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松弛吃什么维生素:专题07 创造奇迹的人们(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9:41:32

【报告文学】  《 创造奇迹的人们》(6)www.cntdb.com中国铁道兵网报道】

创造奇迹的人们           
   雷积贤 萧根胜(执笔)

六  生活之歌

        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记日的定制,自公元三二一年三月七日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公布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七日一周,“日曜日”公休的制度在全世界也基本是通用的。而关角隧道的施工中,指战员们却给星期天赋予了与这座工程同样特殊的内容。
        两军对阵,不分胜负,这时的星期天谁愿意过?炮火连天,鏖战持续,这时的节假日,绝对不会留住正在冲锋陷阵的战士。每个月一开工,战士们都恨不得一天有五十个小时,恨不得三天、五天就把一个月的任务完成,可想,这时的星期天、节假日对他们来说是多么不可想象。不论师首长、团首长如何通牒命令,他们也不会承认六天过后有一天是公休日的。没有办法,只好一个月过一次星期天。这一不成文的规定,从一九七五年三月份开始,一直沿用到隧道主体工程竣工。
        每个月的星期日(平时一天,至多两天),指战员们有着无尽欢乐。有总结一个月来取得成绩的快慰,有接受下个月任务后的高兴,有检修工具投入大干前的自信,有写家信寄情书的甜蜜,有洗洗晒晒、整理卫生的爽意……
        六月过后,草原上春意莅临。春天,给万物以生饥,给大地以希望。尽管你姗姗来迟,但却仍然给青藏高原以新的装扮。嫩绿的小草,织成宽阔的地毯,富有生机的藏包和云朵似的羊群,装点了这天然的“游乐场”。
        在难得又特殊的星期天里,战士们三、五成群,走出由军用帐蓬围成的营房,不但尽情地欣赏造物主在高原上给人们精心建设的乐园,而且还可以尽情地采集乐园内的土特产——牛粪。听起来让高雅之士们恶心的牛羊粪,在高原上却是必备的一宝。牧民要用牛粪抹擦奶油茶碗,用牛粪给油黑的帐蓬增加室温。驻在这里的指战员们,也同样可以用它取暖、做饭。星期天里,抽空捡几大抬筐牛粪回去,可以弥补一月内的燃料不足。
        天干、地支和历史的巧合,使得元旦、“五一”、“七一”、“八一”和国庆节与月底的星期天相连或重叠。对这一“巧合”的处理,指战员们又给它赋以新的色彩——结合节日的传统教育,进行施工动员。春节,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传统的举家团聚、辞旧迎新的喜庆之时,而在关角隧道大干的日子里,一个春节是推迟六天:正月初六才休息——一九七七年;一个是提前六天:腊月二十四过大年——一九七八年。提前过春节,推迟过新年,这人意或天意的巧合,记下了任何史料、日历都没有注释过的世间轶闻。

        辽阔的青藏高原,可能是夏娃、亚当忽视了,造物主就没有让人类在这片苍凉的土地上过盛繁衍的天意,所以,它为牛羊开出了无际的草原,在戈壁沙漠上为骆驼种下了像永远没有生机的骆驼草,唯独没有给人留下几垅可供休养生息、可有春花秋实的荒田薄地。
        部队生活在高原上,吃菜要靠“进口”。在干打垒式的营连领导住的土房内,趁着火墙温度种几棵韭菜,用没冻烂的大蒜养几株蒜苗,其艰难程度不亚于内地居民精心培育室花盆景。
        指战员们也非常荣幸。因为在关角山下可以吃到从四川、山东、河南运来的各种蔬菜。虽然数量有限,但品种不少,只是冻坏的多一些,新鲜的少而又少。如果不到青海来当兵,兴许只能吃点本乡本土生产的白菜、萝卜足矣!
        这里平时吃的菜,一般是要到三百多公里以外的西宁或甘肃兰州去买。一年有五、六个月要吃品种非常单调的窖储菜,能吃上点新鲜菜,就是一种奢望。秋天从山东、河南运进一些土豆、萝卜、大白菜,以备冬天食用,如再有不足,就要靠压缩菜、海带和东北嫩江铁道兵农场种植的大豆作补充了。
        压缩菜,当今之世很多人可能还没有见过。它可比干红薯叶要好吃的多,虽然不如干芝麻叶有香味,但却是蒸扣肉做底菜的佳品。然而,在那浩劫之年,哪有那么多的大肉可蒸!即是他们享受着全军的“特供”,又有哪个单位舍得蒸扣肉吃呢?何况供应的猪肉多是成品——罐头。
        中秋时节,战士赵恩录回山东老家探亲。父母亲收到电报后,想法凑钱到集上买回了鲜鱼和猪肉——要给外出几年的儿子好好改善一下生活。可赵恩录的几句话说得父母亲非常伤感。
        “妈,我不喜欢吃鱼、吃肉。”
        “你喜欢吃什么!”
        “青菜。最好是菠菜、芹菜、西红柿之类的新鲜菜!”
        “你回来探亲只有十来天,你妈我咋能光叫你吃青菜!”老人家听着孩子的话,又看他舀起缸里的凉水喝,心里更有些发急。“不能喝凉水!”
        她哪里知道,孩子在高原上喝的水是什么水呀——驻关角山的指战员们的生活用水全靠隧道里的泉水,泉水当是干净的。而关角山下的泉水却是八味俱全——油、泥、咸、涩、腥、苦、臊、臭。洞内一炮接一炮不停地爆破,上百台机器的昼夜运转,几百个人在洞内的新陈代谢,这如油似漆、八味俱全的泉水,即使通过人工沉淀、药物消毒也无法消除那少有的邪味和顽固的细菌。不要说是凉水,就是开水也难让人下咽。在关角山下,没有哪个干部战士不是天天拉稀。常年喝着让人肚痛头痛的关角泉水,谁不盼望什么时候能喝上几碗爽口、舒心的家乡泉水!
        “妈,我要好好的喝几碗咱家的泉水,有鸡蛋干脆给我煎两个吃吃!”
        孩子想吃鸡蛋!妈妈一听高兴了。可是仍对恩录不吃肉感到莫明其妙。
        对门的李奶奶一听恩录母亲的叙述倒明白了不少:“孩子在队伍里生活好!吃肉吃得多,胃口吃腻了……。”
是吃腻了,不过不是肉。而是那些单调的冬贮菜和很多人没听过、没见过的压缩菜。对于这些,不光是李奶奶,就是生活在这些战士身边的人,也不一定了解,不一定理解。
        天峻县新华书店的职工蒋金相与三连战士张建钦是河南郑州老乡。一次,蒋师傅去乌兰出差路过关角出口时,顺便看了一下这个当兵两年只去过一次县城的小老乡。
        他到连队时,正好遇上上夜班的干部战士们从隧道里下班回来。他看到列队鱼贯而行的战士们除两只眼睛、一张嘴以外全是泥和灰,浑身上下冻成一块,走起路来“吱呀吱呀”直响,有的手握铁锹,有的肩扛扬镐,腋窝里夹着几块木板、木棒,走一步路喘一口粗气,心里很是敬佩和不解。便问小张“你们施工这么辛苦,一月能拿多少钱?”
        “象我这个年限的兵,每月十块零五毛。”
        “有多少补助?”
        “没有补助。”
        “战士们这样加班加点地提着头干活,一月只拿十来块钱,能想得通?”
        “都是尽义务来的,谁也没有想过拿多少钱的问题。”
        “那你们想的是啥?”
        “想着赶快打通关角隧道,不能影响铺轨,不能延误工期。”
        蒋师傅伸着拇指:“真不可想象!你们太了不起啦!”
        是了不起!但并不是不可想象。因为这里居住着世界上最富有的精神富翁!
        精神富翁表现在对生活的追求上,他们却是个“穷人”,对家庭婚姻的追求上则是个“白痴”……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一个年轻貌美的少妇走进了一营三连连部。
        “昵找成绪仔。……”
        标准的青海话说得在场的几个人笑声欲出。经过细问才知道这是九班青海籍战士张成绪的爱人。
        “坐吧!小张还没下班。我马上派通信员到工地上去叫他回来。”指导员钟传兴很客气地安慰“来客”。
        “啊?他没有死?”
        “你太多心了,他怎么能死呢?”
        原来,这位结婚三年的新媳妇,好几个月没有接到当兵的丈夫的信,后又忽听人传说,张成绪在隧道里被塌方砸死了。噩耗惊人,岂不心慌!她没顾上给娘家父母说一声,就风尘仆仆地跑到关角山下,来找结婚三年仅在一起生活十几个小时的丈夫。
        通信员回来了。却不见张成绪回来,新媳妇再也坐不住了。看看日落西山,仍不见成绪的身影,这时她已怀疑指导员说话的真实性了。她坐立不安,一会儿一向大门口张望,一会儿长出短气,如坐针毡。
        天黑以后,张成绪从工地上回来了。他看着指导员那生气的面孔,知道自己没按时回来,肯定要惹领导发火了。
        “指导员,通信员去叫我时,我们班的任务还有很多没完成,我想……。”
        “你只想着干!干!干!!!明天你休息一天,好好安慰你爱人,如有慢待,我就找你算帐!”
        既然指导员下了命令,只好去安慰吧!可这第一句话该怎么说呢?接到入伍通知书的当天下午,父母亲一意决定要给他完婚。老人们总认为当兵是“死了没有埋”的人,说不准什么时间就得上前线去打仗。就是这种浓厚的传统意识,害怕他这根独苗死了以后张家绝后,才决定在成绪临当兵前办完婚事。谁知举行婚礼的当天下午,公社武装部又通知新兵提前两天集中,只在新房里住了半夜,一共没有给她说十句话。三年来,父母总认为在本省当兵离家近,来信总提出要他抽空回去几天,媳妇来信也总是千说万劝,让他早点回去,可是关角隧道的繁重任务,从干部到战士都一心扑在施工上,小张常想,自己这个当兵不到三年就入党的副班长,还能临阵脱逃,还能讲讲价钱?
        现在是媳妇找到部队了。她这样一来,肯定是要拖我回去。怎么办?我要给她硬着来,会刺伤她那“夜夜盼夫归”的一片心意——她比我年长三岁,已是25岁的媳妇了,这种心情太正常了——但如果说不好,她肯定会无休止的纠缠。怎么办?怎么办?!
“怎么办,你说吧!家里人都知道你死了,咱爹咱娘哭的死去活来,你要不回去我就碰死在你跟前!”
        父母亲的盼儿之心,妻子这样以死要挟,象一把炽热的火钳,上下夹得张成绪失去转动的空间。这时候如果不作冷处理,事情肯定会越闹越糟。
        “你看,在家你听说我死了,可现在我活的很快活,你应该高高兴兴。”
        “我高兴有什么用,村里和咱一起结婚的二显哥、长毛叔都有俩娃了,咱爹娘心里咋会高兴!俺娘还骂我不知道侍候你……”
张成绪乐了。他听出了婆姨的心思。“你先到俺班帐蓬里坐一会儿,我去找司务长给安排一间家属房,陪你住几天,保你回去后让咱俩老人高兴。”
        张成绪也把情况估计错了。她老婆在连队住了一星期被他哄回去后,并没有给父母带回去什么高兴的喜讯——直到他年底退伍后的第二年春节,才抱住了小“尕娃”。

        荒凉、单调甚至是近似于与世隔绝的高原生活就有可能让人变得难以想象的单纯甚至于愚蠢,但也可以使人从中品尝出世间特殊生活的真正味道。
        一九七九年春,一营营长郭国法要告别青海高原,解甲归田了。行至青海首府西宁市,大人们为粉碎“四人帮”的短短几年时间这座古老城市的发展速度之快而感到惊讶,小孩子们则为这人流不断、楼房林立的新环境所高兴、所陶醉。大女儿向阳一九七四年进青海时还是呀呀学话的小妮儿,二女儿晓纳是在襁褓中带上高原的。现在一个是会背“白日依山尽”的学前儿童,一个是能算“加、减、乘、除”的学生。五年多来“抬头望风沙,低首看草原”的生活,使这些求知欲旺盛的孩子的生活圈子完全局限在“家中时有水果吃,不知稻米何处生”的小天地里。当送行的汽车走过日月山,青青的麦苗、绿绿的杨柳、欢畅的河流,快活的人群……犹如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按照北京站样式设计的西宁火车站,雄伟、宽敞,是西宁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建筑。车站广场左右两旁的像列队欢迎乘客的两排杨树,虽然周围少了鲜花的映衬,与戈壁上相比却也有无限的生机。
        郭营长一家人将从这里坐火车返回河南遂平。在车站广场上,聪明的小向阳好奇地问母亲:
        “妈妈,这树上为什么没有结苹果?”
        爱说爱笑的营长妻子,听到女儿的痴语问话,怔的半天没回过气来。郭营长接着说:
        “这是杨树,不会结苹果。”
        “那苹果结在什么树上?”
        “结在苹果树上呀!”
        坐在一旁那个不明事理的晓纳又问:
        “妈妈,杨树上结不结花生?”
        “……”
        周围的人笑了。他们可能是在为这两个不懂事的孩子的幼稚发笑。而孩子的父母却没有笑。尤其那位“抗美援朝当的兵,南国北疆立过功,青藏线上喝过风”的铁营长郭国法,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愧意和歉疚。因为他没有忘记“儿痴父愚,儿失父过”的诲言和“儿女误一时,父辈悔终生”的经义之说。“子不教,父之过” ——青藏线上的铁道兵干部虽无愧于时代,却有愧于儿女。

        铁道兵官兵的历史被大家总结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没有接触过他们,您可能会不以为然,如果您有幸走进他们的生活,铁石心肠的人也会颔首、会惊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它是应该被人们所认识、所征服的范畴,无论它是多么远不可及、坚不可破,终究会逐步被人类攻克和战胜。当年曾阻挡二郎神的关角山,在英雄的铁道兵战士的脚下,也不得不伏首听命、让道通行。
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五日,铺轨列车按时通过关角隧道。铁道兵战士用热血、汗水、忠诚和智慧为祖国创造的时代奇迹,傲然穿行于世界屋脊之上,柴达木盆地连结中原大地的第一条钢铁大动脉在祖国人民的期望中胜利贯通。
        人们为了纪念那些为创造时代奇迹而捐躯的勇士们,在天峻县城西南角的山岗上,修起一座庄严的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38位曾是生龙活虎的壮士。烈士的英灵无声地仰望着他们用鲜血浸染的“天路”,企盼着他们创造的世界奇迹能被后人永久记忆!
高大的纪念碑上雕刻着团政委吴风仪题写的碑文:为修造青藏铁路光荣牺牲的铁道兵战士永垂不朽!
        当地群众瞻仰过新建的烈士陵园后,总要情不自禁地把脸向关角山望去——那里有值得祖国骄傲的时代奇迹,为创造这奇迹曾有多少个无愧于时代的高大形象与雪山并立,和历史共存……
        雄伟的关角山,将世代铭记着铁道兵英雄战士的骄傲,滔滔的布哈河水,会永远传唱时代骄子们的奋斗之歌……当您乘车来到关角山下北望烈士墓碑,翘首时代奇迹的时候,战士们伟大的形象怎能不催您鼓起奋进的风帆、积极投入到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行列,这血肉铸成的时代奇迹,一定会激起您开拓进取,自觉勇敢地为振兴中华继续拼搏!奉献!

 
初稿于一九八四年九月
定稿于二OO九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