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豪图片:“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教养生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8:44:27
 “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教养生精神

       道教养生活动是一种实践过程,实践必然要有主体,这个主体就是在道教思想观念指导下所开展的养生活动实施者。实践的过程是主体性显示的过程,道教养生实践也就是道教养生活动主体性显示的过程。道教养生实践之所以体现了主体性是因为这种实践活动是由道门中人或者道教信仰者来实施的,在本质上这种实践贯注着一种特殊的信念,它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健康,而且还要延年益寿,最终成为“仙人”。这样,实践活动与认识就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养生实践既达到对自我生命的认识,也达到对养生环境的认识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道教养生体现了主体性,那就必定有一种指导其实践活动的主体精神。这种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我命在我不在天”。在道教中,这个提法不是偶然的闪现,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一种见解。无论是《养性延命录》还是《真气还元铭》、《悟真篇》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养性延命录》卷上在陈述了“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个基本命题时还有所发挥地说:“夫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而《悟真篇》则从金丹修炼的视野来说明通过特殊实践过程能够达到生命自主的境界,该书称:“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悟真篇》与《养性延命录》代表了道教在生命问题上的基本看法。与那些把寿命长短完全看作由上天决定的想法不同,道教相信人的生死命运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生命的主动权就操纵在自己手中。这种生命自主思想,集中表现为坚信生命演化过程是可逆的,人可以凭借主观努力,逆转生命演化之路,复归到生命的根源上,实现生命形态的转化而逃离生死之度数。
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这种观念是有思想基础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方仙道”便通过神奇的想象来抒发生命自我控制与身心自由的理想。道家的大师级人物庄子对此也津津乐道。《庄子•在宥》记载,黄帝的老师广成子因“抱神以静”,修身一千二百岁,形体却没有衰老的迹象。《列仙传》等书称,古有彭祖,因修习“吐故纳新,熊经鸟申”的方法,活了近八百岁,形体依然健康。像这样通过一定的学习途径而延年益寿的故事传说在上古的文献中有不少的资料,它们无疑给道门中人很大的启示,从而形成“长寿”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学习途径而获得的观念。另外,道教的生命自主观念之所以能够化成具体的养生实践活动,这与生存环境所存在的变化多样性也是有关系的。由于生存的需要和探索好奇心的驱使,道门中人仰以观天象,俯以察地理,发现某些生命的存在可以发生形态的转化,如《抱朴子内篇》记载猕猴寿八百即变为猿,猿寿五百岁则变为玃。不仅飞禽走兽,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千变万化的,变化乃是事物存在的普通现象。在对客体的观察与认识过程中,道门中人也认识了自己,坚定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体精神,以激励自身的养生活动。

转载自:“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教养生精神_善!乐!道!_百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