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一个明媚的女子:现代花木兰郭俊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7:50:03

        郭俊卿辽宁省凌源县三十家乡(今三十家子镇)北店村人。著名女战斗英雄。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5年到1950年,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在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群英会上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荣誉称号。

     

现代花木兰(1930-1983)

人物简介

  郭俊卿(1930~1983),辽宁省凌源县三十家乡(今三十家子镇)北店村人。著名女战斗英雄。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5年到1950年,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在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群英会上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荣誉称号。   郭俊卿是全国特等女战斗英雄。1931年出生在辽宁省凌源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因家境贫寒随父亲逃荒到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 。1945年8月,为了给被地主害死的父亲报仇,她隐瞒自己的真实性别,又将自己的年龄报大两岁,用假名郭富参军。在部队被评为训练标兵。先后当过通信员、警卫员、班长、连队文书和副指导员, 后任某机炮连党支部书记。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她女扮男装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鏖战疆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被誉为“现代花木兰”。   郭俊卿到部队后,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很快,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写到:“为人民服务就要服务到底。为完成党的任务,就要不怕流血牺牲。”1947年6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次,班长让她在4个小时以内,将一个命令送到30公里外的部队。天黑路险,她骑着快马在大山沟里奔驰,提前完成了任务。在返回的路上,马已累死,她背着马鞍,走了三四公里路回到驻地。在部队这个大家庭,她以深厚的阶级感情,热心关怀着战友们。平时谁有病,她帮助做病号饭;行军途中,她帮助同志们扛枪、背背包,抢救伤病员。一次行军路过没腰深的河,她带头将病号一个个背过河,而自己因受凉落下了妇科病。   1948年5月,她调到某部三连四班任班长。不久,平泉战斗打响。郭俊卿带领的四班作为突击班,担负夺取城东第二道山梁的重任。当时,全班只有十来支老式步枪和几十颗手榴弹,战士大都是初上战场的新兵,而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60多个敌人。战斗开始后,郭俊卿摇着红旗冲在最前面。突然,跑在她身边的副班长中弹牺牲。她高喊着“为副班长报仇”,带头冲上山梁。敌人发起了反冲锋,她带领战友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郭俊卿因为指挥机智勇敢,带病坚持战斗,立了功。团里还给四班颁发了“战斗模范班”锦旗。   为了不暴露女儿身的秘密,5年中,她从不脱衣睡觉,也从不和大家一块上厕所、洗澡。1950年4月,劳累过度的郭俊卿患了严重的妇科病住进医院,被医生发现了女儿身。1950年5月,不得不向党组织汇报了性别。同年9月,她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央军委授予她“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称号,荣获“模范奖章”、“勇敢奖章”、“毛泽东奖章”各1枚。1956年,根据组织的安排,郭俊卿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过山东省历城县工业局副局长、青岛第一服装厂、副厂长、厂长、山东省曹县工业局副局长、民政局副局长等职。1981年离休后在江苏省常州市定居。1983年9月病逝于南京

当代军中花木兰

  

郭俊卿(4张) 人生短暂,伟业长存。曾经为新中国的奠基冲锋陷阵,50年代就曾名扬四海的特等女战斗英雄――郭俊卿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这个女扮男装走进革命队伍的“当代军中花木兰”、著名小说和电影《战火中的青春》的主人公“高山”的生活原型,虽然仅仅走过了53年的生命里程,但那是光辉灿烂、无私无畏、感人至深的一生。今天,我们深深地怀念她,不仅仅是追思过去,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励人们在新的征途中继承、发扬光荣传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英勇无畏的英雄战士

  郭俊卿同志是怀着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走进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列里来的,是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英雄战士。   1931年,她出生在辽宁省凌源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生活历尽艰辛磨难。她7岁那年,山洪吞没了家里仅有的两间草房和3亩河滩地,全家只好逃到内蒙古巴林草原东部的一个叫草帽山的地方,靠给地主当佃户度日。1944年冬,地主逼她父亲上山打柴,结果从山上摔了下来。地主看她父亲再无力做事,当天便把她们全家撵出了门。她父亲因此又恨又急,三天后便气绝身亡。14岁的郭俊卿从此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为了养活母亲和弟弟,她剃光了头,扮成男孩外出打工,到处流浪,吃尽了苦头。   抗战胜利那年,15岁的郭俊卿随着欢庆的人群走上街头,当她看到一队队开过来的苏联红军中有好些女兵时,突然萌生了这样一种强烈的愿望:“咱也要当兵,拿起枪为爹爹报仇!”   她改名郭富,又虚报了两岁年龄,女扮男装当了兵。县城解放之后,郭俊卿被编入县支队当通信员。从此,她由一个贫苦的孩子,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掀开了生命里程中崭新的一页,并在革命的队伍里不断成长进步。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她懂得革命战士肩负的责任,明白了扛枪打仗究竟为什么。正是由此而产生的坚强信念和巨大精神力量,使她能够克服一般女孩子不可想像的困难,像男同志一样,甚至比男同志更出色地完成战斗任务。   194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西北风夹着大雪,领导让她和另外一个同志到60里外的白音木图传送命令,时间和任务都十分紧迫。郭俊卿受领任务后,立即飞身上马,借着雪光奔向目的地,及时送达了命令。回来的路上,郭俊卿骑的马死了,她背着马鞍徒步回到了驻地。为此,领导给她记了一次功。此后,她多次一人在敌人封锁线上传递情报、送达命令,每一次都出色完成了任务。1946年1月,郭俊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翌年,郭俊卿被调到某团步兵三连四班当班长。这时,国民党军队向驻冀热辽地区的我东北解放军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平泉战斗中,郭俊卿带领突击队冒着炮火冲锋陷阵。在副班长牺牲的情况下,郭俊卿强忍悲痛,带领全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激战中,郭俊卿端着刺刀与敌人肉搏。她那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令战友们感叹不已。评功会上,郭俊卿又荣立了战功,她所指挥的四班被授予“战斗模范班”的称号。   辽沈战役开始时,郭俊卿所在部队担负着牵制锦西敌人的任务。刚刚提升为机炮连副指导员的郭俊卿带着队伍,牵马驮炮,火速赶到阻击地域。面对六七倍于己的敌人,郭俊卿和她的战士个个斗志昂扬。敌人的飞机大炮反复轰炸,一批又一批地扑过来,每次她都身先士卒带领战士冲入敌阵与其决斗。惊心动魄的恶战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烈士的鲜血铺成了胜利的道路,锦州10多万守敌全部被歼。东北野战军给参加阻击战的全体指战员发来了嘉奖电,这光荣和胜利之中,也有郭俊卿这个女扮男装的英雄战士的一份功劳。

情暖战友的贴心人

  艰难困苦的战斗环境和人民军队里情同手足的内部关系,锻炼和考验了郭俊卿勇敢顽强的战斗意志,也培养了她   互助友爱和患难与共的崇高美德。每逢部队行军中,她都帮助战友扛枪、背背包、抬担架、挑油桶和行军锅。她有一个好嗓子,会唱好多歌,无论行军和休息,她常以动人的歌喉鼓舞士气,活跃大家的情绪。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敌人突然袭击部队驻地。当时郭俊卿正在师里支部书记训练班学习,听到枪声,她立即和学员们一起赶到火线,冒着敌人的炮火,跑在最前面,不停地抬担架、救伤员。南下途中,她虽然已经是连级干部了,但仍然和战士一样徒步行军,常常抢扛战士的背包。她看到广播员太累了,就接过喇叭,喊口号鼓舞士气。每到宿营地,她不顾自己满脚板的血泡,抢先给战友烧水烫脚,用马尾给战士们串泡。深夜,她还悄悄起来给大家盖被子。所有这些,都被战士们传为佳话。   郭俊卿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对待革命同志比亲兄弟还亲。她当班长时,班里有一个大家都认为“难伺候”的兵。白天老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晚上尿炕,被子又臭又脏。他自己挺难受,又很痛苦,和他睡在一起的战士也常讥讽他。郭俊卿却不嫌弃他,一面帮他洗晒被褥,一面找老乡寻药方帮他治病,还经常和他谈心,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不要紧张,病慢慢会治好的。这个战士被深深地感动了,他说:“班长,你真心真意对我好,我不能对不起你!”后来这个战士说了实话,原来他是害怕部队的艰苦生活,加上想家,所以故意尿炕。郭俊卿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就耐心地给他讲革命道理,一起回忆苦难的家史,终于使这个战士提高了觉悟,安心部队工作。后来,他作战勇敢,表现突出,在解放锦州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郭俊卿满腔热情地关心别人,得到了战友们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1950年5月,郭俊卿病倒了,战友们热情地为她请来了医生,但令大家惊奇的是郭俊卿不让医生看病。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被送到医院检查治疗,这时才暴露了她的真实性别。女扮男装干革命的郭俊卿如实向组织汇报了自己的经历。简直像一条爆炸性新闻,一时间部队议论纷纷。有人说,郭俊卿女扮男装从军,是巾帼英雄;有人说,她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却向党隐瞒了真情,这是对党不忠,要严肃处理;还有人说,郭俊卿战斗勇敢,又立过功,但隐瞒性别,应予处分或让其转业。事情传到了军里,军领导明确表示:郭俊卿是女中豪杰,当代“花木兰”,是我们军队的骄傲!   从此以后,郭俊卿同其他女战士一样穿上裙服,更加潇洒和英姿勃发,但不幸的是,她在长期的艰苦环境中得下的妇女病越来越重,医生不得不给她作了切除子宫的手术。 本色依旧的普通一兵   新中国诞生之后,千千万万人知道了“当代军中花木兰”郭俊卿的动人故事。1950年,她作为第四野战军的战斗英雄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人民共和国授予她至高无上的荣誉。她的胸前,挂满了金灿灿的奖章。接着,郭俊卿作为中国优秀青年代表随同中国访苏青年代表团,又光荣地访问了苏联。在巨大的荣誉面前,郭俊卿头脑是清醒的。她牢记毛主席的教诲:功劳属于人民。她始终保持了普通一兵的本色。   根据组织的安排,郭俊卿转业到了地方工作。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注目,她又改名“郭富”,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她像革命战争时期一样拚命工作,早出晚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青岛被服厂当厂长时,和工人一起踩缝纫机,还把调整工资级别的机会让给了别人。而她当时的生活并不富裕,每月也只有50多元的工资,负担着母亲和领养的一个孩子生活。   “文化大革命”中,她被调到山东曹县民政局工作。造反派给她捏造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三天两头地批斗她,揪头发,坐“喷气式”,受尽侮辱。后来她被勒令回到老家。她的老母亲回家不久就因心脏病去世,郭俊卿也因血压升高,常常犯病。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她仍然无怨无悔,对党的信念和人民的热爱不改初衷,这不能不使人更加钦佩。   后来,组织上重新安排了郭俊卿的工作。她仍然一如既往,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同志,总像火一样的热情。在曹县民政局工作期间,当遇到有困难的人,都满腔热情的予以帮助解决,她对生活有困难的同志,常常这个5元,那个10元,用自己不多的收入无私地帮助他人。一位在战争中失去双腿的残疾军人,因为生活贫困,多次来民政局要求解决困难。郭俊卿常常把他请到家里,关照他的吃喝,临走,还要送上一点东西。另一位残废军人生活困难,郭俊卿把家中的衣服收罗几件给他带走。一些被认为是最难做工作的人,只要郭俊卿一去,几句话一讲,就被说服了。可见,她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郭俊卿同志一生清贫。她无论到哪里工作,都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她在曹县当民政局副局长时,只有两间旧房,一只破皮箱。“文革”中停止工作的一段时间,一月只发30多元的生活费。落实政策后,她也不去补领。她说:“够花了。”她领养的一个女儿已经到17岁,还报不上户口,在家呆了一年多。有人提出可以招工,女儿也闹着要去,她就是不松口:“我从来没有找人开过后门!”这位全国著名的女战斗英雄直到离休,每月的工资也只不过是90.6元。   [1]1981年4月,她离休了。离休前,她给上级有关部门打报告,要求将“郭富”改为“郭俊卿”,并恢复她本来的女性。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现代花木兰”郭俊卿公开了她的传奇人生。 1983年9月23日凌晨,中国惟一的女特等战斗英雄郭俊卿离开了她为之奋斗的和平岁月,她走时才52岁,她铁骨铮铮,忠心耿耿,一只旧皮箱、一床旧被、一条毛毯是她最贵重的遗物。她身上只有80元钱。   她买不起电视机,用了十几年的一只小收音机给她传送五洲喜讯、四海风云。   郭俊卿同志不幸于1983年在常州逝世。这就是我们所熟悉和钦佩的郭俊卿同志。她所做的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平凡,但平凡之中方显英雄本色。她为后人树立了一种崇高而又朴实无华的风范,如同一面旗帜向后人昭示着革命精神永存。   “现代花木兰”安卧在苍翠的常州市烈士陵园中,鲜花和芳草拥抱着她,她是大地的女儿。

定陶县近代知名人士 民国国大代表

  (1886~1950) 名世英,字俊卿,回族,山东省定陶县陈集镇中沙海村人。曾任中华民国国民代表大会代表。自幼上学,后参加中国同盟会,在曹州同盟会的领导下秘密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当地积极响应并成立了革命团体“尚志社”。后受组织派遣,赴济南、上海等地参加独立运动。1913年,他由曹州普通中学校长被荐为当地在上海开办的大东草帽公司经理。1925-1927年间,奉、直军阀混战,曹州地方组成支应局,公推他为局长。他利用其在当地的声望,与过境军阀头目周旋,做了一些有益于民众的事情。1928年任曲阜县长,1930年辞职回曹州,创办私立立达小学并兼任校长。1938年任曹州私立南华中学校董事会副董事长。1944年夏在菏泽城东王堂村创办鲁西南三区联立高级中学并任校长。一年后学校停办,他去河南、安徽等地。1945年10月,他被其学生、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邀请去济南,任省府顾问。1946年返乡后,利用其国民党菏泽县参议长的身份,关心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并多次营救一些被捕的共产党人及革命干部、群众。1947年被菏泽县选为中华民国国民代表大会代表。1950年病故。

原中共吉林(地)市委副书记

  郭俊卿 男 汉族 黑龙江五常市人 1923年生 1947年参加革命 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8年任中共哈尔滨市两家子区区委书记 1951年进入中共中央东北局党校学习任第4班党支部书记,1954年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办公厅干事 副科长 1955年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同志农业秘书 1956年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农业生产计划处副处长 1957年下派至中共中央东北局任农工部计划处处长 吉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 中共吉林地委副书记兼永吉中心县委书记 在反右整风中被撤销党内一切职务 1962年—1978年任吉林市水利局局长、党委书记 市革委会农林水系统负责人市 农牧局局长 文革结束后任中共吉林市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 政协吉林省委委员兼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政协吉林市委常委兼农业委员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主任 吉林省《农村合作化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为回良玉) 中共吉林市委顾问 于1989年病逝 妻: 王淑云 育有两儿四女(郭英林 郭英才 郭英春 郭英杰 郭英荣 郭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