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共青团性质的认识:催眠术 - 生物医药 - 读书社区 - 超星网 - Powered by Discu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7:31:25

催眠术

目录

1、人的感觉能力可以人为改变
2、精神病学的症状:异常现象
3、恩格斯证明催眠术可以制造异常现象
4、森田把催眠术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5、催眠术在心身医学中的应用
6、催眠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7、催眠术的一般原理
8、催眠术的实施

第一章:人的感觉能力可以人为改变

如果突然听说,有一种心理技术,可以制造感觉过敏,比如听力过敏而成所谓顺风耳,视力过敏而成千里眼;可以制造感觉迟钝或消失,比如视觉消失而成隐身术,对眼前东西视而不见;可以使人失去自我控制,被摆布成一个姿势长时间不动,称木僵状态,成定身术。我们一定表示怀疑:那只是神话或迷信。现在我们要说,精神病学上有感觉过敏、感觉迟钝或消失,还真有抑郁性木僵和紧张性木僵,还真有幻觉,眼前没有的东西他看见了是积极的幻觉,对眼前眼的东西视而不见叫消极的幻觉。看来这类现象是客观存在。那么就可以设想,心理学技术可以制造出上述现象。催眠术就是这样一种技术。直接讲催眠术太显突兀、玄乎、神乎,难以接受,我们只好把催眠术暂放一边,先讲其事实基础。
一、人的感觉能力有很大差异
  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耳沉”(听力不好),有的人“眼花”(视力不好)。但我们都还以为这“向下”的这一方向上人的感觉能力有差异,好象“向上”的方向上是没有差异的,正常人的听力、视力都差不多。其实不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会发现,一些人的听力或视力特别好。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听力、视力只是应付一下日常生活,所以觉得差不多,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一些人的听力或视力特别好才得以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在一些传奇文学作品中被称为千里眼(视力特好),顺风耳(听力特好),而一些人将这种现象叫做人体特异功能。
  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任凭这种现象被人神化得近于迷信而遭质疑。
  事实:(以下文章出自《中国科学博览.航空博物馆.航空骄子.王牌飞行员》。http//www.kepu.com.cn/gb/beyond/aviation/person/perzoz.html)
  《C.E耶格尔——第一位突破音障的试飞员及双料王牌飞行员》
  C.E耶格尔是人类飞行史上彪炳史册的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在二战中的赫赫战功,是曾击落十一架敌机的双料王牌,而且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声音甩在身后的人。
  1923年2月13日,耶格尔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叫哈姆林的小镇里。当时,他的父亲在小镇附近的铁路工作。除了哥哥外,后来耶格尔的父母还生了三个孩子。小时候,耶格尔常随父母及大人们去打猎,捕杀鹿、熊、鹌鹑、野火鸡,因此练就一手好枪法,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同时,他的视力特别好,能比别人看到更远的东西。也是由于耶格尔父母的缘故,耶格尔从机修工父亲那里学会了好多摆弄机器的技能。
  ……
  1944年10月21日,是耶格尔一生中非常自豪的日子,他在这次战斗中击落了五架敌机。耶格尔是靠比别人看得远的眼睛首先发现敌机的。他的战友们过去一直以参战多而早早成了“王牌”,今天他终于也成了“王牌”。
  这篇文章很长,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位超音速飞机试飞员耶格尔,这里提到他的视力特别好,他凭借比别人看得远的眼睛,在别人还没有看清敌机时,他早已看清,可以先发制人,一天打落五架敌机。
  这里若仅引用上述一篇文章,还算“孤证”,还需从另外来源引证。
  以下章文出自cctv新闻频道,世界周刊。
       http//www.cctv.com/proram/sizk/20031103/100610-l.shtml
  人物:音速征服者——查尔斯.耶格尔。
  ……
  1923年,耶格尔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小镇,天生一双非常人可及的好眼睛,小时候他常随父亲去打猎,练就一手好枪法。受当机修工父亲的影响,耶格尔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动手能力极强,摆弄起机器来有股天生的灵气,也有着近乎疯狂的执着。
  ……
  终于,耶格尔得偿所愿,重返前线。1944年10月21日是耶格尔自豪的日子,他靠那双比别人看得远的眼睛在一次战斗中击落了五架敌机,成为一名王牌飞行员。
  ……
  1947年10月14日那次突破音速的飞行,为耶格尔赢得了无上的荣誉,杜鲁门总统在白宫接见了他。
  ……
  耶格尔确有其人,耶格尔事迹的存在不容置疑。我们不说他在人类历史上实现了第一次超音速飞行,只是说耶格尔视力特别好。
  我们的结论一:人的感觉能力有很大差异。
    二、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而改变
  前面说到,人的感觉能力有很大差异。那是天生状态。有人天生“千里眼、顺风耳”,其让羡慕。
  可否通过人为训练使其感觉能力改变呢?让我们也成为千里眼、顺风耳或者更为神奇的特异功能者呢?
  事实:
事实一,先举不少人都知道的事实。明朝人魏学伊曾作《核舟记》一文,现在仍入选初中语文课本,记述了王叔远的微雕技术。王叔远赠送给作者一件微雕作品,用一个桃核刻一舟:“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蓬、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计其长曾不盈寸。”在一个桃核上刻了苏东坡,鲁直二人看一书,还有佛印和尚,一摇船者,一煮茶者,神色各异,八扇窗户可开可合,对联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铭文细若蚊足。
  那时还没有显微镜。
  此等微雕技术现在已不足为奇了,现在有人做的微雕艺术作品别人只能凭显微镜来欣赏,而雕刻者竟可以凭其特殊的视力,不用显微镜来雕刻。请看——
  事实二:http//news.qq.com.2004年7月14日18:06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14日电,上世纪末中国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农民微雕家陈健全,在9.6厘米长头发丝上刻写《岳阳楼记》,全文连同2枚朱印,最终写进吉尼斯纪录。据汕头日报报道,目前陈健全正准备发起新攻势,挑战自己的纪录。
  事实(证据)三:
  《闽南日报》1999.5.4《微雕艺术介绍》作者:戚欣。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
  ……
  特别好的眼力。古人强调“练字先练眼”就是说,写字不仅靠手写,还要靠眼来看,而且大部分是靠眼睛看了再写。据统计,写字时65-70%是靠眼看,剩下的30--35%才是手的运动。眼睛看什么呢?看字的重心,笔画长短,运笔走向,结构稳定等。这些是决定字写好写坏的要素。而且要刻那么小的字,没有明察秋毫的眼力不行。练眼力时,排除杂念,意守丹田,专心致志地注视某物,经常练时间久了,物体会“越来越大”,越看越清楚。我由于经常练眼力,视力比一般人好。我创作微雕不用放大镜,可以看清楚所雕刻的每个字,否则雕刻错了,漏了怎么办?
  特有的指功。所谓指功,是手臂、手腕、手指的力气和手指头感觉的敏锐、灵敏能力。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功夫到家了,再硬的材料都会吃刀,任何质地的材料上手一摸,就能感觉出来。各人练功的方法不同,但殊途同归,都必须达到上述要求。
  特异的意念。微雕字,笔画都很小,而且制作时会出现粉屑,肉眼是看不清楚笔画的,这当时只凭手感,凭意念,雕刻时笔画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必须恰到好处,一气呵成。如刻王字,三横一竖,长短刚好,才成一个王字,如果向上长出一点就成了主字,向下长一点又成了手字,上下都长一点,又成了丰字。这一竖要刻得刚刚好,上接第一横,下接第三横,分毫不差。
  ……
  在头发丝上写一篇文章,视力特别好,但这可能不是天生的,原来是学来,练来的。据戚欣先生的文章,不仅视力,他讲指功,实际上是触觉,也能练得过敏起来。
事实四:
哈尔滨火车站乘警支队长吴刚到火车上巡察,他认为有人身上带毒,就和几位同事循气味而去,直奔某节车厢,然后又直接指住某位乘客,说是他身上带毒,一点不犹豫,后来一查,不仅有毒品,还有40万元假钞。同事们很吃惊。吴刚抓毒屡试不爽。有人用摇头丸、大麻等装进瓶子中,让吴刚蒙住眼嗅,都没有错误。询问吴刚为什么有此“特异功能”,原来他曾训练过警犬,在训警犬过程中,把自己嗅觉也训练得敏锐起来了,分辨率很高。吴刚在另一次抓毒过程中表现得更神奇,他先发现刚过去的某位乘客身上带有摇头丸,然后做了准备,带人去抓,但走到那位乘客跟前,说“错了,没有”,但刚才明明有,现在怎么没有了?于是没有出手,直到将要下车,这位乘客去厕所回来,吴刚说可以动手了,出手一搜,真有。原来这位乘客把毒品带上火车藏到厕所里了,将要下车时才取出来,谁知刚取出来又被吴刚嗅出来了。吴刚的故事在中国公安网上,cctv网上都有。训警犬训得自己嗅觉敏锐则是2006年2月9日cctv-12第一线中的报道。
  我们的结论二: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而改变。
这是一个重要的结论,也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研究方向。如果我们相信人的感觉能力可以改变(可能变敏锐,也可能变迟钝)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是要去寻找改变人的感觉能力的方法。如果找到了这种方法,曾被神秘化甚至迷信化了的人体特异功能或人体潜能开发之类的现象特归之于科学。它不仅可以揭示一些神秘现象,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有许多实用价值。如视觉过敏(神话中的千里眼),就象耶格尔那样,在战场上可以先发制人,这多有价值!

第二章:精神病的症状:异常现象

  不论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在人体上诱导出异常现象(有些可称为特异功能),先说我们可以设想去诱导哪些异常现象。精神病的症状学可以给人以启发。至于诱导这些特异现象的方法,后面再讲。
  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耀眼,声音特别刺耳,颜色不自然地格外清楚,普通的气味异常刺鼻等。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感染中毒后脑衰弱状态以及疼痛障碍。
  例如对于神经衰弱患者,对声音过敏,晚上睡不好觉,稍微有一点声响他可能感觉过敏,认为声音很大,惊得他睡不着。据说“副统帅”当年对温度过敏,室内必须保持恒温,对光线过敏,室内光线总保持稍暗。老人家当年对声音过敏,睡不好觉,老人家一睡觉,工作人员得把窗外树上小鸟赶走,以防鸟鸣把他惊醒。
  有人已经运用心理学技术人为制造感觉过敏,他把一枚铜钱放在被试人皮肤上,然后说是一个赤热的火球,一会儿放铜钱处“烧”得起了水泡。这个水泡仍可用心理学技术轻易地消去。有基督徒可以在耶酥蒙难日里使自己双手、又脚上出现血印,正象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伤痕。有人可以把眼睛用手帕蒙住,但照样看到一些东西。一名中年男子将一姑娘眼睛蒙住,然后去观众中收了一些小东西,姑娘可以正确指出手表、钢笔等。这好象是视觉过敏,但也可能是听觉过敏、唇读术。有一个心理学技术人员也去演示视觉过敏,用手帕蒙住一个姑娘眼睛,实际上这个姑娘不能做到视觉过敏,但可以听觉过敏,这个心理技术员看见了就用极轻极轻的声音告诉她说是手表、听诊器、卡片上画的是汽车等,因为声音极轻极轻,在声的记者、专家都没听见,姑娘听觉过敏,听见后正确报了出来,大家都以为是姑娘蒙着眼睛看见了。当我已拜这位心理技术人员为师时,他才告诉我这个秘密,说当时找的那个姑娘只能诱导她听觉过敏而无法诱导她视觉过敏。扑克牌从背面看花纹是一样的。我们普通人看不到一张牌与另一张牌有什么细小的差异,但对视觉过敏者可以分辨出二张牌的细微差异——当然,我们若承认微雕存在,就没有理由怀疑有人能分辨出扑克牌花纹的细微差异,这种人打扑克当然能赢。
  2.感觉迟钝。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低。如强烈的疼痛几乎感觉不到,外界环境变得暗淡、颜色模糊不清,声音发钝。严重时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称感觉消失。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感觉脱失见于癔症,称转换症状。如失聪、失明,感觉缺失,其表现与相应的神经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不符。
  这是感觉过敏的逆状态。
  感觉迟纯最直接的用途是止痛。如果运用心理学技术可使感觉迟钝,就可能用于止痛。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可能利用心理学技术进行止痛。体温可以用温度计量度,血压可以用血压计量度,但疼痛这种如此重要的医学症状,至今也没听说有疼痛计这种客观计量工具。这是因为疼痛具有非常突出的主观性,心理因素起作用很大。游击队员打击敌人后急忙撤退,回到安全地带才感到腿疼,一看还淌着血。既然在疼痛这个现象中,心理因素起作用很大,那么心理学技术就最有可能使痛觉迟纯,用于止痛(头痛,偏头痛,癌痛,外科手术痛。)
  3.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直觉体验,即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直觉体验。
  根据所涉及的器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根据幻觉体验的来源,可分为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根据幻觉产生的条件可以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和暗示性幻觉。
  如果将幻听、幻视再加上幻嗅合到一块,可以制造一个场面。如,小河哗哗地流着清水,岸边是白桦林,树上小鸟鸣叫,山坡上鲜花溢着香气。这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场景,对于工作烦恼的人,制造这种幻觉可以起到休息作用。如果一个人痛失亲人,想念得不行,就可以制造一个幻觉,让他与亲人见面倾诉。有人把这一现象应用于游戏,根据《唐逸史》和《仙传拾遗》记载,唐明皇在宫中赏月,罗公远问唐明皇“陛下莫要至月中否?”乃取杖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上同登,行至大城阙,曰“此月宫也”《初刻拍案惊奇》也记载了这件事,稍有出入,说唐明皇在月宫中看见一块“广寒清清之府”的金色匾额,还跟宫女们学得了“霓裳明曲”,罗公远可能就是运用了心理技术制造了栩栩如生的幻觉,也有人把制造幻觉应用于宗教。上世纪末,中国有个人传播“宗教”(现在官方认定其为邪教),传得很快,他本人学会了制造幻觉,别人信佛几十年没见过老佛爷,没见过“西天胜境”,可跟上他,不长时间就能让你亲自见一见,你敢不信?另一位宗教创始人传教时,对教徒讲,自己上了天堂,有什么见闻,听众中有个人不信,认为这是瞎编,蒙人,人怎么能顷刻间经历亿万里程和亿万件事呢?一会儿他真的经历了一回,他变成了一个美女,被一位公子带回家过了七年,生了几个儿女,享尽荣花富贵,忽然又回到现实,他本想把这段经历告诉教主,还没开口,教主就说“你又回来了,把你的经历说说,也好解除大家的疑问”。这位教主还可以让他的信徒们看见月分两半,日落复升,大树行走,枣树枝说话,这些都被当作奇迹。这位教主创立的宗教在中国有合法的地位,我们尊重其经典,不敢过多分析,但上世纪末在中国传的那种教既已被官方定为邪教,就有人敢挑战了,我拜的那位心理学老师就曾到中央电视台去,运用心理学技术达到了“教主”的效果,以证明只是心理学技术制造的幻觉,并不是真的那样“神”。
  幻嗅可用于戒烟,当见到烟时,出现难闻的幻嗅,令人恶心,以后就不想再吸烟了,形成条件反射。幻味可用于戒酒。
  没有的东西看到了,听到了,感觉到了,叫积极的幻觉,本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感觉不到了,叫消极幻觉。
  传说中的“隐身术”就是消极幻觉,真有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存在,但看不到了,听不到了,这就是隐身术。
  与幻觉相连的一种现象是错觉,一个精神病人,可以把别人看成自己的恋人,一个老母亲可以把别人看成自己的儿子。上述唐明皇把罗公远的手杖看作一座桥。
  4.记忆障碍
  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情都能记起来。
  有些老年人会突然把多年前的事情清清楚楚地说出来,陈谷子烂芝麻都想起来了。南怀瑾先生说,老年人活颠倒了:躺着不会瞌睡,坐着会瞌睡;哭着没泪,笑着流泪;刚放的东西记不起来,但多年前的琐碎事却记得起来。
  遗忘。特别是一些精神病人,对于令他伤心的事情怎么也想不起来。弗洛伊德说这叫作创伤性事件的压抑。
  这一现象若能够人为控制也很有用。如东西丢了,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了,若能制造一会儿记忆增强,会重新找到东西;考试前书真是看了,考试时想不起来了,若制造一会儿记忆增强,马上想起来,就考好了。
  有些东西应当遗忘(如为了保密的目的)若能制造遗忘,那也是很有价值的。
  5.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愉快欢乐,讲话语音高昂,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富,以致可能盛气凌人,傲慢自负或引人发笑,常带有明显的夸张色彩,常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感到无比舒畅和幸福,因与外界环境配合,所以这种欢乐情绪有一定感染力,易引起周围共鸣。
  这里本来是当作病态来讲的,但对一些情绪低落者甚或抑郁有自杀倾向的人,若能够让他情感高涨一点使他心情喜悦,感到舒畅幸福,那就变成好事。让人高兴你说多有价值。
6.精神运动抑制。是整个精神活动的降低,病人的言语动作普遍迟缓和减少。
  木僵:病人意识清楚,出现语言动作行为抑制。轻时病人语言动作和行为显著减少,缓慢迟钝。严重时运动完全抑制,缄默不语,不吃不喝,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僵住不动,对体内外任何刺激不起反应,口涎外溢,不自动大小便,面无表情。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轻的木僵也可见于严重抑郁、反应性精神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病。
  蜡样屈曲:在严重木僵病人中,病人的肢体可任人随意摆布,即或成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像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如果能够人为制造木僵,蜡样屈曲,那就是定身术,让人保持一个姿势而不能抗拒。
  7.空间知觉障碍,病人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变化,如汽车已进站而病人却感到汽车离自己很远。
  这种状态虽不多见,但毕竟也是精神病学教科书所列举出来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制造出这样一种感觉,看看前面的人走得也不快,自己去追,还是觉得很远,追不上。这一现象被一些作家写在了小说中,如《三国演义》中“诸葛妆神”就有这种描写,诸葛亮到陇上收取小麦,曹军来追,诸葛亮装神弄鬼,曹军怎么也追不上,任凭看上去诸葛亮走得也不快。
  8.多重人格症或人格转换。患者在不同时间以不同身份出现,此时患者一反常态,变成了另一个人,当一种身份出现时,另一种身份将被遗忘,每种人格或身份具有特殊个性、行为和态度。从现象上看,这个人今天的语言、声调、行为、动作、对事物的态度、看法都不一样。有时患者还以大家认识的死者的身份出现。这种现象在精神病学上也不罕见。笔者曾亲见好几起。《白鹿原》是文学名著,引用它所描写的人格转换可为许多人熟知。族长白嘉轩家的老长工鹿三为人持重正派,看自己儿媳妇田小娥放荡,害了不少人,就秘密杀害了这个儿媳妇。但这只是鹿三自己太正统,才看不惯儿媳妇,其实他内心深处、潜意识中也深深的愧疚,儿媳妇到他家他不接受,他把两个孩子赶出去,一粒米没带,住到村头烂窑中艰难度日,后来儿子参加农民暴动亡命天崖,儿媳妇一个人又没地可种咋活下去?他这个当爹的对得起儿子、媳妇吗?他对儿子、媳妇这样无情,但对东家却死心踏地,忠诚得象狗一样。这是意识层面的,在潜意识中,他站到儿媳妇角度考虑问题。一天,东家白嘉轩喊“三哥吃饭”鹿三突然歪了一下脑袋斜吊着眼瞅过来,发出一种女人的尖声俏气的嗓音:“光叫你三哥,咋不叫我哩?”白嘉轩一楞“你就是三哥嘛!”鹿三晃晃脑袋“我不是你三哥”白嘉轩走近三步,细细瞅着鹿三,他尖细的声调,轻佻的眼神和歪头侧脸的忸怩动作,都不是鹿三的作派,白嘉轩头顶噌的一下,头发倒竖起来:田小娥。
  鹿三是个正统、稳重的人,年岁已高,平时让他学一个人,一个年轻女人,他怎么也学不像,也不去学。今天,鹿三的眼神,声调姿态,准准确确地模拟了另一个死去的年轻女人。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并没经人为利用,采取心理学技术,用于演艺,则是非常有用的。某服装公司需要培训一个模特表演队,由于演出时间有限,老师只得运用心理学技术,先让队员看其他模特队的表演录像。当然,看过一遍乃至几遍,让这些姑娘们自己去表演,那也不象人家录像上的表演,不能摸拟、学习得维妙维肖。但这位老师让姑娘们进入特殊的心理状态,就能够维妙维肖地模拟了。正如鹿三一个老头变成了一个小媳妇一样,连眼神、嗓音都维妙维肖,竟使白嘉轩一眼就认出是田小娥。不久,这位模特教师就把这群姑娘训练得象录像上的模特们一样熟练。
其他精神病学上的异常现象还有很多,这里不再列举。但可以去精神病学书上查阅,以作为努力研究的方向。

                   第三章:恩格斯证明催眠术可以制造异常现象

  恩格斯是一位影响巨大、地位崇高的思想家、经典作家。我们看他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文中怎样论述催眠术。
  ……
  属于这种情况的第一个自然科学家,是功勋卓著的动物学家兼植物学家阿尔弗勒德.拉塞尔.华莱士,就是他和达尔文同时提出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发生变异的理论。他在他于1875年由伦敦白恩士出版社出版的小册子《论奇迹和现代唯灵论》里面说,他在自然科学这个部门中的最初实验,是在1844年开始的,那时他听到斯宾塞.霍尔先生关于麦斯默尔催眠术的讲演,因此,他在他学生身上作了同样的实验。
  我对这个问题感到非常有趣,并且很热心地研究它。
  他不仅仅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发生四肢僵直和局部失去感觉的现象,而且也证实了加尔颅骨图的正确,因为在触摸任何一个加尔器官的时候,相应的活动就在已受催眠的人身上产生,并以灵活的姿势按规定作出来。其次,他确定了他的被催眠者只要被他触摸一下,他就会感到催眠者的一切感觉;他可以把一杯水说成白兰地酒,让被催眠者喝得酩酊大醉,他能使一个年青人糊涂到甚至清醒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姓名,然而这是其他教员不用麦斯尔催眠术也可以办到的。如此等等。
  ……
  我和我的一个熟人也同华莱士先生一样:我们对这些现象感到兴趣,试图看看,我们能在什么程度上再现这些现象。我们选择了一个十二岁的活泼的男孩来做对象。静静的凝视和轻轻的抚摸,就毫无困难地使他进入催眠状态。但是,因为我们对这玩意不象华莱士先生那样虔诚,那样热心,所以我们也就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除了很容易产生肌肉僵硬和失去知觉,我们还发现了和一种特殊的感觉过度兴奋联在一起的意志完全被动的状态。如果被催眠者由于任何外部刺激而从昏睡中醒过来,他就显得比清醒的时候有生气多了。跟催眠者没有丝毫神秘关系;任何其他的人都可以同样容易地使被催眠者动作起来。使加尔颅骨器官起作用,在我们看来简直太微不足道了;我们的花样还更多,我们不仅能使这些器官相互置换,并把它安在身体的任何地方,华莱士用水使他的被催眠者喝得酩酊大醉,但是我们在大脚趾上发现醉酒的器官,只要摸一下,被催眠者就会演出最妙的喝醉酒的滑稽戏。但是十分明白,如果不是被催眠者了解所希望于他的是什么,那么任何器官都不能显示丝毫作用。这个小孩经过实际练习很快便熟练到这样的程度:只要有一点暗示就够了。这样造成的器官只要不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改变,对于以后的催眠是永远有效的。这个被催眠者正好有双重的记忆,一种是清醒时候的记忆,另一种是催眠状态中很特殊的记忆。至于说到意志的被动性,说到对第三者的意志的绝对服从,那么只要我们不忘记整个状态是被催眠者的意志服从催眠者的意志开始,而且没有这种服从就行不通,那么这种被动性,这种绝对服从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以上恩格斯讲的催眠术分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著名科学家华莱士做的催眠表演。
  1.通过催眠术这种心理学技术可以达到四肢僵直和局部失去感觉(定身术和感觉缺失)。
  2.被催眠者只要被触摸一下,就会感到催眠者的一切感觉(这里恩格斯介绍太简单,我们不能确定,但可以推猜为感觉过敏,后面我们将讲到催眠术确实可以做到感觉过敏)。
  3.通过催眠术可以使人遗忘,使一个青年在清醒时也想不起自己的姓名。
  4.催眠术可以制造错觉,把一杯水当成白兰地酒并且喝醉了。
  第二部分是恩格斯自己做的催眠实验
  1.很容易造成肌肉僵硬和失去感觉(可用于定身术和感觉缺失,用于止痛等)。
  2.催眠醒来那个十二岁男孩有生气多了(可用于治疗慢性衰弱性疾病,在医学上用途广泛,生理性疾病也会引起情绪低落,改善情绪,使人有生气,提高生命质量)。
  3.被催眠者对催眠者意志的服从(可用于谍报工作,指令对方交出情报等)。
  二战时期,苏联卫国战争进行得非常困难,伤亡很大。这时,一个德国人跑到苏联,声称自己有特异功能,已经知道希特勒会失败,苏联会赢得战争。这对于处于困难中的苏联人可以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但这毕竟“太玄乎”。苏联领导人说,怎么证明你有特异功能呢?这个德人说,你可以派人跟上我,我能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凭一点手续让你们国家银行工作人员把钱取出来给我。果然,这个德国人控制了银行职员,使他失去了独立意志,服从这个德国人,把钱交给了出来。这使苏联领导人大为惊异。
  事实上基于上述认识,已有一些国家开展了运用心理学技术提高自己感觉能力或降低别人感觉能力的研究,主要用于情报方面。如苏联,美国《军事评论》(亚历山大文)说“一般认为苏联和它的盟国在心灵学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苏联研究人员承认超自然现象的存在……并且发展了一套理论来解释和研究这些现象。苏联人已经进一步开发了一些技术来控制和积极利用他们所掌握的心灵学知识”,美国军医局局长指出“苏联的心灵学研究,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在这项工作中投入了相当的人力财力,而且有着军事上的潜力,特别是在心理控制方面……看来苏联正在研究超自然现象的更加危险的方面。苏联研究人员没有必要告诉美国人说特异功能的潜力必须充分利用。”这二段文学转引自《严新在北美》。如果《严新在北美》不够权威,那么可以引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心理学史册,该书第28页:“从40年代初期到中期,苏联人民进行了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苏联心理学家在这一时期的工作是和当时战争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研究了提高听力与视觉感受性的条件,研究了恢复伤员战斗力以及伪装等军事心理学问题”。“心理控制”“提高听力和视觉”,怪不得克格勃的能量那么大。以色列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领先,所以以色列谍报人员连外国战略武器也能偷走。其实只要能够实现心理控制,许多事都能办成。
  4.催眠产生二种记忆,清醒时的记忆和被催眠时的记忆。被催眠时的记忆是独立存在的,而不是装出来的。这可以打消顾虑,恩格斯承认华莱士的试验和自己的试验都是“事实”,不是与被催眠者同谋装出来骗人的。
  在恩格斯引述的霍尔.华莱士等人的实验中或他自己所做的催眠实验中,都可以运用催眠术这种心理学技术影响人的心理(如更有生气了、意志服从),也影响人的生理(如肌肉的僵直)。
  我们的结论是:催眠术作为一种心理学技术,有可能制造出在精神病状态下自然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
  可以说,精神病学中的现象,是神秘世界泄露给人类的蛛丝马迹,若能顺着这些蛛丝马迹追寻而去,可能有一个很大的,对人类很有价值的知识领域。
  这可以与电学的发展相类比。
  电,是现代生活一刻也不能缺少的东西了,动力、照明、相信传播等,假如一下子全世界停电了,整个地球也不知会乱成什么样子,会给人类造成多大损失。可是,原来电也不是人类所了解、可控制的。它通过闪电雷鸣向人类泄露了蛛丝马迹。富兰克林用风筝把天上的雷电引下来研究。后来人们又不满足于不可控制的天上的雷电,而是想法取得人力可控的电力。谁知道从天上的雷电出发,发展出了电学,电磁学,电动力学,微电子学,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
这里,精神病学中“自然显现”的现象如木僵、过敏、迟钝,也是足以值得人类重视的自然界泄露出来的蛛丝马迹。我们可以设想它可能对人类很有价值,它可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可能影响人类社会的面貌。法拉弟发电技术的发明是电学中的重要事件,是电由“自然”变为人力可控,为人类服务的里程碑。那么,催眠术就是心理学中可能与法拉弟发电技术相类比的事件。从现已发展起来的催眠术的应用状况看,这种类比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已经知道催眠术在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令人不可思议的用途。

                      第四章:森田将催眠术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森田正马是森田疗法(心理疗法中一个重要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将催眠术应用于医学领域,实施催眠疗法的高手。他对催眠疗法的研究,很有权威性、可信性。
  按照藏修智译森田正马《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一书介绍,催眠术作为治疗方法,可以应用的疾病有以下几类:
  第一,疼痛。“对于疼痛,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催眠术将它消除”。
  1.象一些牙疼,催眠术可以随时随地非常方便地用于治疗。一次,森田在避暑时9岁的儿子突然剧烈牙疼,就施用催眠术。没料到就此止疼,以后也再没复发。但对于牙龋齿、齿根炎、齿槽溃疡等,用催眠术不能杀菌消炎,只能在短时间内止痛。所以用催眠术治疗牙疼要先行诊断,只简单说催眠能治疗牙疼是不行的。
  2.头痛。如果器质性的,如脑炎,催眠术无效,但对于功能性的,即主观范围的神经质(森田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或歇斯底里的头痛,催眠术有效,特别是神经质的头痛,呈现出种种复杂多样的形式,其中头重,头压感的居多数,且多为习惯性发生。就其病理而言,森田学派把它看作不快感的精神固着,对这类疼痛,催眠术被认为是无与伦比的最方便的办法,而药物疗法往往形成习惯性,而且对于伴随的头重等也没有什么适宜的特效药。森田曾为这些头痛患者实施催眠术,但总是在2天至一周内有效。有一次,森田正在进行临床讲课,使患者催眠后一下子睡了一个多小时,这以后十年左右未曾复发。森田先生从这一事件得知,对于习惯性头痛,可以给予较长时间的催眠。牙痛也是如此,在催眠状态保持一定时间是必要的。森田为儿子治牙痛那次,开始因为醒来过早而无效,所以只好连续反复进行了三次。——时间短的话可以进行多次。
  3.神经病。在各种神经病中,有的诊断时常发生困难,若是神经干被肿瘤压迫产生的疼痛,催眠术只能治表不治本,从根本上说是无效的。只有对于功能性神经病才有效。许多所谓的坐骨神经痛,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坐骨神经病,而多是一种神经衰弱的很难说是肌肉痛或神经痛的病痛,对这种所谓坐骨神经痛催眠术有效。
  4.风湿痛。催眠术对风湿痛有效。而这也许是对“风湿性”才这样,即所谓感冒性或风湿性头痛。腰痛、胸痛及其他肌肉痛、关节痛等,催眠术是很有效的。其治愈的病例也很多。慢性关节性风湿病发生强直症状时,通过催眠术和本人的运动,可以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或实际的疼痛,并将强直治愈。若是癔症性强直,催眠术立竿见影地显效。
  5.肩背痛、腰痛。对于一些中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姿势异常或骨质变硬,或拮抗肌群的问题引起肩膀僵硬酸、,腰痛,催眠术可以很方便地消除。
  6.无痛分娩。也可用催眠术去除分娩时的疼痛,甚至可以延长或缩短分娩时间。
  7.外科手术麻醉。在麻醉剂发现之前曾用催眠术麻醉。
  第二,五管科。同样道理,催眠术在五官科的适用范围,也主要是功能性疾病。
  1.耳鸣。若是神经衰弱性耳鸣,催眠术有效,但若是中耳硬化症或其他器质原因引起的耳鸣,催眠术的疗效不确切。
  2.晕车(船)或其他神经性眩晕,催眠术是很有效的,但对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眩晕,飞蚊症(眼前总象有蚊子在飞),因有器质性病变为基础,催眠术无效。
  3.癔症性聋哑及其他各种异常感觉、麻痹,催眠术可以很简单地治愈。如《圣经》记载的耶酥治疗的一些病例(如让瘫子起来走路),现在一些熟悉催眠术这种心理学技术的人也可轻易做到,不了解其实质,往往把它看作是神灵的作用。
  第三,内脏感觉或内脏功能方面。
  1.消化道。
  神经性胃弱、胃痛、恶心呕吐,催眠术有效,但对食物中毒引起的胃病呕吐无效。对因心情不好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催眠术有效。对于放屁、疝气痛、便秘、下痢等催眠术有效。
  关于腹泻。神经性腹泻所占比例远比想象的多,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还有人受到惊吓如打雷或其他恐怖也会引起腹泻。据森田先生介绍,有一位妇女厌恶吃鲨鱼肉,有一次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吃了也没事,后来听人说了,于是开始腹泻和呕吐。还有一位病人,闹腹泻已经三年了,每天总要有二三次水样腹泻,找的医生总告诫肠胃不好,要注意饮食。对这些病人,催眠术有效。
  2.呼吸道和心血管。
  神经性咳嗽、喘息、胸痛等催眠术有效。
  神经性心悸、心律不齐,胸内压迫感,催眠术有效。
  3.泌尿系统
  尿频催眠术有效。儿童遗尿(尿床)催眠术有效。
  阳萎、遗精、阴道痉挛,性交疼痛催眠术有效。月经不调、月经过多、过少,闭经等催眠术有效。(生理闭经除外)。
  第四,运动机能
  催眠术对神经性运动机能障碍有效。如麻痹、痉挛、僵直等均可奏效。对眼睑挛缩、颜面肌痉挛、四肢痉挛催眠术有效,但对器质病变引起的症状无效,如对震颤麻痹就无效。
  关于癫痫。催眠术可以轻易地引起癫痫发作,有人就设想,相反,可以用催眠术制止癫痫发作,但很不容易。因为若癫痫已开始发作,很难对他进行催眠。这恐怕不是催眠高手就难以实施催眠。若学会了自我催眠,癫痫发作前兆一旦出现,马上自我催眠,则可能有效。
  打嗝,历来就被看作精神因素引起的,民间多用转移注意的方法去治疗。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的。这里要说,催眠术应当有效,如果打嗝是胆囊炎、胸膜炎或迷走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的,最终的治愈还有懒于胆囊炎、胸膜炎的治愈,或解除迷走神经受到的压迫,催眠术无效。
  第五,失眠
  失眠多由精神心理原因引起。有人总担心失眠,到了晚上就开始为瞌睡而烦恼、犯愁,想得法子越多,越睡不着。有的人本来已睡着了,呼噜声干扰得别人睡不着,却总说自己没睡着,甚至说几个月就没瞌睡过。吃安眠药也无效,有人曾用暗示法治疗这种病人,在他瞌睡时把他的脸画起戏剧脸谱,他完全不知,第二天仍说一夜没瞌睡,让他到镜子前面一看,才知道自己睡得有多实。对这种病人,催眠术肯定有效。
  对于小儿夜惊、做恶梦等,催眠有效。
  第六,器质性疾病。
  据森田讲,催眠术比较有效的是脊髓痨(症状如电击痛、胃痉挛、膀胱痉挛)。
  有人说自己用催眠术治好了瘫痪,这要看是什么情况,若是癔症性瘫痪,催眠术十分有效,在催眠状态下,让病人立即站起来走路也办得到,若是脑溢血引起的半身不遂,分二种情况,一种是脑内溢血尚未吸收完,压迫中枢神经,引起半身不遂,催眠术是不会有效的,只有待溢血被吸引完才会愈痊;另一种是脑中溢血已被完全吸收,但自己缺乏信心,缺乏锻炼,仍无法脱离拐杖自己走路,甚至还没曾下床,这时催眠术有效。我们还曾听说过,有人瘫痪“未愈”坐着不会动,突然失火,病人一跃而起逃出去了,事后自己也大为惊异。这是病已痊愈,但病觉被固着在那里。
  第七,精神病
  精神病的不少症状可以用催眠术制造出来,理论上应该允许我们推测,催眠术也可以将精神病的症状除掉(互逆的过程),治疗精神病。但是,在严重的精神病情况下,很难对他施用催眠术,无法使他进入催眠状态,所以用催眠术治疗精神病不是那么容易的。
  对于抑郁症患者,可以改善他的情绪。他情绪低落,心境恶劣,萎靡不振吗?那就象恩格斯做的,让他“更有生气”。
  强迫症、神经衰弱等也可试用催眠术治疗。
但对于脑瘤,酒精或鸦片中毒引起的精神病,催眠术应当无效。

                           第五章,催眠术在心身医学中的应用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身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心身医学就是专门研究心理和社会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根据这一定义,心身医学研究的疾病是,病因包括(甚至主要是)心理或社会因素,而疾病的症状是躯体的。简言之,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中医这方面的观点提出得较早。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
  1930年代美国精神科医生Dunbai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身医学会,并主编出版专业杂志,Alexcmder提出了七种有特定心理因素的躯体疾病: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性皮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七种病成为最早确认的心身疾病。随后,心身医学更广泛的被人们接受,以致促使整个医学模式发生转变:从“生物学医模式”转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关于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中介机制,不作专门研究,只作简单的介绍。
  情绪与躯体功能。积极情绪对人的生命活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消极情绪如愤怒、怨恨、恐惧、焦虑、忧郁和痛苦,是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但若强度过大或持续过久,可导致神经活动功能失调,进而造成某些器官或系统发病。早在19世纪,有人通过对手术后胃瘘的观察,发现情绪变化与胃肠功能的联系,1922年,有人发现不良情绪会影响人的器官功能。其中胃是最能体现情绪的器官之一,消极情绪抑制胃功能。忧愁时眉头皱起来了,眉头变形了,其实这时胃也皱起来了,也变形了,所以吃不下饭,甚至恶心呕吐,只是我们不象看见眉头皱起来一样看得见胃皱起来变形。平常人们说“这事恶心人”、“愁得吃不下饭”都是有根据的。情绪对血管、肌肉、呼吸、泌尿、新陈代谢和内分泌也都有类似关系,如当一个人暴怒时自己可以感到血往头上涌,别人可以看到他颈上血管胀满,这时一定血压上升,心跳加快。愤怒时还会肌肉紧张,呼吸迫促,恐惧时尿频(吓尿了)。望梅止渴可以说明心理刺激方法可以引起唾液分泌,这还是外分泌,人感觉到了口生津液,内分泌也会发生,只是分泌到血液中了,人没有感觉到。如甲状腺分泌过多,终于患了“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
  性格与心身疾病。1935年Dubar就认定八种疾病与性格有关。如冠状动脉梗塞、心理不齐、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富有闯劲,雄心勃勃,竞争性强,爱显示才能的A型性格者易发生冠心病。实验室发现他们胆固醇、甘油三酯、去甲肾上腺素等水平较一般人高,使他们心脏活动异常,诱发冠心病。而消化性溃疡患者比较被动,好依赖,顺从,不好与人交往;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性格宁静、敏感、情感不轻易外露等。
  生活事件与心身疾病。如果一个人有重大生活事件,可能造成这个人生病,如丧偶、离婚、失业、退休、被盗、失恋等。W.A.Greene研究了当时尚未列入心身疾病的淋巴肉瘤、白血病、何杰金病,在起病前大都有心理创伤。病情恶化与患者的损失感(真实的或想象的具有危胁性的)有密切联系,特别是亲人丧亡、人际关系紧张或破裂。还有报告,在配偶死亡后,存活一方的死亡率和冠心病患病率都有增高。Parkes等观察英国一组寡妇,在丧居6个月内主要死因是冠心病。
  另外,个体易感性(如是否情感脆弱)、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系统(同样生活事件有人缺乏亲友支持)对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也有关。
  心身疾病的中介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植物神经系统。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人的植物神经,而植物神经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器官(如图),心理刺激增强,可使植物神经活动过度、长久紧张,引起器官功能甚至实质变化。
  第二,内分泌系统。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内分泌变化(实际上外分泌也会变化,如上述望梅止渴)而内分泌物有不同的生理作用,进而引起不同的生理变化。此外,植物神经的传导依赖于神经递质,而神经递质有些就是内分泌腺的分泌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神经递质的变化——神经活动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
  第三,免疫系统。动物处于紧张、应激状态下,血液中肾上腺素水平上升的同时,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巨噬细胞活动减弱,T细胞成熟速度减慢,致使机体对疾病抵抗力下降。
  从以上对心身疾病病理的介绍,我们可知,心身疾病有心理因素作为重要病因。而催眠术作为一种心理学技术是可以改变心理状况的。那么,催眠术对心身疾病有效。
  按照美国心理生理障碍学会制订的分类方法,心身疾病有以下几类:  
  1.皮肤系统的心身疾病: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斑秃、牛皮癣、多汗症、慢性荨麻疹、湿疹;
  2.肌肉骨骼系统的心身疾病:腰背痛、肌肉疼痛、痉挛性斜视、书写痉挛;
  3.呼吸系统的心身疾病: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神经性咳嗽;
  4.心血管系统的心身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高血压、偏头痛、低血压、雷诺氏病;
  5.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溃疡性结肠炎、幽门痉挛、过敏性结肠炎;
  6.泌尿生殖系统的心身疾病: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症、功能性出血、性功能障碍、功能性不孕症;
  7.内分泌系统的心身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低血糖、阿狄森氏症;
  8.神经系统的心身疾病:痉挛性疾病、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
  其他按学科分属于耳鼻喉科的心身疾病有美尼尔氏综合症、咽部异物感;眼科的心身疾病有原发性青光眼、眼睑痉挛、弱视,口腔科心身疾病有,特发性舌痛、口腔溃疡、咀嚼肌痉挛,其他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有肥胖症、癌症等。
  对以上疾病,从理论上说催眠术有效。当然催眠术应用于医学,总的来说经验还不算丰富。这个人说催眠术不能治某病,换一个人不一定不行,因为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经验不同,技术熟练程度不同,或者是钻研方向不同。根据疾病性质来进行推理,心身疾病原则上能用催眠术治疗。
  催眠术在心身疾病治疗中的一般步骤是
  1.揭示患者的心理遭遇,特别是潜意识情绪,认识这一情绪对疾病的意义(患者的评价),这既可能对患者起到渲泄作用,也可帮助催眠师(作为心理治疗师)理解这一疾病。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一些潜意识内容可致患病。若把这些潜意识完全引导到意识层面来,渲泄出来,潜意识致病因素就被瓦解掉了,症侯(疾病的症状)自然会消失。精神分析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就是这样的:经过分析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潜意识(渲泄,肯定达到意识层面)。
  当然催眠状态下他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情绪,最直接的是让催眠师了解了他为什么生病。因患者还处于被催眠状态,醒来后可能记不起来自己已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遭遇、情结,——催眠时想起来了,说出来了,醒来后又想不起来了,仍在潜意识中——但它已让催眠医师看到了,催眠师有了努力方向,可以提示患者回忆潜意识中的创伤性经历。
  2.改善患者的情绪。前面说过,恩格斯已发现催眠醒转后有生气了,这就是情绪的改善。例如一个人心情不好,可以通过催眠术制造一种属于幻觉性质的喜庆或宁静的场景、气氛,去感染患者,让患者沉浸到这种喜庆或宁静的气氛中,改变他的情绪。
  第一,治疗哮喘。
  “外不治癣,内不治喘”,可知哮喘在生物医学模式下是多么难治。因为哮喘是心身疾病,采用心理技术治疗可能比生物化学疗法更有效。
  下面这一病例引自马维祥先生。
  孙x x ,64岁,男,退休工人,性情急躁,主观固执,不甘示弱。哮喘发作已五年,消瘦,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胸闷气阻。哮喘发作严重时不能平卧,连服用氨茶碱也失去作用。气候变化、感冒或情绪激动均可引起发作,经内科诊断为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催眠状态下患者回忆起五年前与儿子发生矛盾争吵不休,遂开始胸闷气急而发生哮喘,认为哮喘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还是气出来的。要求儿子迁居未能实现,又受到妻子的反对,为此终日郁闷。每当气候突变或感冒时就显得焦虑不安,顾虑重重,唯恐一口气喘不过来会死去。
  在催眠中首先从改善焦虑忧郁的心情着手,指出其个性上的缺陷,提高社会适应性。然后针对呼吸困难的症状予以暗示:“你在催眠状态下呼吸渐趋平稳、深沉,你正处在轻松、舒适而安宁的状态之中,你呼吸着林海溪流边的新鲜空气,舒适极了,胸部放松,全身变得轻松了,心情舒畅极了。”“现在熟睡吧,睡得越深越轻松。”“你现在情绪愉快了,焦虑和抑郁都已消失,醒来后焦虑和抑郁将不会发生,不会影响你的呼吸,任何气候变化也不再起作用,不会引起哮喘了”催眠治疗一次后患者感到胸中窘迫感消失,睡眠改善,梦境减少,情绪愉快。连续治疗三次后哮喘明显减轻,后教会患者自我催眠,哮喘发作基本控制。
  讨论:1.患者每次发作都有机遇性原因,如气候变化,感冒或情绪激动,但基本原因仍是心理性的,不能因为看到了机遇性原因而忽视心理原因。
  2.在催眠中经提示患者回忆与儿子冲突引起第一次胸闷哮喘,此后矛盾未处理,埋在了心底,这对于患者,特别是对于医生正确认识疾病都有好处。但需要指出,有时患者讲的原因不一定是“基本原因”,也不一定正好是第一次“胸闷哮喘”,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准确,只能作为参考。
  3.在催眠状态下制造了一个幻觉,林海溪流边呼吸新鲜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改善情绪。但是,这里抽象用语多了,如“焦虑抑郁消失了。”“心情舒畅极了”患者理解了吗?什么是焦虑?什么是抑郁?什么是舒畅?需考虑患者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况且“林海溪流边”太简单了,恐怕还不足以在患者眼前呈现一个声景,若能细致描写才好,应更加形象化。不论让他舒畅,让他心旷神怡,让他心境平静,呼吸平稳,只要创设一个环境、场景,他就会、他才会舒畅,心旷神怡,呼吸平稳。
  第二,镇痛
  疼痛是一种非常觉见和非常重要的病理现象,它是一种不愉快的感受和情绪体验。人们所能认知的最低疼痛体验称为病阀,其大小除因疼痛部位而异外还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有关。
  主观因素。不同性格,当时不同的情绪或精神状态,过去对疼痛的经历或体验等均可影响对于疼痛性质和程度的评价。如对于分娩的痛感,若是非常希望得到这个孩子,那么孩子的妈妈在分娩时不觉得难以忍受地疼痛。相反,如果这个孩子的出生可能会带来许多麻烦(如未婚先育),那么孩子的妈妈在分娩过程中会体会到疼痛的痛苦。
  客观因素。不同的环境,不同地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均明显影响到疼痛在诊疗过程中评估的准确性。例如,对于一个婴儿,在注射时他会感到疼痛而哭叫,但是,拔掉针头不久就恢复正常。给他做一个小手术后,他会很快忘记或根本不了解伤口,恢复了正常,不感到疼痛难忍。但对一个成年人,他见到或想象伤口的样子,不敢动,不仅脸上保留了痛苦的样子,腿也不敢活动了,腰也不敢直了,实际上也会体验到口子缝合线处疼痛。小孩没这些想象和体验。
  疼痛所具有的主观因素,使我们相信作为心理技术的催眠术对镇痛有效。实际上也是这样。1846年苏格兰一位医生报道,催眠麻醉的有效率达80%。催眠麻醉比药物麻醉保持时间更好控制,(手术不完就让他再睡一会儿)而且没有药物麻醉的毒副作用。
  马维祥先生介绍,对一肺癌伴肺气肿的病人施行肺叶切除,在深催眠状态下,让患者想象在冰水中感到麻木状态,患者立即沉浸在这种体验中。南极、企鹅、冰山、大风,当医生用手术刀切开他胸膛,剪断了肋骨时,患者只感到医生用铅笔在他胸部划了一下。手术中患者仍与催眠师保持交谈与密切合作。术后,患者自己从手术室走回病房,连续处在疼痛被“过滤”的状态。
  催眠止痛时的暗示语可直接下达。如对于手臂烧伤的患者,在催眠状态下直接暗示:“催眠能立即消除疼痛。你现在已经感到手臂发冷……越来越冷……麻木了,没有感觉了……,好,没有感觉了”简短的暗示往往能收到奇迹般的止痛作用。为了保持无痛的感觉,还可暗示“催眠醒来后仍然不会有疼痛的感觉。”真的在催眠醒来后也不疼,这就是后催眠效应,使催眠达到的效果在催眠醒来仍保持一段时间。
  第三,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的症状是,嘴歪眼斜,说话不清,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鼻唇沟平坦,舌前味觉消失,有时耳内疼痛。影响病人情绪,十分痛苦。
  催眠治疗可以暗示患者想象面部发热,肌肉已运动自如,并反复暗示,让患者体验,指令他面部做各种动作以锻炼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同时予以提高情绪、改善心境的暗示。
  一患者面神经麻痹已二年余,经各种治疗均未收效。在深催眠状态下暗示:“你已来到洗衣间的烘房中,面部和全身一起发热,面部感到越来越热,开始热得发红了……发红了……出汗了”让患者体验。“体验一下,面肌开始抽动,面部肌肉开始紧张了……紧张了”“你现在能鼓气,吹口哨了,试一试”并用手在患者面部做象征性按摩。醒后面部潮红,以后不感到面部发冷了,面肌板紧(原为松驰),麻木感减轻。隔日一次治疗,五次后面肌开始抽动,眼裂变小,口角左右对称。再施自我催眠,每日二次,最后康复。
  第四,癔症性躯体障碍
  癔症的躯体障碍可表现为心血管、呼吸、消化、生殖、内分泌、运动或感觉器官等各系统的躯体症状。常见的有腹痛、呕吐、背痛、关节痛、四肢痛等,女性患者常诉月经不调、过多等。临床诊断标准涉及此症状有37项之多。华西医科大学黄明生教授指出,癔症可摸拟许多疾病的症状。还有一种现象,称作“病理性熟路反应”一个人在某种情景下患过某种疾病,出现某种症状,随后出现类似情景(外界的类似情景或内心类似的情绪体验)就会再次出现这一症状。俗话说“一次癔症,终生癔症”也是这个意思。只要诊断为癔症,往往可以用催眠术立竿见影他治愈。
如癔症性失明(“眼急瞎了”多属这种情景)、瘫痪等,对患者进行催眠,达到催眠状态后,伸出指头,患者能立即指出是几个指头,拿一件东西,他立即能看清是什么东西,让瘫痪者起来行走,甚至跳跃,他也一定能做到。这都是很容易的,《圣经》记载耶酥让瘫子行走,瘫子就起来走了,这不用催眠术,仅是耶酥自己强大的权威暗示作用就可做到,我们一般人没有那么大权威暗示,只有用催眠暗示了。一些人很迷信,那么在他的心中,神灵一定有很大权威,令他敬畏,神灵对他就有权威暗示力,所以,对这些本身敬畏神灵的癔症患者,确有用神灵方法治愈,如果患者没有对神灵的迷信,敬畏,则可用催眠术暗示治愈。

                         第六章,催眠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将催眠术应用于医学是正当的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可是,医学领域,因其正当,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研究过同一种疾病,用多种方法多种药物可以治疗。催眠术只能是治疗方法之一。对有些病的治疗可能比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更好。但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病可能用手术疗法、药物疗法更直接更简单。在药物研究没大突破,没有特效药或手术疗法不佳,或费用太高,或属于心身疾病,催眠术可显示出它的优势。把催眠术说得神乎其神,神仙一把抓,不是科学的态度。即使将催眠术作为自己主要疗法的医生,也不应欺骗患者,言过其实地宣传催眠术。当然,催眠术也是一种应当为其正名,应当承认的治疗方法。也不能一概说催眠术不如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总之,催眠术用之于医学是最能表现其价值的领域。
  催眠术是可以引起广泛的心理、生理反应的心理学技术。因其广泛,那么它的可应用范围就不仅限于医学,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1.催眠术在保健领域的应用
  (1)催眠术在身体保健方面的应用:减肥
  肥胖症的病因比较复杂,但一个基本情况是“膘从口入”,大量的肥胖症患者都有饮食方面的原因,摄入的能量多,消耗的能量少。从这二个方面着于都可以减肥。现在常用的‘消耗多余能量,加大运动量’。其实,减少能量摄入也可减肥。摄入过多能量,一般是在饮食习惯上爱吃含热量高的甜食或油腻食物,或者是心因性贪食。这可以用催眠术来改变,使患者改变饮食习惯,不愿再吃高热食物,而爱吃容积稍大,能量稍低的食物。容积大不产生饥饿感。不饥了,其实没吃进去多少热量,不致热量蓄积转化为脂肪。
  对肥胖症治疗的疗程应设计得稍长一些,一般应不短于三个月,因为疗程过短,容易走向另一端,患上营养不良症,厌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不易适应。
  可在催眠状态下暗示患者“你每餐进食(数量)的饭就会饱了,胃就收紧了,不饥了”“大肉(或其他原来爱吃的高热食物)不好吃,吃了大肉使人不舒服、恶心,你见到大肉再也不想吃了”“米饭、面条非常好吃,水果也非常好吃,味道好极了”“你每餐吃上一些米饭、青菜胃很舒服,它很容易消化,你现在体会一下,胃很舒服”“你醒过来后,还喜欢吃米饭、青菜,不喜欢吃大肉”“这样你会减去身上赘肉,变得精神起来,受人喜爱”这样反复提示。
  同理,可以用催眠术治疗偏食、厌食症。
  (2)催眠术在心理保健方面的应用。
  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紧密相联的二个方面,好象一枚硬币的二面,不能脱离,离开了哪一面就不成其为“钱”。许多人,特别是老年人,经过一生的劳累,晚年身体可能出现各种毛病,这种毛病是生理方面的,但同时,它又必然影响到心理:有了病容易心情不好,甚至心境恶劣。即使不是老年人,年轻人也一样。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人们承受的压力大,也容易心理烦躁,苦闷,焦虑,疲劳,萎靡。所以,催眠术在这方面是有广泛用途的。
  前面我们引述恩格斯的催眠试验,他已发现,经过催眠后,被催眠者“有生气了”,也就是改善了被催眠者的情绪,使他显得有生气,精神充沛,心境改善。
  我们还可以举例证明,有时我们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境十分险恶,睡梦中也可能吓得心跳加快,甚至吓出了汗。这一梦境和真实情景一样破坏人的心理、生理健康。因为心跳加快,出汗就是真实的。相反,通过催眠,制造幻觉或说引导患者到一个令人心旷神怡,令人欢喜,令人振奋的环境中,对人的身体一定产生积极的影响。做了恶梦醒来,我们可能一天心情不好,做了一个美梦醒来,则可能心情高兴一天,任凭我们知道这只是梦。
  那么,催眠术在心理保健方面的应用,首先就是用催眠术对抗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消极心情。如,生活中有了麻烦,心情烦躁,则应让心境平静,心旷神怡。特别是人际关系紧张,误会,纠纷等,可以引导他到人际关系简单,与大自然和协统一的地方,像海边,象林海或设想阿尔卑斯山下,夏季,大片青草,盛开的野花,蓝天,白云,几头奶牛在悠闲地吃着青草,自己美丽的太太,漂亮的小孩在尽享天伦之乐之类。许多诗词的意境都可被借用。若曾经到过名山大川,著名园林,也可描述给被催眠者。如果被催眠者情绪抑郁,低落,则可给他描述热烈的场面,如元宵节大宋汴梁城的繁华,人声鼎沸,灯火辉煌,明月高照,达官贵人、贩夫走卒,都去看热闹,先描述这些热闹的大场面,再有几个小描写,一个年轻姑娘或一个英俊少年,呼朋唤友,一会去看这,一会又去追着看那。如果是一个情绪低落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的患者,可以在催眠状态下把他描述成一个有成就、有贡献的人,去接受荣誉,披红戴花、掌声四起,主持人起立致谢,讲话欢迎。如果他本身有慢性病,但由于过分担心,心境不好,可以在催眠状态下,引导患者设想自己就是保尔、牛氓,意志坚强,虽伤痕累累,但坚强地生存、生活,而且不消沉,干事业,做出了成就,或自己战胜了病魔,身体恢复了健康,丢下了拐杖。步伐坚定有力,身上充满了力量,甚至“设置”一场运动竞赛(如果不熟悉运动,可以设想一个劳动场面,在劳动中充满力量,受到人们的称赞),通过一次、几次催眠,醒来后也可以使他在催眠状态下积极的心情保持下去。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本身就有双相情感障碍(情绪高涨和低落交替出现比较明显),不敢在催眠状态下把他情绪提得太高,如说他做出了成就,得到荣誉,鲜花掌声,以防他醒来后不能自我控制,诱发躁狂,宣称自己做出了原子弹,或宣布自己是彼得一世,要求别人叫他“陛下”。只可轻微提高情绪。
  当年,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前面恩格斯提到麦斯默尔的人)首先将催眠术应用于医学,主要是应用于心理保健。他的病号太多了,人满为患。他已不可能为病人一一催眠,针对不同病因作出治疗,只能一概告诉患者“你的身体不好,是因为虚弱,抵抗力弱,而这只是因为你身体中的磁气少了,现在我屋梁上吊了一桶磁,从这桶里引出许多根导线,你们每人手中握住一根导线,我现在给你们充磁,今天给你们充磁以后,你们就会恢复生气,精神倍增。”麦斯麦活动在1730年代,当时电磁学理论尚未为人真正掌握。“磁气”是一个时髦的、一般民众只听说过是高科技而不知其实质的新名词,象今天的人们动不动就说“激光”、“纳米”、“基因”一样,其实只是唬人而已,有人手拿一根钢针到农村集市上给姑娘们扎耳孔,但硬纸币招牌上写着激光扎耳孔,纳米技术才在实验进行,提出设想,有人就宣布自己的产品是纳米。对科学的迷信已超过对上帝的迷信。一下子,许多人认为麦斯麦掌握了新的电磁技术。麦斯麦则穿一袭黑色长袍,神秘地走出来,口中念念有词,其实是对患者施用催眠术,催眠之后患者果然情绪改善“有生气多了”。精神倍增,提高了生命质量。麦斯麦名声大噪,成气候了。终于惊动了科学院。科学院派出科学家对麦斯麦磁气桶进行了仪器测量,哪有什么磁气!麦斯麦被判定为骗子。任凭有疗效,那也不能承认,麦斯麦被赶回乡下,抑郁而死。虽然麦斯麦死了,他的“磁气说”也是错误的,但他的疗效却是实际存在的,他将催眠术应用于医学则是他独特的贡献——此前催眠术多应用于宗教或魔术——特别是将催眠术应用于心理保健,改善人的情绪,更是一个广阔的领域(而正统生物学对改善情绪则显得无能为力,特别是麦斯麦时代)德国人后来为他立了碑,以示纪念。现在有人称催眠术为麦斯麦术。恩格斯就把催眠术称为麦斯默尔催眠术。
  如果说麦斯麦将催眠术应用于医学,是对医学的贡献,那么他将催眠术应用于心理保健则扩大了催眠术的影响、应用范围,是对催眠术的贡献。心理保健是催眠术最可能显示疗效的一个领域,让你有生气,让你愉快,你说谁不需要,谁不欢迎?
  2.催眠术在刑事侦破中的应用
  (1)提供寻找证据的线索
  人处在催眠状态下,失去独立意志,他可能在催眠师面前身不由己,口不由己。要求一个犯罪嫌疑人交待其犯罪经过,嫌犯可能如实交待出来。
  但这里应该强调的是,嫌犯在催眠状态下交待的“犯罪经过、犯罪事实”,只可作为线索,是不能作为直接证据的。因为在催眠状态下,人失去独立意志不是完全的,他仍可能有部分意志,特别是催眠师的要求对他有侵犯性时,他可能抵制,甚至突然醒来,而不受催眠师控制了。
  曾有催眠师将人催眠,要求被催眠者摘下帽子,脱去外套,他都能顺利执行、照办,甚至一些怪异动作也可以做出来:前走几步,脱下袜子,再后退几步,都可以,但命令他脱下裤子时,有的被催眠者变换了一下,脱去鞋子,有的只动了动腰带而不解开,有的则突然醒转。总之,侵犯性指令不一定都能得到很好执行。但如果被试者催眠感受性高,催眠师又技术高超,执行的程度、水平会提高。
  另外,在催眠状下,被催眠者会产生错构。错构是精神病学上的一个概念,是将事物本来的联系变换了。曾有人做过实验,为了使一个老年人恢复活力,催眠师准备让老年人年龄倒退,每一次将他年龄下降十岁“你现在不是七十岁,你只有六十岁”“你现在只有五十岁”……他的态度真的变了。说他七十岁时,老态龙钟,他真的老态龙钟,哼哼咳咳,说他四十岁时,真显得年富力强,头也昂起了,眼也睁大了,动作也显得敏捷多了。一直说到他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作出了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的样子,让他唱一首歌,他真的唱了一首。当唱完儿歌后催眠师发现,他不是回忆起了自己上幼儿园时唱的儿歌,而是编出来的,因为他刚才唱的儿歌是近年才创作的,他可能是把外孙唱的儿歌学来了,当成自己上幼儿园时的儿歌。这就是错构。那么,在刑事侦破中,嫌犯也可能会错构,乃至虚构。如果他说和张三、李四在某某地方盗窃,这只能是线索,而不能当证据,若真找到脏物,才说明是真的,若按他说的“线索”不能落实,则可能是错构。比如,张三在这前已经去世或已在押。也可能在催眠状态下听命于催眠师,编造“事实经过”以适合催眠师的提问,也可能突然醒转过来。
  (2)对抗催眠犯罪。
  催眠术是一把双刃剑,它若应用于正当的领域,可能给人类造福,如医学,或给人类带来欢乐,如游戏“魔术”象前面提到有人把眼睛蒙住视觉过敏情况下看见东西,到世界各地演出,还到中国中央电视台表演。如果应用于不适当领域,它可能成为邪术,用于犯罪。催眠是一种客观现象,它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看怎样应用,什么人应用,就象电脑、网络一样,它本身无所谓好坏,有人用它传播积极信息,有人用它犯罪。我们不能因有人利用网络犯罪而禁止网络发展。有人将原子能运用于发电,有人用它做原子弹,对全人类构成威胁,但也不能因此将原子物理学家消灭掉,将原子能的知识列为禁区。不能因为催眠术可能用于犯罪、邪术而禁止催眠术,不许研究催眠术。但催眠术可能的消极作用是必须限制的,在讲催眠术时也要同时讲催眠术的消极作用的限制方法。
  1934年,德国海德堡一市民向警方报案,说他太太患了多种奇怪的病,必须向一位医生交付高额费用,这位医生,也只有这位医生才能把病治好,有时甚至一摸就好,但这病好了,不久又患上另一种病,又需交付费用。他对这种现象表示怀疑,请求警方调查。
  警方初步认定这是利用催眠术犯罪,就委派警医迈尔调查此案,迈尔医生正是利用催眠术侦破了这起离奇的催眠犯罪。
  调查开始的时候,夫人根本想不起来诈取她钱财的医生是谁了,连名字、相貌、地址都忘了。调查无从下手。但迈尔警医也是位催眠师,他经过十几个月时间,终于查明了犯罪经过。他发现,罪犯是一位将催眠术应用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地步的催眠高手。
  由于罪犯催眠方法高明,即使对夫人进行催眠,她也只能回忆起一些很零碎的、不重要的情景。关于犯罪的身份,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来。她只回忆起,在结婚前闹胃病,去海德堡治病,在火车上与另一个人坐对面,那人自称是医生,已看出她生的是胃病,说了一会话,就身不由己了,踉踉跄跄跟在那人后面走了。路上那人还告诉她,“周围黑下来了,黑下来了”,于是她真的什么也看不见了,只得拉着那人手跟着那人走,后面的事又记不起来了。
  后来,警方逮捕了一个瓦尔达的男子,从相貌、发型,在其他处进行诈骗的手段都有点象夫人描述的罪犯,但让夫见到这个人,又说“记不清了。”不认识这个人了。
  迈尔警医对夫人进行催眠,拿了一张白纸给她说“这是瓦尔达的信,你念。”夫人立即出现幻觉,把白纸当信念了起来“本月十三日四时,前来海德堡出口处。阅后,将此信撕毁去掉。贝尔根医生。”夫人念的信可能对警方有所帮助,但也不叫瓦尔达。
  罪犯告诉夫人(催眠状态下)“你横膈膜化脓,必须手术”夫人的横膈膜真的感到很痛,交了手术费“做了手术”,回家的路上“手术处”还疼痛着,夫人以为真的做了手术。
  又一次,罪犯告诉夫人(催眠状态下)“左手指僵硬”,左手指真的不会弯曲了。她的丈夫也证实说,才开始不会弯曲,后来弯曲了。指甲掐到肉里流血,怎么也伸不开。当然,交了费,一按摩又好了,诸如此类,一会这儿痛,一会儿那儿又出毛病。
  更可怕的是,瓦尔达前后六次指示夫人杀死丈夫。当认为事情可能败露之后,又指示夫人自杀。夫人也这样做了。但总是出些差错,没有办成,正象前面讲的,让一个人脱掉裤子是侵犯性指令,不能得到完全执行,只脱掉鞋子或只松松腰带一样。
  警医迈尔医生将受害人催眠,一点一点地引导,慢慢地回忆一些受害过程的片段,又破解了罪犯设置的压抑记忆的暗号19-3,才终于使案情大白。罪犯告诉夫人,“我设定的19-3这个记忆界限,你决不能突破,如果你硬要超越,你必死无疑”后来,夫人一看到或一听到19-3这个数字,就失去记忆,而且对这个数字十分警觉,并严格遵守,不敢超越,记忆的压抑不断增加。催眠也不说“你睡吧”那使人知道是催眠术,他换成了“摇摆”,他只要说“摇摆”,夫人就身不由己,进入催眠状态了。瓦尔达甚至可以将夫人肉体出卖给另一男人。
  迈尔警医就是用催眠术揭露了瓦尔达的催眠犯罪。
  3.催眠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催眠术在教育中最重要的应用是提高记忆力,记忆增强。在教育实践中,外语单词是凭记忆积累的。如果单词积累不够,记忆得少,后边的外语就没法学了,“跟不上”,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外语成绩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景并不少见。
  在浅催眠的状态下,记忆不能被增强。无论在催眠状态下回忆往事,或者催眠醒转后,回忆催眠状态下经历的事,与平时不催眠时没有大的差别。只有在深催眠状态下,记忆才会增强。
  在催眠状态下,注意高度集中,心无旁务,记忆得肯定快、牢,回忆一些事也快、准确。
  有一位大公司领导人,是业余催眠师,他的侄女读小学,英语成绩差,经他检查,发现英语单词几乎没记住,而侄女又极厌烦这门课,不想学,不去记单词。他让侄女进入深催眠状态,先让她记住20个单词,她很快记住了,醒后也很容易回忆起来。第二次记了20个单词,又复习了前20个单词,……不长时间,小侄女记下了500个单词,英语课文也看懂了,也能读下来了,老师讲课也听懂了,情况大为改观。关键是对英语有了信心,有了兴趣了。我想催眠师办一个英语补习班,一定受欢迎。
  有时候,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思想开小差。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讲了些什么,一定是没听进去,什么也没记住。催眠术的实质是意识、注意的集中和狭窄,所以,训练注意力集中,当是催眠术的强项。这时,催眠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治疗。第一,直接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好,现在请你集中精力,聆听自己的呼吸声,你的呼吸平静、均匀,现在开始数呼吸次数,一、二……。”“好,你已全神贯注了,精力集中了,现在你已集中注意听我讲话了;别的什么声音、动静你都听不到了”。他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与催眠师保持单线联系,对其他人,其他事物来说,他真的睡得很实。一会儿,还可以引导他“实习”课堂情景,“现在你坐在教室中,我是老师,你已精力集中,只听到我的声音,其他任何事物与你无关,你已排除杂念,注意集中,听我讲课了……”“好,你现在已经精力集中了,不会分散注意力了,记忆力也提高了”“经过治疗你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成绩也会提高了”。第二,通过催眠分析,了解患者注意分散的原因。使催眠师心中有数。如有的学生单恋着某一男生(女生),有的学生是家中出了变故,催眠师可以疏导。
  催眠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还有培养学习兴趣。
  催眠术可以改变受术者的态度,通过催眠术也可以改变对一个人的爱和恨。对待学习也一样,也可以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情绪。有的学生视学习为一苦差事,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逃学、辍学,他这样的心态根本搞不好学习。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在学校时人际关系出了问题,与同学、与老师产生了误会、冲突、隔阂,为之苦恼;有些是学习成绩不好,听课跟不上,作业完不成,在同学、老师面前没面子,更加厌学。催眠术作为一种心理技术,在这里是作为心理治疗技术、方法,一方面用催眠术找出原因,再有针对性治疗,但从本质上来说,针对原因的治疗,已不算是催眠治疗了。另一方面,可以不针对原因,直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他的心情苦闷、烦恼吗?好,通过催眠术,使他愉快;他对学习没信心、觉得在师生面前没面子吗?好,让他自信。“好,现在你可以背一段课文……”在催眠状态下他很快背会了,进行鼓励:“好,你的记性真好,真聪明,你已经接近成功了,拿到成功的钥匙了,老师一定要表扬你,同学们非常羡慕你,你进步真快……同学们真羡慕你,老师非常满意……”这样经过反复强化,他可以变苦恼为愉快,可以增强自信心。
  催眠术在教育的另一重要应用是改善老前紧张情绪。
  不少学生,不仅是差生,连中等生,甚至优等生都可能出现考前紧张情绪,这主要是考生信心不足,或者是期望值过高,高于自己的实力水平。有些考生在考试前失眠、心烦、多梦,越临近考试不仅在心理方面出问题,在生理方面也会出问题:头晕、口干、心悸、恶心、手心出汗、尿频、口腔溃疡、结肠炎复发等,甚至还会出现低烧。这时,可以在催眠状态下引导考生到没有人间烦恼的地方,如前面提到的阿尔卑斯山下(或新疆天山脚下)青草嫩绿、鲜花盛开、蓝天、白云、牛在慢吞吞地啃着青草,自己躺在地上晒着太阳……,牛吃青草是一个很好的意象,牛慢,降低了生活中的快节奏感受,显得悠闲。草原上人少,人际冲突就回避了。创设这样一个没有激烈竞争、人际关系简单、悠闲、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幻象,让人心境平静下来。在考前几天内,每天让学生在这样环境中“生活”一会儿。催眠状态下十分二十分钟,在催眠师控制下加深印象,可能会被学生当作(实际上也抵得过)真实生活中的几小时、十几小时的放松。有些领导在紧张工作之后,安排员工去疗养、旅游,就是放松几天。考生在紧张学习中,每天用这种方法高质量放松放松,道理是一样的,效果也差不了多少,有利于学生心身的恢复。
  催眠术在教育上的应用,还有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如果是多动症耽误了学习,还可以用催眠术控制多种行为;如果学生失眠,可以运用催眠术补充睡眠,改善睡眠质量,这更是简便易行。
  催眠术也可以应用于体育运动中,如,可以解除运动员肌肉挫伤痛、解除疲劳、解除赛前紧张,提高自信,提高感觉灵敏度(过敏)。
  催眠术还可以应用于游戏,如农村搞杂耍,把一群人带到另一个地方又开始演出了,演出结束才发现自己换地方了,此前并不知道,又如前面提到制造感觉过敏到世界各地演出,到中央电视台演出。
以上这些应用都是积极的或中性的。也有人将催眠术应用于宗教,应用于政治(后面将提到),应用于经济(推销),这些也可能是中性的或者是消极的或破坏性的。

收藏 分享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gangxiao 当前离线

UID
2802 
帖子
精华
积分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6 
最后登录
2011-3-20 

新手上路

2# gangxiao发表于 2010-12-22 22:56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催眠术的一般原理

  催眠术是一种心理学技术。学习催眠术必须掌握、理解催眠术的一般原理、原则。催眠实践中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只有理解了催眠术的一般原理、原则、精神实质,才能够依据这些原理、精神实质去处理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催眠术。
  一、暗示
  这里,可以开宗明义地指出,催眠的实质是暗示。所以应介绍一些暗示的理论。
  暗示是在没有对抗态度的条件下,采用某种方式,影响人们心理与行动,从而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定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意见和思想,或者引起生理上的某些变化。
  如果详细地看,以上关于暗示的定义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要点:
  (1)暗示需要暗示者没有对抗态度(或不加批判),自己接受暗示去做了,或者接受了一定意见,或生理起了某种变化,但不抗拒,甚至根本没有想到要问个“为什么”。
  (2)暗示要有一定方式。有直接暗示,有间接暗示,有自我暗示,有他暗示。如一个人到了异国他乡,自己无所适从,见别人怎么处理这件事,自己也同样处理这一类似的事,这叫他人暗示,而一个人在月黑风高夜独行,可能产生“自己吓着自己”的情形,这叫自我暗示;在异国他乡的人无所适从的时候,有人直接告诉他“在这里应如此如此”,他真这样做了,他只当成当地风俗习惯而不问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叫直接暗示。或如前,看到某人怎么处理,于是他也照着样子去学,这是间接暗示,特别是该某人无意示范给这个在异国他乡的人,被这个在异国他乡的人看到当成样板,更是间接暗示,若该某人有意给别人示范,倒可划归直接暗示(任凭不是语言直接教他怎么做)。催眠也是一种暗示方式,而且是很有效的方式。
  (3)暗示可影响人们的认识(接受一定的意见和思想)。如,让甲、乙二组大学生看同一幅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副教授,对乙组说这是一位在逃犯。然后让二组大学生描述这副照片。二组大学生的认识(表现为描述)由于接受的暗示不同而不同。同是描述目光,被暗示为副教授的甲组,多描述为目光炯炯有神,含有不达目的的势不罢休的坚强信念和一往无前的执着精神,而被暗示为在逃犯的乙组则认为,目光流露出孤注一掷、不计后果,可以看到他选择了一条自我毁灭之路。嘴唇紧闭,甲组认为他专注、执着于自己的学术而不善交际,乙组认为紧闭嘴唇表明他冷漠、心狠、固执、暴戾。其实,对眼睛的认识中,一往无前(甲)、不计后果(乙),对嘴的认识,执着、固执(乙)只是感情色彩不一样罢了。接受暗示不同,认识就不同。
  (4)暗示影响人的情绪和活动。从理论上说,认识影响情绪,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好的事物”,我们的情绪会喜欢这一事物;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我们会努力去做(活动)。在有的时候,特别是在暗示的过程中,这个认识过程是省略了的,只感受到结果。在宗教活动中,在一些“带功报告”中,神甫、大师对信徒、对听众不讲多少道理,只要人家说让怎么做,他们就会怎么做(行动、活动),说让他哭,他就真能哭出来,说让他笑,他也真能笑出来(情绪),甚至高兴到手舞足蹈,尽失平日之斯文,甚至悲痛到捶胸顿足,哭天呛地,乃至嚎啕大哭,进而身边其他人的行动,态度又加强了神甫、大师的暗示,大家都这样,不以为失态,失身份,也跟着手舞足蹈,也跟着捶胸顿足,情绪表现这样强烈,为什么?他们也不知道。所以说,暗示中认识过程被省略了。
  (5)暗示影响人的生理变化。如有人测验过,让受试者对每分钟摆120次的快节拍器形成了用温热刺激强化手臂血管舒张的反射,而对每分钟摆60次的慢节拍器形成了用冷刺激强化手臂血管收缩的反射。经过反复强化巩固,实验中只要对受试者说“快节拍”或“慢节拍”,而不必让受试者去摆动,也不用冷热刺激,受试者的手臂就会产生血管舒张或收缩的反射。(中间省略了摆动,冷热刺激)。
  暗示不同于说服。可以将二者进行比较。
  ——它们的共同点:暗示和说服都承担着传递信息的任务;都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心理状态、认识。
  ——它们的不同点:暗示通过直接提示而影响心理状态,并改变人的行为,不需论证,被暗示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便可接受并执行暗示者的意图;而说服需要论证,让接受者认识到说服者的意见是合理的(或合逻辑的)、可行的、正确的,从而改变认识与行为;暗示主要通过情感、意志的影响,用情绪感染、行为示范,最终达到改变认识,甚至最终也没达到改变认识,仅改变了情绪或行动,而说服则主要通过理性影响,说明道理、分清利害,转变认识,随后才影响情感、指导行动。说服的重点在认识,暗示的重点在情感和行为。
  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权威的暗示性强。在被暗示者的心目中,对权威的言行甚至不去考虑其正确性,先入为主地,省略逻辑分析就予以接受认可。有心理学家作过实验,对一组大学生读二段文学作品,并告诉他们,第一段是世界大文豪狄更斯写的,第二段是一个不知名作家写的,然后让这一组大学生对这二段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大学生们“知道”第一段是狄更斯所写,评价很高,他们还“知道”第二段是不知名作家所写,所以评价不高。其实,这二段文字都是狄更斯所写。我们看到一个人曾经说过许多(或重要)正确的话,做过许多(或重要)正确的事,以致我们相信了他,认可了他的权威,对他现在说的话,做的事,也不去考虑、分析正确与否,就予以接受。而前面说过,不经考虑、分析就接受就是暗示。而这些暗示若连续被证明是正确的,暗示就会再进一步加强,直至对权威形成迷信,有朝一日,权威说了疯话,我们仍不加思索接受。希特勒曾经是德国人的权威,后来他说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消灭掉。冷静考虑一下,一点也不符合现实,马克思、爱因斯垣、弗洛伊德……不都是犹太人吗?不都是人类的精英吗?其成就有几个人能超越呢?但希特勒这么一说,成千上百的德人相信了。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人对萨达姆形成迷信,达到荒谬的程度,著名学者余秋雨到伊拉克看了,感慨道,在伊拉克恐怕没有能独立思考的头脑了。一个武士见到一个十分著名的、他所崇拜的武林高手,这个武林高手对普通武士就是权威,他不太用力就把武士控制了(另一方内心恐慌了,吓破了胆,没有还手的勇气了)军事上“所向披靡”也有这个因素。
  如果我们不知道一个人是否权威,但我们容易受具有绅士风度的人的暗示,而不容易受衣冠不整看上去很落魄的人的暗示。——权威是成功者,应有绅士风度,权威一定不是很落魄的。有实验证明这一点。在一个交通路口,有红绿灯,但没有交警看守。有人统计有1%的人违章。然后,安排一个衣冠不整看上去很落魄的人连续违章(他的违章次数不计)其他人受他的暗示违章率上升到4%,安排一个绅士进行暗示违章(甚至违章次数比前一个暗示还少),其他人违章率上升到14%。这说明暗示作用存在,暗示者的风度、形象高贵,则暗示提高。
  那么,在催眠术中,催眠师要表现出权威性,要亮出自己的学历、论文,以前催眠成功的业绩,还要衣冠楚楚,具有绅士风度,举止儒雅,在工作对象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点、隐藏缺陷。一个刚从事催眠工作的人,最好不要在熟人多的地方开展工作,因为在此地过着不是“催眠权威”的琐碎生活,缺点无法掩盖,也不便于显露自己的业绩,人家不把你当权威,你催眠成功的可能性就减小。外来和尚会念经。新到一地,就把自己包装成权威,也没人能够提出你不是权威的“证据”。我们不评论李宏志政治上的是非,但可分析一下李宏志现象。他造成那么大影响就是利用了暗示的力量。他老家的人根本不承认他有多大能耐:上学成绩不突出,大学也没考上嘛。前几年严新权威大得很,达到迷信程度,为见严新一面,他老家山坡上挤满了人。“成千上万的人们见缝插针,稍有立足之地便挤进去,以至于严家周围几十亩麦地都成了人们的存身之所”美国总统布什接见过他。说他治好过许多病,一定是实,正如麦斯麦治好了许多病人一样,是暗示效应。但他在自己母校、工作单位,他的老师、同事、学生并不相信他。严新在成都中医学院上学时的老师说“严新是从我们学校出去的,但产生的影响却不怎么样”他工作过的重庆中医研究所所长说“这个人不学无术,是个骗子”,他的师兄说他“太喜欢讲话,也常吹牛”,他任教的绵阳中医学校的同事说:“我们学校老师至今不信的仍是多数,他当班主任带出去的学生,也是至今不信的居多”我想这些人的评价也对。因为严新就中医、中药的治疗可能就不比别人强,他具有的是已经形成的权威暗示。但不能否认权威暗示的实际效果。正象恩格斯,一方面指斥华莱士等人的催眠术,同时又承认催眠术效果的存在。说了许多正确的话、做了许多正确的事,随后我们才承认他的权威。对他以后说的话,做的事不再分析直接接受。一个人做过几次成功催眠,相信催眠师具有这能力,承认其权威以后,再施催眠,越来越容易。连催眠的前期准备也省了,只要催眠师做出某一手势或一个眼神,或在被催眠者身上某一处一点,(点穴)被催眠者就立即进入催眠状态。点穴,在权威和崇拜者之间最易成功,快速催眠对已经接受过催眠术的人最易成功。
  其次,用含蓄语气暗示比直接语言命令暗示作用大。
  例如,情形一,有人来作媒,向姑娘介绍对象,说某个男孩在公司上班,人很聪明、能干、有责任心;情形二,姑娘听到某公司几位中层领导议论说,一个青年员工聪明、能干、有责任心,此后几天,有人来提亲,正是被人夸奖的那个青年员工。我们相信,情形二对姑娘的影响大,姑娘更相信情形二的评价,而在情形一中,专门作媒者的夸奖在姑娘心中是要打折扣的。又例如,商家可以在报纸上买一大版做广告,但商家更愿意以新闻形式做广告,如新闻介绍某制药公司如何研制出了一种药,有什么奇效。标明广告的直接形式不如新闻的间接形式。
  那么,在催眠术中,对病员进行催眠麻醉止痛,准备外科手术,你可以直接暗示“好,现在你的胳膊已经麻木了,不知道疼了”,也可以说“你现在来到了南极零下五十度,又用冰包住你的胳膊,冻得麻木了,……麻木了……没有知觉了……”直接说不知道疼了,不如说到南极冻麻木了。也可以做一个游戏证明,在催眠状态下,直接暗示“你的两只胳膊不会动了,想动也动不了了”也可以间接暗示“你的两只胳膊变成两只天鹅飞了,飞了,上天了”醒来后,说变天鹅飞了的,更多人胳臂不听使唤了,但只说“想动也动不了”,有的人可能真动不了,但大部分人还能动,还听使唤。所以催眠中尽量用间接暗示。
  第三,情感适当的语调语气可以增强暗示作用
  “三分文章七分读”,《陈情表》感天动地,但若让一个半文盲去读,读读停停,再问问旁人“这个字咋念?”中间再念错几个字,这就无所谓语气语调了,就不再催人泪下。我们写催眠术的宣传文章,写上“在催眠的时候,用坚定有力的语气说睡吧,睡吧,你睡吧……”其实不起作用,什么叫坚定有力?有客观指标吗?所以坚定有力是一定坚定有力的,但那是一种体悟,不是一种说教,特别是你遇到了一个难以催眠的人,或者你催眠治疗过程中触及了他内心的痛处,他几乎要从催眠状态下醒来。这个时候你真的要把握好语调。所以,在催眠过程中,要对语气、语调费点心事。一般来说,对于可能是受过伤害者,脆弱者,语气要坚定,以震摄力使其服从。
  与暗示相关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安慰剂效应。
  李心天教授主编的《医学心理学》这样给安慰剂下定义“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本不具有药理功能,即使对于手术后创伤这样真实的“器质性病变”,也可产生疗效,对于疼痛的有效率达30-40%。李心天教授说“大约有35%的躯体疾病病人和40%的精神病人都会出现此种效应”。这样高的有效率!江湖医生、巫医术士正是利用这一效应,确实产生了疗效。药厂推出新药,把疗效吹得很大,广告满天飞,红火一阵,也是安慰剂效应的应用。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一种保健品(实际上就不是药品)搞宣传“x x进了村,癌症一扫光”被写在了中国农村的厕所上,电线杆子上,但人家发了财,还交了大量税收,没人再说人家是骗子,老板成了“模范”。还有人把保健品当药品卖,一个品牌垮了,把药名改一下,“黄”字改为“白”字,又“站起来了”。疗效一定有的,中性的安慰剂还有40%疗效呢,何况保健品,对人体还有一点好处。
  “安慰剂效应”后来又推广,可以不是借助于药剂,而借助于器械,也可以发生疗效。安慰剂效应也包括“副作用”,即没有生理作用的中性物质竟也发生副作用了。安慰剂主要应用于药物研究中的双盲试验。为了验证一种新药的疗效,让一组病人服用该新药,一组病人服用安慰剂,二组被试人谁也不知自己服的是什么,一段时间后若二组疗效相当,说明该新药公相当于安慰剂没有疗效,若服该新药组疗效高于服安慰剂组,才说明其有效。新药必须经过安慰剂双盲试验。看来,安慰剂也有正当用途,不能说都是骗子。
  使用的“药物”没有药理成份,器械没有真实的改善生理功能的功能,好象是骗子,但疗效可能、可以是真实的。
  催眠术是暗示,它没有用药物、甚至也没有用器械,它只是用语言竟可以改变人的心理生理状况。因为语言本身不具备药物的药理功能,器械的生理功能,它只能是暗示了。我们知道,语言可以影响心理进而影响生理。听说一件令人气愤的事,可以“血往头上涌”血管暴胀,血压升高,这就是语言影响心理进而影响生理,这都是一个自然的、客观的过程。催眠术是人们开发的用语言影响心理、生理、行为的技术,影响的方法高明,影响人体生理功能更多,功能更广泛,效能更高。
  二,注意
  前面讲到催眠的实质是暗示。这是从一个角度讲的。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又可以说,催眠的实质是意识狭窄,特别是注意的广度狭窄化。
  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只与催眠师保持单线联系,催眠师提供的信息可以进入他的大脑,影响他的心理、生理、行为,而其他信息则不能进入或不易进入他的大脑。例如大热天里,催眠师向被催眠者描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这景象进入被催眠者大脑,他如身临其境,真的冻得瑟瑟发抖,而对外面炎炎烈日没了感觉。
  所以研究催眠应研究意识特别是注意的狭窄理论,从中汲取营养。
  注意是心理活动中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们才能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由于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些少数对象就被清晰地认识出来;而在同时作用着的其他对象,就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得比较模糊。由于注意的指向和集中,才引起意识的指向和集中。
  根据巴甫洛夫学说,注意的中枢机制,是神经过程的诱导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大脑皮层上发生一个兴奋中心,则会引起周围区域的抑制。因此,兴奋不会均匀地沿着整个大脑皮层扩散开来。在每一个瞬间,皮层上都有一个最优势的兴奋区域,它是和最清楚的意识相连的。与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对应的是被注意的事物。与此同时,皮层的其他区域由于负诱导而多少处于抑制状态,与这些区域有关的刺激物就不能引起平时所能引起的反应,就是处于注意的边缘或未被注意。当然,优势兴奋中心在大脑皮层上是变化的。对应的是注意的变化。我们不讨论是优势兴奋中心的变化引起了注意的变化,还是注意的变化引起了优势兴奋中心的变化。巴甫洛夫描述这种情况说“如果能够透过头盖骨来看,如果是大脑两半球具有优势兴奋性的地方能够发光,那么我们在思考着的有意识的人的脑中,就会看见一个发着光的斑点是如何地沿着他的大脑两半球转移着。……而这个斑点是被大脑两半球上所有其余空间内的或深或浅的阴影围绕着”这个斑点就是优势兴奋中心,对应着被注意、意识到的事物。斑点周围的阴影对应着被忽视、忽略了的其他事物。注意这一点,就会忽视另一点,过分注意于一点,就必然忽视,乃至于无视另一点,过分注意于一事物,就无视其他事物。在谈恋爱时,过分注意情人,就顾不得其他人“世界上就我们二人”。催眠就是让被催眠者这一优势兴奋中心对应“光斑”更明亮,对应周围事物的阴影更暗,忽视、无视其他事物。
  注意可以引起生理变化。如过于集中于一个注意对象时,多数无关的运动、动作会停下来。观众被优秀演员吸引了注意时,会停止身体运动,剧院一片寂静。非常强烈的注意会出现屏息现象,牙关紧闭,瞳孔也会随注意集中程度而变化。这是催眠术中生理变化的根据。
  注意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产生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第一类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第二类是人的主体状态。如突然有了尖叫声会引起你的无意注意,属第一类,另如你正在从事一项有兴趣的活动,外边同等刺激的事物不容易引起你的注意,同是一声尖叫,喝茶聊天的人注意到了,而正在参加高考的考生可能没注意到。这是第二种注意的例子。这对催眠术的启示是,在进行催眠时,环境要尽量安静,不使外界刺激物刺激被催眠者,不引起他的无意注意,不分散他对催眠师的注意。刺激物不仅有个绝对强度问题,还有一个相对强度问题。如果催眠室布置得十分安静,外界一个小动静也会引起被催眠者的无意注意,干扰催眠的进行(相对强度大)。而在不十分安静背景下一个稍大一点的动静也不一定引起被催眠者的注意。刺激物的新异、变化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不十分安静、刺激物不新异,无大变化,照样可以催眠。如在火车上、候车室、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倒没有听到谁说了什么内容的话,总是吵,这倒不耽误催眠的进行。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关于有意注意的内容,也有不少,与催眠术有关的内容是,对完成任务的愿望,对保持有意注意起着重要作用。这是说一个有强烈的愿望去改造(或其他如得到)某事物,那么他就会有意注意这事物。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完成这项任务所需要的事物就容易引起他的注意。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时,钨丝还没制出来(没发现钨元素),他试验了上千种材料,用了十年时间还不成功,只要一通电,灯丝材料马上就“烧毁了”“灯泡炼了”有一天他坐桌子边冥思苦想,一下子坐了几个小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其他,不知多长时间,烦了,把手中扇子撕毁了,意发现扇骨——竹子——纹理致密,引起他的注意,把竹子炭化了做灯丝试验,寿命竟然达到十几个小时:成功了。这是完成任务(造出灯泡)的强烈愿望引起了对相关事物(竹子)的注意。这时催眠术的启发是,催眠师应讲明催眠术可以治好他的病(这是被催眠者的愿望),有助于他集中精力(注意力)于催眠,配合催眠师,催眠才易成功,看来催眠师对催眠术的介绍引起他的兴趣是必要的。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以相互转化。我们用得上的是有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无意注意,如一个人刚开始学一项工作,需要一定努力才能完成,这时他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注意集中,有意注意自己应该怎样做。熟练了,就不需要十分注意,甚至一边说话、唱歌、聊天就可以把手中的活计做成。有意注意变成了无意注意。跳舞,开始学习时得记下一个动作怎么做,手脚是否到位,属于有意注意,熟练之后,不用想下一个动作怎么做。从有招有式到无招无式,实现有意注意到无意注意的转化。学开车也是这样。在催眠术中,对初次接受催眠者,催眠师要费一番劲,让受术者有意注意才行“你该怎么样,怎么样”他也会自觉到我怎么样,怎么样。催眠几次,催眠师简单地就可把他催眠了,这与其说催眠师得心应手了,不如说受术者对催眠师实现了从有意注意到无意注意的转化。我最先向马维祥老师学催眠术,就见到过这种情景,一个新病号来了,马老师好一番诱导:“太湖边……一行柳……湖水……”做了一会儿,又重复一遍“太湖边……一行柳……湖水……”我问马老师“这是咋了”他说“你没看见吗?他就要醒了,需要再强化才行”。而另一位姓顾的女病号,轻躁狂,一进屋嘴说个不停,滔滔不绝,海阔天空,好在还有逻辑,不算胡说,怎么一下子嘎然而止,倒头呼呼睡着了。马老师上去按摩了一番。我晚上回到住处整理笔记,竟记不起马老师说了什么让她睡着了,是象《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时吴用他们说“倒、倒、倒”还是说“睡吧?”因为说时迟,那时快,真是嘎然而止记不起来了。第二天去问马老师,马老师说“这是快速催眠法,她是经过多次催眠的,我用手按住她头顶,一松手她就倒在床上睡了。”我没注意到马老师那个动作,但顾姓病员却注意到马老师松手动作了。当然,这个病员刚来时,马老师少不了一番讲解、诱导。别人都说马老师会点穴,使一个口若悬河者立马如何如何,马老师也对外称他可以点穴,甚至在他办公桌上放了一架表明人体穴位的模具。其实,那只是马老师的信号,指令被催眠者轻易(接近于无意注意)注意到这一指令,进入催眠状态了。
  关于注意,还有其他相关理论。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催眠是注意广度的下降。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紧张性。指的是心理活动对某些事物的高度集中而同时离开其余的事物。催眠术可以理解为一种注意的紧张,在注意紧张的情况下,一个人会沉浸于他所注意的对象,而注意不到周围发生的一切事物,要达到高度紧张的注意,必须有能够在最大限度内引起注意的条件,如在背景上突出的对象,对注意的对象发生兴趣,注意的对象对当前完成任务很意义等。
  越紧张地加强注意,注意的范围就越小。
  注意的分配。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叫注意的分配。催眠状态一般要求注意不能分配。
  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
  催眠的实质是意识(包括注意)的狭窄。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说明。
  催眠状态下,受术者只与催眠师保持单线联系;甚至,他只可接受到催眠师的传递给他的信息、指令,而无视、忽视催眠师本身的存在。所谓催眠的深度,在于受术者与催眠师以外信息源的隔绝程度。他对催眠师提供的信息以外的信息感觉越迟钝、模糊,他所进入的催眠状态越深。在较深的催眠状态下,受术者意识狭窄,不再瞻前顾后,注意极度集中于催眠师限制的一点(或说对催眠师给出的注意对象高度紧张)因此,“考虑问题”就是不全面的,可能违背一般价值观的,违背一般想法的。
  以下是催眠状态下意识狭窄的实例。
  例1.与前述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德国人到苏联国有银行取钱一事类似,2005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报道:一名俄罗斯催眠师来到摩尔多瓦,进入银行,将柜台后的职员催眠,然后让他取出大量现金,其中一次就取走三万五千美元,文章题目叫《摩尔多瓦追捕催眠大盗》,银行职员只接受了取钱的信息,是违背纪律、制度的,可能承担的责任等问题已不在考虑的范围了,他意识狭窄了。一些嫌犯在受审判时,考虑得很周全,不留什么把柄、漏洞,但在催眠状态下,只知道回答提问,考虑得狭窄了,不考虑那么多了,不周全了。说出一句话可能的后果顾不得了。于是他把犯罪过程说了出来。当然,也可能受催眠师诱导说出一些配合催眠师要求而不符合事实的话。
  例2.要我们模仿一个演员的一段戏,或如前面讲的让一群未受训练的姑娘去T型台做模特表演,我们会恐慌、担心,怕我们演得不象,别人笑话。好演员一定是很投入的。——投入,就是专注于剧情,不考虑,少考虑其他。有些好的演员,可以因专注于剧情而分不清剧情与现实。赵丹演林则徐时就很投入,其他演职员工在附近说笑、声音大了,他过去批评人家,完全是“林大人”的架势、口气,像演戏一样,让人家哭笑不得,后来ccTv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的《大宝电影传奇》就讲了这一故事。所谓投入,就是只顾这一件事,而不顾其他,就是一定程度的意识狭窄。前述姑娘们看T台表演录象,又去表演,催眠状态下一心一意(达到意识狭窄)才能达到维妙维肖。《白鹿原》中鹿三言语不多,沉沉地自责,沉沉地陷入对儿媳妇的愧疚。太多地、只单单地考虑这件事、这个人,可以达到与催眠相同的意识狭窄程度(也可以叫做自我催眠),所以才能维妙维肖地模仿了儿媳妇田小娥。
  在催眠状态下记英语单词,也是利用了意识狭窄。学习需要精力高度集中,而催眠术就是意识、注意高度集中到狭窄程度。只注意于单词、其他全不顾及,处于抑制状态,怪不得催眠术可以应用于学习。这也证明了催眠的本质是意识狭窄(比“集中”程度更高)。
  例3.游击队员在荆棘丛生的地方与敌人遭遇,并且相互开了火,打击了敌人迅速撤退。当回到营地发现腿上流了血,是被荆棘划了一道血口子,这时侯才感到疼痛,而在整个战斗中根本没感到疼痛。意识集中到战斗上,忽视了其他,包括受伤流血,这就是一种意识狭窄。催眠麻醉应用的也是这一原理,把受试者注意力紧紧地、牢牢地集中到催眠师指定的一点上,让他意识不到,不再注意到疼痛,也是意识狭窄的实例。
  例4.一个人情绪低,心境恶劣,患了抑郁性神经,思前想后,总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别人瞧不起自己,自己没有能力,缺乏自信等等。长时间情绪低落,心境恶劣,本身就是毛病,况且还可能引起生理上的毛病。而除了内源性抑郁,大量的神经性抑郁药物疗效不佳。这时,可以在催眠状态下让患者把意识集中于催眠师制造的令人兴奋、喜悦的一点,彻底忘记他平时所胡思乱想的令人不快的、引起消极情绪的事物,并由于后催眠效应,使这一正性、积极的情绪(兴奋、喜悦)保持一段时间,强制改变他的情绪。这种让他“情绪集中”于令人喜悦的一点,“彻底忘记”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就属于意识狭窄,他不再胡思乱想,一心一意去“喜悦”吧。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病,药物疗效不佳,催眠术则可发挥独特作用。
  例5.按照弗洛伊德学说,神经症的症侯是由创伤性经历被压抑到潜意识中而造成的。他生病了,医生、患者都不知道为什么。创伤,应是心灵的创伤,这个经历一定会令人尴尬,不体面、难堪、痛苦。既然把它压抑到潜意识中,就说明不能说出来,一旦说了来,让人知道(包括自己)有损于自己的形象。而神经症的治愈,又必须把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难堪的经历引到意识的阳光之下。精神分析是“引导”的方法之一,但屡遭压抑、抵制。催眠术也可以有所作为。在催眠状态下,患者意识狭窄,不瞻前顾后,顾虑不到难堪与否,说出来了,医生就了解了病因,再设法使患者想起来,意识到这个难堪事件,病就治愈了。催眠状态下罪犯还“无所顾虑”地说出犯罪经过呢,何况只是难堪一点,不用坐牢、杀头。病员安娜,在长达六个星期中,干渴得无法忍受却不能喝水,而检查发现食管并无毛病。布洛尔医生将其催眠。在催眠状态下安娜诉述了在童年时十分厌恶她的家庭教师。一次,她看到一条狗在这位家庭教师的杯子里喝水,这令安娜十分恶心,但由于受到尊敬师长的传统影响,一直不敢声张。在催眠状态下,她不再顾忌尊重师长的价值要求,尽情地发泄了对老师的厌恶情绪。后来她不能喝水的毛病竟好了。这是心理治疗史上著名的例子,从此有了“谈话疗法”,通过谈话暗示,而不是靠吃药打针治好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病。精神分析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如果不催眠,安娜顾虑很大“能这样批评老师吗?能说出来吗?”不仅不能说出来,甚至不能让自己想起来,后来把自己折磨得生了病,在催眠状态下,意识狭窄了,不顾忌那么多了,想起来了,说出来了,病也好了,这就叫疏泄疗法。
  例6.在催眠状态下,受试者只与催眠师保持单线联系,催眠师的细微动作都可引起受试者的感觉、反映、反射,对别人给的信息不能接受,别人模仿催眠师向受试人指令受试人也不能接受,他因意识狭窄、集中而特别灵敏地分辨出这不是催眠师的信息,故不接受。这才真叫单线联系。我开始去向马维祥老师学催眠术时,同是来自河南的一名患者被马老师催眠了,我怎么喊他也不答应,把他身体翻过去,患者也不知道——醒来后我向他描述我怎么喊他、翻他,他说一点不知道。而马老师让他伸手、抬脚他却都能很好地执行,晚上和他住一房间,他竟说自己没被催眠(——他理解催眠是瞌睡着了),因为马老师在干什么,让他干什么他都清清楚楚。但他忽略了我,还有其他人存在。意识狭窄到只盯住马老师一人。
  例7.在一个篮球场上划一条20厘米宽的线,让从这条线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我们大多数人都敢走,也能够准确地完成这一实验任务。但是在一堵5米高、40厘米寒的墙上让我们从一端走向另一端,恐怕一些人不敢试验了,怕掉下去,将墙升到10米高,更多的人不敢去试了。腿吓得变软了,甚至头也晕了。可是从理论上说,篮球场上20厘米宽的线比10米高40厘米宽的墙更难走。我们说完不成,不敢去试验,完全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了。太瞻前顾后了;若是对我们催眠,让我们不考虑那么多,充分集中精力达意识狭窄程度,一心一意只走路,我们更容易在40厘米宽的墙上走过去。可见,让我们完成一定任务有困难,催眠术有时有所帮助。
  三:后催眠效应
  所谓后催眠效应,就是指,在催眠状态下催眠师向被催眠者发出的指令,在被催眠者醒来后还继续有效。
  后催眠效应有时甚至可以持续达一年之久。
  日本藤本正雄先生曾记载了这样一次催眠试验:
  引导一位二十岁的女子进入中等程度的催眠状态,对她暗示说“你醒来后见我一站起来,你就立即起身去打开对面窗户。然后把你滑下了一点的长筒袜子拉好,再回到座位上去,我说的这些话你是记不住的。但你必须照我说的办。”接着让她觉醒过来,同她说了一会话然后站起来,她立即去打开了窗户。
  “你为什么打开窗户?”故意问她。
  “空气好象有点不好”她回答说,从她的神态自然的样子看,好象对催眠状态下的指令一点也不知道。打开窗户后她并没有回到座位上,显得不知如何是好,藤本故意把脸扭到一边,斜眼观察她,她看到藤本脸已扭到一边,敏捷地拉了拉袜子,然后不慌不忙地坐好。
  这个实验包含着有趣的问题。首先,受试人依照暗示去做,但对暗示内容一点也不记得,指令存在于大脑中,存在于潜意识中,没有上升到意识层面,但照样可以支配其行动。其次,当问她为什么打开窗户,她说空气好象有点不好,说明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不十分清楚时,也会赋予似乎正当的理由,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即使病员自己认定的病因也不一定可信。第三,受试人趁藤本不注意时敏捷地拉了一下袜子,说明指令、暗示使受试人尴尬时,执行将显得困难,若指令对她有侵犯性,则可能被拒绝。
  在这一实验中,被试人催眠醒转过来了,催眠状态下的指令仍然有效,也打开了窗户了,也拉袜子了,而且打开窗户准确地在藤本站起身之后。任凭受试人不记得这些指令。这就是后催眠效应。
  有一些用于治疗的催眠暗示,也必须借助于后催眠效应才能发生作用。若没有后催眠效应,催眠那一会儿有疗效,刚一醒来就没有效了,那么催眠术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甚至不值一用了。如改善一个人的情绪。他情绪低落,心情苦闷,办事缺乏信心,属于神经性抑郁,催眠术改善情绪,必须在醒转后一段时间内心情轻松愉快才行,而且这种改善是纯形式的,没有道理,没有内容的。不知为什么,愉快就行。正象昨晚做了一个美梦,今天一天心情愉快,昨晚做了一个恶梦,今天一天闷闷不乐。
对于止痛更有懒于后催眠效应,不能一醒转过来马上又疼痛难忍。

                                    第八章,催眠方法

  催眠的方法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领域。现在,我们不能说对催眠方法的研究已经成熟了,好象伏打不能说自己发明了伏打电池就解决了发电问题,后来还出现了干电池,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核发电。催眠方法,现在已有几种,但谁也不敢说催眠方法已经成熟了。有没有更简易,更好控制的催眠法?
  这里只能讲人们已经开发出来的几种催眠法。
  从催眠对象的心理状况来说,可以将催眠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愿接受催眠者,另一类是不自愿(包括不知道自己在被催眠和知道自己在被催眠而不配合)我们这里主要研究的是第一类情况。即对自愿接受催眠者的催眠方法。这基本上属于“民用”如医疗。而第二种情况,把人在不自觉情况下进行的催眠,技术难度较大,况且是不允许轻易去研究应用的,它主要应用于谍报,还如前述与一个人对面坐在火车上,不知不觉被其催眠,大白天看不见路了,拉着人家的手跟人走了;又如站在银行柜台前同职员聊几句话就把人催眠了,把钱取走了,这怎么允许传播呢!所以我们只能讲第一种情况,受试者自愿接受催眠,符合知情同意的伦理原则。
  一、催眠前的准备
  1.受试者方面
  催眠能否成功,受试者是否容易被催眠起着重大作用。一些有经验的催眠师曾说,催眠成功甚至主要决定于被催眠人的催眠感受性,而不是取决于催眠师的催眠技巧。
        催眠感受性强弱的一般规律是
        年龄:老年人及学龄前儿童催眠感受性较低,7-20岁是感受性最高的年龄组,最高峰在7-11岁之间,依次是12-20岁大于30-40岁大于50岁以上。
  性别:女性的感受性大于男性,尤其是女性性格较为突出的感受最高。
  性格与气质(可以通过量表测量,也可以根据既往表现),感受性从强到弱依次为(1)多血质(外向稳定型)。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2)粘液质(内向稳定型),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忍耐。(3)胆汁质(外向不稳定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4)抑郁质,体验深刻、孤僻、行动迟缓、善于细心觉察他人不易觉察到的事物和人际关系。
  态度:愿意接受催眠者易被催眠,被动者,甚至反抗者难以被催眠。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对催眠术本身怀有太高的兴趣反而不易被催眠。本来,催眠师引导他去“体验”某种情景,但他不是体验,而是去“检验”,会想——“是这样吗?能这样吗?这样做真的有利于催眠吗?”这就不行了。对于有抵抗情绪者,你让他去体验,他拒不体验,甚至反感,听不进去催眠师的诱导,就不能被催眠。催眠术是一种心理技术。它的要领是接受心理诱导(有称为导引的)此所谓“心诚则灵”。
  经验:若被催眠者已被催眠过,则很容易进入催眠状态。未被催眠过的人则要从介绍催眠术、从头开始诱导。对已有催眠经历的人,可以省去一些环节,甚至催眠师一到场或作出与原来相同的动作就是以使他进入催眠状态。前述海德堡案件中,一听到“摇摆”二字夫人就被催眠了;马老师按着顾女士头,一松手顾女士就被催眠。有催眠经验者易接受快速催眠。
  智力与文化:智力较高者易被催眠。催眠术要借助于语言进行,弱智者不能理解催眠师的语言,就不能被催眠。对于一些复杂的催眠治疗,不仅要把他催眠,还要有其他一些诱导,没有一定文化是理解不了的。所以文化水平高一些也有助于催眠成功。如“上肢放松”,他不知什么叫放松,什么叫紧张就不行。
  接触一个新的被催眠者,催眠师除了从以上因素对他的催眠感受性有一个大致的估计外,还应该对这个人进行具体测试,以便心中有数,选择适当的催眠方法。
  第一,闭眼法
  受试者闭目静坐,全身放松,瞩其入静,莫生余念。然后观察其眼睑是否眨动,如眼睑频繁眨动,则表明难以入静,催眠感受性较弱,反之则催眠感受性较强。
  第二,注视转睛法
  施术者伸出食指,令被试人凝视,观察被试人能否比较持久地注视手指而无它视。然后缓慢地上下左右移动食指,观察受试者的眼珠能否随之移动。如能服从要求缓慢移动,则催眠感受性较强。
  第三,举手法
  受试者静坐片刻,然后要求他举起左手或右手。多次交叉试验,如能按照指令正确举起左手或右手,则表明催眠感受性强,因为这反映他注意力集中。举错后能够自己纠正,表明有一定催眠感受性。
  第四,抬手法
  被试者站立,手臂放松,施术者握其一手臂上下或左右摆,如无抵抗,能自如地随施术者摆动,说明催眠感受性强。如果有抵抗,可能有二种情况,其一是催眠感受性弱,其二是没有领会放松方法,应再教他,对他进行放松训练,如经训练仍不能被自如摆动,则真的是催眠感受性弱。
  第五,摆手叫停法
  瞩被试者站立,双手同步前后摆动,当听到施术者叫停就停下来。摆动数次叫停,如能立即停下来,保持叫停时的位置、角度,表明催眠感受性较强,若听到叫停指令总要把手放到下垂位置才停下来,表明催眠感受性较弱。
  第六,躯体摇摆法
  瞩被试者站立,闭目,施术者立于对面,双手夹住被试双臂,使其身体左右摇摆约7-8次,中途突然松手,若被试者仍然摇摆,甚至没有了施术者约束摇摆过度几近倾倒,说明催眠感受性强。
  2.施术者、环境方面
  催眠师——施术者——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稳定的个性心理。
  一般来说,催眠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技术,催眠师面对的是心理比较脆弱的、有心理问题的病人,特别是,经过催眠感受性筛查,催眠师留下治疗的患者是具有催眠感受性的人。而经上面分析,我们知道,催眠感受性强可以理解为易受他人影响甚至被他人支配。所以,催眠师个人必须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豁达大度、朝气蓬勃,乐观向上,即使遭受挫折也能正确对待、泰然处之。使易受他人影响的被催眠者也接受这种积极的影响。如果催眠师情绪不稳、产生消极情绪,被催眠者也容易受其影响而产生消极的情绪。
  催眠师还应有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催眠师和病人的影响是相互的。来求医的病人多数有消极情绪,甚至哭哭啼啼,唉声叹气,催眠师不能受到他的感染,而应该扭转病人的情绪。若催眠师个性心理不稳定,反而会受到病人的感染、影响,自己也成了心理症患者。
  催眠师应该为患者保密。催眠治疗,免不了要揭示患者内心的秘密。催眠师应该认识到,所有的人都这样,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有高尚的一面,同时也都有见不得人的一面,但多数是在潜意识中,不露出来,不算是罪恶。在催眠状态下,催眠师窥视到了潜意识中的秘密,这只要是“秘密”就不是罪恶,它在人内心深入,不必厌恶,它是人人都会有的。一定要替患者保守这个秘密。
  催眠师要正确处理患者的移情问题。移情是弗洛伊德最先深刻阐述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病人把自己对某人(往往是病人的父母等亲人)的感情移置于医生身上。把对父亲、母亲或爱人的爱移于医生。催眠师应该清楚,这其实不是对自己的感情,而是对过去某一个人的感情,自己不要自作多情。有的病人对医生赞不绝口,夸大医生的技术、品质,服从医生的旨意,嫉妒与医生友好的人。移情也可表现为另一相反的形式:负移情。病人对催眠师产生敌意,把催眠师说得一无是处。这种心理机制不好说明,我们可以举例来理解。一对恋人人分手了,一方若对另一方并没好感,对方又要求分手,那是一种解脱,不会产生愤怒,怨恨情绪,也不会去进行报复。恶毒去报复男友(女友)的,都是非常爱他,他却把自己甩了的情况。这是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爱。
  环境。对于催眠感受性强的人,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催眠师来说,施行催眠并不需要特殊的环境,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催眠。如火车响声很大,但坐火车照样瞌睡,咣当咣当的火车声反而充当了催眠曲。催眠要求被催眠者心无旁骛,与催眠师保持单线联系,“不考虑那么多,只听催眠师摆布”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就行。不管什么环境,不管怎么做,都往这个方向努力。希特勒不一定从催眠术理论出发,但他准确地把握了这一要点。他喜欢在漆黑的夜晚在街头发表演讲。用几辆汽车搭成一个台子,用几盏电灯照耀希特勒一个人,其他地方都是黑的,安静的,听众不受其他方面干扰,只注意希特勒,听他的讲,看他的演,全神贯注,近似于单线联系,这就是浅催眠状态,失去了独立判断能力,就被煽动起来了,大家一齐欢呼、鼓掌,造成一种气氛,互相鼓励,似乎他们的欢呼并不愚蠢,似乎大家都没有失去判断力。看戏也一样,大白天露天演戏就没那效果,观众除了看戏接受到其他方方面在信息,沉浸不到剧情中,不易随剧中人物命运波而波动。晚上看戏除了台子上信息,来自于其他方面信息少(天黑),近似于“单线”联系。
  有时,可以不让他知道你是催眠师,不是要对他进行催眠,在当时当地环境下实现对他的催眠,以便控制他,可以和他做一般性搭讪、聊天。在搭讪、聊天过程中吸引他的注意,使他逐渐失去对其他事物的注意,当你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达到一定程度时,趁机说“想瞌睡了,睡吧……睡吧……瞌睡吧”本来他已失去了一部分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相应强化了对你的联系、注意,你又让他瞌睡吧,应了“想瞌睡送去了枕头。”在强化了对你联系的情况下,服从了你的指令。越想瞌睡越淡化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经你的反复提示,终于断绝与外界其他事物的联系,只能听到你的声音了。前述俄罗斯催眠大盗就是这样,与银行职员搭讪,最终控制了银行职员。
  在被试者经过一定催眠准备,与催眠师交流,已与催眠师建立联系,相应淡化了对其他事物联系的情况下,嘱其瞌睡,可以加速他断绝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而只保持与催眠师的联系。所以“睡吧,睡吧”很巧妙,很重要。它象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样奇妙。催化剂不一定必须。“睡吧”对催眠也不一定必须,如希特勒晚上露天演讲就没用这句话,照样吸引了听众、观众,煽动得他们失去理智,他们的心智完全被希特勒控制了。不是这样吗?希特勒的观点在催眠状态下被非理性地接受,过后(醒后)冷静一想,不难发现它的荒谬。但当时许多人失去思考能力,跟着他去干荒唐事。气功带功报告也不说“你睡吧”但报告人也控制了听众,听众沉浸在一种气氛中,不再考虑自己身份,连绅士也尽失斯文,去跳、去闹。气功就有自我催眠的成份。
  在不太严肃的环境中,还可能上去跟人搭讪、引他进入催眠状态,但有些情况下(广义的环境下)不容许你去跟人搭讪,通过“聊”引他催眠。有人发明了一种适应这种情况的催眠法,走到对象面前,一声断喝,使对象瞬间吓一跳,这吓一跳的一刹那,他头脑失去了与外界事物的联系,把注意力集中到发出一声断喝的催眠师身上。这一状态只有一刹那!在这一刹那,他会服从你,可以眼疾手快命令他“睡吧”,把他催眠,控制住他。如果稍一迟缓,他从“吓得头脑一片空白”状态出来,问题就到脑子中了“这个人是谁?他要干什么?”他恢复了正常思维,他头脑中不再只有催眠师,还有许多对催眠师不利的许多疑问,那就控制不住他了。
  还有更不利的环境,你不能发出一声断喝,因为可能惊动附近的其他人,比如,对方的岗哨不远,不能有一声断喝。那就这样处理。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伸出手指,直逼对方双眼,似乎要挖掉他的眼珠,他必然一惊,注意力一刹那被吸引到你身上,在他来不及提出“你是谁,要干什么”的问题之前脑子吓得一片空白的时候,马上命令他“睡吧”使他进入催眠状态,控制住他,让他按你的指令去做。
  将催眠术应用于医学,这是催眠师可以从容创设环境的一种情形,怎么有利怎么办。设置的环境需优雅,桌子上摆放二束鲜花,窗帘颜色要柔和,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室内布置力求简单,只要一张床铺或沙发,一张办公桌即可。催眠室选择相对安静的地点。如果你准备公开承认你在使用催眠术,则可在门上写清“催眠室、非请莫入”你若不准备承认自己在使用催眠术,而说是按摩、针灸,或其他治疗,则不必写“催眠室”字样,其实你的所谓按摩可能就是催眠术。这样做是因为按摩、针灸人们了解得多,易接受,你说催眠术可能不知道干啥,没有病号,好象在城市可承认心理咨询,但在农村你说心理咨询还有人不认识“咨询”二字,还不如说算卦能吸引人,吸引过来再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处理。其实比如止痛,针灸、按摩也难以立竿见影地显效,催眠术则立竿见影,保他弯腰呻吟着进来,轻松愉快出去。别人还以为你真是按摩、针灸高手呢。
  二,催眠方法
  1.放松法
  让受术者静卧床上十分钟左右,自我放松(或说静息)一会儿。再嘱受术者微闭双目,逐一要求他前额放松……眼睑放松……面部肌肉放松……“好,现在你前额放松了……眼睑放松了……”“面肌放松了……”可轻声、慢慢重复几遍,每一个放松部位让受术者体验几分钟,再嘱颈部肌肉放松……放松……;再嘱上肢肌肉放松……放松……;再嘱胸部、腹部、下肢分别放松……放松……“这样你全身的肌肉都放松了,不想再动了,一点也想动了,没有力气了……你已感到全身放松,非常舒畅,全身暖洋洋的,睡吧……睡吧……睡得越来越深……睡吧……”在嘱其放松以后,也可以提一下他的两肢看是否放松,若他已放松,轻轻放下,若不太放松,重嘱放松。
  这样,受术者就进入催眠状态,他已意识狭窄,只与你保持联系了。可在催眠状态下进行治疗。
  2.凝视法
  让受术者静卧床上或沙发上,闭目静息十分钟左右,当观察到他呼吸平稳眼睑不频繁眨动后可以施术。要他放松胸部肌肉、放松腹部肌肉,然后要他深呼吸三次,看他能否准确执行。如果他精力集中,能够执行,此时可用一支笔或会发光的金属球之类(有时是人的指头、眼珠)放到受术者眼前30-50cm处,让他睁睁眼凝视这一点,切勿他视,当他集中精力注视时,逐渐由远到近移动这支笔(或不移动),同时暗示他“你眼皮已感到沉重、视力模糊、疲劳、不想睁开眼了,闭上眼睛吧……瞌睡吧……睡吧”当闭上眼睛后立即暗示“你已入睡了,眼皮睁不开了,完全放松没有力气了,你全身放松,睡吧……
  另外还有其他多种催眠方法。对单个人实施,我们这里设定的情形是受术者初步了解催眠术,主动来实施催眠术,积极配合。你只要把握住这样一个实质,让他不要想其他事物、其他道理、问题,只与催眠师保持单线联系。
  3.集体催眠法
  集体催眠的人数没有一定限制,几个、十几个、几十个都可以。在集体催眠前可以提出一些规则,如勿干扰他人,各人倾注于自己的感受、体验。集体催眠中有一种安全感,可以形成气氛相互感染。在集体催眠时,大家有类似行为(带功报告即是一种集体催眠)即使自己有颠狂表现,但“他们也这样”不觉得不正常,仍可尽情表现自己,相互鼓励,更加颠狂。所以,集体催眠可能更易于成功。过去一些杂耍班子在农村演出,就使用了集体催眠术,在墙上划一个门,让观众进去看演出,说是通过这个门进屋里暖和,演出结束才发现并不在什么屋里,但换了一个场子。这是催眠状态下制造的幻觉。《聊斋志异》上有些描写,今天的催眠师可以重视。
  第一,入静,闭目静息,全身放松,聆听自己的呼吸声。
  第二,凝视,众人面前放一光亮金属小球,全神凝视,不能他视,注意施术者的指令,但不要回答出声,只需按要求体验就行。
  一会儿“现在都集中注意凝视,你们会逐渐地感到视力模糊……视力模糊……已经模糊了……眼皮疲劳了……疲劳就闭上吧……有人已经闭上了……不想睁了……闭上了……闭上吧……”
  第三,放松。“请注意,现在开始放松面部肌肉……放松……放松……放松吧……体验一下。”“现在放松上肢肌肉……”如同前面对个体进行催眠、胸部、腹部、下肢……放松。可以观察一下,若个别人不到境界,有自主动作倾向,可以个别加强暗示,走到他跟前,悄悄嘱他放松有自主动作倾向的部位。
  第四,催眠。“你现在已经非常轻松,非常沉静。你体会一下舒适感……你会感到全身温暖,你能听到我的声音,其他声音与你无关……只能听到我的声音……瞌睡吧……睡吧……”
  4.快速催眠。已如前述(1)惊愕法,一声断喝,或突如其来,伸出手直逼他的双眼,好象要挖掉他的眼珠。(2)有过成功受催眠经验者,见到原来催眠师或听到原来已接受过的暗示,马上进入催眠状态。如前述海德堡案件中,无论谁,只要说出摇摆这个词,这个“密码指令”,夫人立马就被催眠了。
  5.远程催眠
  这必须是已经几次成功催眠,建立条件反射,如在电话中,只要听到催眠师的指令,就催眠了,更有甚者,可以约定“明天下午几点钟你将会躺下睡过去……”。
  6.自我催眠
  也是条件反射,需经几次成功催眠之后,方易进行。如为了改变心境,可以设想温馨或令人愉快的场景(也可看相应图画或说相应文学描写)然后试着回忆面部、颈部、胸部……放松过程,甚至催眠。提前设想很重要,设想什么,催眠后才进入什么情景。鹿三残忍杀害儿媳妇后,心中有愧,又受惊吓,残象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站到儿媳妇角度想,要是数落公公,真有啥说,想来想去,“太投入”,只想这个事,(同时一定少想其他事,)思想终于狭窄了,自我催眠了,把自己设想的儿媳妇的委屈、儿媳妇会怎么数落自己身不由己说出来了。
  7.睡眠性催眠
  有一些患者催眠感受性不强,或不主动合作,可以在自然睡眠状态下转入催眠状态,施行治疗。
  在患者瞌睡后,施术者来到床前,用温暖手心接近患者前额,但不必触摸住患者皮肤,以免他完全苏醒,观察他的眼睑是否活动,或嘴唇蠕动,如有反应就说明患者(1)没有醒(2)已对术者作出反应(眼睑活动、嘴蠕动)。当达到这样一种将醒未醒的临界状态,马上嘱他“你还安静地睡吧……睡吧……你不会醒来,……你仍然熟睡……你只能听到我的声音,……其他声音与你无关”“你能够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边睡边回答”这时可提一些简单的,中性的没有情感色彩的问题,如“你叫什么?几岁了?”如果可以回答,说明已建立了联系,然后再嘱他“你还睡吧,你可以无忧无虑地和我交谈”。 
  8.无意识催眠。这里只是列出,例子如前述,俄罗斯催眠大盗到摩尔多瓦银行通过与其职员搭讪、聊天不知不觉将其催眠。
  以上讲了八种催眠方法,但不是全部,而且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形千差万别,催眠方法应随之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催眠方法不一定能使受术者达到深度催眠,有些催眠现象不一定能出现(如感觉过敏或迟钝现象)。
  浅度催眠:受术者安静放松,眼皮乏力,不想睁眼,感到自己脑子清楚明白,仍能感受周围情况,与催眠师保持良好的联系,但也能与周围人建立模糊的联系,受术者可以保持一定的判断力,也可以被外部强刺激唤醒,醒后能回忆催眠状态的情景,甚至说自己“根本没睡着,没有被催眠,全明白,只是不想动或没有动,没有搭理别人而已”实际上已被催眠,只是浅催眠,与催眠师的联系已被一定程度地强化了,对催眠师发的指令接受程度已经增强了。
  中度催眠:呈熟睡状态,无自主运动,暗示性增强,判断力差,如用针刺皮肤,皮肤有颤动,说明有针刺感,但不能逃避,与周围的联系基本断绝。醒后不能回忆催眠时的情景,或仅有模糊的、片断性的回忆,出现时间误差,认为睡了好长时间,(有些认为已经历了春华秋实的变化,前述有人认为自己变为美女嫁出去几年,生儿育女,享受了荣华富贵)。
  深度催眠:表情呆滞,可以暗示下起步行走,但动作迟缓,仅与催眠师保持单线联系,与周围联系完全切断,呈现高度暗示性,失去自知力和判断力,绝对听令于施术者。木僵、痛觉消失、幻觉、记忆增强等在这种程度才易出现。有时仅需浅中度催眠,但有时为达一定目的,需达到深度催眠状态。怎样才能达到深度催眠状态呢?
  在进入催眠状态后再继续进行暗示,暗示语速可以越来越慢“你已进入催眠状态,为了加深睡眠,请再放松……”仍如初次催眠从额头至下肢一一嘱其放松。甚至可以试一试,如嘱放松上肢,可提起胳膊试一试看是否真的十分软弱无力。当然,嘱其放松,也可嘱其紧张,从催眠角度看这只是吸引受术者注意集中,失去与他事物联系,而不是说放松本身可以促其催眠。从上到下嘱其用力、紧张也完全可以,只是可能时间长受术者因用力而疲劳,醒后有些累,短时间可以发挥“硬气功”作用,马维祥老师讲学保留节目总有这个,把人变成得僵硬,抬起来放在二个凳子上,成为一个人“桥”,桥上可以站人。
  对已催眠者反复提出放松,反复提示,“你现在只能听到我的声音,听不到其他任何声音了,其他事物与你无关了……睡吧……睡吧……放心、安静地睡吧……”这样既可逐步加深催眠程度,直至深催眠。也可停一会再提示一遍,停一会再提示一遍。
  对于催眠感受性低,难以达到治疗要求的深度者,也可借助于药物(初次或头几次用药,随催眠经验增加,后边易于催眠就不用药物了)。药物又分为麻醉药物与非麻醉药物。非麻醉药常用10%葡萄糖酸钙。非麻醉药物是被借用来吸引注意力的,静脉注射20ml葡萄糖酸钙,受术者容易注意到这个扎入自己皮肉之内、血管之内的铁家伙,慢慢推注,也确实会身上发热,舌头发甜(这是真实的药理作用),一边推注一边说“舌头感到甜了,身上发热了……”一会儿真的甜了,热了,“药物起作用了,你开始疲倦了,眼皮重了,睁不开了,闭上眼睛睡吧……睡吧……热了,甜了……我拔针了……你睡一会儿吧……”
  麻醉药物常用阿米妥钠,它倒是真有麻醉作用。
  与催眠相联的一个问题是催眠的唤醒。有的受术者甚至担心,自己被催眠后,催眠师“失手”,唤醒不过来。其实这是对催眠术不太了解。催眠不是开膛破颅的外科手术,受术者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就不行了。催眠术是一种心理学技术,在催眠状态下催眠师仍与他保持联系,催眠师让他醒过来,是很容易办到的。即使催眠师忘了叫醒他,他会转入普通睡眠,睡一觉就醒了。
  催眠师“失手”的情况是,在催眠状态下,为治疗目的他给受术者一个指令,唤醒时忘记取消这一指令,醒来后由于后催眠效应这一指令仍然存在,发挥作用,而实际上醒后就不必要了,如当时让下肢失去知觉(当时有必要),叫醒后下肢仍无知觉,瘫软得不听使唤。这也很好处理,重新催眠下达取消的指令。或如,为治疗目的,在催眠状态下要求患者回忆了痛苦经历,唤醒时没有暗示他心情愉快,醒来后仍沉浸于痛苦经历。也需重新催眠,暗示他心情愉快。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a4323 当前离线

UID
179286 
帖子
精华
积分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10 
最后登录
1970-1-1 

新手上路

3# a4323发表于 2010-12-22 22:56 | 只看该作者 好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