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txt微盘:朝鲜战争 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03:48
相持阶段和停战谈判(1951年6月23日-1953年7月27日)

[编辑] 第一次停战谈判

双方举行第一次停战谈判

经历了一年的大规模冲突后,19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提出双方进行停火谈判的建议:

“目前最尖锐的朝鲜武装冲突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苏联人民认为,第一个步骤是交战双方应该谈判停火与休战,双方把军队撤离三八线。”

6月25日,中国和美国几乎同时发表声明表示赞同,中国在当日《人民日报》中发表社论表示“我们中国人民完全赞同这个建议”,而美国总统杜鲁门则在田纳西州参加航空工程研究中心落成典礼上发表演说表示美国“愿意参加朝鲜半岛和平解决的谈判”。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奉命通知朝鲜人民军:

“我得知贵方可能希望举行一次会议,以讨论一个停止在朝鲜半岛的敌对行为及一切武装行动的停战协议,并愿适当保证此停战协议的实施。我在贵方对本通知答复以后,将派出我方代表并提出一会议的日期,以便与责方代表会晤。我提议此会议可在元山港一只丹麦伤兵船上举行。”

7月1日,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答复:[51]

“你在6月30日关于和平谈判的声明收到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和你的代表会晤,会晤地点,我们建议在三八线上的开城地区。若你同意,我们的代表准备于1951年7月10日至15日和你的代表会晤。”

这样,双方第一次停战谈判于7月10日在开城举行了,朝中方代表为南日(朝)、李相朝(朝)、邓华(中)、解方(中)和张平山(朝)五位将军,韩美方为特纳?乔埃(美)、克雷奇(美)、霍治(美)、勃克(美)和白善烨(韩)五位将军。朝中方提出三点建议,即1、停火,2、恢复三八线为朝韩边界,以及3、外国军队尽快撤离。韩美方并没有接受这一建议,要求将停火分界线放置在朝中方控制地区,要求中朝方将军队撤至当时的实际控制线以北的金城、金化、市边里、伊川、洗浦里、淮阳、通川一线,给予联合国军方面1.2万余平方千米的土地作为“海空优势补偿”,中朝方拒绝。[52] 第一次谈判破裂。[51]

[编辑] 停战谈判的恢复和军事分界线协议的达成

联合国军在1950年1月9日至1951年底的进攻和双方僵持阶段形势,黑线为最终双方军事分界线战争中的韩国国民

为获得停战谈判的有利条件,联合国军和韩军于8月18日-9月18日和9月29日-10月22日分别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分别进攻朝中方西线和东线防线。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转入防御,同时还遭到了洪水灾害,很多防御工事被毁。经过两个月的激战,联合国军占领了646平方千米土地,平均推进约2公里。李奇微意识到:“没有谁会相信凭我们手中的这点儿有限的兵力,能够赢得什么全面胜利”。于是,停战谈判在10月25日重新恢复,地点改在了板门店。10月30日至11月下旬间,志愿军发起局部反击战,占领了280平方公里土地,并巩固了开城地区的防御。11月27日,双方就军事分界线及非军事区问题达成协议:“以双方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两公里以建立停战期间的非军事地区。如军事停战协议在本协议批准后30天之后签字,则应按将来双方实际接触线的变化修正上述军事分界线与非军事区。”[51]

由于双方的条件过于悬殊,停战谈判整整进行了两年。王树增提到:“在这两年中,在双方的防御线上,密集地部署着200多万人的大军,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漫长的、最复杂的、最坚固的防御工事。联合国军的防线由部署严密的火炮阵地、坦克群以及步兵组成,数层阵地使其纵深达300公里,每一层防线都构筑了永久性的工事和堑壕,每一层防线都制定了周密的空军支援预案,形成了一个火力强大的立体防御网络,这条防线被称做‘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渊’。中国军队的防线上,数十万官兵开始建设世界上最浩大的地下防御工程,其土石方总量能开凿数条苏伊士运河、沿着对峙线自西向东,数百公里的防线上,深埋在地下的永久式坑道和交通壕蛛网般四通八达,前沿的数十万中国官兵设施齐全地生活在地下,他们所布置的火力陷阱能令任何进攻的敌人立即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些在地下枕戈待旦的中国官兵被称之为‘闭居洞中的龙’。”[53]

[编辑] 上甘岭战役

主条目:上甘岭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1952年

1952年10月14日凌晨,联合国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发动金化以北的上甘岭之战,双方在表面阵地上进行拉锯战。多次反复争夺的结果,两方面皆死伤惨重。前后历时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发射炮弹超过230万发,岭上泥土平均被炸翻出至少3米。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队伤亡情况遽增,不过阻止了美军的攻击,更使美军伤亡情况剧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统计,上甘岭战役,志愿军阵亡7100余人,伤8500余人,歼灭联合国军2.5万人,其中美军5200余人。[54]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虽然实际伤亡远低于中国方面宣称(实际伤亡6000人左右,其中美军约1500人),但在范弗里特不能夺得上甘岭后,美军没有再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的进攻。守住上甘岭上的中国军队,被全体嘉奖为上甘岭英雄团。此战役被称为朝鲜战争中最激烈的一场战役,被称为“朝鲜战场的凡尔登”。

[编辑] 空战

主条目:朝鲜战争空战

[编辑] 米格走廊:苏联的秘密介入

主条目:米格走廊
米格-15比斯F-86A

1950年朝鲜战争初期,美国空军动用了远东地区44个中队共657架飞机参战。朝鲜人民军仅有20架战机,很快就失去了作战能力[55]。8月,斯大林派遣苏联空军138架飞机进驻沈阳[56],仅用于保卫中国东北境内目标。10月,中国决定在暂时没有苏联空军掩护的情况下先行派兵入朝。

11月1日,先期进驻沈阳的苏联空军米格15在鸭绿江上空朝鲜境内与美空军首次交战。当月,苏联决定派歼击机参战,以两个空军师组建了第64独立歼击机航空军,均为MiG-15喷气式歼击机,承担保卫鸭绿江和中朝边境线以南75公里以内战略目标和交通线的任务。在这一阶段,美军参战的飞机(含作战飞机及非作战飞机如运输机、联络机等)已经达到14个大队、1100余架飞机,机数虽多,但大部分为螺旋桨式飞机,喷气式战斗机仅有平直翼的F-80,性能上远远不如苏联空军的米格-15。11月8日,美国空军司令范登堡下令派遣F-84E和F-86A各一联队至朝鲜半岛参战。第4战斗机联队的F-86经海上运输,大部分进驻日本,仅以一中队进驻汉城附近金浦机场,在12月15日第一次执行任务。[57]

苏联空军认为MiG-15对美军轰炸机的威胁使11月美空军炸毁6座鸭绿江战略桥梁和10座朝鲜城市的目标未能实现[55]。美空军认为是由于地缘政治的限制,让轰炸机不能飞入中国境内以及来自中国境内的防空炮火,造成了执行任务的困扰,但仍成功完成了大部分任务。[58]

12月,新组建的中国空军进驻丹东,直到1951年1月才首次参加空战[59]

在1950年末至1951年初,在朝鲜半岛的西北部,从鸭绿江以南至清川江之间的空域,苏联空军的米格机对联军飞机造成相当威胁。美国飞行员开始以 Mig Alley 称呼这个区域(此名为中文媒体翻译成米格走廊),认为进入这个空域就要展开宛如后巷(back alley)中的混战。[60][61]

米格走廊中最神秘的力量是苏联飞行员,斯大林命令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向中国派遣航空兵师,苏军参战人员一律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62],并严格限制其飞行员作战区域。其指挥官为空战英雄阔日杜布,许多飞行员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作战经验极为丰富。实际上,他们的指挥系统独立于中国军队,但是主要机场仍在中国境内位于安东附近。那里距离鸭绿江很近,在航程上比起从日本起飞的美军战机占上许多便宜。此外,美军明文禁止空军单位进入中国境内,绝大多数的时间这些机场的飞机可以自由起降与集结。美军飞行员曾经在访谈中提到他们在鸭绿江附近空域巡逻时能够远远看到机场的飞机循序起飞,集节编队完毕之后以高度优势进行空战。

尽管斯大林要求严格保密,但联军其实自苏联加入空战的行列之后,很快自监听无线电通讯当中知道苏联的介入,不过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联军方面也选择缄默的态度,以免战事扩大。当时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Hoyt S. Vandenberg)从远东视察回国后在记者会上公开宣称:“共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空军力量之一”,故意捧高中国的空军实力,张冠李戴,以免暴露苏联飞行员大批参战的真相。[63]

米格走廊的有限区域以及大多数空战都集中在这个范围之内,显示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并没有失去对制空权的掌握,苏联与中国对于南下建立前进机场的意愿也不高,也造成双方都会到这个区域进行空战。以双方需要飞行的距离来看,美军的F-86平均停留时间在20分钟左右,从战果上来看,美军的确压制住志愿军在朝鲜半岛使用空权的能力。然而经过长时间交锋,美军试图以轰炸切断中国军队运输线的战略企图,却最终未能实现。

虽然苏联空军有所介入,但志愿军空军宣称在朝鲜战场有效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统计,志愿军空军在战争中共出动起飞2457批26491架次,有212名飞行员击落击伤过联合国军飞机。整个志愿军空军宣称共击落联合国军飞机330架,志愿军空军被击落231架飞机,116名飞行员阵亡。[64] 此外,还有资料称,在宣称击落联军的飞机当中,包括211架F-86,72架F-84与F-80,以击其他飞机47架。志愿军宣称的损失数字是一共有399架飞机损失,其中在空战中损失231架,包括224架MiG-15,其他各种原因的损失则有168架。[65]。苏联官方宣称的空战纪录中,击落的F-86有650架和642架两种数字,而自己的损失则有335架,其中在战斗中损失319架。朝鲜的官方宣称是击落联军5729架飞机,击伤6484架。[66] 美国方面的资料宣称一共布署647架F-86到韩国战区[67],总共损失231架,其中确定空战损失73架,不明原因34架,以击其他包括故障等原因的损失。考虑在作战中受损而未能回到基地的情况,因为空战损失的可能数字还会略高于73架。[68]

由于苏联空军受到的命令是不可以南下远离鸭绿江的地区作战,因此苏联空军绝少有战术性对地任务。志愿军后来还是用刚刚创建不久的空军和海军掩护陆军攻占了朝鲜西海岸的大和岛小和岛等十多个岛屿,并在这一过程中三次轰炸大和岛,其中第二次是解放军空军首次进行夜间轰炸。这是志愿军空军规模较大的战术性对地任务。[69] 但在第三次轰炸时遇到美空军第4战斗机联队F-86机群的伏击,损失惨重,自此后至停火为止,未再出动轰炸机部队,志愿军最后以登陆作战的方式,攻占了大和岛。

[编辑] 海战

[编辑] 战后

板门店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双方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70][71]。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在三八线附近以1953年7月27日22点整双方实际控制线南北各2公里宽设立非军事区。1954年,苏联官员和在朝鲜半岛参战的各国代表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谈。但谈判未达成一个永久和平计划,未能解决朝鲜统一问题,直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朝鲜半岛依然是分裂的两个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1991年朝鲜和韩国签署了一项进行永久和平条约谈判的协议,1992年得到批准。但1991年朝鲜方面开始抵制军事停火委员会,中国于1994年退出该委员会。2009年5月27日朝鲜军方发表声明,宣布朝鲜退出朝鲜停战协定,将不再受军事停战协定约束[21]

[编辑] 其它统计数据

1953年3月23日,第一批遣返的被俘美国军人

中方的官方数据为:运动战时期志愿军毙伤美军91,503人,俘63,319,降149人;其它联合国军6,136人,俘1,238人;韩军148,293人,俘29,278人。阵地战时期志愿军毙伤美军198,352人,俘749人,降1人;其它联合国军20,343人,俘250人,降2人;韩军304,966人,俘8,254人,降283人[72]。志愿军共击毁击伤坦克2,006辆,汽车3,165辆,装甲车44辆,飞机10,629架,各种炮583门。缴获坦克245辆,汽车5,256辆,装甲车51辆,飞机11架,各种炮4,037门,各种枪73,262支(挺)。[72]

中方其它刊物的统计,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伤亡50万余人次,阵亡、病故171,687人[73],负伤22万人(扣除多次负伤人次),合计伤亡39万人,中朝军队伤亡总人数约63万人。详细资料可见中朝边境城市丹东建立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根据中国官方的《解放军报》2000年10月16日第11版文章所提供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共伤亡36万余人,阵亡171,687人。另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人员损失为:阵亡和事故死亡11.14万人、伤重不治2.16万人、负伤23.00万人、病亡1.30万人、生病43.70万人、被俘2.17万人、失踪0.40万人,伤亡总计38.2万人。

2010年10月26日,中国抗美援朝纪念馆经过10多年全国走访查实,朝鲜战争期间全国志愿军战士阵亡共183108人[74]

2010年6月26日下午,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在“朝鲜战争六十年暨半岛形势研讨会”上表示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阵亡11万4千人,加上参战人员中伤病和其他原因的死亡,中国方面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3千1百人。[75]

联合国军方面,美军伤亡约14万人次。其中死亡美军36,570人,负伤10万余人次,扣除多次负伤后的负伤人数不详。[注 19][注 20]

[编辑]

战俘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的战争成就宣传海报
主条目:朝鲜战争的战俘遣返问题

[编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条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遣返

中国人民志愿军有21,400人被俘,被俘人员中级军官有600人左右、级30余人、级5人、级1人,主要被关押在巨济岛等地。这些战俘中,有6000多人由联合国军强制遣返回中国大陆,剩余14000多人实行自愿遣返。联合国军将其移交至中立国印度军营,而由中立国印度、波兰、捷克、瑞士、瑞典五国代表组成“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主持自愿遣返。中国人民志愿军派出军官前往印度军营做解释工作,劝告战俘返乡。最终有600多人听从解释,返回中国大陆;剩余14,235人回到联合国军,随后被运送到中华民国实际控制下的台湾岛。 回到大陆的志愿军战俘大多受到政治审查、被开除党团籍或拒绝其入党,直到文革结束后才陆续平反[76]

中国共产党方面认为,表面上看,战俘由中立国印度主持对战俘进行了甄别,以确定其本人的意愿。实际上,联合国军停战谈判代表团首任团长乔埃提出“自愿遣返”的方案,试图用“大量朝中战俘拒绝被遣返”的局面来宣扬“共产主义的失败”。由此,部分志愿军战俘遭到了惨无人道的肉体和精神摧残,但害怕回国后遭到政治审查等不公平对待仍是部分战俘选择到中华民国的主要原因。有中文纪录片显示,联合国军以及台湾派出的军特人员,对志愿军战俘进行了极其残酷的迫害,包括肉体上的酷刑,在身体上纹反共反独裁标语,甚至是残杀的方式,逼迫战俘选择到中华民国实际控制下的台湾[77][78]。另外在战争期间,还发生过战俘绑架战俘营长官法兰西斯·杜德巨济岛事件。志愿军战俘中有一部分人是于国共内战中被俘,从而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中华民国国军士兵。这一类战俘中有少数人不愿意在停战后回到中国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大陆,他们配合战俘营看守,对不愿意去台湾的战俘进行强迫文身、殴打、施加肉刑,克扣伙食甚至虐杀[79]

而联合国军方面认为,志愿军战俘被联合国军转移至志愿军大兵团集结地附近的中立国印度军营,中立国军队维持秩序并代表允许志愿军派遣军官前往军营向战俘解释政策。志愿军甚至派遣美女前往军营,以归国后与战俘结婚相诱惑。整个过程均在中立国军营,并没有联合国军操纵,相反,印度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亲近,多次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枪毙反共战俘。最终,志愿军战俘完全是自愿的情况下回到联合国军军营,前往台湾,中立国并无任何干涉。而他们不愿意回中国大陆的理由是害怕受到迫害,这种迫害也早已经为中国大陆所公开承认。至于共产党1953年《人民日报》所宣传的《张子龙被美方特务谋杀的经过》中张子龙人被杀,肉被吃一事,经中立国和各国记者公开调查战俘名单并无张子龙此人,而证人所证尸体被埋地,经开凿确认为“冰川纪以来未经人类触动过的生土”,子虚乌有。[80]

[编辑] 美国

战俘交换后有23名决定到中国大陆生活。其中两人,埃德华?狄更逊(Edward S. Dickenson)下士和克劳德?巴彻勒(Claude Batchelor)下士(此人在此之前表现非常亲共,被中方任命为这21人的组长)临行前改变主意回到美国,被美国军方以“通敌”罪名起诉分别判刑10年和终身监禁,但均在1959年被释放。到中国的21个人后来从1955年7月开始陆续返回美国,到文革开始前,只有个别人留下,其余都选择回国。最先回国的一批战俘也被军方逮捕,但随后由于最高法院裁定美国军方对前军人在服役期间所犯罪行没有司法管辖权,于是在11月被释放。后来这些人也没有被普通法院再次起诉并且拿回了被俘后直到去中国之前这段时间的薪水。对此,一些美国军官对前国防部长查尔斯?威尔逊当初将这21人开除军籍的决定感到惋惜。

[编辑] 韩国和其他国家

在不愿直接遣返的335名韩国战俘中,有325名韩国战俘选择到朝鲜,2名随印度看守部队到印度,8名选择回到韩国。还有1名英国战俘选择到社会主义国家去。

[编辑] 战争罪行

1950年,保导联盟事件
参见:保导联盟事件

金荣范称,朝鲜战争中,以朝鲜方面存在确凿的屠杀平民的行为;朝鲜也指责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有屠杀平民的行为。最著名的为老根里事件[81] 8、90年代后,结束军事统治的韩国也开始承认在本身在战争中肃清平民的暴行,其中的保导联盟事件军方竟屠杀了10-100万的共产党支持者(其中绝大多数实际与共党关系极浅甚至毫无关系)。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四方中唯一没有被指责屠杀平民的军队。

美军方面,目前已经公开的美军屠杀平民行为有老根里事件,由于担心朝鲜情报人员及破坏分子混入南逃难民,因此美军第七骑兵团士兵接受命令蓄意射杀平民达四百余人,其中大部份是妇女和儿童。朝鲜宣称还有信川郡大屠杀。此外美国飞机还对城市及平民目标进行了轰炸。韩国军队方面,在韩国军队收复的本国领土以及随后占领的朝鲜城市及乡村中组织“治安队”、“灭共团”等组织,对朝鲜劳动党党员和被怀疑为亲共人士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和处决。

金大中称,朝鲜人民军方面,在战争初期占领韩国大部分领土后、以及美军仁川登陆后被迫撤离韩国时,在朝鲜半岛南部各地区进行甄别,对韩国政府官员、军官、警察、宪兵、资本家、商人及相关人士进行侦察和审判。朝鲜军撤离大田时对平民进行大屠杀。[注 21][82]

[编辑] 影响与纪念

[编辑] 朝鲜半岛

[编辑] 韩国

韩国经济在战后遭到严重破坏,李承晚在战后仍然以统一为目标,不重视经济发展,不断计划随时再和朝鲜方面开战。四一六运动后,李承晚下台,局势依然并没有缓和。此后朴正熙执政期间更出现“实尾岛事件”,双方敌对的气氛并没有因领导人转换而改变。朝鲜和韩国的领导人进行过几次会面谈话,但碍于双方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的根本差异,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进展。

韩国首尔在1994年开放了韩国战争纪念馆,展出包括朝鲜战争在内的历次韩国战争史料。2009年的朝鲜战争纪念日,首尔清溪川广场悬挂了联合国以及世界各个出兵参战国的国旗以感谢其在朝鲜战争时期对韩的大力援助,另外还悬挂了当时并未出兵的中华民国国旗(并非所有非出兵参战国国旗均获悬挂)[83]

[编辑] 朝鲜

由于这场战争,金日成得以继续统治朝鲜。在1950年代1960年代,朝鲜政治稳定,外交上和苏联、中国结盟,经济发展创造了所谓“千里马速度”,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优于韩国。但由于朝鲜经济是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环,结构单一,故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冷战宣告结束之后日益艰难,人民生活质量不升反降。1990年代朝鲜经济崩溃。在金日成死后,他的儿子金正日独裁权力巩固。朝鲜人民的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艰苦。国际社会包括中国、韩国不断对朝鲜提供经济援助。

为了纪念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帮助,朝鲜政府于1959年10月25日志愿军赴朝参战9周年纪念日建成了友谊塔。该塔坐落在平壤市区牡丹峰西北侧的山岗上。1984年10月25日进行了扩建。塔高30米,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塔身由1025块花岗岩和大理石砌成,象征着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纪念日。塔身正面嵌有“友谊塔”三个朝文镏金大字,每字重40公斤。塔顶有一铜坯镀金五角星,重500公斤。塔正面镌刻着纪念碑文,两侧绘有中朝两国军民并肩战斗的石雕。

1953年8月建立的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原在平壤市中心区解放山洞,后迁至西城区和普通江区交界的普通江畔。该馆有80多个陈列室,展示自抗日时期至朝鲜战争的有关文物及史料。

[编辑] 逃亡者

自从1950年代初朝鲜战争结束以来,朝、韩两国人民中不断有越境逃至对方者。1990年代以来,由于朝鲜经济困难,形成了由北方逃亡南方者超过由南方逃亡北方者的趋势。从朝鲜逃亡至南韩或其他地方的人又称为脱北者。自从1950年代初朝鲜战争结束以来,超过九千名朝鲜民众叛逃到韩国。2007年初,这个数字突破一万。韩国统一部的发言人表示,从1990年代以来,逃亡难民大批增加。仅2002年2006年,就有七千名朝鲜民众逃到韩国。很多朝鲜人先是偷渡到中国,然后转到韩国。

[编辑] 美国

约瑟夫·麦卡锡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有49,527人阵亡,而且几乎与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说,假如按照麦克阿瑟的战略计划,把在朝鲜的战争延伸到轰炸中国满洲和封锁中国海岸,那将会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84] 经历了越南战争洗礼之后的美国人,几乎已将这场战争遗忘,故此朝鲜战争又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朝鲜战争也令美国人首次意识到,战争的威胁随时存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军队人员数量增加了两倍,军费开支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在一场常规的运动战阵地战而非游击战中,美军地面部队不能击败中国与朝鲜的军队,这一事实被参议员麦卡锡为首的势力归咎为美国国内共产党的出卖,麦卡锡主义一段时间内获得了美国政治的主流话语权,美国国会参议院成立非美委员会彻底调查与中国革命有关的人士的忠诚问题。

[编辑] 苏联

战争对苏联的影响就十分复杂。有人认为苏联是最大的赢家,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苏联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美国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朝鲜半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在内的183108名[85]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人阵亡于朝鲜半岛,同时错过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时机,但是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来看,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在先(1950年6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在后(1950年10月19日),从时间顺序上看并不是中国主动‘错过时机’,而是美国介入造成的。

由于朝鲜战争,苏联打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的顾虑,从1952年起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大陆建设全面的工业基础,这些援建项目以及1954年定下的几十个工业项目被合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国打下了冶金石油、矿山采掘、煤炭发电、电力装备、机械制造、纺织造纸、制糖、航空航天、交通铁路国防兵器制造等全面的科研生产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了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建设道路。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与西方列强(包括日本)的战争中屡次陷入惨败或极其被动的局面,朝鲜战争的结果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获得巨大威望,中国人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就此形容:“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朝鲜战争也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避免与具有反共倾向的政权邻接,为其国内建设争取了政治地理上的缓冲。

[编辑] 中华民国

对当时退守到台湾中华民国而言,朝鲜战争的爆发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战使得美国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将台湾重新纳入防御体系,日后签订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即是基于朝鲜战争的影响。中华民国透过朝鲜战争取得大量美援,得以进一步巩固其统治基础,间接的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发起军事行动的成本。杜鲁门总统派遣第七舰队巡逻台湾海峡,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阻止了解放军渡海攻台,同时战俘归台大大鼓舞了国军士气,普遍认为此亦为国民政府反攻大陆制造有利机会。因此朝鲜战争也被称为“蒋中正的西安事变”[86]。此外中华民国曾有意派兵参与朝鲜战争,帮助南韩击退北朝鲜“金日成政权”,而麦克阿瑟也欲协助中华民国将战场扩张至中国,希望能在此战事让国民政府向中共反攻,但是被联合国和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及韩国领导阶层(当时李承晚时代)反对,所以中华民国改为以提供物质帮助美韩等派兵参战国家打朝鲜战争、击退北朝鲜的南下侵略,最后由美国麦克阿瑟将军率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获得胜利。

[编辑] 日本

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的物资采购,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奠定日本之后成为经济强国的基础。同时,由于美国对日本战争期间的物资供应的依赖,不得不重新启用战前日本国内各行业的领导者。很多二战战犯都相继复出,重新扮演日本政商各界的重要角色。这些人也为日后日本政坛右翼势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编辑] 撤军问题

撤军问题其实从1951年7月双方开始谈判之前就提出了。本来中国方面是想将撤军问题也纳入谈判议程,但是美国方面坚决反对。为了尽快停战,毛泽东经征求斯大林的意见后,同意将撤军问题留待停战实现后再谈判解决,而不将其作为停战的前提条件。但是1953年7月停战后,原定应在三个月内召开的高一级政治会议(解决撤军问题、统一问题、和平协议等重大问题)却未能召开。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朝鲜问题也是无果而终。此后志愿军于1954年9月、1955年3月和10月分三次公开撤出19个师。同时,在1958年全部撤出前,又多次秘密撤出许多军队。因而,在1958年全部撤出前,通过公开和秘密方式总共撤出约100万人。(停战时志愿军约120万,1958年撤出约25万)。1956年4月,中国政府通过英国代办处向联合国军方面发出照会,提出双方同时撤军,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但被联合国军方面所拒绝。1956年8月,朝鲜党内发生“八月事件”(延安派干部批评金日成搞个人崇拜,希望金日成改正,但被金日成镇压。后4名干部逃到中国,还有几名滞留或逃往苏联。)后,朝鲜要求中国和苏联将在逃朝鲜干部遣返,遭拒绝。1956年9月,毛泽东借阿那斯塔斯·米高扬来中国出席中共八大之机,建议米高扬和彭德怀一同前往朝鲜,劝服金日成改正错误。米高扬和彭德怀到朝鲜后,金日成被迫承认对延安派干部处理不当,答应改正。但米高扬和彭德怀离朝后,金日成并未完全照当时承诺的改正错误。早在9月建议米高扬和彭德怀同往朝鲜时,毛泽东就预计金日成可能要求志愿军撤军,但米高扬认为不大可能。11月,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认为金日成领导的朝鲜可能倒向美国,因而提出志愿军撤离朝鲜。1957年1月,周恩来在莫斯科向赫鲁晓夫谈了志愿军撤军的想法,同时建议苏联从民主德国撤军。赫鲁晓夫同意志愿军撤军,但认为苏联撤军还需等待时机。11月,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上,向金日成提出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的想法,并指出撤军对中朝有利,对美国不利,可使美国陷于被动。并提出,若美国胆敢进攻北朝鲜,中国军队将再次入朝作战。金日成最终同意志愿军撤离朝鲜。金日成回朝鲜后,经劳动党中央讨论,提出两种撤军方案,一种是朝鲜政府发表声明,要求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然后中国响应;一种是中国政府提议双方撤军,朝鲜政府表示同意和支持。毛泽东复信金日成,认为第一种方案较好。同时,金日成邀请周恩来访朝。1958年2月5日,朝鲜发表声明,要求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中国政府立即响应。很快,周恩来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访朝期间,双方政府就撤军问题达成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于1958年底前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在撤军的同时,中朝方面又与联合国军方面就撤军问题展开一场宣传和外交斗争。起初,美国陷于被动,但很快与其他国家达成共识,欢迎志愿军方面的行动,但联合国军在朝鲜统一前不撤出。不过朝鲜停战后,部分联合国军也陆续撤出韩国。至1958年前后,尚余6万左右。至1970年代初,约剩3万人。1970年代末,卡特政府一度准备将美军全部撤离韩国,后来又作罢。1990年代,韩国政府收回美军司令部对韩国军队的平时指挥权,但战时指挥权仍归美军司令部掌握。最近,经过双方谈判,美国答应2012年将韩国军队的战时指挥权也归还韩国政府。

[编辑] 相关文艺作品

[编辑] 电影

  • 一去不回的海兵
  • 红巾特攻队
  • 南部军
  • 太极旗飘扬
  • 欢迎来到东莫村
  • 猪排山
  • 上甘岭

[编辑] 电视剧

  • 战友
  • 一号国道

[编辑] 注释

[关闭]
  1. ^ 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但因双方至今未签署和平协议,所以在技术上战争仍然持续。本条目战争数据均为停战协定之前的数据。
  2. ^ 1950年7月7日入朝[1]
  3. ^ 1950年7月28日入朝[1]
  4. ^ 1950年7月7日入朝[1]
  5. ^ 1950年9月19日入朝[1]
  6. ^ 1950年10月17日入朝[1]
  7. ^ 1950年7月15日入朝[1]
  8. ^ 1950年7月29日入朝[1]
  9. ^ 1950年7月15日入朝[1]
  10. ^ 1950年11月7日入朝[1]
  11. ^ 1951年5月5日入朝[1]
  12. ^ 1950年11月25日入朝[1]
  13. ^ 1951年4月30日入朝[1]
  14. ^ 1950年10月4日入朝[1]
  15. ^ 1951年1月31日入朝[1]
  16. ^ 1951年1月31日入朝[1]
  17. ^ 瑞典、丹麦各派一艘医疗船,印度、挪威、意大利各派一医院救护[1]
  18. ^ 关于美国官方所使用的中文称谓,请参见: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 Chinese News Home Page (简体中文).
  19. ^ 韩国方面数字并未有结论,许多早前公开数字包括平民伤亡,但无论如何,以韩国人力,不可能有多达百万军队伤亡。近年根据当年人口普查资料推断,所谓伤亡失踪百万应该是军民合计数字。韩军的伤亡约在30万-40万之间。
  20. ^ 美国国防部从1954年到1960年代的统计数字是阵亡33,629人。在1970年代初期,历年各官兵详细个人档案储存处所失火,许多资料焚毁损失。后来重新根据不同资料库统计时,误把从1950年至1954年的全球美军其他原因死亡人数也计入,得到总死亡54,260人的数字。由于早先数字仅为阵亡数字,这个新数字是“总死亡数”,所以没有引起怀疑,也被刻在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上。但是后来发现错误重新修订。根据2000年修正后的最新统计数字,美军死亡人数为36,570人 [1]
  21. ^ 曾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在木浦被朝鲜人民军攻占时是《木浦日报》的记者,也被逮捕并关押于木浦中学操场,等待处决。美军仁川登陆后,驻木浦的朝鲜人民军奉命匆忙北撤,金大中方得以幸免(《从死囚到总统:金大中的传奇故事》,现代出版社,ISBN 7-80127-888-7)。

[编辑] 参考文献

  • 丁亮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由来》[2],光明网。
  • 驻朝鲜使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56周年》[3],中国外交部。
  • 王树增,《朝鲜战争》。
  • 李奇微,《朝鲜战争》(The Korean War),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l983年10月。
  • 解力夫,《战后四大战争-朝鲜战争》,1993年。
  • 杨奎松,《评〈抗美援朝战争史〉》[4]
  • 唐德刚:《毛泽东专政始末(1949-1976)》,第一章。
  • 协议中文版全文:《朝鲜停战协定及其附件和临时补充协议》,人民网,2000年12月29日公布
  • Brune, Lester and Robin Higham, eds., The Korean War: Handbook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Greenwood Press, 1994)
  • Edwards, Paul M. Korean War Almanac (2006)
  • Foot, Rosemary, "Making Known the Unknown War: Policy Analysis of the Korean Conflict in the Last Decade," Diplomatic History 15 (Summer 1991): 411-31, in JSTOR
  • Kaufman, Burton I. The Korean Conflict (Greenwood Press, 1999).
  • Korea Institute of Military History, The Korean War (1998) (English edition 2001), 3 vol, 2600 pp; highly detailed history from South Korean perspective, U of Nebraska Press. ISBN 0-8032-7802-0
  • Leitich, Keith. Shapers of the Great Debate on the Korean War: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2006) covers Americans only
  • James I. Matray, ed.,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Korean War (Greenwood Press, 1991)
  • Millett, Allan R, "A Reader's Guide To The Korean War"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1997) Vol. 61 No. 3; p. 583+ full text in JSTOR; free online revised version
  • Millett, Allan R. "The Korean War: A 50 Year Critical Historiography,"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24 (March 2001), pp. 188–224. full text in Ingenta and Ebsco; discusses major works by British, American, Korean, Chinese, and Russian authors
  • Summers, Harry G. Korean War Almanac (1990)
  • Sandler, Stanley ed., The Korean War: An Encyclopedia (Garland, 1995)
  • Werrell, Kenneth P., Sabers over MiG Alley, USNI,ISBN 1-59114-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