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芒草完整歌词:上海老城厢消失的行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03:28:53

  一:以前每逢农历初一与十五日的晚上,大小巷里就有浦东到城里来叫卖<卖锭>.这是人们祭奠逝去的亡人用的纸元宝,上面贴了一小块锡箔.这叫卖声是:长锭要伐,长锭.

  二:穿牙刷,当时的生活条件不像现在那样,人们都比较节约,不舍得随便扔掉任何的日常生活用品,就连一把小小的牙刷用久了,上面的毛掉了都不会轻易地放弃,还要重新地修理(更换新毛).所以当时就有穿牙刷的这行档.

  三:补铁锅与钉碗的.以前用的生铁锅如果有洞,或者吃饭的碗,家里摆设的瓷器不小心摔坏了.不想丢掉,就找他们上门来修理.他们的叫声是:哦,钉碗!上海人有一句歇后语----江西人钉碗自顾自.

  四:当时在冬天的夜里,冒着寒风有走街穿巷的买新鲜橄榄的人,身上背着一个小包,里边的蒲包存放新鲜的青皮橄榄。走街叫卖:“橄榄要伐橄榄,檀香橄榄卖橄榄”。这叫卖声非常清脆婉转动听。现在有时我也想学着叫上几句呢!过过瘾!哈哈!

  五:卖瓜子,熟的蚕豆,身上背几个布袋,交错地掛在颈脖子上,边走边叫,“西瓜子,香瓜子,奶油瓜子,酱油瓜子”,还卖三北盐炒豆,焐酥豆的。叫着:“呱啦松脆三北盐炒豆”。卖这些的人大都是浙江三北地区的。

  六:卖糕团的,有猪油赤豆糕,黄松糕,糯米松花团,豆沙与芝麻的双酿团,记得我小时候每天还没有起床的时,就与妹妹尝到了从窗户里传进来热呼呼的猪油赤豆糕,天热的时候还有蔭凉的薄荷糕。他们的叫卖声是:“热的猪油白糖.....赤豆糕”这个糖字音拖得比较长。

  七:修阳伞与補套鞋:“啊,修阳伞,呃有啥格坏格套鞋跑鞋修伐?”这是为居民上门服务的小贩,在小巷子里的吆喝声。现在也没有了。

  八:外国人磨剪刀:“磨……剪.刀”用生硬的中国话在招呼巷子里的居民。以前有许多白俄罗斯流亡到上海来的贵族,为了谋生而又没有本钱,只能做这种此类生意,他们使用的工具是手摇的砂轮,与中国人的方法不一样。但在一个时期被当时的苏联政府全召回去了。

  九:弹棉花:“弹棉花啊”,干此类活得人身上背着一个很大的木弓,在接到生意后,其干起活来是这样的,先在居民家里找几块木板拼成像床似的,再放上凉席。然而在自己的腰间围紧很粗的布条,从背上插一根一米五长的扁竹条(有弹性),又在竹的顶端管、挂在木弓上,一手提住这大的木弓,另一手木制的棒槌敲击弓上的弦,把旧的棉花慢慢的一遍一遍的弹松,弹完后,再用细纱把弹好的棉花网起来,然后再用大圆盘来回地压,不像现在全用机器轧,而手工弹的比机器的好,因为手工弹得不损坏棉花的纤维。

  十:大阳伞拔牙子。这是走街穿巷的专门给人们治疗牙病的郎中,他们手推木制独轮车,这车在上海已经看不到了,而有时在电影里或在外地还能看得到,车的两边放上工具的包,他们在为病人看牙的时候,总会撑上一把大阳伞,遮荫挡雨。故尔上海的人们称为“大阳伞拔牙子”不过他们的医术确实是比较高的,他们拔牙时是不打麻药针的,只要把一种药水往病牙上一涂,然后叫你咳嗽一下,那病牙就掉下来了,一点儿都不感到有痛的感觉。如果上了年纪的人们,都还是会记忆犹新的。

  十一:游医郎中,不知你们看过戏曲“沙家浜”智斗一场戏吗?里边有一位郎中的角色,那时在上海也有,与他们的打扮一模一样,还有的少拿了那个标子性的挂旗,嘴里也是哼哼例例地比不一定听地懂,但是他另一手转动发出来的声音,人们就知道是郎中来了,对于他们的医道究竟如何,只有病家知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无法评论。

  十二:瞎子(盲人)算命,有二人搭档的,前面一个是正常人,后面的瞎子(盲人)用手搭在前人肩膀上,一路走一路用手里的小铜锤击打另一块圆铜片,发出;”的铛,的铛”之声,还有含(叼)牌算命的,既有使用小鸟的,也有使用大公鸡作为工具,来为他人算命。前面盲人算命现在还能够看得到。而二人搭档的就很少能看得见了。现在讲的是后面一种,他们会让小动物鸟或鸡用嘴含(叼)出一张摊出的牌来,然后根据牌上写的语句内容为他人算命。到底算得准不准,那只有被算的人知道,还有算命的人知道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