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网提现:莫把手段变目的:教育,该教什么、怎么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1:32:58
? [ 田夜 ] 于2008-06-23 20:34:13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标签: 教育  目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国家经常发生把手段变成了目的、把目的丢掉的事情,比如体育,“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意思是我们要搞体育,目的是健康和活力。
  
  其实所谓体育,也就是变着花样地玩,玩出开心来、玩出健康来,但是搞着搞着,目的就不见了,而成了为体育而体育、为奖牌而锻炼,结果是人民成了看客没得玩了,挺好玩的体育活动,变成了一小撮“奖牌苗子”的苦差,奖牌得了、健康丢了,一个个练得伤痕累累的,好不辛酸。
  
  同样丢了目的、追求过程的还有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培育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兴办学校、编撰教材、供养老师,都是手段,都应该围绕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开展,可是不晓得什么时候把这个目的给丢了,教育产业化了,教育本身变成目的了,赚钱供养教育部门变成目的了。
  
  后来中央政府把这个错误部分地纠正了,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拿学生赚钱,提倡素质教育,可是被迫从捞钱的大潮里上了岸的管理者们忽然不会走路了,该教什么?怎么教?一大群专家忽然活跃起来,对着老师们指手画脚,硬是搞得老师们无所适从起来。
  
  的确,不把那个真正的目的拣回来,怎么走、往哪里走,还真就成了问题。
  
  那么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文化?又如何培育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在《关于思考的思考:语言、文字与思考》中,分析了语言、文字与思考的关系,它对于搞清楚究竟什么是知识有所帮助。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个异常庞大的“概念集”,比如树、比如花,它包含了人类对于可认知世界的大量命名,这些由人类定义的概念构成了语言的基础。而文字则是与这个概念集相对应的符号集,很大程度上,这个概念集和符号集构成了知识的基础,这些概念和符号是探索、思考和文明传承的重要工具,必须通过相当刻苦的学习才能熟练掌握。
  
  在这个概念集和符号集的基础上,先人们主要利用文字记载了对已知世界的描述、已发现的规律和积累下来的思想成果,其中表述的内容和思考的过程都是宝贵的知识,表述的内容构成了知识的汪洋,而思考的过程展示了前人探索的足迹,是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参考。
  
  另外表述的方式对于知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先人们借助这个技能把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表达清楚、告知朋辈并流传下来,任何故意的晦涩都只能是为了掩饰作者的愚昧。语言表达能力,准确地说是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交流沟通和固化知识的能力,对于人类拓展知识的疆域而言是异常重要的。
  
  数学是这个符号集的特例,它更加抽象,然而更加准确,对逻辑的要求更加严密,因此数学的学习有必要在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开始。当然数的概念,本身与文字符号的定义是同源的,可以与文字的学习同步,但是逻辑方面的知识应当在数的概念彻底清晰之后传授。
  
  因此给学生减负不是无限制的,对于儿童而言,掌握这个庞大的概念集和符号集、掌握初步的知识体系、学习思考的方法、学习表达的能力,必然是一桩很辛苦的负担,但是却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严肃严格的学习纪律、通过反复练习以求熟练掌握的教学方法,都是必要的,尤其到了近代,知识的积累和增长呈现一种爆炸的趋势,为学生培养出一种有规律的学习习惯,也是教育阶段老师和学校的一项重任,好的习惯,会让学习成为乐趣而不是负担,可以令人受益终生。
  
  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不是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是一种有自律能力的独立自主。不调皮捣蛋那就不叫孩子了,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的权威是必要的,适度的惩罚也是必要的。孩子就是一群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的小人儿,过度的放纵,不是所谓的尊重,而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因此在纯粹的知识教育方面,应该教那个概念集和符号集、传授前人积累的成果、练习思考的方法、锻炼使用文字表达知识的能力。
  
  今天真正让人困惑的是文化的传承方面,也就是观察历史的角度、看待历史的方式,文明发展至今,我们都是在先人的基础上生活,我们的起居眠醒里沾染着先人的习惯,我们待人接物的方式里沿袭着浓重的传统,我们首先是这条文明长河的传承者,然后才是一个个性鲜明的思考者。
  
  对于我们祖先的历史,可以批判、可以去芜存精,却决不可彻底地抛弃、不可背叛。
  
  因此对于历史文化传承方面的教育,需要有客观的大家负担编撰的重任,我反对上海某些“知识分子”凭借个人观点随意篡改教材。历史文化的教育,至少不能在教完以后,把国家意识弱化了、把民族自豪感弄丢了,虽然能够认可其他文明的先进性是一种勇气,但是让孩子对母族的文明丧失了信心、陷入了自卑,则是教育界的犯罪。
  
  只要教育的方法得当,那么新的知识、铺展开来的辽阔视野、精彩纷呈的逻辑推理,总会给人以奇妙的享受,因此在怎么教的方面,应当分两种情况处理。
  
  对于死的知识,积累下来的定义类知识的学习,是必须要有一点刻苦的精神的,尤其那个以语言为代表的概念集、以文字为代表的符号集,没有什么捷径可循,但是有必要分析孩子的接受能力,制订一个合理的教育进度,同时探索更富于趣味的教育方式,尽可能寓教于乐,避免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
  
  而对于活的知识,包括逻辑思维的锻炼、以及前辈们通过观察、思考“制造”出来的知识,应当尽量再现前辈们思考的过程、展示那思路的美妙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内容,还有思考的能力。
  
  我就很奇怪,数学系居然没有数学史的内容,那些鲜活的思想远比空洞枯燥的公式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因此强烈建议在初中之后增加有关各学科开拓者们的趣味性介绍,展示部分知识的来历。
  
  最后就是身心健康方面的内容了,目前很多人只要一提道德教育就莫名其妙地激烈起来,然而一个过于斤斤计较的人,不仅他自己难以快乐,他的存在也的确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身体的健康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锻炼和自律获得,心理的健康则必须依靠成熟而理性的价值观。
  
  没有人能够象太阳一样,只是给予、从不获取,对于无私奉献的过于偏激的宣传的确让人反感,但是只是索取、从不给予,确实是一种生物意义上寄生的生命,又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理想,可以在社会中泯灭,它至少应当在校园里存在,我们的社会,不能连最后一块圣地都糟蹋掉。
  
  所以教育有义务培育道德健全的人,尽管我们的社会太过无情地强调竞争的合理,至少让孩子们即使踏入社会,心灵的深处仍然相信,给予是快乐的、互助是温暖的,能够不仅仅因能够给予而自尊、也能够仅仅为了珍惜生命而尊重他人。

标签: 教育  目的 

  签名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