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极品狂医阅读全文:杜甫北漂长安唱“甩饼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15:23

杜甫北漂长安唱“甩饼歌”

2011年06月22日 02:52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杜甫朋友郑虔的画作

杜甫

精英得不到重用产生的愤青情怀 颠覆传统儒家价值观

文/刘黎平

北漂不可怕,蚁族不足悲,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青山的青,也是指年青的青。可如果北漂的蚁族的你,已经奔四奔五了呢?你的山并不青,而且山上的青柴还在一根根脱落,一片片变稀,露出秃山秃石来,你该是怎样的情怀?

杜甫就这样。他从35岁开始去长安北漂,一直漂到44岁,最终才捞个看管军服仓库的小职务。人到中年,漂在一个不属于自己,自己也不属于它的大都市,杜甫的心境肯定不平,不平的他,写了一首不平的诗《醉时歌》。《醉时歌》有点《甩饼歌》的味道,很颠覆,很不平,很愤青,一种精英得不到重用而产生的愤青情怀。

写“甩饼歌”的缘由:

北漂寻求理想 却被李林甫间接算计了

北漂第一年

大唐天宝5年,公元746年,35岁的杜甫同学来到长安,做起了北漂一族。他是来寻梦的。能寻到吗?几率似乎比较大,因为仅仅4年前,42岁的李白同学就在这里寻到了他的梦,贺知章将他包装成“谪仙人”,李白也确实有才,碰上唐玄宗心情好,于是李白进了翰林院。不过,事情似乎有点不太妙。因为在这一年唐玄宗出台一条最新指示:以后大臣们说事,先跟李林甫同志商量好,不要随便烦我。李林甫取得官僚集团绝对话语权。

远在统治圈子外的杜甫,当然不知道这么一个有关国家政治生活的细节,更没想到这个细节会决定他寻梦的成与败。

北漂第二年

747年,机会来了。唐玄宗下令,凡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到京城里来考一考,试一试。这是个很美很大而且触手可及的梦想,杜甫也加入了寻梦的行列。这是件好事,但好事却让奸臣李林甫去执行,奸臣最大的本事就是让好事变坏事。李林甫觉得朝廷里议论自己的口舌已经够多了,如果再提拔一些民间人士上来,等于又多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口舌。怎样让这些口舌进不了朝廷呢?

李林甫很有办法,他装得比谁都负责。一层层命令地方落实人才选拔,郑重其事地让中央机关进行监督,经过严格选拔后又上报中央,选拔好的人才到了中央后,又是三场大考:诗、赋、论。

其实,唐玄宗的本意是放宽人才进入尺度,李林甫却在具体执行中将尺度收紧了。

能有几个经过这番折腾的?一个都没有。此次考试,录取率为零。天下读书人被算计了。

唐玄宗本来是想来个人才检漏的,李林甫却打报告说:天下人才一个也没漏,“野无遗贤”。被刻意遗漏的杜甫还得北漂。

北漂第五年

公元750年,碰上大书法家、大画家、大诗人郑虔。

郑虔也是个大倒霉蛋,唐玄宗亲口赞叹他“诗、书、画”三绝,却随便给他设个广文馆博士,人称广文先生,然后不闻不问,郑博士穷得天天吃“冷饭”。两个倒霉蛋碰在一块,自然就成了知己。

北漂第六年

杜甫四十岁了,机会的大门开了一小条缝。

杜甫同学写的《三大礼赋》终于到了唐玄宗的眼球前,而且观感还不错,唐玄宗“奇之”似乎可以重复9年前李白同学的光辉经历了。然而,唐玄宗表扬几句后,又把杜甫扔在一边不闻不问。

让领导注意到你不容易,让领导以后老惦记你更不容易。杜甫同学还得北漂。

北漂第九年

754年,杜甫同学43岁, 这是男人创造力最旺盛的时代,他的老友李白也就是在这个阶段为杨贵妃写歌曲,他杜甫却还在北漂着,漂到连吃饭都成问题。

这一年雨水多了点,结果庄稼就少了点,CPI涨了那么一点点,挨饿的人却不是那么一点点。杜甫也在挨饿的行列。大奸臣李林甫已经死了两年了,却还有杨国忠,奸臣总是这样地前赴后继。

杨国忠拿了株长得饱满的禾苗给老板李隆基看,说农业不歉收。这可害惨了杜甫,每天去国家储备粮中心——太仓,买救济粮过日子,而且还限量供应,一人一天五升。

杜甫这个心怀壮志的才子,他的政治前途和生存基础,就这样被两个似乎和他毫不相关的国相给算计完了。那些似乎跟我们很远的领导,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很重要啊。

这一年的春天,刚拿了救济粮的杜甫同学,想起自己的北漂艰辛岁月,心中大不平,于是来到知己郑虔家,郑虔还好,有钱买酒,于是喝酒解闷,可是越喝越闷,于是,所有的郁闷爆发出来,爆发成一首千古大郁闷的《醉时歌》。

唐版“甩饼歌”:

才子伤不起 颠覆主流 颠覆圣贤

杜甫是精英,这个没得说,诗能写得那么精美,脑子坏不到哪里去。不过时势太坏了,处于崩溃的前夕,于是,杜甫变成愤青,有文化素质的愤青不免颠覆,颠覆过去所受的教育,颠覆就是不平,于是《醉时歌》便是满纸的不平。

怀疑名垂千古的价值

抒发自己的不平,先写别人的不平,这样别人才会愿意听你的不平。

这年头活着不容易,高官一拨又一拨,出入衙门真得瑟:“衮衮诸公登台省”,可广文先生您真失意,“广文先生官独冷”,官职不仅有高低,还有冷暖。怎么冷?衙门冷,没有上门;待遇冷,工资奖金少,还没人送钱;人情冷,没人奉承,自己出去也没人睬。

接着便是待遇,“甲第纷纷厌粱肉”,甲第,就是甲天下的豪宅,里头一帮人吃的是甲天下的细粮精肉,人家讲究的吃好,可广文先生却还在忧心能否吃饱:“广文先生饭不足。”

这年头活着不容易,人品高就待遇高?未必,广文先生人品高,高得只有上古的伏羲氏才能比。咱中国古代有个标准,越往上古,人品越好,能跟伏羲比的,当然人品高。广文先生才能有问题吗?广文先生的才能超过屈原和他弟子宋玉。这是奉承,但不太过火,广文先生郑虔写诗、作画、写字是得到皇家肯定的,被评为“三绝”。

广文先生是一代人的道德典范,可命运坎坷,这样看来,名垂千古又有什么用?杜甫同学开始怀疑从小受的正统教育了。

写完别人的不平,顺便提自己的不平。广文先生您郁闷,我这个“杜陵野老”更郁闷,更受人讥笑,顺便提一下,“杜陵野老”是杜甫的马甲,他的老祖宗三国大将杜预是长安杜陵人,杜甫这个马甲的意思就是:我老祖宗的户口是在京城的。

为何更郁闷?您穿官服穿粗衣(被褐),根根头发白如丝。你有饭吃,我“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您有薪水我吃救济粮,每天还只有五升,吃一天管一天。在比郁闷的过程中,关系拉近了,于是时常到郑老您家来一起说说抱负,发发牢骚。郑虔还有些钱,沽酒相邀,一起喝两盅,喝到忘记你我(尔汝)的区别,称兄道弟。哎,郑老师,您的酒量还真是我的老师:“痛饮真吾师。”

清冷的人,清冷的春,清冷的酒,清冷的雨,映着清冷的灯光,好像一朵朵清冷的花飘落。境界清冷,心却不清冷,血依然热,于是高歌。

司马相如刷盘子

人在失意时对艺术特别有感觉,明白股市放绿光时为何搞笑段子不断吗?那是散户受刺激灵感大发,杜同学与郑老师艺术禀赋大爆发,唱起歌来犹如龚丽娜的《忐忑》,浑然天成,高亢出世,好像鬼神相助(但觉高歌有鬼神)。唱得过瘾,哪管它明天能不能买到五升米,会不会饿死了去填沟壑?

读书人混得不如意,便会怀疑他当初受过的教育,甚至会在意识深处颠覆他整个的整个价值观体系。在酒精的刺激下,杜甫也不免有这个倾向。

听吧,杜甫同学唱到了高潮处:

这年头活着不容易

才子司马相如洗盘刷碗当伙计

文字学教授扬雄跳楼要寻死

《归去来兮》里的乐园有木有

家乡的田园草萋萋

家乡的房屋满是苔藓的痕迹

你还漂在城里等什么奇迹

儒家思想从小把我脑袋洗

可是到如今对我有什么裨益

坏人有盗跖圣人有孔子

圣人坏人都得死

化成灰烬一样都是泥

听了这歌你也别哭泣

能活着一起举杯多么不容易

忧道不忧贫的观念全被颠覆了,圣人和大盗被等同了,杜甫似乎进入庄子的境界,才华借着酒精挥洒,愤懑一泻千里。

尽管杜甫的一生一直坚持“致君尧舜上”的儒家理念,但在作“醉时歌”的那一个当下,那个颠覆的他,是真实的,伟大的,超时代的。

结语:不是杜甫太颠覆,而是时代太颠覆,才俊废弃,权贵当道,对儒家信仰坚定的杜甫,也向他老杜家“奉官守儒”的信念请个假,泼洒美酒,泼洒诗句,泼洒质疑。

当高素质人才开始怀疑自己受过的教育时,或许真的是社会的人才体制出问题了,其实社会与人才是互相适应的。人才不适应社会,个体失败而已;社会不适应人才,全体失败。

《醉时歌》

唐/杜甫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衮衮(音滚):连续且多。

台省:中央政府的要害部门。台;御史台。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甲第:最高级别的住宅。

同襟期:抱负情怀一致。

子云: 扬雄,西汉学者,字子云。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遂。

衔杯:饮酒。

甩饼歌:是由网络视频达人制作的一段视频,以说唱的形式,把2011年以来最热的时事新闻全部包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