol),後來演化成我們比較熟悉的「太陽神亞波羅」(Apollo)。記得,「巴力」其實也是某種太陽神。
  3、至於右上方,擺出個月亮一般的大彎腰姿勢的,就是希腊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Artemis),相當於羅馬神話中的「狄安娜」(Diana),是太陽神阿波羅的雙生妹妹。這阿爾忒彌斯,其實,就是聖經提到的以弗所城的「亞底米」女神。
     最後,請再看看這個「中圈」其實究竟是甚麼?     看到嗎?正是「太陽」與「独只眼睛」的意象重疊——「共濟會」這三個字,難道還要說出口嗎?
      
       這樣「西式」和充滿「殖民地」色彩的神秘裝飾,在中共六十年的統治下,竟然逃得過「文革」等等厄運,不被破壞得體無完膚,也是奇迹!原來这还是有段「故事」的:     1949年上海「解放」後,上海的外資銀行撤出上海,然而匯豐卻想「賴着不走」觀望時變(英國商人的投機本性可想而知),但因政治形勢變得太快,最後,到了1955年,還是要全盤撤走。留下的這座匯豐大樓,不多久就變成了上海市政府的辦公室了。     就在這時候,不知何方神聖,見到大樓「穹頂」上花花綠綠的「西式裝飾」,一面覺得與「國情不合」,一面又不想「全盤剷除」。于是,就下令用右灰將其全部覆盖,並且一「遮」就「遮」了四十二年。直到1997年,上海市政府搬家,原址通過房地產置換方式,成為了「浦東發展銀行」的產業,並進行內部大翻新。     結果一「翻」之下,才發現被「遮」了四十二年的大堂穹頂「內藏乾坤」——隱藏着神殿一般的華麗裝飾。這項「大發現」被上海媒體廣加報導,並稱之為「世紀壁畫大发现」云云,于是也被昭然一新,大白于天下……
    至於「大白」了甚麼呢?人言人殊,但对于我,是「大白」了汇丰银行的真正背景以及英國人的真正「國教」究竟是什么!

      順道一提,這座上海匯豐大樓,当年是于1921年農曆5月5日的「奠基」和1923年6月的「封頂」——都是請中國的風水先生擇定時辰和日子的。       在大陆,我聽過不少人,包括我原先很敬佩的學者或牧師說:   殖民地時代早過去啦、西方列強侵略也過去啦、鴉片貿易都過去啦,這些西方國家和財團都已經一一「發財立品」啦、都「從良」啦。所以現在應該是「和解」的時候了,不應該再舊事重提,再挖傷痕瘡疤,又自憐又怨人啦……
   告訴大家,寫這篇「背景故事」,我斷續了好幾回,好幾回想過撂筆不寫。
   我一點不喜歡「陰謀論」,我但願從沒有「共濟會」的存在,我多麼希望共濟會、所謂基督教國家曾從事奴隶鴉片貿易和殖民侵略的滔天大惡不是事實;我也不想見到,甚至不想重提上海的百年蒼桑和自己國家慘痛的屈辱和苦難。
   作為中國人,这些往事是「國恥」。
   誰想一再重提這些「恥辱」呢?--只要這些事情真的「過去」了!
   但真的「過去」了嗎?不要天真、自欺好嗎?
    一切并未过去!
    令筆者最惶恐的是,对着这一切我們今天竟然可以如此視作平常,若無其事。
    記得當年,上海灘頭顯赫一時的財團名字,有些或者(表面上)消失了,但是,同樣,有許多名字,今天仍然天天見報……
    你只要不是「瞎了“心眼”」,就一定能夠「看得到」,今天掌控著全世界的金融、經濟、政治、軍事、宗教、文化的,仍然还是同一批財團、同一批家族、同一個隐秘中的秘密教——无所不在的共濟會。
    面对这些若你還声称需要甚麼「證明」——那就只能證明了你果然瞎了“心眼”。
    我在无奈與惶恐中舊事重提,因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世道依旧如同百年前,循环宿命,一切依然。
   也许真正改变地只是,事實上,今天,全世界都變成了一個特大的上海灘了。  甚麼——過去了?那只是无良學者們的自欺欺人。「變本加厲」、「覆水難收」才是鐵一般的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