肴肉的做法视频:心态开放三部曲:眼界、脑界、胸界(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2:46:38

心态开放三部曲:眼界、脑界、胸界(转载)

 心态开放,往往意味着眼界、脑界、胸界三方面的开放和提升,是一个从表象、技能、技术,进化为原则、道德、价值观的过程。这一过程总是先从眼睛有意识地纳入信息,再经过大脑分辨、思考、消化,提炼成能力,最后沉淀到心胸,升华成原则和立场,并进而指挥“眼睛”和“大脑”。

  这在中国古代有过相当多的论述。我个人将眼界、脑界、胸界的开放概括为:

  ——开放眼界,要“见微知著”、“高瞻远瞩”、“眼观四面”;

  ——开拓脑界,“通古今中外、诸子百家,晓天文地理、世事人情”,并能够取长补短,利用差异;

  ——开放胸界,“胸怀天下”和“志存高远”,并且拥有“海纳百川”和“豁达宽容”的品质。

  图1-2:心态开放的三部曲

  1.开放眼界

  “拿来主义”让华谊公司崛起

  王中军是我很熟悉的一位商会理事,他创办的华谊传媒集团是中国内地民营影视业的龙头。但很少有人知道,华谊原来是家广告公司,其早期资本积累来源于广告业务。

  1994年,王中军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后,回国在北京国际饭店成立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刚开始公司做一本小杂志,刊登一些广告,然后直邮给使馆和三星级以上的高级公寓,生意勉勉强强。

  王中军和华谊公司的转折点就是说服中国银行,让其全国15000多家网点将五花八门的标识统一为红标黑字白底,实行标准化、网络化的管理。随后,华谊接下国家电力、中石化、农行金穗卡、华夏银行华夏卡的标准化规范项目,在成立的第三年,便跻身成为全国十大广告公司之列。

  华谊能够抓住这个市场空白,并不是因为善于创新,而仅仅因为眼界的开放。王中军总结说:“这是很简单的方式,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而中国没有。这也不是我的创新,而是我学别人的方式。在中国做生意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认真执行'拿来主义’,然后依照国情和自己的经济实力,去走别人走过的路就可以了。”

  “拿来主义”在互联网企业中更为通用。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就是靠对美国“硅谷”商业模式和企业制度的“拷贝”,进而获得风险投资,最后获得成功。再如马化腾虽然没有出过国,但他眼光开拓,看到了以色列人开放的聊天软件ICQ,于是就从做ICQ的中国版——QQ起步,由模仿到借鉴再到创新,最终因为过人的眼光,而成为了著名企业家和亿万富翁。

  在我接触的成功人士当中,许多人就是因为视野和眼界的开拓而成功创建事业,这种现象尤其在海归中普遍性地存在。通常而言,眼界是指我们视野所能到达的范围,也就是见识的广度和深度。一般有两个解释:

  其一,视觉,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见和识,这是它的基本义。

  其二,视野,我们能够观察或认识到的领域和范围,包括我们各方面的认知范围,这是延伸义。

  中国有句古话:“见多才能识广”。心态的开放,需要眼界的开放。佛教哲学说:我们不仅仅要用肉眼看世界,还需用心眼看世界。反过来也一样成立,有肉眼才有心眼,心眼又反过来指挥肉眼,两者相辅相成。

  开放眼界,其一,首先需要超越自身的盲点,善于跳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尽可能地正确认识自己和世界。

  人的眼光要全面

  余隆曾获得2003年“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他是当今世界乐坛最杰出的中国指挥家之一。出人意料的是,他在上海音乐学院等指挥系开讲座,讲的最多的却是音乐指挥以外的事情。

  余隆后来谈到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我说这些让他们感到很新鲜,是因为音乐学院的学生历来都是专业至上,大部分人对班集体工作持轻视态度。我则一再强调不要以为上指挥系只是学指挥,人的塑造应该全面,不要放弃社会提供的任何机会,因为作为指挥总会面对大量的组织工作,需要有领导才能。此外还要有意识地积累知识,要多读书,认识到开卷有益。”

  换位思考是种典型的摆脱自我视角的方法。

  生活上,我们需要学会“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别人当自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在商业策划当中,要善于“易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消费者,才能了解目标市场的潜在心理,“量身打造”产品和促销方案。在人生当中,更要常常用旁观者的角度来评判自己,才可能更接近客观和真实,从别人的角度去思索问题,才能善于与人沟通合作。

  其二,开放眼界还要善于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改革的脉络、行业的动态热点,拥有超前的眼光。任何时代,务实者为俊杰,应时而动,与时俱进,审时度势,都有个“时”字,把握好时机通常能取得长远的胜利。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条成功的领导艺术:“领导者要有认清时代潮流的眼光和预知环境变迁的能力,才能想出因势利导的方法,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也有类似的说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长一只眼,盯住领导就够了……市场经济下企业则需要长两只眼,一只眼盯住员工,建立一个能让员工发挥才能、能够公平竞争的人才机制;另一只眼盯住用户,市场是所有员工的上级……但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企业还要长第三只眼睛,那一只眼用来盯住国家政策。”

  我的高考选择

  1977年,我参加高考,最后决定报考英美文学专业。家里人都反对,他们一直希望我报考德语专业,因为当时德语专业比较冷门,容易录取。

  我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因为我预感英语在将来的时代会更有用武之地。虽然当时中美还没有正式建交,但两国关系在1972年时已经解冻,走向正常化只是时间问题。同时,英语与德语比起来,是世界上更为通用的语言。最终,我也证明了自己选择的正确。

  其三,我们还要习惯审视,不要在眼界开阔中迷失了自己。换句话说,习惯审视,就是要让眼睛发出大脑独立思考后的光芒。这其中的核心支撑,其实也就是我在上文中说的要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赛伯乐投资公司的董事长朱敏曾用“反骨理论”来形容创业家的与众不同:有些人天生不喜欢“当趋势的跟屁虫”(follow the trend),而喜欢“反抗趋势”(against the trend),如“世上大多数人对'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是一百八十度’深信不疑,但偏偏就有人想去证明三个角之和不一定是180度。真有一个法国人证实它可以大于180度,一位俄国人证实它可以小于180度,创业家就是这么与众不同。”

  表1-3:仰视、俯视、审视的比较

  习惯仰视,是中国过去的一种通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里这句话很美,也许西方人讲不出这样的话,因为这其中包含着过度的谦逊顺从的韵味。反过来,西方人总是赞美敢于攀登和征服的“勇士”。中国人常把“领袖神化”、不敢挑战权威、不包容“异端”、做事教条主义等等,都是体现。接触的一些海归学子常犯这样的错误:以一种仰望和膜拜的眼光看待西方的理念和模式,因而没有将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整合消化。因此回国之后经常照搬“西方经验”,结果往往“水土不服”,还被人讥讽为“数典忘祖”。

  习惯俯视则是一种自闭的心态,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也总使我们盲目地排外和过于自负,不问形势,不看情况。例如,20世纪的义和团,在狭隘民族主义和信奉传统宗教文化的心态导引下,夜郎自大,排斥铁路、枪炮等一切与西洋有关的新事物,其结果历史已经作出了回答。个人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啊!

  2.开放脑界

  《赢在中国》的成功

  央视经济频道的《赢在中国》是中国最受关注的财经节目之一。这档节目吸引了十几万怀揣创业梦想的选手、三千多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数十位包括马云、李彦宏、柳传志这样的企业家。而这个节目的创意,正来源于总制片人王利芬在海外的见识和思考,她也是我们2005委员会的理事之一。

  当时,王利芬来到美国布鲁金斯协会下的中国中心从事电视研究。在CNN总部最大的演播室,整个编辑、加工、播出、商业开发的高效流水作业,让她大受触动——她甚至觉得中国的电视节目就像是手工作坊里的产品。随后,她受到NBC黄金档节目《学徒》的启发,开始思考将来可以借鉴美国模式办一档中国的商业人才选拔的电视节目。

  可是,王利芬这个创意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她眼界开放,而是进一步的脑界思考:“完全照搬必死无疑。因为美国《学徒》中价值观的东西会受到中国观众的心理抵抗。”王利芬思考过后,终于找到一个中国化的主题——“励志、创业”,由此大获成功:“前者是中国人奋斗精神的承传,是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后者是今天中国向商业社会推进过程中个人实现价值的最好舞台。”

  就算我们的目标物,譬如机遇,在视野之内,你看到了,也知道了,但你会不会利用这个机遇,却还很难说。因为我们能否把握和利用机遇,还取决于我们能否对机会迅速敏感并得到重视,以及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对于不懂古董的人来说,无论多少古董摆在面前,战国铁器可能只是劣质的破铜烂铁,唐宋古画只是发了霉的废纸一堆,明清陶瓷则只是一些坛坛罐罐。

  开放头脑,这是心态开放的第二步骤。

  大脑的开放,将决定我们能否将外部视野转化为内在视野,进而传递到内心。

  “金王”蜡烛的由来

  陈索斌是一个“海归”,但他在美国留学取得的是经济学硕士学位,跟“蜡烛”毫无关系。在创业之前,他甚至从未与蜡烛行业有过任何接触。然而,他却选择了时尚蜡烛作为创业方向。

  一切要从1993年一天晚上说起,陈索斌在朋友家中遇到停电,朋友的妻子找出一截红蜡烛点上。烛光下,红彤彤的蜡烛冒着黑烟,忽明忽暗。朋友的妻子就在旁边抱怨:“如今卫星都上天了,怎么蜡烛还是老样子,谁要是发明不冒黑烟的蜡烛,说不定能获得诺贝尔奖。”

  相信对蜡烛黑烟的抱怨,不只陈索斌一个人听过。但是,陈索斌与大多数人不同之处在于,他在“耳动眼动”之后还“脑动”过。不久,“金王”无烟蜡烛面世,再不久,“金王”成了中国的时尚蜡烛之王,陈索斌成了亿万富翁。

  能够促使我们大脑开放的莫过于思维开放。

  其一,我们要有思维的敏感,善于发现,善于判断,善于挖掘,并对新事物、新机会、新方法、新策略保持敏感。

  敏感其实就是我们发现机遇的能力,在创业领域就是我们的商业嗅觉。经商要善于捕捉商机,写作要善于抓住灵感,作战要善于把握战机,这是一个成功者必要的灵感。不过,没有什么人的商业感觉是完全天生的,如同狗的鼻子虽然灵敏,嗅觉依然还是比不上经过后天训练的猎犬。

  其二,我们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创造性思维方面,中国人尤其需要加强发散、逆向等思维方式,以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一般而言,是指从功能、属性、因果、横向进行思维的发散,甚至包括进行风马牛不相及的联想,这需要一个人有丰富的想象力。譬如牛顿能从苹果落地发现地球的万有引力。

  焦震的两次“思维发散”

  鼎晖公司之所以能够投资早期的南孚和蒙牛,据说就是因为其公司投资总裁焦震两次思维“发散”。

  1997年,焦震去天津了解朋友介绍的一家电池企业,这家企业并不是南孚。但在后来,焦震在调查中偶然听到一帮大学生聊天时提到南孚电池特别好用,这使得他对南孚产生了特殊兴趣,最终决定转而投资南孚电池。

  焦震从不喝牛奶,有一天在超市里他却偶然发现牛奶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于是,焦震通过高级经理王霖再通过关系找到内蒙古的朋友,经过多人牵线去主动接触牛根生和他的蒙牛集团。其时蒙牛正处于一个快速上升阶段,急需发展的资金,双方见面交谈的感觉也很好。于是,鼎晖联合摩根斯丹利、英联在2002年投资蒙牛2597万美元,持有32%股权,这成为了一个投资业的经典案例。

  逆向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它强调了人们要敢于与固定的思维方向“反其道而思之”,一般可分为反转、思维转换、缺点逆用三种类型。有名的“司马光砸缸”说的就是逆向思维,有人落水,一般人的反应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却“让水离人”,并由此救了同伴性命。类似的例子还有人人都知道的“曹冲称象”的故事。

  慈济体检中心第二家营业部在北京亚运村开业不久,“非典”就突然到来,几乎没人来进行体检,工资及房租却得照付。韩小红就是使用逆向思维来改变业务方向,市民不会来进行体检,但肯定会抢购预防非典的药。于是,她动员医疗门诊部的员工留下来加班,大家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夜里11点,按国家公布的配方配制防御非典的中药,专卖温度计、口罩、干扰素、板蓝根等市场紧缺的物品。一方面企业可以保本,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为非典所困的市民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也起到了宣传人们要进行健康体检的效用。

  马云的逆向思考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一次演讲当中,曾用幽默的逆向思维方式诠释他成功的秘诀。他说事业要经营得好,就是别人要的东西,他都弃之如敝屣:

  “讨论会的时候,百分之八十、九十的人说同意,完了,我一般把这种想法扔到垃圾堆去。因为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人都同意的东西,我的竞争对手也一定会想到,会认为这是好东西。”

  其三,要有多元的思维,培养综合全面的个人素质。

  这是一种社会趋势。企业对于应聘者要求,趋向“一专多能”;现代家庭对成员的要求,倾向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社会对于学者的要求,已是“通古今中外、诸子百家,晓天文地理、世事人情;明是非黑白、变迁兴替”,并且能够带来实际的社会效应。否则,只能算是专家,不是学者,更非大师。

  3.开放胸界

  心态开放的最高境界是胸怀开放

  耶鲁大学法学博士毕业的高志凯曾做过摩根斯坦利亚洲区副总裁,也在联合国秘书处和香港证监会等机构任过职,可以说是个典型的成功人士。高志凯就认为,他青年期最重要的两次人生“教育”,都是关于开放胸怀的教育。

  他的第一次经历是为国家领导人当翻译。高志凯曾陪同李先念、胡耀邦等领导人出访国外,还陪同邓小平会见过尼克松、布什、蒙代尔、基辛格等外宾。由于“经常参与很多最高领导人重要讲话第一手的记录和整理,很多国家的战略方针必须熟记于胸”。这对高志凯的开放胸怀锻炼就非常大,他甚至认为“这对我一生都影响深远”。

  他的第二次经历是在耶鲁大学法学院留学。开学典礼,耶鲁法学院的院长Calabresi首先就问:“同学们,你们来耶鲁是为了学懂法律条文的吗?”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院长立即说:“那你们不用到耶鲁来。”有的人问:“那我们是来学什么?”院长回答说:“你们是来学习如何制定法律。”

  “耶鲁培养的不单是律师”,更重要的熏陶学生拥有国家领袖般的胸怀。所以高志凯认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耶鲁会出产这么多政治领袖:美国前总统福特、老布什、克林顿和现任总统小布什、副总统切尼……”这种强调胸怀一定要广阔的教育也让高志凯受益很多,甚至可以说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开放人,胸怀开放是其重要原因。

  人生情境向来有三境界之说,首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后看山非山,看水非水;最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实际上,山永远是那山,水永远是那水,而人之所以有视野中的变化,是因为你心态和胸怀有了变化,所以个人的情感和反应也有了区别。

  道家的老子曾把当官的境界分为四个等级:“太上,民不知有之;其次,民亲而誉之;再次,民畏之;再其次,民侮之。”

  儒家则把人生境界视为修、齐、治、平。起步是修身,修身是做人之根,做事之本,处世之基。再后齐家、治国、平天下。最高的境界就是“心有天下”。因此,儒者追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求解人生的天地境界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曾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是类似于西方哲学家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观点。自然境界是在生物本能范畴内求解人生;功利境界是在物质利己的前提下求解人生的意义;道德境界是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也就是利人利己的原则下求解人生意义。最高境界则是天地境界,便是在宇宙的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

  心胸来自有视野,心态开放的最高境界就是胸怀开拓。

  开拓心胸跟树立目标和理想的区别在于,这更强调一种人生格调和境界。人生在世,境界向来有高下之分,与你所拥有的富贵名利无关。

  中国的古话说:“吞舟之鱼,不游细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李嘉诚曾经有一句名言:“我李嘉诚在商场上只有对手,没有敌人。”

  成就吴鹰的胸怀

  2000年3月3日,UT斯达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天市值便冲到70亿美元。我认识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吴鹰有很多年,他所开创的“小灵通”神话,早已经载入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风云史。

  1985年,吴鹰带着30美元只身前往美国新泽西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一天,他的美国经理问他,将来想干什么,吴鹰不经思考就立刻回答:创办一个1万人的高科技通信公司。

  吴鹰的口头禅是:“做大事就要有大胸怀。”

  成就吴鹰人生的,正是他自己的胸怀。数年之后,吴鹰创业,实现了过去的梦想。现在,吴鹰又做起了投资人,正在实现自己新的理想。

  关于心态兼容和品德兼容,也就是容人容物,我在开放式心态的基本特性中已经作过阐述。我认为要开拓胸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胸怀远大,有长期的远见和人生规划;

  ——心态兼容,接受新的事物、思想、观念;

  ——品德大度,能容纳不同乃至不对的人和意见;

  ——性格开放,避免保守、固执、封闭、不会自省的个性和心境。

  我母亲的曾太祖父欧阳厚均,是拥有弟子三千的清代大教育家,曾执掌岳麓书院27年,开坛讲经时,左宗棠与曾国藩都是其膝下门生。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过一个与这两人相关的故事,至今印象深刻。曾国藩和左宗棠当年都是清朝的中兴名臣,朝野中人惯以“曾左”合誉。左宗棠一向傲岸自负,对“曾左”的顺序耿耿于怀。据说,一日,他特意问自己的左右侍从:“为何大家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有一侍从就大胆回答说:“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中无曾公。”左宗棠听后,默然无语。胸怀正体现着一个人内心格局的大小。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现北京市丰台区副区长阎傲霜曾这样畅谈关于人生胸怀的感悟:“回顾10多年的经历,最难过的是不被理解的时候。回国时除了房子我没要任何条件,有人不解,认为我可能另有所图;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有人不解,认为是为了观光旅游;事业干得太积极,有人认为是想出风头;意见不同而敢于直言被认为是太骄傲……那种时刻的痛苦难以表达。然而我是幸运的……研究院党委武秉陶书记经常出现在我身边,开导我、鼓励我、帮助我,至今我也常用她当年的话开导自己,并告诉身边遇到烦恼的朋友们:'一个人的心胸多宽广,他的事业就有多宽广’。”

  一个真正心态开放的人,必然拥有远大、兼容、开放、宽阔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