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之双生恶魔腐书网:天涯观察第378期:Hold不住的“老板跑路潮”与民企“杯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9:18:56


市场经济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11年9月30日东南网的报道,银行和民间借贷同时催债,令温州中小民企资金链纷纷断裂,温州老板“跑路潮”愈演愈烈,当地政府急派工作组进驻银行,要求“不抽资、不压贷”,试图为企业争取喘息时间。温州政府要求银行不抽资不压贷应对跑路潮到底有多少老板在这轮“跑路潮”中消失?
  
  《第一财经日报》从温州市金融办获悉,截至27日,已经有26家企业的企业主“跑路”,涉及金额正在调查之中仅9月22日一天就有9家企业主“跑路”,加剧趋势明显,引起了经济社会管理者的高度警觉。“中小企业倒闭企业主‘跑路’出现较为集中现象。”当地政府的一份工作文件注意到,“企业关停倒闭由规模较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胡福林‘跑路’,影响巨大并带来了连锁反应。”(来自东南网)
  
  从以上的报道可以看出,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能不引起重视了!而民营企业的老板为什么会成批的出逃?这里面的根源问题是什么?仅仅是资金问题么?目前又在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我们来一一解读。

外向型经济的春天过去,弊端渐现

民企回天乏术垂死挣扎,政府反倒临门一脚踹入死地


  
  首先是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危机。前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区经济的影响力不断的向周边辐射,以温州商人为代表的浙商开始看到了机遇,并逐步发展起来。而他们所制造的产品物美价廉,深受欧美等国家的青睐,于是大片的工厂逐步林立。很多欧美的品牌到温州等地加工产品出口。逐步广东、浙江等地的外向型企业发展起来,也完成了原始积累。那个时候的成本也不会很高,因为由农村涌向城市的打工者,吃苦耐劳工资也不需要太高,加上通货膨胀尚未形成,地方政府对于厂房占地以及税收方面都给予很大优惠,甚至很多地方厂房占地不收租,这样就大大刺激了民营企业的增长。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人工、原料、地租等成本开始提高,通货膨胀开始加剧,加上国外的行业贸易壁垒逐步加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效应,让这些民营企业无所适从。很多小企业的利润率只有3%-5%之间,于是仅人民币升值一项就可以置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于死地。
  
  而所谓的企业转型,首先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快速转的。另外在这种外向型民营企业当中,资金链就是生命。资金链一旦因为突然的事件出现问题,不用说转型,可能今天机器还在轰轰的开,明天就已经倒闭了,况且转型的方向性也容易被舆论误导,甚至有很多政府部门牵头的转型,本身就有很多问题。例如很多企业要转型,就上了很多高科技或者很多最新型的机器,当机器上来之后发现即使真的上了这些东西,也无益于降低成本,反而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因为你依然是加工企业,利润率依然被欧美国家的厂家控制,人民币的压力依然存在。而当很多企业逐步感到压力,或者资金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很难从银行中贷到款。

依靠民间借贷度过难关就像走钢丝

从08年开始“钢丝”越走越细


  
  其次就是借贷利息过高的雪上加霜。这时候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中又有很大一部分逐步演化成俗话说的高利贷,这样借来的钱甭说什么年息了,钱几乎可以说都是按天算的。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资金断链,快速倒闭,或者老板赶快走人。另外一条是借高利贷,虽然无形当中增加了负担,不一定能挺的过去,但与马上倒闭相比未来还充满变数。因为毕竟资本的运转需要时间,很可能会因为“及时钱”的运转让企业摆脱危机。但是逐步受制于民间借贷的企业,也就更加经不起风浪,也就更容易出现负担过重而不得不面对债台高筑而倒闭的结果。
  
  而民间借贷的演化也几乎是与经济问题同时出现的。有目共睹的是,进入2011年以后,国内的民营实体经济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冬季,并且这个冬天的寒冷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转暖的迹象。这次有别于2008年,因为2008年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对外出口型企业面临的只是短暂的出口量减少,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开始恢复以及国内的四万亿产业振兴计划出台之后,暂时缓解了因产能过剩等问题造成的相关企业困难。而2008年也是民间借贷开始规模兴起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实体经济面临近几年第一波困局,但因为这时金融和投机领域的现金流非常充裕,所以企业由于民间借贷暂时缓解了资金紧绷造成的断链危机,在逐步订单增多、资金回炉之后,大部分企业也就度过了那一轮的危机。虽然民间借贷高利息,但毕竟企业只是短期困难,所以一方面企业逐步度过危机,民间借贷也因此大赚其钱并迅速做大了产业规模。
  
  但是从2010年起,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增长到2011年中已经升值5.5%以上,几乎把企业的利润全部吃掉。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萎缩以及由于通胀造成的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大幅拉升让企业不堪重负,而由于政策紧缩的持续,让银行的贷款利率大幅升高,并且也抬高了贷款的门槛,让民营企业从正常金融途径很难贷到款,就不得不再次跟民间借贷机构伸手要钱。可是这个时候民间借贷利率已经不是2008年的状态了,因为相对的风险性提高,加上银行贷款门槛高利息也高,所以民间借贷的利息开始惊人的窜升。
  
  2008年,民间借贷的利息还是比较趋于合理化的,一般也是根据银行的利率作相应的调整,一般也就是银行利率的2-3倍之间。可是到了2011年,利率的蹿升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年利率在本金的50%以上的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地方的短期利率高的惊人,如在一些民间借贷集中地区,出现了如借1期(5天)100万元,五天之后就要付10万利息的情况,像原先香港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利滚利的高利贷状况也已经开始盛行。如此高的回报率,也就让民间借贷的群体越来越壮大,并成为银行的抽血机。
  
  据中国人民银行7月19日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366家,贷款余额2875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894亿元。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已审批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97家,今年累计发放贷款257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81亿元,其中111亿投向中小企业。
  
  在这种状态下,资金从银行出来以后走向了两个方向,一种是前面说的这种小型的借贷公司。而另一个方向就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小型借贷公司的回报率虽然比较高,但毕竟属于民间组织,可能带来的风险性较大,在法律上也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但是理财产品从个人角度来讲好像风险较低,回报也比存银行要高得多。但实际上,银行的理财产品很多也是这种类似借贷的组合,只不过投资标的相对来说有一定的企业担保,审核起来也相对严格一些。不过由于在投资者和借款企业之间,银行不过是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所以一旦企业出了问题,实际上银行是绝对不会负责的,从深层意义来讲其实也是民间借贷的“官方版”。

寄生在实体经济上的民间借贷不可能独自存活

一旦实体经济崩溃,造成连锁毁灭的就不仅仅是民间借贷


  
  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不管是民间借贷的公司开始由沿海发达地区深入内陆并开始规模化产业化,甚至开始向一些贫困地区延伸,甚至衍生出了类似传销性质的借贷产业链,比如令人震惊的泗洪县的高利贷危机。一个原本贫困的要接受国家救济的小县,却因为民间借贷出现了宝马遍街的现象,但是当资金链崩盘的时候,不仅大批人倾家荡产,甚至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经济陷入瘫痪。这毫无疑问是一个警钟。另外,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越来越多,这里面就埋下了风险的种子,因为支持民间借贷持续盈利的主体仍然是企业,是实体经济。而真正需要钱又贷不到款的是民营企业。
  
  如今苗头发展的趋势是,民营企业危机开始由小规模的小企业断链蔓延到一些在地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也出现相应的危机。在高利贷的压力下,一些原本资质好的企业也出现了断链危机,如果长此以往,不但实体经济遭受重创,老板跑路、企业停摆,由此产生的传导效应将导致大量的民间借贷资金血本无归,当整个危机传导到民间借贷的系统内,多米诺骨牌效应就可能产生。而民间借贷的主体很多也是大批的普通民众,其规模非常庞大,由此产生金融系统的风险蔓延是非常可怕的,不仅可能对经济造成打击,更可能引发金融安全问题。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挑战还来源于“自己人”的反水

大民企上岸把包袱甩给了中小企业


  
  而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还远不止于此。随着近些年来制造型民营企业生存压力加大以及房地产热的兴起,让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思“变”,而如何变呢?制造业的生存压力让他们很难再去支持,但是房地产业则不同,几乎年年都翻倍的利润也吸引了大批的原制造型的民营企业。当大量的“热钱”汇聚到地产业 ,地产的价格也就继续攀升。于是制造业遇冷,地产继续加热。而一般能够思“变”的民营企业,一般都是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初具规模的企业,那些传统的作坊式或者小企业依然无法摆脱危机。那么就加剧了贫富分化的状态。
  
  房地产的逐步升温,也让房租水涨船高,这样就更增加了中小企业负担。另外大量企业关闭工厂投资地产,也增加了失业率。即使是那些没关掉的工厂,因为成本增加也无法满足通胀的变化带来的工人工资的增加。于是,一方面大量的失业率,另一方面工厂招不到工的情况出现了。近些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型的民营企业为了生存问题也不得不直接或者变相投入地产业,因为只有这样的才能保证自己的资金体系是安全的,到银行贷的出款,出了问题有转圜余地。

市场经济的成果来之不易,历史不容开倒车

期盼国家作长远计,真心实意为当前危局解套


  
  在这么多重危机的包围下,民营企业自然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可是某些地方明显对民营企业关注不够,甚至增加企业负担。由于近些年来各地方对于房地产经济逐步形成了依赖,导致了民营企业所得的利润对地方财政收入起的作用无法像地产那么丰厚,往往有些地方政府就忽视了对民企的扶持,更多的兴趣是在地产开发方面。这样在税收以及为民营企业搭建效率平台方面就变得逐步落后于经济发展,无形中民营企业要面临的挑战也就更多。
  
  当然近些年我们国家逐步开始放开民营企业对一些以前无法进入的领域投资,但是很多时候却无法实行。因为很多项目要么属于很难在短期实现利润的基础建设,要么就是国有企业垄断十分严重的产业。民营企业一旦进入,要么就拿不到回报,要不然就等拿到回报的时候再被地方变相的收回去。我国已经数次对民营企业开放垄断产业,但前几次为何没成功,也就在于此。民营企业的钱都是辛辛苦苦一点一滴赚出来的,一旦投入失效,还可能会冒着“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危险,自然是畏首畏尾不敢向前了。
  
  在税收、电荒、用工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料成本上升、负债渐高以及资金链紧张等诸多问题困扰之下,民营企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之中!近日,来自广东省和浙江省的两份调研报告分别披露,指向同一个事实:今年以来,随着成本上涨、银根紧缩,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形势严峻,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为严重。广东省经信委所做的调研报告指出,50%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处于亏损状态或利润率在2%以内,仅有22.2%企业表示利润率在5%以上……
  
  如此的环境恶化之下,除了资金断裂老板跑路的民营企业悲惨结局之外,也催生出了仍在苦苦支撑的大型民营企业一种唇亡齿寒之感。而当前现状也是民营企业在目前大环境下在未来最可能形成大趋势的走向。就是找国企做靠山,把公司变成国有企业的下属企业,像蒙牛那样,找到了国企“老大哥”罩着,而这种状况,一般是比较具有规模化,有较大的品牌影响力的企业。这类企业相对找“大哥”不算太难,这类并购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可是这种现象的普及化却暴露出了一种特殊经济现象的失衡。而当有着强烈的市场经济机能的民企一旦变成了国企分支,往往就会逐步失去其原有的生命价值以及经济效能。随着国企扩张步伐加大和民企规模的萎缩,市场的竞争失衡状况也就会呈叠加效应的反馈回来,那么经济也将会陷入恶性循环。
  
  我们回过头来看,从80年代市场经济的开始,到为破除垄断鼓励民企收购国企,走出了一个相当长也是十分艰难的时期。难道,我们苦心经营的市场经济民企时代将再次终结并重新回到国企时代?而值得警惕的是,路已经走过就无法回头,即使再回到国企时代,也不可能回到当时的经济环境中大踏步发展。有的,只是可能出现的种种负效果,平摊到整个社会生产成本之中。

结束语

  
  民企老版的跑路潮,从表面来看是民间借贷之过,实际上是经济环境中的竞争格局失衡,民企的生存空间受挤压,生存平台不够完善所致。因此,想要改变现状,除了重视“老板跑路”、改善资金环境这个“ 标”之外,还应注重对民企的生存环境改善、改变失衡的竞争格局、以及构建民企产业链条衔接平台的“本”。否则,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始终无法解决实质问题。

出品:天涯观察编辑部 策划:金波 美工:盼盼 本期责编:周零壹 主笔:xiaozhu909 邮箱:yiwen@tiany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