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莲全文阅读:日本泡沫之鉴:中国会重蹈日本1980年代覆辙?(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16:37

  西村的欣慰与遗憾

  讲述人:西村吉正,早稻田大学大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科长,前大藏省银行局局长。被视为第一个向泡沫开枪的人

  回过头来总结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不过,我更强调心态因素,是自负导致了日本的泡沫经济。

  1950年代以后20年,随着家庭实力、企业实力和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走强,日本人的心理逐渐从战败阴影下走出来,变得越来越自信。8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但是国民的自信心一直在膨胀,这是酝酿风险的根源所在。

  我本人总结,日本可以说经历了两次泡沫。前半段是军事性泡沫,后期是经济领域的泡沫。30年代与中国、美国进行战争,当时的心理泡沫是,“日本一定能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军事泡沫心理也结束了。

  那时候我刚5岁。

  对日本人来说,只有经济上一条出路了。让日本人意想不到的是,与军事发展相同,经济发展一样快速。60年代,日本经济最好,70年代,日本GDP赶上了欧洲国家,80年代赶上了强盛的英国。起初,日本心理状态与经济实力相持平,后来就出现了梦幻般的自豪与自负。尤其是日本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的世界恐慌,在其他国家颤颤巍巍的时候,日本成功度过,这更加剧了日本人的自信心。等到1991 年,人们意识到心态问题的时候,泡沫破灭了。

  当时已经有国外的人士告诫过我们,但日本人根本听不进去。

  作为大藏省银行局局长,我欣慰的是,是我下令让银行破产的;遗憾的是,这样的政策太迟了。无论那时还是现在,都有不少人赞成我让银行倒闭的政策,以及对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立下的功绩。但我认为那是失败的。

  为什么?

  因为使10家银行倒闭就足以让人们的心态恢复平静,从幻觉中清醒。但是,我没有料到日本经济那么脆弱,本来希望10家倒闭,结果180家跟着倒闭,不堪一击。我没有控制住破产的势头。

  中国怎样选择?

  目前看中国的情况似乎是更注重经济发展,这是符合一般民众的心理。

  经济发展好的时期往往潜伏着巨大的风险,能否避免危机,部分人已经意识到了,但整个国民是否已经意识到?是否能接受邻国的经验教训?如果你现在问我,中国能从日本的经历中学习到什么,我的回答是,还很难说。

  采访手记:泡沫时代,这个话题对西村吉正来说,回忆起来是残酷的。在人们像吞下了摇头丸一般近乎疯狂的时刻,西村吉正担任日本大藏省(现在的财政省)高官——银行局局长,他断然下令控制银行信贷总量,宣布让银行倒闭破产。

  接着,神话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破灭,人们的财富仿佛一夜之间化为泡影。从骄傲、自信、甚至自负到绝望、自卑乃至愤怒,人们将这种愤怒转嫁到了像西村吉正这样的“捅破泡沫者”的身上。尤其是一些与银行千丝万缕的产业界。“是他开的枪!”提到他的名字,这是日本经济界人士的第一反应。

  有些人认为,他把大家从幻想中唤醒,让银行从死亡中求得新生,他是那个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诚实小孩;有些人认为,是他导致了“硬着陆”,让泡沫破灭得太剧烈冲击太大,这是政策的失误。

  “他严控银行资金流向房地产,下了猛药,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不过也太苦了!有没有更甜一点的药呢?”丸红商社的一位负责人摇着头,像是自言自语, 又像是在对记者说。

  回忆那时候的政策操作,西村自己的评价是:“我有最欣慰的,也有最遗憾的,欣慰的是我下令让银行破产了。遗憾的是政策实施的太晚了。”

  采访中,你能深刻感受到他的严谨。他在发表每一个看法的时候,都要举出大量充分的数据事实来论证,逻辑严密;讲到一处,他能随手从书架中抽出自己制作的厚厚的几本资料,全是他整理的剪报、图表、数据、事例。甚至在讲到一些经济现象,他会立刻用手势在空中不断勾画着走势图。

  总结泡沫经济的历史,从这段历史中分析成败现在成为他主要的工作之一。目前他正带领一个团队,研究泡沫经济之后金融机构倒闭的原因,这是日本政府金融厅委托他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最担心银行体系

  8月17日12点30分,在三越百货公司的大狮子像前,福本智之准时出现。眼前的福本中等个头,有点瘦,但很结实。福本是日本银行的官员,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

  福本曾在中国大陆生活了四年,在香港生活过一年。他曾在日本大使馆和日本银行北京事务所工作。在日本银行,他负责金融机构稳定运行方面的事务。

  与周围现代化高楼大厦相比,日本银行的大楼庄重古旧,石墙上隐约泛出淡淡的绿苔,透出历史的沧桑感,显得鹤立鸡群。泡沫经济时期,就是在这里——日本银行受大藏省的干涉,不能完全自由挥动货币政策的大棒,而现在,这里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其独立性受日本银行法的保护。

  颇有意味的是,10米远处就是著名的东京三越百货公司。在泡沫经济繁荣期,三越百货门前大狮子脚下的土地价格能够买下整个美国好莱坞的土地。从1987年到1990年,东京住宅用地价格年均上涨14.41%、商业用地价格年均上涨 15.6%。泡沫经济破灭前的日本,东京的地价等于整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然而,神话破灭如此之迅速,这里也成为泡沫的见证者,以及整个日本经济调整时期的神经中枢。

  访谈

  经济观察报:就您的观察,当前中国经济和日本泡沫时期最为想像的地方在哪里?

  福田智之:从泡沫经济的症状上看,中国和日本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从增长潜力方面比较,日本80年代后半期,经济增长潜力出现回落的征兆,劳动增长率也出现转折,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开始从正增长转为负增长,以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支撑了经济的高增长,但80年代劳动力转移结束了,出现回落,依靠引进和模仿的增长模式动力出现衰退的时期,与此相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很强,尽管有一些学者对中国的统计数据产生怀疑,但是当你在中国大城市的街上走一圈,你能明显感受到旺盛的消费和充足的增长潜力。中国农村劳动力供给依然充足;中国企业技术水平远低于世界水平,所以技术进步的空间依然很大。

  当然也有相似的地方:80年代的日本和中国一样,企业大多是依靠间接融资,中国股市规模毕竟还不成气候。所以,股市、房市流入的资金大部分都是银行的资金。

  当然,中国央行非常警惕银行资金流向房地产,注意控制信贷,但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国银行资金还是有相当数量流向房地产。

  所以,我个人的意见是,房地产的风险都集中在银行业,这一点与当年的日本非常相似。如果银行有非常健全的审查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那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但是,中国目前的银行风险控制体系还比较弱,监控力差。即使是目前剥离了旧的不良资产,还可能会产生新的。

  经济观察报: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挤泡沫最重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中国应从日本的教训中借鉴什么?

  福田智之: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教训看,日本银行只是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了长期发展,没有料到这带来的后果如此严重。

  现在,日本银行汲取了教训,通过10多年的改革,拥有了健全的审查机制,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微观层面,对各个项目的审查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比如,用现金贴现法估算今后几年现金流变化,来测算还贷能力。现在,日本的银行越来越重视现金流和未来资产的测算,而在泡沫经济时期,银行贷款过度重视不动产做抵押的价值。

  宏观层面,比如,采取信用风险统计方法,根据企业的利润收益、财务状况等详细数据,模拟判断企业信用等级,破产概率……从而估算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总额。

  日本从80年代,开始进行了金融自由化,而且是在银行没有完备整套风险管理体制的情况下放宽了金融的业务。企业债券、商业票据被解禁,大企业盛行通过发行大量企业债券、商业票据而获得的资金存为大额定期存款,或是进行股票、投资信托、房地产的投资等,金融交易被不断放大。

  这个教训,中国应该借鉴。

  80年代前,日本央行受大藏省干涉,没有完全的独立性。经过改革,日本1997年修改新日本银行法,使日本银行独立于政府,央行具有独立性,这个变化非常重要,因为,政府重视发展,往往忽视通货膨胀,所以,许多国家让央行独立于政府部门。

  另外,中国的银行改革应该加快步伐。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在改善,不良资产通过处置也在改善,资产质量变好起来,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四大银行的负责人还是政治家。根本的治理结构有多大变化是令人怀疑的。如果银行没有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旦发生泡沫,破坏力将更大。只不过,中国增长的潜力掩盖了这些缺陷。

  我个人认为,中国应该利用高增长的时机,加快改革,抢时间。如何防止泡沫经济出现,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比如,前不久,中国审计部门,查出农业银行违规贷款,内部风险控制不够,垂直体系太庞大等问题,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值得警惕。

  经济观察报:我们现在观察日本,是希望寻求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中国是否可以避免泡沫经济的出现。您的看法呢?

  福田智之:中国是否可以借鉴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从而避免泡沫经济的出现?我觉得非常难,因为处于泡沫之中是很难评估的。

  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中国确实可以从日本的经历中吸取以下教训。

  比如说,我们先要了解泡沫后遗症会多大,然后采取足够措施,日本的教训是,当时在银行呆账准备金方面,银行处理坏账力度不够,只是暂时缓解了银行的恶化状况,结果又反复恶化,第二次,第三次,这样不断地反复。如果当时就能彻底地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恐怕日本不需要10年时间来处置吧,日本银行业为摆脱巨额不良债权的困扰时间成本太大,应该在政策上更果断、更坚决。

  其实,日本房地产泡沫不是80年代末这一次,60年代也有一次,但总体没有太大影响,为什么?因为那时候日本正处于高增长时期,轻易摆脱了其后遗症。中国其实更像日本60年代的泡沫时期。中国官方说法也许表现的太乐观,而一些学者也太悲观了,如果没有遇到什么大冲击的话,中国至少还有10多年高增长时期。

  我个人认为,处于泡沫时期是很难评估的。泡沫发生了不用太担心,因为泡沫是经常发生的,但是要控制,不要吹得太大。中国房地产增长也有正常的需求,不一定是泡沫,比如说现在的城市化需求,农村转移到城市人口也很多,所以要两面看。当然,如何排除不正常的投机是必要的。

  经济观察报:在您眼中,在防止泡沫或者控制泡沫的过程中,中国最需要关注的是哪个领域?

  福田智之:我担心的是中国的银行体系,只要体系健全,即使出现了泡沫问题也不会太大。中国一些情况与日本有部分相似,中国国有企业效益不是很好,一些民营企业尽管赢利不错,但财务制度不健全,怎么审查还贷能力?银行要赢利,贷款贷到哪里?国有企业效益不好,民营企业又令人担心,只好选择房地产。好像有这样的情况。

  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

  当日元与美元比值从1:250变为1:120时,增长依靠外需的日本经济受到冲击,政府不得不采取放松银根的措施。一开始这样做是对的,但货币供应量增长到百分之十几的时候,如果果断提高利息是可以缓解泡沫的,但是之后股市黑色星期一发生,美国等世界各国也要求日本不要提高利息,担心这样做对世界经济有影响。所以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了好多年时间。

  1989年,当日本政府开始意识到土地价格严重脱离实际价值的时候,经济中的泡沫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央行也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然而为时已晚,紧缩政策虽然戳破了泡沫经济,但累积的泡沫已经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害,股价和地价短期内下跌50%左右,银行形成大量坏账,日本经济进入十几年的衰退期。

  从邻家的不幸中汲取教训

  “中国应该学习日本的经验和教训。”

  2006年8月17日,年届古稀的早稻田大学教授木下俊彦,在忙着将100颗樱花树移植赠送给浙江大学的同时,也将这句忠告送给了中国。

  这位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昔日的主事者,凭借30年来对中国宏观经济一以贯之的观察,以及他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反思,笑着说:“日本的经验也许比欧美的经验更适合中国。日本的过去,或许就是中国的将来。”

  希望我们记住邻家的不幸,并从中汲取教训的人很多。

  去年冬天,英国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提醒,中国应避免重蹈日本泡沫经济的覆辙。今年春天,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说,日本的教训值得中国警惕。

  近两个月来,记者寻访了近20位中国和日本经济学家,类似的声音此起彼伏。受访者中的多数人均表示,探询日本跌入泡沫陷阱的教训,将有助于中国经济避免掉入冬天的冰窖。

  “千万别学麦金农”

  日本为什么跌入泡沫经济的陷阱?美国人麦金农和日本人黑田东彦作出两种相去甚远的解答。接受访问的日本经济界人士建议中国,“千万别学麦金农”,一定要留意“罗浮协议”,而非耳熟能详的“广场协议”。

  1985年,日本和美国的贸易摩擦,迫使日本政府签署了“广场协议”,并承诺日元升值。日元升值像一股强冷空气,骤然袭击了出口产业占1/6的日本经济,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卷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繁盛景象。不景气的经济,很快转变为政治问题。日本银行不得不在短短13个月内,接连出手,将利率下调至战后最低水平,帮助那些竞争力一落千丈的出口企业。但是,天不遂人愿,日元升值的势头非但没能遏止,接踵而至的流动性陷阱,旋即将日本拖入通货紧缩的陷阱。

  据此,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指出,“日元升值”是日本陷入通货紧缩,10年没有走出泡沫经济的阴影的“魔鬼”。然而,现任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的前日本财务省高官黑田东彦不同意麦金农的说法。他认为,日本泡沫经济的罪魁祸首,不是“日元升值”,而是为缓解日元升值带来的通货紧缩压力所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

  “我非常赞成黑田东彦的观点。”日本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关志雄说。他说,中国经济凸现泡沫特征的要因,是中国当局面对不断增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对外汇市场持续进行大规模干预,引起流动性过剩。

  关志雄说,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更加接近“黑田东彦学说”提到的80年代后期的日本。若想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中国必须减少对汇市的干预,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以抑制流动性过剩。

  同样赞同“黑田东彦学说”的前日本通产省官员津上俊哉,也建议中国人:如果吸取日本泡沫年代的教训,必须重视研究“罗浮协议”的后果。他说,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很多学者注意到了“广场协议”,却没有注意到1987年的,使日本长期保持低利率政策的“罗浮协议”。

  津上俊哉相信,该协议才是泡沫的根源,而对日元升值的过度反应,则是泡沫经济产生的导火索。

  不要推迟该做的事

  回顾日本政府在泡沫时代的所作所为,日本经济学家们无不哀叹“下手太晚了”。他们建议中国政府,在短期内,一定不要推迟该做的事。

  “欣慰的是我下令让银行破产了。遗憾的是政策实施的太晚了。”矜持、冷静而直率地西村吉正说。他现在的身份,是早稻田大学大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科长,一个从政界中淡出的教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里,有他的中国学生。泡沫时代出任大藏省银行局局长的他,在经济增长神话、土地神话、股市神话、金融神话充盈的时刻,断然下令控制银行信贷总量,让破产银行倒闭!

  西村吉正被日本人称作“挤泡沫者”。

  亚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今井建一说,要避免下手太晚的尴尬,否则成本会越来越高,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大。西村吉正强调,日本的零利率政策,实施了那么长时间是很不正常的,如果早点结束,也许日本经济恢复用不了10年时间。他说,中国也是长时间实施低利率的国家。坚持下去,不但会导致国外对贸易顺差的不满,还可能刺激人民币急剧升值,风险将更大。

  2004年秋天,央行9年之后的首次加息,得到了他们的赞同。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存在的泡沫,是早晚要破灭的,央行渐渐放大政策幅度和频率的政策方向是对的。

  津上俊哉说,调整汇率是必然的,只是不要像日本那样大幅度变动。按照他的看法,中国外汇储备不可持续,1万亿外汇储备太过分了,外汇占款太大,汇率不动是维持不下去的。

  曾经担任过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经济审议会顾问,也曾在美联储工作过的日本经济学家理查.辜,表示中国的汇率确实需要调整。中国现在升值3%-10%有些慢了,应该至少一次升值15%,然后浮动。这样也减少了对“热钱”的忧虑。

  “汇率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不解决汇率问题所受冲击会更大。”关志雄说,中国汇率调整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但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汇率不动,其他问题都不好解决,央行怎么操作,空间都不大,先要把“水龙头关了”。

  但不少人同时提醒,中国政府的调整之举必须是小心的、明智的,逐步的、适度的。反思日本泡沫经济之所以破灭,也是因为当时经济发展乱了阵脚,日元与美元变化太急剧了。中国人民币升值应该吸取日本当年“急剧变动”的教训。

  央行须加强独立性

  日本银行,也就是日本的中央银行,受制于大藏省,是日本泡沫时代的教训之一。吸取这个教训,从而让日本银行独立的日本经济学家,建议被泡沫困扰的中国人,在条件合适的时候,也须让中国人民银行,取得独立性。

  那时候,日本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均听命于大藏省,大藏省可以直接对日本银行下命令。因为“我”采取了紧的财政政策,“你”日本银行就要采取松的货币政策。结果是低利率长盛不衰,危险的暗流如同即将喷薄而出的岩浆在涌动。

  现任日本银行金融机构局官员的福本智之,也赞同央行独立于政府的建议。归纳1980 年代日本的教训,他发现,日本的商业银行只追求短期利润,缺乏健全的审查机制。10年后的今天,日本银行业汲取了教训,越来越重视现金流和未来资产的测算。而在泡沫经济时期,银行贷款过度重视不动产作抵押的价值。

  丸红商社房地产业务负责人井坂忠明称,中国的银行要汲取日本银行业当年忽视贷款审查,纵容投机的教训。他相信,中国泡沫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能够防止大面积的金融危机,其影响就可以被限制住。

  “中国的泡沫和日本不同,它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发生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存在的体制性问题起了较大的作用。”井坂坚信,“忽视体制性问题,将来或可成为更大的风险因素。”福本智之说,中国增长潜力掩盖了商业银行体制性的缺陷。他不否认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在改善,不良资产通过处置在改善,资产质量也在改善的事实,但他强调,四大银行走的还是行政路线,四大银行的负责人还是政府官员。

  日本经济学家普遍相信,如果中国的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旦发生泡沫,破坏力将比日本大。中国若借鉴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须健全银行业的审查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福本智之说,中国人民银行没有类似于日本银行的审查机构,容易滋生新的不良资产。

  他认为,10年前通过的日本新银行法,使日本银行独立于政府,是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因为,政府偏好发展和增长,往往忽视通货膨胀。

  “中国要防止泡沫经济的危害,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加速金融体制改革。”他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应该利用高增长的时机,抢时间,加快改革。”

  中国:更大的担心在未来

  中国能否接受日本泡沫危机的教训?

  西村吉正说,他希望中国能够借鉴日本的教训,提前做好泡沫破灭的预警。但是,这显然很难。在日本泡沫时代,有个别国外人士告诫日本,这样的经济增长是有问题的,但固执地相信“日本第一”的日本人根本听不进去。

  据此,他说中国要担心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他猜测,随着人民币的逐步升值,中国人的心态也会逐渐膨胀。他说,如果有一天,经济发展停滞了,但心态还在膨胀,那就危险了。待到觉悟过来,已经晚了。因为,心态惊醒之时即是泡沫破灭之日。

  另有注重日本泡沫经济与民众心理研究的日本经济学家建议中国政府,打击房地产投机,调整民众猜测房价一路高涨的心理预期。

  有经济学家认定,中国的泡沫是地方政府推动的。尽管地方政府吹泡沫的模式,不可能在短期得到改观。但改变势在必行,否则泡沫的风险很大。一旦中国资本市场规模增大,泡沫经济对整体经济影响就非同一般。这次泡沫也许不严重,下一次就难说了。

  木下俊彦建议中国政府须着手解决社会问题。他形容中国经济像个骑自行车的人,路面不平,不蹬肯定会摔下来,骑得快风险也大。“中国不应该只注重经济发展,应解决棘手的社会矛盾。”

  木下俊彦还提醒中国重新考量贸易立国模式。不少日本经济学家称誉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方向,主张“内需主导型经济是中国的上策”。关志雄说,不能长期依赖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木下俊彦认为,未来的中国,更应看重技术进步,打造本国品牌,而非当下的低水平扩张。

  此论与魏加宁今年夏天的演讲,所见略同。前年,我国出口额居世界第三,但自主品牌的贡献不到10%。他说,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加强“中国创造”,关系到中国能否在人民币升值中有效的防止经济泡沫的产生,事关重大,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