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寻宝节目:五上教科版科学综合过关练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5:57:10

五年级上册科学基础知识综合复习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在研究种子发芽是否与阳光有关的对比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光照),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是(温度、水分、空气、种子的大小数量等)。

3.种子发芽总是先长(根),再长出(叶)。把5颗绿豆芽分开放在盘中的吸水纸上,只在吸水纸的一端滴水,三天后观察绿豆芽的根,会发现(根会朝滴水的一端生长),这说明根会朝(有水)的方向生长。

4.植物的生长必要的条件:(阳光)、(空气)、(水)、(温度)等。把两组绿豆芽放在同一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其中一组用透明塑料袋罩住,另一组用不透明塑料袋罩住。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光照),相同的条件是(温度)、(水分)、(空气)、(绿豆芽的数量)等。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6.仙人掌的叶是(刺状)叶,它生长在(沙漠)地区,它退化的叶子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它的根很发达,是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松树的叶是(针形)叶,它生长在(山地)地区;香蕉的叶是(阔)叶,它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区,这样的叶子是为了(更好地蒸发水分、获得更多阳光)。

7.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8.在蚯蚓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的对比实验中需要的材料是(蚯蚓、泥土、水、盒子),

   该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泥土中的水分),保持相同的条件是(蚯蚓、黑暗的环境、时间、土质等),该实验往往要重复做三次以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9.企鹅厚厚的皮毛是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大雁会排成(“人”)字形、(“一”)字形飞行,这样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变色龙能改变自己的颜色,这样是为了(保护自己)。

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11.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2.一棵树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条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

   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树),消费者是(蝉、螳螂、黄雀)。

13.用“兔子、小麦、田鼠、老鹰、青草、蛇”这些生物写出两条食物链:(小麦→兔子→老鹰)、(小麦→田鼠→蛇→老鹰)。

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5.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16.校园里的所有生物可以看成是一个(生物群落),一个太湖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17.在生态瓶中,(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生态瓶中除了非生物以外,还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8.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19.(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它是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引起的。

20.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动物是(大熊猫)。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常见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我们家乡的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3.地球的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 )、(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地球深部越往下温度越(高)。

4.喜马拉雅山脉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形成的。

5.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6.在研究岩石受冷热作用的实验中,需要的材料有(酒精灯、小石块、火柴、一杯水冷水、镊子)。

7.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是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土壤是(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

9.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是(沙砾),其次是(粉沙),接着是(黏土)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0.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1.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植物的覆盖程度)、(降雨量的大小)等。

在研究“降雨量与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降雨量的大小),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土地坡度的大小)、(植物的覆盖程度)、(土质)等。

在研究“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土地坡度的大小)、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植物的覆盖程度)、(土质)、(降雨量的大小)等。

12.河流的上游流速(快),所以河床布满了(大石块);下游的流速变(慢),所以河床堆满(细沙);河床中堆积鹅卵石的往往是河流的(中)游。

13.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4.除了流水,还有其他自然力如(流水)、(风)、(冰川)、(海浪)等都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

15.为防止和减少灾害发生,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修筑水坝)、(修梯田)、(封山育林)。

16.在土地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 ),土地会被(侵蚀 );在土地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17.建造家园时,我们要考虑哪些方面:(居住安全)、(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地形平坦),

    那你会选择什么位置建造房屋:(远离地震带,地势平坦,离山坡较远,河水冲击力小  )。

18.我们湖州市处于中国的(东)部,属于(长江下)游地区,所以我们这里的地形是以

   (丘陵、平原)为主,这样的地形特点是(地势平坦、起伏小,有不少低矮的山丘 )。

 

第二单元  光和影

1.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这样的物体还有:(通电的白炽灯)、(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等。

3.从不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4.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太阳  方向:(东)——   南  ——(西 )    位置: 低   ——(高)——(低)

影子  方向:(西)—— (北)——(东 )    长短:(长) ——(短)——(长)

5.(早晨)和(傍晚)影子最长 ,(正午 )影子最短,上午影子慢慢变(短),下午影子慢慢变(长)。

6.小明发现影子比10分钟前长了1厘米,说明小明观察的时间是在(下)午,此时的太阳在(西南 )面,影子在物体的(东北)面。

7.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影子的大小形状和光源照射(角度)和(距离)有关。

8.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来计时,也称(日晷),其原理是(阳光下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7.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反射光线也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约每秒(30万千米)。

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 (反光)。

9.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利用的例子:(汽车后视镜 )、(医生用的额镜 )、(潜望镜) ;人们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就是运用了激光反射的原理。

10.人眼中的瞳孔在遇强光时会(收缩),在遇弱光时会(放大)。

11.光源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两面镜子反射在一起的光比用一面镜子要(强),获得的热量也就越(多)。

12.(凸透镜)和(凹面镜)能会聚光线,产生强光和高温。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利用(凹面镜聚光)取得的。

13.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用(凸透镜)聚光获得高温,从而制得了氧气。

14.物体的吸热本领和(物体的颜色 )、(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15.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6.物体反光本领越大,(吸热)本领越小,如白色物体的反光(强),吸热(弱);黑色等深色物体反光(弱),吸热(强)。所以我们夏天穿(浅)色衣服,冬天穿(深)色衣服比较合适。

17.普通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组成,我们之所以看见红领巾是红的,是因为红领巾基本只反射(红)色的光;而白色物体反射了(七种颜)色的光,所以白色吸收的少;黑色物体基本不反射所有颜色,所以它的(吸热)本领最强。

18.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装置,是将(光)能转换为( 热)能。

19.我们肉眼看得见的光称为(可见光 ),也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光如(红外线 )、(紫外线 )等。

20.太阳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具有(清洁)、(节能)、(安全)的优点。

21.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22.电灯的灯罩可以把原来向上的光(反射)向下,使下面更明亮。

23.光的特点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镜面会发生反射)、(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30万千米)(光具有热,光越强,温度越高)等。

24.在研究“光的强弱和温度有关”的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光的强度),相同条件是(照射的时间)、(距离和角度)、(地点)、(镜子的大小)等。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1.我们提水筒时,会感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

2.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 快  )。

3.物体形状被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形)的力叫(弹力)。弹力在生活中运用的有(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弹簧)等。

4.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的方向与车轮转动的方向(一致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但小明在绕了很多圈后确发现轮胎在原地打转,这是因为

( 摩擦力太小,打滑了 ),我可以通过(加重车身 )、(车轮变更粗糙)、(加宽轮胎)等方法消除这一现象。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6.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一定的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力  )。要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必须对物体(施加一定的阻力  )。

7.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测量的工具叫(弹簧测力计),生活中常叫它(弹簧秤),我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 )来表示重力的大小,其实质量和力是不同的,科学上我们用(牛顿 )作力的单位,简称( 牛)用(N)表示。1牛≈( 100  )克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手拿测力计的( 提环 ),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

9.两把量程分别是1牛和5牛的弹簧测力计,测一个0.8牛的重物,我会选择(1 )牛这把,

   因为使用这把测量该物体更加(精确)。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 ),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

11.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表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

12.我用1牛顿的力推一个物体,可是他没动,这时有摩擦力吗?(有 )。当我用2牛顿的力推它时,它刚好动了,摩擦力的大小是( 2)牛顿。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 滑动 )和(滚动 )两种方式,他们所产生的摩擦力分别是(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14.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利的,有时是有害的。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增加 )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减小 )它。

15.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实例有(鞋子底上有花纹)、(车轮上有花纹)、(雪地上铺稻草)等,减小摩擦力的实例有(在拉链上涂石蜡)、(往合页里加点油)、(使用滚珠轴承)等。

16.生活中应用滑动摩擦的实例有(走路鞋底与地面接触)、(刹车时轮胎与地面接触)、(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接触)等,应用滚动摩擦的实例有(汽车行驶时轮胎与地面接触)、(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滚珠轴承的转动)等。

17.使小车运动慢的因素有(载重量大)、(摩擦力大)、(拉力小)等,使小车运动快的因素有(载重量小)、(摩擦力小)、(拉力大)等。

18.在研究“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相同条件是(物体重量)、(运动方式)、( 接触面大小 )等。

19.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运用有(轮胎上有花纹)、( 踏板、把手粗糙 )、(刹车 ),

    减小摩擦力的运用有(用滚珠轴承)、(齿轮与链条)、(脚踏轴承)。

20.汽车超载会增加车辆的重量,摩擦力也会(增大),但却反而刹不住车,那是因为重量增加后不但摩擦力会(增大),惯性也会(增大 ),所以超载是很危险的。

21.F1赛车的大发动机是为了(速度快),轮胎很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车身很低、轮胎间距离很宽是为了(行驶),车身流线型是为了(减小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