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命身弱日坐偏印: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7:19:06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15

 

下面是了解各种的静虑,就是修定。对我们来说,所谓的修定,就是“止”。至于我们说的“定”,实际上有非常非常多的别的东西在里面,还有教授的次序怎么排列。对我们来说,在修持的最初,出离心是最重要的,有了出离心我们再修所谓的正行,但是我们哪里知道,可能对某一类的正行来说,我们所谓的正行可能是加行,这也不一定。佛有另外一种智力,能够了解不只是他自己,而且所有的众生,过去、现在、未来生的一切的状况。佛可以知道,你的六万生之前、之后,每一天是怎么过的,你吃了什么东西,你的思想是什么样,他完全清清楚楚。

第九个,能够了解到一切众生现在是生还是已经死,或者说是已经死,但是还没有生,这不是终。在已经死,尚未生的状况。每一个众生现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佛都清清楚楚地知道。

第十个,一切佛的弟子,不管你是十地菩萨,或者是像我们这种刚刚要开始的,甚至不是开始得很好、很正确的,就算是这样的状况,你有一点点的了解,这个了解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等等,佛也是完完全全地清楚。

下面要讲的记诵,应该写下来,贴到你的墙上。“妙翅飞还非空尽,由自力尽而回转,佛德无边若虚空,弟子菩萨莫能宣”。鸟飞出去之后,到后来落在地面上,并不是因为这个鸟已经飞到了虚空的边际所以才回来,不是这样的。鸟是因为飞出去,飞不动了,没有力气,所以回来了,不是因为他没有办法飞到虚空的边际。

所以不再谈佛的功德,不是因为佛已经没有功德让人家谈论,而是因为我已经没有力气再谈下去了。即便是我在这边曾经讲过的佛的功德,难道我能单独这样说吗?实际上并不是我有这个能力来讲,而是因为我根据龙树菩萨说的,我来这样讲。我讲的理由,只不过是希望能够帮助众生、鼓舞众生更加努力地走上成佛的方向提问:

我们现在的教授当然非常好,同时也是非常广大、深奥的,很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回答:这个东西虽然很难,但是是可以学、做的,同时也要了解没有边际,没有结束的,你要不断地学习,一直到你证悟空性为止。

我认为自己最自私的时候,就是拼命要赚钱的时候,那个时候变得非常自我为中心,怎么样处理这种状况呢?

回答:

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多,这要看你是一个多么投入的修持的人。我一向认为,我们最终的目标应该是成佛,我们相对的目标应该是赚钱,所以我们实际上是有两个目标。如果你是一个非常投入的修持的人的话,如果你有胆量做一个大乘的修行人的话,我们应该要努力工作,应该努力存钱,如果你有机会的话,你甚至可以选美国总统,但是做这一切的动机应该是帮助众生,应该是修持。当然非常强调的是我们的发心如何。比如现在有一些众生,因为这些众生跟你业的联系,或者说他们前生欠你的,只有你能够让他们了解什么叫菩提心。我们假设这个人唯一会听你讲话的理由,是因为你涂了一个口红,口红的颜色是他喜欢的。就是很难找这种颜色的唇膏,你应该拼了老命去把它找到。如果你认为唇膏是非常世俗的东西,不要它了,如果这边把唇膏舍弃掉了,实际上你舍弃的是菩提心。

A:

有的时候做他床单底下的虫等等,什么你都做。问题还不只这些,并不是你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想跟这个人沟通,这还不是唯一的问题。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有的人会问你,你这样做,对他太执著了。甚至你认为一个很大的喇嘛,我也会跟你讲,你这样做太执著了,其实把那个人放弃了,不需要这样的。一个很大的菩萨,他会不受任何人的影响,继续这样做下去。如果说跟这种情形比较的话,刚才说的把手脚跟老虎吃,那就简单多了。但是当你听到这些建议,要你怎么怎么做,这实际上是非常可怕的建议。

提问:为什么在其他的状况下,不可以从事其他的思想和活动?

回答: 如果你安住在当下的话,没有什么你不可以做的事。正因为我们不能安住在当下,所以才有什么事你可以做不能做的规律。如果你一直安住在当下的时候,你要想其他的事,根本是不可能的。

提问: 当我们在中观里讲无生的时候,可能有人有这种感觉,实际上我们讲的是一个整体,是一大团东西,这个东西本身无增无减无生无灭,但是这里有小的不同的单位,但是这些单位会改变?比如说能量,能量不会损失会改变。

回答: 当我们面对各个现象的时候,有两种假设、状态。一个所显现的样子是什么,另外一个就是它本身是什么样的,如果这两个状态以月称菩萨很严格地方式来说的话,他会说这两个实际上都是显现。我们会觉得,任何的现象是这个状态是那种状态,是一种显现。但是当我们谈到一个现象的显现的时候,我们永远暗指显现的背后有本来的状态。如果我们不加分析地讲,用这样来形容这个现象,月称可能也会接受。但是月称说这种情况分析它的本性是什么,你就会发现,你所谓的本性实际上是你自己的看法、解读,实际上也是一种显现。

所以说在哲学的讨论上,不太讨论所谓的显现,因为这种显现的问题,不论是佛教或者是印度教,或者是佛教徒之间没有太大的争论。但是这个显现方面,所有的佛教以及哲学的派别,他们所争的实际上都是在究竟上,也就是在胜义谛上到底本性是什么。讨论本性,很多这种讨论的人都选择讨论生起的问题。讨论到生起的问题,有很多不同各种各样的哲学体系,比如印度教认为这个东西的本性生起是自生,有的佛教派别认为是他生,这种他生很重要,原来是由一个本性的,然后生起这种本性,佛教和印度教都同意是自他两种生起。另外一个佛教的派别是无因生。他们争论的是这种现象的本性是什么,当争论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了。谈到这边就可以想一下,引用地罗巴对纳巴罗一个很聪明的教授。地巴罗告诉纳巴罗,真正捆绑你的不是外界而是你对外界的执著。当我们讨论一个东西的本性是什么的时候,实际上有一个非常微细、坚固的执著在里面。对于这方面,中观应成对于任何的东西完全没有任何的命题,所以对任何事物的本性是什么,毫无执著。

提问: 佛性和空是一样的,是不是表示佛性和空是一切现象背后的本性呢?

回答: 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即便我们用的佛性和空这个字眼,仍然是在修道上的字眼。谈到这一点,也许在座的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对这一点不熟悉。因为在座的人很少经过传统的佛学院,当现代人想学佛的时候,就是拿出一些佛教的经典来看,认为这样是学佛的方法,但是在传统的,尤其是藏传的学院里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学佛就是要了解各种现象、修持各种现象。因为法在一个更广大的定义里,代表很多的现象。在传统的佛学院里,当你要学习现象的时候,最先教你的是色,表示物质,然后教你受,一直教到成佛。实际上从色开始一直到成佛,全部包括在现象里面。从这个角度看,从色到成佛完全是相对的,在教导现象的时候,从来没有说什么是究竟或者是胜义谛。

提问: 我们学了这么多空性好的教导,是不是在我们做禅坐的时候,应该把这样的想法放到里面,还是我们做禅坐的时候,自然会领悟到空性?

回答: 这实际上是佛教,特别是空性的地方,因为空性这么深奥、广大,所以每一件事都可以成为你去修持的道,或者是你达到它的道。所有你做的,无论是顶礼、点灯,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使你达到空性的方法。这本书后面也会看到,月称讲,实际上只有一乘,没有什么叫三乘。所有其他的乘,就是所有其他修行的方法,都只是带领你走到这个方向。为了要鼓舞不同的学生,所以说经常会针对某一个人说,这个道是最好的道,但是当我们说这个是最好的时候,并不是表示别的不是最好的,别的也是最好的,但是是对不同的人是最好的。而所有的道也都同样有他们冒险的成分在里面。

当我们谈到金刚乘的修行方法,经常说一味,在你的面前放一盘肉和粪,你毫无分别地享用两者,这听起来是最快的达到空性的路。但是如果这个方法给错了人,就会冒很大的险。比如你看他也吃肉,但是没有无分别。反过来看,小乘的方法,把头发剃掉,拿着乞讨的钵等等戒律,让我们的心静下来,这种时候,反而成为我们正得空性直接的道路。似乎这种冒险的成分也比较低。之所以说似乎是这样,因为其中有一种可能的状况,你可能是最伤根的弟子,你可能把肉和粪一起毫无分别地吃掉,你可以毫无错误地解读这种状况,如果你是有这种根的弟子,你剃了头发做小乘的行持,并不表示你错,你还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是你浪费了很多的时间。除非你走很迂回的修道,你有你的目的,用这种方式来利益众生,如果不是的话,那就是浪费时间。

再次提醒各位,不要认为有一种修持叫做空性,空性的修持是一步一步破坏所有的现象。就像你整理房间里,把所有旧的东西完全打烂丢掉,没有这种修持。

我再总结一次,有两件事你可以做的,修持的方式有两大类。一个就是你直接地证悟到空性,然后紧紧地抓住。这是一个修道的方法。但是这条路非常难,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串习,因为我们有非常强的串习,我们会认为现象实际上不是空性的。也许我们可以有一两件事认为是空的,但是别的东西不会认为是空性的。第二种修持的方法,你不直接去证悟空性,你去扫除阻止你证悟到空性的串习,我们做很多修行的方法,用这些方法去对治串习,因为你对治串习,最后可以证悟到空性,这种方法比较久,但是有一个好处,你不会骗自己。第一种方法,直接修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提问:成佛以后有断了心的相续,在《入中论》经文里有相关的内容。我想问相续和断真正的意思是什么?是完全断的执著吗?

回答: 基本上我们对于主观、客观的分别完全终止,时间也终止了。其实,时间终止实际上很重要,因为我们谈到心的时候,我们讲心是相续,当谈到续的时候,是时间。我只能讲这么多,因为这个状况,就是终止心相续的状况超过我们的想象,因为什么样的情况下没有昨天、明天?(回答:现象没有改变。)如果我们说现象是那个样子,什么叫做现象?是那个样子。在这边,我们没有办法说现象继续下去,或者是现象终止,因为这实际上超越我们目前能够想象的。所以说我们再回到前面的讨论,当我们讲现象的时候,现象在我们来看只有两种状态,现象所显现的一定是有观察的主体和被观察的客体,这些才有所谓的现象。你说的心相续这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现象的本性是什么,这是超过我们想象的。所以说,这个的改变很大。比如你成佛了,你这一生的时候,你是人家的儿子,你最小的时候是一个小婴儿,然后成为一个青年人,然后变成一个成年人,然后成为某人的丈夫或者是某人的爸爸,当你成佛的时候,许多不同时候的现象,到底哪一个应该留存下来呢?如果现象还是那样的话,没有一个现象说你是别人的爸爸,又是丈夫,又是小孩,没有这样的现象存在的。因为对你的小孩来说,你是他们的父亲,对你的太太来说,你是他的丈夫。这就很难,要这样来谈的话,就很难这样讲。

提问:在修持的时候,也许可以说我们进入空性,或者是放弃执著,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我们一直都有心存在。一般都是空的,但是我们有心存在,怎么样在日常的生活里修持空?

回答:我们在修持的时候,也许有几样东西可以说这个是空,那个是空,我可以放弃这个执著那个执著,但是要全部都做到,我们做不到。同时,您所解释的,您所诠释的空,实际上不是空,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无,就是我们说的不存在。把一个东西拿掉以后剩下的那个不是空。我们所说的空,并不是什么东西不存在,不是这样的,并不是无。我们所说的空是超越四边,就是一个东西存在,不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既不存在又不不存在,离于这四个现象,剩下的那个我们叫空。

提问:空性中的无分别制是不是会不见?

在我们开悟之前,如果真正见到佛性,也是像一个离子一样,不是真的,好象你看到人家举了一个比喻,是那样的佛性,不是究竟的佛性。但是,就算我们没有见到真正的佛性,而是见到比喻的离子式的佛像,那已经非常非常难得,可以让我们积聚很多的功德。

现在我问大家问题,我们说一个东西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在座的可不可以告诉我,我们讨论里面的对手,他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或者更简单地问,什么叫做应成?中观应成派的学者,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称号?(答:应用其他人的理论系统,会产生某一种结果。)只要你有一个理论,就会得到某一种结果,是吗?这个理论实际上非常好,因为只要你有任何的主张、命题,你一定就是某一个结果的受害者。(答:他们有自己的主张,完全依照对手的主张来击败对手。)

心是怎么样,心是如何如何,不管我们讲出的东西怎么样,是一个分析之后得到的结果,如果你没有经过分析的过程,月称对你所讲的一点什么都问题,问题就在于你分析之后得到的结果。因为月称自己说,月称的宗派是放牛人的宗派,不做分析,如果唯识不做分析的话,月称跟他一点矛盾都没有。分析到底错在哪里呢?现在讲的是分析的结果,如何的现象都经不起我们分析,因为一分析,所有的现象都会被打散、破坏掉,最后只剩下究竟。而分析的目的是什么?要去找到真理,这是分析的目的。什么样的真理?究竟的真理。相对的真理,我们完完全全接受了,丝毫不加任何的分析。实际上就算在科学的实验里我们也做了,不管你在做什么,你都想发现这个现象背后的本性是什么,这是我们做实验的目的。

另外一个问题,月称菩萨到底是反对什么,是反对分析本身,还是分析之后得到的结果?反对分析之后得到的结果。

现在谈谈我们对手的主张。按次序一个一个来,第一个我们的对手,实际上应该是主张自生的,自生是什么主张?。为什么月秤要反对分析的结果,他不是自己认为胜义谛,就不接受胜义谛很多的东西。这是他跟很多对手最大的不一样,月称菩萨并不反对胜义谛,他说在胜义谛里,实际上没有任何的东西在那边。对手经过分析,你应该发现胜义谛,他的对手说经过胜义谛以后,任何东西有什么在,不管你发现什么,只要有东西在,月称就不能赞同。

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可以让我知道,你对中观是不是了解。月称是不是说不允许你去分析?他说什么?如果说你继续分析的话,找不到任何的东西。月称菩萨从来没有讲不允许你做分析,或者说分析是一种罪恶,他从来没有这样说。以月称菩萨的理论为基础,我们怎么修持呢?我们现在修菩提心,我们怎么修菩提心,我们又怎么知道修菩提心可以让我们成佛呢?(答:不要分析,就去做。)很好。如果你讲的角度对的话,那是不错的,如果你讲的角度不对,那就不好了。假如我们的角度不对,几乎跟信神没有什么两样,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去分析,所有的东西都会毁坏掉,但是,为了众生,你非要成佛,你的责任就是这个。你现在有的是什么呢?你有一个目标,目标是要成佛,你也有修持的方法,就是道,道是什么呢?就是菩提心。你也有一个修持的结果,就是你的佛性,这是一切修行的基础,你有我们说的根、道、果,三者你都有。所以月称并没有说你不能分析,几乎像菩萨说你不能问上帝任何东西,这个修持到底怎么样能够发挥作用呢?实际上每个人都知道,但是要表达出来可能很难。(答:做,但是同时要有空性的见地。)

月称菩萨有没有鼓励我们去分析菩提心?(答:没有。分析又不分析,在分析跟不分析的中间,再分析跟不分析。)这个恐怕做不到。你把刚才的答案放在心里,月称有没有鼓励我们分析?也不是一开始就要分析,到后面。你这样讲还是像瑜珈师的,你像哲学家,像班智达的方式回答。(答:当然要分析,不分析怎么知道有佛性。)这个答案前面一半是对的,后面一半的理由不对。月称当然鼓励我们分析,因为月称要我们自己发现,就算是菩提心也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已经讲了,就像梦幻一样。问题是出在,如果你经过分析以后发现,菩提心经过分析以后有什么东西剩下在里边,这个月称菩萨就不高兴了。当你在修持菩提心的时候,你经过分析,你发现其实背后什么都没有,月称菩萨会说,这样才真正证悟到了究竟的菩提心。

佛当然有无数无量的功德,昨天我们讨论了功德里面的实例,最后做结论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已经把佛的各种功德讲完了,所以停止了,不是这样的。在结论的时候,佛和菩萨有两种功德。第一个,是甚深的空性,另外一个就是菩萨的无量的庄严,比如布施、持戒等等。佛成佛之后,为了要救度众生,再次化现在三界之中。比如从天界下降,出生在王族,好象在摩戒托这个地方证悟到最后的真理,成佛。这种讲法当然是非常大乘的。为了解除众生对于贪等等的执著束缚,让他们升到天道、成佛,所以讲了无数无量的法门。

佛为了要带领八万四千种不同的众生,这些众生具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烦恼,所以讲了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法。在无数无量佛所说的法里面,我们所在的地方,我们所知道的叫做三乘。下一个记诵,但是因为一切的现象只有一位,就是空性。只有正悟到空性,才能把我们从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实际上只有一乘,佛实际上讲的只有一乘。这个佛是平等教化了所有的众生,这算是最伟大的大圣。但是,众生有五浊,其中有命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虽然众生一直受到五浊很深刻的影响,但是佛从来没有一刻丧失他的慈悲。佛是智慧和慈悲的化身。因为在以前,身为菩萨的时候,发了各种誓愿要度尽众生。虽然只有一乘,但是佛显现出无数无量的方便来教化众生。很多众生非常懦弱,当众生非常害怕的时候,告诉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用这种方式鼓励众生。同样,佛以同样的方法来教化、鼓励众生。当时机成熟的时候,佛就会带领他们走向唯一的一乘,或者是唯一的目标。

下面这个记诵也是非常有名的记诵,经常被引用。这个记诵很特别,讲了两件事。我们认为历史上出现的,比如色身的佛,由于佛的悲心,如果我们计算一下佛成佛的次数,都是无数无量的。三界的尘土可以一个一个算清楚,但是佛成佛的次数算不清。为什么要一次一次地成佛,难道有更好的成佛的境界,要一直这样去达到吗?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记诵的最后一句说“难此秘密为常说,这个秘密是我们不知道,没有办法说的。经过前面讲这么多佛的色身,怎么样成佛,无数次的成佛,我们怎么向佛祈祷,谈到内在的佛性。佛性不只是佛有的,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在我们成佛之前,甚至到现在,佛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记诵的最后一句,实际上是月称菩萨讲佛性的,他说这是一个秘密,是没有办法说的,这样里形容佛性。最后这个记诵谈到佛的色身和佛性,这个记诵讲了很多的东西。

比如我们都有佛性,佛性一直都在那儿,佛性有很多的化现,其中一个就是虔诚心。虔诚心所投射出来的东西,也许会看到一个破破烂烂的佛像。因为你有这样程度的虔诚心,所以你当时可能会拿一片树叶盖在他的头上,不要被东西弄脏了。可以看出来,佛性在这里发挥作用,佛的色身也发挥了作用,两者结合在一起。佛的色身实际上随时随地准备要做一些什么东西,发挥一些什么作用。

下面三个记诵,等于反过来完全讲不同的东西。直到所有的众生都成佛,这个记诵月称跟菩萨讲,在所有的众生没有成佛前,智慧就像是佛的母亲一样,佛是由智慧这个母亲所产生出来的。你是由智慧所生的,照顾你的人,带你的保姆,是慈悲。你也誓言要救度一切的众生,这样你如何能够入于寂灭。这个记诵讲你不能入灭。

下面这个记诵,世间的众生一直在吃着愚痴,这种就像是一个母亲看着他的独子,刚刚吃下有毒的东西的感觉是一样的。因为这些众生一直都不停地吃有毒的食物,所以佛说你不能入灭。

第三个记诵,没有智慧的人,一直执著在或者有或者无,或者生或者死,痛苦以及恶行。因为你具有这种超越存在或者不存在,有无的悲心,超越过痛苦和快乐,超越过轮回涅磐,所以实际上没有什么叫做成佛。

最后三个记诵,实际上是月称讲给佛听的,这个讲法非常特别,第一是用印度当时的习惯,印度有一种种性,你出身在哪一个种性,就从事哪一种工作。第一个记诵,佛是由智慧母亲生出来的,生出来之后也不是说没有管理,你的保姆就是悲心,慈悲是你的保姆,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可能入灭,因为你是来自这样的种性、家族。第二个记诵,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允许你入灭,因为世间都在吃毒,你没有办法入灭。第三个记诵讲根本没有入灭这回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本书很有意思。在刚开始的时候,每一本书都会敬礼一个对象,一般是敬礼诸佛,这本书没有敬礼诸佛,它是敬礼悲心。到了最后,才是一样的,最赞许的还是悲心。

我们以菩提心帮助别人,但是有的时候会越搞越糟,怎么样用智慧的方式以菩提心帮助别人?

回答:一直到我们能够证得见到位,在这之前,我们不管做什么,总是会给一些人惹麻烦。第一,我们的智慧很不成熟,我们同时也没有究竟的智慧。所谓方便,我们也没有真正的方便的法门,只有有关方便,我们有这种概念罢了。谈到不要让别的你在做什么事的时候,或者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让人家不舒服,这很不容易。 所以,像我们这种菩萨,也就是受了菩萨戒的菩萨,在我们修道的过程里,在目前我们的状况里,最安全的一个修道的方法就是愿菩提心。龙青巴有非常出名的著作,叫《龙青七宝》,其中有一个叫“口诀宝”。在我们现在的程度,根本谈不到帮助别人。至少我们要有意愿去帮助别人,因为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意愿,至少能够帮助我们不去伤害别人。龙青巴的化身是吉美林巴,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一直到你能够完完全全除掉自己自私的那一天,这之前你所帮助别人,只不过是演一场戏罢了。

回答: 如果你是一个大乘的修行人的话,要有意愿去帮助他们。或者你可以修一种修心的方法,中文叫收放,把别人不好的拿来,把好的给别人,或者叫自他相换。如果你是比较小乘的、上座部的修行人的话,你就可以让你的病人种下一些种子或者是习性,怎么样让他看佛像,或者是念佛给他听。

如果你是金刚乘的修行人,你就应该介绍给他看,让他知道,他所见的一切的象,包括他所害怕的象,完全是本性所显现的,这个很难。不用谈了。第一个大乘的办法最简单了。

假如总结一下,来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这有两个层次、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立见地,第二个阶段是实际修道。在建立见地的时候,月称说不能分析相对的真理,因为当我们谈到相对真理、究竟真理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见地。但是相对的真理去分析他,整个就破坏掉了,所以说没有办法建立起这个。月称对于相对真理的态度,就是不去分析。但是,在修道上,我们鼓励大家去分析。为什么呢?因为修道的目的就是要破坏你对于这些东西的执著。

最后这个记诵是回向。由解释龙树的见地,得到的一切殊胜的功德,我的发心就像是天空这么蓝,完全不受各种烦恼的遮蔽。或者说我的动机就像是龙顶上的摩尼宝珠一样,我愿意以这样的功德来回向,愿意以一切组合的现象,还有众生能够证悟的真理,证得究竟的大乐。《入中论》的作者月称是最上乘,最高的教法,他的智慧不受任何的干扰,他的慈悲永远是现前,他为了要表现他已经脱离了认为什么东西是真实存在的执著,他曾经在墙上画的乳牛能挤出牛奶。月称说,我是一个这样的人,是由我写的这本书。

现在念的回向,是由一个叫圣贤的人所写的记诵,这个记诵多半是佛说的。

第一个记诵,声闻缘觉是从佛生的,佛是菩萨生出来的,而菩萨是从大悲心、无二慧和菩提心所生的。

第二个记诵,佛广大的结果是由大悲心而产生的,大悲心在刚开始的时候像种子,中间的时候像我们耕田、浇水,到最后的时候,我们受用大悲心的结果也是悲心,所有这一切都是由悲心开始的,悲心在中间。月称在这本书的最先,先敬礼大悲心。

学习《入中论》大概是在现代这个时代,少数几个可以让我们拿到保险的办法。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由月称、我和各位一起走过的《入中论》的旅程已经走完了。我认为总有一些功德是可以回向的,我们应该回向无数无量的众生能够正得《入中论》里面所讲的道理,希望各位能够长寿、富裕、有智慧、有慈悲、经常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