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铜壶法师图片:[原创]有多少教授正在沦为“剽客” 【猫眼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57:25
有多少教授正在沦为“剽客”

王寿臣

披露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两位副教授涉嫌学术不端的帖子,突然大规模地出现在南京的十多个论坛内。帖子称,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副院长郑建新在担任副教授期间,以第一作者共发表9篇文章,其中4篇属于重复发表和一稿多投,另有4篇存在抄袭现象。同时,该校外国语学院大外部主任梁文青在担任副教授期间,以第一作者共发表1篇文章,与他人合作7篇,其中1篇属于重复发表,另有4篇存在抄袭现象。(2011年11月18日现代快报)

从报道看,可以断定两位副教授的论文一稿多投的事实是存在的。关于一稿多投,有人表示反对,但也有人给予支持。持反对意见者认为这是不道德的。持支持意见者认为,现在期刊众多,每一种期刊都有自己特定的读者群。一稿多投的最大忌讳是将同样的稿件在同一家期刊重复发表,但这种情况一般很少见。

两位副教授的论文在不同的期刊上重复发表不是主要问题,读者关注的是举报者帖子中提到的剽窃。

发帖人“袁怡君”反映,郑建新、梁文青在2006年4月发表在武汉科技大学学报上的《英语语用歧义的美学功能》,是剽窃2002年株洲工学院学报上朱芙蓉等人的一篇论文,标题为《英语歧义的美学功能》,相似度达到41%,还有另外三篇论文,分别剽窃黄雪英、戴炜栋、刘练、唐燕玲等人的论文。相似度最高的达到了47%,最低的37%。而据记者了解,只要两篇论文的相似度达到20%,基本可以认定为剽窃。

被剽窃者得知自己曾经发表的论文被剽窃之后,很生气。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朱芙蓉说:“作为学者,怎么能做这种事情?这是搞学术的大忌!”

教授专家剽窃他人论文内容为己有署名发表的事件,这些年已经发生过很多起。一旦被举报之后,当事人第一反应是找借口进行狡辩,或者关闭通讯工具,拒绝回答别人的质疑。

如果被指剽窃者认为自己发表的论文没有抄袭他人的成果,一定会愤愤然而跳起来反驳,或者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郑建新、梁文青两位副教授在被记者询问是否剽窃时,表现得很消极。不是关机就是推脱。看来,剽窃的可能性很大。

院方表示,是否剽窃,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需要专家的鉴定,仅靠相似度多少还不够。如果调查属实,会根据学校的学术委员会章程严肃处理。

在百度输入“教授剽窃”关键词显示出1520000个网页,可见,现在的学术造假有多么严重。

有人指出,论文造假日益增多的原因,与当今的学术评价体系有关。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多少,论文似乎成了最直观的标准。可以见证的是论文发的越多,只要不被检举造假、无论是否有学术价值,最实惠的就是对职称的影响。有论文就能评职称,反之,就不能。另一方面,那些发论文的媒体,为了赚钱,对论文的审核不是看其学术价值,很多专门刊发论文的期刊就像妓女,只要作者给钱,什么狗屁论文都敢发表。

据悉,我国每年1000多万有论文发表需求的论文大多数是垃圾论文。外国教授,殚精竭虑几年才能发表一篇论文,我们的教授“5年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79篇”。在以论文论英雄的时代,还有资格谈科技创新吗?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貌岸然的教授对论文造假都不以为耻了,那些检索抄袭出来的毕业论文、拼凑论文评职称的公务员,岂不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