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背红点不痛不痒图片:公正 一个好社会的首要价值 “上海应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4:21:34
公正 一个好社会的首要价值 “上海应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之一( 2011年11月17日 )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刚刚举行的市委全会结合上海的历史文化积淀,从现阶段上海发展实际出发,提出要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价值观的塑造和确立,价值取向的倡导和普及,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热切关注和议论的话题。从今天起,解放日报就“上海应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发表系列评论,以期进一步引起大家重视,引出更加广泛的讨论,使我们大家对“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价值取向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希望广大读者给予关心并欢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就像大江千里一路东去,公正,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河的永恒追求。

  无论西方神话“绝对精神与永恒秩序之女”的正义女神,还是东方传说明辨是非、生性正直的独角神兽“蝄”,公平正义的美好理想,早在思想萌芽的人类童年,远在雪山融冻的源流之初,就已是不约而同的普遍期许。千百年来各种思想川流不息,古今中外种种探索激流交汇,公平正义的终极目标也始终是生生不息的共同追求。

  百多年前,主流汇聚,马克思恩格斯说:“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他们判明:公正是“好社会”的首要价值。

  近代以降,一批批仁人志士在山河破碎的神州大地艰辛求索,为国家、民族与社会的公正而九曲不悔,百折不挠。

  历九十载,击水中流,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就是一部为社会公正而奋斗的历史。

  三十年来,大潮涌起,公正仍是当下追求。一段时间以来,令人愤慨的“最牛”官员频现、热衷“审丑”的围观层出不穷、不敢援手成为“路人”效应、“冷漠自顾”刺激公众神经,在某些社会成员中间,正义似乎不被那么理直气壮地崇尚了,正派似乎不被那么理所当然地追求了,维护规则往往要冒风险,遵守秩序不免要被侧目……风气不正的种种热点,腐败不公的种种问题,促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凸显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心声和当务之急的时代追求。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我们自然也不例外。

  站在转型发展的历史大潮出海口,面向东海之滨这座城市的我们,首先倡导:公正扬帆。

  一本名为《你为什么感到社会不公平》的书,曾经流行热销。一堂名为“公正”的哈佛课,取代“幸福课”一时风靡。一位名叫“小悦悦”的被碾女孩,激起一场集体反思。正义、公平,似乎从没像现在这样备受关注。

  但我们也从没像现在这样——如此认同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如此拥有社会流动的可能空间,如此享受社会保障的日益健全……

  1978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和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公正理念已经深植国人心中。各种发展的机会大大增多了,自主选择的程度大大提高了,人们从心底告别平均主义,普遍开始认同“机会平等”;社会成员的壁垒逐步打破了,社会流动的通道日益通畅了,农民进城,新移民扩容;贫困人口不断下降,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低保待遇日益提高……这些,是我们社会公正的基本面。

  也正因为这个基本面,尚受制于“初级阶段”的发展现实,又受制于社会转型的离心“甩力”,贫富差距、腐败现象,有时会让我们对于社会公正的直观感受“步步惊心”。

  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超越历史阶段、脱离现实国情谈“公正”,抑或就不那么“公正”,所以我们对公正的期盼也需要一点耐心,需要一点“公正心”——看到基本面、看到进步;认识到不能单纯就公正谈公正,有丰富的成果才有充裕的共享,发展也是实现公平的基础。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则不因“初级阶段”而放松对公正的孜孜以求,今天就要勉力推进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机会面前的人人平等,并尽力减少结果的不平等,以日益趋近公正的目标。

  这,就是我们倡导的公正。它的价值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

  上海之于公正,有着深刻的文化基因、丰厚的探索实践、强烈的发展需求。

  作为因商而兴的近代城市、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公平竞争、机会均等、遵守契约、规范操作,一系列现代公正理念已根深叶茂。“讲规则”是不止一位年轻人在这里的第一感受。“很规范”是不止一位外国人来投资的第一理由。这里的“阳光动迁”被视作程序正义的“极好范例”。这里的社会流动,甚至出现中国首例农民工子女考托福留学。这里的保障房审批,精细到分析申请人的水电煤缴费单。这里的义务教育,数十万农民工同住子女免费上学。这里的法官如有配偶担任律师,一律实行“一方退出”。这里的社会保障,已一次次提高老人补助、最低工资……

  而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正需社会公正的文化提振与支撑。

  我们倡导,城市每位社会成员,努力高扬公正之帆:

  ——干部要办事公道。“公正的基础是民主与法治”。法的繁体字右边是“蝄”,左边是“水”,《说文解字》释“平之若水”,意即公平。道德道德,先有道再有德,公道带动公德,而道就是规则。各类各级规则制度的设计、执行、维护者,要秉持公道之心,讲求公道之策,让社会规则的产生立足于大多数人的认同,让司法公正成为社会不公的最后终结者。以良制促良俗育良知,以良法促正气育公心,从而让公正像空气一样,大象无形弥漫身边,人人得以自由呼吸。同时每位社会成员要信法、守法、认法,真正从心底认同、信服、顺从,自觉遵章守法,

  自觉维护秩序,自觉恪守底线,从而让法律为社会守望道德的麦田、守住公正的底线。

  ——舆论要主持公道。这里讲的舆论,包括却不限于媒体,也包括大街小巷每一个社会舆论场的参与者。舆论要主持公道,就要坚持理性。公道就是公认的道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管存在什么矛盾,最后总归要讲道理。讲理是公正的起点。尤其在热点不断的舆论态势下,每位社会成员尤其是舆论场中的“发言人”、“主持人”,更要坚持理性思维,既冷静分析、仔细甄别、认真判断,不激愤、不盲从、不渲染,又总能从大多数人认可的道理出发,敢于讲理、善于讲理,并且理直而气和、得理也饶人,从而真正形成一个人人依理说事、人人接受道理的舆论氛围,让社会公正成为舆论常态,进而熏陶影响每一个人。

  ——市民要处事公道。每位成员的心态,决定一个社会的生态。面对彼此之间的矛盾,遇到个人集体的冲突,不妨对人对事都公允一点、厚道一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宽以待人,而不能对别人总有要求、对自己却很“宽容”,人人都盼望公平又人人都破坏公平。一个好的社会,需要人人有公正之心。

  不少上海人应该还记得,那年一篇高考作文《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作者笔下的真情和考官给出的满分,展现了一种社会群体间充满公正意味的汩汩温情。可以想见,写下此文的孩子,心底已然种下了公正的种子。我们期许这样的种子,春去秋来蓬勃生长,迎来一树一树花开。

  有了公正,社会就有了希望,人们就有了信心。

  不做旁观者,不做破例者,让我们人人做社会公正的弘扬者、维护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