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多音字:解读泰卦文/李守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9:33:42

在之前,是一定要看先儒的解读的。首先是汉儒的,如郑玄、王弼、虞翻,似懂非懂。特别是虞翻的循环论证,把人引入迷雾,而不能自拔。看唐李鼎祚的,略有所解。至宋程氏易传,道理明哉,然象数之本又失去了。

 

不得已屏蔽心智,回归止观,以象观卦,圣人之意,于是豁然贯通!乐哉乐哉!易经之道,在此矣!

 

易经本为卜筮词句之汇集,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因为这些词句是天人相感的结果,是自然智,是先天智。

 

泰卦阐述了宇宙人生处于畅通时的运动规律。

卦爻由内到外曰往,由外到内曰来。坤为小人,乾为大人。故曰:“小往大来”。

天地何以通畅?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形成天在下而地在上的状态,如此天地相交,万物畅通。彖传说:“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人事何以畅通?居上位之君体恤在下之民情,在下之民意能上达于朝廷,则上下志同道合,社会和谐。彖传说:“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泰卦的阴阳属性是“内阳而外阴”,泰卦的功能属性是“内刚健而外柔顺”,泰卦的人文属性是“内君子而外小人”。泰卦的社会属性是“君子道长而小人道消”。

我们看,泰卦的彖传,逻辑如此自然、有序、严密、受用。

 

整个易经的逻辑思路都是先天文,后人文,人法天地而行。从泰卦的彖传看到以孔子为代表的《易传》作者们与文王周公达到了同心。所以他们在文王周公以后最终完成了中国文化的第一经典——《易经》。此后五百年,汉儒解经已是似像非像法也。而且他们最大的问题是迷信经典之文句,为了论证经典文句之千真万确,不惜把爻辰、纳甲、卦变、旁通、互体等泛滥之,循环论证,穿凿附会,引人入于云雾之中,遂使后人迷失方向。于是王弼挺身而出,矫枉过正,此“王弼扫象”之由来。至于宋代,因扫象而失象,于是义理大兴。朱熹自觉,若专注义理,卦画还有什么意义?于是提倡二者不可偏废。

 

经典之真义,亡失久矣。

格物致知,宁静致远,人到无求方得之!

 

泰卦象传“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三句话,从道之体(天地之道),到道之相(天地之宜),再到道之用即德(左右民)。按政治经济学理论就是,裁成天地之大道,制定礼乐法度,属于上层建筑;辅助天地之相宜,搞好四时农业生产,属于经济基础。辅佐护佑百姓(左右民)则是生产关系。孔子这三句话把整个政治经济法则全部包括了。

 

泰卦初九“拔茅茹”,巽为白茅,另见于大过卦,下巽上兑,初六“藉用白茅”。而泰卦之后的否卦初六爻辞与泰卦同为“拔茅茹”,盖初六动,坤变震,震为萑苇,为蕃鲜,亦可引申为茅茹。因泰否之初爻变卦巽震,故曰“拔”,拔是动态。大过初爻不用变卦,唯用原经卦巽,故曰“藉”,藉是静态。

爻之辞,若取之原卦,则是静态之义;若取之变卦,则是变动之义。——此笔者所新发现者。

九二为泰卦主爻,故统领全卦。其爻辞逻辑是:“包荒”,言九二代表下乾以应上坤,此下卦之德;“用冯河”,言互体与变卦;“不遐遗,朋王”,言乾增坤消,与卦辞“小往大来”义近,此全卦之德;最后“得尚于中行”,言九二之德。

 

九三正处于下乾上坤,天地阴阳内外交接处,“无平不陂”是指坤,坤为大地,大地没有一直平坦而不倾斜的;“无往不复”对应乾,乾主健行,没有一直前进而不回归的。“艰贞无咎,勿恤其孚”:贞,内心正固;孚,取信于外。

 

六四“翩翩”,六四进入上卦坤,三爻阴柔,取四爻动,变为震卦,震为动,阴柔之动,故曰翩翩。

 

六五“帝乙归妹”,五爻是天子之位,故于六五称帝乙,阴爻有似王者嫁妹。“帝乙归妹”爻辞另见于归妹卦之六五,归妹卦下兑上震,少女配于长男之象。泰卦二至四为兑,三至五为震,互体为归妹卦,此周易古经用互体之证。

 

 

上六“勿用师,自邑告命”,六爻为宗庙,古代帝王誓师大会、颁赐爵命一般都在宗庙举行。师卦上六提到“大君有命”,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里提到师和命。下卦三阳自下而来,此权柄在乡邑(二爻为大夫,邑为大夫封地),所以从乡邑传来命令,君上此时当然不能出动军队。

 

 

最后介绍一历史故事:“孔子冤家阳虎为赵简子卜筮周易”。

 

阳虎之于孔子,如提婆达多之于佛陀,犹大之于耶稣。阳虎对孔子成圣历程的磨练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阳虎,遭千古之骂名。然亦是才子,赵简子其优秀的权谋之术驾驭着这位野心家阳虎,结果赵氏因阳虎之才而得到大治,赵简子最终成为晋国最强大的世卿。本故事讲了阳虎用周易占卜的故事。也算是为阳虎博得了些许好名声。

 

 

人之心性,善恶参半,若制度法于泰卦,则小人亦行君子之事;若制度法于否卦,虽君子亦有小人之行。此笔者所以为阳虎立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