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费孝通序言:天涯观察第217期:伊利实名举报事件之我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00:08

举报的中国模式

5月27日,伊利集团举办了高唱革命歌曲、重温红色经典的红歌大赛。歌舞升平,大海航行靠舵手。

半个月后,从6月12日开始,国内主要网络论坛先后出现署名为伊利原董事长助理张三林的题为《内幕惨不忍睹:伊利被这样掏空》的举报信。称,潘刚妻子及相关亲属成立公司,骗取、侵吞国有资产,利用内部消息炒作伊利股票。并称潘刚与内蒙古原区党委书记的儿子储惠斌(已外逃)联手非法获得伊利股权。

6月13日,伊利股份放量跌停。随后,伊利股份发布辟谣声明并报案,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正式立案。晚间伊利再发公开信,并表示,伊利职工资料里没有张三林这个人,张年轻时曾组织反革命活动。

凶险的举报

落马者都是不小心被砸中的倒霉蛋

在过去,匿名举报的很多。现在网络发达了,网络匿名举报的更多。当然随着“跨省追捕”的流行,举报人也学会了保护自己。有的人甚至学会了“翻墙”用国外IP在国内论坛发帖举报。一篇帖子还不够震撼,当年有些人为了举报五粮液的某位当家人甚至在国外建立了一个网站。

或许现在信息太泛滥了,或许我们纪委干部们都太忙了,绝大多数这些举报都石沉大海。腐败官员的落马更多的是戏剧性。比如外省某市长带着情人在北京某酒店开房,俩人在房间里折腾得动静实在太大了。一个路过的警察觉得蹊跷,认为不会是夫妻,就查了查。本来就是罚款了事的,没想到临走之前,一个不知趣的下属赶来,还叫了声“市长”,警察停下了脚步,于是案子搞大了。

乳品业的多事之秋

伊利又陷“举报”门

近几年来,中国乳品工业可谓负面消息不断。先是轰轰烈烈的“三聚氰胺”,后来又是圣元奶粉的“女婴早熟门”,搞得A罩的女孩子都在感叹“现在吃还来得及吗”。刚歇停一些,又爆出蒙牛高管涉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被批捕。蒙牛称这是一个产品经理擅自所为,他通过雇佣“网络水军”攻击竞争对手,其还涉及对同城竞争对手伊利某产品线的攻击。蒙牛再次背上“一头缺德的牛”的恶名。董事长牛根生也旋即下马。

就在大家以为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联袂上演“罗生门”事件已经收场的时候,一封署名为“伊利原董事长助理张三林”的实名举报信,又将伊利股份拉上了风口浪尖。伊利股份的股价也从涨停板直接拉到了跌停板。

举报信对伊利股份现任董事长潘刚进行了“侵吞国资”等多项指控,称“潘刚在担任伊利集团公司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伊利集团公司总裁和董事的四年多时间里,利用职务之便,采取侵吞、窃取、骗取、受贿等非法手段,非法占有国家和人民财产,涉及金额达5000多万元”;“潘刚及其亲属利用工作之便,向其亲属泄露内幕信息,买卖伊利股票,牟取暴利”等。

举报信中提及的潘刚是在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下马之后上任的。举报者为伊利原董事长郑俊怀的助理,在郑离职后倍受打压。郑俊怀一手把伊利带大,当年在伊利可谓意气风发,既是董事长,又是党委书记,又是首席执行官,管理、人事、经营一肩挑,实行的是高度的个人集权。后来郑曲线MBO失败身陷囹圄,有人分析说,身为内部人士的潘刚显然做过“贡献”,否则他也不会成为那个“摘桃子”的人。举报者也称潘拜了自治区的高官作干爹。举报信中还提及,潘上台后,为了巩固其在伊利的统治,排除异己。凡是不赞成其观点,反对他的人,一律清除出伊利等手段,制造白色恐怖。几年中集团总部和事业部中层以上干部500多人都被迫离开。十多年来,为伊利创业的近3000多名老员工都被赶回家。可谓民怨沸腾。显然潘所做的一切,为今天这份举报信埋下了伏笔。

“张三林”查无此人

绞尽脑汁辩解而不是坦然应对质疑

不知道各位是否在网络上看过上汽几个老党员对某位副总裁的实名举报信吗?现在大概在网络上都被删除干净了。举报信的事主其实也是把人彻底给逼急了。不然怎么会联合起来实名举报?

老话说,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由于大权在握,我们许多干部都以为能只手遮天。殊不知人在做,天在看。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统治者日益下降的智力水平和老百姓日益上升的斗争水平之间的冲突。借助于网络传播的力量,我们知悉了很多事情的缘由。

实名举报也给领导们出了难题,过去他们信奉的是“民不报官不究”,如果是匿名举报,也可以搪塞说“查无此人”,现在好了,实名举报了,看来只能用最后一招“跨省追捕”了。伊利不是很拙劣地辩解说,公司也从来没有设董事长助理一职。这根本不是实名举报,无电话。而且举报人年轻时曾组织“反革命活动”,其目的是蓄意破坏伊利集团的正常经营。现在伊利已经报案,呼和浩特警方已经立案。

由于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高潮,笔者认为后面绝对不会像我们期望的那样高潮迭起、此起彼伏。因为管理者不希望最后把火烧到自己身上。

前不久炒得沸沸扬扬的武汉“飞越疯人院”不是尘埃落定了?武钢职工徐武最终还是被鉴定为精神病,需要入院继续治疗。因此张三林实名举报事件的结局最大可能就是冷处理。张三林可能会被查出患有偏执型精神病,需要入院治疗。住院的地点最好在伊利自家开的医院,这样可以严防死守,防止武钢事件的翻版。因为潘的下马会有损大多数在位人的利益。一个人不和谐不能让大多数人不和谐!

这样管理者能够继续呆在他热爱的管理岗位,靠着股民们割肉输的血尸位素餐。虽然有用脚投票的股民,但市场从来就不缺火中取栗的傻子。

管理的艺术

能容人,会平衡

最后还是给管理者一些建议吧!希望他们能够听得进去。

我也理解管理者的不容易,为了坐上、坐稳这个位子的忍辱负重。我的一个同事现在也算企业高官了。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领导在边抽烟,边看文件,他手拿烟灰缸就站在旁边。领导若看一个小时,他就会手托烟灰缸站一个小时。这种奉献岂是寻常人能做到的?这是我看到的,还有更多的是我看不到的。俗话不是说了,帮领导做100件好事不如陪领导做1件坏事。

做领导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要学会平衡,管理者不仅要向上平衡,也要向下平衡。说个发生在上海某企业的故事。某位业务能力很强的领导,善于向上平衡。但不屑于向下平衡。结果给老工人指着鼻子骂,“现在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吗?”老工人还要到集团上访。他赶紧派工会主席在集团大门口堵人。虽然最终把人堵回来了,但给集团领导留下“领导能力缺乏”的印象,自然会影响今后的仕途。

领导还要学会容忍手下。所谓的容人之短、容人之才、容人之过、容人之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领导的驾驭能力的体现就是能发挥团队最大的潜能。这就是所谓的容人之短。

刘邦所以成就帝业,就是因为他容人才高而善于用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则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能取天下也。”这就是所谓的容人之才。

英语里有个单词叫Coaching,用中文说就是教练。领导要时刻指引着团队成员前行,若发现有人偏离就要不断帮助他。因此领导要允许手下犯错误,不能手下一犯错就开除他,要让手下通过犯些小错误不断地成长。这就使所谓的容人之过。

容人之犯是最难做到的,因为这在挑战领导的权威。很少有领导能做到这点。至少我没看到。因为领导这个位子坐得越长,就被宠得越厉害,脾气就越大。

按照传统教科书的思维,领导是最难当的,因为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要学会用权、用人、讲话。因为领导的高薪并不是好拿的,在国外有些人宁愿做专家,也不做领导。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他明白在这个岗位上的压力。

但回到天朝,做领导是最容易的。如安徽省宣城市市委原常委、副市长赵增军,担任绩溪县县长时与一20岁女子发生暧昧关系。他得意地对女子说:“小乖乖,你年轻又有文化,我要把你从床上培养到主席台上,让你当乡里的一把手,当县妇联主席。”湖北省荆门市陈丽原是“三陪女”,傍上市委原书记焦俊贤后,很快被提拔该市开发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副局长宝座,直到提拔为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

我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大领导要提拔他的一个情人做领导,组织部门有些意见,大领导一瞪眼,“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做做就像了。”

太容易上位的领导,他们不懂如何照顾细节和掌控大局,自然把复杂的管理变成简单化、粗暴化。很多时候,这些领导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矛盾。就是开篇我说的,当年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统治者日益下降的智力水平和老百姓日益上升的斗争水平之间的冲突的由来。

结束语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一切都在扭曲,一切都在疯狂。我们这些只知道看贴不回的P民,只能“顺着天赋做事,逆着个性做人”。觉得我说的有道理的就顶吧!

出品:天涯观察编辑部 监制:金波 美工:盼盼 本期责编:周零壹 主笔:柴志强 邮箱:yiwen@tiany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