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菜的营养价值及功效:侄子忆张学良归乡路:东北口音终生未曾改变——中新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35:37

侄子忆张学良归乡路:东北口音终生未曾改变

2011年11月11日 15:09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5)  【字体:↑大 ↓小张闾实在天津赤峰道“少帅府”留影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张闾实:张学良侄子的归乡路

  记者 刘颖

  人物简介:

  张闾实,张作霖的孙子,张学良六弟张学浚的儿子,是张氏家族第三代。

  记者手记

  第一次见到张闾实先生,是在他的图书签售会上。他用缓慢低沉的语调讲述书里的内容,向大家披露了家族中不曾为外人道的故事。读者们都很安静地听他这位亲历者讲述这段历史。

  再次见到他,是在天津和平区赤峰道的少帅府。这里已经被改造成一家菜馆,他是文化顾问。之所以担任顾问,也是因为这是他的家族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次近距离的接触,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位儒雅的、关注自己家族史和现实的人。他带着记者将少帅府的每间屋子走遍,饱含感情地介绍曾在这里发生的一个个故事。他说,把自己家族在台湾的生存状况,历经战争、逃难、隐姓埋名、困苦求生、家族离析等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还原历史,写成书籍出版,这也是在完成整个家族的一个心愿。

  1

  和大伯张学良在一起的日子

  记者:您跟大伯一起生活了多长时间?

  张闾实:大概30年。所以他的很多事情我都比较清楚,也有发言权。

  记者:当年您离开大陆又回来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

  张闾实:离开大陆的整个过程是从我的父辈开始的,是从天津走出去的。1948年我们先到台湾,在台湾呆了一年,我的父亲跟母亲发觉他们不太适应台湾那个社会,1949年就去了香港。在香港呆了大概有7年左右,又去了澳门,在澳门又呆了十几年,然后又转回了台湾再回大陆。两岸三地我们全部都去过了。

  记者:您1967年到了台湾,在台湾整整生活了30年。一直跟在大伯张学良身边吗?

  张闾实:对,我到台湾的第一年就见到了大伯张学良,那时候我还小,才五六岁,我眼里的大伯很老,是胖胖的一个老人,头发已经很少了,戴着眼镜,看上去年纪比我爸大很多。见了他们要喊大爷大妈,一个老先生一个老太太,但是这是什么意思我们都不懂,后来家里就慢慢解释给我听,说这是我父亲的兄弟,就像我和哥哥一样,我们才慢慢知道这是爸爸的哥哥。他口音很重,出生在东北台安的他,口音终生未曾改变。

  记者:他对你们这些小孩子应该还蛮和蔼的吧?

  张闾实:对,从来没有严厉地骂过我们,也没打过我们,甚至我偷了他名贵的锦鲤,打烂他心爱的兰花、把他的鸟放走,他都没有生气。尤其是他那儿的锦鲤,几乎每一条都被我们钓上来玩过再放回去,他那鱼好宝贵啊,都几十万元一条。锦鲤很大,好漂亮,红的白的,有的还是金的,我们就拿着钓竿,先喂面包,等它游过来以后,有时候我们直接下手去抓,有时还拿鱼钩去钩上来,大伯就很心疼,然后告诉我们不准拿着到厨房里烧着吃,全部都要放回水池里。他养的鹦鹉,有两三百只,有黄色的跟蓝色的,它们飞起来的时候,真的是很壮观,我们就进去抓鸟搞破坏,就这样玩得很开心。但他住所的周围都被宪兵围绕着,我们都不能离开那个圈儿。

  记者:您搬到台湾之后,也是跟大伯一样被宪兵看管吗?

  张闾实:没有。是去看他的时候,他住的地方是这样,所以我们就离不开那个范围,在那个房子的花园里面尽情玩。就是没有自由,墙外面的世界与他无关。

  记者:那时应该还不大能理解大伯的这种心情吧?

  张闾实:只是知道他从来不出门,都在房子里面,他不会离开他那个园区,我们从来也不问。进来的时候很严格的,门口有一个派出所,还有一个军营,然后问身份证,有没有通报,查电话号码,看是几个人,查证,跟他在里面呈报的是不是一样,完了到车上还要清点人数,看人,因为他大概都有我们的照片,看看都有谁,门才会开,然后我们进去,不然我们进不去。

  大概是上世纪70年代了,大伯就可以自由地外出,但不能离开台湾本岛,台湾本岛以内他都可以去,还安排两次让他到金门看了一下,隔着大海看了一下大陆。后来才准许他出国,可以去美国走一走。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文化频道.bshare-chinanews_s{background: url("http://bbs.chinanews.com/web/fileftp/2011/06/2011-06-28/U282P44T64D18F1055DT20110629150236.gif") no-repeat scroll 0 0 transparent;}分享到: 更多...
参与互动(5)【编辑:张中江】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