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相公排排坐龙绯云:中国文物流失启示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33:48
中国文物流失启示录 [引用 2011-11-10 22:05:17]    字号:大 中 小
现在全国民众对文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文物鉴定也成了社会突出的问题。有些专家学者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威性,便不负责任的在鉴定会上或学术研讨会上说:某某瓷器存世只有多少多少件民间藏家不要指望用很低的钱就拥有一件国宝……”南宋官窑瓷在杭州城有限的高手手中会有几件完整器,其他人不可能拥有等诸如此类的论调,结合历史仔细想来,有失欠妥和商榷,更不利于文物的保护。

民间收藏家作为关注和保护中华文物的一部分,不会无缘无故评论文博有些“专家”如何不好。文博专家队伍里的确有很多为保护我国文物而日夜操劳,很是令人敬佩。但还是有那么一些“专家”在全国各种大大小小的场合里频频做鉴宝节目和“鉴定会”。有的人以文物出土大环境、文物保护政策滞后的事实于不顾,纠葛在各种利益之中不能自拔,给文博界蒙羞,甚至带来民众信任危机。对文博界产生了怀疑就在情理之中了。

文物的存世量是有很多复杂的因素,除了馆藏而外,民间收藏不露的也有很多。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计算“什么什么瓷”存世多少件的?先说说唐五代秘色瓷、根据历史推算不至于他们说的那样少。吴越秘色瓷分别向中晚唐到北宋末期为止起码供奉北方各王朝最少几百年。例如:五代(907-960年)时期先后向北方各王朝断断续续供奉大约53年。记载《十国春秋?吴越文穆王世家》935年:“清泰二年九月,王贡(后)唐……全棱秘色瓷器二百事……”
。后来,吴越王继续向北宋王朝(9601127)年供奉长达167年之久。《宋会要?蕃荑》973年:“开宝六年二月十二日,钱惟浚进……全棱秘色瓷器百五十事”;
《宋会要?蕃荑》976年:开宝九年六月一日,明州节度使钱惟治进……瓷器万一千事;
《宋史?吴越钱氏》976年:太平兴国元年十月,太宗即位,……性贡……金银扣器五百事;
《宋会要?蕃荑》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四月二日钱性进……瓷器五万事……金扣瓷器百五十事。加上南宋,供奉长达350年左右。北方的这些历朝散落民间和埋入地下的“秘色贡瓷”到底有多少?一年贡十件算,也有几千来件秘色瓷呢!谁也没看见每朝每代灭亡的时候统统都毁灭掉。

南宋(公元1127-公元1279) ,但从1141年算起到1276年,先后135年在烧造瓷器,不算自己内府用,不算民窑仿烧,光敬贡北方金王朝的南宋官窑、南宋龙泉窑、南宋哥窑、就算每年十几件,先后最少也有一百多年,贡品有多少?加上赏赐给大臣和内府及后宫有多少?。再想想作为商品流向社会的有多少?

现在全社会因为中央电视台对镇江市藏家向家林先生收藏的定窑瓷关于真假事件的播出,权威专家在电视里全盘否定民间收藏定窑瓷的“鉴定”和“点评”,更是动摇了广大收藏家对定窑瓷收藏的兴趣,在社会上,民众对定窑瓷的收藏家们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和嘲讽。甚至现在私下上出现大量给古董贩子廉价抛售的现象。这些廉价抛售的定瓷里边不乏真正到代的真品存在。有些很有眼光的藏家,面对专家一点代面“评论”定窑瓷的收藏局面,只能无奈的面对。


稍有文物研究知识的人都要问,定瓷怎么能说民间藏家手里没有呢?怎么就因为市面上出现相似的仿品而否定全国所有民间收藏的定窑瓷呢?真正到代的定瓷岂不是太冤了?这跟一人犯了错误,全家都是坏蛋的封建统治的株连残暴手段有何区别?这种不负责的笼统一棒打死的做法,对文物的保护是毁灭性的破坏。文物是不可在生的资源和一个民族的灵魂载体,每件文物出现的背景是千差万别,必须每件的认真鉴别对待,万万不可做整批抽样检测的商品抽检做法。如果中国民间藏家藏的都是现代仿品,那么真品肯定是,要么全被国内官方发掘归藏博物馆(但近些年来很少有这样的报道和消息),要么都走私出镜或让负责出关鉴定的文博专家放出国门流失了。谁愿意负这个责任吗?所以奉劝有些鉴定家别再不假思索的乱说。尊重事物的演变、发展规律,才能接近历史事实。

1986
年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发现仅一个窖藏就44件,30几件为北宋定窑,其中3件为紫定印花碗.(1986年《文物》)

1986
年山东淄博市淄河店村出土的窖藏68件瓷器,其中59件白瓷为北宋定窑,1件天青釉为北宋钧窑(1986《考古》3期)

1986
年成都一次出土20件元代龙泉窑青瓷(1986《参考与文物》6期)
还有很多,就不列数了。其它窑的出土文物报告,会陆续写给大家。让我们真正的认识现在文博界的一些人。广大人民群众想想,光1986年这短短一年就出土多少瓷器。那后23年以来呢!大规模的建设比原来要多几百倍,出土的那里去了?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收藏意识越来越高,以国家名义发掘的窖藏和墓葬出土越来越少,以至到这几年很少有文物发掘方面的消息。民众不仅要问:他们都在干什么?
天天在电视上喊假,到处搞“鉴定”收费。配合有些拍卖公司“做局”,大肆敛财,导致国内相当一部分文物而皇之的流入国外。想想很是痛心疾首,无可奈何!

然而我们国内的收藏家,已经很清醒的认识现在的真实情况,竭尽全力的收藏,努力的研究,宁可相信自己,也不再相信所谓的专家了。文博界、古玩界、拍卖界的乱象和黑暗,让人很是伤感和痛心。国家每年拿钱再几千万、几百万的回收流出去再流回来的、别国当成国宝中国国宝。这与很多国外爱国华侨和国内有良知的收藏家花光所有积蓄来抢救性的收藏散落地的文物形成鲜明对比。有的收藏家因藏品得不到权威部门和专家的认可,但为了养家糊口而无可奈何的大量、廉价抛售藏品,这时国内文物贩子和国际文物贩子相互勾结,走私出境。有的采用某些保险的手段,利用文物鉴定机构或专家在海关单上注明现代工艺商品,堂而皇之的走出国门。还有国内猖獗的盗墓团伙就更不用提了。几千年祖宗留给我们越来越少的文化遗产,就这样流失海外。


近几年随着国际收藏热的逐渐升起,看看国外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展示的大量中国文物。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中国文物流失的研究性和迫切性。如果我们的专家再不醒来,就是以后天天喊国内民间藏品确实存在,也为时已晚,剩下的也就是真正的景德镇和河南新仿的瓷器了。到那时,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来真的要去别的国家博物馆参观自己祖先的伟大创造了。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座博物馆中,记录在案的中国文物就有167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约为这个数目的10倍。它们大多是在1949年以前流失海外,加上1949年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墓走私出境的文物,目前至少有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落异域。

就古籍而言,仅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的中国古书就不下4000余种,家谱4000多部,少数民族文摘地方志2000种,经典古籍善本数以千计,其中很多是孤本,价值连城。此外,还有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掠夺走的珍贵古籍文书,价值不可估量。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亚洲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

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大英博物馆一向被认作是在中国之外藏有最多最好的中国文物的博物馆。1860年,英军从圆明园中所劫走的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另一部分被拍卖。献给女王的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其藏品目前已接近700万件。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玉器、雕刻品等,共计23000余件,有许多是珍品、孤品。比如,清代乾隆帝的心爱藏品、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最为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和上世纪由斯坦因(被指“敦煌盗宝第一人”)带往英国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极其重要的珍品。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 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包括刻版印刷的《金刚经》)和地图。

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
枫丹白露,原意为“蓝色之泉”,在巴黎东南90公里处,周围有2500公顷的森林,自古这里就是狩猎、避暑的胜地。法王路易六世时期(约公元1137年前后),这里最早开始兴建宫殿。经过几代帝王的不断扩建,枫丹白露宫日益完善并富丽豪华起来。 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目前,这里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也有3万多件

伯尔根实用艺术博物馆 其中一处展厅摆放着几千件中国文物,这些文物仅出自挪威人蒙茨的捐献。1887年蒙茨来到中国,在中国海关任职,后又担任了袁世凯的骑兵团长、参谋长等多个职务。蒙茨在中国生活了五十多年,收集了两千五百多件中国文物。该馆藏品中最不寻常的是圆明园的石雕,在一层的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件,有残断的柱础、栏杆、望柱、石像,在大厅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圆明园海晏堂铜版画。从上面还能认出部分石雕原来所在的位置。这座展厅被命名为“圆明园展厅”。

日本最大的博物馆。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马远的《洞山渡水图》、《寒江独钓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李迪的《红白芙蓉图》等等都是旷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触目惊心。如上大多国宝的流失当然由于诸多历史的原因而流失海外,孤苦零叮的漂流他乡。但从改革开放算起,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对滞后而大量流失的有多少?让谁为中华民族负责?难道让整个国家机构负责吗?肯定不是,政府各有其责,文博机构当要负首要责任。拿国家奉禄,为国家和人民办事。那一朝也是天经地义的天理。改革开放几十年了,难道连一个有效保护文物的合理政策都制定不出来?让人匪夷所思!到底是为什么?让世人可笑的是到现在为止,元青花的鉴定和认定就是文博机构内部还未达成共识。

真的到了我们非反思不可了,中国的每一个炎黄子孙们。我们现在文物(尤其是近年出土)真的经不起折腾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承载、聚集的民族灵魂。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保护它们、收藏它们。就国内所有博物馆加起来的馆藏文物,在这些庞大的“海外祖先游子”面前算个什么?真的就很多吗?我看一点都不多,反而少的可怜!现在追究责任都不是时候,应该马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合理的文物古迹保护政策。应该对现有的文博“专家”重新考核,大胆吸收民间有实践经验的藏家和民间田野考古专家,给民间收藏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相应的社会责任义务。封建社会时代的刘邦、曹操、刘备、朱元章等帝王都“英雄不问出处”,何况我们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尽其才是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文博机构和民间收藏家们不应该是对立的局面,应该是取长补短、相互相承的亲密合作伙伴。加大违法盗墓活动的惩治力度。这样才能减少内耗,消除误解,全民总动员、全力保护每一件文物。这样外国收藏机构还能从中渔利吗?还能廉价获取中国的“国宝”吗?他们唯恐中国国内天下大乱,再次发动“八国联军”式的掠夺和抢劫。

政府应该引导国内的国有博物馆、企业家、实力收藏机构给于倾斜政策来关注民间收藏家,不要让他们倾其一生所有为保护文物而穷困潦倒、流浪街头。不能因为几个不学无术的爆发户“收藏”了满楼的假货想发财而全盘否定有实践经验、有真才实学的众多收藏家们。

他们可以高枕无忧的干自己的本职工作,何苦受家人和社会的责难?但他们是华夏炎黄子孙,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来自愿的保护它们。这种思想境界应该受到鼓励和认可。如果盲目的漠视他们的贡献,比起国宝流失海外还要严重多少倍。
(有感而发,难免言辞过火,词不达意,望海涵!笔者草民一介,希望看文的各层细思量,一点点感言而已)
在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2002年10月上报的一份统计报表上,文物的基本指标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空白,而在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一栏,保管品的数量竟然写的是“无”。在当地,博物馆文物流失的话题正传得沸沸扬扬。


据了解,陶瓷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有很多都已经不知去向。而前不久这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由于涉嫌贪污文物被逮捕,这种监守自盗的行为让人吃惊。


在江西省文化厅1990年的一份内部资料上,1989年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的上报藏品数量为7800件。而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现在只有900件,加上现已从该馆分离出去的陶瓷考古研究所的1000多件藏品,与1989年上报的7800件相去甚远。


文物档案和藏品账目是博物馆必备的,然而当记者提出希望看到陶瓷历史博物馆的藏品登记账目时,却不那么容易。


馆长先是说文物库和账目不能公开,后来又说藏品部的负责人家里有事不在单位。两天后库房的门才终于被打开。在杂乱无章的库房却没有发现账本锁在什么地方。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和职工们说,博物馆的藏品数量是一笔糊涂账。


按照相关规定,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必须账、物分开,以便于监督,但这里十多年来藏品保管一直是一个人。陶瓷历史博物馆的管理如此漏洞百出,文物流失也就不足为怪了。


陶瓷历史博物馆的问题被举报后,景德镇市检察院和市文物局分别组成了检查组,对这个馆的馆藏文物进行了清查。仅仅是通过一些并不完整的线索,司法部门就已经查出丢失了200多件文物,而更多文物的流失由于账目不全或许很难核实。许多文物下落不明,究竟流向了何方,许多专家和当地的老百姓都非常关注。

在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2002年10月上报的一份统计报表上,文物的基本指标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空白,而在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一栏,保管品的数量竟然写的是“无”。


在当地,博物馆文物流失的话题正传得沸沸扬扬。


据了解,陶瓷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有很多已不知去向。今年10月9日,这个博物馆管理文物的办公室副主任陈迪宽,因涉嫌贪污文物被当地检察机关逮捕,这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博物馆的一名老职工找到记者。据他讲,很多重要的文物,包括唐伯虎的山水画,郑板桥的狮子图等,现在都不知上哪去了。


另一些知情人士反映的情况也大致相同。除了那位职工提到的,还有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的书法对联,清代名画家汪友棠的花鸟画等,也都在这个博物馆收藏过。


据他们说,在80年代,陶瓷历史博物馆是景德镇文物管理部门惟一的一家直属博物馆,馆藏曾经相当丰富。


陶瓷历史博物馆到底有没有丢失馆藏文物的情况呢?照理说,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博物馆应该有藏品档案,上级主管部门也应该登记备案。记者首先找到了景德镇市文物局。然而,这里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陶瓷历史博物馆成立了近20年,馆藏情况却从来没有正式上报过,只是在去年十月全国进行文物普查时,它们提供过一份统计资料,而这份统计也没有准确的数据。


文物必须建立档案,是国家文物保护法的明确要求,更是一个文物收藏档案的基础工作。费尽周折,记者才见到了江西省文化厅1990年的一份内部资料。资料显示,1989年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的藏品数量有7800件。而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博物馆现在只有900件藏品,加上已从该馆分离出去的陶瓷考古研究所的1000多件藏品,与1989年上报的7800件相去甚远。

为防止文物流失,从1964年起,当时的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就有统一的账本格式。文物档案和藏品账目是博物馆必备的。有了藏品明细,那么陶瓷历史博物馆到底有些什么文物,就一清二楚了。记者非常希望看到陶瓷历史博物馆的藏品登记账目。但是看账的过程却不那么容易。


博物馆的周馆长先是说文物库和账目不能公开,后来又说藏品部的负责人家里有事,不在单位。两天后库房的门才终于被打开。在杂乱无章的库房找了一圈,我们并没有发现账本锁在什么地方。等到记者再次追问藏品登记账本,博物馆方面好像终于想起了这本账的去向,告诉记者账本已经被检察院带走了。


见不到藏品账目,陶瓷历史博物馆到底有些什么文物,又丢了哪些文物,将成为一个谜团。景德镇市检察院以陶瓷历史博物馆的案子正在调查为由,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然而了解内情的博物馆职工却告诉记者说,从来就没见过藏品的账目。


这里的研究人员和职工们说,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其实就是一笔难以算清楚的糊涂账。
而这里的混乱还不仅仅在藏品账目上。按照相关规定,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必须账、物分开,便于监督。但在这里,十多年来藏品保管一直是一个人。陶瓷历史博物馆的管理如此漏洞百出,文物流失也就不足为怪了。


陶瓷历史博物馆的问题被举报后,景德镇市检察院和市文物局分别组成了检查组,对这个馆的馆藏文物进行了清查。仅仅是通过一些并不完整的线索,司法部门就已经查出丢失了200多件文物,而更多文物的流失由于账目不全,或许很难核实。许多文物下落不明,究竟流向了何方,许多专家和当地的老百姓都非常关注。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由于涉嫌贪污文物被逮捕,这种监守自盗的行为让人吃惊。前不久,该馆又有两名工作人员被刑事拘留。从记者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一个经营了近二十年的博物馆连一个完整的账目都拿不出来,出现文物大量流失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200多件流失文物,绝对不是文物流失的全部,而文物流失的现象也不会是个别人的问题。到底该由谁来为国家的巨大损失负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