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怎么读音是什么:天马榴花自西来(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48:42

3.石榴在西域http://blog.sina.com.cn/u/54b17569010004cx

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
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
酸辛犯葱岭,憔悴涉龙沙。
初到标珍木,多来比乱麻。
深抛故园里,少种贵人家。
——唐 元稹〈感石榴二十韵〉

汉武帝对西域的异国风物充满向往。在他的治下,张骞出使西域,多获奇珍;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大宛,又获得了汗血宝马。三国时的陆机记载:「张骞为汉出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涂林,安石榴也。」中亚的安、石二国(今乌兹别克国的布哈拉、塔什干二城)大籽石榴最为有名,个头硕大,皮薄汁多,风味甘甜清凉。石榴在中亚语中称「阿娜尔」,石榴图案常常出现在当地的地毯和服饰上。在健陀罗地区的巴米羊石窟,约6到7世纪的第167窟前庭顶部出现石榴纹样;中亚7世纪的片治肯特(塔吉克国境内)壁画上绘有石榴,象征丰收。

  撒马尔罕博物馆藏公元6到7世纪的红色小陶雕,描绘安娜希塔女神一手持石榴,一手抱婴儿,象征丰饶多子。

  安国(布哈拉,或不花刺),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东征至中亚,发现当时的布哈拉,城墙高耸,街衢俨然,车马粼粼,人文荟萃,已是一座繁华的大城。古罗马人心向往之,称此地为「亚细亚的罗马城」。在伊斯兰化之后,布哈拉大城(Bukhara Sharif)因踞丝路要地,学者云集,渐成为古典回学的首都,从唐代至南宋末年被称为「第二麦加」。在1220年成吉思汗的铁蹄踏破中亚的前夜,城中尚有大学(Maderassa)百余所,清真寺共365间,许多往来丝路上的学人游子在此求学,每天于不同的清真寺礼拜,需一年方能访遍胜迹,瑞典旅行家斯文‘赫定在《亚洲腹地行记》中说,在欧亚大陆流传着一句谚语:「世界上惟有布哈拉城,光明是从地上升到天上。」

  石国(即中亚塔什干,乌兹别克语义为「石头城」),地处山麓脚下,有巨大卵石而得名,又作「恰奇」、「沙什」和「宾肯特」。她建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6世纪时成为丝路要道。1996年在中国与越南边境的广东遂溪发现一枚银碗,年代为6世纪初的南朝,日本学者吉田丰(Yoshida Yutaka)解读出上面的粟特铭文「恰奇」,即石国制造,重42个币。石国离越南,何止迢迢万里,此碗有可能是从海上丝路传来,当时石国的繁荣和影响深远可见一斑。从石国来到唐朝的不光有石榴,还有翩翩的胡腾儿和柘枝女。白居易和刘禹锡曾一同观柘枝舞,并当场诗酒酬唱。

  在中国的东晋十六国时期,有个后赵石虎(335~349年在位),姓羯石,本是石国后裔,据陆机的《邺中记》载:「石虎苑中有安石榴,子大如碗盏。」从石虎老家石国引种来极品石榴,在邺城(古河南安阳)能种出如此大的榴子不为奇怪。

  1995~1997年在新疆尉犁县营盘15号,约东汉晚期(公元2世纪)墨山国贵族墓中,出土了震惊考古界的〈红地黄纹对石榴对童子锦罽袍〉。袍上共有6组图案,两组为对羊对牛,另4组为对童子,每组以石榴树为中轴。锦罽袍石榴树形虬枝苍劲,榴实硕大,树叶缤纷;对牛对羊,前蹄腾空,尖角如利刃,翘尾回首,若有所待;对童子全裸,卷发高鼻,肌肉浮凸,肩搭披风,或执匕,或举戟,或荷盾,或持矛,大有希腊罗马风格。李文瑛、周金玲认为此锦罽袍融希腊和波斯两种文化于一体。林梅村新作认为童子可能是常与石榴树一同出现的小爱神丘比特(希腊称厄洛斯),锦袍可能制作于中亚的希腊化大夏或犍陀罗地区。在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中, 小爱神丘比特常常一手持弓箭, 一手拿石榴,石榴象征着爱情的天长地久。名画〈采石榴的神车〉即以此为题材,红翅膀的丘比特正搭上金箭,拉满弓弦,众仙女采摘石榴,殷勤献给车上的维纳斯。那棵《圣经》里长在伊甸园中的长生树,罗马人就认为是石榴树。

5.石榴在汉唐

深着红蓝染暑裳,琢成文玳敌秋霜。
半含笑里清水齿,忽绽吟时古锦囊。
雾毂作房珠作骨,水精为醴玉为浆。
刘郎不为文园渴,何苦星楷远取将?
——宋 杨万里〈石榴〉

  安石榴种一到,汉武帝就下令遍植长安城。「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城郊。」(唐李商隐〈茂陵〉诗)也许汉武帝在探望憔悴的李夫人时,就带着解忧的石榴;班婕妤夏日摇着扇时,不也可用石榴来一解长门寂寞?汉武帝沾沾自喜,作诗唱道:「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天马与榴花,成了汉朝天威远播流沙的标志。

  佛教在东汉永平2年由印度通过西域传来,洛阳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座寺院。寺周围的榴树名扬京洛,世有「白马甜榴,一石顶牛」的美誉,西晋夏侯湛为此有〈石榴赋〉:「览华园之嘉树兮,羡石榴之奇生。滋玄根于夷壤兮,擢繁干于兰庭」。(见《初学记》卷28)晋朝因貌美而令世人赞叹,掷果盈车的潘岳,曾有《河阳庭前安石榴赋》说:「有嘉木曰安石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岛之名果也。……丹葩结秀,朱实星悬。接翠萼于绿叶,冒红芽于丹顶。千房同膜,十子如一。」

  南朝庾信(513~581)〈春赋〉:「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酿醅。」此处的石榴和蒲桃,是指汉地已会用石榴和蒲桃酿酒,其风可以溯源到公元前1000年所罗门王用石榴榨的香酒。北魏(杨卫之撰)《洛阳伽蓝记》还记载了一种奇怪的酒树面木:「(洛阳昭仪寺)堂前有酒树面木。」《梁书》卷54:「顿逊国(Tenasserim)有酒树,如安石榴,取花汁贮杯中,数日成酒。」

  南北朝开始,人们喜欢「榴开百子」的吉祥含义,把石榴纹用于婚礼喜庆。《北史》卷56〈魏收传〉记载,安德王新纳李氏女为妃,王到李宅赴宴,妃母宋氏荐二石榴于王前。这个故事隐含的意思是:石榴房中多子,王与妃新婚燕尔,妃母欲其子孙众多。随着佛教在丝路的兴盛,唐代的敦煌209窟天顶也出现了石榴葡萄纹藻井,203窟绘有迦陵频伽鸟在石榴旁奏乐。杭州的五代吴越国旧址出土过石榴纹银簪饰,中国丝绸博物馆藏有杭州出土的南宋童子锦,江苏无锡钱裕墓出土有元代缠枝海石榴花纹缎,表现了中国古代民俗喜爱石榴和其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

石榴花发街欲焚,
蟠枝屈朵皆崩云。
千门万户买不尽,
剩将儿女染红裙。

  唐人〈燕京五月歌〉中提到用石榴花汁染裙子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如南朝梁何思澄〈南苑遇美人〉:「媚眼随娇合,丹唇逐笑分。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而后在唐代,这一风俗大为流行,石榴成了爱情的象征树,「拜倒石榴裙下」成了求爱的代名词。游人如今去骊山华清宫,首先瞻仰的自然是「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海棠汤,其次便是池边瘤节斑驳、疏枝低桠的唐榴——相传杨妃每当出浴,总要临风倚榴,晾她柔黑的长发。去凭吊的那天,秋雨迷蒙,空翠湿衣,细小的榴叶簌簌落入绿阴阴的水面如一池碎萍。摩挲古榴,分明觉得这株阅千载沉浮沧桑,受历代痴儿女祭拜的爱情圣树,在满目空灵之间蕴含着一缕难言的凄迷。「七月七日长生殿」不过是诗人们自作多情罢了,可曾听见她的芳魂千年来在马嵬的梨树下独泣?

  石榴,安石榴科安石榴属,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或近簇生,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8公分,宽1~3公分,叶全缘。花1~5朵顶生或腋生,有短梗,花萼锺形,紫红色,裂片厚,5~7片;花瓣红色或白色,长1。5~3公分,雄蕊多数,花丝细弱,长约1公分;子房下位。浆果近球形,径3~6公分,果皮厚,种子多数,外皮肉质可食,内皮木质。古代石榴历经家栽,在中国育有海榴、黄榴、珍珠石榴、水晶石榴、干瓣红石榴等名种。清代文人李渔则在《闲情偶寄》中津津乐道于芥子园中栽石榴,总结说:「榴性喜压、喜日,又复喜高而直上。」而闽粤等地的番石榴(Psidlium‘guajava)则属桃金娘科,原产美洲,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