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电子教案:外资渗透扩张 国内粮企面临严峻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1:44:28

外资渗透扩张 国内粮企面临严峻挑战

http://feed.aweb.com.cn 2010年12月24日  中华粮网

  目前,中国约三分之二的大中型油脂企业和五分之四的大豆压榨能力已被外资所控制。2005年起,这些外资企业更是在中国的谷物市场上加速“跑马圈地”,从面粉、大米等加工领域的竞争,到北方小麦、南方稻谷的原粮抢夺,再逐渐渗透扩张至种子、化肥、运输、仓储等环节。ABCD四大跨国公司和益海等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从农作物种植、食品加工到食品销售终端的完整而庞大的产业链,这已引起各方关注。本期报告主要介绍外资在中国粮油市场的发展情况,供参阅。

  一、外资在我国粮油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加工领域

  据统计,2009年度外商及港澳台商在国内粮油加工业投资的企业444家,比2008年增42家,占全国粮油企业数量的3.1%;年加工能力7168.9万吨,同比增954.4万吨,占总加工能力的11.9%;年度成品粮油产量3981.7万吨,受金融危机影响,同比减71.2万吨,占总产量的15.9%;产能利用率55.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3.8%;年度工业产值3015.4亿元,占总产值的27%;外企资产总计1823亿元,占总资产的25.7%;利润总额81.6亿元,占行业利润的38.3%;外企从业人员15.5万人,占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4.7%。

  2009年度粮油加工分品种情况(单位:万吨)

  (二)收购领域

  入世后,随着外资企业在加工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原粮需求也迅速提升。2009年之前,外资粮企主要靠竞拍国家政策性粮食满足生产需求;而2009年以来,大型外资企业开始直接进入原粮收购市场,通过委托主产区的一些私营粮食收购企业、粮食系统改制剥离的粮库等收购主体代收代储,2010年这一变化表现得尤为明显。2010年夏收期间,实力雄厚的外资粮食企业益海嘉里首次在山东、石家庄等地介入粮食收购环节,而且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一般每斤高5厘钱左右;同时,益海也首次在南方启动早稻及中晚籼稻市场收购,延续了其在北方小麦收购中的高调。除了益海嘉里,国际四大粮商中的法国路易达孚2010年也开始介入中国小麦收购市场。

  虽然在当前收购市场中,国有粮食企业仍是主渠道,外资收购量所占份额较小;但外资粮企资金量大,且似乎不计较短期效益,只注重开拓和占领市场,来势逼人,并引发市场出现了激烈的竞争性收购,非常不利于我国粮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同时,面对实力雄厚、嗅觉灵敏的外资粮商,将会增加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难度,随着外资的逐步浸透,国有粮食企业和其他民营加工企业也将面临生存挑战。

  (三)其它领域

  跨国粮商在粮食产业链其他环节也加快投资布局,全面渗透中国粮油业务。据调查,益海集团已投资控股和参股铁路物流、收储基地、船务、船代等辅助公司;嘉吉已在华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全面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在种业方面,花卉和蔬菜的种业市场,国内早就放开;大豆种业的控制权已经失陷;棉花种子的外资市场份额一度高居50%以上。对于我国最为看重的大田作物,外资采取的策略也不同,玉米领域,是先合资在国内繁殖种子,技术领先后再推广;在水稻制种方面,一些国外公司在水稻主产区与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水稻育种研究,意图采取迂回战术,涉足我国水稻种子市场。据了解,杜邦先锋公司旗下的“先玉335”品种2006年推广面积仅26万亩,2009年迅猛增加到1900多万亩,几乎占到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十分之一。

  二、近年来外资加速渗透我国粮油行业

  (一)原因

  加入WTO后,粮油等弱势产业为外资进入提供了机会;同时人口众多、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中国为外资粮油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达到10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美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由于看好“中国机会”,美国的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投入巨资进行战略布局。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日本及韩国几家企业组建的合资公司,正投资两亿美元在美国西海岸兴建全球规模最大的粮食出口基地,该出口基地的目标是中国等亚洲市场。据了解,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简称“ABCD”)四大跨国粮商和益海都把中国作为企业扩张的重要目标,逐步在中国建立上下游完整的粮食产业链。

  (二)方式

  调查发现,外资企业大举渗透中国的粮油行业,主要采取“全面布局—控制产业链—控制价格”的方式。在布局某个产业的过程中,外资通常是低调快速的,当有关部门有所警觉时他们已布局完成,开始牟利。

  外资进入中国粮油市场首先是占领油料市场,继而向谷物市场渗透。入世后,油料市场首先成为外资攻陷的目标。2004年,跨国粮商盯上了中国的食用油领域。他们首先利用期货拉高大豆价格,诱使国内榨油企业集中采购美国大豆。随后又一路把价格打压下来,导致中国油脂企业半数破产,跨国粮商趁机利用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并购了大量民族油脂企业。控制了中国的食用油市场后,跨国粮商几次涨价,不但获取了高利润,还成为中国近几年通胀的重要推手之一。

  继在食用油取得了垄断地位后,外资企业又开始进军谷物市场。早在2005年,益海粮油集团就将黑龙江省作为发展粮食加工的战略重点,开始在水稻主产区佳木斯布局,并规划建设一系列加工项目,实现“立足东北、面向中原,辐射全国”的战略目标。2009年后,益海又强力入驻南方籼稻市场,先后在江西、安徽等主产区布局建厂或并购当地企业,同时,我们了解到,目前益海正准备进军湖南益阳,届时,益海在我国稻米市场的布局也将基本完成。在布局完成后,外资企业将利用已掌握的植物油销售终端渠道进入谷物消费市场,并通过代购代管等合作模式占领地方粮库,全面打开流通销售环节。

  另外,外资粮食巨头ABCD和益海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利用其资金、品牌、管理等优势,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仓储等流通环节,进而掌控整个产业链,达到垄断控制的目的。目前,外资企业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粮油价格,特别是食用油的价格。如2010年,跨国粮商主要通过大举收购原粮、竞拍储备粮油等方式尽量掌控粮源,然后择机待销,牟取高额利润,同时人为造成市场流通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粮价大幅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跨国粮商在中国实施的经营战略与其在拉美的方式如出一辙。如美国邦基公司目前在巴西拥有200多座粮仓,以及多个批发中心、粮油加工厂、化肥厂、饲料厂和专用码头;嘉吉在巴西拥有32个加工厂、96座粮仓和10座海港码头。跨国粮商正是通过控制巴西大豆的加工、仓储、运输和出口等环节,控制了整个大豆产业链。数据显示,目前巴西大豆产量的八成被四大跨国粮商控制。阿根廷本是南美国家成功的农业典范,但在推行了转基因大豆后,由于种子和农药都要从美国孟山都公司购买,不到10年时间里,阿根廷就丧失了对本国粮食的掌控能力。机械化单一种植大豆的农作方式,迫使数十万阿根廷农民离开土地,导致贫困人口增加。

  三、警惕外资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冲击

  2010年8月18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公布了全球163个经济体的《2010年粮食安全风险指数》报告。该报告根据谷物产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极端天气发生风险、农作物品质、粮食分派的基础设施以及政府效率等12个主要影响因素评判出各国的粮食风险水平,中国排在第96位,被列为“中度风险”国家。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尽管从目前来讲,包括外资在内的多元化的收购主体,短期内能看到粮食上涨让农民得到实惠,同时避免粮食收购让少数国企垄断。但是,从长期来讲,倘若外资企业乘机控制了国内粮食较大份额,其后果不堪设想。从某种意义上讲,粮食问题不仅是简单的吃饭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着占世界上22%的人口。随着近些年外资企业的浸透,国内食用油市场已被占了大半个江山,中国已基本经丧失了在食用油市场上的定价权。现在他们又瞄准了国内粮食市场,利用他们在资金、技术、地方区域给予的政策优势,迅速扩张。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如果国内粮食市场尤其是口粮市场话语权再旁落到外资手里,那将是极其危险的,不单对我国居民生活、粮食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会直接干扰到国家整体经济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威胁到我国社会政局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