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仙难求 奈何情深:新浪还是老大么,成也陈彤,败也陈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1:00:10
03月21日据周天舒消息:从股价和市值来看,新浪早已不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老大了。只是凭借着在短信、网络游戏方面异常积极的并购,暂时保住了营收规模第一的位置。但是,这种搭积木式的扩张方式背后必然暗藏着危机,新浪的管理和整合能力也将会不断地遭遇挑战。而且,尽管表面上新浪的收入多元化做得不错,04年第三季度非广告收入达到了3400万美元之巨,但是这3400万美元收入的大部分都是与新浪最核心的竞争力――“内容”并不相关的,这说明除了网络广告以外,新浪基本上没有其他有效的手段来利用内容创收,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新浪在新闻和内容上缺乏创新。

毋庸置疑,新浪是中国网络新闻标准的缔造者,从98年开始,新浪新闻报道的“大而全”和“即时更新”等特点不仅决定了后来中国网站的新闻报道方式,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中国网民的阅读习惯。但是,6年多之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没有看到新浪在原有的新闻报道方式上的任何突破,无非是将“大而全”做到了“更大和更全”。甚至好几次新闻中心的改版都是在对手的启发下“follow followers”,可以这么说,很多时候不是新浪的竞争对手在模仿新浪,而是新浪主动要让自己的对手更像自己,一直在自己的阴影下。

遗憾的是今天的互联网新闻已不再是新浪“独孤求败”的江湖了,搜狐的紧逼,网易的创新,百度、google的挑战,Tom、QQ的裹乱,还有越来越多的Blog网站,无不从各个角度削弱新浪的影响力,节流新浪的用户。看看新浪论坛衰败的速度吧,去看看曾经无比辉煌的“体育沙龙”和“金庸客栈”今天的冷清,我们或许就可以看到一成不变的新浪新闻的明天。

总觉得有一句话来形容新浪的新闻最合适不过,“成也陈彤,败也陈彤”。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新浪的整个新闻和内容其实只有一个脑袋在思考,那就是陈彤的脑袋,其他人的存在只是为了执行、执行、再执行从这个脑袋里发出的各种指令。当陈彤手下的编辑不足50人的时候,这一模式无疑是成功和高效的,但是当陈彤管理的员工超过了100、150、甚至200人的时候,当互联网的各种新的应用已经超出了陈彤的想象范围的时候,陈彤的角色就从一个创新者转变为他制订的条条框框的捍卫者,而新浪的新闻也就日趋保守。不可否认,陈彤对新闻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和执着,但是当这种敏感变为对手下人的敏感和怀疑,这种执着变为对自身权威的执着的时候,那么他手下的团队也会被培养出一种不好的心态,就是不需要自己的思考,不去争论,有任何问题向上请示,严格按照陈彤标准来执行,不求出彩但求不出错。这也难怪有人会批评说新浪的新闻是“信息轰炸”而非信息整合。新浪信息轰炸了这么多年,陈彤手下的编辑谁不觉得有问题,可是谁敢怀疑,谁又能怀疑?这其中的责任又该由谁来背?

在2001年之前我会问我的朋友“为什么不看新浪的新闻”,因为我觉得当时新浪的新闻绝对是中国互联网最牛B的产品,而现在我会问我的朋友“为什么还要看新浪的新闻”,因为现在的互联网上有更多的选择,甚至有更好的信息聚合的方式,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固守某种习惯呢?举个例子,搜狐古永鏘离职的消息第一时间是出现在网易部落的一个角落里,而几个小时以后,新浪科技才出现了完全雷同的消息。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因为新浪新闻的体制已经决定了它不可能最快,也不可能最全,即使我们只用这两个标准来衡量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