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给父母的一封信:腐败乱象的经济学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8:05:01
腐败乱象的经济学解读
作者:千里草    来源:    日期:2010年12月03日 改变文字大小:大 中 小 请下载阅读:

  作为一种病态的经济现象,腐败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腐败危及政府形象,恶化经济环境,导致社会内耗,阻碍经济增长。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对腐败这一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作一分析。

  腐败,一种病态的经济现象

  从经济学角度看,腐败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交换,实质是权钱交易。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权力是一种更加特殊的商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示范效应的结果,只要有一个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特殊利益,其他人也会跟着这么干。在消费欲望极高而消费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一种被称为“权力泛化”的社会现象。商品交换被权力交换所取代,权力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权力上市”促成了权钱交易的实现,进而确立了权利交换关系。在与其它商品包括货币这种特殊商品交换时,权力具有连续的交换价值。用权力和社会做生意,百分之百赚钱,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泽·布坎南等提出“寻租理论”,把种种生产要素供求差价及优惠条件,即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得报酬的那一部分,称为“租金”。租金是政府管制干预市场的结果。寻租活动就是企业为了寻求租金,向政府官员行贿以获得这些差价,通俗地讲,就是用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

  泽·布坎南认为,要克服寻租现象,根本出路就是解除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和管制,通过市场开展公平竞争,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理应有明确规范,提高透明度。因为腐败虽然给寻租人带来收益,但并不增加社会财富,相反却增加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消耗社会经济资源,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和严重浪费,引发社会经济内耗。寻租者无需通过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轻而易举地获得高额甚至超高额利润。这为寻租者提供了强烈的激励,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寻租活动,造成更大范围的腐败蔓延。

  作为通过权力上市而产生的对社会经济资源和公共财富非理性侵吞与占有的反经济行为,腐败这种病态经济现象,不是基于对社会经济资源有效合理的配置,只会造成对经济秩序的震荡与破坏。腐败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反动。

  产生腐败的经济源分析

  一、从腐败主体自身分析

  一是欲望的无限膨胀和扩张超出了欲望满足均衡点,此时占有欲处于强势统驭状态。在市场经济中,官员作为经济人具有自利性动机,以欲望的满足为追求目标。而人的欲望是经济行为的原动力,在经济学中,理性的经济人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因此,政府官员具有自利动机并非不正常。但在消费欲望极高而消费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的欲望无限扩张的趋势和社会经济满足欲望实际状态之间的差别不断加剧。为了弥补这种差别,人们便产生了补充欲望压抑的需要。在利益动机的驱动下,腐败主体的欲望逐渐逼近或超出欲望满足均衡点,而这种欲望的满足就通过权力上市和权钱交易的完成来实现。

  二是自利性动机的扩张,形成“权力拜物教”。在经济生活中,由于公职人员自利性动机的扩张,有可能将公共目的(利益)转变为他的个人目的(利益)。当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时候,实际上的公共权力异化便出现了,其实质是将国家的目的和公共的利益转变为官员个人的目的和利益,即官员个人获得了特殊利益。这种现象诱使人们去跑官、要官甚至买官,然后又以官捞本。权力和官位在

  这里代表着名利。在权钱关系上,权力占居主导地位,从而使权力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和诱人光环,权力大小和职位高低成了衡量人的价值标准。于是,“权力拜物教”在社会广泛蔓延。

  三是主体行为的示范效应,导致腐败恶性化。寻租活动具有恶性循环的趋势。由于寻租活动具有学习示范效应,其本身企图获得一种垄断和特殊利益,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其他人或部门就会感到“吃亏”,进而也想“不拿白不拿”、“不干白不干”,这样就会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寻租活动。

  二、经济利益最大化诱发

  一是权力上市形成不平等竞争。权力上市促成了权钱交易的实现,进而确立了权利交换关系。一旦这种违反公平竞争原则、超越法律和制度限制的经济特许权或垄断权作为市场要素投入市场,便具有了连续的交换价值。而这一切与经济学中的机会均等原则是完全相悖的。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创造个人收入的机制,只有在平等基础上的竞争所带来的收入才被认为是真正符合平等原则的。而机会均等原则在权力要素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权力作为市场要素上市所形成的非经济的强暴力,造成了机会的不均等和竞争的不公平,它使各经济主体一开始便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因此,获胜机会对不同主体来说是不可能均等的。

  二是价格扭曲和价格双轨制。在市场经济转型条件下,政府过度干预造成价格扭曲,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仍存在着少数商品价格双轨制。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扩大,商品价格双轨制开始向市场价格单轨制过渡。目前,农副产品、社会商品零售额和生产资料价格中由国家直接控制或计划指导的比重已经很小,然而部分租金仍然存在,这就为寻租者提供了相应的市场活动空间。

  三是国有经济产权模糊,导致产权空置和资产流失。这里的产权是企业资产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统称,即企业资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现实中,由于国有经济产权关系模糊,国有资产运营及保值增值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企业对出资者不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现象。这种产权责任主体模糊不清,是与现代市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权责利界定明确,二者各司其职、共同配合,保证企业有效营运”的根本要求相悖的。

  四是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这势必使人们在心理上存在个人欲望膨胀与扩张,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投机心理。

  三、制衡约束空缺和滞后

  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新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导致法律空缺滞后,直接影响了经济秩序和经济主体行为的规范化。加之受部门利益比较均衡化的驱使,司法机关一些掌权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法谋私、贪污受贿,走上执法犯法的道路,直接导致司法腐败。体制转换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权力制衡外部力量软化,约束机制悬空,使得权力失去有效的监督制约,加剧了权力的泛化和滥用,导致寻租活动和腐败的滋生与蔓延。

  腐败的经济破坏性与危害性

  一是危及政府形象,影响经济改革政策实施。贪污、贿赂、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扭曲国家法律法规、政府经济政策,破坏其执行和实施,危及政府形象。而行业不正之风,又使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和劳动者重负难堪,进而挫伤其生产积极性,在社会上产生动荡和不安定因素。

  二是严重恶化经济环境。市场经济是商品化、货币化的经济,一切商品都由金钱来衡量和买卖,金钱越界对权力产生极大的腐蚀性。由于权力上市,使得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主体行为扭曲,导致市场竞争的不平等,从而直接导致市场化改革步伐放缓,严重恶化经济环境,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经济污染。

  三是导致社会经济内耗。腐败虽然给寻租者带来个人收益,却增加了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消耗了社会经济资源。它不是以“看不见的手”来对经济资源进行公正合理有效的配置,而是通过一部分经济主体对微观经济的过度干预来获得部门垄断利益,使另一部分经济主体在竞争中受损。经济资源配置低效和严重浪费,使得社会财富在不均等竞争中受到破坏和掠夺,公众利益受到直接损害。

  四是阻碍经济增长。腐败造成经济环境污染,使得投资者对市场望而却步,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在不平等竞争机制下显得犹豫不决,一些本应付诸实施的投资项目也因此“流产”,经济的增长也因此而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