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凰 o滴神所有作品:【咏春拳学中的"动"与"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1:50:54
中国传统武术将主练筋、骨、皮称之为外功,因其多以踢、打、摔、拿为主要训练方式,我姑且称之为"动";而将人体中的精、气、神有效的结合称之为内功,因其多以盘腿打坐、冥想默念为主要锻炼方式,我这里暂且称之为"静"。

    古人先哲们认为"阳生于动"
    从生理学角度看,绝大多数人体器官机能没有完全发挥出其固有的潜在能量,亦有自然的惰性。而这些潜在的能量并不能在自然的状态下展现出来。可以以科学的运动方式充分开发和诱导人体中不可估量的强大能量的无限发挥,如咏春拳中的"寸劲"。

    从医学角度来讲,适当的运动可提高心脏泵血功能,增加呼吸深度,利于人体对氧的充分吸收。适度的运动还可强壮筋骨,健美身形,灵活关节,增加钙等矿物质的储量,减缓人体矿物质的流失,可预防骨质疏松,并消耗多余脂肪,杜绝与肥胖有关的任何疾病。运动还可增强中枢神经对肢体的指挥协调能力,(如咏春拳中的黐手、分手)以此活络大脑细胞,加速新陈代谢,使人体长期处于自然良好的更新状态,机体得到良好的维护,保持功能旺盛,富有生机。

    古人先哲们认为"阴生于静"。
    "静"有两种层次,一、心的静;二、行为的静。盘腿打坐、冥想默念以求达到"禅"的"空",即为主观上的"静";外在行为的"静",体现在生活中保持清静淡泊的情感状态,时时、事事、处处示静。老子曰:"清静,为天下正。"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六欲各有其度,过之无不及,都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影响。

    在行为上,保持良好的情绪,没有大起大落。不暴怒不狂喜;淡泊名利;乐观豁达;能舍能得;处事平和;保持一颗平常心;乐观自信;知足常乐;宽以待人......均为静的体现。通过调身、调息、调神的自我修为,使经络畅通,气血平和,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效益。

    从武术搏击的角度来讲,"外动健其形,内动壮其力。形是载体,力士基础。武为体,术为用,术无体无以为用,体无术术亦皆空。武术界有句老话:内外合一,神鬼难欺。

    道家阴阳学认为,世间万物都不可独立存在。动与静既是对立,也是相互依附,动中有静,亦静中有动。古人云:静者养动之根,动者所以行其静。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阴盛阳虚者,应侧重于动;阳盛阴虚者,则侧重于静。《阴阳应象大论》释曰: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此...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咏春属内外兼修之法,长期练习以达阴阳平衡。

    动与静二者的有机结合,恰到好处的互融贯通。处事贵在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医理论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天下唯中和之气最能长久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