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性藏书全集原版:《朗读手册》要点(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06:47

《朗读手册》

读前提示:

1、以下内容篇幅较长,请你一定要耐下心来读,而且要认真读完。如果你真的静心读完了,相信会受到很大的启迪。

2、本人只读过纸质的该书,很受教育。正好在网上也找到以下部分内容,经简单整理后便直接提供给大家,也没有好好校核,所以可能会有部分错误,请谅解。

 

书不适应该放在这里,还是放在那里,只希望大家能一起朗读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克兰·吉利兰 《阅读的妈妈》

 

柯林太太从孩子出生第一天起,他的妈妈就每天给他读一个故事――经常还不止一个。先是《小小朗读诗》然后读儿歌,起初她从图书馆抱回一摞一摞的书,后来又提回一袋一袋的书,3岁时,孩子已经读完《夏洛的网》。上幼儿园的时候,小家伙已经听了十几本小说、上千本绘本了,六年级期末考试科科优秀,正准备升入七年级的优等班。

我们一年级的孩子能做些什么呢?从孩子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没有阅读习惯的。

那么,我们就从每天给孩子读一个故事开始吧。

给孩子朗读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因素。每天朗读15分钟是美国教育的秘诀。

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

我关心的是那些阅读上没必要晚到的孩子,他们不只错过学校学习内容的绝大部分,而且一直很难与书本建立联系,这种与书疏离的状况将伴随其一生。

政府对儿童阅读做了全美国与国际性的研究。我认为其中一项对42个家庭进行的研究最令人警醒,最有价值。在这个研究中,研究人员记录下每个家庭每天的日常对话,并将之存入数据库。在收集了3年的资料后,研究人员根据资料计算孩子听到多少话,以及听到哪种类型的话,结果发现不同家庭间差距非常大。有的孩子听到1300万字,有些听到4500万字。

为什么这些孩子如此热衷于阅读,而走廊对面的班级却完全不阅读?相同的校长、相同的年级、相同的教科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差异就在于站在教室前面的那个人――老师。几乎在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地给学生们朗读。

给孩子朗读能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吗?

这难道不都是老师该做的吗?

在6岁以前,于在学校待的700个小时相比,孩子们在校外的时间多达52000个小时。谁更有机会影响孩子呢?是那个上700个小时课的老师,还是家里的老师――父母、祖父母、叔叔、阿姨、保姆?

自然也有例外,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是“最后的希望”,是孩子“在步入成年之前的最后一个加油站”。如果老师能找到方法让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那么孩子就有较大的机会健康成长,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也就为未来的老师减轻了负担。

对于贫困家庭的家长,我们能告诉他们什么?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无论贫困还是富有,关键的问题是:父母是否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有好处的。调查显示:福利家庭的父母每天很少读书给孩子听;贫困家庭的父母因为经济拮据,很少给孩子买书。贫困家庭的孩子缺少读书时间。老师表示,家长的教育程度越高,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越长。

孩子的平均分数与家庭作业、看电视、缺课都密切相关。

 

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不做错误的事。

父母怎么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给孩子创造各种最好的机会,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让孩子上隐约课,给学校打电话确认孩子是否有个好老师并了解学校的问题,而且重视家庭作业,在家中放置书报杂志等。

我们必须说服父亲,你不但可以,而且最好在体育与智育方面都进行亲子活动。父亲可以晚餐后在后院与孩子玩接球,并在同一个晚上花15分钟为孩子读书;他可以周五晚上带儿子去看篮球赛,周六早上带孩子去图书馆。

阅读带来的好处:

1你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

2你知道得越多,你越聪明。

3你越聪明,在校学习的时间越长。

4你在校时间越长,获得的文凭越多,受雇工作的时间就越长――你一辈子赚的钱就越多。

5你的文凭越多,你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越高。

6你的文凭越多,你的寿命越长。

 

第一章 为什么要朗读

 

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就好像占卜师在纸牌中看到漫长的旅程或经由水见到死亡一样,这些书都影响到未来。我想这正是书令人激昂兴奋的原因。从人生前14年所读的书中,我们获得激励与启示,如今从书中所获得的,怎么能与之相比呢?

 

――格雷厄姆·格林

 

每个孩子在开始上学时都想学习如何阅读。换句话说,孩子刚上学时,对阅读有着百分之百的热情与渴望。

 

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出终身的阅读者――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与学习。

 

给孩子朗读,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

 

证据显示,朗读不只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里也成果非凡。“朗读应该在各年级都进行。”

 

――《成为阅读大国》

 

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

 

朗读给孩子带来:

 

树立孩子的信心,带来欢笑,拉近彼此的距离,告诉孩子信息或向孩子解释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

 

在孩子的脑海中,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

 

创造背景知识;

 

建立词汇基础;

 

树立一个阅读的典范。

 

人类是喜欢享乐的。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人们会自愿地反复去做。

 

阅读定律一:人类是喜欢享乐的。

 

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人们会自愿地反复去做。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一位杰出的动物心理学家,将所有行为分成两种简单的反应:接近与回避。我们接近带来快乐的事,回避带来痛苦或不愉快的事。

 

愉快就像胶水一样,能粘住我们的注意力,但只朝喜欢的方向吸引。

 

朗读能让孩子把书本、印刷品与愉悦画上等号。然而,很多时候,“不愉快”却和“阅读”与“学校”联系在一起。学习的经历可能是乏味的、无趣的、威胁性的与毫无意义的――接连不断的学习单、密集的发音练习,以及一考再考的小测验。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只遭遇到“无趣”,那他的自然反应就会是回避。

 

阅读定律二: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

 

老师在阅读中的作用:

 

老师对学生朗读的频率

 

朗读丰富了孩子的听觉经验,因而提供了阅读的基础。在理解文本之前,孩子必须先学会听懂内容。就拿“庞大”这个词做个例子。如果孩子从来没听过“庞大”这个词,他就不可能会说这个词。如果他从没听过,从没说过,那么当他需要说这个词、写这个词时,“庞”字对他来说是多么难读、多么难写啊!

 

听觉词汇是语言的储藏库,能同时丰富口头词汇、阅读词汇和书面词汇。

 

在校持续默读的频率。每天持续默读的学生,其阅读水平要比每周默读一次的学生高很多。

 

教一个男孩如何洗脖子,并不能保证他的脖子是干净的,尽管他懂得如何使用毛巾和肥皂。大家忽略的要点是动机,他知道如何洗脖子,但他并不想洗。直到男孩有一天遇到心上人,他的脖子才会干干净净――由此可知,知识与动机必须相互作用。

 

背景知识是一项工具,通过它才能对自己的所看、所闻、所读有所理解。如果一个人的背景知识是匮乏的或错误的,那么即使阅读的新信息是正确的也没有用。

 

这也正是为什么读得最多或旅行最多的学生往往是班上知识最渊博的学生。他们拥有大量的背景知识,因此对老师或课本所教的内容理解得最多。

 

背景知识越缺乏,阅读程度越低。

 

积累背景知识中重要的一环是:陌生字句的积累。经常听大人读书的孩子具有丰富的声音、词句与生活经验,因此当他们自己接触书时,自然驾轻就熟。阅读与背景知识互相滋养。词汇量越大,读起书来越容易理解;理解得越多,读得越多,词汇量越大。

 

人与书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

 

趁孩子还小的时候朗读给他听,让他想模仿自己的所见所闻;

 

要确保朗读是刺激有趣的,开发孩子的想象力,稳固他们的兴趣。

 

刚开始朗读时,短短即可,以配合孩子注意力不持久的特性,然后再慢慢增加阅读内容,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交谈是词汇生长的花园,但不同家庭中的交谈状况差异非常大。

 

研究人员用了4年时间记下每组孩子每天听到的字,专业人员家庭的孩子听到4500万字,工人家庭的孩子听到2600万字,福利家庭的孩子只听到1300万字。这三组孩子在同一天上幼儿园,但他们之间词汇量的差距可高达3200万字――这可是天壤之别。

 

等孩子上小学时,词汇差距立刻给他们造成很大影响。对一到三年级小学生所做的两项词汇研究显示,高收入家庭孩子的词汇量比低收入家庭孩子的词汇量多30%-50%,因此他们理解和分析文字的速度较快、阅读较多,进而把差距拉得更大;贫困家庭的孩子要在五年级前追回落后的部分,每周必须在学校多学170个字,加上他原本要学的116个字,这可真是个沉重的负担。

 

除了拥抱之外,我们能给孩子最有价值而不昂贵的礼物就是:语言。

 

丰富的词汇在哪儿?在交谈中还是在阅读中?

 

无论是成人对成人,还是成人对孩子,一般的语言交流大多平淡无奇,只使用5000个基本词语。另外还有较少使用的其他5000个词。在这一万个常用词之外,就是在阅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僻词”,我们的语文程度并非由那一万个常用词决定,而是取决于对生僻词的了解程度。

 

在印刷文本中包含了最多的生僻词。

 

普通家庭的闲聊可以建立词汇基础,但是当你给孩子阅读时,就补充了生僻词,这对孩子以后的正式学习帮助最大。同时,你也可以引导孩子与书为友,享受阅读的乐趣。

 

父母是爱书人,这有多重要?

童年背景相似的30人,社会环境相似,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等),长大后命运迥异,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研究发现:

15名教授认为童年阅读是趣味盎然、鼓舞志向的。他们在书中寻找人生困境的答案或信息,书本成为这些人的精神食粮。教授组二号受访者是个典型例子,二号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

 

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的系列故事书(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愤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是《衣衫褴褛的迪克》)。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他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雷霍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文学的最终目的是表现人生――这其实是所有教育的意义。

 

寻找人生的意义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都是最大的需要与最困难的任务。我是谁?为什么我在这里?我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唯有师长与文学能成为孩子的领航员,让孩子相信他能对人生有所贡献,师长给孩子的是人生经验,文学则是表现人生经验的故事。

 

文学作品最能贴近心灵的深处,小说更能贴近心灵,更能清晰地向孩子展现人生的意义。

三次荣获普利策奖的小说家暨诗人罗伯特·潘·沃伦认为,人们阅读小说是因为:

 

我们喜欢小说

 

小说中有冲突――而冲突是生命的核心

 

生命的冲突把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烦闷中唤醒

 

小说让人抒发情感,发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我们希望小说中的故事能为我们如何生活提供线索

 

小说允许我们逃避到他人的生活中去,以舒缓现实生活的压力

我们不是没有时间――我们是没有喘息的时间。

 

 

 

各种不同的工作接连不断地推到身上。

 

对于自己重视的事,我们一定得抽得出时间。有时间自己阅读并给孩子读书的人,同样也是拥有24小时,那些没时间阅读的人,。却有时间盯着电视看球赛或连续剧,有时间讲30分钟电话,还有时间为一件小事跑遍整个商场。每个人都有相同的24小时,只是用的地方不同。

 

时间是成功的关键,追求成功的人,不论是运动员、会计、作家还是读者,都必须为成功投注时间。阅读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因为在早期,其他人可以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