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最好的小说:MICHAEL CHEN 微博交流——万物生长——东方财富网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43:21

MICHAEL CHEN 微博交流(2011-10-28 22:19:40)
标签:人寿 估值
分类:默认分类

(2011-10-28 15:50:11)
 
关于换马:

@伊农弟子:对@michaelchen-xii 说:希望以后能多看见书记讲 ”落马“, 发觉 林sir的九龙仓落马和中石油落马 和您的鲁泰落马才真是高水平,感觉很难用笔墨形容。

Michaelchen-XII:我在新文章中解释过鲁泰落马的三个原因, 联发,扩产,封顶。再教你去看一个数据,去看鲁泰过去3年半的固定资产,一点都没增长。半年报印证了我22篇中的封顶估算,所以我才决定尽快落马。

Michaelchen-XII:另外,我之前还有一篇文章讨论过林sir为何从石油落马,在donews,你自己去翻。

@Michaelchen-XII:2011年鲁泰的半年报,利润极高,但B股股价低迷,说明市场已经完全吸收理解其中差异。而2010年11月那波,就是少数人先跑。而A股还在冲,是因为散户多,还在用上半年盈利推全年。

法国梧桐树NJ:我是后知后觉,最近才跑//

@Michaelchen-XII:2011年鲁泰的半年报,利润极高,但B股股价低迷,说明市场已经完全吸收理解其中差异。

Michaelchen-XII:连续3年半的固定资产,没有一点增加,扩产太慢,从增长股变成收租股,就要尽快下马。

法国梧桐树NJ:关于鲁泰还有个疑问,现在PE大约7倍,而管理层股权激励的要求大约是11-12%的复息增长,股息率大约4%,那么也可以有15%的股权回报啊?

 

 

关于投资:

@_____洲duaing:哈哈..开电脑就碰上问问题了...来问个比较鸡肋的问题...假如国内允许裸做空...MC总你会怎么炒股?

Michaelchen-XII:回复@_____洲duaing: 没区别。去读我那篇《股市盈利》 //

//@梦想家_Sc:易纲写的两本金融改革方面的书如何?我看着还可以。。

Michaelchen-XII:易纲是我上次推荐的三个炒股可看的宏观经济学家之一,他的书可以读。

(备注:另外两个是陶冬和?)

//@小花朵12:你与简书记现实中有交集?

Michaelchen-XII:回复@小花朵12: 以前我曾以鲁泰B开赌他的招行A,赢了他十块钱,所以以赌局而论,他底气不足,哈哈。

@Kiefer_Towne:按照您在<分裂的世界>中的说法,将来会迎来人口红利爆发的情况,但底层的贫二代将不会再去做矿工或是工厂的技工,那中国的人口红利将会体现在什么方面??娱乐业吗??亦或是在产能升级中对于高端工业,如制造业等的进一步

Michaelchen-XII:回复@Kiefer_Towne: 一切均要可能,不要去预测市场,要follow。

 

@hkfymc:中国的地产公司有无类似九龙仓或新地的市场专利?

@Michaelchen-XII:回复@hkfymc: 没有,林森池在第一本书中,对中国地产公司的评价是 “地大,勿博”. //

@梦想家_Sc:瑞银的魏东对地产的评价是凡事中国人管理的地方,规划都很乱。。地产公司很难有稳定价值资产。 //

Michaelchen-XII:这个评价是错的。 //

 

@Kevin努力不二:要从高端住宅逐步转为住宅和商业地产并重的地产公司---万通地产,MC觉得其是否有成为九仓或新鸿基一样的地产公司的潜质? //

Michaelchen-XII:回复@Kevin努力不二: “地大,勿博”。重要的是盈利成长。九仓已经变成收租了。这个转型,也是收租而已。 //

 

@Kiefer_Towne:。而随着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时间越长,估值的精确度需要便越低,因为企业盈利增长波动的影响因素,将随着时间复利的作用,而超越估值的数据精确性。 这句话能否理解为在长期投资中对戴维斯双击中进行了主次的分类??

Michaelchen-XII:我觉得这句话本身的书写已经足够清晰了。你得提高你的理解能力。

 

@伊农弟子:对@michaelchen-xii 说:敢问书记,除了寿险行业之外,在您眼里,国内还有哪些行业的增速大大超过经济平均增长水平,刚起步,发展空间很大的?

Michaelchen-XII:去读我新文章,行业增长,企业增长,不等于每股盈利增长。

Michaelchen-XII:比如招行,万科,过去增长非常快,但要维持增长,不断跟股东要钱,有时很低价都逼股东供股。所以重要的不是公司增长,重要的是回报率,每股盈利增长。林sir第一本书这个地方没讲透。

 

法国梧桐树NJ:我觉得银行和地产要区别对待,地产方面万科学新鸿基,快速周转,但是新鸿基有很多商业地产带来现金流,同时还可以囤地,现在都还有很多农田未开发,而万科就不行

法国梧桐树NJ:银行的话就见仁见智啦

 

@梦回长桥:人寿13篇那时看不懂,可麦总的鲁泰的投资笔记还看得懂的,呵呵。

Michaelchen-XII:回复@梦回长桥: 因为那篇行业模式简单,所以一开始我都让粉丝先去读鲁泰,读懂读通,再来读人寿,人寿确实要难很多倍。 //

@梦回长桥:在我完全看不懂人寿13篇的时候,就把全部家产全投入人寿了。麦总,这是否值得肯定一下?

Michaelchen-XII:回复@梦回长桥: 这是完全错的,因为你这么瞎跟,万一中间企业出了问题,我斩了出来不告诉你,你不亏惨了? //

@梦回长桥:股市和人口红利有联系吗?

@Michaelchen-XII:回复@梦回长桥: 陈志武以前在耶鲁时的论文说49岁,纯粹是臆测。 //

@梦回长桥:按陈教授的逻辑,中国应该还有20年左右的牛市,麦总认可吗? //

Michaelchen-XII:回复@梦回长桥: 经济牛市不等于股市牛市,去读西格尔的书。 //

//@无尽的航行:我认为民富才是社会变革的基础而不是等待90后或00后的成长,MC是否赞同?

Michaelchen-XII:回复@无尽的航行: 去读《较劲》这本书,中产成长与社会改制,人均GDP无必然规律。

 

@无尽的航行:《较劲》作者?或其他信息?M总能提供一下么?GOOGLE,BAIDU都没搜出来。

Michaelchen-XII:回复@无尽的航行: http://t.cn/anRY1H 比爾?艾摩特(Bill Emmott) 《经济学人》总编辑,想写本书与《地球是平的》较劲,所以辞职写了这本书,中国没出版。 //

 

//@禾的杆的草:M总,能不能分享了解保险业内含价值的书单?下一世,能否不时推荐些书。像《较劲》,你不说,很多人应该都不知道有这本书了。谢谢~ //

Michaelchen-XII:回复@禾的杆的草: 李冰清和魏迎宁都写过这方面的书,对炒股意义不大

@Ballet吉赛儿:回复 @木飞杨:是挖,看到鸟~~~。此书一般了解背景的貌似不多,mc很知无不言。

Michaelchen-XII:回复@Ballet吉赛儿: 作为一个亚洲通,经济学人里面还是有些人物的,不过论畅销,比《平的》销量差多了。 //

 

@-Mac飞少-:看MC书记的博客,只能说,如果全中国做交易的大小机构各种散户都看了MC书记的博客,或许他的博客倒真那么有点用处。

@公元1587:我倒觉得如果都有这耐心和眼光实施MC总所讲的策略,那么这种策略反而趋向于无效了。正因为很多人不是这种策略,才彰显了这种投资策略的有效性。Michaelchen-XII:回复@公元1587: 去读 西格尔的书(备注:《投资者的未来》)前面,萨缪尔森的评论--------“如果所有人都奉行 西格尔的策略时,情况会怎么样?” //

 

 

@立里三人去看日:接着问一个,MC总为什么不买银行?银行虽然不能买股权,但负债成本优势比寿险业还是强很多的。

@Michaelchen-XII:回复@立里三人去看日: 去读林森池的书。

@立里三人去看日:改天一定找本书读一下,我自己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到2个原因,银行的杠杆太大以及金融产品差异化太小? //

@Michaelchen-XII:回复@立里三人去看日: 读完再来问,不要闭门造车。

@立里三人去看日:好吧,问上瘾了。MC总为何不研究消费及医药,尤其是品牌深入人心的消费企业,觉得太简单? //

@Michaelchen-XII:回复@立里三人去看日: 去看林sir答疑,中国的医药消费股,没 市场经济专利,不能长久持股。

(备注:林SIR应该是讲过医药股没有一间有实力的有市场经济专利的公司,因此不投资,但是应该未有评论过消费股,另外,林SIR一直评论的对象都是港股,因此国内的医药消费股是未有研究过的)

@立里三人去看日:关于这点,历史长期走势仿佛告诉我们是可以长久持股的,譬如白药及茅台等,还是有些疑惑。

@Michaelchen-XII:回复@立里三人去看日: 那是因为中国股市还没完全开放的头20年。

 

@椒图KaiToU:那么那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的例如机场、港口呢? //

Michaelchen-XII:回复@椒图KaiToU: 林sir,第一本书。 //

 

@Kiefer_Towne:对书记在新文中的内容有些疑问,假如在个股买入后的某段时间整个行业因某些事件的影响,造成行业衰退,可按照新文的理论,该股的持有是基于4-6年的长远回报,总结问题为,买入后需要避免短期内的可预见的股价下跌吗??

Michaelchen-XII:回复@Kiefer_Towne: 你完全没理解那文章的意思(备注:MC总最新博文《股市盈利之道》),再回去读。 //

 

@老乖的姐姐:“看林森池第一本书。”“林森池第一本书”指的是证券分析实践?

Michaelchen-XII:回复@老乖的姐姐: 是,简体版《投资王道》 //

//@老乖的姐姐:回覆@Michaelchen-XII:那么就是一本书了。我一个朋友是林先生的弟子,推荐我看过这本书。

@Michaelchen-XII:回复@老乖的姐姐: 黄书耀?

@老乖的姐姐:回覆@Michaelchen-XII: 是的

Michaelchen-XII:回复@老乖的姐姐: 黄是从记者转行过来,实际上其奉行投资方式,太过短线,不是林sir那套玩法。 //

 

@老乖的姐姐:回覆@Michaelchen-XII:他搞窝轮的

Michaelchen-XII:回复@老乖的姐姐: 是的,白跟林sir学了。林最反对人玩warrant的 //

@老乖的姐姐:回覆@Michaelchen-XII:也不能这么说。林发家也不是靠股市啊,是当初买对了美债。

Michaelchen-XII:回复@老乖的姐姐: 买美债是年轻时靠胆,买股票是功力。 //

@魄冰雲:没炒过股票,暂时很外行,请MC告知股票和赌博的差异。

Michaelchen-XII:回复@魄冰雲:去读完博客上那些文章再来问。//

 

 

@picnic_lin:MC是否会研究新能源这类成长空间较大的行业?在这类高速成长的行业,如何选择一家好公司?

Michaelchen-XII:回复@picnic_lin: 去读西格尔的书,《投资者的未来》,看他的评价。 //

 

/@宇文涛:mc总看行业么

Michaelchen-XII:回复@宇文涛: 看林森池第一本书。 /

@立里三人去看日:MC总貌似不做资金管理,觉得低估了就全仓买入?

@Michaelchen-XII:回复@立里三人去看日: 去读donews上资产配置系列文章。

@禾的杆的草:其实 史文森 的书真的非常好,但国内好像一般没什么人关注他。 //

Michaelchen-XII:回复@禾的杆的草: 因为他2本书和我的文章一样,破口大骂这行业的人,香港话叫“倒米” //

@Kevin努力不二: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在分析时关注的重点会不尽相同。那如何决定应该重点考证和研究的点呢?靠多读书?(MC是否能推荐相应书籍?)经验?还是直觉或天赋?

Michaelchen-XII:回复@Kevin努力不二: case by case,重要的是下功夫和不断学习。理解生意。 //

 

 

 

关于国寿

法国梧桐树NJ:请问MC总,你的国寿第十章中提及在07年和09年定期存款大增,08年是减少,但是这个逻辑好像是否有问题,因为07年和09年都是利息低潮期,尤其是09年,反而08年是高息期。为什么09年国寿的5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大增?

Michaelchen-XII:回复@法国梧桐树NJ: 你这个是受trsutno1影响,太着眼于资产回报。重要的是资产-负债匹配,从此处看到的是人寿收到的保单,是5年以上,重要的是匹配。 //

 

法国梧桐树NJ:但是很明显的很低利息哦,09年一年期很长时间内都是2.25%,过去近几年内的最低,难道因为要资产配置久期匹配就投向明显亏损的项目?难道不可以先投向1-3年期的,等待机会?

 

Michaelchen-XII:回复@法国梧桐树NJ: 没亏损,保单有卖就有赚,2.5%保底是包赚的,只是赚多赚少,你没仔细读通13篇。

 

@禾的杆的草:有没有想过,人寿2011年年报里,内含价值的“经调整的净资产价值”会是增减多少?林SIR估计错误的地方,其实就是这一块。没有年20%多的增长,相反,减了几年,到最后,偏离了林SIR的20元EV的假设了。

/@Michaelchen-XII:回复@禾的杆的草: 等读人寿下篇。

@禾的杆的草:看07年后的几年增减情况,加上2010年减了10%左右,我觉得应该减得差不多了。但如果两年后,市场还在下跌,可能还要再减点点。估计快减无可减了,除非来个债市崩盘。不知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Michaelchen-XII:回复@禾的杆的草: 不正确。 //

@禾的杆的草:我觉得是保险深度,这个市场是明摆着的,十一五说明,四年后翻一翻,保费收入这块,应该不用太担忧人寿。目前还不完全明白内含价值那一块,还得再努力做做功课。

//@Michaelchen-XII:回复@禾的杆的草: 不要被这种复杂概念误导,林sir的内在价值 估值法 也是摸石头过河。要用 博弈 的概念去观察问题。

@梦回长桥:麦总,,博弈 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啊?

Michaelchen-XII:回复@梦回长桥: 博弈的概念,就是说,其实这地球就没几个人知道人寿该怎么估值,所以,比鲁泰2010年11月8日跑路还难。 //

 

@法国梧桐树NJ:好奇问一句,MC总已经满仓买入了吗?

Michaelchen-XII:回复@法国梧桐树NJ: 当然,你难度没看我博客? 早就说满仓买入了。 //

@Michaelchen-XII:40年视野,讲了很多次了,粉丝还是缺乏这眼界和胸襟。40年视野,就是要每一次买入,都尽量锁住收益,每一次卖出,推高实现收益。人寿保单,其实也是这么玩的。

法国梧桐树NJ:讲很容易,实践很困难//

@立里三人去看日:MC总啥时候写人寿下篇啊?前篇主要分析商业模式和还原会计数据;下篇主要谈什么,真实利润,管理层,还是估值?大胆揣测一下,呵呵。

 

Michaelchen-XII:下半篇明年有空再写。真实盈利的估算。

@法国梧桐树NJ:什么时候出人寿下篇,关键是TRUSTNO1兄的文章中提到的国寿近几年运营上的波动和运营策略变化,自己读完MC总的文章后还不能完全回答

Michaelchen-XII:回复@法国梧桐树NJ: 他的文章太着眼于短期盈利和股东角度,没有我说的,以40年去看待问题。 //

@梦回长桥:面对高速发展的业务,人寿的半官僚的管理层有能力跟上吗?一目了然的判断的标准有吗?

@Michaelchen-XII:回复@梦回长桥: 13篇中说过了,看资产和准备金增长。 //

法国梧桐树NJ:今天刚刚看过国寿的投资资产,过去7年付息22%增长,过去5年付息20%增长,但是过去3年是15%,24%,10%,好像越来越慢哦/

Michaelchen-XII:回复@法国梧桐树NJ: 你这个观察角度不对,投资资产是由收到的钱而来,即从资产而来,所以投资资产的增幅,是由资产增幅决定。

法国梧桐树NJ:即是资本市场的升幅高于负债的升幅?那么还是看资本市场长期的升幅哦

Michaelchen-XII: 不是,你的理解完全错。

法国梧桐树NJ:可否详细解释?

Michaelchen-XII:我的意思是,你所观察的角度,不是要害。

@禾的杆的草:投资资产与负责匹配好后,另一部分,是看保费的升跌。这样理解吗

Michaelchen-XII:回复@禾的杆的草: 这理解正确。但不是看账面保费,要分拆成保单去看。

法国梧桐树NJ:是否观察长期期交保单的增长?

Michaelchen-XII:要仔细去分拆,具体要等下篇。

@Simple1976:你对人寿有无估值上下限,上限你有过大概预期,下限能否有些预期?

Michaelchen-XII:回复@Simple1976: 下限看有多少傻X和蠢材愿意低价卖而定,上限也同样道理。 //

//@hkfymc:MC总,请问如何评估银行系保险公司对人寿的影响?

Michaelchen-XII:回复@hkfymc: 去学习《鲁泰系列》,看如何评价行业竞争。

@法国梧桐树NJ:其实我最想知道监察国寿的话,要留意什么东西而已。好像利润,净资产,内涵价值没有一个靠谱。MC总话要监察资产和准备金,可否详细些?

Michaelchen-XII:下篇。 //

@Michaelchen-XII:财务分析和估值,是此刻静态,目的是为此刻买入估值,收益是动态,所以此刻的静态分析,再精确都没用,所以,此刻的一切财务分析,实际上,只是如老吏断狱,望闻问切,以断出企业此刻盈利,为低估估算。真正长期收益,如果长久持股,更依赖于企业经营,所以大家对下篇的期望是错的。

@Michaelchen-XII:所以,我特别写了《盈利》那一篇,以强调长期视野,因为粉丝很多期望下篇直接给出,比如人寿此刻值多少钱,几年后又值多少钱,这是完全错的。期望收益在一个区间,买入的目的是锁住,真正实现,要看时机,具体观摩鲁泰下马动作。

 

@Michaelchen-XII:落马,换马,如林sir所说,是非常高难度的,像人寿买入后,价格继续跌,像简直 ,@傅峙峰 这两个蠢蛋嘲笑,我是毫不在意的。其原因是,如同《盈利》这篇文章所解释的,如果长期持股,收益=卖出价-买入价,在买入那一刻,收益已经锁定,中间跌,是完全无意义的。除非有钱再买入。

@Vince_1Q84:期待人寿下篇。mc总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写呢?//

Michaelchen-XII:回复@Vince_1Q84: 没计划。明年有空再说,意义不大。

 

/@伊农弟子:敢问MC书记,各国行业的发展,是否会出现不可复制性,也我的意思是,一个行业,欧美的成长过程,一定会同样会出现在国内吗?会不会出现大方向上的不同?

Michaelchen-XII:回复@伊农弟子: 不可复制,我在13篇引用的那本书中也说明过了,寿险行业,必然是独特的,个体的,不可乱套用他国经验。

 

@法国梧桐树NJ:说起来为什么从来未见过MC总评价保险业内其他几间公司呢,林SIR就话国寿最稳健,MC总的意见就未听过/

Michaelchen-XII:回复@法国梧桐树NJ: 你要仔细去读林sir第一本书,为什么只买寿险生意。

Michaelchen-XII:我在《盈利》那篇文章说过,财务分析,是分析当下,静态。股票,赚的是未来的钱,如果你买只股票,是准备拿10年的,那么花时间去穷尽,精确计算当下盈利,是意义不大的。林sir强项,就是在大局观和历史感,我写鲁泰和人寿两个系列,就是教怎么去看数据,因为各种臆想,均不如数据来得有说服力。

Michaelchen-XII:林sir说,买股票,要坐得舒服,坐得不舒服,左怕右怕,赚点小钱就跑,都不够买惊风散。要坐得舒服,关键是要看到要害,不要老受市场杂音干扰。

Michaelchen-XII:像这么一个70万人的保险公司,占市场3成以上,我在文章里也说了,社会责任和股东责任要兼顾,而股东责任里面,长期盈利和短期盈利要平衡。你们不能老盯着下季度财务数据的。杨超袁力不是你们这样想问题的!

 

/@法国梧桐树NJ:MC书记,你的国寿十三篇里面有些疑问。比如很多地方保费收入取现金流量表里面的公司现金流,而非合并

 

Michaelchen-XII:回复@法国梧桐树NJ: 用现金流量表的思维,是数据更真实。应该是用合并报表,公司报表不统一,我上次说了,写得太快,所以数据有点粗糙,就是这个意思,但不影响分析。因为误差很小。

 

法国梧桐树NJ:对,相差都是很少。但是今次我用承保利润加上投资收益与报表利润比较,今次的差值比较大,不知道什么原因?两者之间是由于上面所说的时间错配的原因还是我计算有误又或者思想不周的原因,就还需要再查一查//@Michaelchen-XII:

Michaelchen-XII:回复@法国梧桐树NJ: 因为是半年报。年报数据会平滑些。 //@法国梧桐树NJ:对,相差都是很少。但是今次我用承保利润加上投资收益与报表利润比较,今次的差值比较大,不知道什么原因?两者之间是由于上面所说的时间错配的原因还是我计算有误又或者思想不周的原因,就还需要再查一查//@Michaelchen-XII:

 

 

Michaelchen-XIV:简单说一下中报我看哪几个数据:(1)会计算法有没变。(2)资产-负债匹配周期长短有没变。(3)保单有没明显变。(4)投资结构有没变。(5)业务发展思路有没变。(6)资产-准备金有没继续增长。就这么简单。

 

Michaelchen-XIV:为什么市场常规的那些 E , B, EV, Market share , 偿付能力等,均不能使用,原因13篇基本都说了。如果再要仔细观察数据,比如我上次指出 ,资产/净资产 杠杆比率一直在提高,和之前的分析match,又比如个人期交比率和续期比率在上升,这都是很明显的数据。要学习去观察到这些数据

法国梧桐树NJ:请教书记,寿险的“盈余损耗”现象是国内特有还是发展初期的普遍现象?如果是普遍现象,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的香港,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水平应该很高,为什么这么多分析报报告都无法讲清他的盈利模式呢?还是人家心里明白,嘴上不说?

 

Michaelchen-XIV:回复@法国梧桐树NJ: 跟入账方式有关,你要仔细去读13篇。我讲过香港 的财务制度变化的。林sir电台开讲时,以及之前,04-06年,为什么可以用 PE去观察,包括林sir的书,为什么用PEG估值,再用PEVG估值,原因在此,因为会计制度变了。06年以前,香港制度没有盈余损耗问题。

 

法国梧桐树NJ:06年只是小改,09年才开始大改吧

 

Michaelchen-XIV:港股也是重述过3次。09年那次2号文,是完全割裂了历史,但港股分析员,正规来说,是不能利用A股之前数据的。08年之前的会计,也做过调整,具体要去看港股年报,不过第8篇说了,不仔细去探讨,因为已经过去了。

Michaelchen-XIV:回复@法国梧桐树NJ: 从此处看见“变通之道”的实例,你心里得记着,分析的是企业,数据只是照相,人家换个方式照给你,你得学习调整回来,或者换方式去拍照。盲人摸象而已,象还是那头像。这我在《历史哲学》里面,讲了很多次了。

 

 

法国梧桐树NJ:上次向书记请教的,最近三年来,资产的增幅是明显落后于之前三年,一方面是06年发行股票,核心资本金大增,另外一方面也是股市向好。那么,如果以后不再融资,股市像70年代一样牛皮,那么总资产的增幅是否也是维持一个低的双位数字增长呢

Michaelchen-XIV:回复@法国梧桐树NJ: 总资产要看保单的,长期保单多,总资产就增长慢,但对估值和盈利而言,只是前后而已。所以,要记着,人寿的报表,“一切皆空相”,要破掉空相,才看到真如。

Michaelchen-XIV:回复@法国梧桐树NJ: 所以人寿报表分析 比 鲁泰 复杂很多,鲁泰的数据是真实,可还原为实物,可想象。人寿就是画圈,张三丰教张无忌的剑法,就是这个,不断画圈,看怎么画,上卷13篇,其实就是讲画圈。数据千变万化不要紧,重要的是画圈。

 

Michaelchen-XIV:所以,林sir很厉害,以前港股 年报,E是摊销过的,所以他 用PEG估值,到了07年,拿A股一对,发现数据重述,E不可靠,即刻改 PEVG,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谭普顿的“变通之道” 又一例。但PEVG实际也不可靠。所以,重点是要变通,画圈。。。。听不明白,我也没办法。

Michaelchen-XII:像他从06-08年在电台开讲,香港也改过会计制度,大陆又一套会计制度,没见过听众发觉到里面数据的 差异从而影响判断的。香港虽然金融水平发达,但主要受美国风潮影响,主要制造权证和营销来骗钱,基础的知识水平,一落千丈了。

Michaelchen-XIV:威威聪明,但没学过证券分析,只是媒体人,也没用心去做过任何功课,所以林sir讲什么,听不懂的,就没法问,或者打岔,有时则用 媒体的观点或者流行的语言,去重新讲林sir的内容,这就是典型的一种盲人摸像。所以上卷13篇,一个用意,就是重新补充完林sir那些被打断的话,类似法利亚长老的工作,哈哈!

 

法国梧桐树NJ:但是林SIR关于次按,金融海啸方面的确是过于乐观了。

Michaelchen-XIV:回复@法国梧桐树NJ: 衍生工具,连格林斯潘都看走眼,别说林sir,不奇怪的。好的战略家,就是万一看走眼,都不会输精光。学习他们,不是去听他们怎么讲,看他们怎么看,而是去看他们万一看走眼,怎么防守,才学到功夫,你们老盯着“怎么看”,是不行的。

 

Michaelchen-XII:投资重要是,不是我“怎么看”,而是怎么去分析数据,从数据拆出逻辑,让可能的逻辑结果,来印证之前看法的正误。不能因为买入了一只股票死硬顶牛认为自己没有错,这很可能一铺输清光。但书没读通,随便看了几个数据就下判断,则更是大错,特别是,这与股价涨跌没有关系。

 

2011-10-28

@Michaelchen-XIV:好,人寿出了第三季度报表,继续问答游戏,不过这次问法不同。只有一个问题,林sir的电台讲座,和两本书的内容,到现在有3年以上了,有哪些内容是被验证错误,或者情况已经变化,需要修订的。欢迎回答。

//@朝天棍-懶加V:弱弱地说一句,发现PEG很不好用

Michaelchen-XIV:回复@朝天棍-懶加V: 继续,为什么PEG不好用了?

@朝天棍-懶加V:回复@Michaelchen-XIV:可能还是有一个主次的问题,首要的还是要理解企业的盈利模式,和产业链的构成等诸问题。然后才是这些指标的应用。

Michaelchen-XIV:回复@朝天棍-懶加V: 不是的,PEG的不适用,是因为财务会计制度变化,《上卷》十三篇已经解释过了。 //

/@朝天棍-懶加V:回复@Michaelchen-XIV:还是需要进行数据上的还原?

Michaelchen-XIV:回复@朝天棍-懶加V: 任何一种方法前提都是对数据进行处理。所以得先看明白数据代表什么,不能胡乱使用。我批评过那些只学基本的财务分析,然后就拿一套方法对比不同公司数据的。

 

 

@algor:@Michaelchen-XIV 林sir 第二本书提到的PEVG也不是一个估值的好办法

Michaelchen-XIV:继续,为什么PEVG也不好用了?

/@algor:寿险股的earning波动太大。想象的稳定增长,基本不太现实。

Michaelchen-XIV: 林Sir预测的2012年EV明显没有达到,他预测2012年,EV达到27-28港元,其中包含了人民币对港元的高速大幅升值,比如年8%。扣除这一部分因素,仍然没有达到,不是因为股市,而是因为保单结构-时期变化了。所以PEVG不适用。

 

 

/@algor:保费的增速,好像没有林SIR 预估的那么乐观。

Michaelchen-XIV:回复@algor: 保费增速不适用,同样是因为会计制度变化了。林sir的书,使用的是2007年以前香港会计制度,2008年以后,会计制度变了,见《上卷十三篇》。所以保费增速不适用。

 

 

/@梦回长桥:麦总估计人寿啥时候开始大规模释放利润,要到2020年左右人寿增长回落后吗?

Michaelchen-XIV: 人寿一直在释放利润,只不过你没看到罢了,哈哈。

 

@朝天棍-懶加V::然后还有人寿收购民生银行的事情也闹得沸沸扬扬,似乎与您买人寿

Michaelchen-XIV: 这是第4个,林sir曾经盛赞人寿的Pre-IPO收购能力,事实上,这一能力对于人寿总体利润并不显现。因为占资产比率不大,《上卷》已经分析过了。股市,特别是Pre-IPO不是很重要。

@朝天棍-懶加V:亦即是说,人寿并无控股民生银行的野心?

Michaelchen-XIV:不是,有。但对于长线股东来说,这部分利润,占保单资产比例太低,就像谈论鲁泰的药厂一样,意义不大。

//@朝天棍-懶加V:会不会演变成金控的模式呢?即类似平安的多元化金融业务?

Michaelchen-XIV: 一定不会。

@梦回长桥:为什么?难道是因其是中国保险的大长子地位所决定的?故保守保守再保守?

Michaelchen-XIV: 金控很可能造成金融传染,导致系统风险。2008年海啸才过去几年。保监会甚至对平安的金控模式都表示存疑。从维稳角度,金控模式会被内部质疑并不断论证,拖慢。 /

 

 

 

@algor:ev 波动也很大,简单用2倍或3倍来估值人寿,好像也不是很合理。

Michaelchen-XIV: 所以林sir一开始说2倍PE,后来改3倍,后来干脆4倍也不卖,因为实际他也在摸索估值。

/@algor:分红险和传统寿险增速也比较缓慢。

Michaelchen-XIV:这是第5个,林sir在访谈中指出,国寿胜在”庙大和尚多“,所以以传统寿险取胜,但传统寿险在保费收入中一直处于11%上下水平,没大幅度增长。所以是第5个。

 

 

@梦回长桥:麦总估计人寿啥时候开始大规模释放利润啊,给个盼头呗

Michaelchen-XIV: 2010,2011年有大量5年保单鸿丰到期,利润便已经释放出来,2011年的中期业绩报告,是在对股东分红之后,但内涵价值没有大幅度减少,便是利润释放出来一部分的功劳

 

@algor:林sir认为由于人寿的全国性网络优势,特别是农村为主的中

Michaelchen-XIV: 市占率我在《上卷》解释过了。和规模保费和标准保费的计算方式有关。林sir这方面没说错。见第13篇。但他错在一点,实际上,整个行业在高速增长,竞争剧烈。所以导致人寿增长没有他预期快,这种错误,西格尔的书中论证过。

 

 

@algor:林sir 第二本书中的监察篇,认为保险公司的股东权益增

Michaelchen-XIV: 这算第七点,其实不是他的错误。是会计制度变化了,导致净资产的计算方式,跟大陆制度,不再跟香港。所以,同样导致杠杠比率从他说的五倍变成7倍了。见上卷第8篇《净资产》。即是由于我所说的”亏损模式“导致净资产计算缩水。

 

 

@algor:林SIR 对于人寿的总资产的估计还是比较准确。

Michaelchen-XIV: 是的,非常准确。

@algor:mc总,由于人寿偿付能力的下降,是否这几年会减小派息比率?

Michaelchen-XIV:比率不会小,但股东收获的绝对现金会少。即是比如2011年,账面收益少了,虽然维持40%,进入股东口袋的钱会少。

 

@立里三人去看日:问MC总个题外话,前端时间翻了下平安和太保的报表,发现他们的财险综合成本比率都仅仅百分之九十出头。财险真是的是们那么好赚钱的生意?

Michaelchen-XIV: 财险实际是因为去年执行交强险,比如禁酒驾车,因此变成大额赔付的支出缩水了,所以利润当然立刻好起来。另外,过去几年汽车上路的量一直在增加,所以汽车险生意很好,但2011年,汽车上路不再增长,交强险量就不增大了。

 

Michaelchen-XIV:长期上看,汽车险是不会赚钱的。因为投保人有”逆向选择“风险。因为有保险公司保,所以很多新手师奶,都不在意擦碰。导致保险设计在精算上无法估算正确。更加长期的看,财险是赔本的,比如这次湖州之后,百姓财产多投保,一旦骚乱,财险赔大了。

@朝天棍-懶加V:所以战略方向错误,执行得越是勤力,

Michaelchen-XIV: 除非财险精算中,已经严重加大了骚乱的“风险”精算进去,但长期上看,骚乱和地震没啥区别,是不能预测于某一城市的,因此风险实际无法分散。财险公司无法通过在保单设计中来规避,因此,我不会买财险的。

 

 

 

 

 

 

 

 

 

@Michaelchen-XIV:总结一下,现有(1)PEG不好用,(2)PEVG不好用,(3)保费增速不好用。(4)Pre-IPO能力不重要,(5)传统寿险增速慢。(6)市占率下降。(7)净资产不好用。还有吗?

 //@algor:实在想不出来了,MC总总结一下呗!

Michaelchen-XIV: 继续慢慢找,再找10个出来,哈哈。所以投资监察方法,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这么盲目的。如果只是盲目买入,长拿几十年,一定是错的。也不能死用一套方法。

 

 

/@立里三人去看日:这可真是道难题。亏损模式导致E,净资产,EV不好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利率波动频繁导致原来的保费收

Michaelchen-XIV:网络坏了,不再回答问题了。所以方法要因时而变,我上次说看总资产和准备金负债,原因在此,相对于其他,这两个变得不厉害,但实际上也变了,使用时要调整。

 

 

@梦回长桥:最后请教麦总一个问题,麦总估计人寿的净利润什么时候开始会变得很好看?

Michaelchen-XIV: 利润好不好看的时机,不是估计得出来的。上卷解释过“盈余损耗”,你指的利润,是“损耗”后的盈余,所以,好不好看,要看“释放”-“损耗”之后才知道。

 

 

Michaelchen-XIV:作为研究,一定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比如寿险,林sir研究得很好,但时间过去了几年,必须时时去看哪些方法已经不能使用,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好把脉。所以,各位下一次来问问题时,先问一个问题,还有哪些,林sir讲的,已经不能用了?才会有进步

 

Michaelchen-XIV:再教教人寿粉丝怎么去看报表,比如三季度报表。知道前面问题,便懂得避开“净资产”,“利润”这些,那么,看什么呢?最简单的,报表第7页,3.1最后一个表格。2011年前三个季度,赔付60922,比上年的40391多一半。是不是死的人多?当然不是,保单到期,利润便出来了。所以偿付能力理论上会有帮助。

进一步的,根据前面的“盈余损耗”,如果这部分利润被释放出来,但到年底报表,偿付能力还没有提升,说明什么?说明盈余损耗得厉害,即是接了很多长期保单。所以,研究一定要跟着数据和逻辑走。不能瞎猜的

法国梧桐树NJ:但是根据偿付能力的计算公式,既可能是长期保单接的多了,分母大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资本市场不给力,认可资产缩水,因此单纯根据偿付能力不能倒推是否接了很多长期保单吧?

Michaelchen-XIV:当然了,看保单就直接看保单,不需要根据偿付能力来倒推,偿付能力只不过是一个侧面印证罢了

 

 

@zhongbingo_yb3:股债齐跌,农村市场不行。还没有预料到内银快速进入保险业。 我记得林sir说过AIG股价大幅度跑输,就是因为美国放开银行进入保险的限制。人寿会不会一样?

Michaelchen-XIV: “股债齐跌”问得好,算第(8),林sir说保险公司类似对冲基金,股债可以对冲,但现在股债齐跌,这种情况便类似80年代美国对付通胀一样。这我在前面的论述说了。但股债齐跌也未必是坏事,因为新卖保单多过偿付,所以,股债齐跌可以买更多货,是好事。

Michaelchen-XIV:回复@zhongbingo_yb3: 农村市场没有不行,看保单就知道了。另外,内银进入保险,没有打击。这个林sir说明过了。

@trustno1:(9)内涵价值贴现率即无法反映真实的盈利状况也无法反映真实的风险//

Michaelchen-XIV:所以林sir观察的是EV的增长G,即是说,就算EV不准,但只要EV是按照一个固定的尺度来折现保单,那么,EV的增长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保单。所以他有时用2倍,有时用3倍,乃是因为他无法算出保单结构及盈利。盲人摸象。

trustno1:同意农村市场现在极好,农村城市收入比07年之前是3.5:1,现在降到2.5:1未来还要上升,农村就是金融沙漠,怎么可能不行.相反北上广这种大城市保险深度5-6%快接近7%的全球平均水平了

 

 

法国梧桐树NJ:那么以前港股会计制度有递延承保费用,基本没有“盈余吃紧”现象,是否可以假定目前国寿所接新单其实都是没有“盈余吃紧”,只不过是会计安排?

Michaelchen-XV: 你这个说法错,目前的会计制度,就是“盈余吃紧”。港股会计,自2号文以后,已经跟着大陆走,全部是吃紧了。也即是说,“盈余吃紧”正是会计面纱。真实盈利当然没体现出来了,要另外算。

@梦回长桥:市场中还是按照报表中的净利润来估价的吧?麦总推测人寿的股价5年内会突破07年的高点,最主要的依据是什么呢?

Michaelchen-XIV:市场瞎估价,分析师都不懂算账。5年内突破高点,因为有瞎往低的猜,就有瞎往高的猜。他们都不知道真实盈利,就我知道,哈哈。

 //@立里三人去看日:按照MC书记十三篇里的说法,不仅没有"盈余吃紧",而且还应该是有承保利润的

Michaelchen-XIV: 简单的讲,所谓“盈余吃紧”,便是类似开个时装店,如果店面租金逐月支付,便逐月摊销。现在一次借款买入,当然盈利吃紧了。这说明时装店赚钱还是不赚钱呢?

 

法国梧桐树NJ:国寿目前从保费收入观察,3-5年期缴增长较快,但是长期期缴(如10年)就增长乏力;另外一方面,保险期限方面,正如书记所论述,其实是在不断延长,基本上是长期保险保单。5年期缴保10年的保单和5年期缴保20年的保单利润率不同,小投资者怎么衡量和计算公司表现?

Michaelchen-XIV:3-5年增长较快,是11-5的事了,你看走眼了!

//@法国梧桐树NJ:最新公佈的上半年業績, 5年以下的新保單佔FYP比重竟然由去年同期的35%大升至55%, 看來管理層也慾救無從(呵呵,查了一下,“市场先生.”观点)”它认为人寿11年上半年,做了太多的3年交的担子,就是低价值,就是管理层无力回天”

Michaelchen-XIV: 这段话是瞎扯,哈哈。明显没看数据。

 

 

Michaelchen-XIV:第10点,批评一下林sir, 林sir 实际对国内保险产品认识不深,他投资保险股,是完全根据国外经验和大趋势结构来投资,国内的保险产品,其实他并没有仔细研究透。所以,他关于产品的很多判断,是错的。这是第10点。

Michaelchen-XIV:林sir当时的思考,是传统险会继续高速增长,事实上是没有的。国寿过去3年,卖的绝大部分,除了健康险之外,都是分红险。

法国梧桐树NJ:其实保险公司的利润分配是怎么一回事?上次TRUSTNO1兄讲,如果是分红险为主的保险公司,需要首先分给保户2.5%的投资收益,因为这个是保单成本,然后再按照三七分成。(好像是对冲基金),不知道MC书记怎么看,我找了一些资料,对于这个还是认识不清。

Michaelchen-XIV:这是错的。

trustno1:这是保监会规定吧

法国梧桐树NJ:是否直接3-7分成

Michaelchen-XIV:重点在“可分配盈余”,这字眼有很大操作空间,所以邵慧中才在年会说,要清保户信任。

trustno1:当然可分配盈余包含很多东西不仅仅是投资收益.

 

 

 

 

 

 

 

 

 

当年沃尔克对付的办法,是避开直接说加息,采用总量货币法,变相加息来对付通胀。当时的材料商,利息过高,没有办法开工,直接把木材等建筑材料,拉到沃尔克门口去,堆在他家,堵住他家门。偏偏此人铁腕无私,一直将15%以上的利息,维持了近2年,才打压下来通胀,现在高铁停工,情况与此类似。

那么,湖州此次,以抗税为主要目的,背后的经济诱因,仍然是低收入,高通胀。加上高税收,民生多艰,其害在此。要配合经济紧缩,一个致力减少阵痛的政府,会配合减税来处理,现在因为维稳及各处贪污,开支增大,因此税收不减,便直接引致冲突。此种冲突背后,实际是货币紧缩配合经济收缩的结果

而这实际又是给当初影帝的四万亿擦屁股。从长期上看,沃尔克身处民选政府,因此,百姓不爽,找他做替罪羊,选里根上来,一旦打压完通胀,便让他下台做替罪羊,选格林斯潘上来。偏偏也有他这类硬骨头知识分子,死命都把通胀打下来,才有美国此后20年的百姓对美金货币的信心。这是民选政府的好处

即是四年一任,有人赚钱,有人花钱,有人负责擦屁股,有人负责在下一任上台来骂前任。这是民选结构的好处。现在大陆采用这种内部任命制,影帝相当于央行行长,为了打压通胀,便紧缩货币,结果,便是狼烟四起。由于兼具维稳任务,因此打压通胀,无法像当年沃尔克一般铁腕。无独立央行,通胀再低都不低。

所以,社会结构,银行体系,政治结构,是一整套东西,互相影响。一个政策的可执行力度和持续力度,实际上,依赖于一大堆考虑和人事的博弈。由于湖州这次骚乱,可以预期,央行的紧缩,会不如之前预期铁腕,可能会提早结束,打压通胀,可能未达到预期结果,又要开闸放水,所以,以泡沫对付泡沫,

许多熟读历史的经济学者,明知必须继续执行紧缩,但经济一紧缩,骚乱四起,维稳治国,又大量耗散财力,直接引起对抗。无法通过减税来减少阵痛,在这种情况下,紧缩便提早结束,又很快开闸放水,所以,书都白读了。因为经济便在这一张一池中阵痛,情况便如 石破天喝张三李四的酒,一会寒一会热。折腾。所以长期上看,一个大量依赖体系吸血,贪污的公务员体系,和一个不图进取,只靠维稳捣糨糊的皇朝,构成各种经济策略的硬约束,使得一切本来在西方,特别是美国都可能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在此地便得四不像。情况便如好医生,好药方,可惜死错人了!就写这几句算了,露露肌肉,给叶隐这帮无知猪头,讽刺我说微博战略家的蠢材,看看啥叫 战略和经济结构货币政策分析。


该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网博客MICHAEL CHEN 微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