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飞西安:教育最大的危害是用统考破环了课程均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48:25

教育最大的危害是用统考破环了课程均衡

作者:马得清

近日人民网“教育观察”栏目针对日前连续发生的“绿领巾”“红校服”“差生屋外考试”等教育冷暴力事件,与《人民日报》联合展开调查,并刊发了“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系列报道。这些报道深入实际,多角度诊断教育的毛病究竟出在哪里。

笔者从报道中大致梳理了这样几点。其一,教师的育人能力还没跟上。其二,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中扭曲。其三,书本、教辅资料、作业过多。其四,表面看来,学生是被作业所累,实则为考试所逼。学校考评老师,老师加压给学生;学生考不好,家长也来找学校。结果书越读越多,书包越来越重,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通过考试评优劣。其五,校外各种辅导班多。其六,专家说:基础教育资源不均等、教育理念功利化使竞争前移,应摒弃世俗“成才观”的束缚,实现教育思想的解放。其七,来自家长的问题主要是功利观念和教育方式不当,且家长深陷其中无能为力。

这种种原因,读来让人感触良多。

一个“伤”字,表面看虽然只是换了极具功利观念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句话中的“输”字,但是这个字换得有深意:输不起难道就伤得起吗?

说到底,孩子伤不起,家长伤不起,教师伤不起,学校伤不起,中国的教育也伤不起。然而,事实却是,家长在用功利观念以及不当的教育手段伤孩子,教师在用分数及其排名和不当的教育方式伤孩子,学校在用升学率和班级平均分等评价方法伤孩子,教育管理者则在用升学率即分数排名为核心的功利性考核指标,通过考核学校进而间接地伤孩子。

因此,自从孩子入了我们的教育之门,最关键的问题其实不是什么输不起,而是令人焦虑不已的伤不起——如果我们的教育伤了孩子的心灵,那么就等于我们伤了我们民族未来的灵魂。请问,教育能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么?

笔者在等待下期报道的同时,不得不说,其实,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出在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上,就出在几十年的统考破坏了课程的均衡。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靠什么?最基本的答案是靠课程。课程的均衡性遭到来自管理、考试、评价的破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不把课程均衡从统考应试教育的歪路上拯救出来,教育乱象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我们的教育管理是政绩型管理,即管理目的不是发展学生,不是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为政绩造型的。不是吗,当不少学校教育中的“思品、音、体、美、信息技术”等课程逐渐丧失应有的平等的课程地位时,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何曾采取过措施督促学校改正?为什么单单给“语、数、外、理、化”等统考课程排名呢?难道是因为思品、音、体、美、信息技术不重要?不,根本不是这样,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因为语、数、外、理、化等课程是统考课程,这些统考课程的成绩决定着教育管理者的实际政绩——升学率是不是提高了,考入一本二本的人数是不是增多了,本地区的考试状元数量是不是增加了,学科平均分是不是上升了。等等。

自从统考开始,这种用分数指标给各级教育政绩造型的运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且愈演愈烈。正因为如此,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思品、音、体、美、信息技术”等课程被渐渐边缘化,成了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的课程,哪一个管理者真正重视过这一问题?以至于学生要想通过高中阶段的校内美术、音乐学习考取美术、音乐高等院校的期望成为泡影。试问,有多少国办高中教育能为学生提供适应美术、音乐考试需要的高考教育?无数高中生只能从校外寻找高考美术、音乐专业辅导训练班,以期实现进一步深造特长的理想。

事实上,正是由教育管理者一手推动的应试管理和评价把我们的教育送上了课程不平等的倾斜之路,最终加剧了严重的课程地位失衡现象的发生。当我们无数人(包括专家学者)在看到教育宏观层面的资源不平衡以及布局不平衡时候,当不少人在呼吁并提出建设性的“平等与均衡”发展教育之策的时候,他们忘记的或者根本没有想到的则正是课程均衡这一基础性均衡。培养学生靠什么?靠课程,这是常识。忘记这样的常识,教育管理者还有什么资格管理教育?

课程均衡才是教育最重要的均衡,只有课程均衡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均衡是其他均衡的基础。没有课程均衡做基础,资源均衡和布局均衡还有多少意义?只有课程均衡做基础,课程评价标准才能起到全面评价教育的功能。遗憾的是,我们的音体美及其技术教育课程的课程翅膀却被我们的教育管理和评价给弄折了翅膀。这只翅膀本来可以让我们的孩子身体健康,充满想象,并带着我们的孩子高高飞翔,让心灵朝着理想和自由飞去。现在可好,为了获得高的统考分数,社会、教育管理者、学校、家长和教师,都把他们的功利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或骂或打,或歧视差生或赶走差生,或校内补课或校外补课,总之,为了用孩子的考试分数给教育政绩造型即树碑立传,出现“绿领巾”“红校服”“差生屋外考试”等等教育丑行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政绩追求短平快功利效果,就难免丢掉复杂的综合的科学评价方式,而采用简单的升学率和班级平均分评价方式。这种评价的渐次形成与不断被评价本身强化,并形成社会性的畸形教育观。这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而是从高考统考之后就开始了的。

总之,课程均衡是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生命线。应试教育的落后的政绩管理模式和反科学的分数指标评价方式却一直在严重地破坏着课程均衡,并塑造了畸形的课程观。这种破坏从小学教育一直延伸到高中教育。而课程均衡遭到破坏后,被边缘化的课程就难以发挥育人的作用,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发展到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做人教育的缺失,影响到大学的德育教育。这其中,我们的教育管理和评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育,应当从各种统考中回归学校课程的均衡建设之路才是正道。(马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