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元的扫地机器人:狂飙拳学部分教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22:41

狂飙拳学部分教程1
第一 版 块




第一 单 元 功 力 筑 基
第一段徒手训练(练习见教学片)
第一节:鸡形桩
站桩是练习中国功夫必须进行的,因为它与国术息息相关。它利用静态的方式来修炼。桩是静中求动、以静求整、以静培势、以静易身的学问,是静态知己的功夫。它以静态形式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调节、自我优化。但桩是无法取代整个武学体系的,近年常听说这样一些话,有人说惟有站桩才能获得功力,也有人说站桩自能动、站桩自能打、站桩自有功——简直一派胡言。站桩是很重要,但仅是武学训练体系中的一个辅助训练手段,所取得的效果也仅局限于静态的一站之中。站桩所取的静态中的功力根本不能与动态练习中的功力想提并论,便仿如一棵参天大树,再怎么坚韧有力,再怎么推撞不动,它也只会在那呆着,是无法与虎豹的功力相比的,而武术的训练手段就是利用静态桩功练出自身如参天大树般的坚韧、支撑力、静态浑圆力,以此溶入动态的练习,最终达到如虎豹般、巨蟒般的功力。而站桩自能动、站桩自能打的论调更是将站桩讲的神乎其神。过分夸大桩功的效果,让人痛恨,其狗屁不通的论调经过浓彩重色的渲染,不知骗了多少可怜的求武者。站桩之动,乃静中之动,乃不失大势的静态而作周身微微的蠕动,其本意是在站桩静态之中,体会运动起来不易到位的整体如一、节节贯穿、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枝动而百枝摇的状态,其之动,只属静态知己,即静态之中的自我优化、自我审视,远远够不上动态知己,更别提实搏了。至于站桩自能打,更是无稽之谈,电线竿似的永远埋在那,能与运动中的坦克相战?只能成为靶子。——打,必须运动起来才行,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希望沉湎于桩功至上的朋友们能回到现实中来。
站桩要按次序逐级而进,不要随意跳级。第一步的桩形定位、初级要求要认真去做,绝对不可马虎,所有要求要感觉体会深刻,一漂而过是不能成功的。第二步的整体绷弹要仔细体会周身同动之劲。第三步搜骨之法是真正进入内家的标志,这一阶段要多练一段时间,在此之后的阶段都要保持搜骨之态,在进入搜骨状态之后,所有的动态训练也都要尽量以搜骨之法来进行。第四步冰上行枪之法主练在搜骨状态之下双腿的多股之劲,整体的蓄势之劲以及下肢的回缩状态。第五步回缩大法主练劲行全身,即常说的化劲在身,其实冰上行枪的下肢就已经是这种状态了,因为脚底之蛇要踩住,又不能踩死,就必须将劲力上提于裆胯。此时整体的感觉要把身上所有的力都略略收住,有紧张的蓄势待发的状态,但又不能完全收回,要含而不拘,蓄而不束,整体似张似缩,就好比一张弓,处于忽拉忽松的状态。要感觉身体之劲往胯腹丹田裆部缩去,但身体四肢仍有向外绷弹撑张之力,要将周身毛发犹如刺猬一般竖起的状态改成将竖不竖、但随时可瞬间坚挺的状态。如此长久练习,则能感觉身轻如羽、周身空灵,又有如泰山一般凝重,且能做到哪怕一片羽毛落至身上也能瞬间感应反弹的境界。
第二节:强筋强骨功
此功源于十二式易筋经,乃提炼之精华部分,每日习之,不出半月,即可令周身筋骨强健、浑身力量充实。其共分五个动作,第一式:力托天门。主要是为锻炼腰腹之力量及腹部的紧绷能力。其要点在于双膝弯曲前顶,身体自然大幅后仰。双手上托,要有主动状态,即不可好似天上闸门掉下时,用双手被动顶住不使其落下,而要以双手仿佛大出天闸十倍之力,轻易的将其顶住弹回。一定要记住,力量要放射拔伸弹托顶绷。在练习时,有些人因为过于后仰,腹部被紧拉而出现呼吸不畅之现象,此为正常现象,假以时日则自然好转。另需注意,后仰要慢,起身要缓,不可扭伤腰肾。修炼以36个呼吸为时。
第二式:出爪亮翅。主要锻炼双臂力量及肋部、背阔大筋之力量。要点在于出爪与回拽之速度要缓,越慢越好月长功力,出爪需5个呼吸,回拽需5个呼吸,出爪之后到位要保持2个呼吸再回拽,力量要保持拔伸状态。出爪之时,掌根缓缓吐出,要感觉手臂的肌肉、大筋均被拉出,即使回拽亦用拔伸之力将劲绷住,以肋骨肌、背阔大筋之力量拽回。在一出一回共7次的过程中,劲力始终不得有稍松现象,一般来说,在出与回,回与出之间的承接转换时容易松劲,要注意。另还需注意站姿要提肛裹臀。
第三式:三盘落地。主要练习周身绷劲整体同动能力,以及双腿大筋的强韧、双臂血液的畅通。同样要记住,力量要拔伸。要点在于空气如水,我立于水中,双手各扣住一特大皮球,以大臂及腋劲将球下摁,不可仅以小臂之力,同时双足小腿之劲要向两侧用劲对挣,大腿内侧筋要用力缓缓下压,以助手上之力;向上托时亦要双足用劲向上挺起,好似千斤之力都传到了双腿,如此练习,自能练出双腿强筋。要注意不可双腿挺直,在压下去时,双腿不可曲死,即大腿压死在小腿上。下压到位后要保持状态2个呼吸再向上翻挺。另外全身如腹、背、腰、肋、背阔等部均需用劲,但胸口不可紧,胸肌不可用力。
第四式:饿虎扑食。主练双手十指及手掌之劲。要点在于双手十指扣住地面,以指尖着地,前膝尽量前顶,身尽量前拔、头前探,使身体重心完全压于双手,后腿后拖,仿佛虎尾,必须挺直,腰胯不可塌陷。左右式交替做,每式36个呼吸。
第五式:青龙探爪。主要锻炼周身整体的柔韧与拉伸度。整体动作要稍缓,不可过快,整体要保持拔伸的劲力,从开始到结束不可松劲。手爪探出要尽最大量前拉,不仅手臂、包括背、肋都要拉出。后腿要挺直,裆部要低,身要压在弓曲腿上。转身换势时不可起身,要保持裆部压低状态。
第三节:倒墙功
倒墙功对于增进双臂与背部、肋部相连通状态的强劲实力有极大的效果。双拳着地倒立时,一定要先仔细体会拳、腕、臂、背、肋相连通的感觉,这种感觉比较好找,双拳撑地时,不能仅以小臂或大臂力量支撑,而要以背部、肋部、及双臂、双腕贯穿的力量来支撑整个体重。在这种感觉有了体会之后,要练倒墙功的暗劲,这一步很关键,它能更有效的增强运动状态发力时的上半身连通强劲,一定要左右移动不规则蠕动,一定要以连通状态进行。另要注意,近视眼不要练习此功,科学证明,倒立容易使近视眼患者视网膜脱落,请慎重。
第四节:独立桩
独立桩一定要练好,后面的步法运行离不开独立桩打下的基础,独立桩的要求是八点一线,支撑腿弯曲,角度不可太大,身形不可左右歪斜、前俯后仰。时间尽量长一些,以呼吸度来自我控制,如今天站了二十个深呼吸便开始摇晃便停止练习,在明天或后天则尽量多做几个深呼吸,如此进行,功力自能加深。
第五节:猴探足
此桩是独立桩的延变,要求大致如独立桩,惟有八点一线的要求不是那么高,但至少七点一线,也就是说探出去的手肘可以不在一条线上。
第六节:虎刨功
虎刨功对增进双臂、背、肋的连通强劲十分高效,而且初步的将上半身与胯、腿进行了连通状态的训练,使整体筋骨连通状态下的强劲取得了十分有效的锻炼。它尤其对双臂松沉鞭抽抛打力能起快速提升劲力的效果。在练习中腰胯背不能塌陷,手掌要撑开,五指、掌心、手腕要有坚韧弹性,要整体同动。一去一回为一次,100次为达标。
第七节:搓把功
搓把功主练上肢抗干扰发寸劲之能力,以及整体左右平面对挣之能力,共两组四个动作。其中掌背相搓的一定要加上相撞的劲力,每一个搓把动作要一气呵成,上下贯通,每一个动作以能一气搓200个为达标。一定要记住,不能只用手臂局部之力,要加上背阔大筋、肋、腹、胯、裆、双腿、双足之力,整体而为。
第八节:燕形大揉裆
此功主练两腿大筋之劲、裆部之劲。在燕形的整个动作中,不可将裆部抬高,尤其是燕子绞翅及燕子撩水动作要特别注意,一出一回再出而并蹲的过程要用裆部、腿部内侧大筋的力量来支撑进行,全过程要柔且有韧性。每次作的次数以自己体力为准,一次作三组,每组数量随功力的加深而增加。
第九节:龙形大起落
此功主练周身骨力、筋骨运动状态。练好此功,对双膝之绞劲、整体骨架螺旋劲、稳蓄劲能起相当大的好处,形意拳中龙形便是为达此功效而练。练习中,当落下之时,要好似一付骨架突然没了支撑一样猛然坠下一般。双手撑开要有腋劲。转身要在身势拔起到位之后再转身落下,身形上拔要如潜龙冲天一般猛然拔窜冲上,脚踝膝部的骨节之力要层层上传,而手臂之骨节要由指稍至肩、脊作到由稍领动,层层带上,如此则上面的骨节往上拔,下肢的骨节往上顶,这样协调而统一,很快便能深刻体会运动中的骨骼运动状态。在练习纯熟之后,当向上窜起时,可以带动双足离开地面。每组做的次数以每边能做30个为达标,做3组即可。
第十节:狮子大回头
此功主练整体大缠、绞拧之劲。身法不松者、拧劲不足者练习此功收效甚巨。此法之关键在于双腿之缠丝必须到位,拧向之腿(即比如向右拧,右边之腿即位拧向腿)尽量不要外摆,一摆开则缠劲锻炼不到位,双臂要放松抡开,不可僵紧,拧到位时拧向肩要尽量对住异名脚,头也要尽量拧住,反拧时,要好似拧住的发条突然松开反弹一般。注:拧向肩的解释参照拧向腿,异名脚则指比如右肩对住左脚,左与右不同名,便称之为异名脚。狮子大回头的修炼次数不拘,越多越好。
第十一节:瞬转大甩身
此法又名“扔铅球”,因其形似体育扔投铅球而名之。习武者如果腰胯腿肋腋膀臂的合一拧爆的强韧劲不够,习练此法可取立竿见影之功效。在练习中,要记住双腿的力量不可向天上蹬,而是蹬拧,双足只是微离地面,但离开地面的状态不是弹跃而起,而是被地面的反弹作用力使得双足微离地面,它的状态是爆发性旋拧,力量与惯性都是拧旋,绝不可向上冲弹。每一组左右各30个即可,每次做3组。
第十二节:振臂功
振臂功要在学会第二单元“发力元素筑基”中“鸟翅手法”时再练习。在训练时要以鸟翅手法原理将手臂的力挥洒开来做,掌握好松紧松的要领。要把手臂挥洒使的离心力打出来,最后两个动作的要领要认真听教学片讲解,要牢记练习的次序。并不是说次序颠倒会产生什么副作用,关键是记住次序之后不会练乱了,能帮助训练成功。每十次动作为一组,以手臂的感觉为准,状态好就多练几组,状态不好,手臂相当麻痛,则少做几组。结束后可用冷水冷敷一会。练完功后一定要记住,把手臂甩动放松。
第十三节:弹簧大起落
此功从心意而来,但未改化,也无法改进,只是略做改动重新组合了一下,因为任何方式都无法取代现有的效果。弹簧大起落要在学会“发力元素筑基”之后再练,否则容易反把身子练僵。它对于下肢灵性弹动、整体的灵动劲、舒展劲、紧凑状态、稳蓄劲等等,能起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十四节:游鱼、惊鱼
游鱼与惊鱼要在步法都学完之后才能练习。
游鱼、惊鱼共有7组动作,将游鱼、惊鱼练好了,整体的走势协整、运步游移与猝然惊动的切换速度、整体运动状态下的浑然贯通等都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当然,它还仍然只是一个训练的辅助方法,但它却是一个相当关键的训练成分,要下大力气研究练习。
在练习这7组动作之前,要先把定位游鱼、惊鱼练好,定位的练习是基础,这要打扎实了,万不可跳入后面的运步练习。要一动无有不动,不可仅做局部之动,手指要张开,手掌要撑开,要松柔、挺拔。
第一组动作:惊鱼转折
这一组练习的主要是转与折,不过要记住,游鱼是贯穿于整个7组动作之中,每一组都需要游鱼,游鱼之功用在于实战中步法走动时处于一种敏蓄自然状态,使步法无论是在前行、后退侧移还是静止时,都能无须任何帮助,不需任何做势便可猝然而动,突发变化,使对手根本无法应付。游鱼的练习是十分关键的,《狂飙拳学》十分注重这种“游鱼状态”及“说武论拳”中的“蜂翅状态”这两种状态的目的与效果相同,不同的是游鱼状态比较悠游,看上去很轻松、很放松,有随意悠闲之感,而蜂翅则比较激烈,看上去很快,振动勃然。两种状态在实战之中都是需要的,互相贯穿、互补互剂。
好,我们还是说“游鱼状态”。大家都应该对鱼不陌生吧,水中的鱼,当它无论是悠缓的游动还是静静的浮于水中,只要周围稍有一丝动静,它便能以惊人敏捷快速游开,这种猝然而动,我称之为“惊鱼状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简称为“惊动”,在鱼惊动之前,它根本不知道会有进警况发生,也不是先作好了往前还是转折的准备,它一切惊动的状态都是毫无预兆、毫不做势、毫无准备、在毫无预动的情况下完成,“倏”地一下,它便在优游的状态下、在静止的状态下直接“唰”的完成,一切都是那么突然。游鱼的这种状态,就是我们武术技击中所必须的。在与对手走动时非常突然无预兆的猝然变势、变向、变劲;在平静之时猝然惊发,仿佛烧沸的油锅中突然滴进了水一般。所以在练习游鱼时,要使整体的走动敏蓄自然,隐含突发变化的状态。记住要领:空气似水,我身似鱼。
惊鱼转折练的是快速回转与快速折走,练习时要仔细参看教学片的示范,尤其是猝动时刹那间身、手、步、头的同整瞬动状态要以非常严格的要求来做,猝动转折的动作必须毫无预兆,不能有丝毫做势。
第二组:惊鱼突进
此组练习主要是提膝强进,强行突击的能力,除去游鱼惊鱼系列中所共同的必须要求之外,就是行步与猝动的切换要快,不能有雕琢、做势之态,要自然快捷、绝对突发。除了这些要求,关键在于a.前腿提膝突进要带步,提膝腿要边提边向里合,随着落步再回到原位,注意绷劲要强,否则阻止不了对手的强劲低踢,双手也要随着腿部动作而做防与打的动作。前腿提膝突进对于实战中向对手逼近时,对于对付对手突发一记低踢有直接的帮助,要反复修炼。B.后腿提膝突进,要求以及效果与前腿提膝突进相同,所不同的是,后腿提膝不需带步,不需向里合,只要磨胫提出,膝提位置与独立桩的要求相符即可。
第四组:游鱼偷过
此组主练行步之时,突以偷过步对敌侧逼击打。偷过步是狂飙功夫中的精华特色步法,要精到练习。
第五组:游鱼偷换、惊退
在行步之时突然的换步,并且不为对方所发觉,这就是游鱼偷换的训练目的。惊退的训练也主要是练习行步与退步的切换及退步之时的合整状态、双手与退步的互动能力。
第六组:游鱼觅食、大旋
觅食就是寻找食物,而敌人就是你的食物。所以,你要主动,要主动把敌人逼住,使其被动,这样就达到觅食的目的了,因此,觅食的训练目的就是训练你与敌人对峙时所需达到的主动逼敌能力。而大旋分后足上步内旋与前足外旋两种,这两种大旋是训练你实战中能快速的随敌之势而相应的以旋逼击杀。
第七组:惊鱼翻腾
可以先想象一下,当鱼被捕捞至网中之时鱼在网中翻腾的情景,异常的力大,甚至出现将网弄破的情景。而这一组的训练就是使你练出整体颤动、猝然而发的能力,使周身的劲力贯穿,在瞬间激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此种训练,可使你的整体爆发在零准备状态下仿佛触电般的突然发出。刚开始时可以把主要状态放在零准备状态下突发时的整体劲力贯穿,随着贯穿状态的越来越佳,则劲力也会随着自然提升。记住,练习惊鱼翻腾时的意念:双足仿佛是两个鱼头,双腿、胯、身躯仿佛是两条鱼的鱼身,双臂是两条鱼的尾部,双掌是两条鱼的最末端,而脊椎则是将两条鱼连在了一起,要动就一起颤动,千万要记住松沉柔韧。
第二段 持物训练(练习见教学片)
第一节:球体训练
利用石球来增进周身劲力贯穿之后的强劲实力,也就是增强整体连通的有效值,是内家拳训练的一大特色。球的训练在狂飙拳里有揉球、抛球、弹球、冲球这四种方式,刚开始时不宜选择过重的球,一般在10——20斤左右即可,在片中我们所教练的是20斤的石球。那么,何时可以增加球的重量?一般来说,四种练球方式都能按要求完成规定数量,而且较轻松不变形,便可以适当增加5斤左右。球的制作可以到农具厂或模具厂请人浇铸铁球或请石匠打造。一定要记住,初次练习不宜过重,否则反会把力练僵。好,请参照教学片进行学习,要认真反复对照。可以先拿个皮球学标准姿势,完全掌握后便可以换石球了。
第二节:操重棍
操重棍主练腕力及腋劲,是为冷兵刀技、钢棍术筑基,而且对徒手技术的帮助也相当大。
第三节:功力大杆
功力大杆乃利用大杆练出身体各部在贯通状态下的强劲,并且利用大杆可以检测自身整体搜骨力的层次,即连通状态下的筋骨用力、整体骨节贯穿用力而非肌肉用力的能力,以及检测出自身整劲的贯通层次——达到最佳状态在于1,搜骨力的完全本能;2,足膝裆劲的最大能力,迅速通过激活并能自发配合运行的身躯这一粗壮结实的导力管,从背阔大筋、肋、腋迅速到达双臂,从而在这种状态下,仅仅只是双腿颤动、手臂与之配合自发。千斤之力腿上起,强大劲力立即布满周身,直冲大杆,使大杆在极其轻松毫不费力的情况下便产生巨幅抖动。
假如没抖几下便气喘如牛,异常吃力,这说明你连通之力尚且不够;如果运动大杆,但大杆根本不颤动,这表明整劲不够,也有一种可能是,整体运行,但整体瞬间制动不到位,因为大杆主练的是整劲突止时产生的一种强悍振颤力,所以,从这两方面找原因,肯定能很快将杆子抖动起来。
练习大杆子,一开始先横向、纵向颤抖,以使整体撑绷之力激发出来,然后一个杆法一个杆法的单练,一下一下的抖,待有了一定功底之后,进行单手持杆定位单手抖、冲进及后退单手抖,以进一步增强自身功力,最后进入疾劲速抖杆。疾劲速抖目前武林界能传授的还没有,这是狂飙功夫独创的抖杆功法。
在长期的练习与观察中,武林中的抖杆之法全是双手持握,以单手握持增加功力的尚未发现,以冲进状态抖的也未发现,有的只是悠闲而缓慢的运步、运杆,待运到最佳状态时方才抖动,要么就是仅仅只是一下一下的单练,这些练习,虽能起到增功效果,但无法直接与打斗快运劲、疾变劲发生关系。世俗大杆修炼,根本无法直接帮助到打斗的快运、疾变劲,反而容易断劲(注:此断劲非发力中指的瞬爆断劲,瞬爆断劲是强悍的绝劲、乃绷拽紧直的皮筋突然断开的劲力。此处之断劲,特指一次的发力无法与下一次发力衔接,而成为了一个孤立的发力),所以我就研创了疾劲速抖杆法。请朋友们仔细观看碟片中的演示,早日进入疾劲速抖训练。
第四节:如何利用现代器械
现代器械的训练在武术界中已不知不觉分成了两个派系,我且称之为内派与外派。
内派人士特指以传统内家拳为代表的武林人士,他们认为现代器械的训练会影响筋骨肌肉在拳学运动中的表现,容易使之僵滞不灵,究其原因乃现代器械是为练习死功,长肌肉而不同于传统之器械特性。
外派人士特指传统外门功夫及现代搏击的武林人士,其中尤以现代搏击的人士引人瞩目。他们纯利用现代器械增长实力,也未见将筋骨肌肉练僵,相反,在实战中,他们都分外的松活,爆发力极佳,力量也十分大,松紧切换也处理的十分好,虽然他们的发力还仅仅停留在初、中级的境界,但那是所练习功夫体系的层次因素,不过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现代器械的训练完全可以用于任何一门武学训练体系。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制定训练方式,如何得法的练。
所以,通过研究,我的建议是:利用现代器械来增进自身的本力以及粗壮的实力。在每一次练完之后,必须进行大量的放松调整,并进行挥洒放射的舒展松柔的发力,否则,有了本力与实力的质量,却转换不成发射的能量,就成了无用之质,便仿佛粗大的炮弹,如无引爆装置及发射器,也只能是摆那看看。如果你练的是内派功夫,最好是在发力有了一定的层次之后再进行现代器械增加实力,这样效果非常好,若过早的利用现代器械,假如在实力质量转换成发射能量的关键处理不好,便会反受其害,会影响拳学修为的进展,虽不会结束拳学的生命,但总阻碍了修为的进程。因此,实力转换成发力的能力非常关键。
单元 小 结
第一单元的所有内容都结束了,在学习过程中,按照单元中每一节安排的次序进行学练。
第一节鸡形桩的第一步:桩形定位要练三天左右,每次30分钟左右,以增强感觉。初级要求则至少二周,每次20分钟左右即可;进入第二步:整体绷弹,则练习一个月左右,每次亦20分钟左右即可;第三步:搜骨之力,练习一个月左右,每次亦20分钟即可;第四步:冰上行枪,练习一个月左右,每次亦20分钟;第五步:回缩之法,此乃桩的最后境界,练拳一生,站之一辈,每次20分钟即可。站桩的20——30分钟时间乃练习时的实时站桩时间的累计,当然,如能一次性的左式桩10分钟、右式桩10分钟站完最好。在桩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其它训练进行学习。除去有特定要求的训练,如振臂功、弹簧大起落、游鱼惊鱼及操重棍、抖大杆要在步法及发力元素筑基学完之后再学之外,其它所有内容在十天之内全部学会。记住,是学会而非达到什么高的要求,这样,学会之后,在以后的学习中,则可以将之溶入训练,既不影响进程,又使功力逐步增加。
全部学会之后,可在每日清晨起床之后练习,刚开始也许功力不深,不要强制自己多练,不能有练得非常累才长功的思想,要适可而止,功力是慢慢加深的,每一次以留有余力为最好,不伤身、又长功。比如虎刨功100次为达标,如只做10次就不行了,怎么办?那么就做10个或多
做一次10个就可以了,日子很长,慢慢加量吧。至于其他内容,也是如此。
补充:惊鱼急进(练习见教学片)
惊鱼急进的练习相当关键,此练习的要点在于练习行进状态中的猝然进步,以及双足短促脆快的能力,这一种状态在以后实战之中的运用是非常频繁的,无论是在单打还是在群战之中,都十分需要惊鱼急进的状态。在学习中,先把固定要求的练习方式掌握,以方便自己修炼,在掌握了固定的训练方式之后,就不要始终盯在这固定的外形去研究,而要研究到它的内部质量要求,也就是将这种运行的状态,在自我的步法随意运作中将其运用出来。

狂飙拳学部分教程2
第二单元发力元素筑基
第一段揉甩、抖腕(见教学片)
揉腕抖腕乃发力元素中的第一步训练,乃层层细化、节节强化的第一节、第一层。出拳、出指、或出掌击打,手部都是攻击武器的尖端位置,是与打击目标直接接触的部位,所以,手腕作为攻击武器顶端部位与手臂身躯腿胯裆足这些动力源的传导枢纽,它的训练就显得极为重要。腕子要松柔活脆、坚韧绵软,在练习中要细心体会认真练习,要特别用心的感觉腕与手臂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平掌左右、上下揉腕、甩腕
在练习中,手指要保持松沉挺拔状态,手掌也要松沉挺拔,这是整个腕部训练的总体要求。
第二节:立掌左右、上下揉、甩腕
在这节练习中,许多练习者会不自觉的把手掌向内屈,这是不正确的,要注意掌背与手臂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第三节:内外圆揉、甩腕
第四节:前后圆揉、甩腕
在这两节练习中,经常在甩腕中出现两点错误动作:a.只是手臂在甩,而没有利用腕部的传导离心力将手掌甩动。B.手掌被甩动时,掌指没有保持松沉挺拔状态。
第五节:抖腕
抖腕乃将前面四节的基础内容变成抖动。常见的错误:a.抖动没有突发性,比如平掌上抖腕,先将手向下移动准备,再向上抖,此即不可取。B.松紧切换不好,未抖之前便很紧张,致使抖动没有弹性,变成了僵滞的快速晃动。或抖出之后,没有迅速放松。C.掌指没有松沉挺拔。D.弹抖性能不到位,一根弹簧,在弹开后不是马上静止,而是仍有惯性在弹晃,故抖腕抖出之后,不可马上停住,而要利用惯性做弹晃状,这也是检验松紧切换掌握程度以及抖弹性能的优良程度。
第二段鸟翅手法(训练见教学片)
鸟翅手法的练习可以快速的将手臂三节力激出,节节贯穿、层层叠加。众所周知,冷兵中的双节棍,利用的是棍子抽打时巨大的离心力再加上层层叠加的力量,所以,它的威力无比巨大,一根无依附的约自来水管粗细的木棍,能被双节棍拦腰抽断,这种力量是惊人的,而这种巨大离心力、层层叠加之力也是拳学运动所需要的,所不同的是,拳学运动还必须将梢节的自发运动与之相结合,使梢节以自发的快速并配以层层叠加式的巨大离心力,在接触目标时能使速度又骤然加快变重,从而产生摧毁性的力量。鸟翅手法的练习,便是快速的练出上肢层层叠加之力以及上肢的离心力状态,至于梢节的同动自发相和,要在以后的练习中才能完成。在练习中要以松柔沉缓的状态与节奏来练习与体会,不可使之快速发力,否则,关键的感觉一划而过,无法深层的理解,便无法形成技术的定形本能。
第一节:平掌、立掌左右拍翅
双手两侧分的不宜过开,练习之时要尽量将力向手指前方放射,体会劲力延伸至手指的感觉。
第二节:平掌、立掌体前拍翅
双手向体前探出,切忌塌腰、翘臀、挺胸、夹肩,劲力要舒展顺畅,练时劲要尽力向前放射,体会劲力延伸至手指的感觉。
第三节:平掌、立掌体前合翅
这一节练习最容易造成夹肩及胸、肩紧滞的错误,所以要特别注意舒展开张。
第三段云 手 (练习见教学片)
云手的动作必须建立在鸟翅手法的基础之上,否则容易练成仅有小臂用功的局部之动。云手练习乃划圆动作,双手交错互动。云手动作练好,以及鸟翅手法掌握好,对于后面的技术、尤其是进入掌法搏杀这一块时,有直接的联系。云手的双手交错互动是检验上肢双臂以身躯为枢纽是否连通到位的方式,并且这种方式是要直接运用到拳学的运动当中去的。不仅徒手需要双手互动,便是冷兵也需要。一定要用心练习。
第一节:立式内腕内云手
松柔沉缓,以鸟翅手法的要求练习,动作不可停顿脱节,要连绵连贯,但不可太快,腋劲要足,胸、肩不可僵滞。
第二节:立式内腕外云手
要求与第一节同。
第三节:立式外腕内云手
注意手臂的角度要略往身前探出,不要太靠近身体,掌背与手臂不要在一个平面上,手掌略外展,手指松沉挺拔,这样劲力才不会有屈缩收拽之感,才会完全放射。
第四节:立式外腕外云手
立式外腕外云手的练习中,手背要与手臂基本保持在一个平面上,此时如果向外屈、手背上翘,反而会使力变成仅小臂局部之力,变成擦玻璃似的动作,而无法将整个手臂连到腋劲通通发挥出来。
第五节:平面内腕内云手
平面内腕的内腕部位可以是虎口侧,也可以是掌根处,这两处都可以,在练习中可以交错练习。
第六节:平面内腕外云手
以虎口侧作为内腕运动,要有往前挥洒的状态与感觉,再顺圆收回,不要只是画一个非常规矩的圆,要略有椭圆状态。
第七节:平面外腕内云手
手指要拔伸拉长松挺,手臂运行时要有往前拉伸的状态,要把腋劲、手臂拉出去,要放长探远,要好似把前方一人高的草割断的感觉。记住,要把手臂探出去,把腋劲拉出去,但不能失去间架。
第八节:平面外腕外云手
要求与第七节同。
云手总体要求:除去每一节单独提出的要点之外,它们共同的要求有:a.手臂不可伸直。B.必须有把腋劲拉出去、把手臂拔出去的状态,掌指均要求拔伸拉长松挺。C.无论何种情况,身架不能散。D.要连绵不断,不能太快,不能以发力的速度力量来做,但一定要是发力的模式,要慢而连贯,不能停顿脱节。E.双手交错互动时身体如果随着微微动起来,只要不散架,就随其去动,但不要刻意去动。f.双手画圆均要超过身体中线,比如外腕内云,右手要在比右肩稍宽处向内云,超过身体中线至左肩宽处方循圆回收,左手也是一样。g.胸、肩不可僵滞,但肋骨可以稍稍刻意用劲,但切忌过度用力。h.所谓身架不散,即提肛溜臀、裆劲撑足、含胸拔背、沉气实腹、不失重心。
第四段身法训练(练习见教学片)
身躯作为一个巨大的能源库也是一个粗大的动力传导管,它的开发激活训练必不可少,要切切实实认认真真的进行。
第一节:前后弹晃
利用前后弹晃练出身体如优质弹簧钢一般的强劲弹性是非常快速的。在练习中,一般常见的错误有:1.撅臀。2.挺胸。3.猛力点头,致使弹晃之力全往头部冲去,造成头部昏痛。4.无突发性。5.弹出去后没有如弹簧一般弹回,而是慢慢晃悠回来,或也能如弹簧一般弹回来,却没能如弹簧一般有惯性前后晃动几下。
需要注意的要点有:1.一定要含胸实腹。2.以胸坎为横切线,要以横切线以下的腹肋背的力量进行。3.刚开始弹出弹回后顺惯性晃几下做不出来时,可以先刻意去做,待熟练之后,则身体自然会很放松的自发晃动。4.在数量上,连续性数量逐步增加,不要一口想吃成个胖子,不现实。
第二节:前斜揉身
前斜揉身主练两膀之力,狂飙功夫中的膀非如世俗所指的三角肌部位,而是从三角肌处起包括肩胛处、背阔肌处、一直连到腰胯处这一大块。但颈部斜方肌不属三角肌范围。在主练膀力的同时也兼带练到身躯的其它部位。练习时主要就是要拧、要扭,这样就能把身体揉起来了,就给活开了。揉身又称之为磨身,就好似磨盘的上盘与下盘在磨动一样,这样出来的劲叫磨劲,也称二股子劲,身躯对挣力。具体感觉就是以椎管为中界,身体左半部与右半部对挣、对拧、绞动想磨。要记住,不能仅练成肩胛部位的运动,是整个身体的半边对半边,一直连到胯部为止。另外要记住,被拧挣出去的半边是斜斜的向前方延伸,不能练成拧出的半边变成了斜向下压,这一点要记清了。
第三节:前斜揉身抖振
抖振要在揉身的基础上进行。先将前膀抖振,待掌握之后再将后膀加入,最后进行前后前连续的抖振。将双手前举,以身躯的抖振将双手抖出。举起的双手作为检验抖振的参照物,不可以自发运动,必须是作为身躯的延伸点,被身躯的抖振而抖出。
第四节:后斜揉身
后斜揉身主练两肋之力,两肋要与两背阔大筋相合,左右肋亦要相磨相拧。不可练成上部的双肩之动,这是必须注意的。
第五节:后斜揉身抖振
抖振在揉身的基础上进行,双臂保持微微绷劲,亦如前斜揉身抖振练习中的双臂,只能作为参照物。
第六节:左右纵揉身
左右纵揉身,要双手体前相合,仿佛抱一球,球之中心点与身体中线胸坎下方约5、6公分处的点相对。以手抱虚拟之球做左右纵向圆运动,并感觉球之中心点与身体之相对点已连成一线,如此,则身体不知不觉被双手之球的圆运动给带动,这样,双手的诱导功能便实现了。练习中尤其要注意容易出现的错误,要立即改正,如:1.易挺胸,如养成习惯,日后作拳发力打斗都会挺胸,会因胸骨用力而造成胸骨疼痛、胸腔气闷的症状。决非危言耸听,我有一学生,就是因为不注意而胸骨疼痛,整半年才好。2.容易提腹提气。气血上涌,于身体健康不利、于发力运劲也会造成胸骨疼痛、于用气调气会耐无氧力不足。3.易翘臀塌腰,使上身与胯裆膝足之连通无法浑然合一,同时易增加腰肾强大的工作负担,内家拳之腰肾乃边工作边休息,即参与强劲发力的工作中又同时得到休整养生之功效,此为内家拳之特色,所以,要注意腰脊部的状态。
第七节:左右纵揉身抖振
抖振的主要用力部位应集中在胸坎以下部位,如胸坎以上部位抖振,则劲力上浮,以后作拳发力容易漂浮、气息急促、血气上涌。
第八节:左右平揉身
练习此法,要注意身体不可左右倾斜、臀部不可左右移动,整体要稳固充实浑厚。练习中可加入意念,想象自己是一只章鱼,而双臂便是章鱼的触须,鱼身一动,两根触须便随着相应摆动。整个动作要有韧性,不可软懈。记住,胸坎以下部位用力。
第九节:左右平揉身抖振
抖振要有瞬间绷劲,好象身上有许多小虫,要一下子把它们全部抖掉。这种抖振在传统拳术中称之为抖毛、鬃劲。
第十节:8字揉身
其运行是在划一阿拉伯数字的“8”字,又因走的是“S”路线,又称“S”线揉身,要将身体顺“S”线或“8”字形走动,当然,因受生理限制,身体在不散身架的情况下完全走成横卧的“8”字型不太现实,但一定要含着“8”字“S”线的意思去做,同时身躯自身也要做对挣拧磨。这练好了,对于身法多角度变劲传劲能力能起决定性效果。仍然记住,胸坎以下部位为主运动,不能有撅臀提腹等错误。
第十一节:“8”字揉身抖振
“8”字揉身抖振就是在“8”字的每一处转折处抖振。
第十二节:肩部力训练
按常规练习,肩部力是要在鸟翅手法、云手之后便练习的,可恐怕学习者由于将肩部激活开以后,在后面的身法练习中,因为身法还不纯熟而会将激活的肩部不自觉的运动起来,从而很可能出现错误的动作,那样就反受其害了。所以,我将肩劲练习放在了最后。
第五段裆膝合整训练(练习见教学片)
裆膝合整主练裆膝足之韧性劲、合协整势,均以揉为练习方式,不要快,但要始终保持很韧性的绷劲。
第一节:前揉裆膝
练习中常见的错误有:a.在揉动过程中,胸骨前挺,后臀翘出。b.变成了仅双膝的运动,而没有将裆部的绷劲加入。c.会将后腿的脚后跟翘起。
第二节:后揉裆膝
练习中常见的错误有:容易将小腹向前挺而导致腰椎向内塌陷,使上下劲力脱节,并易造成腰肌劳损、大筋扭伤。
第三节:左右平揉裆膝
常见错误有:a.上半身没有与之达成合整贯通之势,仅下盘整动。b.下盘揉动时劲力涣散,尤其是裆劲没有出来。c.上半身形成与裆膝揉动时的反方向运动,即下盘向前运转时,上盘向后;下盘向左时,上盘向右的这种现象。
第四节:顺势前斜揉裆膝
常见的错误有:a.斜度太大,要求是微向脚尖内侧前斜方揉动,即以前脚尖为直线,向直线内侧的10度向揉动。而往往许多人将角度打的太过,有的甚至向45度揉动。b.有许多时候会不自觉的将身法配合成了左右平揉身的动作。c.会不自觉的将前膀向前倾斜下压。
第五节:拗势前斜揉裆膝
常见的错误有:a.亦如上一节一样将角度打的太过。要求是向前脚尖外侧约10度揉动。b.亦如上一节一样,将身法配合成左右平揉身。c.亦会不自觉的将后膀向前倾斜下压。d.会不自觉的将脚掌侧边翘起。
第六节:“8”字绞揉裆膝
注意:1.“8”字的形状不要去想作的多标准,这是不现实的,只要作出了“8”字一般的“S”线运行感觉即可。2.身法的“8”字揉身与之配合。3.“8”字的正反两种方式不要搞糊涂,所谓正“8”字绞揉即运力的力向以向前为主,反“8”字的力向是向后为主,要仔细观看光碟中的演示。
第六段踩踏力训练(练习见教学片)
在本段练习之中的踩踏训练,均为定位、脚不离地踩踏力训练,至于脚要离地并且移动的训练,在步法训练之中有专项训练,即步法整脆劲训练。踩踏力对于发力相当关键,不要幼稚的以为发力只是胯身的范围,高级的力是不局限于身胯的,它是一个多元素多重的复合体,千斤之力脚下起,可别忽略了这个动力的总能源喔!
第一节:纯踩踏练习
练习纯踩踏力,关键在于瞬间用力,大腿骨要以膝盖骨为中间点瞬间撞击小腿骨,由此产生的反作用力瞬间作用到身体,使身体产生抖动,小腿与足部在大腿骨撞击时也要相应的瞬间用力,否则由地面产生的反作用力会小很多,也会造成劲力以及下肢的涣散。踩踏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垂直用力踩踏,一种是仿佛汽车急刹车时刹车状态踩踏。垂直用力的踩踏一般多用于高提磨胫步落步时以及踢出的暗腿向下猛然跺踩及手法下发力时。刹车状态踩踏则可以用于任何一种状态。而垂直用力踩踏的训练,可以增加踩踏的瞬间爆发力,对于下肢劲力的强劲传导有十分巨大的帮助,所以,在往后的练习或实战中,我们多为刹车踩踏发力,但有了垂直踩踏发力的辅助练习,你的劲力将会更大。
垂直用力的踩踏,要将力垂直向下猛踏,上半身微微放松,双臂作为踩踏反作用力传导到身上时的检验参照物,它们此时的状态是上下抖晃。
刹车式踩踏,要将力向前方踩踏,仿佛将脚前掌向脚前地层深处踩刹而进,但要注意不要将力刹在脚趾部位,那样容易失重,而且日后要在运动中快速变化则不容易作到。踩刹力作用在脚掌整个前半段,靠近脚趾部位即可,但脚趾之力却不可松懈。
无论是何种踩踏力的练习,都要注意膝盖不能顶出,否则便没有瞬间的反作用力了。踩踏的瞬间用力要突然、要快。
第二节:左右拍翅与踩踏结合抖振(平掌、立掌交错)
从这一节开始一直到最后一节,所练习的目的是在于初步体会整体运力时踩踏所起作用的感觉。本节练习时先练向下拍翅的抖振,熟练后在向上抖振。注意双手两侧不可分的过开,否则会影响发力。
第三节:体前拍翅与踩踏结合抖振(平掌、立掌交错)
双臂在体前不可过分向内合挤,那样会使力拘束,使劲力变僵,胸肩不可紧,两肘可微微向两侧撑开。发力时要有向前方用势的状态,也就是向前斜下方或前斜上方发力。练习时也是先练向下的抖振,熟练后再向上抖振。
第四节:体前合翅与踩踏结合抖振(立掌、仰平、俯平掌交错)
双臂也不可在体前向内过分合挤,要舒展开张,做到这点之后再开始抖振。练习时先练习向内的抖振,熟练后再练向外的绷弹抖振。
第七段龟尾力训练(练习见教学片)
拳学运动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劲无抖绝,龟尾不明。从这可以看出龟尾的重要性。
何为龟尾?龟尾即脊柱尾骨,意为练习之中意想尾骨部位长了一根小小的尾巴。
龟尾力的原理是什么呢?习拳必须明理,只有明白了它的道理,练起来就方便了。下面,我就给朋友们解释一下龟尾。龟尾力其实就是人体杠杆力,我们的身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臀胯为支点,利用杠杆的原理,使腿胯裆的巨大劲力快速的抖传于身躯,这就是龟尾力的饿训练目的
第一节:前发力抖龟尾
此节常见错误乃翘臀、挺胸、头部抖撞、不用腿胯之力,这要注意。另要注意,所谓抖,是指幅度极小的振颤动作,不要将幅度做的太大,尤其是连续做两三下振颤的时候。
第二节:后发力抖龟尾
此节常见错误乃头部向后甩抖,使力向头部冲击,以及挺胸塌腰等毛病。整体一定要合整,要利用腿胯之力。
第三节:左纵向抖龟尾
第四节:右纵向抖龟尾
此两节的常见错误仍然是容易撅臀以及将头甩抖。
第五节:左横向抖龟尾
第六节:右横向抖龟尾
此两节的练习,经过面授教学的观察,练习者容易将腹部松开,从而在抖动过程中,会使腹部及肝脏部的横隔膜肌疼痛,这要注意。如果腹部沉实了,仍然会痛,有两点原因,一上下脱节,身躯受到震动而使腹部疼痛;一是由于腹部内部的内壮充实还不够,如果是这样,不要紧张,坚持练习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疼痛会逐渐减少,但要记住,产生疼痛感时,不可再练,要走动做深呼吸并配合吸气时提肛的动作,这样有助于恢复,并能使之更加强壮。疼痛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痛之后就再也不练。练时疼痛,表示得到了锻炼,但超过了它所能承受的幅度,所以它会疼痛,而立即休息一下,则是缓和压力,使之快速恢复,并增强了承受能力。
先开始练习时,身躯不要随着龟尾整体而动,待熟练后再整体同动。
第七节:前膀前斜纵螺旋抖龟尾
此节练习常见错误有,身躯向抖振膀的方向倾斜,比如右膀在前,应该向左倾斜,将右膀向前方抖出,如此,则产生了斜纵向的螺旋力,而如果向抖振膀方向倾斜,则容易使右膀向右膀方下压,使力无法向前,一定要注意观察教学片。
第八节:后膀前斜纵螺旋抖龟尾
此节要求参照第七节。
单元 小 结
发力元素的基础训练要切切实实认认真真的学习,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忽略。在我面授教学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习者,都会忽略腕部的训练,孰不知这手腕的训练是非常的关键,手腕乃发力之梢节,力上去的是否脆快、能否打出加速度的力量,能否产生穿透寸劲,手腕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千万不能忽视。要知道,如果你其它部位的练习都能很好的作到,在实战中却因为手腕的原因而导致劲力未能全部发出,这岂不是太可惜,功亏一篑。手腕与手掌的关系,有一句老话:腕如棉,掌如铁。对于掌的练习,我们有搓把、打沙袋、练指之法等训练,而腕要如棉,那就得靠这揉腕、抖腕练习了。那么,练多少时间才行呢?这不仅不好说,而且,我还要纠正你练习武艺的不正确观念,练习功夫,不是说你练的多少时间就可以成功,关键在于是否练习正确,练的不对路,再长的时间也是白搭,而如果练习正确,只要稍加苦练,就能取得一个很不错的成绩,所以,在这里,我要给朋友们灌输一条正确的练习方式,那就是要以自己的练习成效来检验自己的练习是否到位,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学习进度,那如何检验呢?关键在于与教材的解述反复的对照、比较,来判断自己是否练习正确,并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咨询自己的学习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进步以及更好的自我安排进度——不要指望我会给你安排一个过于明细的计划表,那样其实是不负责任,我所做的安排都是非常的灵活,是以你为主,你只要掌握了我前面所说的原则与规律,你就能很好的进行学习。云手的要求与鸟翅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外形动作,通过观察可以知道,鸟翅手法走的都是直线,而云手所走的都是圆弧,一直一圆间,其要求虽相同,可感觉却并不相同,要用心体会,在这告诉你一个内家拳修炼的诀要:练习内家功夫,特别讲究感觉,可以说内家拳就是一门感觉性的拳法,你只要把这感觉给把握好了,基本上你就掌握了修炼内家拳的诀窍了。
所有发力基础练习的安排:你只要将其学会(也就是将动作掌握定形,达到标准要求,没有练错),并稍稍苦练一下、稍微巩固强化一下即可。因为既然是基础,就表示后面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它们,在练习任何动作的时候,都会训练到这些基础。但要记住,在进行后面阶段的练习时要时时经常的复习并偶而的强化训练一下,这样的好处是非常大的,首先,你还没有达到非常的巩固,没有达到习惯性本能,而且,后面阶段的练习也不是一家伙的就能都练到,仍然是慢慢来、逐级进展,那样,你发力的基础如果不经常锻炼复习,就有可能会生疏。请一定牢记我的话,不要到时后悔还要再重新锻炼发力的基础。

狂飙拳学部分教程3
第三单元步法训练
第一段甩步训练(练习见教学片)
甩步的训练是我处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并研创而出,它的练习好处在于可以快速的将你原有僵滞的双腿、双足给迅速的练活、松开,使之具备步法运做的松活猝动的要求,有许多人在实战或自己练习中,步法就是走不快,启动就是不突然,运行起来就是不灵活,这一点,现在你不用发愁了,通过甩步练习,这些问题就成了昨日的黄花。不过要记住,甩步只是步法能力的训练手段,仅仅作为步法能力的辅助训练而已,它不是实战性的步法练习,它练的是能力。这一点,不要混淆了。
第一节:急进步、上步前甩
以随意自然的姿势站立,不能紧张,要是一紧张就无法将步甩动,因为放松非常关键。
甩,就是要求将步子很放松的启动(要记住,放松不代表松懈),利用脚掌与地面的反弹力,将步子启动并产生离心力向前甩出。关键在于启动并甩出的这一阶段,至于步子的落步在这并不是很重要。
另外要记住,身形不可左右倾斜、前俯后仰、歪歪倒倒,要保持平稳,也不要忽高忽低。
在做上步前甩时要记住,双膝要尽量靠拢,不要分开。无论是急进步还是上步前甩,在步子落步时,都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落足要沉实稳健且轻灵敏蓄,就仿佛猫之落步一般。
第二节:退步、撤步后甩
在退步后甩时,要记住,不可以在脚与地面产生反弹力的时候将脚先向前运行一下再向后甩出,这叫预动,撤步也是如此,不可产生预动。其余要求与第一节相同。参考即可。
第三节:前叉步、后叉步左右侧移甩
无论是前叉步还是后叉步,都要求横走时是一条直线,不要走的歪歪斜斜,双臂分开,但胸绝不可挺起来,臀要裹,身体随着自然移动。在步法甩动的一刹,整体不要有预动。
第四节:弧进甩步、弧进大旋甩
弧进甩步要求步走弧形,此时的弧形仅是180度,要记住整体而动。至弧进大旋时则有一些难度,要求先进行270度,再进行360度。大旋的关键在于步子甩出去以后,整体的控制要好,不能失重,双膝要绝对具备支撑力。
第五节:弧撤甩步、弧撤大旋甩步
这一节的要求与关键之处,基本与上一节相同,惟有方向不同而已。
第二段步法脆整劲(练习见教学片)
步法的脆整劲在实战中十分的重要,整体的劲势,步法的瞬变劲,步法的帮助发力等等问题,都要依靠这一段的练习来解决。不过,仍然要记住,它的训练只是步法练习的一个辅助手段,在实战的时候,不要也照搬现在的这种训练外形。
第一节:急进步、上步整脆劲
本段的每一节练习内容都要求将裆距稍稍拉开,要拉的大一些,这样,能更有效的体会裆部的劲力以及双足的整脆劲。练习急进步的诱导要做到整体而动、三线到位,整体而动即一动无有不动,而三线到位,即指脚尖与手尖一条线、手尖与鼻尖一条线、脚尖与鼻尖一条线,这样三条线连在一起,则能保证只要其中有一个部位运动,则其它任何部位都会跟随而动。
脚落步之时一定要有刹车之力,手腕部要有抖击动作。记住,鼻子处是有一根线与手脚牵连着的,所以,当动作做出以后,鼻尖一定要带领着身躯向前顶撞,这样,不仅气势能上去,就是劲力也能无形增大。
上步整脆劲有两个劲力,要仔细看教学片,启动之时,整体的劲、势要瞬间冲上、逼进,后手与后脚的一根线要连好,发动之时前手要与之对挣,第一个整脆劲是在后脚与前脚相交时,这是步不着地的整脆劲,要好好体会,第二个劲力是在后脚向前落步时,这一步要努力的向前猛进一步,要利用后腿内侧大筋及裆劲将前脚撞出,同时前脚也要有自发运动。在落步之时手掌下劈,要抖腕。上步整脆劲的两个劲力要一气呵成,不能脱节,气势要足,最好能吐气发声,气发丹田。
第二节:退撤步整脆劲
先练退步的整脆劲,在面授的教学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练习者都会犯同样的毛病,那就是后腿退步时的距离太小了,几乎就只有一个脚掌那么大,虽然你感觉自己脚腕小腿的整脆劲还是不错了,但大腿的劲呢?裆力呢?胯力呢?......所以,一定要将距离走大,要充分利用裆胯之力。
撤步的练习也有两个劲力,基本与上步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方向而已。撤步的两个劲力也要一气呵成不能脱节,气势要足,最好能吐气发声,气发丹田。
第三节:前弧步整脆劲
前脚做弧形运动时,要把脚先向前刺出一点距离再做步法弧形发力(记住,是步法发力),不要直接在原地就将前脚向内做弧形发力。手法配合内挥抖,高度要稍微高一些。
第四节:后弧步整脆劲
后弧步的发力练习主要是为日后在实战中进行后脚弧线闪动时的发力以及整体合协做准备。仔细观看光碟,一定要把片中演示的感觉练出来。
第三段偷过步(练习见教学片)
偷过步乃本门的特色步法,旋变攻击特别需要偷过步法。所谓偷,就是不让人知道,让人知道还能叫做偷吗?偷过、偷过、在你毫无感觉的时候已经偷偷的到了你的身侧,打你个糊涂蛋,让你在糊里糊涂之中就被打倒。
偷步?滑步?




中国功夫之麻筋拿法
手背麻筋拿法
手背麻筋有三,每穴拿法,运劲俱同。
虎口麻筋拿法
虎口麻筋拿法,与手背拿法相似,拿此穴时多左手擒住敌腕,右手拇指在其手背处,施劲向下深掐,同时由中食二指在其掌里迎拇指之掐劲,向上力挑,则敌之手部,势必如着电,麻痛及全臂,甚至半身。
肘部麻筋拿法
肘部麻筋点,有“曲池穴”,外侧及内侧三穴,三穴拿法相似,不同者位置而已。如欲拿敌“曲池”一穴,先看敌出手,此穴单拿或擒拿并用皆可,又合与正面侧面之敌,如敌屈肘时,规宜用单拿法;如敌反对我而立,我欲拿其左肘,即用右手施拿法,从下抄起,而拿其肘节内外侧之伸屈筋,拿时大指在外,中食二指在内,按准骨缝部位切拿,自然伤及麻筋。如敌臂伸直之时,则宜擒拿并用,如敌对我而立,我欲拿其左肘,先出右手擒住其腕部,同时以右手拿法,大拇指居内掐拿其肘弯中央凹陷处,而中食指则按于敌肘关节正面之骨缝中,迎劲切拿,敌必麻痛不堪,而失去活动能力。
肩部麻筋拿法
肩井穴点拿法
此穴位于肩之前部,属要穴,此穴拿法,必须在敌对面方易下手,单拿双拿皆可。如敌于我对立,而我欲拿敌左肩,即出右手,拿法以中食二指弹入肩井之中,大拇指在前肩骨下面抠入,迎劲抠拿,俗称锁琵琶即即指此。敌被我拿住,其麻筋收缩,祸及神经,疼痛软麻,其臂部必受影响,而完全失去活动能力,不能抵抗。
后部麻筋拿法
后肩麻筋拿法,虽方向部位与拿肩井穴不同,然法所注重之处,亦在于肩井穴点,是殊途同归。惟拿前肩,则以锁骨为辅,如背立拿后肩,则以肩胛骨为助,其手法亦不须擒法相助,单施拿法即见效。如敌背对我,我欲拿其右后肩麻筋,则出右手,施拿法,突以中食二指,插入敌肩井中,同时大拇指从敌肩胛骨狭端下面之骨缝中抠入,迎劲扣拿,则敌必酸麻不堪,致全臂失却活动能力,而不能抵抗。后拿较之前拿稍重,因大拇指所按之处为一凤尾穴,此穴属肾经(此部位实乃肺尖),伤之足以影响内脏,而成内伤重症,故拿此处,落手稍轻为宜。
外肩麻筋拿法
此部位麻筋,不但可拿,有时亦可以擒法,不论敌背立或对立,皆可用。如对立。我欲拿其左肩,则宜用右手,以大拇指搭其肩尖前之骨缝麻筋,中食二指搭其肩尖后面之骨缝麻筋,迎力施劲扣拿。次麻筋,不论前后,一经被拿,则其全臂活动力失去,不能抵抗。若落手过重,而拿正骨缝,因此关节软弱,且足以使其肩关节脱臼。
颈部麻筋拿法
左右颈麻筋拿法
此部麻筋,宜于单拿法,如敌与我对立,以发右手为宜,即以右手探出,叉敌颈部,叉时,虎口在敌喉结之上为宜,因正叉喉结,易制敌命。同时以大拇指按拿其左前颈筋,中食二指,按拿其右前颈筋,三指迎力施劲抠拿,敌必昏晕。因前颈麻筋,通神经而上达脑际,虽未扼其气食二管,势必因麻筋受到压迫,使气不能舒而丧生,是为杀手,不可轻用。
后颈部麻筋拿法
颈椎两旁后部,各有斜纹偏展之颈节,上端与耳后节等相联络,颈椎之骨,并不坚固,而其侧之筋上通后脑,若伤及必死无疑。其拿法亦与拿前颈相似,只用单拿,在此又可分死与晕二种,普通拿此后颈筋者,多拿此斜纹阔筋,手法多为敌背我而立时施用,若敌我对立,则不适用。如敌背我而立,我欲拿其后颈筋,先视其所居位置。而定我出右手或左手,如合用右手者,即发右手,施拿法抠住其颈椎左右的阔筋,运劲拿之,此筋位脑后陷窝旁,若被拿住,轻则昏晕,重则伤及脑部,因神经刺激,易使敌成疯狂脑漏等病。故此等有关生命之处,落手务宜稍轻。此外,若认筋不清,或出手不准,而拿着颈椎,较之麻筋,虽属轻手,惟落手过重,往往会使颈椎脱颈而致死,因肢体之节可接,此节不易接,必须注意。
腰部麻筋拿法
腰部为人身紧要之处,足以制人死命,以不拿此部最好,万不得已而用时,落手宜从轻,以敌以受制而不能反抗为度,切勿过分,举手杀人。此部麻筋,单拿即可,施擒法在于制其反抗的手臂,前后皆可施拿,如敌与我对站,以我右手施拿法拿其左腰部,拿时大指在前,中食二指在后,迎劲扣拿。如用左手,则拿其右腰部,法亦相同。如敌背我而立,我以右手施拿其右腰部,拿时,大指在其背后,而中食二指在前,敌此部被把拿,虽轻,易内伤,谱云:此部重伤大笑或大哭不停而死。以致其大笑或大哭的原因,虽不能详,但不外神经系统受损所致,按腰背部之内为肾,腰前部虽为大肠小肠,但稍向右侧为胃,左侧为肝,皆为要害,重伤之,确有关性命。
胯节内侧麻筋拿法
腿部麻筋拿法
此节为二巨骨所衔接,外附许多巨大之筋,缠络其外,非常周密,但有数筋络,少有麻性,如施拿法,需配合拿其节缝,方宜制敌。此节骨缝,以内侧较宽宜拿,一般拿此部,以内侧为重,而外侧一部,则仅助其不足。此部麻筋,单拿或擒拿并用皆可。如敌与我对立,我欲拿其左腿内侧麻筋及骨缝,则张开虎口,叉住其大腿上部,大指搭住其内侧骨缝,中食二指搭住其外侧筋骨,运劲扣拿。若欲拿其右内侧,则用左手拿之,其法相同。如敌飞左足踢我,而我欲拿其腿内侧,必擒拿并用方可,先用左手叼住其左胫或小腿,同时抢步,发右手,施拿法,拿其内侧麻筋及骨缝,一如前述,此等部位,擒拿虽难,然其功最大,如被拿住,非但一腿失其力,足使全身受影响,而失去反抗能力。
大腿麻筋拿法
次部麻筋,单拿或擒拿并用皆可,如敌与我对站,我欲拿其腿,即出右手,张开虎口,叉住其腿,施拿法。大指搭住其内转股筋,中食二指搭住其外转股筋,运劲扣拿,如敌拿其右腿,则左手拿法与前相同。如敌起左足踢我,我即乘其来腿将及之际,先用左手擒住其胫或小腿部,同时用右手施拿法,拿其麻筋,一如上述,敌必受制。此部之筋,深隐于内,皮肉之厚,较之他部为甚,不易拿正,如无擒手辅助,着手较难。待敌举足踢击时,因其运力,各筋皆紧张凸起,暴露于外,而擒拿并用,则宜奏效。
膝弯麻筋拿法
此部拿法有二,主力各有不同。一则拿膝的中央,即腓间与大腿骨缝接合之骨缝中的神经;一则拿其膝弯两侧之伸屈筋。如敌飞起右足踢我,而我欲拿其膝弯之中央,宜先用右手,施擒法擒住其胫或小腿部,同时出左手,施拿法后侧拦入拿之,拿时大指居上,按住其膝盖骨,中食二指在下,扣入膝弯骨缝之中间,运劲扣拿。如欲拿其伸屈筋,则左手后下抄起,大指居外侧,中指居内侧拿之,运劲扣拿。如敌人直立,我欲拿其膝弯或伸屈筋,宜从侧面取拿。膝弯被拿,其关节必失去转动能力,伸屈筋被拿,则可使敌腿直而不屈,失却反抗能力。
小腿麻筋拿法
此部擒拿可分拿筋与错节两种手法,扣拿其后的主筋,而使腿部失其力,是谓拿筋;扣拿其胫骨与蹠骨中间空隙,使其腿部失却抵抗,是谓错节。如敌飞起右足踢我,我欲拿其筋,宜先用右手,施擒法擒住其胫,同时发左手 ,大指按住胫骨上的中部,中食二指扣其主筋,即俗称腿肚子,运劲扣拿。如欲错节,从左下抄起,搭住其两骨之空隙,大指据外侧,中食二指据内侧,运劲错拿。此部份,不论所拿来者为筋为节,一被拿住,则即腿部不能活动。
踝部麻筋之拿法
此部擒拿可分拿筋与拿节两种手法。取敌此部,以在敌举足踢我时,令其失势跌倒,用之较易,因为此处居于全身最下部,若不乘其失势倒地,如欲拿此部,势必俯身向前,非常不便利,欲强为之,不但制人不易,且足以受制于人,故宜忌之。如敌飞起左足踢我,先右闪,稍避其锋,同时用右手,施拿法,从下抄起,抓起凹陷之骨缝,拿时大指居内侧,中食二指居外侧,运劲扣拿,此为错节。如欲拿筋,则闪在其左足后,急出右手 ,施拿法,从侧面拦入,抓其胫的前后两面,拿时大指居上拿住主筋,中食二指在后发劲,运劲扣拿,因此部分极小,足使敌全腿失去抵抗能力,且麻痛不可忍

毛巾的妙用
毛巾的妙用
提起毛巾的作用,已经被一些现代武学门派列为训练反应的一项课程,从实践上看,效果是很高效的,一方面保证了训练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对快速提高一个练习者的反应能力,身法步法的高效整体协调性。
首先,伴随着中国轨迹拳的独特冷兵训练面世伊始,毛巾就被广泛应用,在学习冷兵---鞭法的基础阶段,把他做为熟悉技术动作,掌握挥扫甩抖特点规律的最初状态来体现的。讲究抖出响来,通了这个劲力,也就会抖鞭子了。
而真正把毛巾引向学术高度和应用层次上当首推史文灼先生,他在《狂飙武学》里阐述的系统、规范,应用的层次高,特别性强,从训练应激反应上、快速身法旋变上都做了详细安排,配合立体攻击和群战要决思想,彰显了可操作性特强特点,双人操纵的表现形式,以一方攻击,另一方防守为组合形式,强调全方位多角度训练,对在实战的能力上起了侧重性训练,(详细方法略),其创新推广下,而后引起了一些武馆争相模仿的现象。
无独有偶,在宁秋离的《残道武学》里也有一种不尽相同的引用方式,打吊绳训练,是残拳搏击训练中速度法门的重要一课,方法如下:
取麻绳一根,上端固定(如固定到屋顶,屋内梁上,侧伸的树枝上),下端垂在地面上约半米。再取毛巾一条,系在绳上,高低与肩或头水平。训练者抱技击桩架,开始进攻,要求只许一拳出击。出击时,绳索要在拳的外侧,而且只许前臂来回平行击出,其余不动。步法随意变化,但只许让绳索在前脚外侧,不得让绳索荡到内侧。
训练时,敌情观念要浓,要连续出击,步步紧逼,如影附形。当击出第一拳时,你会发现拳把毛巾击出,垂到地面上的绳索会荡起落在你的腿上(或其它部位),而且击出的毛巾很快回来,你须马上击第二拳。一不小心,毛巾会马上回来,因路线改变,而荡到你的面门,垂到地面上的绳索也会荡起落到你的胸口、裆部。这是大忌,面部、裆部要严密防护。如此训练月余,速度、身法已相当可观。 可见,小小的毛巾,大大的作用,一条块八价钱的毛巾价值不容忽视。

绝世武功之桩功篇(一)
一、谈站桩
中国拳术在世界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桩功应该是最大的功劳,老一辈的祖训总是界定式的要求,它要我们无条件的服从为要!无可厚非!
因为时代的变迁,这要求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以达到适应这个速度腾飞的社会!
武术的桩功是历年来的研究课题,我不知道他们是在遮掩还是确是不知!反正就是在我看了无数的理论书籍之后还是一头雾水!真急杀了我这个本不是快嘴的人!
我敢说,若是中国的武术总是这么独自跳舞的话,我想不久以后,武术的骄傲应该不是我们独有的了!
我最近看过一部影片,名字叫《暴力街区》,我记得他的运动特点是用了一个流行的名字叫“跑酷”,这个流行于法国的运动方式,用了几年的时间竟然达到了令人无所企及的地步!其实,在这个影片当中,它涵盖了我们武术的大部分高层次!我不知他的训练方式是什么,可是他的成型速度应该是很快的!
再说我们的武术桩功,很多现在的武术达人,有很多还是年轻的成就者,可是一开口什么“丹田”,“气血”,什么“元气”,好像这是祖先的牌位一样供着,张口就发出一种千年的腐臭来,我这么说并不是我不尊重先贤,反而,我是最崇敬于他们的,可是,时代的发展,科学知识的增加,我们还是这么顺手拈来先贤们的东西,而不用自己负责的科学的方式来剖析,却用了先贤们的智慧做屏障来讨几个饭钱,我想先贤们在地下也是鄙斥的!
很多现在的武术理论,也打了现代科学的幌子,可是翻开来一看,不由人大失所望!还是什么”丹田“那一套!总觉得是扯了大旗在作书!我的意思是说在“我们”混沌无知的情况下,丹田应该已经不是“我辈”浮躁者探求的范围,太远!
也是!!!!!!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没有站桩的实质麽!惭愧!
看官注意了!武术其实没有什么书可著的,因为就几句话而已!这就叫真传几句话,假传万卷书!
为什么要站桩呢?因为人体只有在意识专注的情况下,小脑的神经系统才能最大限度的支配我们平常已经萎缩的辅助肌《就是阴》,这样,日积月累,我们的阴面肌肉就会全部激活,于是阴阳平衡,功成!
就是这么简单嘛!看样子我是不能出书了!有几句话的书麽?
知道了神经调配肌肉的方法了,你知道神经怎么才能快速调配肌肉么?
啊!打死我也不说!哈哈哈!!!!开玩笑!
关注我哦!这是下次的问题!很简单哦!也是几句话而已!!!!
重申,入门者要坚信是这样的!
二、桩功之要义
武术桩功分静桩与动桩。单纯的从外形是这样的说法!其实桩功都是动的,不仅是桩功,人其实就没有静的一刻,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这我们需要知道!
静桩是要我们知道什么是“拳意”!
动桩是要我们知道什么是“拳形”!
这是我们“武者”一定要知道的东西!加“”以区分武者与养生之区别!
先说“静桩”,静桩,各式纷杂,千奇百怪,但大多都以浑圆桩为主,为什么呢?这是我们武者必须保持的一个好习惯,每一个动作都要这样问一下,这样才能精进不糊涂!
前边的博客其实我已经说了,武者要知道阴阳之要义(练功阴阳之要义)(阴阳论),关于松静(丹田于内劲的关系)也做了阐述,在这里我们就知道我单独阐述他们的原因了!所以,我的博客要细看,要有衔接才有意义!其实“关系”本身就是人生之要义!
桩的功用是为“功”。祖先觉得“功”应该先从底部抓起,这也符合从下到上的原则!当然,可以齐头并进,这个道理也有人做,也很有效,从拳种上我们也能片面看出一点点的端的。譬如“形意三年打死人”,“太极十年不出门”这是老话,有道理,都是内家拳种,为何这样呢?当然是练法的问题!说这个比如,不是说哪个拳种好孬的问题,是只说明我们武者练功快慢的问题!
现在,我们说说为什么静桩是为了“拳意”呢?
拳意者,功之开端也,劲之起始也,筋之端的也!
我们已经知道松静是神经调配肌肉筋腱的必须条件了,我们又知道阴面肌肉是我们武者必须要调配的原因了!这样,我们现在必须要知道的是:
什么样的姿势才是神经最容易调配肌肉的最佳姿势呢?
这就是“静桩”的最大目的!
拿浑圆桩为例!大多介绍浑圆桩的资料都要求“平行站立,肩宽,屈膝”,我们只从这两点具体分析站桩姿势的原因与外形的重要性,然后,你就会自动分辨所有站桩动作的真假与否了,因为,站桩的姿势实在是太多,不好一一细讲,知其一,就可知全貌!
为何要平行站立呢?这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人体走路大多都是八字,这样,在长久的运行过程中,我们的神经就忽视了我们不需要多余的内侧肌肉调配的功能,而顺势把更多的精力充分的运用到适应地球引力作用下而省力的外侧支撑上!而平行站立,就改变了这种八字站立方式,使我们的内侧肌肉在站立时为了维持自身的平衡而不得不参与了运动,于是,慢慢从别扭到适应到神经自由调配,这就是平行站立的原因!
在这里要注意:两脚平行,是脚外侧平行!!!!
距离一肩宽是最佳距离么?
非也!为什么这样说呢?你可以自己试验,当我们把距离往外开移一下,你会觉得,大一点的距离更能使我们的内侧肌肉更容易参与站立的姿势!当然,知道了这个道理,你自己要把握这个距离的‘度’,能最大的使你的内侧肌肉参与站立的姿势就是最佳姿势!
为什么要屈膝呢?
我们已经说过,凡关节处顺折为阴,反折为阳,屈膝,也是为了练阴,屈膝高低自己调配,还是有个最佳姿势,方法同上!
在这里,我还要说一下我们一般资料不会透露的内家拳主要的东西!“意”!
一般教学资料把外形给你就不管了,至于阴阳也是用先人之语搪塞!可以理解!
在这里,我们在上面的基础上,还要增加几点武者的重要事项:
《一》,脚尖要有内扣之意,后跟要有外撇之意,膝盖要有上顶之意也要有内扣之意!其实这几点,你不可能一下子找出来,你可以慢慢从一开始加二加三,你要注意是加,而不是黒傻子掰棒子,拿了这个丢那个!其实,这几点不要误解,也是为了使我们的阴面肌肉参与工作而已,你可以慢慢仔细体会!只要认知了这点,所有都会迎刃而解!
《二》,其实若是只知道这个,当你用这样的方法与标准站了10几分钟时,你就会有些感受的,其实,你根本不能站这么多!没关系,两个字“坚持”。为什么呢?因为,我怕你还是找不到什么是“拳意”!当你觉得实在累了时,你可以抛了那许多的“顶。扣”之法,当然姿势外形还是不要变的!就那么松站也行,不怕你站跑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了秘诀啊,当不累的时候再慢慢把思想加上去,这样,总是会有的!这里说个重点了!一定要注意!当你站过了疲劳点,想停下来歇歇时,你要注意了,你在要挪动自己的双脚的时候不要快速动作,慢慢的动一下,或是用你的思想动一下,有一种拔不出来的感觉会注入你的双脚,你见过旧时打墙盖屋要用脚活泥的吗,或是你自己也弄过?趟泥步也!这就是“拳意”!实质:阴面肌肉参与运动的感受,当然这个时候只是假象,它在你休息过来时就没了!不过,你要记住它!一定要记住!在这里,我们用皮筋来增加你的这种感觉!“皮筋”!!!!
《三》,皮筋!再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对于初学者而言,当你在上面站桩里知道什么叫拳意的时候,这时,你要在你的身体上用你的思想加上这个东西!”皮筋“。譬如:内扣之意,就是把你的两膝盖之间拴上一段皮筋!这样,就有拳意了,当然,最初,肯定不行,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以此类推,胯与脚踝间,脚后跟与外界之间,尾椎骨与大地之间,大椎骨与重心点之间,两手之间,左手与右肩,右手与左肩之间。。。都要有皮筋!
《四》还是皮筋,因为我们只是把二者之间联系了皮筋,这样就会使拳者慢慢在站中容易使姿势变形或是发生误导,如此,我们不得不还要用皮筋把我们二者之间的两端与外界再用皮筋拉住,这样就有了互争相对的阴阳矛盾力了,譬如:还是两膝,当中间有了皮筋的牵拉时,我们也要把两膝外侧各用一根皮筋拉住,这样以此类推!
有了这些“姿势,意”,其实所有的意思我们一定要从意上走回来,那就是真正的阴面肌肉用起来,在表现上就是有上还有下,有左也有右,这里是指“纯力”也!
这就是“静桩”之要义!!!!!!
重申:在站桩中一定要学着提肛,就是忍大便状,可是不要真为,是意为之,要知道速而有害,这至关重要!先知道,我还要详述!
最后重申!这些动作一定“要在一个呼吸平稳,意为平顺的基础上”修炼的!不要产生憋气,压气等不符合身体健康的“一切行为”,以免顾此失彼!这样,我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不然,学了之后,叫太极家们耻笑!说我们糟蹋东西!而且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
其实,度是衡量好坏的标准!这样,就无好,无坏,无大无小,这也是就是太极一面!
“重申”乃是“重要之要”不可当耳旁风!!!!!!!!!!!!!!!!!!!!
三、武学之桩精解
还是站桩!
如此重要,乃武者一生之根本,坐卧站行皆为桩,动为桩移,说“移”乃不散之意!
说桩必左右上下皆有联系,此为合者是也!无有联系就无虚实之分,众生这里会有异议,我们怎么没有联系啊,看,胳膊在肩上,腰在胯上,,,,,据理力争!也对,在武却是天地之别了,不能言!
众生之四肢乃至全身,在武皆为断散之身,就别说什么意气力了,那更遥远,所以武者要使我们的机体相互之间产生联系,最初非桩功不可,走架也可,只是慢些,还有别法,可是方法不当会有弊病,所以,还是以桩功为最要,这是认识乃至深入的奠基石,唯桩功的联系兼合思想的深入才可渐入武者之门径,此为“悟”之先机,有灯须有点火器,否则有也无!武者当思!
桩功之形,有知自己身体骨骼框架才可妙,以浑圆桩为例,须知骨骼,肌肉,乃至神经调配肌肉的能力,这样一闭眼,一副医院的骷髅骨架活脱出现,这时,你慢慢加上拉起两臂内侧肌肉,这才是抱劲!因为肌肉不是单一工作,你细想:要抱需有胸部肌肉的参入方可行,然后有胸必有腹,有腹必有腰,有腰必有胯,有胯必有下肢。。。。。。。如此,可下推可上延,这是肌肉与骨的关系与联系,同时,这里有意气一起动作方可为一心一意!这样浑圆桩初步建立!
这只是一种初步的建立,在武者只是九牛一毛!武者不可不知,这是死圆!只是个框架而已,你动不了,一动就没了,这不是真有,真就是真,非似有似无!可就是这点点的死圆,在我们拳界也是秘而不宣,为之:需口授!!!!!惭愧!
这里再深入一些,我们说,三体桩!以此为例,先拿先辈的描述来说三体桩的结果!以此来说明我不是胡言乱语!
“三体式,是要凭空站出根尾巴来的”乍一看,这不是胡说八道么,怎么会凭空站出尾巴来?这就是武者的眩迷,世人都是这样的,只靠自己的眼耳口鼻舌等“觉”来感知现象的,当“觉”中不存在的东西打死他也不会相信,这就是愚钝,其实,在武你要是站不出尾巴来,你是不能算一个“武者的”这是先贤把内在看不到的东西用形象的比喻这样描述,以此来对武者一个启示,这是个标尺,你有了就知道,你没有就不知道!如此而已,这不是练法,只是一种结果,但是,当你知道有尾巴的时候,就无所谓结果还是练法了!
这根尾巴,确切说还是联系的结果,是内在的联系加强所带出来的一种确切感受,尾巴在动物身上是一种平衡器,有的竟然直接把它当成了座位,例如袋鼠,我们武者接人发放与此皆有联系,武者不可漠视!
那天在老家,我坐在门口与老者漫谈他的琐事,这是我喜欢做的事,老者喜欢我更是,停下话头时我忽然看到了一个有趣的事,一只鸡在我面前自在的啄食吃,它的尾巴很是好玩,当它把头伸下啄食的时候,它的尾巴却是望下拉垂的,我看了好久,,,,,,我笑。老者也笑!
这是尾巴与劲的关系,一个是现形,一个是内在,我们武者当细思之!
形意拳中有鸡,我不精,可是我想不可少了这点,因为这一点在我们所有拳当中不可不谓“灵魂”!!!!!!!!
四、动桩训练
(一)
今天就开始说一点“动桩”!
开篇先写一些注意事项:此动作以“意”为先,意有轻有重,以轻为入,呼吸自然为附,不可强力而为!这不是搬石头,大劲而为之!谨记!!!!!!
以此训练,你可能无所适从,不得已而力为之,这样,我劝你先放下此法,站桩,走架为好,这样,我说的要义你已默记于心,站桩,走架中可以点滴而使,如此,也是进步!
我找了几个动作,从中选了杨澄甫先贤的样子来说明,以此你可举一反三,知其一便知其二,以此练下去,无非是前进,后退,左摇右摆罢了!不过这只是站定的动桩,可不是进步退步!那还很远。。。。。。 这是李先生!似乎是抱头推山吧?其实这就是三体势吧?你看他的屁股下面就是尾巴,直到脚后跟,你看他松了吗?我看他不敢!这个不敢不是怕,是待机而发也!这是杨先生,标准的三体式,也是有尾巴的,只是意轻一些罢了,可别被他骗了!他也不敢松,我想这是站定的姿势在摆造型,过去照相就像我们现在的农民被电视采访吧?不只是激动!这个前腿成弓步了!就是说“重心从后面过渡到前面来了”此为身动!这个他也不敢松!为什么?若是松了,我在他后面一推他岂不是很易往前倒下去么?怎化怎打?所以,他是往前了,可是他的后面还在拉住哦!这个拉住就是不松!你也许会笑,怎么拉?脚底下又没有绳子!纯粹胡说!都是这样说!都不是真武!我先解释一个字,你就应该不会反对了,这个字就是“桩”!何谓桩?桩者,一头埋在地下的木头或是石柱也!明白了么?必须像埋在地里一样的拉住!静桩如此,动桩也如此!纵横交错皆如此!此为真!
我选了两个先贤做我们的榜样,只是想避开议论,省的费口舌!也算我们没忘记先贤老人家!时常记得他们,一举两得!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把我们的身体从后面移动到前面去呢?就是重心移动的问题!这可是武学中的要中之要哦!他们这时总是会说:需口授!
大家加油,给我们自己长长脸,若是你认真看了我的博客,遵守我所说的规矩:戒,一直努力的锻炼下去:持,我想,你肯定有一天会自豪的说:我是在电脑上学的!我没有叩首也没口授!说笑了!
别忘了,是我教的哦!
可是,今天先到这里吧,我有事情来了,不是不说啊,权当一集播完,下回接著,这点关子你应该理解吧?再说,都糊涂了数年了,一时半刻别较劲!这里有个记住:我的文章必须连着顺序看方可有效,不然,你别练!
评论释义:
1、慢慢从头看我的博文,您就知道了,这个知道是身体的而不是仅仅是思想上的哦?
2、我们都是在佛途上的跋涉者,是的,行动才是一切事物明晰的开端!可是应该注意一点的是:“行动”必须是通达某个事物有且只有唯一的正确的行为及思想!否则,那将是“南辕北辙”。
3、说的是,路有千条,最短只在两点间!解法不一,有最佳,修行念起,都在路上!似有却无!阿弥陀佛!
4、佛法我很崇拜,崇拜的是它研究生命未来那种独特的行为方式。至于修法的形式在家,在俗,佛祖并未界定,之所以形成这么一个独特的团体,我想与我们现实中网络的各种圈子有些相类似,开车的有车友,蹬山的有跋涉之家,等等多种,无非就是一个物以类聚,这样,一个圈子存在人员的高度肯定具有普遍性,但是不在其圈而具有其圈高度的可能性不能忽视,这样,修为就无所谓在家在俗之分,只能以根器论知,以佛法的实证之法论知。得与得不同,自为有高人之处要有个体与个体的论知才能鉴别。佛法不是自己的天下,这个天下在修为有了一定水准后尤其具有自以为是的虚像性,这就是一个得与得的分别,一个真,一个假,糊涂难辩。
5、一个人层次的高低有个分别,这个分别有两个形式存在,底层看高层总是茫然无知似是而非,高层看底层自是一目了然,这样,高级的武学交手,在真正的练家之间一般是无需动手的,一看便知一二,一问一答便是端的,医学也是如此,望闻问切,切是最下,谓初医,当然,佛学广大些但也不会超过这个有许多,话是由头,一说便是有无。神秀与六祖就是一偈论高下。您说,这需要佛祖来裁定么?要是没有佛祖的裁定,现代佛法难道就没有了一个方向了不成?可见这是没有必要的一个设想,佛自在人心,人心不腐,佛法永存。
6、关于人类,一切结果都是行动的,唯有行动才有真知,好的理论家也是实践家,只是我们没看到罢了,从话里能够鉴别的,可是鉴别不容易,这样,有许多的好事者总喜欢淌水过河,人之常情啊,好与坏对等,真与假共存,只是苦了好学者,也不苦,这一点点的阻碍若是不能克服?怎么能够号令三军?有多大难,有多大的天,就看各人怎么过.是的,实践出真知,不然怎么叫“历练”呢?
7、(佛说佛知道),都是自己知道罢了。所以是大千世界。
8、“礼”崇敬,拜膜的意思?佛祖记经只是为了度人,这就是佛的广大,它并不想让世人信仰他!打个比方说,可能不恰当。
佛祖吃到了一种水果叫香蕉,香蕉甜醇可口,于是,佛祖在路边把香蕉奉送给世人,世人有对香蕉把玩的,有对香蕉品尝的,品尝者中有各种偏于感觉的各种叙述,甚而至于有味觉失聪者,于是又有了各种版本的议论及思想!佛祖知道会这样,所以苦口婆心记录他的思想以修正一个准确便捷的香蕉含义,而且,把种植园的地方,及种植园里怎样劳作的过程也一一赘述,这样,应该很细微很周到了吧!可是世人却把他的记述当作了范文在传述,一边还在问:你吃到香蕉了么,它真的甜醇可口?世人啊!忘记了这是佛祖叫我们吃到香蕉的一种方法!
我想这就是信仰与修为的差别!
9、佛无二法,为是二法,不是佛法!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大千世界,凡夫俗子皆以为有二,解悟之人无有区别,故太极图像,阴阳合一,圆也,无左右之别,无上下之分!
10、路不同,方向一致,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也说:阿弥陀佛!在武,我们是气沉丹田,在你们我不知是什么?
11、先生是我疏忽,这不是的,其实,上篇文章是个引言,虽然那个结果我真的几句话就能说出来,可是若是真的说了,您会骂我的,因为那是个非常难理解的“废话”,打个比方说,学佛就是明心见性,这是真理,可是对于未曾明心见性的这不是废话吗,当您到了那个层次的时候,这话就是真理了,发一声慨叹:唉,佛祖,您太伟大了。是的明心见性这话好说也不会致害。而我要说的那几句话可不是这样的,我若是直接告诉了这个“方法”,因为太过笼统必然会使您走偏,以至有害,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我们武学一直追寻的极致,没有终点,这个重要的几句话对于修者来说必须要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指导才可使您能明了,佛学也是啊,要有法可依才好啊。所以,我把那话一点点一句句变成了我这里的博文,最后,就是那句话的总结了。那样,在您身知的时候,您就会觉得我们有些东西其实真的是很简单的,可是这个简单却又花费了您多少个痛苦不堪的岁月啊,那时,您就会感叹,师者,人生之伟大也,为何?早找到“名”师,非名是明师,我岂能有痛苦不堪言?这样回复满意么?
12、对于佛法,我的理解是研究生命的一门科学,它的终极思想应该是幸福快乐的永生。佛法思想的最高境界应该没有“死”。只是为而不为的一种世相存在形式。这样,佛法大师若是得病而亡,这个“大师”的名号有些牵强附会,一个真正的“大师”应该是自己控制生死的,当然,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大师”称号的严谨与艰难而自求其次而好之,我想,佛祖很不是这样以为的。他留下所有的经文我想就是为了不使佛法有半点的的偏执与滑懈,至于个体修为的结果,那都是佛道路途上各自的实相与自解,不是佛法终极,至于您所说的“看是互相矛盾”我不懂。
13、家师曾经说过:一切皆是缘!能成!就肯定能成!不在我,在你!我做是因为我愿做,你做也是因为你愿做!这就是我们的缘分!这样,你好好看我的博客,再从头看,要几遍的看,除了“故事”外。你要把它衔接起来,自己写个顺序,这样就是你自己的了,不要与我一样没有次序,练武,尤其要懂层次,理论也是的。再说完“动桩”,你也许就很明了了!
14、本就不是自己的!家师告诫:凡大道必还与众生!说不上敬佩,只说做一点要做之事!这样,众生才会惺惺相惜!由此,能健体见智!人之兴,需大德至上,仁义礼信智也,也为国之兴之理!
15、学习是必须的,师者,道路也,无师,既无路,像六祖这样的人,世间少之又少。
所以,我辈找师很重要,师者,可书,可视频,可言语,可真人,可世间一切,当然智慧与勤奋要兼职,不然成了迷糊,学而有成,不离不弃也,此为戒持!祝大成!!!!
16、站桩只是培植最初的拳意,不依时间大小来论,当拳意有了时,确切说它就没了意义,其实,王老先生的桩是最难的,因为它的一个桩却在每个层次是有每个层次的变化的,这样,外行是很难知道他的原意,现在的“世面意拳”就是走入了这个怪圈,相对于“世面的太极”可能有独到之处,可是,毕竟不是王老先生的本意了,当然,继承这种本意的肯定还是大有人在的!还是动起来好一些!一面之词!请见谅!
17、桩功之多,只有意拳,意拳桩功很复杂,没有真传乱站胡闹台。
练习桩功无非就是把复杂的心意约束为简单而更快更好的激活阴面肌肉神经,这样,一个桩功有且只有一个明确的意念指导,不是外形对就是对的那么简单,至于内八与外八我不知道你是指浑圆桩还是其他,要是浑圆桩用外八字站我不敢认同,要是其他桩那要看所要锻炼的部位而言才有意义,若非要找个较真,我觉得对于每个不知道桩功真正意义的学者来说,还是我上面的博文有用些。一家之言,学者自便。
18、人体骨骼是看不出来武学尾巴的,尾巴只是一个层次上形象的比喻而已,咱们练拳千万不要乱琢磨,老一辈遗留下来的东西有些只是我们每个阶段的鉴定方式,起了一个旗帜的作用,其实这个作用与练法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告诉你在某个时候你是某个层次而已,如此,才是个看不到的道路,前进才能清晰而有信心,若是总是在琢磨这个“尾巴”,这是痴,无意义,先人说尾巴,在你经过一段正确的锻炼时间后,自己就会豁然开朗,哦,有了,只有这样才是真有,其余皆是假的。祝有成。
19、不松就是松沉,这样说你不理解,这个不松现在你是用意用力的,很不舒服,等慢慢自然自如的时候,不用意力也是如此,这就是松沉劲,这才有个心意力合。

绝世武功之桩功篇(二)
(二)
我越来越发现,我的这个用书写教武的方式真的有些蹩脚,很困难!
困难是我千丝万缕而结的所谓的精华,可能会因为各自的理解而生出了千变万化,这在面对面的授拳中是不会存在的,家师一个断喝,就会有所改正,所以,现在再重申:我的博客不可一目三行,要“细心阅读,仔细揣摩”,这个引号是叫你心知身知的意思,不是行至,切忌!
还有一难,就是我希望所有练内家拳种的武学爱好者在我的博客里都能有所斩获,这样,难于上青天!因为,我所学有限,哪能取义思形而为之?故,我只好用大众所需太极拳来做模坯,以其做到我的本意!
这里再表述一个拳学观点!
大多拳学修炼,都是功,术双修,所谓的功,就是内功,丹田力,整劲也!所谓的术,就是武术的技巧,打人的本领也!这种方式应该是最完善的武学练法。这样,你随时都能达到练用一体,可是这种练法有他的弊端,我就不说原因了,你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
我这里介绍的练法是只练功,而先放弃了术,这在过去这种练法有两个目的:一是筑基,二是看人。我这里只是筑基,我不看人,好坏他自为,与我无关!确切说,当你真的进入了门道之后,你会有所改观的!这个改观是您的人生态度而言!您千万别以为这种练法不是武学,相反,家师是赞同这种练法的,我也这样因为,所以,您就不必怀疑这种练法的可疑性!这样说,是写给有所得意的人看的,我只是提醒您,对您有用而已,我不想因为您的得意而错过了您的修为,如此而已!
这样,我再把图片放上来,我们开始看看武学之动桩!
这两张图片找的很难,找的很巧,我们这里谢谢了!
我不知现代先生是哪位,可见他想与先贤形神兼备!咱这里先不说,我们是看形说拳。
先说含胸拔背:含是含住,拔是拉起,含与拔皆是动词,在静桩中做状态解,就是拉起含住,在动桩中做动态解,就是往前往后的过程全都是拉起含住,这里你可以理解为肌肉的筋腱参与运动的结果,所以这样,这里只说真的东西,你可能不理解,这不妨碍,你再看我先前的东西,再从头站下来感知!然后再来看,你要是理解了,我的这一层任务也就结束了他的使命!这个含胸拔背就是我们的一张无形的网在我们的皮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全身全都拉扯了起来!就像是一个气球,没有空点处,有孔便是透气也,这好像太高深,那我们说局部,含胸拔背就是局部,头面,胸背的局部,这样也像是旧时的电影幕布,四角一定要拉起,不然,不是绷起的白布,显不了影子!这样,您再看这两位先生,他们的面与胸是不是含了?他们的背是不是拔了?这个拔与后颈,后头有很大关系,不拉不绷那是含?哪能有尾巴啊!这在其他拳种中有“变脸”一说我想在此可以找到答案!这就是含胸拔背解!这样,你所看到的下巴微收,顶头悬,就有了确切的定位点,其实,不是微收,是真收,这个真收必须是与胸腹有连才可为真!当有此一真,你就明白什么是微收了!原来,这个微收是真收之后的结果啊!从此,你知道大师实在是可恶!(亦是静桩的要求)
这里说含胸拔背做引子,把以前的所学带过来,您要是带不过来,就是还没有一个相连相接整体劲的意识,这个动桩与您意义不大,因为您懂不起来也动不起来啊!不过看看也行,就是做做也没关系,只要在我述说的允许范围内!无可无不可,悟性高的,可以从此一入!悟性差的试试就有试试的妙处,这个试试“就是不可憋气,不可大力而为!以呼吸浮动不大为准!!!!!!!!!!!!!!!!!!!!!”切忌!(还没有到确切的动桩,这些诉说先在静桩里体会,不无妙处!做才是一切的开始)
(三)
再补一点,含胸拔背解,此句不可分而言之,应该是,含胸就是拔背,说拔背就是含胸,以后我们把局部分解开来分析,您一定要知道这是无奈之举,您要知道,说局部就是说全身,千万要谨记,不然何来整体也!
继续!
我再把那图拿过来,不然不好说,我们真要谢谢上传者,谢谢!

上面我们说了含胸拔背,这是上体,算是交代了,这样,您把这个含胸拔背做起来,听我说说中部!哈哈,有些累!那没办法,这个有些累我要说说,旧时记得我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我的一个累就是,全身火烧火燎,唯一希望的就是祈祷家师今天有事情,或是瓢泼大雨也行!有时下雨家师就会额外宽恕些!至于别的一个字:苦!那个时代过去了,据我研究,这样也不一定是最快的增功练法,因为“生理记忆”有一个有序的记忆过程,这样,应该是天天坚持,多寡以自己的承受力为准则,这样应该是最好的,最坏的就是打渔晒网,想起来累死一回,丢下去不闻不问,这样我劝您别练了!
说中部,中部是武学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就是因为它的特殊性,除了一柱支撑就是肉了,成也是它败也是它,先说成!这个成是说肉,就是武学的带脉拉起,我这里通俗说就是腹围肌肉全都在我们的神经灵活调配之内谓成,这个是初成,还有个更成,就是我们的脊柱要改变它的原来状态,通过训练必须节节开阔圆韵,这里有个譬如,要是没有经过训练我们的脊柱是紧连的串珠,若是训练后必须是松活有度的节节串珠才为有成!成了因为只有一柱相连,所以灵,力,活,展,,,全在此,说败,就是不成,没有承载之力,当然无成之美!当然还有更更成,更更更。。。。。
这是结果,我说说你就可以知道一部分的九曲连珠之意,珠者,关节也!关节者,圆活开阔也!这样,先人说肩部是挂着,你可能就知道了!
这不是咱探讨的,咱们说的是怎样才能这样的问题,好接着说,怎样才能带脉拉起,腹围有力?就是所谓的气沉丹田呢?这必须有个实相才能说得清楚,我想了许久,忽然记起了家师说过的一句话:你拉车子要感知感知什么是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真好!!!!!!!!!!!!!!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确切的形象的完全的比喻了!这个很重要!
家师说的是我们乡下的独轮车,中间是独轮,两边各有一只大的编篓,大力的可以推千斤!上大坡前面要有人拉,这就是拉车子!

看当中那位穿红衣服的女性,比较用力合理,可惜力过了!这第一位连最起码的用力方式都不会!可见,现在练会拉车子的也没有了,不知是退步还是进步?
好!现在我们把这个绳索叫我们上面的两位先生拉起!其实是叫你拉起,这就是“意”意必须是真心实意才可真,不然,全都成了摆设!这个很重要!
好!现在就有尾巴了!没有“尾巴”就不能支撑,这个先不说!我们是说丹田,有丹田必须有后背(命门)这个以后我们要知道,凡物事都有对立性,即阴阳,六祖临去时也语重心长对他的弟子交代,凡言论必须是矛盾对立才可,这与道,佛同理!很好!
怎样才能气沉丹田呢?你可以找个东西这个样子来试试!只是试试,有所感知!这样,我们以后就会有真意了!这个很重要,不然,我说,气沉丹田,你茫然无措!这是很麻烦的事!
所谓的“气沉丹田”最初就是腹部拉起。命门拱起,这也是一体的,说气沉丹田一定就是命门拱起,说命门拱起一定就是气沉丹田!不可分离!这样,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塌腰了!大师对塌腰这说那说,弄得大家茫然无措,你看,先贤真会开玩笑!他总是把简单的事弄得糊涂起来才可罢休!我这样说,您见过有几个这样说的么?不是吓了您一挑,说,我真好,就是会骂我一句,这个傻子!怎么都行!
好!现在,您再把这个气沉丹田加到您的含胸拔背上去试试看?累坏了吧?
早着呢,这就是“戒持”,太难了!!!!!!!(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亦是静桩的要求)
(四)
说了一个气沉丹田,不很完整,暂且这样吧!
这里再说一些杂话,算是补语,我们的叙述有些无端,没办法,字要一个一个打,意要一句一句来,不像亲授,一摆布几句话就行了!昨天有有心的说了好的建议,我记下了放在了心里,这里谢谢!欢迎继续!
我们把身体的整劲一截截分开来,便于了诉说,可是,不利于传授,这样容易产生误会,所以,希望大家仔细认真阅读,以期您的理解与我的字义想法合拍,这才算是真,不然,我的东西你找不到,害我不说,害你就是我的罪过了!您记住,这很重要!
现在,您把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做起来,听我说说武学的根:前腿弓后腿蹬!
劳烦这两位先生了,这个样子实在是很累!
我先说说整意,就是整体的意思:两条腿一分,就有了阴阳,这是指重心阴阳,重心力量按十分算,则前三后七分,这两条腿一分就是个倒V,立起来的顶点就是我们的尾椎骨:已经退化的尾巴,这样,我们就有了联系点,用意念在我们的小尾巴上拉上两根弹簧,一根挂在前脚后跟上,一根挂在后脚后跟上,记得是弹簧哦?这就是整意!
我们要说说弹簧,弹簧的性质就是对立性,你往外开拉的越大,它往里收缩的越紧(同理,往里收缩的越紧,往外开拉的力量越大),我们可以用用拉力器一试便知!
这样,我们就有了尾巴了!很好,这在武学上实在是个拦路虎!他们叫坐在脚后跟上,不说,怎么坐都是假的,一说一点这就来了!哈,先贤们真是有趣极了!不仅仅透着智慧,还叫你无可奈何!这是他们的良苦用心!唯痴持有意,真诚智善哪得瑰宝?这里说一下,您明白不要私下得意,不要乱生恶言狠意!这样,与我不好,与您更甚,好与坏都有一个分别,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您记下了!是人,头上三尺皆有神明!此为真!
只这样还不行,先前我已经说过,我们练武,起初,都是为了让阴面肌肉听从神经调遣为目的,阳面肌肉暂且不管它,不是不管它,您现在丢也丢不下,要是能丢还好了呢!
这样,我们看我们把弹簧挂在脚后是有目的的,在脚后就是为了我们后腿面(阴面)的训练,若是挂在脚尖,这里说前脚,你可以试试,一试就知两种不同的感觉,脚尖舒服,脚后别扭,我们就是要个别扭,当别扭也舒服了,您的肩,脊也就知道什么是松了!脚后这里没有太大的关系,先不说!
两腿知道前后分了,间距自己看先辈样子找个舒服为本,那左右呢,我这里有个主意,当中划一直线,两脚各分在直线左右,前脚内侧紧贴直线,后脚后跟也紧贴直线,后脚后跟与直线成一个45度的夹角!这样,我们的左右内侧肌肉也有了联系!当然这些联系我先前都有详细的叙述了,您若忘了就再去看看拿过来加上去就完整了!
好了,这就是根,现在,您把含胸拔背与气沉丹田与两根弹簧全都连接起来试试看?
是不是真的很累啊!不累才怪呢!都说松,您看能松么?
也许,您现在还没有感觉,因为似乎您还不会连,没关系,先这么站站,下节我再帮您!
(五)
今天我们说说武学的大东西:五弓合一。
为什么这么隆重?为什么现在要说?到了点了。
现在不说,我们前期的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还有两腿的弹簧站立一时找不到一个整体连接,这样,是完全要不得的。我们上几期说的是身体的上,中,下三节的要点,似乎肢节还没有携及,这里说一下,先放在一边,我们先把上中下连起来再说,铁要趁热打,不然火候过了还要再费工夫。
五弓之说似乎出于蓄劲如张弓,这是说的结果,这就关系到一身备五弓的问题,这是势。就是武学的架势!无它。就没有拳了。
我们前期的上中下备要,是身法的五弓,说身法最初就是一个静桩的范围,我这里把它定义在动桩训练里其实是不合适的,可是,这五弓要不备,说动桩训练就完全没有意义了,这里有一个事物的联系问题,我们把武学训练这么分章取义其实是已经犯了一很大的错误,这是不合规律的做法,世之万物全都是牵丝不断的,是没有确实明确的界限的,所以,我的博客您要看了这篇练看那篇才是,不要断章取义,这里举个小例子来说说不连接的坏处,以前我说过训练的前提必须是在一个呼吸大体平静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这个前提您就必须要记得,而不是看了就看了,练的时候就忘了,这很重要!其一,因为,我们的内家拳术涉及范围很广,涉及的年龄体质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太极拳,似乎老年人与病体缠身的人练的很多,这是太极拳的悲哀先不说。其二,又因为内家拳本身就是以意为先,不尚“大力”,这样,若是没有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拳的本质不仅远离,而且年老体弱的练习者肯定会有不舒服,或是有一定的危险也有可能,这是最要不得的!于是就有学者曾经提出过,说我说的这个拳术不适合老年人练习,要叫我加上提醒方可,其实,这种善意实在是“善意”,也实在谢谢我们练拳者的有心,可是,我还是有些生气,生气的是武学是不能用这种思想来定义的当然也坚决不许随便乱改的,时下的拳已经都这样了,还想叫它怎样啊!看看时下的太极拳都成了什么样子了,以至于都成了一种以错为对的结果了,这也是我为文的主要原因!还有个生气,其实形成这种叫我提醒的想法,本身就是没有好好看我的博客才这样造成的,要是呼吸平静,何来的不适合?何来的危险?一个内家拳,伟大之处就是我们无可挑剔,这是容不得我们怀疑的祖先智慧的结晶,照做就是!我说过,我们练拳千万不要黒傻子掰棒子,掰了这个丢了那个,到头来,嘛也没有,这个没有是真没有,本山不是说?这个可以有!小沈阳不是也说?这个真没有!就在此!‘没有’这个词还有一个最高层次,就是什么也有以至于不去想也有,抬脚举手全都是无意识状态却全都是合理合法无可挑剔,这时,拥有这种状态的“人”就说:我什么也没有!真的,是什么也没有!这是佛祖曾经说过的意思!是大智慧!我们学不来,我们不能说。我们是应该嘛都有!这很重要!说了这么多题外话,您要记住,我不可能在每篇的片头再说要注意呼吸,注意弹簧,注意含胸拔背,注意,,,,,,,如此,这些个注意就是我每篇文章的连接了,您只要把这些一步步一点点连起来练起来用起来,那个‘真有’就来了,那个‘没有’也就可以说了!这些个注意也就没有了意义。
何必一次次的重复啊!因为我都说过了。
接着说“五弓”:上有两膊为两弓,指尖到肩尖,下有两腿为两弓,脚尖到大胯,主弓为躯干,大椎到尾椎。此为五弓!
五弓者,一弓也!一弓张,四弓张,一弓合,四弓皆合。五弓一备,相怜相惜,牵一动百,节节贯穿,有上既有下,有前既有后,,,,,,,全都是对立与互相,蓄为合,为吸,发为开,为呼,一气呵成,一触即发也!
(六)
五弓合一,补解。
上一次说的有些笼统,不完善,补充一些。
从上往下说,头弓:起于大椎止于下额。圆与大椎
中部主弓:起于大椎止于尾椎。
腿弓:起于尾椎止于脚趾。
手臂弓:起于肱骨止于指尖
这是各个骨节。
这是木头人的爱情。
这些弓把它分解叙述,是无可奈何之事,您不可也不许止于此,您要知道我们说的只是点与点之间的骨弓,这是不完整的,我们的完整是我们的这些弓都要在主弓为帅的带领下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互相关系,人体离不开联系,这个联系就是肌肉筋腱的互相制约,我记得旧时小孩常玩的一种游戏叫小猴翻跟头,一个木杈,在当中拼一个简陋的木头人用皮筋连起来,一动木杈小猴就翻跟头,不亦乐乎,这个原理是把我们的人体骨架用皮筋界定在一个固定的轨道里而产生的同动运动轨迹,似乎与我们的机械机器运动同理,譬如自行车的传动链条,动则皆动,止则皆止,这是单一的空间运动轨迹模式例子,而人体却相对复杂麻烦的无限多,他的空间运动轨迹而是无方向无制约的多向复杂的运动轨迹。这是无意识状态下的动作运动,若是加上了有意识的思想支配,在拳上就是拳往哪里打,劲往哪里去的一种瞬时同动的“单一”运动轨迹的运行状态 ,在其它艺术里我们也是离不开这样,例如木偶大家黄奕缺,他的木偶其实就是他自己,很了不起。华人指挥家张培豫,这都是我们需要记住的人。她们成功的结果之一,就是具备了这种我们现在所说的弓的结果,若是加上一种艺术的思想意识达到一心一意这个条件,合于自己艺术素质的种种诠释,这就是艺术成就的大家之形。一切大家杰出于此,概莫能焉。
此为人生学习的一大主要问题,什么才是一心一意,什么才叫心心相认,什么才能心想事成?
为学者,为师者,都已经越来越远了,近来,又有好事者讨论旧字与新体的去留问题,我看,扇他两耳瓜子都不解恨。这是对于我们的后世子孙负责任的话,所以如此。远了。与这里的我们无关。
再回来,其实已经说完了,我们把头弓用意把它拉起来,这个不散顺而把躯干用意含胸拔背拉起来,这两个也不散顺而把气沉丹田也做起来,这三个还不散再顺而把前腿弓后腿蹬用弹簧意做起来,这些都不要散,再把两臂用意把它们拉在胸肌,两肩上。
好,就这样。到此弓成合一。这样头就是脚,脚也是手,手也是胯,胯也是脚,,,,,怎么会这样呢,必须是这样,我说不出这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就打个比方,我们若是在地上捉一条蛇,您看它会怎样?武松打虎,竟然害怕它的老虎尾巴。说的就是这样。(到此,还是静桩的身法)
大家不鼓掌么?不是为我,为您啊。
评论释义:
1、
我说的都是有,不是模糊,模糊都是假的,所以,你要一次次感觉,然后一次次看我的博客,从头到尾的看,这样每次都会有起点,你的感觉都会随着时间而对于我的同样的诉说而有了不一样的改变,这就是进步!这样,你才能达到进入武学的门槛,之后就会光芒四色!
2、
这样细究终有大成!您让我受益匪浅!
3、
双脚平行微屈站立,命门后拱、尾闾前错内收、膝有上顶臀有下坐之意,同时含胸拔背,下巴就自然收、头也有些上顶之意了,此时最大的感受是此时的肩忽然有松沉下来,人的重心忽地一下由上腹降到丹田部位,呼吸也可很容易到达丹田部位。
臂与背有时有些张力时,背部与双臂似乎有个十字架(双臂与后脊)相连的感觉;经常性双臂内侧肌肉与腹部肌肉在呼气时有自动的突发性的收缩,全身为之一紧,这个状态是否是阳面肌肉放松了,阴面肌肉处于较好的工作状态呢?这个是否是您说的“这个真收必须是与胸腹有连才可为真!”呢?“沉”似乎是阴面肌肉着力发紧产生的感觉。
--看字面很有意思了,只是头上顶有些弊端,可能会头晕,把着力点放在后头与下颚试试。
4、
若是想学拳,想不学过家家,持戒很重要。
拳是很苦的,不是飘飘娆娆的摆,众人都被潮流蒙了眼,还很得意。
这样,有了决心后,才可以学,不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己没长进,还会说都是假的,每(没)一个正经,那样,对你对我对后学都不好。我相信你说的是真的,这个真对于我很重要,因为“真的”可以断定你的体制与悟性还好,若抛开品质这是老师求之不得的,只要你戒持有度,自会比别人先期有成,若是练拳有些年月而有这种感悟,与我不是激动,对于你还是可喜可获的,这样,看了这段话,你以后就不要站桩了,从动桩练起,这样会更有进步,别问为什么了,一句两句说不完。就这样。
5、
开始练您动桩中的静桩,想体会出整体拳意,再练老师的移动重心的身法。
依您在《动桩(四)》中的姿势,前腿微屈(微弓,功中脚趾微抓地时好象更有利于阴面肌肉受力),后腿弯,身体有下坐之意,微调整上身在前后的位置,命门拱起,收肛提臀,丹田一下就实了;双臂与双肩阳松阴沉,坠力到达丹田部位(力量似乎较大),功中有过几次双臂内侧、胸腹肌肉收缩,并伴随下坐腿的蹬力。
尾闾部位明显感到受力,更累些。全身还是支离破碎。
---静桩我也说的很全,动桩也是,你仔细看,用静桩体会什么是整体(也是拳意),用动桩加强训练之,如此就是大道。
6、力的来源我只知道有两种明显的方式!1.来自于大地的蹬力!2,来源于筋肉运动!
这两种合力依靠骨骼肌肉等杠杆等作用传到作用面,点上,既是目的!您要是说脊柱,我说胯骨,这都是结果,我会慢慢说来!
7、这几天练习,上臂的松沉的感觉:好像是胳膊长在丹田上;有时身体中有酥麻感,达到前弓腿的涌泉。
但三七分腿及弹簧感觉不深,且没有老师示相的“全身火烧火燎”的感觉,只是觉得腿与尾骨处有些累,请问老师是利用人体自身重力加在腿上,还是要下跨加强前拉后扯的力量呢,但强行加强这个力量,人的灵活性好像就差些了?恭请明示!
---我们练功太多的假象绕身,这些假象要是能够明白道理,越多越好,要是不明就里,就是些拦路虎,因为容易走弯路,不怕,我的告诫是,多看我的博文,这是我的真诚告解。
你的弹簧感觉不深,也没有火烧火燎的感觉,就是你说的缺了那个“加强”,你的担忧也是内家拳的整体的担忧,灵活是用时的表现,我说过用时也要这样么,我说的是练时是这样,至于用时,那是结果的表现而已,它能随你而为么,应该是随他而为也。祝有成。
8、成功很简单。诀窍: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9、是的,看是释文解字,用是身体力行,实践方是大道。成功之学皆是如此。正如游历河山,书上,地图怎么尽善,都是假的,去了才是真。
10、“在脚后就是为了我们后腿面(阴面)的训练,若是挂在脚尖,这里说前脚,你可以试试,一试就知两种不同的感觉,脚尖舒服,脚后别扭,我们就是要个别扭,当别扭也舒服了,您的肩,脊也就知道什么是松了!脚后这里没有太大的关系,先不说!”挂在脚跟是练阴面,挂在脚尖是练真功。是因为开始挂在脚尖很难做到力在后腿面走,所以退而求其次先挂在脚跟练,练好了再找挂脚尖的感觉,;---正是这样,没法子的法子啊。我们合了。
11、动作的表象不是这么直观可以界定他的意义的,他的意义很广,不说,你永远不会知道他的真意,那为什么不说呢?是很复杂,不是一句两句可以明白的,而且说了也无用,徒增你的困惑。就这样。
12、这个应该学学,对您的艺术有益处,对身体更有益处。
您是我开博以来第一个有此想法的艺术者,我谢谢您。
为何这样?因为艺术不易,靠几十年的侵染而达到所谓的东西,我觉得我敬佩艺术者的持之以恒,可是,艺术真的不需要这样的残酷,这是我的肺腑之言。若是得法我想一个参与艺术学习的艺术者至多需要5年的时间就能达到惊人的艺术高度。这也是我的肺腑之言。似乎,相信的世人太少了。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我不推崇这种行为,可是我赞叹他的果敢与尝试。这才叫人生的探讨精神。

绝世武功之桩功篇(三)
五、动桩训练精华
(一)
前面我们说了桩功的内容,由此我们知道内家拳的根本:身体肌肉筋腱之间联系的重要性--也就是武学的浑圆力或是整体劲。当然,这种认识在我们的身体上现在也仅仅是一点点的感觉,还是假相,我说的这个假象是指您的所谓的整体劲在您没有动起来的情况下可能还有些感觉,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可能也还有些意思,可是一旦动起来的时候,形态就七零八落了,更不要说搭手,推手,散手了,那不沾边。
这样说破不是打击学者的情绪,确实是这样,当我慢慢再把动桩一一解开来,您可能就会知道我说的就不是假话了,武学就是这样,何止武学,人生之学都是这样,它总是像一道道神奇之门,打开一扇,充满惊奇,再打一扇,激情澎湃,再打,,,,,没有穷尽。
一件物事,随着认知与着熟,它所透露的内涵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在我们先贤遗留的拳论中随处可见。这就是功夫层次的魅力。
前面我们用了折叠与转换少少做了一点引子,现在,我们就具体分析动桩的练法与心法。
先把那两张图再传过来:

很显然,这两张图是互相动作的变换之状,从后到前或是从前到后身形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动桩之身形变换,因为这里没有步子的移动,可见身法与步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练法,这说明就是我们练拳不可泥盘喝稀粥,一股脑儿上,这也是步要一步一步走,话要一句一句拉,不可乱了规矩,有一齐练的,不是不可,可能效果不佳,因为这里有个神经调配问题,说的玄乎些就是阴阳论中我们不知黑白,更不知怎么知白守黑的问题,我们不谈这个玄乎,那是哲学太高深,我也不懂,我们说神经调配可能好理解些,就是指在走架套路中怎样摸索那个身法规矩的问题,这太难,说的确切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的神经达不到一个面面俱到的本领,主要是因为筋肉的萎缩造就的神经与筋肉的脱节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身体的一处而是充斥了我们的全身,它无处不在,这样,您在那么多复杂多变的调配问题上怎么用您的大脑来面面俱到的统一,归纳,来做一个劲往一处使的单一动作呢?而且走架的动作是那么的瞬间与复杂,转眼就是许多的劲往一处使啊。这样一说是不是吓了您一跳啊?所以,没有老师亲授的拳基本就是废拳,这是不可否认的,您自以为是真的东西,也只不过是您自己的一点点的感觉罢了,这感觉也许不是打拳走架跟您带来的,许是您每天坚持运动的结果,要是我说,要是您这么的坚持不懈,您只是每天的做那个老式的广播体操也会有这种精神烁烁的功效的,不信,您就找一个力量大您许多的傻汉胡乱打过来一拳您试试,而不是把手轻轻的靠在一起在那里绕来绕去。您说这样不行,您还不到打的时候,好,那就叫这个力量大您许多的傻汉胡乱推您一下看您是不是能不动如初,我想这是最好的鉴别方法了。当然,这个样子,我是对于那些个已经在拳界侵染了五年多的洗练者而言的。
一推而不动,那不仅仅是一只尾巴的问题了,这个放下先不说,若是跟住我的博文勤奋的练,您一定会知道这个玄乎的不可思议的武学之迷。拳学,一般是三年一小成,这个小成就是形意的三年打死人之说。
好,再看上图,我们一说上图,其实不仅仅是上图的样子,只看样子那无有意义,我们要把前面所说的内在的联系一齐都加在了里面这才是我说的一个真正的上图的含义,这个要知道。
这样我们看一切都已经有了内涵的上图(一),在我们的身体各节联系已经具足的情况下,看看我们怎么折叠,再怎么把这个折叠在一切联系具足的前提下无有缺陷的从后移动到前面去,就是把这个后腿坐怎样不丢不顶的变成这个前腿弓后腿蹬呢?这是个武学最最头疼的大问题,就是那个需口授。
(二)
上一篇我们说了一个大体,其实,悟性好的可能已经有些知道了,因为我已经说过我们的动作是在无有缺陷的情况下从后做到前面来的。这个“无有缺陷”就是整体劲,浑圆力。可是反过来说了,因为没有浑圆力所以才练的啊,要是有了,一动就是,何必找这些形态啊。说到点上了,况且,我说过的这些形态与心法,对于您来说,这个“看到”只在思想上知道:哦,原来是这样,可是,这个看到在身体上还是茫然无知的,就是在身体上还是不懂,这就是心意不合,怎样能够心意合一呢?只有一个字:做。没有第二个法子了。
我们在说动作运作之前,还是再说说身体动作形成的主要条件,就是肌肉筋腱以及神经对于身体动作的意义,我们看我们的骨骼肌附着于骨上,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收缩时,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可见运动中,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所以说,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要部分,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而神经就是大帅。就是心意,心意闸门已开,肌肉筋腱同时运作,这就叫合,即同动也。
人的运动是很复杂的,包括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收缩与开张而实现的。即使一个简单的运动往往也有多数肌肉参加,一些肌肉收缩,承担完成运动主要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则予以协同配合,甚或有些处于对抗地位的肌肉此时则适度放松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使动作平滑、准确,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这样我们不难理解,人体姿势的维持除了骨和骨连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骨骼肌经常处于不随意的紧张状态中,即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维持一定的紧张度来取得一定的动态平衡。这就是人体在这个特殊的生存环境当中而造就的特殊的运动结构与运动轨迹,在我们人刚刚出生时,我们所有的运动构造与运动轨迹是天然的,是与我们成人后所具有的运动轨迹决然有区别的,这个天然就是本身具有的本我之运动轨迹,就是心意同动的运动轨迹,例如,小孩拿东西,都是很紧很有力的,这是因为他们的肌肉与筋腱都是在相对状态中达到最佳的运动模式,但是因为地球的引力作用,他本身的肌肉与筋腱为了抵抗这种作用,所以,他的运动的目的总是幼稚而无准确性。在为了抵抗地球引力而必须要学习的行走过程,为了更好的利用一些省力技巧,我们慢慢的在退化我们不必要的阴面肌肉的作用,在扩大阳面肌肉的力量,以期达到最有利于直立行走这种特殊的行走方式,而这些,也在潜移默化着我们的天然的思维方式,以及自我保护状态下所形成的各种艰涩直至自然的约束状态,可是就是这些所谓适应社会的多种能力却恰恰是阻碍我们人类许多的本我智慧与潜能最致命的武器,这不只是运动的,它包括了人生的各个领域,可以这么说,一切关于艺术,科学上的东西竟然都与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说远了,可是我觉得说说这些非常有意义。这是科学的道学,佛学,是我们应该知道的东西。这里说个简单的,以期您明白道佛与武学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僧人与道士都喜欢打坐的,都还要求要双盘,可是,这个双盘好像很难的,不好打,我们学武的可能一说佛,道都不屑,这个不说,您私自啊可以试试这个双盘,练了几年了,您是否可以这样自如快乐的坐起来呢?不说佛,道怎么的高深,这一个坐法应该与理论没有任何关系的生活常识吧?您可以先从这里了解了解佛,道。可见佛,道是注重身体修炼的,坐得下,说明他的筋腱似乎能够贴近本我之态了,当然,只是接近罢了,还很远。
我总是在猜测,佛家修为的路程若是譬如为走路,那我们武学修为的路程是不是就是在汽车上呢?这样,武学来源于道家就有些意思了。不过,有个规矩哪里也不能掉掉的。
您试试这个双盘?
(三)
现在我们说动桩训练的内容,我们把那两张经典图片再发上来,我们按照自然顺序从后到前来说明动桩训练的各个要点,这样我们来看第一桩:

这个桩的重心力的分配是后七前三分。这种分配对于人体力的平衡是最完美的,对于肢体肌肉筋腱也是合理的,对于锻炼肌肉筋腱的阴面肌肉趋于最大值也是非常之合理,这样,我要是说说其中的这些合理要花许多的话才能说明白,而这话对于我们的锻炼似乎没有用处,只是浪费时间与精力,所以,这个为什么合理就没有必要一说了,您只要按照这个方式做就行了。

我们的这个形态从后往前慢慢改变,有几个改变必须要明确才行,我们来细分细分,对于这个姿势的改变,未练过内家拳的一般我们都是坐姿坐好,运动时上身开始主动前倾,这时,地球的引力作用使我们的自身重力自然前移下坠,这时我们的前腿,前,外侧肌肉为了维持身体的直立平衡状态不倒很自然的就做出了一种支起身体重心的肌肉用力方式,而这时,我们的后腿肌肉筋腱在身体进行前移的运行中是基本没有参与运动的,若是有的话也是仅仅的一点维持身体左右平衡而存在的一点点肌肉筋腱的参与而已,这就是我们单一的随重力而作出维持平衡的一种运动方式,这种运动方式无疑是以抵抗地球的引力作用而我们的肌肉筋腱顺势而为的一种单一的省力运动,这里有个重点要知道,就是我们在运行的时候,我们的后腿是很少参与运动的,而在将近动作终点时我们才又重新调整我们的后腿肌肉筋腱再次参与了这个重力中心的分配支撑作用:就是我们第二图片前七后三的重心分配。上面我们对于这种平常运动的解析我用语言做了一种类似电影慢动作的夸张说明,这个夸大我只是教您知道并明显区别于我们武学的运动方式,以便更快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武学的这种特殊的运作方式。这才是主要的。
现在,我再解析解析一般的内家拳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比上面的运动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这种运动存在于我们大部分练拳健身的许许多多的人群中,这是很可怕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正在用他们的形态与思想吞噬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与真知,这是一个可怕的漩涡,我们必须要抵抗“他”以便使真理与真知不再受到蒙蔽与湮没。
我们一般的内家拳(以太极为主),在做这个动作时,一般还是上面我说的这种方式,只是动作稍慢些,这个“慢”字很好,但是,真正的内家拳是不赞成这个无度的“慢”字的,可是还是有好处的,一般慢悠悠打过七八年就开始有些意思了,这个有些意思在拳上就是下面我说的这个运作方式了,这时,我们身体及其思想上开始有了感觉上的意识,也开始对于拳论理论有些“自知的见解”了,这是我们拳学中的一点点的可怜的开端,微乎其微的“端”,这个“端”的感觉就是我们开始知道我们在做这个动作时开始有意识的用后脚蹬地,用蹬地的力量推动身体所谓松沉产生的重力前移,而此时上身还是处于所谓的“松沉”前倾状态,打得好的好似慢些,有了一点点主动下压的意思,而前腿为了保持有个“松”的状态还是延续了我们上面说的支撑的作用,这里,唯一一个可以骄傲的地方就是后腿的蹬地了,其余还是练了个关节面的灵活度而已。于是,在这个灵活度的层面上加上我们身体这几年来通过自己的坚持带来的益处,我们似乎可以对照大家的武学论著有了自以为是的切合点,譬如,什么九曲连珠啦,什么气沉丹田啦,什么有上既有下啦,还有一个“节节贯穿”啦,似乎这些论述在您的身上都已经找到了结合,说句实在的话,这都是妄想。内家拳就是这样,“他”的伟大就是适合于一切武学层面,您的思想是无限的,他的包容也是无限的,他不打击也不辨别,您可以用思想与身体深研细究,依您的深究来自我推翻自己的无知与可笑,这是精进的必然,这个精进却又等来下一次的可笑与无知,如此反复无常,如此精进不止,您也可以维持,依您的自得来维持自己的得意与满足,也是一种生活,当然,生活的本质是有区别的。
写到这儿,我忽然想到这几天的一个大事,就是那个伟大的艺术家“迈克尔。杰克逊”之死,艺术家不能在意他的细节要看重他的贡献,当然我们要学好的东西,我看到他的舞蹈与音乐的伟大尤其令我难过,更令我难过的是他的慈善大德所带给我的震撼,斯人已去不说这些,这里要说的是他的舞蹈给我的启示,我们时下的太极就与这有些相似,就是上面我说的关节的灵活度,街舞里有个经典动作叫“传电”,不知道时下的太极们是不是以为这就是节节贯穿呢?那可是武学的悲哀之至了。
不过,能全然复制个杰克逊的舞姿,在谁也是一个成就了。“武”与“舞”本来就没有艺术的高低之别,只是展现的思想形态不同罢了。
可是有个区别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武”是冷兵器时代的搏人之术,以他为本,“舞”是情感的形体艺术,以我为本。
(四)
上篇我们列举了常人一般的动态情形,以及一般练拳的动态情形,这种情形在我是极不赞成的,因为这样的练法到后来只是在本我中自己的身体与思想上有些肯定,一旦外力的加入还是什么也没有,我说过,武学的本质不是本我状态,它要以本我之外的“他”为中心,从他之后再回到“由我之本我”方是武学,这个转变不仅仅只是思想上的一种衔接,而是我们身体上的一种轻松自如的驾驭,这才是武学。
这样说来,武学的本我艺术似乎更接近于艺术的巅峰,因为它的艺术宣泄具有无可比拟的界定性:就是必须束缚于人为的界定之下的一种自由宣泄行为,这种行为是任何一种人类的艺术生活状态都不会超越的状态的,当然,生活中有许多极限艺术与武学可以媲美,譬如,赛车,徒手攀岩,跑酷,斗牛,黑拳,,,,,,,这些行为,只是形式不同,本质却没有区别的。
那我们的武学动桩训练与一般训练到底的区别在哪里呢?
还是把那两张图发过来:

您来仔细听,我们都知道内家拳学有个“一动无有不动”,都知道,可是这个知道却不是那个“真知道”,都说了,不动人体怎么从后面移到前面来的啊,说的没错,可是这个知道是一般的知道啊,人人都知道的啊,除非有先天疾病不知,那样,武学岂不人人都会了,还有什么玄机之说?可见,这个“一动无有不动”不是武学的那个“一动无有不动”。
上篇我说过,我们往前面去基本就是利用了地球的引力作用,加上我们人体特殊构造约束下的一种框架动作,我们的用力范围大多都是阳面肌肉牵引支撑的用力模式,而此时阴面肌肉基本没有参与肢体的移动而动作,若是说还有的话,那也是仅仅的一点维持平衡身体左右的参与而已。而武学要的这个一动无有不动,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全身的肌肉筋腱参与运动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阴阳互为的结果,也就是表层的阴面肌肉与阳面肌肉互相参与的结果,我们很早就已经说过,事物是相对的,对于肌肉筋腱而言也是如此,这样,我们往前运动的时候,您是否考虑到有个往后的肌肉在作用运动呢,就是在蹬地的时候,我们的阳面肌肉在用力都是知道的,可是那个阴面肌肉没有用力您就模糊了不是?在往前推的时候,都知道那个外侧肌肉在扩展,可是,有个内侧肌肉在收缩您就忽略了不是?知道有个支撑,可是还有个相对于支撑对立的收缩您就不知道了不是?什么是圆啊,就是一块骨头被肌肉用力包起来,这样还不够妥帖,就是我们的阴面肌肉与阳面肌肉同时用力结合,密不透风,无有缺陷,无有凹凸也,这里有个力紧您知道么?这里也有个意紧您知道么?这里就是心意合一您知道么?
说了这些,有些拳名您也许有些认识了,您也许知道他们为何是名“心意六合拳”,“形意拳”,“意拳”,“心意把”。。。。。。。
名为“心意”,是为心意合一也,心意合,直捣黄龙,无坚不摧。一步一拳,步到力到,方是本我。。。。。。
(五)
我们上几篇已经说明了对于武学没有很多益处的一般“大师”的训练方式,说这话看官们也许会嗤之以鼻,对于桃李满天下的“大师们”更是游锤灌顶,实话总是不好听,忠言逆耳嘛,我也想过要用迂回曲折的方法使您慢慢接受,可是,效果更加的不好,就放弃了。
好了,这节不能扯远了,大家端正,我好细述不偏废。看图:

先给他们施一礼!
我们前面已经说了武学与一般的区别,那这样我们知道阴阳在这里就是有上要有下,有收要有放,这是说肌肉筋腱的事情,无它,大家要记住,当然要大脑支配神经,当然要心动萌发,这样一回访,这不就回到了心意力合么?这是真有,其余皆是假。要谨记!
我们找个顺序,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这违背了一个整字即同动也,这个您要知道,我是没法子而为之。
我们看手臂,在我们推的一瞬,有两个力在动作,一个是外侧的展力在动作,另一个就是内侧的收力在动作(这是大体,当然密不可数),这两种力量应该是同时作用于推的这种共同目的,这两种力的同时作用,在外观上要是慢起来就有若如风摆柳,在自身就是心意合一,目的不偏不废,无有阻挡之外力,或打或圆皆由己,这在一般练拳的身上是不会存在的,就说推手吧,外力的慢腾腾加入自己还在磕磕绊绊,而拳学却是几分之一秒上百斤的力量作用于一点上的瞬间,各位看官,您想清楚了么?
所以,练拳先有千斤坠,这是根基,无它无拳。
根基在腿,腿难练,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这就是腿的阴阳,这个腿的阴阳在我们拳界似乎已经成了失传的状态,很可怕。
(六)
接上篇专述腿功。
我说腿功却不是独立而言,您要知道整体的那些联系才有意义。
您看上图,在我们前移时,我们都知道后腿要蹬,这是我们一般都会的自然现象,这里您要知道有个我们平常不会的:就是在蹬的同时要有收的劲力存在,这是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蹬出与收住的同时存在,蹬出是阳面肌肉在运动的结果,收住是阴面肌肉在运动的结果,这个矛盾有且只有在精神专注的情形下才可有最大的互为效果,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意合一,这里当然有一个主次之别,不然就会有止,就是卡住的意思,在太极拳上就是那个都在说都在模糊的“双重”问题,当然这是局部的双重,有了主次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主次是蹬出为主,收住为次,这样,动起来蹬出去就活了就没有了双重,可是我们蹬出去不是目的,目的是怎么训练阴面肌肉受制于神经调配的灵活度,于是这个动作须有个艰难而无措,由断续到熟悉,由熟悉到着熟,有着熟到自然自如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在我们身体的体验上就是所谓“大家”所说的麻,涨,热,,,,这也是气功的得气状态,这也是大小周天打通的过程,不仅如此,在武学中的明劲,暗劲,化劲,基本也是这个熟知的过程所带来的力的示现,当然这样说有些牵强附会,不全面,做个引子还是可以的。
这是说了我们武学的一个“蹬”的真实本质,这个本质个体其实代表了我们整个身体的整体实质:矛盾的阴阳力,这就是太极拳,内家拳阴阳互为的整体劲的本质基石,您知道了可能没有用处,因为您做不了,所以“拳”是一个练字,练了才是身体上的有,不练还是无,这也是道佛两家的本质,说道佛,本质要注意一个动词“修”字,这个修字不是单纯的日常德行,而是身行,无它,无佛道,只放生只慈善只保佑这个范围在佛道实在是海河中的一滴水,沙滩中的一粒沙,所以,‘坐’与‘座’差毫厘缪千里,这里不是弘扬身行为主,我是说德行应该不是再考虑的事情,我的意思是说,没有德行,谈什么佛道啊,那是魔道,是对立的世界,是地狱阶级,很可怕。
(七)
我们说了手推,说了脚蹬,现在再说身合下压之折叠。
这些动作分说,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您要知道这些动作其实是同动而为,无有先后,有先后就是散,这里对一个“节节贯穿”有一个批判,这个节节贯穿有些先后顺序的意思,易使好武者心生杂乱,不好。
我们看图:

当我们后脚前蹬(注意要收而蹬)之时,我们的上身与后腿这时要有个联系,这个联系就是尾骨与后脚之间的联系,我们曾经用了一个弹簧来说明这个联系的形态,这个要记住,不仅是在此,这个弹簧的形态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各处,想到那里哪里有,最后不想也有,那样之后就有些成就了,要谨记。
只是尾骨与脚后跟有联系不行,以前博文我们已经说了尾骨与大椎的联系,大椎与头部的联系,这时我们要捡起来,不要犯了遗忘主义变成黑傻子状态。这样有了各个联系我们看在我们蹬地的同时,我们应该怎么运行才是合法呢?我想不要急,我们一起慢下来,我慢说您慢做,这样才能有个准确,您的思想与我的思想合一,您的思想与您的身体合一,这样才是我们的目的。好,我们慢下来。
您慢蹬的同时,上身保持联系的状态慢慢前移,前移中那些状态“不要丢失”这时下额部与后脚跟也要用个弹簧有所联系,这个联系随前移状态要有个下压形态,这个形态不要忘记是在所有联系的基础上而作出的形态变化,所有联系我们再理出来晒晒:头功,大椎与尾骨,尾骨与后脚脚后跟,下额与后脚脚后跟,好,没有遗漏,很好,我们看这里有个区别,就是动作的大小区别,在我们从后到前面去的过程中,我们的动作变化,后腿变化幅度最大,依此为胸腹,头部,这里有个谨记要记下,我们尽管变化的幅度各有不同,但是轨迹的运作时间却是丝丝入扣,无丝毫的错位,脚动既是头动,胸压就是脚动,就是同时而起,嘎然而止。不可有错位,不要脚蹬了半天上身才开始运作,那不是“武”。
这里,大家可能看到了,我把下额与后脚后跟用了弹簧作了联系,这个联系很重要,因为有此就使他们的联系之间有了一个整体,不然好似一个个散兵游勇,可见这是个大重要,要注意这个主次,当然这个主次是在各个联系的基础上又有的一个分别,在各个联系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这个分别就先忽视,因为不忽视也顾不上来啊,这就是层次,不可越级,走不了怎么也不能跑起来,这是做,做与说的区别就在这里,我们许多的佛家修道者一开口总是其言凿凿,可是,一看就是说家不是做家,这样,无论几十年乃至一辈子也只是个说家罢了,有说家变成佛家的,有技巧,这个技巧也是练,做出来的,譬如,京剧的唱功,还有许多的美声等等,他们的成就就是唱功的练法,当然这个练法有些小儿科,可是相比较那些寺院的佛家专业人士我看还有些高明的地方,不是打击,是实话。其实,我们佛家诵经就是一个练法,可是知道的不多,佛家的打坐,单手唱喏,慢行漫话,全是练法,可是有几个真知真做啊,一坐就想睡,不睡就作乱,念经,不清,不明,不知声音之妙理,不知幽谷撞钟之清扬,钟在天天敲,却熟视无睹,不知钟之深意,在寺其实俗不可耐也。当然,普遍是大德佛图。
远了,有则改,无则勉,我写了一遍,也自己学了一遍,此为度人度己。
(八)
接着说动桩过程,我们说了蹬走,下压,手推,现在,我们说说这个前腿的大动作,之所以“大”是因为它的重要性,这在武学中也是个“需口授”,看官注意了。
我们前腿(双腿)在我们成人动作中,一切的交替行走,行为事物之时,它所起到的作用基本就是一个支撑的问题,我所说的支撑,就是我们阳面肌肉的能力最大化,而这是我们武学中一生都在训练克服的一个大问题:即阴阳互为。
我说了这个问题,不只是要让您知道而已,您知道了没用,现在,我说练法您一定要记住了。
把图片拿过来


您看第二张图,当我们在后蹬前移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为了防止前倾下倒之引力,下意识就会把前腿支起来,这样后腿蹬的力量越大,我们前腿支的力量也就越大,于是,这两股子力量就聚在了交界处:胯上,这就叫双重,您说了,我没有双重,按你的说法应该动不了才是,可我是按照拳架的要求前移的啊,是的,只是力的分配有个大小主次罢了,这不是“武学”,这是自以为是的得意而已。我可以肯定,这种自以为是的武学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已经是绝大多数,这还包括了多数的“大师”级人物,所以,我们学者要有自辩能力,不要叫大师忽悠的不知就里。
那么,怎样才是合理的腿功呢?
我们已经详细的说了后腿的做法,我们的前腿要怎样动作才是合法呢?
一个字“收”,
这就是武学,真传一个字,假传万卷书。
(九)
补缀前文的"收"字
图片上来

这个前腿的收字很是奇特,在我们大多的武学当中几乎是绝迹的,更别说广场的太极拳了.
我这里细数端详,请看客当个正事仔细记下,日里来往当刻意留心,至着熟才可有脱胎换骨之异境.
现在开始,把那些个心法诀要都牵扯起来,往前一刻时,把尾骨与前脚后跟用弹簧挂起来,这里本来是用全脚,或是前脚尖的,用脚后跟以防您不适应产生滞病,您可以用意自己加以体会之区别,以此找个合适,直至最终能够有个五指抓地方可为真,这样,我们挂这个弹簧的用意您应该知道有个主要目的:就是把我们的后侧与内侧肌肉的用力方式健全起来,这里是要忽视前外测肌肉的用力状态,以达到那个阴阳互为的,这个很难,所以,我们要知道挂起的弹簧是内收的,就是我们往前运动的一刻,力的寻行路线是尾骨起沿前腿的后侧直接向下内拉的,当然,外前侧的所有用力情形您一定要彻底的丢掉,不可有一点的思想存留,不可就是不可,没有原因可以说,越说越乱.
这样您可以自己先单独的体会这个动作,要是把全部的心法诀要都牵扯起来往前动起来,这时,您的感觉不只是一个别扭能够解释的了的,这就是武学.
这样了,我们知道有个虚领顶劲,很少知道有个胸腹折叠,我们知道有个后腿蹬地,很难做到有个后腿收起,我们知道有个前腿支撑,更难做到有个前腿收拉,我们知道有个前臂外撑,很少做到有个内侧收连,我们知道有个挤,按,捋,,,,,,,却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动作八个劲道,所以,打即化,化既是打,收既是放,高也是低,无左无右,无前无后,无头无尾,这才是真圆,圆者,无法也.
您还怕他的力气麽?力气再大,一动皆无,此为接力借力也,说话间已是胜负,哪里来的招式啊?全是笑话.
一个冲拳的时间大约是0.14--0.19秒,一个人的反应速度大约0.2----0.3秒,这是外家拳击手所测出的实际时间,而我们的瞬间连续发力是他们永远也无法企及的,也许您无法想像,可是电击棍相比大家都会知道的吧?同出一辄.




武术贴身格斗技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