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留香 郑少秋85版:身体里住着个神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16:38:41
身体里住着个神医  

2011-10-14 15:24:04|  分类: 医疗偏方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三阳智谋库《身体里住着个神医》

身体里住着个神医
 

   汪思源 著 华文出版社 出版 

  

   第一章 身体里的神医——人体的自愈力
  生命降生时,一位“随身医生”就在我们身体里安家落户了,体内的每一处器官,每一种分泌物都是他信手拈来的好药材。生活中,小毛病往往不需吃药就能好,疑难杂症自然痊愈的例子也不鲜见,这就是“神医”在自行诊断、开方配药,为我们祛病保健康。在医学上称其为自愈力。
  求医用药是治疗很多疾病的必要手段,不过这也是为自愈力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争取时间,病体痊愈归根结底靠人体自愈力,日常保健更要靠自愈力。我们必须结识这位神医,学会听从他的健康指令,利用好他的天然药田,才不会失去健康这一最宝贵的财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可事实上我们却常常被疾病所困扰。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生病?是谁带走了你最珍贵的健康?
  凡事皆有极限
  中医讲“天人合一”,人体和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现象都是相似的。看看下面关于自然界的例子,也许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健康的真谛。
  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干净的空气是由氮78%、氧21%、二氧化碳0.03%等气体组成的,这三种气体约占空气总重量99.00%以上,其他气体总和不到千分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改变了空气的正常组成,使空气质量变坏。据统计表明,每天全球有数万吨废气排入到大气中,按照这个排放速度,大气早该让人窒息了,可事实并不是那样,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除了植物和雨水可以洁净大气,大气本身也有超强的自我净化功能,依靠大气的稀释、扩散、氧化等物理化学作用,就能使进入大气的污染物质逐渐消失。

       经科学研究发现,大气中的氧气、水和其他多种物质吸收了太阳光线的能量后,可以生成一种氢氧自由基,它的氧化能力相当强,可净化大气中的烟雾。
  但是大气的自净能力毕竟有限,如果人类不加节制,把越来越多的工业粉尘和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那么终有一天会超过大气所能承受的极限,大气"生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被污染的大气也并非无药可救。人们可以采取措施,比如在一定范围的区域内,植树造林,甚至建立自然保护区,搞生态建设。这样就能调节气候、截留灰尘、吸纳有害气体,从而大大提高大气的自净能力,大气就能恢复"健康"。
  事实上,人体生病也和大气被污染的道理一样。人体借助自身的自愈力,即使偶尔有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环境改变、血液污染、负面情绪等影响,也可以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而不生病;只有当身体的消耗和损害达到了更严重的地步,人才会生病。

       换句话说,生病则意味着身体的承受能力到达了极限,疾病就是身体给我们的信号,而那些损害人体自愈力的因素就是致病的罪魁祸首,它们削弱了自愈系统的力量,由此带走了我们的健康。
  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疾病
  一个年轻人这样描述自己:“我很喜欢美食,觉得自己挺注意营养的,可是总觉得身体不强健,容易感冒,什么时候有了流行性感冒一准被传染,为什么会免疫力这么差呢?”
  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肝脏和淋巴系统功能低下,而且心肺、胃肠等器官有老化现象,这让年轻人大吃一惊。医生建议他马上改掉坏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科学调节饮食,不要偏食和过量。
  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身体不适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是生活起居不规律造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持续损害人体的组织器官,人体的自愈系统便忙得无暇休息,最终"神医"累垮了,生病是自然的事情。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称得上"健康"呢?中医的"天人一体观"讲,人体必须与外界的变化规律保持一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各个要素之间都有其固有运行规律;人与自然之间也是个有机的整体,整体的不和谐也会影响局部的运行状况。
  首先,要听懂身体发出的信号,并听从指示。我们的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地闹脾气,如果有不适感,那么必定是某一方面出了问题。因此,我们要按照身体的指示行事: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该发的脾气发出来,该看开的时候就释然。
  其次,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可违背天道。自然环境的变化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体五脏的功能和津液的代谢,使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病理反应。例如,昼夜更迭,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顺应天时。现代人喜欢过"夜生活",在脏腑机能都减弱的时候还要活动,长此以往必然会伤精耗血,损害身体。另外,人类的破坏性活动影响了自然环境和气候,恶化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最终又影响人类自身。
  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人类漠视了自身的自愈力,也藐视了自然界的强大力量。《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也是说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要顺应自然和身体的规律,否则就会破坏天道,损害人体的自愈能力。人不能无所畏惧,也不能耍小聪明,更不能目光短浅。总之,如果你想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养生的核心就是顺应自然,顺应人体规律,做到天人合一;而具体的方法则是让身体做主,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必须结识的神医
  我们身体里庞大的自愈系统是与循环系统、应激系统、免疫系统、骨髓造血干细胞机能等等相关联的,这便是身体里的“神医”。当身体出现病症时,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时,神医就施展医术,自行诊断,开方配药。那么我们要跟这位神医打好交道,做好配合,一起捍卫身体健康。
  有多少疾病可以自愈?
  据德国健康期刊《生机》报道,研究人员发现,人体自身有能力治愈60%至70%的不适和疾病。据说,科学家目前已经解开了机体自愈的一些秘密。当人有不适或生病时,身体可以从自身的“药田”中找到30至40种“内药”来对症治疗。这种治疗过程是由激素、免疫细胞和抗体等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
  其实,类似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小心蹭破了皮肤、出了血,过一会出血就会自然止住;再过几天,伤口就会结痂;一星期后,痂脱了,皮肤恢复平整;再过一个月,皮肤已经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一点痕迹都没有,这时你已找不到破损的地方了。出血之所以能自行停止,其实是因为人体有天然的止血药--血小板。这证明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而人体的自愈能力不仅局限于伤口复原这样的小事,有时即使是医生宣布的绝症也可能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在英国,一个13岁的男孩得了白血病,就在医生配型成功、准备为他实施骨髓移植手术时,却惊奇地发现他的白血病症状居然消失了,他奇迹般地“自愈”了!而在几周前,主治医生还认为,如果男孩不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就将活不过一个月。医生欣喜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男孩的家人,并建议他们定期复查。几个月后,男孩的身体战胜了疾病,诊断结果为彻底康复。
  由此可见人体的自愈功能十分强大,甚至可以创造奇迹。遗憾的是,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求医问药来抵御疾病,往往忽视了人体自身的力量。其实,只要积极利用人体自愈力,就可以通过调节自身,消除体内的致病因素,修复受损的机体,重新回归健康。
  自愈力就是人体的“神医”
  许多人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当这些动物生病时,会不吃不喝趴在那里,其实它们在用节食的方法来给自己治病。道理很简单,节食就是为了减少体力,因为身体在消化食物的时候,需要消耗自身体能,而节食则可以减少体能消耗,把有限的体能用到治愈疾病上面。动物就是这样配合自愈力来给自己治病的。
  其实人自然也有这种能力。在生病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不想吃东西,这就是在运用自愈力来为自己治病。因此在遇到感冒发烧等小毛病的时候,不妨试试少吃饭,多喝水和果汁,这样有利于加快身体的康复。
  自愈力既是天生的,又是可以被激发出来的。以下是四种增进人体自愈力的方法:
  1、休息:劳累时,休息是恢复体能是最有效方法。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养的作用特别重要,这种养包括充足的休息和有规律的生活。
  2、运动:运动能治愈很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
  3、营养:营养在中医里也叫做"水谷精微",意思是食物消化后能被人体吸收的、对人体有益的精华部分。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所以营养对身体很重要,而对于处于恢复中的人体尤其重要。
  4、心态:人是身心统一的动物,身体和心灵组成了人的整体。身体是心灵的载体,心灵是身体的指挥。如果指挥系统出现了问题,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不能很好的工作。
  自愈力的激发有很多种方法,例如中医常用的经络养生法,就是开发自愈潜能最突出的例子。求医不如求己,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就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疾病的发生,甚至从源头上祛除疾病,达到治病固本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重视挖掘人体自愈的潜能,读懂人体,灵活应对,制订出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案。
  不能过度干预的神医大药
  自愈力,是指机体的自然愈合能力,是人人都有的自身调控能力。所以不能过度干预,否则就会扰乱"神医"的步骤,给"神医"帮倒忙。
  自愈系统与生俱来
  百科学者张弦在对医学理论的研究中发现,包括人体在内的诸多生命体,都存在一个与生俱来、自发作用的自愈系统,使其得以维持健康状态,免于在来自外界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等侵害中丧失生命力。因此说,人体的自愈系统是经过自然界亿万年的洗礼,不断地锻炼而形成的。
  现代科学研究指出:自愈系统包括防御系统、应激系统、免疫系统、修复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发生协调性、功能性障碍或者受到外来因素破坏时,自愈系统会调动其他子系统来"替补",使机体维持健康状态。而当其他子系统的代偿能力不足以"替补"时,人就会生病,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体自愈系统的调节过程中,常常以减弱身体某些生理活动为代价,甚至暂时关闭某些机能,以减少养分的消耗,而将养分分配给身体出现问题的部位。

       因此,这个过程会使人体某些局部表现出一些症状,这其实是一种身体警告,提醒人体出现了某些不平衡。例如人体的发烧,可能是提醒人体某些地方有炎症,而发热则是自愈系统为了医治人体而做的有益调节。
  因此说,自愈系统的调节包纳了整个人体,其复杂和精密程度是今天的科学技术所不能比拟的。不过,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读懂身体的语言,却可以正确认识身体的用意,只要不去阻止、干扰和破坏身体的正常行为,就可以充分利用自愈力来防病健身。
  别给神医帮倒忙
  现实生活中,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原因,很多医生重药剂治疗而轻防治。有时药物也确实可以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所以也符合大多数病人的需求。因此,人们已经习惯了生病就求助于医药,而忽视对身体自愈力这个“天然神医”的利用。
  但是,使用药物的结果往往只是减轻了病痛的“假象”,药物(特别是内服药物)其实也必须通过身体自愈系统的调节起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真正无任何副作用的药物是极少见的,而身体各部分的平衡运行才是健康的终极标准。
  如果说药物的副作用仅仅是干扰了人体的正常调节,那么长期使用化学药物而产生的耐药性则会使病越治越多,药越来越不好使。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状态。如果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一旦应用剂量不足,病原体就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耐药性。总之,耐药性严重者,多种抗菌药物都对其失效。
  随着抗生素的应用日益广泛,细菌对一些常用药物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耐药性。越是使用时间长、应用范围广的药物,耐药性就越严重,致病细菌会大量繁殖,正常菌群被破坏,容易引起二重感染。
  如四环素、头孢菌素、氯霉素等,可引起细菌间正常菌群平衡的破坏,出现白色念珠菌及抗葡萄球菌的繁殖,引起继发性二重感染,如鹅口疮、霉菌性阴道炎等真菌感染。
  除了抗生素之外,止痛药也会造成耐药性,导致慢性成瘾。一些止痛药,病人长期服用就会产生药物依赖,药物越是高效,这种依赖就越严重,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曲马多为代表的中枢性止痛药。

       另外,止痛药还会掩盖病情,使病情在不觉中恶化,或者引起很多过敏反应,如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比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就会可引起哮喘。近年来临床研究证明,不合理使用二类精神药品也会成瘾,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注意。
  据报道,德国明斯特大学的调查表明,滥用止痛剂能引起肾脏病。明斯特大学的利宋教授说:在原联邦德国,肾脏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是滥用药物引起的,尤其是妇女,偶感头痛或身体不适便服用止痛剂,其实就埋下了祸根。他还说,长期服用止痛剂,会使体内不能制造出输送氧气所需要的足够的血红蛋白,进而便引起肾病以至肾功能衰竭。更为严重的是,滥用止痛药甚至诱发某些肿瘤,会置人于死地。
  总之,无论是药物的副作用,还是人体由于服药而产生的耐药性,最终都影响了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尽管现在的医疗条件很好,各种各样的病症却比以前更多、更年轻化、复杂化。
  身体本有天然神医大药,过分迷信化学药物,忽视人体内药,就等于是拿珍馐佳肴去换咸菜窝头。只有本人才能掌握自己的身体,如果你愿意去开发人体的天然药田,那就随本书一起,来学习如何配合身体的自愈策略。
  医疗的至高层次——修复自愈力
  中医有言“三分治,七分养”,指的是:在病人康复过程中,医生和药物所起的作用较少,身体的恢复更多依赖于自我调节,也就是修复自愈力的过程。尽量依靠内力来治愈疾病,这是中医的根本宗旨,也是医疗的至高层次。
  原来疾病可以这样治
  中医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非常注重人体的自我修复力,几千年前《黄帝内经》中就倡导养生防病,提倡医生"治未病"。有病先调理,优先使用副作用小的针灸、砭石、按摩等治疗方法。实在不行,再用少量药物辅助治疗。其实医疗的目的并不是纠正人体的错误、中止病痛症状,而是协助人体完成它应有的功能。比如呼吸系统的抵抗力降低就会感冒,所以有经验的中医通常不会过多给患者开药打针,降温止咳,而是叮嘱病人多喝水,多休息,禁食大鱼大肉等肥甘厚味,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这样就避免加重肠胃的负担,给身体一个修复的机会,从而促进机体自愈系统的恢复,感冒也就不治自愈了。

 一次同学聚会,毕业十年再相见,从外地特意赶回来的张伟非常激动,叙旧聊天中几番推杯换盏,不知不觉吃得酒酣饭饱,接着又连夜去歌厅唱歌。谁知第二天,张伟突然感到腹部疼痛,拉肚子了。于是急忙到附近医院就诊。
  医生问诊后,并没开药,而是嘱咐他:"减少食量,喝一点加糖加盐的水,不要吃大鱼大肉,可以喝酸牛奶,吃鸡蛋和小米稀饭。若再不好可食用烤大蒜治疗,具体的做法是:取两三头大蒜,最好是紫皮的,把蒜头掰开,不用去皮,放在烤箱里烤。待烤到蒜瓣内软外皮微黄时取出,去皮吃掉。再有就是注意休息、保证睡眠。"
  张伟满脸疑惑地问医生:"不用给我开点止泻药吗?拉坏了怎么办?"
  医生给张伟解释说:"有时腹泻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按你所叙述的情况,你的腹泻应属于饮食不当引起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初到外地,很容易发生水土不服,这是因为脾胃不适应,只要注意节制饮食,没几天也就适应了。如果在肠胃还没有调整好的时候就暴饮暴食,则很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发生腹泻等不良反应。而在某些情况下,腹泻还可能是肠胃在排毒,这种排毒方式可以避免有害物质被人体吸收,是机体的自我保护。"
  看到张伟似懂非懂的样子,医生接着说:"其实我们的身体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不是有许多人感冒后不用吃药,自己就能痊愈吗?只要不是细菌、病毒等感染造成的腹泻,是完全可以依靠身体的自愈力来恢复的,虽然我没有给你开药,但是我告诉你的方法你一定要执行,因为这些方法可以修复你自身的自愈力,也就是说,我给你一个助力,然后让你自己来治愈自己。"
  张伟终于听从了医生的建议,没有吃一粒药,结果一天后就痊愈了。他特意去医院感谢医生,医生却笑着说:"不用感谢我,还是感谢你自己的身体吧。现代医学已经发现,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最高明的治疗手段都是通过修复人体自愈系统的平衡,来提高人体的自我痊愈能力。因此,治疗的方法不应该是单纯中止疾病症状,而是协助人体完成它该完成的工作。"
  医疗的至高层次
  张伟是幸运的,他遇上了一个负责任的好医生,然而更多的人则没这么幸运。许多病人把自己完全交给了医生,医生又把病人完全交给了药物,病人却不知道,他们之所以疾病迁延,久治不愈,正是由于长期服用药物,机体已经形成了抗药性。如果某一种药物不好使了,就换成其他的新药,病人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相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善于运用身体自愈力自我调养的病人,则康复得更快,不仅能省去一大笔医疗费,更是在远期效果上对身体的真正负责。
  我们都知道,伤口的愈合和瘢痕的出现,都是身体所做的自我修复工作。现代医学已发现,在人体康复过程中所出现的某些症状,其实是修复工作的一部分。明白了这个道理,在治疗疾病时就不要随意干扰人体的工作,医生(或者是我们自己)应该做的,是修缮局部,促进整个自愈系统的健康发展。
  当然,利用自愈力祛病健身的方法有一定应用限度,它适用于防治"未病"以及疾病初起时,也就是在疾病刚刚露出一点苗头,机体自愈系统尚有修复力之时。如果已病入膏肓,自然要先以挽救生命为主,对症治疗。本书倡导用自愈力来治疗疾病,不仅仅是要让大家认识疾病、明确治病的方向,更是希望提高公众的养生防病意识。
  《黄帝内经》里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未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即使在今天,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也可谓"最先进"、"最超前"。最高明的医生不仅要把人医好,更重要的是使人不得病,自愈力的作用是任何药物都不能媲美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自愈力是帮助身体恢复健康的真正法宝,任何一种治疗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使机体的自愈能力重新复苏。
  做自己的神医,播身体的福田
  人体有不可思议的自愈力,没有任何一个名医可以与机体的自愈力相媲美。按理说,最了解自己身体的人应该是自己。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宁可偏信那些冰冷的仪器,却不相信自己身体的敏感。有人做过统计,门诊的误诊率大约有30%,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身体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自愈力来祛病健身。
  人体是一个完善的智能系统,更是一个广播着天然大药的福田。健康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维持这块药田的平衡;生病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利用福田中的良药,都是本书要研究和阐述的问题。自愈力就跟人的某些潜质一样,需要被激发,它才能如日中天,放出异彩,有效抵抗疾病;反之,弃它于不顾,一味寻医问药追着疾病跑,它就会越来越孱弱,被放逐于身体的角落。
  事实上,激发、利用人体的自愈力并不难。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按摩养骨来调理气血,治愈一些长期病症;可以通过推拿人体经络穴位来开发体内药库;可以利用肌肤的更新代谢及屏障作用,自然阻挡外来细菌和病毒对机体的侵害;可以通过利用唾液的神奇功效,为自身修复伤口和养颜美容;可以通过减少吸烟来减少体内焦油和尼古丁的含量;可以通过改善睡眠来为脏腑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我们还可以通过合理膳食,来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气血能量……
  本书从自我适应机制、自我防御体系、自我保护能力、自我修复系统、自我净化功能等方面详细说明了身体自愈系统的功能,并汇编了自愈力在身体具体器官、系统以及某些生理活动方面的激发和使用方法。书中介绍了很多保养办法,简单易行,务实有效,长期坚持运用,不但可以祛病强身,还可以防病于未然,保佑我们平平安安活到天年。
  环境的改变是复杂的,也许我们控制不了生存的外部环境,却可以调节人体的内部环境。认识、激发、利用人体的自愈力,让自己收获一生的健康。
  第二章 神医的神奇所在--进可攻退可守
  身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当它受到外界侵害,或有了内部问题时,身体神医会全力进行防卫和调节。当身体受到突然的刺激时,他会积极地应激来帮你适应突发状况;当身体受到细菌、病毒等外部袭击时,他会迅速组织免疫细胞来帮你打一场防卫战;当身体受到了机械、物理的损伤,他会默默地修复伤口、促进痊愈;当机体内产生了不必要的垃圾废物,他又会有条不紊地从各个途径将它们疏导排出……
  你会见识身体神医的六大法宝,可谓能攻亦能守。在他的护佑下你需要做的是:积极配合他的行动,开发他的潜能!
  身体的自我适应机制——必要的应激
  伍子胥过韶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广为人知;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最后一集中,作为胜利者的司马昭一笑走到了人生尽头。愁能愁白头,笑也能笑死人,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用现代医学的一个概念来理解,即"应激"所致。
  什么是应激?
  应激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体的一种生理性反应,表现为对外界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如挑战、威胁等)或环境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产生的反应。
  应激是一种动态反应,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情感性、防御性的应对过程,通常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结果是使人体适应环境。应激在一瞬间可以使人的身体变得积极,思想变得清晰明确,因此在短期内,应激是一种有利的适应性反应,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机体随时准备攻击或逃跑之需,故又称"或战或逃反应"。应激系统跟免疫系统、修复系统一样,是包括在自愈系统之中的。
  生活中,如遇到精神紧张、创伤、感染、休克、手术、心肌梗塞等,身体都会发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发生时,身体会加快分泌胰升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凝加快等应激反应。这些表现是人体与外界刺激发生斗争的结果,随着应激的进程,既可以对人有利,也可以对人有害。
  应激反应过程
  1、保护性阶段:在应激原的刺激下,身体调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大量分泌肾上髓皮质激素,并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增多。这些反应初步激活自身的防御本能,使机体处于最佳警备状态,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或逃避损伤的能力。
  2、适应性阶段: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的“戒备性反应”将逐步消退,而表现出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为主的“适应性反应”。此时,机体代谢率升高,炎症、免疫反应减弱,身体的功能在被抬高的水平上超常运转,机体表现出适应的状态,尽量保持着内环境的平衡,使身体抵抗力增强,以战胜应激原的刺激。
  3.破坏性阶段:在持续而强烈的刺激作用下,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在下降,最终导致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此时,应激的"副反应"开始出现,健康稳态逐渐被破坏,机体器官功能衰退,身体进入疾病状态。
  应激是一把双刃剑
  显然,应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刺伤自己--必要的应激可以帮助我们战胜不利刺激,而慢性频繁的应激又会给身体带来这样那样的伤害。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应激反应,以便趋利避害。
  1、一面是“天使”
  只要应激原的作用不过分强烈和持久,这种应激往往是"天使"。
  首先,身体在应激原的刺激下会产生保护性反应。例如:你在寒冷的冬天出门,而又穿得不够暖和。当你骤然从温暖的室内迈到屋外的冰天雪地时,可能会觉得身体特别冷,甚至会冰冷得让你重新回屋,加上一件厚厚的棉服,直到可以抵御寒风为止。这是典型的保护性应激,身体对寒冷的刺激采取了逃避的方式,也就是避开了危险,保护了机体免受冻伤。
  其次,人体在应激原的刺激下,也可能会产生适应性反应。例如:你在寒冷的冬天里出门,而衣服又穿得不多。当你骤然从温暖的室内迈到屋外的冰天雪地时,你的身体感到非常寒冷,但是你咬咬牙挺住了,加快脚步向前走,过了一会,你反而觉得不那么冷了。这就是身体对寒冷所做的另一种应激--适应性应激,机体及时调动了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等相应的器官,促使自身产热增加,更好地完成抵御寒冷的任务,结果仍然是保护了机体免受冻伤。
  有益的应激可以提高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时常做这种锻炼,可以使人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采取果断的决定,在瞬息变化的情况下作出迅速的反应,成功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局面。
  2、一面是“魔鬼”
  如果应激原的作用过于强烈或者过于持久,那么所引起的应激就是"魔鬼"了。
  小丽本是个健康开朗的姑娘,最近却显得苍白消瘦,让家人很是担心。原来,这学期小丽升入高中,每天时间都安排得很紧,学习任务繁重,家人期望又高,还面临着排名和分班的问题,这一切都让她觉得压力重重。她渐渐感到记忆力明显下降、学习效率不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像生了病一样。
  妈妈带小丽到医院去看病,医生诊断后表示,小丽的身体的确出现了病理性损害,这是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应激综合征。升学作为一种外界的应激原刺激着小丽,当这种刺激恰到好处时,就可以作为一种动力,有益于学习活动;但如果压力过大,超出了精神和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则会对机体造成伤害,自然也会影响学习。
  除此之外,当人们面临大的变故,如亲人去世;或遭遇环境的恶劣变化,如冷热等刺激;或有身体上的痛苦如疾病外伤时,都会导致有害性应激。为避免过度应激对人体的伤害,人们应该尽量保护自己远离危险的环境,并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何利用应激祛病健身?
  人体如果不能适应应激原导致的刺激,就可能导致身心异常或疾病;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利用应激反应。有效利用应激反应,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还能激发人体的自愈潜能,增强人体防病、抗病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冬泳就是一种利用冷应激来祛病健身的好方法,现在,越来越多的冬泳爱好者“自找苦吃”,长年甚至终生坚持冬泳。

      

       冬泳的好处很多,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免疫力是指机体对病原体的防范和抵抗力。冬泳后身体的许多指标如淋巴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免疫球蛋白等,都会明显增加。因此经常参加冬泳的人很少感冒,也较少罹患其他疾病。
  2、冬泳可以御寒,这也是人体对冷刺激的适应应激的结果。俗话说“物极必反”,被冷水冻过之后,寒风吹到冬泳者的脸上就温柔得如同三月春风了。因此,现代人最好不要将自己与大自然隔离,让身体去适应环境,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3、冬泳可增强心肺功能,对心血管系统也很有好处。冬泳后心肌收缩力增强,血液循环加速,可以减少长期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脂肪颗粒和胆固醇,减少与推迟动脉硬化,预防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梗塞。此外,冬泳还可以增加血管弹性,对高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冬泳有促进内分泌的作用。因为身体受到强冷刺激后,神经系统立即将此刺激传递到脑下垂体、胰腺、肾上腺、性腺等腺体,这些腺体就分泌相应激素,就是神经体液。同时通过神经中枢调整各器官相应的生理功能,这样就建立起应对强冷环境的新平衡。一般来说,各腺体分泌功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但对于经常冬泳的人,科学测试表明:他们的甲状腺素分泌量有所增加,睾丸酮的含量也有增加。
  5、冬泳可调节精神,冬泳锻炼者能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冬泳使整个身体和神经系统进入一种积极的紧张状态,强冷刺激对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产生锤炼提升的作用,身心状况会在更高的水平达到平衡,这样疲惫和烦恼也就烟消云散。
  值得注意的是,冬泳的好处虽然多,但由于冷刺激的强度比较大,所以就算体质好的人,进行冬泳锻炼也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好从夏秋季开始,使身体逐步适应。而药物不能控制的高血压病人、先天性心脏病人、风湿性心瓣膜病人、癫痫病人等,都不宜参加冬泳。
  冬泳的注意事项如下:
  1、游泳从夏秋季开始,到冬天不要间断,给身体一个渐渐适应的过程。
  2、冬泳以每日下午的时间最好,如果准备早晨冬泳,那么要在起床后运动半小时再进行。雾天、风天、雷雨天不要冬泳。
  3、下水前要作好准备活动,同时适应一下寒冷的气温,让身体凉下来大约5分钟然后再下水。
  4、按权威统计资料,以很多冬泳者的经验,14度水温以下可算冬泳,一般可游泳14分钟,以后水温每降低1度相应同步减少冬泳的时间1分钟,到1度左右的水温时只冬泳1分钟左右。要以身体在水中没有感觉到第二次寒冷为标准,出水后无明显发抖现象,10分钟后就恢复到正常体温。切记不要争强好胜,盲目攀比冬泳的时间,以免给身体造成伤害。
  5、整理活动:出水后马上擦干水,穿衣保暖,然后进行适当的运动使体温恢复正常。
  6、冬泳前不要喝酒,冬泳后不要烤火取暖。
  总之,只要坚持以上原则,科学地进行冬泳锻炼,必定能从中受益,提高生活质量。
  身体的自我防御体系——坚固的屏障
  人体的内部结构跟外界环境有很大区别,却互相保持着动态平衡。人体各组织器官之所以不被外物干扰,这都要归功于人体的八大屏障。
  为了生存,人体在漫长的斗争与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相当完美的屏障功能,它们构成了严密的防御系统,可以防止病菌入侵、减少机械刺激、吸收养分及排泄废物。
  人体八大屏障
  1、机械屏障
  皮肤与粘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机械防御的主力军。
  皮肤是人体中最大的器官,它与粘膜能将人体完整地保护起来,耐受和缓冲机械刺激而保护机体,抵御外来病菌、异物的入侵,减少紫外线的损伤,还可以排泄代谢废物、分泌黏液、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调节体温等等。
  2、血脑屏障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需要特别防护,因此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血脑屏障。
  脑细胞代谢旺盛,耗氧较多,对营养需求较多,如果脑组织缺氧、缺铁或受致病菌侵入,就会影响脑功能,使身体发生不同的病症。血脑屏障能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间的自由交换,但对脂溶性的物质,如氧、二氧化碳,某些麻醉药和乙醇等,以及各种药物都有特殊的通透性。
  3、胎盘屏障
  胎盘屏障保证了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对胎儿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胎盘除供给胎儿所需营养外,还可以保护胎儿不受损伤,并与胎膜粘连,有利胎儿活动和分娩。胎盘屏障能阻挡某些有害于胎儿的物质进入胎体,但允许养分和免疫球蛋白等物质通过,让胎儿获得免疫力。
  4、免疫屏障
  人体免疫屏障主要包括吞噬细胞系统、补体系统、干扰素系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是人体内天然的防御大军。
  免疫系统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完成防御感染、维护自身稳定和监视自体细胞突变的任务。比如,血液中的白细胞负责与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作战;嗜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和消化病菌异物,抵抗感染;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协同制造抗体,排除异己。
  5、气血屏障
  一个成年人约有7.5亿个肺泡,总面积可达70~100平方米,人体就是通过肺泡膜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此膜的屏障功能保护了机体免受外来物质的损害。
  肺泡膜至少由六层结构组成,特殊的结构使氧气等气体易于通过,而其它物质则不能轻易通过。通过这个气血屏障,血管从肺泡中得到了氧气,又排出了二氧化碳,从而使机体完成了气体内外交换。
  6、生物屏障
  人体各部位都寄生着大量微生物,许多微生物不会给人体带来损害,反而有许多益处,它们构成了人体的生物屏障。
  肠道的菌群最丰富,其中有大量的常宿有益菌,这些细菌中含有的酶能恰当地处理进入大肠的食物残渣和植物纤维素,使其中的营养成分为机体吸收利用,无用的部分变成粪便排出体外。口腔中也有几十种细菌生长繁殖。这些微生物可促进吸收、合成必需的维生素,并能使机体产生抗体。
  7、排泄屏障
  常见的排泄大小便、废气、代谢性产物及散热调节体温等,都算作人体的排泄屏障。
  排泄屏障把有害、有毒物质清除出体外:比如从肛门可以排出食物残渣、废物及废气,从肺可以排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从泌尿系统可清除代谢产物,通过皮肤既可排出代谢终产物又散热以调节体温。这样就实现了机体的进出平衡,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8、反射屏障
  人体的反射屏障可分为先天性非条件反射与后天性条件反射,反射其实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触觉、吞咽、呕吐、疼痛、咳嗽等反射,传递到大脑中枢并经过筛选分类后,人体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比如,疼痛本能地使躯体产生逃避反射,而咳嗽就是一种保护性的条件反射。
  咳嗽是人体的保护措施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的人很讨厌咳嗽,使用止咳药来镇咳。可是你知道吗?其实咳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措施,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呼吸道粘膜一旦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其他过敏性刺激时,就会反射性地引起咳嗽,咳嗽帮助清出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尽快把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有效避免伤害。
  如果一咳嗽就用止咳药物,则会使加重炎症的脏东西滞留在呼吸道里,掩盖了身体存在的症状,不利于炎症的消除。出现咳嗽时,应在保暖的同时补充大量水分,同时避免胡椒、洋葱等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当然,如频繁咳嗽还伴有发烧、胸痛、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发烧让免疫细胞努力战斗
  体温一旦超过37℃就属于发烧,有人常常担心"把脑子烧坏了",所以一发烧就服退烧药。其实发烧不仅提示机体"生病了",还帮助机体抵御疾病,是免疫细胞的"助手"。体温升高可使免疫细胞的作战能力增强,血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减少。铁离子是病原体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离子减少便可抑制病原体发育。
  我们经常在发烧刚开始就急忙服用退烧药,这样很可能会加重病情。如果体温没超过38℃,并且精神、食欲没感觉到受影响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方法是在额头放置冰块,或用凉毛巾擦拭身体,同时注意多喝水,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吃一些富含营养且清淡的食物。如果低烧持续不退,或者体温开始超过38.5℃,或伴有剧烈头痛、发疹、关节痛、痉挛等症状时,就要立即就医。
  人体的屏障就是这样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身体的家园,我们才得以成功地抵御外敌,享受着自然界的馈赠。
  身体的自我保护能力--神奇的免疫
  提起免疫,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预防针,预防针就是人类对人体免疫功能正确利用的成功范例。预防针的使用源于18世纪的天花大流行,那时天花是让人们闻风丧胆的疾病,英国外科医生琴纳首先用接种牛痘病毒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结果获得成功,由此叩开了现代免疫学的大门。
  顾名思义,"免疫"就是免除瘟疫的意思。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侦察兵一样,能识别自体和异体物质,也就是说,如果有细菌、病毒等外物进入人体,免疫系统马上就能发现,把异物排除或消灭。预防针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作用于免疫系统,促使机体产生抗体,获得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人们常说某某不生病是因为其免疫力强,其实免疫不单纯指抗病能力,免疫不足时,人体不能抵御外来微生物的入侵从而生病;免疫过度时,也会因为免疫细胞攻击自身正常细胞而致病。医学上将免疫划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非特异性免疫即没有针对性的免疫,人人天生就有,对多种病原体有效;特异性免疫则是个体后天产生,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人体的天然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漫长进化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在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保障机体正常生理活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有如下特点:
  1、对侵入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加选择地清除,只要是"外来者",一律“杀无赦”。
  2、一旦发现敌情便立刻行动,在第一时间把病原微生物排斥或清除掉,把斗争控制在局部。
  3、始终保持在战斗状态,不需要担心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4、具有先天的遗传密码,由上一代遗传而来,又接力传给后代。
  非特异性免疫的贡献实在不小,那么,这么重要的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呢?
  首先,来看“机械屏障”——皮肤和黏膜。皮肤和黏膜构成了第一道防线,由于特有的屏障作用,它们可以把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从而有效地阻挡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另外,皮肤和黏膜的某些分泌物还可以杀菌,如胃粘膜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酸,胃酸就有杀菌的作用。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无损和正常生理活动保证了第一道防线的安全,因此若想不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外来物质的伤害,首先就要爱护身体的每一部分,增强皮肤和黏膜的防御功能,让它们发挥正常的免疫效用。
  非特异性免疫的另一道防线,是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其他杀菌物质。吞噬细胞可以理解为"能吞掉或清除细菌的细胞",它们广泛出没于全身的组织和血液中,忠心耿耿地守卫着机体内环境的安全,只要发现致病菌,就会冲上前去奋不顾身地将对方消灭,从而把疾病抵御在身体之外,有时在战斗过程中,双方都有所死伤,这时人体就会“发炎”。
  非特异性免疫就这样保护着人体的每一寸领地,有了这样周到的生理功能,身体神医才能发挥他的神奇医术,为人的特异性免疫打下良好基础。
  病原体的礼物——特异性免疫
  被感染了流感的人,在疾病恢复后不再被感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具有了免疫力,这就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又被称为获得性免疫。打预防针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把菌苗、疫苗等减毒的细菌或产物注入人体,因为毒性很小,所以人通常不会由此感染疾病,却可以获得相应的抗体,从而具有了抵抗该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特异性免疫是通过感染病原体来获得的,故可称作是"病原体的礼物",不过这归根到底还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功劳。
  我们能看出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对病原体有选择性,免疫所产生的抗体只针对相应的一种病原体,一旦病毒变异,免疫力也随之失效。
  2、特异性免疫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在出生以后经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而逐渐建立起来的防御机能。
  3、特异性免疫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甚至终生有效。例如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可以终生不再得水痘。
  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协同作用而完成,其中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细胞中,最重要的要属淋巴细胞。
  胸腺是造血器官,能产生淋巴细胞,并运送到淋巴结和脾脏等处;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对机体的免疫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其中B淋巴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发育成熟。
  B淋巴细胞受病原体刺激后,通过对病原体的精确识别以及一系列转化,最终制造出抗体,即消灭病原微生物的“武器”,该种武器功能齐全,既可以溶解病原体,又能够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还能够凝集病原体使之成为较大颗粒,以供巨噬细胞清除。抗体产生后,就在人体血液和体液中定居,被称为体液免疫。值得一提的是,B淋巴细胞可能会错误识别自身组织,误以为"家人"是"外来者",而造成攻击自身,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的助手和监督,当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增多时,T淋巴细胞可帮助B淋巴细胞大量制造“武器”——抗体,以对抗外敌;当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时,T淋巴细胞又可监督B淋巴细胞少制造抗体。此外,T淋巴细胞还能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用来调控免疫反应,杀伤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这被称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免疫作用。
  除此之外,巨噬细胞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的作用也很全面,既可以直接杀灭异物,又能够产生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还能配合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工作,为它们提供经过自己处理的异物。
  总之,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通过相当精密的配合,在进行一系列的变化之后,完成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这一切让人不能不感叹于身体神医的神奇。
  为你的免疫力做诊断:
  如果你的身体有以下症状,则说明身体的免疫力低下,“神医”也要生病了。
  1、疲劳感
  身体经常感到没有力气,整个人看起来没有精神,做一点工作就感到累,去医院检查却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稍事休息可令疲劳感暂时消失,然而过不长时间又会卷土重来。这说明身体处在一种危险的疲劳状态,虽然还没有表现出病态,却离生病不远了。
  2、容易生小病
  感冒、鼻炎等小病常常光顾你的身体,每次天气变化、感冒流行的时候你总是流感大军中的一员,而且不易好转,换了多种消炎药也无济于事。这说明你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为细菌病毒大开方便之门,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把它们再赶出去。
  3、伤口不易愈合
  身体上划了个小口子,正常人两天就能愈合,你却迟迟不见好转,甚至红肿发炎,影响到正常的活动;或者是在手术后刀口不易愈合,超过生理上正常愈合的时间。这说明你体内的免疫细胞已经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的低下已经影响到了身体的自愈能力。
  4、肠胃常常闹革命
  吃一点冷热不适的东西,你的肠胃就要闹革命;同样是在外面的小饭店吃了一顿夜宵,别人安然无恙,你就会上吐下泻个不停,这说明你肠胃的自身保护功能存在问题,再不注意将影响全身的健康。
  为免疫力作诊断的目的是提高免疫力,提高生活的质量。
  让你的免疫力提高
  1、高质量的睡眠
  睡眠的好坏与人体免疫力强弱关系密切。医学研究证明,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同时,睡眠还会促使人体产生一种睡眠因子,此因子可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因此,保证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2、乐观的情绪
  人的精神面貌可以决定身体的健康状态,乐观的情绪能够促使身体维持在健康平衡状态。现今社会人们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都很大,双重的心理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种抑制因子,进而影响激素的分泌和免疫细胞的正常工作。因此,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利用乐观的情绪提高免疫力。
  3、限制饮酒
  酒精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过量饮用任何一种酒类都会给肝脏与脾脏等器官带来危害,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过高,必然会影响到免疫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医学研究人员建议,每天饮低度白酒要少于100毫升,黄酒要少于250毫升,啤酒不要超过1瓶,即使是葡萄酒,也应该限制每天一杯。
  4、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数据显示,每天运动30到45分钟,每周5天,持续12周后,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增强,免疫细胞的数目就会增加,免疫力也自然会增强。当然,这种运动不一定要在健身房进行,运动只要达到心跳加速即可,爬楼梯、餐后散步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5、摄入维生素与矿物质
  维生素与矿物质在机体免疫系统的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影响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活力,近年有医学专家提出,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预防感冒。因此,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身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6、利用益生菌
  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免疫力,其中以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代表的有益菌群能够刺激身体内的淋巴细胞分裂增殖,产生多种抗体,加强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调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协同消灭各种可致病的外来微生物。
  身体的自我修复系统——愈合和再生?
  人体的自我修复过程称为再生。再生是某些组织,尤其是那些经常受到刺激的组织常常要做的事。比如:我们身体表面的皮肤不断在剥落,新的皮肤也不断在底层下生长;整个肠道内层每天都在剥落和重生;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也是最活跃的器官之一--肝脏,它的再生能力更是令人惊叹。
  你看,人体比最完善的精密机器更加智能,可以自动调整各种功能来修复自身被破坏的零件、部位。
  伤口是怎样愈合的
  皮肤上的伤口可以自动愈合,这看起来似乎是很平常的事,然而,一代代医学家们却为研究此现象付出了不懈的努力。18世纪中叶,俄国生理学家梅契尼科夫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曾把一根玫瑰刺扎进自己的肌肉中,几个小时后,他在显微镜下发现那根刺周围已经聚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胞--正是这些体内的小医生在治愈身体上的伤口。
  第一步:疼痛
  当你身体上的某个部位被小刀等利器小范围地割伤时,你第一反应会是疼痛,并立刻看到血的渗出。疼痛不是毫无意义的,而是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在第一时间告诉脑部,你的手指受伤了。这是伤口愈合的第一步,人们因为疼痛而停止伤害性行为,以免伤口继续扩大,而为伤口愈合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步:凝血
  正常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小的伤口可以自行止血,同时血块形成坚硬的保护痂。这就是人体的"止血药"--血小板的功劳。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最终促使伤口处血液凝固,流血停止。
  第三步:免疫反应
  如果细心观察,你会注意到在割伤后二十四小时之内,伤口边缘有发炎的现象,按压时有轻微痛感,发红、发肿。这其实是一种免疫反应,是由于白细胞奔赴到受伤地点,抵抗病菌入侵、并清除死细胞或垂死细胞而造成的现象。具体说来,参加救援的白细胞主要有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等。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反应最迅速,它们在受伤的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围住并杀死外来异物;而巨噬细胞则接着赶到,吞噬并消化着死亡细胞的碎片。
  第四步:再生
  在伤口愈合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的同时,细胞再生活动也开始在伤口边缘的正常组织中展开。在机体自愈力的作用下,新生的细胞从血块下的边缘开始长出,并在伤口中线处结合,形成一层连续的细胞层。接着,细胞开始急剧增殖成为粉红色的粒状组织,因为这种新的组织看起来像是幼芽一样,我们称它为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渐渐填满伤口,尽管看起来和原来不太一样,但却实现了肌肤的再生。
  血小板的凝血和再生功能
  血小板由骨髓造血细胞生成,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当中。血小板是人体天然的"止血药",不仅可以促进止血、加速凝血,还能维护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其实,血小板在人体自我愈合和修复过程中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体的"再生药"。
  医学上早就发现,肝脏拥有非常丰富的血运供应和极为强大的再生能力。在身体其他组织健康的情况下,即使一个人切除80%的肝脏,失去那部分仍然可以在短期内再生。
  很显然,肝脏的再生功能与其丰富的血运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曾有研究人员用老鼠来做实验,先把老鼠的肝脏切除70%,然后又通过血小板输血使其血小板增加一倍。几天后检测发现,老鼠的肝细胞迅速增殖,肝脏的重量大幅回升。接着,研究人员又人为地使老鼠的血小板减少,结果发现老鼠肝脏的再生行为也很快停止了。由此,实验的结果已经很清楚了:血小板的增减决定了肝脏再生的速度,血小板有促进肝脏再生的功能。
  其实肝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但手术切除部分肝脏之后,患者肝脏再生常常会受到影响,出现肝功能不全等症状,利用血小板输血除了可预防和治疗术后肝功能不全外,为肝脏移植提供部分肝脏者也可用血小板输血的办法使身体尽快恢复元气。
  看来血小板是人体很有效的一种“再生药”,它们活动于全身的每个角落,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就会有它们的存在。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必将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诸如血小板等人体的天然良药,进而利用自身的"内药"来治疗一些疾病。
  轻微骨折也可以自愈
  美国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人体的骨组织有着特殊的生理结构,不仅可以防止骨折,还能够促使轻微的骨折自愈。
  这是一层薄薄的"分子胶",它们存在于骨胶原纤维的外面,毫不起眼,却具有弹簧一样良好的伸缩性,能缓冲来自外部的冲击力,起到保护骨骼的作用。一旦骨骼上出现细微的裂纹或骨折,这种"分子胶"还能将骨胶原纤维在裂痕附近黏合起来,促进自愈。有时候,连放射科医生也不得不佩服身体的自愈能力,因为在X射线下根本就看不出那部分骨骼是否断裂过。
  这一基础性的新发现也证明了人体有不可思议的自愈能力。机体发生单纯性骨折后,自我修复的具体细节如下:
  1、伤口痊愈
  骨折一旦发生,马上有血块围绕骨折处的裂缝迅速充满,形成闭合,形成用于生长新细胞及血管的宽松构架。
  2、形成骨痂
  表皮的伤口会由自愈系统逐步修补。等到结构化了的血块形成组织,就变成柔软的骨痂。骨痂起到连结断骨的作用,还相当于医疗用的固定夹板。
  3、新骨萌出
  不到一个星期,骨痂处就开始长出新的软骨,如果这时候病人配合修复系统积极地加强功能锻炼,愈合会更快,骨痂及新骨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强韧。
  人体具有天然的愈合和再生能力,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认识人体的愈合功能和再生功能,是我们有效使用人体自愈力的必修之课。
  身体的自我净化功能——毒素的清理
  你知道吗?人体在漫长的进化和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拥有了非常完善的排毒系统。每个健康的机体都有自我净化的本领,清理毒素的途径包括了排泄、出汗、呼吸、咳嗽、呕吐等反应,比如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可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体内的有毒物质分解。听上去很神奇,其实一直都是这样。
  什么是“毒”?
  近年来,冠以"排毒养颜"之名的保健品层出不穷,这让大家都知道了"毒素",都知道要"排毒"。那么,到底什么是"毒"?"毒"从何而来?
  西医认为"毒"是进入人体之后,使机体产生化学变化并破坏机体组织的一种物质,例如铅、汞等无机物;同时,人体内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尿素、氨等,以及肠道内食物残渣的腐败产物也是有毒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医里“毒”的概念更加广泛,体内代谢出来的产物都叫毒。
  人体最主要的排毒方式有大小便、出汗、呼吸等等,特别是当人大小便不畅通时,最容易受"毒"的伤害。这些对身体不利的废弃物天长日久聚集在体内,自然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皮肤上的痤疮,就是最常见的内毒不宣的症状,而更严重的是导致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病变,比如原本是人体内正常物质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堆积过多,便可引起动脉硬化、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还有的毒素可导致人肝脏、肾脏、肠道等的病变。
  别给身体帮倒忙
  现在广告宣传中所说的"毒",已经模糊了毒的概念,扩大了毒的范围,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利用市场上的排毒药物来"排毒",很可能会破坏机体的正常代谢规律,等于给身体帮了倒忙。
  健康人体本身的排毒系统是很完善的。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胃肠道。我们知道,肠道内有许多益生菌,它们参与人体的消化吸收活动,保证我们正常的消化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反而会导致疾病。因此,这些细菌不是"毒",而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的排毒卫士。和肠道一样,我们的肝脏、肾脏、脾脏、肺脏、皮肤等组织器官各有排毒高招。肝脏可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体内的有毒物质分解;肾脏可以通过其排尿的功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同时具有丰富的血运,在血液自我净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肺脏可以通过呼吸、咳嗽等活动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异物排出;皮肤也能通过出汗、分泌等功能排泄一部分身体垃圾。
  中医有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旺盛,毒素就无能为力,身体自然有能力抵御各种"毒"的侵袭,并将"毒"排出体外。因此,我们要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锻炼等方面多加注意,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才是根本,千万不能为排毒而排毒,乱服乱用市场上的排毒产品,给我们身体的卫士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1、排毒药物,想说爱你不容易
  现在大多数的排毒药物,其原理都是使人体加速排泄,主要成分也都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等泻药。虽然中药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小,但不加节制的通便还是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首先,排毒药物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可能对张三有效,却对李四无效,还可能对王五造成伤害,甚至对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人,服用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无论是一脸青春痘的年轻人,还是饱受便秘之苦的老年人,都应根据个体的差异而对症下药。
  其次,排毒不一定能养颜。排毒药物可能对某些因"毒素"积累过多而引起的痤疮有效,却对于那种因女性内分泌系统紊乱而引发的痤疮无济于事。对于后一种情况,大便再怎么保持顺畅,其结果只能是打乱了机体自我愈疗的步骤,对身体有害无益。事实上,对面色苍白灰暗、气虚血虚的女性,不仅不能服用排毒药物,还要进行补气养血才能美容。
  第三,任何药物都会有副作用,长期服用副作用就更加明显。有人为了减肥美体,长期服用以排毒为主的泻药,结果致使肠道反射功能与敏感性降低,肠蠕动的力量变弱,最终导致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损害,长此以往便会造成营养不良的恶劣后果。此外,长期服用含有大黄成分的排毒药物,还可能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引起继发性便秘。服药的时候排便顺畅皆大欢喜,一旦停药,便秘又会反复出现,让人苦恼不已。
  因此,看排毒药物的广告时,首先要从自己的身体出发,从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做起。也许,身体机能平衡顺畅了,痘痘就没了,美丽容颜自然就光洁无比了。
  2、洗肠排毒,美容的海市蜃楼
  现在,许多人为了美丽容颜不遗余力,商家正是瞄准了这样的心理,推出了清洗肠道来美容的宣传。
  毋庸置疑,长期便秘会造成肠道内毒素超标,这也是历代养生家主张通便排毒的道理所在。但是肠道内的毒素不是可以"一洗了之"的,而要通过食疗通便和改善排便习惯来解决,清洗肠道毫无意义,无法从源头上除掉毒素。更重要的是,在清洗肠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破坏肠道内的益生菌,导致菌群失调,使得消化吸收功能大大下降。
  所以,洗肠美容就如同海市蜃楼,看起来很美却容易伤害身体,不能把洗肠当成美容保健品。
  提升身体自我净化功能
  其实我们有很多天然的"排毒"方式,只要善加利用,净化身体并不难。
  1.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良好的睡眠习惯、规律的生活起居、适当的饮食都有助于身体排毒。其中,暴饮暴食最要不得,应多吃一些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植物性食物多呈碱性,可中和饮食中糖、肉、蛋等摄入后产生的酸性物质,又可将积聚在体内的毒素溶解。更重要的是,健康的饮食方式有利于排便规律的形成,使肠道功能维持在平衡的状态。
  2.运动是一剂免费的天然良药,能有力地促进机体排毒。运动不但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还能够促进胃肠蠕动,进而促进毒素排出。另外,运动后往往要多喝水,加速体内水分代谢,也有助于机体通过小便将毒素排出体外。运动可以随时进行,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登山、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每个正常人的机体都有清除各种毒物的本领,我们不要在排毒的过火宣传中迷失方向,而是要积极提升身体的自我净化功能。管好嘴,迈开腿,平和心态,则健康永相随。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
  肝脏是人体解毒的总机关,具有化解细菌、酒精和其它毒素的功能。肝脏解毒的具体表现如下:
  1、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侵入人体后,会在体内产生毒素,从而影响人的健康。肝脏具有分解毒素的功能,在不知不觉中把危险化于无形,保护人体免受伤害。
  2、肠道内的寄生菌腐败分解时释放出氨气,如果氨气在体内积聚过多,人就会中毒。肝脏可以将氨转变为尿素,再通过肾脏或汗腺排泄掉,从而避免了中毒的危险。
  3、饮酒过量时,酒精会进入人体内生成乙醛,乙醛与体内物质结合而生成有毒物质,产生毒性反应。肝脏可以将乙醛氧化为无毒的醋酸,从而祛除酒精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当然,肝脏的解酒能力也有一定限度,超出了这个"解毒器"的极限,就会造成酒精中毒的恶果,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4、俗话说“药三分毒”,化学药物进入人体后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毒性。许多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上都标明: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这是因为肝脏能将药物分子改造,将毒性物质之变为水溶性物质,从尿液或粪便中排出体外。肝功能不全就不能很好地解除药物毒性,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总而言之,肝脏化解毒素,并供应充足的营养素,保证人体维持一定的免疫功能以防病、抗病。说肝脏是人体"解毒器"一点不为过。如果这个"解毒器"出了问题,人体的毒素会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毒害人体,百病丛生,甚至还严重到随时置人于死地。
  因此,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肝。建议如下:
  1、注意饮食平衡,多吃素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减少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减轻肠胃负担,就是减轻肝脏的负担。
  2、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散步、踢球、练太极等户外活动,不仅能使人体气血通畅,还能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在怡情保肝的同时减轻了肝脏负担。
  3、中医说“怒伤肝”,脾气火暴、情志抑郁的人通常都有肝郁气滞的症状。因此,我们要尽量敞开心胸、疏导气机,做到心平气和,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此养肝护肝。
  4、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贪杯多饮必定伤肝,因此学会控制饮酒。当然,对于经常抑郁的人来说,少量饮酒还是有利于通经活络、有助于肝阳之气升发的。
  看,身体在“排毒”
  我们可以通过腹泻、呕吐、咳嗽等等方式来排除体内毒素,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病症都对身体有害。有些症状可能是身体在"排毒",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配合自愈力更好地保健。
  1、流鼻血
  水分摄入不足、辛辣油腻食物吃得过多、环境干燥、情志不畅时,人都会"上火"。如果在这个时候流鼻血,可能就属于机体自行选择的"去火排毒"方式。所以流鼻血时大可不必担心,鼻粘膜比较薄弱,机体选择它来流出多余的血液,同样也会在短时间内让这种流血自行终止。
  那么流鼻血时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正常直立,或者身体前倾,让其自然流出,同时用软质纸巾轻轻吸拭流出的鼻血。如果流血量较大,可举起流血鼻孔对侧的手臂来加快止血,或者紧捏鼻翼柔软处几分钟。不过,如果鼻子大量流血不止,则必须立即就医,目的是排除血管硬化、血压过高等疾患。
  2、腹泻
  腹泻,尤其排泄物有异臭时,往往是身体正在排出来自食物或其他方面的毒素。
  人不会无缘无故地腹泻,可能是因为吃了不洁的食物,或者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了毒性物质,腹泻则是肠道给人体的信号,说明该部位出问题了。因此,千万不要一有腹泻就用止泻药、消炎药、止疼药等等,化学药物会掩盖真实的症状。再说腹泻不一定就有炎症,也许等肠道把该排出的毒素排完,腹泻就自然痊愈了。
  腹泻时要注意多喝水,补充丢失水分;减少食量和进餐次数,以免加重肠胃负担。总之,应采取因势利导法,帮助肠道尽快排完毒素才是上策。如果腹泻严重、便意频频、便量减少、排便带血、肛门部有痉挛性疼痛,或同时伴有腹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时,应该立即就医。
  3、呕吐
  呕吐也是为了排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以减少毒素的吸收,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
  如果暴饮暴食,或食用过杂、过冷、过热等有刺激性的食物,则可能会引起"单纯性呕吐"。此种呕吐是为了把有害食物排出体外,将其对胃的刺激减到最小,若此时采用化学药物止吐,会使有害物质滞留在体内,反而危害健康。
  对待单纯性呕吐,首先应该适量增加饮水,以免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肠胃也有不适,就要注意按摩胃部和腹部。一般在呕吐后不要进食,目的是给肠胃一个休息恢复的时间。可以稍加活动,然后再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但如果呕吐反复发作,或伴有腹痛、发烧等症状时,则应立即就医。
  星移斗转,万物更迭,人体每天也在进行着新陈代谢的活动,因此体内产生毒素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名言,只要人体正气旺盛,就可自然而然将毒排出。我们千万不可过度干预身体的排毒机制,而要注意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将排毒进行到底。
  第三章 神医药田之一——骨骼
  有个词叫“主心骨”,而说起老年人“身子骨”硬朗,人人觉得是最大的福气。所以骨骼堪称身体之本,它是支撑身体的铜墙铁壁,还跟五脏六腑有奇妙的交互关系。像房子的梁柱一样,骨骼重要而不易被察觉。尤其是现代人工作繁忙、精神紧张、缺少运动,常在出现骨骼病痛时才后悔平时的忽视。
  高发病率的骨质疏松该如何食补才算对?上班族的颈椎病怎样才能预防?从牙齿能看出骨骼好坏吗?怎样运动才是最佳养骨法?现在应该好好了解骨骼了,细心养出一副好身板,才能长保健康。
  骨是身体之本
  骨骼是我们最容易了解和掌握的人体构造之一,几乎全身所有的骨头都可以触摸到、感受到。骨骼是我们成长、生存的基础,是支撑身体的铜墙铁壁。那么,人体的骨又有怎样神奇的自愈能力,骨骼对于身体的其他器官又有什么影响呢?这就要从骨的生理构造和功能谈起。
  骨的特殊生理构造
  骨骼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特殊的生理构造使骨骼的实际分量没有想象中那么重。骨的构成成分可分为两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其中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因此骨具有一定的韧性;无机物主要是钙元素和磷元素,因此骨又具有一定的硬度。
  人在生长的不同阶段,骨骼中所含有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也不尽相同,例如:儿童及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的含量多于无机物,因此小孩骨头的柔韧性及可塑性比较高,所以学习舞蹈的人都要从儿时练起;而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的含量多于有机物,因此骨头硬度比较高而柔韧性差,所以老人容易骨折,应尽量从事舒缓的运动。
  另外,新生儿比成人要多几块骨头,这些多余的骨将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被吸收,其生理功能是对初生的孩子起保护作用,因为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保护自己。
  骨的功能
  人体的骨骼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的作用,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一部分。骨髓是人体内的“造血工厂”,人年少的时候,全身骨头都可以造血。18岁以后,脊椎骨、髂骨、肋骨、胸骨以及四肢长骨的近端一小部分仍然留有造血的骨髓,能不断产生造血干细胞,当身体大量失血时,聪明的身体神医就会调动这些骨髓进行造血,以满足机体紧急的生理需要。

 详细说来,骨骼有如下生理功能:
  1、保护功能:骨骼因为其坚硬的特点,可以保护人体内部柔软的器官不受外力冲击,如人的颅骨可保护脑组织;胸骨和肋骨则可以保护胸腔内的心脏、肺脏等。
  2、支持功能:全身骨骼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骨架,骨架又作为人体的支架,得以保持身体的各种姿势。
  3、造血功能:在长骨的髓腔和海绵骨如蜂窝的空隙中充满着骨髓,骨髓是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因此患白血病的人常常要通过移植骨髓来治疗疾病。
  4、贮存功能:骨骼中贮存着大量的矿物质,其中最主要是钙和磷,这些矿物质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运动功能:骨骼和肌肉是构成人体运动系统最主要的部分,人要依靠骨骼、骨骼肌、肌腱、韧带和关节等的协同作用,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如今,人们过多地依赖药物,忽视人体的自愈功能,很可能伤害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前几年,曾有食用红豆杉食品中毒的例子,其中红豆杉的不良影响之一就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红豆杉又称紫杉,是濒临灭绝的珍贵植物,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树种,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目前主要用于提取制备抗癌类药物。研究表明,红豆杉毒性很大,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大量食用后可能会产生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白细胞下降等严重毒副作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人体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我们既不能漠视它们的功劳,更不能人为地去伤害它们。否则,即使是医疗行为,也可能造成终生的遗憾。
  你的骨骼健康吗?
  古时的尚武侠士讲究“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健康骨骼的状态。骨是全身的支架,骨是否“四平八稳”、是否平均分配了全身的重力,正是它是否存在问题的最明显表现。因此,我们要学会查骨、养骨,为自己的健康加分。
  查骨就是检查自己的骨骼,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身体的外观是否平衡,从而检查全身的骨架是否平衡,骨骼是否健康。
  每个人早上临出门前,都要照一照镜子,以检查衣着是否干净,仪表是否端庄。这就是很好的查骨机会,我们可以顺便观察一下自己身体的状态:头是否习惯性的偏向一边、双侧眉毛是否在一个水平线上、双肩是否一边高一边低、双腿是否习惯于"稍息"的姿势……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其实寻常之处往往蕴涵深意,我们可以就此观察骨架的平衡,进而发现自己骨骼的问题所在。如果发现了问题,就要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意去端正自己,即所谓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经常保持坐正、站直等正确姿势,可以避免骨骼单侧受力,是简便易行的养骨方法。
  我们常常羡慕某些明星、主持人的端庄风采和优雅姿态,其实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同样也可以让身体表现出全新的精神面貌。观察骨架平衡,端正身体姿态,每个人都可以坚持实践,都能收到很明显的效果。
  骨质疏松:寂静之病不可不防
  生活中,骨质疏松似乎离我们很远,然而,骨质疏松就是这样一种疾病:当你不在乎它的时候,它悄无声息,当你发现了它时,它其实已经威胁你很久了。
  张阿姨在一次出游时意外骨折,这让她及家人感到很吃惊,联想到自己平时经常觉得腰酸背疼、烦躁乏力,且背部已经变得有些佝偻,所以立刻去医院就诊。医生详细问诊后,告诉张阿姨说:由于退休后她长期缺乏运动,再加上正处于更年期,她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患上了骨质疏松症。
  据统计表明,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更年期女性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威胁,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世卫组织的高度关注。但大部分当事人却并没有重视预防,还有约75%骨质疏松症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治疗。
  骨质疏松的症状
  患骨质疏松症的大多数患者在疾病初期甚至中期都不能自我觉察,因此这种病被人形象地称为"寂静之病"。然而没有症状不等于疾病不存在,如果对更年期一些轻微的不适漫不经心,非要等到腰背疼痛加剧、甚至骨折了才去诊治,往往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如果你的身边有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那么一定要提醒他(她)们:关注骨骼,爱护身体,防病于未然。
  如果经常感到腰酸背痛,就要注意了。疾病初起时,患者通常会觉得全身的骨头都不舒服,然后会渐渐三天两头的腰背疼痛。疼痛的特点是沿脊椎向两侧身体扩散;站立或坐立时间久了会导致疼痛加剧,仰卧会使疼痛有所缓解;白天疼痛的程度较轻,夜间和晨起时疼痛加重,做弯腰、咳嗽等运动时也会加重。
  在疼痛的症状出现了一段时间后,更严重的情况就会出现,那就是身高变矮甚至驼背。之所以会出现身形上的改变,是因为人体的脊椎在骨质疏松后被压缩而变形了。脊柱,顾名思义,是脊梁、支柱的意思,人体的支柱弯了,身体就自然会变形,从而导致身材缩短,而随着病情的发展脊椎前倾,就形成了驼背。
  患者还常常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导致骨折,这种"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并发症。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手臂远端。脊柱支撑着人的上半身,因此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脊柱后弯,胸廓变形,肺活量显著减少,这时患者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也容易导致肺炎等并发症,带来生命危险。此外,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第一次骨折后,很容易再次骨折,一定要多加防范。
  其实,如上症状就是身体给我们的警告,虽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龄有很大关系,这种疾病还是提示我们,是不是曾经挑食、缺乏室外运动?人体的健康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这也是本书一再倡导的观点,希望可以引起注意。
  调整生活习惯,把骨松拒之门外
  我们体内的骨骼好比建筑物的钢筋,它的坚韧程度、重量和质量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整座大厦的工程质量。如果用了劣质钢筋,那么无论地基和水泥多么坚固,外形和装饰多么漂亮,这座大厦也会有倒塌的一天。
  因此我们应该从生活细节处做起,把“骨松”拒之门外。
  1、饮食
  骨骼中存储了大量的钙和磷,钙元素的缺乏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每天应当摄入1000毫克钙。因此,通过各种途径补钙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应当在三餐中有意识地多喝些牛奶和其他乳制品,多吃海产品、绿叶蔬菜、干果类等。
  此外,有些食物和饮料会妨碍钙的吸收,或加速钙的流失,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少食用这些东西,比如甜食、肉类、食盐、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等。
  2、运动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总有一部分人不太愿意进行户外活动,殊不知这不利于骨骼健康,因为在户外经常晒晒太阳可以促使身体生成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
  此外,运动能使全身的血液循环明显加快,锻炼肌肉的功能,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骨骼有直接刺激作用。因此,每天保证一定的户外运动量,能阻止或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跑步、打拳、游泳及球类运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检查
  骨质疏松早期自我症状虽然不明显,却可以通过医学检查发现。因此,老年人有必要定时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了解骨骼的状况,及时发现骨量减少的情况,从而尽早采取防治措施。特别是过早绝经的女性、父母患有骨质疏松症、体形瘦小、缺乏运动、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或浓茶、长期服用类固醇等药物的女性,更要注意定期检查。如果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应该积极进行治疗,并注意预防骨折的发生。
  牵一“骨”而动全身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局部与整体之间都有着不可思议的联系。因此,当骨骼发生异常时,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其他器官;同样的,当我们的器官出现问题时,也可以从骨骼上找到治疗的法门。
  按摩胸骨防感冒
  胸骨位于前胸正中,与肋骨一起保护着胸腔内的脏器。经常按摩胸骨可以让体质得到改善,不但可以调节血液循环、促进造血功能,而且可以加速免疫细胞的再生、提高免疫力。
  这是因为在人体的胸骨和心脏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小却很重要的免疫器官,它就是胸腺。胸腺是T淋巴细胞的发育成熟之地,可谓是免疫细胞的摇篮,T淋巴细胞是制造抗体,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攻击的重要成员之一,因此,按摩胸骨在间接中完善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预防感冒就并不奇怪了。
  此外,按摩胸骨还可以疏通胸部淤滞的气血,而气血流动不畅会使人产生胸闷乏力的感觉,因此若想有好的身体和精神,按摩胸骨是不错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做。
  按摩头骨治疗慢性腹泻
  头骨以令人难以想象的精密程度,完美地拼出了人的头颅。头骨之间终身都存在缝隙,儿童和成年人都有,这些缝隙不但可以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而且也是外来力量传递到体内最直接的途径,按摩这些缝隙处是调节自律神经最便捷有效的办法。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每当在紧急事情来临之前,比如出远门前、重要考试之前,都会便意频频,甚至发生腹泻,这就是神经紧张的结果。而慢性腹泻往往是由于脾胃功能虚弱引起的,而脾胃功能除了可以用饮食调节外,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神经调节法。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心,通过脊髓与全身神经联通,因此可以用按摩头骨的缝隙,以有效地调整人体的自律神经,从而促进神经调节肠胃的功能。
  其实,不仅仅是慢性腹泻,人体的其他慢性疾病也都可以通过按摩头骨来调节。懂得利用神经调节法来调理身体,健康则随手可得。
  按摩脊椎百病不侵
  脊椎位于人体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下连骨盆,支撑着人体的上半身,可谓身体的“骨干”。脊椎里面分布着全身重要的神经,这些神经向四外延伸,与身体的各个器官紧密相连,从而传达着大脑的指令,协调着整个身体的功能,五脏六腑因此有条不紊地进行生理活动。
  人体一旦生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身体上的某个系统、某一器官或者某一部位的不舒适感。其实,大多数病症都可以在脊椎上找到病相,因为我们的神经传导、血液走向,都是随着脊椎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旦脊椎偏离了正常的位置,所有的神经、血管、经络都会随之移位,或者被压迫,从而引起五脏的不协调,或者某一脏器的疾病。例如有的人时常感到心胸烦闷、有的人时常感到胃部胀气、有的人时常头晕恶心、还有的人时常手臂麻木,却检查不出任何相应部位的器质性疾病,其实以上病症都可以从脊椎上找找原因,看是否因为脊椎移位而压迫了那部分神经。
  因此,按摩脊椎是让机体百病不侵的良药。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热衷享受,坐、卧、行走的工具都越来越追求舒适感,事实上,正是这些舒服的靠背椅、海绵床垫、汽车座椅等在偷偷地影响着我们的脊椎以及全身骨骼。健康的脊椎要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按摩可以有效地刺激脊椎周围的神经、强健脊椎周围的肌肉群。脊椎健康,则百病不侵。
  颈椎病——最“文明”的病
  脊椎是人体的主干,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组成。颈椎和大脑直接相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电脑、电视、汽车等"先进"工具大行其道的现代社会,颈椎病也越来越常见,因此被称为最"文明"的病。
  颈椎病是怎样炼成的?
  有统计显示,不良的姿势习惯是引起颈椎病的主要原因。如果你是一位坐办公室的白领,不妨现在就试着左右摇晃一下脖子,如果听到自己的颈椎发出“嗒嗒”声,那么就意味着你已经患了颈椎病,也许还不太严重,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颈椎的生理曲度是为了保证人的正常活动而生成,是人类经过数百年进化而成。经常低头伏案工作或学习,会使得颈椎的生理屈度变直,用"暴殄天物"来形容也不为过。颈椎病可表现为松动、增生、肌肉紧张等,当疾病发展到刺激周围的神经或血管时,人体就要饱受病痛之苦了。
  日常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活动都会引起颈椎病。很多人习以为常的熬夜打麻将、低头织毛衣、躺在床上看书、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学生长时间写作业、电脑工作人员长时间上网、驾驶员长途驾驶等等,诸如此类长时间的低头伏案或坐立姿势都会使颈后部肌肉、韧带处于牵张状态,当这一牵张达到生理耐受期时,肌体便会产生疲劳感或酸胀、僵硬、疼痛等颈椎病的症状,因此有人建议,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应该每30分钟就活动活动。
  颈椎病,防大于治
  当脖颈出现僵硬、疼痛,左右摇晃时可以听到颈椎在"嗒嗒"作响时,则意味着颈椎在提出抗议,身体在发出信号了。
  颈椎病一旦出现则很难恢复到最初的状态,因此出现以上问题时,我们应迅速调整体位、改变姿势,并应有意反向用力,使肌肉收缩,消除牵拉,避免造成慢性静力性损伤,防病于未然。
  任何疾病都有发展过程,此时若不进行调整,持续两小时以上,这-牵张力就超过了肌肉及韧带的承受限度时,肌肉、韧带就受到损伤,并可能引发无菌性炎症。如果在这个时候还疏于治疗,就会继发机化、粘连,使颈肌功能受损,许多人的颈椎病就是这样一步步酿成的。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锻炼,使肌肉和韧带的承受力和时间限度延长,也有利于颈椎病的防治。
  牙齿、骨和肾精之间有联系
  许多人年龄不大,牙齿却出了问题:有的牙齿脱落;有的时常牙痛或是牙周肿痛;有的人牙龈出现萎缩,露出牙根;有的对冷热酸甜牙过敏,不能"想吃就吃"……
  其实,牙齿的变化是身体给我们的信号。中医理论中有"齿为骨之余"的说法,意思是:我们身体里构成骨的物质富裕后,多余下来的骨才会形成牙齿。而骨是否有富裕,则要取决于肾中精气是否充足。因此,牙齿病变提示我们,该补充肾精了。
  身体神医的信号
  1、牙齿变色,牙齿颜色发暗,远远看去好像是黑色,是肾精不能濡养牙齿所致。
  2、年轻人牙齿松动、脱落,或是牙齿表面的釉质发生剥脱,这是肾精严重不足的表现。
  3、经常感觉到腰酸、腰痛等腰部不适,这是肾精不足的提示,因为腰部是肾的"府邸",因此肾脏出现问题会通过腰来提示我们。
  4、健康的人,都有七情六欲,如果出现了欲望降低、甚至无欲无求的情况,则说明肾精空虚,需要补肾壮阳了。
  5、中医有言:肾为先天之本,肾精空虚会导致气血不能濡养大脑,使人记忆力下降。因此如果一个人常常“贵人多忘事”,则说明需要补充肾精了,否则骨髓空虚,牙齿也必将有隐患。
  实际上,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肾精也是随之变化的,特点是两头低中间高,也就是说,婴儿和老年人肾中精气普遍不够充盈,而青壮年通常肾精充足。这一特点也可以通过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的状态来体现:新生儿肾精虚少,头骨也不能完全闭合,嘴里也不能形成牙齿;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到一周岁多,囟门闭合,到学龄期,又脱落了不结实的乳牙而长出了坚硬的恒牙;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消耗增多,骨质疏松等疾病也渐渐成为健康隐患,牙齿也因缺少足够滋养而脱落;到了老年,骨头的硬度继续下降,有些老年人甚至牙齿掉光。
  因此,充足的肾精是打造一口好牙的基础,为了骨骼和牙齿,我们应该从小就注意肾精的保养。
  保养肾精,为了骨骼和牙齿
  1、经常食用动物的筋骨、肾脏等食物,例如牛骨髓、猪骨髓、猪腰子、羊腰子、羊肉、牛肉等等,这些食物对于养骨很有帮助,制造牙齿的原料充足,牙齿焉能不佳?
  2、山药是既能补充肾精又不会导致上火的佳品,因为此种食物性味平和,每周吃2次就能起到对骨骼和牙齿的养护作用。
  3、中医的传统内功疗效神奇,练习内功就是充分利用人体内药的绝佳方式,随时随地练习操作,对人体有益而无害。经常做做提肛运动可以补充肾精,具体做法是收缩并上提肛门,并尽可能坚持时间长一点。如果感到腰部有气流在流动,就证明肾气充盈起来了,练到这种程度,则骨有余而牙齿强健。
  4、不看惊悚片或是恐怖片,中医讲究"恐伤肾",有很多人受惊吓后小便失禁便是这个道理。因此恐惧会伤肾耗精,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到骨骼和牙齿。
  5、晒太阳不仅可以补充我们体内的肾阳,同时阳光还可以刺激皮肤生成维生素D,这样我们体内利用钙质的能力会提高很多,这对于以钙为主的骨骼和牙齿很重要。
  6、减少消耗也是保养肾精的好办法,因此只要一有空,就可以试试“闭目养神法”。平时尽量减少看书、看电视、玩电脑、用手机的时间,这样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精气十足,骨骼有力,牙齿自然不生病。
  7、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外连筋骨皮毛”,因此经络也是连接脏腑与牙齿的“桥梁”。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通过我们的上下齿龈,保养、疏通这两条经脉也可以有效防止牙齿疾病。
  养出硬朗的身子骨
  人们都知道补肾壮阳、滋阴润肺等养生方法,可是却鲜有人知养骨的方法。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用心,利用按摩、补钙等方法,就能够养出硬朗的身子骨。
  最安全的养骨法——按摩
  按摩是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不仅可以活血化瘀,缓解肌肉的疼痛,还能够养护骨骼。同时,按摩也是最安全、最经济的养骨法。
  按摩养骨的作用十分明显,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按摩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使瘀血浊气散开,从而令骨骼吸收到新鲜的血液和营养;

       二是按摩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僵硬的肌肉牵拉骨骼会导致骨架的不平衡,通过按摩恢复正常的肌肉则可使骨骼免受这种力量的制约,从而得到保养。
  最了解自己身体的人应该是你自己,因此第一次按摩骨骼最好是自己动手。按摩要从有问题那部分骨头开始,我们可以先站在镜子前面认真观察自己,以找出问题所在;也可以试着按压骨骼,直接找到身体上疼痛或不舒适的部位。然后,比抚摸稍稍用力,循着骨骼生长的方向,按照从轻到重、从中间到末端的顺序踏踏实实地一路按摩,可使骨骼得到很好的滋养。
  最容易的养骨法——补钙
  健康来源于生活的细节,比如饮食、比如睡眠,生活中最简单的养骨法,那就是补钙。
  牛奶、干果、豆腐等食物中钙质含量很高,因此只要不是牛奶过敏,就应该多喝牛奶、多吃干果、豆腐等补钙佳品;

       咖啡因、茶碱等物质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如果你知道自己属于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危险人群,就应该少喝咖啡、浓茶;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不要在补钙后食用草酸含量过高的食物,比如菠菜;阳光照射身体所产生的维生素D可促进钙质的吸收,因此我们不能总躲在室内,应该适当晒晒太阳。
  健康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养骨补钙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今天心血来潮,又喝牛奶又晒太阳,给自己“猛补”一通,明天忘记了,又喝咖啡又喝浓茶,躲在房间里打一天的电子游戏,那么,钙质只能成为过眼云烟,来来走走,却无法在你的身体里存留。总之,只有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补钙饮食,并坚持有规律的运动,才能为骨骼留住更多的钙。
  把骨健康隐患消灭于萌芽
  有统计表明,许多年轻人的骨骼健康状况堪忧,他们或者骨密度降低,或者骨韧性变小,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的前兆。因此,有骨骼健康隐患的人比我们想像中多得多,其严重程度也更令人担忧。
  1、过度减肥
  许多人为了追求苗条的身段而牺牲了自己的胃,其实过度减肥不仅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长此以往还会使人体钙质流失,从而影响骨骼的健康。
  因此,过度减肥是骨骼健康隐患之一,如果不想骨骼因此受损,就要停止这种类似自残的行为。成年人每天的钙摄取量应该达到1000-1200毫克。一小杯牛奶中大约含有282毫克的钙,而奶酪的含钙量更是牛奶的3倍以上。另外,谷类、全麦面包等也都是富含钙质的好食物。如果你已经有了缺钙的症状,就要多吃以上食物,同时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
  2、缺乏锻炼
  强健的骨骼是“炼”成的,然而,现代人因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加快,大多数人都没有规律性的运动,有些人甚至从不运动。所以,很多人年纪轻轻,骨骼就开始变得脆弱无力。
  加强锻炼已经成了我们必做的功课,其实锻炼的方式很多,既可以到户外慢跑、跳绳、有氧步行,也可以在健身房做些力量型的锻炼,如举哑铃等等。如想特殊锻炼腿骨的力量,可以做跳跃运动;而要锻炼上肢骨的力量,可以做引体向上。无论是哪一种锻炼方法,只要坚持不懈,都会增加骨密度,让骨骼受益无穷。
  3、孕期缺钙
  怀孕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在怀孕期间,妈妈的身体会无私奉献钙质来供给腹中的宝宝,自己的需要却被排在其次,因此通常孕期女性的骨骼都非常脆弱,甚至有人在生产时发生骨盆骨折。
  所以医生常会建议准妈妈服用钙剂,以补充宝宝和自身的生理需要。对孕妇来说,每日钙的摄入量应该高于普通人群,大约1500毫克,要喝比平时更多的牛奶,或者适量服用钙片。这样可以防止孕期缺钙,对宝宝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和孕妇自身的健康恢复都有着长远的意义。
  4、吸烟
  吸烟严重影响肺的健康,这个道理无人不知,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吸烟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直能够渗透到骨髓,并能成倍地增加患骨质疏松的危险。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组曾在25年间坚持跟踪调查了12万名女性,最后统计发现,在任何一个年龄阶段,吸烟的女性更易患髋部骨折,相对于不吸烟的女性来说,其骨骼健康的隐患多出20%。
  研究人员虽然无法确定吸烟影响骨骼的原因,但是他们怀疑吸烟降低了体内雌激素的含量,从而减少了钙的吸收。因此,为了我们的骨骼健康,除了戒烟再无其他更好的选择。
  “动”出健康的骨骼
  骨骼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可以影响人体骨质的代谢,"动"起来是造就健康骨骼的重要手段。
  科学运动促进骨骼健康
  科学的运动方式、适量的运动强度可促进人体骨骼的健康。大量研究表明,从事运动的人骨密度明显高于一般人,而且在停止运动后骨密度仍保持一定水平,受益终生。这是因为运动可有效刺激骨的发育和重建,不仅可以保持骨的重量或加强骨密度,还能使骨的韧性加强,增强抗弯曲、抗挤压和抗扭转能力。骨外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骨膜,供给骨骼血液和其他营养物质,运动时肌肉的舒张对骨膜有按摩作用,因此可以营养骨骼。另外,运动还能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使骨皮质增厚和骨密度升高。所以,从青春期甚至儿童期开始合理运动,有助于早期积聚充足的骨量,以应对日后可能的骨流失。
  要想骨骼强健,日常生活的运动远远不够,更需要额外的负重运动,以刺激骨骼自我更新,防止骨关节疾病。调查显示,有运动者的骨质密度较无运动者高出3倍。
  当然,运动也要量力而行,因为累不仅是肌肉、神经的感觉,有些承重部位的骨骼也会累。运动过量容易使小腿的胫骨、腓骨,足部的跟骨、舟骨、跖骨等受到损害。因为小腿、足部要支撑全身的重量,如果这些部位的骨骼反复承重并损伤,就可能超出骨细胞自我更新的承受范围,而出现"疲劳性骨折"。许多运动员就是因为坚持比赛,最终造成疲劳性骨折,因此,运动也要适量,否则反而会影响骨骼的健康。
  有效强健骨骼的运动方式
  1、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在做好准备活动的前提下,进行的强度低而时间长的运动,其标准是使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慢跑、骑自行车、爬楼梯等都是常见而有效的有氧运动方式,这些运动能够直接刺激骨形成并抑制骨吸收,时常进行可强健骨骼。
  2、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是以较轻承重为主的综合运动,可以令肌力增强,坚强的肌力不仅使骨强度提高,还可以保护关节免受损伤。而过分的负荷又可因骨周肌肉收缩而缓解,从而避免骨折的发生。
  3、平衡性、灵活性训练
  体操、舞蹈和太极拳等都属于这类锻炼,其中舞蹈比较适合年轻人,太极拳更适合中老年人,而体操则比较通用。舞蹈可训练关节、骨骼的柔韧度,对人一生的骨骼状态都有积极地影响;太极拳有益于减轻肌肉神经张力,保持关节适当活动范围,维持肌肉骨骼功能,而且发生外伤的机会很少。无论是哪一种运动,都要以伸展不引起疼痛为限度,经常做此类运动可保持骨骼年轻健康。
  第四章 神医药田之二——经络
  人体经络是中国人的伟大发现,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指出:人体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系统,经络具有“行血气、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的重大作用。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精髓,中医认为,利用草药治病属于外力干预,利用人体自带的经络穴位治病才是根本,而且经济、方便、疗效神奇,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副作用。
  经络穴位是人体内最神奇的一块药田,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关系着你的健康。本章介绍奇妙的经络养生法,教你认识布满全身的重要穴位,学会正确的按摩手法,你会发现其实非常简便易行。
  经络——身体里的河川
  中医常说,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外连筋骨皮毛",源源不断地将气血运往人体的各个部位。因此虽然经络看不见摸不着,如同身体里的河川,一条条彼此纵横交错,将人体上下内外、脏腑器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维系着生命的正常运行。
  概说经络
  中医医理虽然深奥,命名却是十分形象的。顾名思义,经络就是“路径、联络”的意思,因此我们可以想象经络是四通八达的路径,彼此之间又有着天然的联络,气血就在这些通路上有机地运行。“经”好比是主要街道,“络”则相当于小巷、小路,城市的街道如果发生堵车,就会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进行;而经络一旦不通,生命活动就受到影响。此外,经络还“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与五脏六腑及全身各个器官、组织都有联系。
  人体经分十二经脉,络则无法计数。人体的主要器官有12个,每一个器官都有一条主要经脉与之相连。各个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都完全依靠各自联系的经脉进行。十二正经中每一经脉都分别络属于一脏一腑,从而使得脏腑之间有了交通。有的经脉还联系多个脏腑,有的脏腑则有多条经脉通达。正是因为有了经络的相互联系,人体各个器官才能彼此协调,有序工作。
  人体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每一条经脉都有它独特的妙用和治病方针,有的擅长内科,有的主司儿科,有的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有的对胃病有神奇疗效……它们彼此分工,各司其职,像一个医院,构成了人体内部的医疗体系。
  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和走向: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经络的命名原则
  也许你觉得12经络的名称比较复杂,其实这样命名是有原因的。我们常说12条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脏腑也就是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心包、三焦12个脏器,所以每条经络都是以其内连的脏器来命名的,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各条经络的功能。其中,三焦泛指人的整个胸腹,而心包则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
  经络的命名还和排列方式有关,根据经络分布于手足、内外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手足与阴阳两组。
  按手足命名的结果是:手及手臂上的6条经络,分别称为手三阴、三阳经;足及腿上的6条经络,分别称为足三阴、三阳经。
  按阴阳命名的结果是:手臂内侧、腿内侧的6条经络,分别称为手三阴经、足三阴经;而手臂外侧、腿外侧的6条经络,分别称为手三阳经、足三阳经。
  阴阳的程度也是分等级的,少阴、厥阴、太阴分别代表阴气的轻重,太阳、少阳、阳明则代表阳气的充足与虚弱。少阴的阴气最重,因此列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太阴的阴气最轻,因此列在内侧的最外面;厥阴的阴气介于少阴和太阴之间,因此列在内侧的中间。太阳就像是正午的阳光,阳气最足,因此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外侧的最外面;阳明好比是黎明初起的阳光,阳气最弱,因此排在外侧的最里面;少阳就像是上午的太阳,因此排在外侧的中间。
  可见,在中医经络学中,阴与阳的划分是非常细致的。阴阳平衡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这里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间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平衡。
  阴阳平衡也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要想保持个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就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强弱去使用经络:体弱气虚的人,最好先按摩阳经以补足正气,将身体调理好再去使用阴经;身体健壮的人,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人与大自然也是个有机的整体,因此经络的使用也要与自然气候相联系,例如夏天阳气最旺盛,因此体虚的人可以选择夏季疏通阴经。此外,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经络生理功能及应用
  1、联系脏腑,沟通肢窍
  除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人体经络还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详细分类。这些经络纵横交错,入里入阴,出表出阳,能上能阳,达下达阴,联系在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其中,经筋、皮部负责联络肢体筋肉皮肤;浮络和孙络则联络着人体各细微之处。经络就是这样在身体里联络脏腑、沟通肢窍,如体内河川般将人体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部的活动保持着阴阳协调统一。
  2、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大自然中的河川是载水的通道,使水流运行到四面八方而滋润土地;体内的经络则承载着人体的气血,并将气血运输到人体各处,使体内的脏腑、体表、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均能受到气血的温养濡润,从而发挥它们正常生理作用。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经络行气血而营阴阳。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经络的运行作用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调于五脏,和于六腑;在外则能抗御病邪,防止入侵,保卫机体。
  4、反映病理变化
  经络在人体内外都起着沟通联络的作用,当病邪进入人体或身体内产生内火或内毒时,经络又是病邪在体内传输的途径。因此经络可反映出一定的病候,例如按压经络可出现明显压痛,或者在经络循行线上触摸到结节、条纹状物等,有时还可出现局部皮肤的色泽、形态、温度发生变化。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最独特、最神奇的一部分,源于远古,流传至今,历来为历代医学名家所推崇使用,服务于每一个炎黄子孙。当我们认识到经络的神奇,就会感叹于祖先的智慧,并学会珍惜这伤宝贵的遗产。诚然,经络学说博大精深,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所掌握的也只能是“冰山一角”。初次接触经络,我们普通人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奥秘,但是我们可以摘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简单几个动作就可以防病健身,因为最了解身体的人其实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