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送子观音哪里最灵: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备课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05:48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备课问题

杨东燕  

 

内容提要:以往教师备课行为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式主

义;二是崇尚教参;三是以“我”为主,缺乏协作。实施新课程后,教

师的备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用好新教材,要重视课后备课,促进

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凸显个人特色。

主 题 词:  新课程     “五步式备课”方式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而“备课”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思以往的教师备课行为,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式主义。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对教师的备课笔记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检查方法停留在“数教案”上,简单地认为,谁的备课笔记越厚,谁的工作态度就越认真。这种做法,忽视了备课的质量,导致出现应付检查的突击备课或抄教案,甚至补教案的现象。这种无效劳动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益。

二是崇尚教参。以“课本、教参”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想,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视教科书和教参为权威,致使备课出现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教师备课中单纯地依赖教参,缺乏创新意识,使得课堂教学缺少活力。

三是以“我”为主,缺乏协作。教师备课时往往是单兵作战,缺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学科之间更是缺少整合。

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首先要从备课开始进行全面的转换。

一、备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训练上。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比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

杨东燕:育翔小学语文教师。邮编:100088

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备课时,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课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例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说明文时,有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案。上课伊始,教师边演示画面,边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后羿射日》的故事,当讲到“只见后羿拉满弓,搭好箭,对准其中的一个太阳,准备射箭”时,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你们认为后羿的箭能射到太阳吗?请你阅读1—3自然段,从中找到依据。”由于有了故事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地调动起来,纷纷从书中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学生认识到太阳离我们很远,它的特点是很大又很热,这样,学生就顺利地完成了1—3自然段的学习。此时,教师再次运用故事,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深入学习。教师问:“假如后羿的箭真能把太阳射下来,当他射下了8个太阳正准备射最后一个时,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关于太阳与人类、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谈出自己的看法。此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学习4—8自然段,进一步了解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的自主阅读空间较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阅读理解,在集体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内涵。

这个教案在设计思路上最大的特点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由此看来,教师备课时要心中有学生,要从每位学生的发展着眼,这正是新课程对教师备课提出的重要要求。

二、用好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我认为这一理念中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方面说明,教师是教材的参与者、实践者、驾驭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研究、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照搬教材的内容,教师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的角色,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度。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师要摒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例如:人教版教材《西门豹》一课,按照传统的教法,可以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展开教学(即:邺地田园荒芜、人烟稀少——西门豹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漳河边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最后兴修水利、改变面貌)。这样分块教学的结果,往往使学生的注意力只停留在故事内容本身,而缺乏对西门豹这个人物的精神品质的深层感悟。在深钻教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课文大量运用了人物对话,是通过对西门豹的言行描写,推进情节,展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梳理出主要问题,即: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自主阅读,从语言文字中获得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悟。这样从整体把握教材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创设了更大的阅读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探讨学习的策略,可以这样设问:“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重点研究什么?该怎样进行研究?”设计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句子,多读深思,在品读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提高研读的实效性。有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可以采取自学或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最后在全体交流中感悟出,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讲策略、有智慧、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学生对人物的感知可以是多元的,但在集体交流后获得对人物的理解却是深刻的、全面的。

课后,教师还可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转换角色,运用对话这种形式写出对西门豹的评价。比如:想象自己就是一位站在漳河边的小孩儿或老大爷、书生、农民……,看到西门豹为民除害得行为,你会说些什么呢?通过这个训练,既使学生深化了对人物品质的理解,又进行的对话练习,还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提供了空间,使教材的功能进一步得到了开发与利用。

实践证明,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重视课后反思,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在以往的备课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课前备课、写教案,但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课后再进行教学反思,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老师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活动往往不像教师在备课时所预设的那样进行,有时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这正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在课上教师还要注意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上生成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理解教材、设计教法,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理解层次,预计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认知变化。

教师在课后要把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效果,甚至是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并进行理性的分析,探究教学中成败的原因。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过程,那么撰写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内化理解先进理念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后反思,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更有助于形成出色的教学机智,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四、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凸显个人特色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教案精选。当然,专家们的作品值得学习,其它途径得到的资料也可以借鉴,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资源共享的理念。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并不等于拿来就用。因为相同的教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师,更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对别人的教案进行反思,再根据自己教学班的实际进行调整,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近年来,我校根据教师的工作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备课的功效,坚持采取“资源共享式”备课,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五步式”备课方式。

1.定量主备。每位教师要在组内协议分工中领取语文、数学本册教材的部分单元备课任务,利用假期时间,投入全部精力备课,做好查找资料、对照课标、研究学生、深钻教材等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备课工作。

2.集体评备。开学后,在年级教研组长的组织下,由主备课人说出教案设计的目的和各环节所要体现的意图,教具、课件的准备等,其他教师共同评说,集思广益,提出修改意见。通过集体交流、说课,充分发挥教学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以及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合力。

3.个人精备。在定量主备、集体评备的基础上,教师再将评议后的教案重新疏理、完善。在个人精备过程中,如果有些课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教师还能做到交叉备课

4.实践复备。教师在使用共享教案时还要结合新的教育理念,结合本人的教学风格及学生实际情况作出有针对性地修改,重点问题要写清答案。

5.课后反思。课后要求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和个人专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课堂结构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教师是否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了教学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究竟该怎样备好课,如何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