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名流巨星 在线看:例谈圆锥曲线的定义的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0:50:02
例谈圆锥曲线的定义的应用

博兴县第二中学  周晓玲   2011年7月22日 12:47

 

例谈圆锥曲线的定义的应用

山东博兴第二中学周晓玲

在解题中,有的学生能自觉地根据问题的特点应用公式, 定理, 法则; 但对数学定义往往未加重视,以至不能及时地发现一些促进问题迅速获解的隐含条件,造成舍近求远,舍简求繁的情况. 因此合理应用定义是寻求解题捷径的一种重要方法。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特征, 揭示了曲线存在的条件及其包含的几何性质,灵活运用性质,灵活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常常会给解题带来极大方便。下面以圆锥曲线为例,通过几道题来谈谈圆锥曲线的定义在几个方面的应用。

一、判断曲线类型

例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是侧面DC1的动点,若P到DC直线与直线A1D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

A. 双曲线  B. 圆   C. 椭圆  D. 抛物线

说明: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在对图形稍作分析,既可判断出动点P的估计所在的曲线是抛物线。

变式练习

例2:已知圆C:(x+3)2+y2=100及圆内一点P(3,0),则过点P且与已知圆内切的圆的圆心M的轨迹是(  )

A. 双曲线   B. 双曲线一支  C. 椭圆   D.圆

分析:(1)圆C的半径与圆心坐标可定。

         (2)两圆内切可得:外圆半径=内圆半径+连心距。

    (3)动点M满足的等量关系:| MC | + | MP | = 10>| PC |

    (4)由定义可确定动点M的轨迹为以P、C为焦点的椭圆。故选C项。

二、最值问题

例 3:已知: F1、F2是双曲线x2-y2/3=1的左、右焦点,M(6,6)是双曲线内部的一点, P是双曲线右支上的一点,求︱PM︱+︱PF2︱的最小值。

分析:直接把点P的坐标代入,︱PM︱+︱PF2︱的最小值不容易求出,而和式“︱PM︱+︱PF2︱”与双曲线定义形式不符,故考虑是否可设法转化为“差”的形式,进而利用双曲线定义。

:如图,连接PF1,MF1,由F1、F2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M(6,6)是双曲线内部的一点, P是双曲线x2-y2/3=1右支上的一点,F1(-2,0)、F2(2,0)

∴︱MF1︱=10,︱PF1︱+︱PF1︱=2.

∵︱PM︱≥︱MF1︱-︱PF1

∴︱PM︱+︱PF2︱≥︱MF1︱-︱PF1︱+︱PF2︱=10-(︱PF1︱+︱PF2︱)=8.

说明:本题运用双曲线的定义解题,通过数形结合,不仅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还能避开复杂的运算,使问题巧妙获解。

变式1:设P是抛物线y2=4x上的一个动点,F抛物线的焦点,若B(3,2),求︱PB︱+︱PF︱的最小值。

说明:此题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将抛物线的点到准线的距离与该点到焦点的距离进行互换,从而构造出“两点间线段距离最短”,使问题获解。

变式2:F2是椭圆x2/4+y2/3=1的右焦点,若定点A的坐标为(1,1),则在椭圆上使2|MF2|+|MA|的值最小点M的坐标为      ,其最小值为     

分析: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得:2|MF2|=d, 2|MF2|+|MA|=d+|MA|≥d1, d1=A(1,1)到右准线x=4的距离

三、求焦点三角形的面积

例4:设F1、F2是双曲线x2/4-y2=1的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且满足

∠F1PF2=90°,则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由题意知△F1PF2为直角三角形,

|PF2|2+|PF1|2 =|F1F2|2=20,

结合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PF2|-|PF1|)2 =4a2=16,进而问题得解。

变式:设O为抛物线的顶点,F为抛物线的焦点且PQ为过焦点的弦,若|OF| =a, |PQ|=b,求△OPQ的面积。

说明:将焦点弦分成两段,利用定义将焦点弦长用两端点横坐标表示,结合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是常见的基本技能。本题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技巧是抛物线中经常用到的技巧方法,必须掌握。

四、求轨迹方程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含义:先由题设条件,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确定曲线的形状后,直接写出曲线的方程。例如:

例5:已知动圆P与圆C1(x+3)2+y2=4和圆C2(x-3)2+y2=9 都外切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

分析:①从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圆C1、C2的圆心C1(-3,0)、C2(3,0)

与半径r1 =2,r2=3 

② 两圆外切可得:两圆半径和=圆心距

设动圆半径r,依题意有 2+ r = |PC2| , 3 + r =|PC1|

两式相减得:|PC2|-|PC1|= r2-r1=1<|C1C2|

      ③由双曲线定义得:点P的轨迹是C1 、C2以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

变式:1、若动圆P与圆C2内切,与圆C1外切,则动圆圆心P的轨迹是什么?

2、若动圆P与圆C1内切,与圆C2外切,则动圆圆心P的轨迹是什么?

3、若把圆C1的半径改为2,那么动圆P的轨迹又是什么?

思考:①上述的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

与两个外离的定圆都外切或与其中一个内切,另一个外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都是双曲线的一支?(当两个定圆不相等时,结论是肯定的,当两定圆相等时,轨迹为两定圆连心线的中垂线。)

②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关键:找出动点满足的等量关系。

③步骤:依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由等式的几何意义,结合圆锥曲线的定义确定轨迹的形状;写出方程。

例6:已知:△ABC的顶点A(0,-4),B(0,4)且4sinB-sinA=3sinC,

求:顶点C的轨迹

分析:∵|AC|-|BC|=3/4,|AB|=6<|AB| ∴顶点C的轨迹是A 、B以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上支,因A、B、C三点不共线所以不含双曲线的上支顶点.

五、求距离问题       

例7:AB为抛物线y=x2上的动弦,且|AB|=a,a为常数且a≥1,求弦AB的中点M离x轴的最近距离。

变式:椭圆x2/12+y2/3=1的两个焦点为F1、F2 , P在椭圆上,若线段PF1的中点在Y轴上,则|PF1|是|PF2|的几倍。

六、求圆锥曲线离心率

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中,必修Ⅲ学习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即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选修1-1与选修2-1都要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高中阶段对圆锥曲线的学习,只要是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圆锥曲线的来龙去脉和几何背景,对理科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离心率和统一定义。作为教师更应该整体把握教材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有深刻地认识,可以用圆锥曲线的定义确定圆锥曲线的本质特征,揭示曲线存在的条件及其所包含的几何性质。一般地若题目中出现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或者是距离之差是常数,可联想第一定义;若题目中出现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或者是出现“准线”、“焦半径”、“离心率e”等信息,可以用第二定义求解。不管在椭圆或双曲线的问题中,若遇与焦半径有关的问题,都可以联想用第一定义求解,(例如︱PF1︱·︱PF2︱=K,K为常数)十分方便。总之,灵活应用圆锥曲线的定义,优化解题思路, 从而得到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