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郎伴娘团入场主持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3:01:58
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钟伟 本调研报告较为系统分析了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渠道、以及流通的流量和存量规模。人民币的境外流通主要依赖边贸和旅游两大渠道,目前已经形成以香港为离岸中心的格局,每年在内地和香港之间的人民币流量为188亿元,稳定在香港的存量为250亿元。此外还形成了新加坡和曼谷两个人民币次区域中心。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所遭遇的问题,主要集中我国未能给予境外银行和非居民提供足够的人民币存款、汇款和汇兑等便利化措施,导致境外人民币存在向中国回流的压力,但是如果我国提供的人民币境外流通便利化措施到位,那么境外人民币存量将稳定扩张。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平稳升值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机遇期,应当大力推行便利境外人民币以及银联卡的交易、兑换、存款和投资便利化举措。一、人民币在周边经济体的流通规模
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周边国家在边贸、旅游和其他经济交往中,境外非居民对人民币广泛的可接受性,并在境外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人民币流量和存量。境外人民币存量的规模大致相当于我国获得的铸币税总收益。我们需要考虑人民币在境外的存量和跨境流动的流量这两个指标,境外存量是指已被非居民稳定持续持有的人民币;跨境流量是指一年内在边境跨境流动的人民币规模,境外存量相当于每年跨境流入流出量轧差之后的累计数。1、 人民币在港澳地区的流通规模估测
港澳地区是人民币在境外流通的最重要场所,在香港形成人民币境外流量和存量的两大途径,一是内地人到港澳的旅游;二是东南亚周边国家人民币向香港的回流。使得香港事实上已经成为境外人民币现钞和现汇的离岸中心。
就旅游渠道而言,根据香港旅游部门的统计,2006年访港的内地旅客超过1350万人次,以人均消费4400港元计算,为香港带来约600亿港元的收入。根据澳门旅游部门的统计,2006年访澳的内地旅客超过1190万人次,给澳门带来大约150亿港币的收入。应当区分的是,在港澳游中,购物消费和非购物消费(主要是交通、住宿和饮食)的比例大约各占据一半,但购物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内地往返港澳的便利化将使旅游渠道输出的人民币日益重要。初步估计:目前港澳游的大约750亿港币中,购物消费约375亿港币,其中200亿港币为刷卡购物消费,其余175亿港币为现钞购物消费,并且现钞购物消费90%以上以人民币为主,因此每年通过旅游渠道,给内地和港澳地区带来的人民币跨境流量约为160亿元。
就回流渠道而言,由于东南亚各国的人民币缺乏投资运用渠道,其中大部分先回流到新加坡或者曼谷,进而回流到香港,这个规模比较难估计,粗略估测通过新加坡集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等国,每年向香港的人民币回流量约为10亿元,以及通过曼谷集聚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每年向香港的人民币回流量约为8亿元。
总结一下,通过旅游渠道和回流渠道,导致香港人民币每年的流量约为188亿元。考虑到香港本地已经培育出较为旺盛的人民币需求,以及存在透过中银香港向内地的人民币回流机制,估计目前稳定在香港的人民币存量为250亿元左右,香港的人民币存量明显存在资金收益不高的问题。2、 人民币在新加坡的流通规模估测
新加坡在人民币境外流通的地位比较特殊,一是中新两国的旅游往来十分密切,使得人民币得以大量输出;二是中国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劳工较多,打工者在境外的收入需要借助银行和汇款公司向中国回流;三是新加坡扮演着作为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的人民币回流的离岸中心,这决定了在新加坡的人民币跨境流量和存量的规模较大。
就旅游渠道而言,据新加坡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06年中国赴新旅游人次达到103万人次。 新加坡2006年接待的全部外国游客为970万人次,在新加坡的消费总额达到124亿新元,同比增长14%。假定中国游客的人均消费和其他国家的游客持平,则中国给新加坡带来了67亿人民币的旅游收入,在区分团费、购物消费的币种方式之后,我们估计通过旅游途径,人民币在新加坡的年均流量为35亿人民币。按照新加坡旅游和教育部门的计划,在2010年之前要使得外国游客数量达到17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00亿新元。这就意味着游客人数每年增长15%,而游客的人均消费则需要每年增长7%,才能达到规划中的旅游收入目标。我们估计2010年,通过旅游渠道,人民币在新加坡的年均流量将达到60亿元。
就留学和打工渠道而言,新加坡旅游和教育部门估计,目前有超过4万的中国留学生在新加坡学习。我方的统计是,目前我国的海外劳工人数大约在375万人,这还不包括非法打工者。规范的劳务输出主要是通过建筑建设工程,非法的劳务输出则主要通过中介,集中在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我们粗略估计,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地,中国劳工的数目大约在40万人。海外留学导致资金从中国向留学地的输送,海外劳动导致资金从打工地向中国的回流,综合留学和打工渠道,我们初步估计人民币在新加坡的年均跨境流量为40亿元。
我们还可以间接地通过估测新加坡的汇款公司和兑换店的运作规模,来估计在新加坡的人民币流量和存量。据新加坡金管局统计,截至到2006年底,经过金管局授权认可的货币找换店共395家(累计600多个网点),汇款公司95家(累计200多个网点)。
货币兑换店通常一个人经营,店面约3平方米, 店铺租金为1000新元。假定货币兑换买卖差价为3%,再假定兑换店主的年收入约为4万新元,那么为维持600多家货币兑换店的经营,每年货币兑换总规模大约在10亿新元(51亿人民币),假定这些兑换店一半的业务为兑换人民币,则通过兑换店,在新加坡的人民币流量约为25亿人民币。
在新加坡的汇款公司(remittance agent)目前的汇款方式基本是:1、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每笔汇款手续费为20新元,购入新元的汇率为5.09,汇款到达时间为24小时以内(通常为下午四点),通过国内居民的银行卡收款。2、不超过人民币5万元,1小时到达快速汇款,收费为18新元。3、汇款公司的营业面积大约为12平米,有3-4个雇员,月租金大约为4000-5000新元。雇员月薪1800-2000新元。这些汇款公司有60%以上的业务为向中国大陆汇款,再假定每家汇款中心通过汇兑和汇款的年毛利水平在10%,那么可以估算出200个网点的汇款中心每年营运成本在2600万新元,那么每笔3%的汇兑收益和20新元的收入的情况下,汇款中心每年业务规模至少为9亿新元,其中人民币跨境流量约为27亿元。
汇款中心和货币兑换店的业务可能有所重叠,因此两者累加所导致人民币流量会小于52亿元。再比照留学和打工渠道导致的人民币跨境流量,我们认为估计为每年50亿人民币是较为合理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从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回流到新加坡的人民币每年大约为10亿元。
总结上述分析,估计通过旅游渠道从大陆向新加坡的人民币跨境流出规模大约为每年35亿元;通过留学和打工渠道由新加坡向中国的回流规模约为40亿元;通过周边国家经新加坡向中国的回流渠道约10亿元,在新加坡通过旅游中介、货币兑换店和汇款中心等稳定持有的人民币存量大约为10亿元,多渠道构成的跨境流量约为50亿元。3、人民币在越南的流通规模估测
人民币在越南的流通主要通过边贸和旅游来完成。粗略估计通过边贸渠道人民币在越南的存量约30亿元;通过旅游渠道人民币在越南的存量约8亿元,累计38亿元。
就边贸渠道而言,和中国接壤的越南、缅甸人民币区域化的程度最高,特别在越南北部地区,人民币在当地不必兑换成本币,可以直接进行购物消费,90%以上的边境贸易货物以人民币计价结算。根据1998年以来,两国边贸每年一直稳步发展的状况,以及中国银行广西分行在边境地区近10年来的净投放量、边贸人民币结算量等因素,可以推算目前通过边贸渠道输入越南的人民币存量在30亿人民币左右。
就旅游渠道而言,根据越南《经济时报》的统计,2006年上半年中国人赴越旅游有40.5万人次,估计全年至少在82万人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测算人民币流入量,一是越南境内,银联卡的受理情况刚刚起步,能够受理银联卡的越南东亚商业银行和西贡工贸银行仅拥有ATM机460台、POS约400台左右,中国游客在越南使用银行卡的交易量每年只有数千万。二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游客更多地使用美元和人民币现钞,大多数越南金店和手工艺品商场均可接收人民币。目前越南黑市和货币兑换店的美元兑换越南盾的价格在16040左右,人民币兑换越南盾的价格在2050左右,折算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低于1:8,是东南亚国家中较好的价格。并且黑市和兑换店给出的美元、人民币买卖价差均在3%以内,显示美元和人民币在越南均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中国赴越的人均购物消费大约在1200元左右,主要用于团购或零星购买旅游纪念品,那么目前每年通过旅游渠道流入越南的人民币大约在10亿元左右,其中80%将通过黑市回流到中越边贸地区,由此推算过去四年通过旅游渠道在越南的人民币存量为8亿元。
通过边贸和旅游的确能够使得人民币流入越南,据越南海关的统计,2006年越中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越南方面进口额为70多亿美元,出口额为近30亿美元,越方贸易逆差日益加大。边贸情况也是如此,近五年来中越边贸的规模并无明显发展且越方处于逆差,那么通过边贸渠道,越方每年还向中方回流人民币约20亿元。考虑到越南到中国的旅游人次相当有限,通过旅游渠道回流到中国的人民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总结以上分析,通过贸易渠道稳定在越南的境外人民币存量在30亿元左右,通过旅游渠道稳定在越南的境外人民币存量在8亿元,人民币累计在越南的存量为38亿元。除此之外,中越之间人民币的流量规模较大,考虑到贸易、旅游、投资和赌博等因素,每年人民币在中越跨境流动的规模在50-60亿人民币左右。考虑到中越经济交往的加深,我们认为边贸渠道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旅游渠道的重要性相对上升,人民币在越南的存量每年可能以8%的速度平稳增长。4、 人民币在泰国的流通规模估测
就旅游渠道而言,根据泰国最主要的经济智囊机构泰华农民研究中心的研究,1996年到2005年间,赴泰中国游客年均增幅为9%,从1996年的46万人次上升到2005年的80万人次。2004和2005年两年给泰国带来的旅游收入均在200亿泰铢左右。2006年赴泰中国游客超过了100万人,可以为泰国带来260亿泰铢的旅游收入。目前中国人赴泰国的旅游集中在曼谷和笆提亚。除了团费之外,估计游客的人均购物和非购物消费的比例,和港澳游相接近,大约各占50%,那么在2006年,中国人在泰国的刷卡和现金购物消费大约为100亿泰铢,折合人民币约25亿元,其中刷卡消费为2亿元。有两个因素决定了中国游客购物时的货币选择,一是中国游客购物消费场所往往可以接收人民币现钞或者银联卡,因此中国游客为方便起见可能使用人民币;二是考虑到以泰铢作为中间货币,折算起来,在泰国以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高达8.5:1以上,因此对部分精明的并且随身携带美元的中国游客而言,在当地运用美元兑换泰铢消费,较之用人民币兑换泰铢消费,平均可以节约10%。综合起来考虑,假定中国游客在泰国消费时使用美元和人民币现钞可能各占各一半 ,那么通过旅游途径每年流入泰国的人民币现钞为13亿元左右。由于泰国企业和居民基本不存在人民币需求,因此其中绝大部分人民币将十分便捷地向香港回流。外汇黑市、兑换店和主要面对中国游客的团购店的人民币日常备付头寸,可能是形成在泰国的人民币存量的最主要成因,估计由此形成的人民币在泰国的存量部分约为5亿人民币。
人民币在泰国的流通有其独特之处:一是商户广泛地愿意接受人民币现钞,而不是使用银联卡。例如泰国最大的免税店King Power每年可以收入人民币现钞2亿元,这些现钞流入黑市,可以以比ATM更好的价格兑换为美元或泰铢,因此免税店更乐意接受人民币现钞而不是银联卡。二是在泰国,外汇市场分为发达的外汇黑市、星罗棋布的货币兑换店,以及通过ATM提取当地货币三个层次,就人民币兑换泰铢的贴水情况而言,黑市给出的人民币汇价最高,ATM次之,贴水程度最严重的是兑换店。团队导游或者酒店导游给出的人民币兑换泰铢汇价,低于黑市价格但是高于货币兑换店的价格。三是在泰国,人民币的买入和卖出价差十分巨大,从旅游景点、购物商场等场所外汇兑换点的人民币汇率情况来看,尽管不同机构的人民币汇率有所差别,但是买卖价差幅度都非常大,均在20%以上,而美元的买卖价格只有3%左右,考虑到在泰国人民币兑换美元的贴水在10%左右,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人民币在泰国的巨大买卖价差,并不是人民币在泰国的可接受程度和流动性不好造成的,而是人民币由泰国向港澳的十分便捷的回流机制造成的,这使得泰国的货币兑换店和商户普遍愿意接收人民币现钞,但是却不太乐意接受银联卡或者拆出人民币的现状5、 人民币在印尼的流通规模估测
人民币在印尼的流通较为有限,主要通过旅游渠道展开,我们粗略估计通过旅游人民币在印尼的流量约为4亿元,存量约为1亿元左右。
就旅游渠道而言,据印尼旅游部门的统计,中国人到印尼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在巴厘岛,截至到2006年底,中国游客的数量大约是80万人,占到巴厘岛全部游客的1/4。如果假定人均购物消费为800美元,考虑到岛上的人民币受理环境很差,其中可能90%为美元现钞,10%为人民币现钞,那么中国人在巴厘岛的美元年均流量在5.8亿美元,人民币年均流量大约为4亿元。在印尼的人民币绝大部分将回流新加坡。我们估计通过旅游渠道,在印尼的人民币存量仅为黑市、旅游中介公司和找换店的日常周转头寸,不会超过1亿人民币。
就个人现钞携带入境而言,主要是指中国人携带人民币现钞进入印尼。目前在雅加达的找换店大约有100家,其中一半左右的兑换店可以提供人民币的汇兑业务,兑换较多的货币是美元,估计印尼全境可提供人民币兑换的店铺100家、每家人民币日常头寸一万元计算,个人现钞携带入境在印尼形成的人民币存量极其有限。二、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回流机制上,我们认为这仅仅是个表象,我国金融主管部门十分担心境外人民币回流对国内金融秩序造成的影响。事实上,影响中国金融运行的是境外长期投机性资金,而不是规模相对有限的境外人民币。如果努力运用当前人民币兑美元稳步升值的战略机遇期,各国央行、商业银行、商户和企业有可能形成积极运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结算和持有人民币的良好格局,从而有力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1、人民币在新加坡流通存在的问题
新加坡对人民币的基本措施,可以归结为:“放开现钞、管住银行”这两点。所谓“放开现钞”,是指新加坡金管局对美元、人民币、日元、马来西亚币在其境内的现钞流通和流出采取相对放任的态度。人民币在新加坡的现钞流通基本不受管制。金管局也没有评估过民间汇市对新加坡元的汇率影响。所谓“管住银行”,是指新加坡金管局对外资商业银行的管制相当严格,并且缺乏透明度。新加坡的外资银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办理离岸(offshore bank)业务的外资银行;二是特种银行(qualified foreign bank),特种银行不一定要在当地注册,但一般不允许设置超过15个网点或分行;三是全面业务(full license bank)银行。外资银行如何才能申请到相应类别银行牌照的审批是不透明的,这就使得外资银行在新加坡的发展受到相当大的制约。管住了银行,也就使得人民币在新加坡的急剧扩张缺乏战略发展的可能性。
就具体业务而言,新加坡对汇款公司要求申请牌照和交纳业务保证金的做法,帮助汇款人防范了汇款风险,但是新加坡金管局从来不干预汇款公司的资金来源、汇款方式、汇款币种和汇款目的地,因此汇款中心的存在,其实质就是新加坡地下钱庄的阳光化。考虑到汇款公司对中国的汇款到达速度和收费水平,已经使得国内银行业面对汇款公司的汇款业务缺乏任何竞争能力。新加坡汇款公司的运作方式显示,兑换店和汇款公司在内往往是境外人民币的集聚中心,这些资金并未直接汇到国内,而是再度回流到香港。中国境内取款人所取得的款项,是新加坡众多的汇款公司,通过电话或者其他便捷方式,通知中国境内的业务员,将其在中国境内开立的银行借记卡资金,转移到取款人银行卡帐户内来完成的。我们估计这些业务员每年在中国境内利用银行卡的转帐笔数约为20万笔左右,这些转帐交易通过数千张借记卡迅捷转帐。同时,这些不断向外转出人民币资金的借记卡,必然需要不停地转入资金,这就折射出,内地和香港之间,既存在外资银行渠道,又存在着富有效率的地下钱庄渠道,这两大渠道每年带来约180亿左右的人民币从香港向内地回流。目前我国对内地香港之间的地下钱庄、对汇款异常活跃的借记卡均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对转帐交易异常频繁的个人借记卡实施监控。
不仅商业银行在和汇款公司竞争人民币跨境汇款业务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在新加坡的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比也处于劣势。目前,在新加坡的中资银行有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等。中资银行可以为客户办理人民币购汇和汇款业务,然而却无资格办理人民币存款业务,对于购汇或汇款而收取的人民币头寸只能存放在中资银行海外机构,或将其转存在新加坡的外资银行,再由这些外资银行转存香港,因此中资银行的人民币头寸缺乏顺畅的回流机制,已经成为制约境外银行和机构持有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的瓶颈问题。
此外,新加坡国内的银行卡转接机构NTES因为受理银联卡,在结算货币安排方面存在问题。起因是中国银联和NETS之间,就银联卡在新加坡的交易采用美元结算,NETS和新加本地的银行之间采取新元结算,这意味着NETS受理银联卡收入美元支出新元,由于新元对美元不断升值,因此NETS受理银联卡的业务,由于其自身汇兑安排失误带来了损失,这已给银联卡在新加坡更广泛的使用投下了阴影。2、人民币在越南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就人民币在越南的流通而言,目前存在一些宏观问题,一是越南加大了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对出口收取美元给予优惠政策,使得越南企业收取美元的积极性较高,对人民币的热情明显下降;二是中越边境贸易出口量所有下降,导致从贸易渠道流出的人民币数量增幅不大;三是越南政府之所以对人民币黑市发展比较担心,主要是担心黑市汇价对越南盾的汇率构成压力。就实际运作而言则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问题之一是人民币回流机制不顺畅。1993年5月,中越两国央行签署了《中越关于结算与合作协定》,中越银行间逐步建立了边贸结算合作关系。通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越方允许边境地区的企业和个人在交易中使用人民币,使人民币成为两国边贸的主要结算货币,目前结算主要在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和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之间发生的,边贸结算量大约在30亿元左右。越方国有银行在边贸地区拥有较多的人民币头寸,但如何有效促使其持有的人民币增强收益性和流动性仍然十分困难。
问题之二是银联卡在越南的受理不顺差。越南国内还没有形成类似银联的统一的银行卡转接机构。越南国内最大的四家国有银行分别为越南外贸银行、越南工商银行、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和越南投资发展银行。在银行卡转接方面,存在越南外贸银行(vietcom bank)自身的交换中心Connect 24,除了外贸银行之外其他三家国有银行组成的banknet Vietnam、以及由越南东亚银行牵头、四家小银行加入的VNBC这三家相互竞争的转接机构。越南央行希望越南外贸银行加入banknet Vietnam以形成越南全国统一的转接网络,但越南外贸银行目前已经在越南国内的发卡和受理市场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加入的积极性不大。此外,中国银联和越南外贸银行、越南东亚银行均将在2007年内签署合作协议。因此,一是银联和越南外贸的合作,能够使得银联卡在越南的受理环境大为改善,通过旅游渠道进行银联卡交易和人民币现钞交易的规模可能同步快速上升;二是越南国内较为混乱的银行卡转接市场,为我国通过中国银联的海外发展,尤其是尝试海外股权投资,进入越南个人支付结算体系提供了可能性。3、人民币在泰国流通存在的问题
在绝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商业银行系统并不提供人民币兑换为本地货币的汇兑服务,少部分国家可以通过申请央行或者旅游局等官方机构许可的兑换店牌照,以货币兑换店的形式为居民和非居民提供现钞兑换服务。但泰国却允许商业银行的网点,以及由商业银行设置的货币兑换店直接提供人民币兑换本地货币的业务;此外,泰国星罗棋布的货币兑换店(仅在曼谷就有约2600余家货币兑换店)也普遍提供人民币兑换泰铢业务,显示出泰方并不太关注包括美元在内的外币在其境内的现钞流通,但离岸人民币在泰国的发展仍然存在问题。
问题之一是通过旅游渠道向泰国输出的人民币可能有所下降。泰国旅游局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游客大量出国旅游的同时,赴泰中国游客人数在中国出国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998年的9.7%降至2005年的2.9%并仍在下降,泰国在保持中国游客市场份额方面面临挑战,同时中国游客在泰国的购物消费支出也有所下降。因此通过旅游渠道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在今后一段时间很难突破20亿元。由于泰国境内人民币通过黑市向香港的巨额回流,也使得泰国境内人民币存量维持在5亿元左右的较低水平。
问题之二是通过银行卡渠道,参与东南亚各国个人支付和清算体系的力度仍然有限。以泰国为例,2006年,人民币银联卡在泰国的交易量约为人民币1.82亿元,预计2007年将达到4亿元人民币。但是在更为关键的是,我国缺乏介入到泰国本地的ATM 转接系统和POS转接系统的战略举措,使得人民币卡在海外局限于终端和商户等受理市场的开拓,在人民币发卡市场方面,除了香港、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之外,引导外资银行发行包含本地货币和人民币两个帐户、带有银联标志的双币种卡仍然十分困难。
总结起来,由于国内金融职能部门对于人民币回流境内相当谨慎,使得境外人民币的持有者缺乏投资和收益渠道,极大地降低了周边国家接近和存储人民币的热情和信心。要解决上述问题,核心不在于堵住境外人民币向中国的回流机制,而在于我国能否给境外人民币的持有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汇兑、存储和投资渠道的便利。三、推动人民币在亚洲周边国家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确立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地位的重要战略,也是运用金融手段获得实际经济利益,凝聚和影响周边国家的重要战略手段。从目前的国际金融环境来看,美元仍然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货币,欧元的地位在“9.11”之后获得了显著提升,渐渐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和美元抗衡的势头。日元已经错过了借助20世纪80年代实施日元国际化的最好的战略机遇期,今后再度国际化的空间不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成长和对外开放,人民币是未来唯一有可能具有重大的亚洲区域影响,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货币。军事、经济、货币和文化逐渐成为必须综合运用于国家交往之中。就目前而言,人民币在东南亚国家的广泛流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必须为周边经济体在交易、计价、结算乃至储备中运用人民币提供尽可能的便利措施。
第二,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富有效率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其中香港是离岸市场的中心,新加坡和曼谷扮演着次区域中心的角色。在内地和香港之间每年的人民币流量约为188亿,稳定在香港的人民币存量大约为250亿。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不是其回流的动机,而是境外人民币缺乏有效的投资和运作渠道。
我们建议:1、为增强香港在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角色,建议财政部在香港特区发行面对金融机构的人民币特别国债;条件成熟时也可以面对香港居民发行人民币国债,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在具有合法性,关于债券发行、登记、交易等技术细节,可以通过两地的金融职能部门协作解决。
2、挑选内地商业性或者政策性金融机构,到香港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
3、展开允许内地居民直接进行海外金融投资,尤其是优先考虑允许中国居民在香港进行金融投资的尝试,并强化沪港两地资本市场的融合。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得流向香港的人民币,在汇流到香港本地银行之后,具备较为充沛的人民币资金投资渠道,从而有效地增强香港本地银行参与人民币业务的积极性,并降低在香港的人民币通过外资银行、中银香港或者地下钱庄,向内地进一步回流的动力和风险。
第三,目前人民币向周边国家输出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边贸和旅游。通过这两大途径,周边国家的商户和居民已渐渐习惯于将人民币作为类似于美元的硬通货来使用,并不关注人民币在资本帐户下是否可兑换等理论问题。制约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存量急剧扩张的重要因素,是周边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受理了来自边贸或旅游渠道流入的人民币之后,缺乏资金运作渠道。即便和我国签署了在边贸中运用人民币交易和结算双边协议的国家,在边贸地区的商业银行也经常出现人民币头寸过剩难以消化的问题,影响了东南亚周边银行受理人民币的积极性,银行的态度严重制约了商户和居民进一步使用和储藏人民币的广阔空间。
我们建议:1、在人民币流通量比较大的国家,象新加坡、越南等国,模仿中银香港在香港所发挥的清结算代理功能,安排中国银行胡志明分行、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对本地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提供转存安排,使得这些国家银行系统持有的人民币具备一定的收益性,鼓励本地银行广泛受理人民币业务的积极性,减少人民币对中国大陆的被动回流。
2、央行在现有的边贸结算协议的基础上,与东南亚周边国家的央行签署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协议,在该协议下,周边国家央行所成持有的人民币,可以以约定条件向中国人民银行兑换为美元或者其他国际货币。这既是人民银行已与俄罗斯、越南、蒙古等八国中央银行签订的边贸本币结算协定的进一步深化,也恨类似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和各国央行签署的《黄金总库协定》,使得我国央行能够利用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平稳升值的战略机遇期,在东南亚平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这种安排可以使得境外商业银行,能借助本国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兑换安排,把银行体系的人民币头寸通过央行转换为美元等外汇。
3、在此类协议签署之前,建议我国央行努力和周边央行沟通,引导东南亚国家的央行允许其商业银行对面企业和个人开办人民币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系统的人民币存款汇总到本国央行后,可以向人民银行提出售汇要求。在刚刚开始由这样的央行之间的人民币兑换协议初期,我国央行可能向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央行提供售汇安排,但是由于人民币兑换美元的稳步升值,该协议下,人民币回流国内的动机反而趋于弱化。
第四,对于海外汇入境内的汇款,央行给予我国银行以一定的结汇头寸;同时允许中资银行海外分行在境外展开人民币现钞汇兑业务
我们建议:1、目前中资银行海外分行尚未普遍开展向中国境内的汇款业务,主要原因在于境外汇款意味着境外本地货币,例如新元,泰铢等利用汇款渠道被预结汇为人民币,建议央行、外管局和银监会给予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以境外向境内的汇款提供一定的预结汇头寸,该头寸可以纳入到外管局给各商业银行总行的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之中,对中国银行等具有较大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境外结汇头寸可适当予以放宽。
2、建议央行允许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面对居民和非居民提供人民币现钞兑换为美元或其他货币的汇兑安排,目前中资银行开办此类业务的境外法律障碍并不存在,只要向东道国央行申请货币兑换执照即可,如果人民银行允许中资银行境外机构提供人民币现钞兑换为美元的汇兑服务,那么境外企业和个人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将大为增强,离岸人民币汇价的决定权也会从汇款中心向中资银行海外机构转移。
3、建议银监会允许中资银行境外分行持有的人民币现钞和现汇头寸,汇回到国内总行。目前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人民币头寸不得不转存外资银行分行,再由这些外资分行将其回流到香港地区,导致中资银行海外分行在人民币兑换和汇款方面的竞争能力,还不如跨国银行的海外分行。考虑到上述政策建议中,既有要求人民银行给中资银行售汇的安排,也有结汇的安排,因此轧差之后,对人民银行的结汇压力应该不大,但却极大地便利了人民币现钞在周边国家的流通。
第五,人民币信用卡在全球的广泛发行和受理,是人民币电子货币向海外输出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当通过商业机构的股权投资,介入和引导周边国家的个人支付和清算体系,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前景奠定基础。
我们建议:1、将中国银联一分为二,一部分成为中国银联(Unionpay China),负责银行卡在境内市场的转接和受理,另一部分成为银联国际(Unionpay International),负责银联卡在国际的发卡、转接和受理。银联中国的增资扩股和境内业务延续现有模式,银联国际则可吸收来自中国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专门负责人民币电子货币的国际扩展,粗略估计给银联国际注资约25亿美元,即可使银联国际的海外拓展得到显著改观。
2、鉴于除日本、新加坡等国以外,东南亚国家普遍对外资进入该国ATM 系统和POS系统没有明显的法律制约,建议银联国际展开对越南、泰国、印尼等国国内银行卡转接机构的股权投资,提升该国银行卡转接体系的效率。
3、通过银联国际鼓励外资银行发行本币和人民币双币种卡,这种卡片在本国取现和消费时计价与清算货币为本币,在中国取现和消费时计价与清算货币为人民币,这对运用人民币卡便利边民互贸有很大好处。
4、银联国际和境外合作机构的结算可以逐步统一运用人民币计价,用美元或者周边国家金融机构事先要求的货币支付,改变现在以美元结算和支付的现状,该措施短期内可能使得银联损失人民币兑美元带来的汇兑收益,但从长期看,和VISA与其成员统一采取美元结算一样,银联对海外合作机构现阶段普遍采取人民币计价美元结算,等人民币资本帐户可兑换时,再过渡到完全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有利于人民币借助对美元升值的战略机遇期,增强在东南亚的区域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