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灵鹫寺门票多少:中国海军应该发展防空潜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20:17:42
看到网友爆料,说我国正在进行潜射防空导弹的研究,甚感欣喜之余又略带遗憾,因为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潜射防空导弹主要用于潜艇自卫,而不是主动寻歼敌机。尽管目前国外发展潜射防空导弹也是这么个思路,但是,我们应该开拓思路,看的更远一点。
在舰——机对抗中,由于双方武器射程、机动性的巨大差距,水面舰艇完全处于下风,处于被动挨打、被动防御的境地。防空潜艇就是扭转这种局面的利器。
从我国防空部队的作战经验看,机动设伏是歼灭敌机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在抗美援朝反“绞杀战”期间和援越抗美期间,我高炮部队经常采用机动设伏的战法主动寻歼敌机,战果辉煌;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地空导弹部队以打游击方式寻歼入侵的U-2,也是机动设伏的经典战例。一旦拥有了防空潜艇,那么,海上机动设伏就成为了可能,当来袭敌机自以为处于目标舰火力范围之时,很可能被突然从水下钻的导弹劈空打下。
从技术上看,各分项技术都有现成的成果,只需要加以整合。
数据链,可以使潜艇接受预警机、水面舰艇的敌情预警。
小型雷达,如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全重一般在200公斤左右,而且功能很强,使潜艇可以主动搜索目标。
垂直发射技术或者是鱼雷管发射技术,对于现在的潜艇来说是小菜一碟。
防空导弹,可以由现役空空导弹改装,美国的AIM-120、法国的“米卡”、中国的SD-10,都发展出了相应的地空型号。这些导弹的特点是:轻便,一架战斗机可以挂载4枚以上;雷达主动制导,可以发射后不管。为了保证出水、射程、射高,可以加装一个助推段,这也是现成的技术。
以潜艇主动实施防空作战,在二战期间曾经出现过。1943年5月,为了突破盟军飞机对比斯开湾的封锁,德国海军司令邓尼茨下达了“反击命令”—— 当遭遇敌机(或没有足够的时间下潜到安全深度)时,潜艇必须保持水面航行并尽力实施反击而不是通常策略下的紧急下潜。为此,德国潜艇增加了甲板了防空炮,并减少了鱼雷的携带量。在其后潜空对战中,飞机还是占了上风,不算双方被击伤,盟军损失了8架反潜机,击沉了15艘潜艇,因此,邓尼茨撤消了“反击命令”。
“反击命令”的失败,是因为双方武器效能的差距造成的,试想,在二战期间,一艘驱逐舰几十门炮击落一架敌机尚有相当的难度,以潜艇上的几门炮来实现高毁伤率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当时的潜艇上有“密集阵”、730,有1分种5000发的高射速,击落反潜机还有难度吗?
因此,装备水平决定的战术选择。潜艇以火炮为武器,难以与飞机抗衡,换成导弹,情况就会发生改变。在有效电子对抗措施的保证下,发射2——3枚现役防空导弹可以达到90%的命中概率,这种命中率相比二战时间的防空炮是质的飞跃,相应的战法也可以随之复活。
而且,防空潜艇是体系中的一环,这将使之发挥更大威力。
在拥有航空母舰的情况下,防空潜艇部署在已方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敌方反舰导弹最远发射距离之外,接受舰队的统一指挥。一旦敌突击机群突破我战斗机拦阻、进入攻击空域,此时我水面舰艇的防空兵器射程够不到,而预先设伏于此的防空潜艇就可以大显身手,给敌以突然打击。在没有航空母舰的情况下,防空潜艇或潜伏在我水面舰艇防空火力圈的边缘,相当于我防空火力作用范围前推了几十公里。敌战斗机对防空潜艇无法造成伤害,潜水是最好的电磁隐身措施。敌反潜机面对防空导弹的攻击又显得异常脆弱。
尤其对于中国海军来说,目前没有航空母舰,防空潜艇作为隐蔽的水下防空导弹发射平台,将使得海上编队拥有主动寻歼敌空中目标的手段;将来有了航空母舰,则我航母或者成为敌众矢之的,或者面对敌更强大的航母群,防空潜艇将成为一道护卫我航空母舰安全的一道隐蔽的屏障。
我看我国的海军装备建设,似乎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多,突发奇想、剑走偏锋的少。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没有紧迫感,可能是没有发散性思维,也可能是部门分割、条块分割造成的。
看美国的“麻雀”、AIM-120,法国的“米卡”,往往是海陆空三军都采用一个基本型,这样的做的结果是战力不减还节省了经费。再看我国,枪、炮、战车、导弹,往往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这可能就是各自为政造成的原因。例如,SD-10是空军系统的导弹,如果陆军、海军采用了,那么以前为陆军、海军做导弹的是不是就要没饭吃了?
无论什么原因吧,关键是有危机感、紧迫感,就会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就以防空潜艇来说,几年前我就忽悠“潜水战斗舰”这个概念,现在才看到潜射防空导弹有了点儿动静,是不是太慢了?假如,从那时起我们就重视了,现在有了防空潜艇,那么,这些隐蔽在水下的防空导弹发射平台对于那些小国空军来说将是极大的威慑,对于我海军远海作战将有极大的帮助。可惜了当初我的一片苦心了!
我为什么想做官?我真的是想为人民多做一点工作呀!怎么就没人给我这个机会呢?
',1)">
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