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自燃会不会爆炸:校长论坛演讲稿选登(四)——壶滨初中校长王宇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31:18

实施新课程必须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
壶滨初中  王宇俊

    新课程改革,从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赋予了新的内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我认为作为学校领导,必须确立教师的专业发展观,抓住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通过校本培训,让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学校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基于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专业的发展(或说教师的成长)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说应是持续的“进行式”,而不应是“过去式”。而且,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只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应是教师主动地与外部环境融合的产物。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指文化知识的提高,而应是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我认为一位优秀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师德,为人师表品行高洁;二是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教育理念先进;三是充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知识广博;四是科学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教书育人水平高超;五是较强的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突出。
    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学习、实践、反思为特征。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每位教师不仅要重视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工作,而且还要重视结合实践进行各种学习(理论、他人的经验等)。反思也正如学习一样重要,也不是抽象的,而是面向教育教学实践的,应是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一生着想”的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下的反思。因此加强学习、实践、反思三者的有机结合尤其显得重要。就教师个体而言,我们可以这样说:学习+实践+反思=教师的成长。
    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认为学校在构建教师努力实践、自觉学习、重视反思的成长氛围方面要做好文章。
    1、加强教师师德的建设。如开展群体创优活动,确定“用心做事、爱心育人、真心服务、诚心奉献,打造教育诚信”的师德建设目标,建立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完善师德考核、奖惩机制。
    2、重视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可以利用周前会,年级组和教研组会议、专题讲座等时间学习新课程理论,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科的新课程标准和解读,并开展研讨。促使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即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要由单纯的传授和记忆知识转变为学生接受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而且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要不断总结本校在实施新课程中形成的一些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学校文化。
    3、关注教师学习的提高。我们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身仅有一桶水还不行,必须要使自己成为一条奔腾不息的知识河流。
新教材对教师专业知识体系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要熟练驾驭新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储备,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要关注学科以外的知识,由单一型转变为多面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代的活水。学校想方设法为教师创造学习的环境,例如:学校为每位教师订上一份教学杂志,图书室每年都添购大量的教师用书,为每位教师配备上网学习的电脑,对参加在职进修的教师进行奖励,为教师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请专家到校开专题讲座,规定每位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个晚上的业务学习等等。要求每位教师一学年都要认真研读两本专业或理论书籍,不断充实自己的学科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认真落实县教委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六个一”。
    4、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养成。“以人为本”,对教师工作而言,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有养成了高超的教书育人的技能,才能够达到“让优等生拔尖,让中等生上档次,让后进生有进步”的效果,才无愧于光荣人民教师的称号。
新课程改革,关键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强调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和自主性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两种基本学习方式。但长期以来,由于教师习惯于讲解式教学,学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从而形成“接受——记忆——再现”的思维定势,以致造成模仿有余创新不足的弊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新教法引导学生加强自主性学习,通过培养“问题——探究——发现”的学习思考方式,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所以,我们要求教师不能一风吹,而应坚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
    我认为实施新课程可采用的三种课堂授课模式:一是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贯穿整堂课,而在局部穿插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内容;二是以有意义接受性学习贯穿整堂课,而在局部穿插自主性学习的内容;三是自主性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互交叉,贯穿整堂课的始末。
    5、培养教师教科研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与学生同成长,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光凭经验,墨守成规,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认真教学和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必须有开展教科研和教学反思的能力。
    要完善学校各处室和教研组、教学组、备课组的管理网络,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发挥群体攻关的优势,以公开课、观摩课为突破口,进行新课程教学研究。每位教师教参加一个课题研究,在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基础上,努力创立自己的教学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认为只有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完善校本培训和校本管理的机制,如建立“教师成长袋”和“星级教师评比”、建设教师论坛等,努力创建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才能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同成长,让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