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明月刀第一鬼区: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2:24:57
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 人一旦听说患了癌症,立即就会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治之症”,即使能够治好,也必定“九死一生”!于是,众人“谈癌色变”!可以说,有些癌症患者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为了消除人们不必要的恐惧,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目前对癌症的认识。 早在1997年,我就从文献上看到“癌症是细胞凋亡不足,艾滋病是细胞凋亡过度”的观点。十几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并更加具体地认识到:癌症可以是各种细胞的凋亡不足(如肝癌是肝细胞不凋亡,白血病是白细胞不凋亡),而艾滋病只是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凋亡过度。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只要免疫尚存,很多疾病都能不治而愈!因此,艾滋病不能自愈,但癌症可以自愈。 癌症的成因归结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遗传因素主要是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环境因素包括肿瘤病毒感染、亚硝酸盐中毒、黄曲霉素污染、辐射、吸烟……。因此,“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句话仍然适用。 癌症发作与否取决于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之间的“角力”!理论上,癌基因功能异常,抑癌基因功能正常,可能不会发生癌症;反之,抑癌基因异常,癌基因正常,也可能不会发生癌症。只有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双双发生异常时才有可能发生癌症。不过,事实证明,抑癌基因似乎占主导地位。例如,在50%以上的肿瘤中发现抑癌基因p53缺失或变异(不排除存在其他抑癌基因异常),而p53在细胞中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凋亡促进蛋白。 过去认为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突变是致癌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基因必须发生碱基替换及序列变化导致活性丧失才会致癌。现在发现,许多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功能改变并非基因突变所致,而大多数情况是由启动子序列的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乙酰化等修饰作用所控制,即基因活性的调节出现在表观遗传水平上而不是遗传水平上。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基因还是原来的基因,但活性不是原来的活性”。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使p53的羧基末端373/382位点的赖氨酸发生乙酰化,由此导致p53下游重要的靶基因p21激活,进而启动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肿瘤发生。换句话说,组蛋白去乙酰化是肿瘤发生的前提之一。如果说p53基因的活性是肿瘤发生与否的关键因素,那么究竟由谁来控制它的活性呢?目前对此还不完全了解,但肯定是一个复杂的信号转导及其综合调节过程。 尽管了解肿瘤的成因很重要,但如何消灭肿瘤细胞才是降伏癌症的关键所在。如果肿瘤病毒是致癌的元凶,防止病毒感染应该是一个“万全之策”,如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杜绝宫颈癌发生,接种乙肝疫苗防止肝癌发生等。通常肿瘤病毒都是可以整合人类基因组的逆转录病毒,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是不可能清除这种病毒的。不过,只要人体能识别病毒感染细胞,并予以清除,肿瘤也就销声匿迹了!即使是非病毒导致的肿瘤,只要人体拥有足够强大的免疫力,消灭肿瘤细胞也不在话下! 令人遗憾的是,没有几个肿瘤患者能正确看待患病的事实,大多数情况是整个人的情绪一下子变得异常低落、沮丧、悲哀,导致自身的免疫功能也随之悄悄地崩溃!尽管他们可能会被动接受治疗,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往往从精神上彻底放弃“抵抗”,结果造成难以挽回的结局,这叫“不攻自破”! 实际上,人体自始至终都在依靠自己的免疫系统清除变异、衰老细胞(包括肿瘤细胞),而这个过程与人体免疫力是密不可分的。科学研究证实,免疫力受人的精神状态影响很大,积极或消极的人生观会使人的免疫力产生强弱之别,情绪低落、恐惧、厌世等都能显著降低免疫力! 最新研究结果给“积极心态有益健康”的说法提供了科学解释。该研究选取52名年龄在57岁到60岁之间的志愿者,让他们都接种预防流感病毒的疫苗,并在接种前按要求回忆并写下让他们非常高兴或极端忧伤、恐惧和愤怒的经历。同时,利用专门仪器对其大脑额前皮层左右两侧的活动进行分析。在随后的6个月中,分3次采集他们的血清样本,并检测其中流感病毒抗体的含量。结果发现,那些大脑额前皮层左侧活跃程度超过右侧,或者说情绪更为乐观的研究对象,其体内产生了更多流感病毒抗体。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的文章指出,新研究表明那些大脑活动模式与积极情绪相关的人,能够对流感疫苗作出最佳的免疫反应。因此,作为一种机理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情绪更积极的人也更健康”。 我奉劝早期癌症患者保持开朗乐观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你们自身强大的免疫力将肿瘤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样,即使晚期癌症患者,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外,你们顽强的抗争和搏斗精神决不能被肿瘤击垮,否则谁也救不了你们! 由此可见,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可贵的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