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人形法宝:浅说“减负增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0:30:28
浅说“减负增质”“减负增质”早已成为这个社会的热点。特别在教育界,无数教育工作者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如今也有不少可喜可贺的成果。
        所谓“减负”,一般指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心理负担、经济负担,而增质则不仅仅是学习质量,更应该是成长质量。
        至于“减负”教育部多次出台了多项政策,如今也显有成效。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真正意义上的“增质”并没有太多成功者,反倒有不少背道而驰者。曾经我问过一个朋友:“对于减负增质,你怎样看?”
        他很幽默地告诉我“这好办啊,国家多出点钱,让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芯片,能植入人的大脑,人人都可以成为超人,这不一下就解决了吗”这确实是一个笑话,可也不无道理,谁能肯定一百年以后不会有这样的事呢?其实,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就教给我们如何“减负增质”。
        著名学者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刚从大学出来的我深知大学生最大的困惑便是迷茫,大学生尚且如此,小学生、中学生又何尝不是呢?我想,这也是他们心理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在《论语》的“庸也”篇中有这么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简单地说就是对于学问和事业,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学生如果能以学习为乐,还有学不会的学生吗?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的五柳先生(陶渊明)曾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而当学生能以之为乐,能欣然忘食时,试问,何为负担?人之所以怕,那是因为这件事让他联想到的是痛苦。作为教师,我想这才是值得研究探索的。
        学生若能“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学习还成其负担吗?最好的老师永远都只教给学生方法而非知识,人类现在知道的只是全部的1%,若学生不会学习,那剩下的99%不更是其负担了吗?这是师之过啊!
        学生的成长质量是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一言一行。可今日之学子,让人摇头叹息。二千五百年前,孔子是这样要求学生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此乃其成长质量的最低保证,今日学子的种种“恶行”是教育的失误啊!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之所以成为负担,只因为人们把它放错了、用错了、看错了、想错了;增质,一直在增啊,只是这质,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