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日记100字:心地法门----传布比丘讲述----高旻寺德林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34:29
心地法门----传布比丘讲述----高旻寺德林题                                         
                                              序

      我佛世尊为一大事因缘,示现世间说法四十九年,横说竖说,若显若密,无非教人以会归之路.所谓明自本心,识自本性,了明心地而后已.正像之际人根捷利,一闻千悟.时值末季人根陋劣,而又邪说充斥.学佛者有若河沙,而真证悟者,凤毛麟角而已.传布老法师者,广仁之老友也.彼自披苌以来,数十年中,蔬食布衣,一意禅修,品学兼优具正知正见,於禅法一门早有见地.慨法运之垂秋,病人心之陷溺,近年来尝宣讲心地法门,敢云畅佛本怀.听者发欢喜心,咸愿倡印流通,求仁为序.仁庸碌之才辞之不获,然既与传布长者为契友,不能无一言.无已,略述数语以代序.

                                  
                                    古右北平释广仁写于埔里佛光寺



                                                自序

      本册暨自摘录先德明注,及于旁采诸经文义,编集成册,假名心地法门.问心地法门其义云何?先德云:心地法门有无量胜义,但所诠真理只此一心.盖心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又修行依心而起行,故名心地.众生之心犹若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染净诸法,皆从心生,故曰三界唯心,心名心地,以一切所有皆是自心中生出来的.既是自心所生,当知都是自心,但是肉眼只能见种种色相,不能见到色相里头的真体.真正开悟的眼,才能了达一切所有皆是自己心性.然而众生久昧良知,从无始以来业识牵缠,妄认五蕴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虽终日行而不自觉,以致妄计人生必有死,一生事业一死了之.又说人死如灯灭,如同烟消雾散,永归消灭,以此误解,致受长劫轮回之苦.吾佛世尊为伶悯众生,说此心地法门,欲令众生依教起行,顿断二种生死,当下乇成佛道.未学於本册所述,悉遵圣意,非敢臆测,但圣言无量,为有情所知,权说少分,尚希先进大德慈悲教正,是为至幸!          

             
                                        佛历二五三八年公元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六日自序    心地法门(一)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今天与大家来研究一点佛法,佛法是什么呢?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说一个“心”字。学佛法的人能明白心,就立地成佛了脱生死,如果我们不了解心,就没办法了生死。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佛说的,都是方便法。佛一开始就是说心地法门,没有别的。心地法门其实与禅宗不一不异,现在心地法门与禅宗的名称好像分开不同,要是真正研究起来,心地法门就是禅宗。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说法因环境因对象而说,比方说般若、心性、真如、自性、如来藏、清净心、大佛顶首楞严等,这些名称很多,归纳起来就是心地。佛对众生说法因时因地以不同名词来说法,不是一个名词就是一个法门,心地法门与禅宗其实是一个。我们现在就来研究心地法门。
   

  心地法门很深奥,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心性,研究起来却很深。我对心地法门也不是很了解,各位既然来了,我们就勉强来研究。你要叫我来说,事实上我也没得说,为什么呢?因心地法门没有开口处,我们的心充虚空遍法界,没有形相可见,没有声音可闻,要从哪里开口说呢?没有开口处!既然没有开口处,要怎样说呢?既然不能说而又得说,所说的完全是一种方便法。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心地”两个字。佛法为什么要说心地呢?因为佛法广无边际,深如大海,唯佛与佛才能穷究其底。即使等觉大菩萨也不过是等觉而已,尚未到妙觉,不到妙觉对心地法门就不能彻底了解。诸大菩萨都不能彻底了解,像我们怎能了解呢?现在对心地法门有所爱好,使劲来研究,真正说到心地很难。

       
    佛法既说心,为什么又说“地”呢?因为大地没有边际,我们这个心就是广大无边,充虚空遍法界,这屋里就满满的,屋里屋外没有别的,统统都是我们的心,没有两个东西,各位好好注意这一点。我们眼见的、耳闻的、所有一切一切,无时无地,我们没有一秒钟离开这个心地。菩萨见色即心,他无论看什么都没有分别,如果有了分别,就是有了生死,《华严经》说:“一心不作二观,大道疾现面前。”就是无论看什么东西,等于就是看自己的心,没有两样看。比方说,你看这屋里的人没有男没有女没有老少,你就是佛,如果你看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这就是分别心,分别心就是识心,识心就是生死心。我们众生见色著色,如看这屋子就是铁皮房子,这铁皮怎样好怎样不好,你就有了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是生死心。菩萨无论看什么就是一心,“一心不作二观,大道疾现面前。”无论看什么就是一个心,一心就是佛,佛心与我心是一个心,没有二心,所以说“心、佛与众生,三无差别”,没有两样。既然没有两样,那心又说是大地,这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们的心是万法之本,所有天地万物、宇宙人生,一切的东西,不是本有的,完全是我心变现出来的,这一点要好好注意。所有的东西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地长的,都是我心变现出来的。比方说,我们人是父母所生,我们的父母一男一女发生爱情,我们肉身就是他们爱情种子,他们的种子种在八识田中,一生出来就是我们的肉身。心为万法之本,它既然能生我们肉身子,还有哪一样不能生呢?所有的东西都是它生的。心为什么能生呢?心是了不起的东西,充虚空遍法界,一法不生,能生万法,它空空洞洞的,一点东西都没有,可是它随意所念,心念到哪里就是哪里,它念到男女的爱情就生出我们的肉身子,念到天就生出天,念到地就生出地,所以说心为万法之本,没有一样不是心生的。我们生死是心生出来的,我们成佛作祖也是心生出来的。为什么要说心地呢?大地没有边际,我们无论种植什么东西,或由它自己长什么,皆是大地所生。而且大地的美德,无论送什么金银财宝美味饮食给大地,大地也不喜,不管我们怎样尊重它清洁它,它没有感受。我们无论把怎样脏乱不好的东西送到大地,它也没有讨厌的心。这就是代表我们的清净心,一切法不作二观。没有分别。现在我们拿不住自己心的功德,我们就要学大地。心能生万法,大地能生一切五谷一切东西,我们心也要学大地,故名心地。

     
    《心地观经》说:“三界之中,以心为主。”我们在三界生生死死没有了结,为什么我们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万世不能成佛、不能解脱,而在六道流转呢?这就是说以心为主,完全是心造作出来的。既然心能造作生死,为什么又能造作成佛呢?它为什么没有慈悲心呢?因我们心不清净,佛的心清净。佛的心对一切没有二观,只有一心没有二心,而我们的心千差万别,见色著色,遇境即转。见好看的东西,就起爱慕心,见不好的东西,就起憎恶心,要是别人骂你或欠你钱,你就起嗔恨心,嗔恨心一起,八识田中就种下刂子,有了这种子,你来生就来报复,所以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论在心中种什么种子,种子就在八识田中发生,你今生持斋念佛种下善的种子,你来生就不堕恶道。你要是种下恶的种子就堕恶道,就是普通的人也统统堕恶道,佛说:“得人身者如指甲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所以说统统失人身。佛法是讲因果的,你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现在我们学佛法了,就要一切都保持清净心,清净心如何保持呢?人家对我好,我心里知道,但心里一点也没感受。人家对我不好,心里虽知道,我随时也就没有了。


    《心地观经》说:“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我们能知道佛法没有别的,就是我自己的心。既知是我自己的心,那我就要好好的制心,这是根本的方法。制心如何制法呢?先德云:法有无量的差别,心有无量的妄想,你能把一切法拿到妄想心里,你再看一片空净,于二六时中,就是一个空,这就是清净心。你能二六时中心不离心,心心相应,能如此,你这个心就是佛心,所以说“心、佛与众生,三无差别。”清净心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佛心,没有两个心,就是这一个心,能知道这个道理,你的妄想就少了,就没有了。“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你能这样做,一定能解脱。解脱是怎样?我脱离肉身子,了脱生死环境,我就不生不灭成佛作祖去了。“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如果我们修佛法,却不相信心性,不修心性,而随便修一个法门,佛就说:“究竟沉沦”,你一定在三界中升沉流转,为什么呢?因为你不信自己的心。那心要怎样清净呢?对于一切法,我心里只有知道,我心里不著,心中一切无有。既然心里一切无有,心就跟大地一样,虽满地都是肮脏,或都是美好的东西,但大地心里没有感受,所以我们要保持这个心如大地一样。假如你心里能保持这样,心里没有什么善,也没有什么恶,心里清清白白的,一切善恶统统知道,但是我心里没有一点善,也没有一点恶,能如此就已达无学的境界,缘觉,菩萨都是这样境界。

         
      我们要保持这个心,时时刻刻,二六时中是要怎样用功呢?就是要返观内照,时时刻刻要多学打坐。打坐的第一个条件,要研究把姿势坐好,姿势坐不好,你身子不能直,不是歪就是斜,这样打坐就不能持久,即使咬着牙拼命去坐,你的腿还是疼了麻了,还是不能持久,不能持久就不能入定,不能入定就不开智慧,就永远不能懂佛法真理。你一定要好好的打坐,“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能把心制的清清净净,完全没有了,在空空净净的当中,你心里看见你心一切无有,无有才为真有。你初步打坐时妄想纷纷,完全是你的妄想心、神识心,你能坐到一切无有了,就是妄想心没有了,清净心也就是佛性,不生不灭成佛作祖的宝贝就现出来,现出来但无相,拿不着看不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打坐时如果看见佛或其它善相、恶相,这都不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心没有这些东西,我们的心空空净净的,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大空世界。各位想一想,既然是个大空世界,什么都没有,我们死时上哪去呢?你说我再去投胎,因空了,没有父母两人行淫欲,到那里去投胎呢?上天堂去享受,天都空了,哪里有天堂呢?如果我有恶业,这时我害怕下地狱,地都空了,那里有地狱?你看心性有多大的功德,有多大用处!自己能返观内照,把心看到这个样子,我们就使劲的追求,使劲的在里头用功,就把我们的清净心抓住,能抓住清净心就了脱了。你修清净心,虽功夫不够不能解脱,先德说:“学而不成,福犹胜彼人天,闻而不信,尚结菩提之缘。”你即使学了没有成功,来生最低限度也是出生为人天,若生在人道,不是当总统也是院长。要是在心外求法,愈求愈远,愈想成佛作祖了脱生死,这全是梦想,全是魔道。修心地法门就是要返观内照,没有第二个功夫。古人修心地法门,因这是最上乘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中,这心地法门是最高无上的法门。我们修行如果是为了脱生死,一定要修这个法门。

         
        心地法门之法又是什么?法即是心,心即是法,法是个假名词,修法就是修心,心就是你的大道,心就是你的佛性,心就是法门,法即是心,心即是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天地万物一切都是心。若如此知,你就是见道了。但为什么不知道呢?各位,天天就在你面前,你就是没有看见,你就是不知道。今天我说这个法,是谁说的呢?是我嘴说的,各位想一想,如果我死了,躺在这个地方,我这个嘴好好的,它能说法吗?所以说法是我心说的,不是我嘴说的。这个心在嘴就能言,在手能捉,在腿运奔,在耳闻声,在舌知味,在身知触,完全是这个心。大家如果不信,人死后无论你怎样用火烧他,用土埋他,他总是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离开他了,他没有心了。没有心就成木石,这样还有什么感受?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心。这个心在人身上时刻不离,但人总是不知道,不知道心,还修什么呢?这个人就看经,就在白纸黑字上去求知解,这就是说完全用识心,用自己的聪明去测量,这样做就如同天地之隔。而且无论你怎样打骨,折背,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无论你怎样苦行,你三年不吃饭,你也是个凡夫,所以偈云:“学道之人不知心,识神当做本来人。”我们必定要了解这个心,才算真修。《坛经》上说:“心开悟解”,我们能好好打坐,坐得一心不乱,清净无为的时候,忽然爆的一声,桶底脱落,一片光明,你的心清凉自在,所有佛法都能自然明白通达,这就是开悟。为什么说心开悟解呢?因为你的心有了定力,你打坐的功夫一好,妄想心自然就歇灭了,般若的空性就现出来。所以修行无论怎样苦修,尽学种种法门,尽知种种教义,讲经说法口若悬河,所有的法你都能说出来,但是你不了达心性,任凭你怎样会说,你是不了生死的,为什么呢?因你不明心性,你这全是心外法,所以五祖说:“不明心性,学法无益。”佛法就是心性,这是根本。心性大家要知道,它时时刻刻没有离开我们,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上。要是能知道般若的智慧,你就是悟到心性了,它未一刻时离开你啊!好好的用功,二六时中不离这个心,除心之外一切无有,可以说就了生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妄心纷纷起落,刹那不停,你能一转念,知妄即心,妄想即时歇灭,当时就是一片空净,视同无有。这时候,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一切都是空的,什么都没有,都是空的,哪里还有生死呢?

       
      千千万万的修行人都是学佛法,为什么还有生死呢?为的不明心性哪!古德云:“修行满天下,悟心有几人?”天下无数的人都是修行的,但一问心性,没有一个知道。问他修什么法的,他就说我念佛求生西方的。或瞎扯一套。他瞎扯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因意念生因,意念就是妄想心,忽然生心动念,心生出这个念头,念头就是妄想心生的,这念就是因,“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现在就有不正的因,有了这个因,因法缘起,因就生出缘,生出缘来,无论是造善或造恶皆是业,业就成就了。这成就是哪里来的?“缘依识生”,这因缘就是你的妄想心造作出来的,造作出来后再依止你的妄想心而成就这个业。你要是吃斋念佛就成就善业,杀人放火就成就恶业,这就是“识依缘生,缘生万法”,你的妄想心就随缘生出来,缘生出境,你又随境转了。“识从缘生”, 就随善因缘生出善果,恶因缘就生出恶果。所以说,心生万法,心里一动念什么,就生出什么,是知境因缘生,所有这些东西皆随缘生,无论明暗、山川、河、地、大小,无分巨细、长短,皆是缘生,既是缘生,动物就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我们在母亲肚里是缘生,老是它,病是它,死也是它,都是缘,不出缘之外。不只我们人、动物是这样,一切器界也是如此,如桌子、墙壁都有成住坏空,植物有生住异灭,人就有生老病死。如果我们能观照明了心性,知道这一切境界皆是缘生的,既是缘生就没有自性,它就有生有灭,没有自性就空了。如果我们能抓住清净心,也就是般若空性,我们一认定空性,缘就灭了,就没有了,缘一灭万相皆灭。如果心里一念清净寂灭,你再看外面山河大地,一切东西皆是寂灭相,就没有很生旺的相,因外面东西是你心变现出来的,并不是它自然有的。像这样缘一灭,我们不随缘,完全都没有了,我们的生死也就没有了。

     
      我们这个心是众妙之门,完全都是这个心,现在我们知道一切山河大地草芥人畜是这个心,就是说“一切唯心造”,一切东西都是自己心造作出来的,心生万法,万法归心。四祖云:“恒沙功德不离方寸,神通妙用只此一心。”修行证到神通具足,及不生不灭的功德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你这个心。我们能知道这个心就要好好用功,“欲知妙理,唯在观心”,你想要知道妙理,想要了脱生死,没有别的法门,就只有观心一个法门,就是用你自己的心力看自己的心,日久纯熟,不看自看,你这个心常现当前,你能做到这样,那你终朝每日所有一切造作所为,皆是你这个心所运用,譬如早晨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饭、工作,都是这一个心所使,你能明明了了知道,你就了生脱死。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心虽然有这样大功能,但是它无相,肉眼不能看见,既看不见,岂不是空吗?但是此空是不空之空,不空之空是真空,真空是无相,无相者无一切相,诸苦皆尽,二死永断,一切无有,只有这个无相心的空性了。如不能观心,你就不能证到空性,你天天苦行,全是你的识心作用,识心是暗昧不明的生灭心,覆盖你本有的不生不灭常住真心,终日在长夜梦中作活计,不闻正法,不悟自己本有觉性,枉受仑回生死之苦。你能一念回心返观内照。契会本宗,忽然大获明灯,照见一心法界,当下即证无生。这是什么灯?是心灯,完全就是自己的心,并没有别的。既然能明白这个道理,“自然众名能消”,能知道空性,哪里有张三、李四,天地万物这些名堂呢?有了天地,就是有相,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皆空,生死永断,你若是有相,就有生死。从母亲肚子里生下来就有这个人相,躺在地上是死相,这都是相。我们空性里哪有肉身子呢?没有这个肉身子,哪有生死相呢?所以“自然不立名相”,连名相都没有了,哪里还有什么东西障碍我,让我不能解脱呢?如果你不明白心性,就有这个门这个墙壁,有了门或墙壁,这样你能出去吗?既然这屋子都能限制你,你都出不去,你还能说解脱吗?你还能自由到十方法界去吗?你能当下了达心性,心性无相,无相即空,空即一切皆空,一切都是空,没有十方,没有人我,就只是这一个空性,空性即是我,我即是空性,空性无生灭,当然我也无生灭,既然无生灭,这不就是大解脱吗?所以,心里能完全清净,就没有一物当情,什么东西都没有,故“视听俱亡”,看东西只是眼见,心没有见,耳朵无论是听善的或恶的声音,只有耳闻,心没有闻。凡夫就不是这样,见色著色,见不好的就起憎恶心,就随憎恶心受生;见好的起贪爱心,就随贪爱心受生。你能证到空性,哪里还有憎恶心?为什么呢?空性无憎爱,谁来听?谁来看?若是有听有看,就是眼耳鼻舌身前五根,前五根没意识心来指挥它,它只能看能听,但不能分别。既然没有分别,就是我的空性作用,我的空性不受污染,所以说“视听俱亡”,听也没有,见也没有,统统没有了,还有生死吗?“随缘养性,逐处消时”,无论怎样皆随遇而安,因缘是善的也不感觉善,恶的因缘也不感觉恶。善的尽管善,我这空性无有善,恶的尽管恶,我这空性无有恶,一切善恶与我心性无关,如果我心性有感觉,这心性就不清净,心性就是受污染,既受污染,你就不能解脱。所以“视听俱亡”才是空性,眼见心不见,耳闻心不闻,无有一物当情,没有一样东西来污染我,心里清清净净,什么东西都没有。“犹纵浪之虚舟”,就像船在海洋上一样,浪大船就高起来,浪小船就落下,船随浪高低没有分别心,船不会随浪高浪低而生讨厌心,我的心就跟船一样,遇曲遇直,一切自在,没有分别。何以故呢?无事于心故。   是故“三世诸佛,佛佛相授授此心,历代祖师,祖祖相传传此心”,佛法虽则无量,但归宗起来就是这个心性,所以达摩祖师到东土来,就说“以心印心,见性成佛”。《起信论》说:“一心赅万法,万法归一心。”天地万物一切皆是我们心性,我们能明白心性,万法统统归来了。《华严经》也说:“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法无不还归此法界。”所有一切东西,你能眼见耳闻的皆是法,都是我们的心生的,如果我们现在明白心性,完全讲心性,一切法都没有,都是我的心性,无论看什么都是我的心性,没有说这房子是钢筋水泥的或铁皮的,你不分别,你的心自然而然都成一个。如果你心不能成一个,而说心外有法,这全是邪道。经云:“一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权学。”你心里一个转念,心生万法,万法归心。什么叫做一个转念?你遇到一个喜事,心里非常高兴,你心里随时来个转念不要高兴,为什么呢?因为我清净心是空空的,哪里有这样高兴呢?烦恼一来,你的心控制不住,你随时来个转念,我的清净心连寸丝都无有,哪里有这么大的烦恼呢?因为我的心是空的,根本就没有这个烦恼,你这烦恼就断了,这就是“一念相应,名十住初心”,你能一念,心与清净心相应,这就是十住初心,十住者就是住如来座下。你想一想,既然能住在佛的座下,你还有生死吗?你的心能这样,就证到十住初心,也就是初住的境界。初住便成正觉,正觉就是你的正知见,你已经知道真理正法。梁武帝国师宝志公说:“一念之心即是,何须别处寻讨?大道只在目前。”修行没有别的,你能一念你的心就够了,哪里还有别的东西呢?你不要各处去乱跑,又跑这个庙又跑那个庙,不用各处去研究,你只要认定你的心就够了,完全是自己的心,不是从外面得来的,你能这样,了脱生死的佛性大道就在你面前,它没有离开你。凡夫不知道心性就乱修,不会打坐也装模作样在打坐,念佛的法门不懂也去念佛,修禅的不懂也说自己在修禅,听经听不懂也跑去听,自己也看经,经本翻开就看白纸黑字,经里的意义一点也不懂,自己也说看经,南狱大师说:“看经、听经、读经要消归自性。”看经要用你的清净心看,听经要用你的清净心听,看听读诵完全要消归你的清净心里,你不要拿耳听心不听,这是没有用的。


      永嘉大师说:“心镜明监了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我们的心镜是一片光明,无有边际,这里连寸丝的东西都没有,寸丝不挂。沙界就是说有恒河那样多的法界,并不单指我这个世界,我们的心就有这么大,了不得这个心。“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摆在我们眼前之天地万物皆是影像,并不是真实的,皆是生灭法,凡夫皆拿这些影像当真的,则就有生死,为什么呢?生死皆是影像,你拿生死当真的,你当然就有生死。我们的心性就如一颗圆光,一片光明无所不照,没有内外、上下、东西南北,它无处不照,“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切万物万法皆是我心性生的,故圆通一切性,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心生万法,万法归一心。这点各位想一想,比方说今天我心清净寂灭了,你看万相皆寂灭相,就是我心变现什么样子,万物就是什么样子,没有二样,万法归心就是这个意思。“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一月就是我一心,我一心变现无数多的法,我这一心就能统摄一切的法。“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佛是凭着法身成佛的,法身即是心性,他的心性与我心性是一个,各位,“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天上是我,地上也是我,佛就是一尊佛,没有二尊佛,各位千千万万不要说有释迦佛、阿弥陀佛、东方佛、西方佛,有恒河沙那么多的佛,没有啊!就只有一尊佛。既然只有一尊佛,为什么人家说有那么多呢?就是这一尊佛变现出来的,还是说到一心生万法。就是我这一尊佛,你求观音菩萨,我就变现出求观音菩萨像给你看,你要是求阿弥陀佛,我就有西方极乐世界给你去,这都是你自己的心变现,还是一心生万法。“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我一心具足一切心,我一法就能生万法,统统还是我这一心,既然都是一个,你跟谁分别呢?所以“非色非心非行业”,要说是心,我这里没有相给你看,哪里有心呢?要是说这铁皮房子是白色,地毯是红色,我这里这个空,哪里有红有白呢?如果有这些颜色,是你的分别心才有,我这清净心没有这些东西。我这个心在哪里呢?说在肚里,看肚里没有,看肚外,肚外没有,看中间,皮里肉外也没有,看远处,远处也没有,近看,近看也没有,那上哪里去找呢?远看也有,近看也有,看肚里肚外也有,这是什么意思呢?恍焉而有,忽焉而无,恍焉间清清白白的看见,你说是什么样子呢?却又说不出来,没有形相,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多大多小呢?大则无外,没有边际,小则比芥子还小,非大非小,非内非外,到处都有,你看目前它就住在此地,你在细看又没有,无方所无定所,没有一定的地方给你看,即色即空,非空非有,非大非小,即大即小,你说是黑就是黑,说白即白,随意你自己说,你说皆是真的,有没有看见?你也看见,叫你说,你又说不出来,这宝贝就是这么微妙。下面时间给你们发问。


问:为什么清净心不能保持住?
答:不是不能保持,而是你没有这个功夫。若不能保持住,过去的祖师很多,他们为什么能保持呢?是你把自己看轻了。人家不能,我一定要能,人家做不到,我一定要做得到。这个心人人具足,个个圆成,个个不缺,人家为什么能成佛作祖而我不能呢?若不能就是我功夫不够,怎样才能呢?二六时中尽管打坐,打坐观心外,没有第二个法门,打坐观心能“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是佛说的。制心一处,天下太平,一切都无有,制心一处即是我的法身,我已见到法身了,哪有不成呢?参禅学道若不能打坐,这根本的法你都不能用,你怎能制心清净呢?如来说法,其义有三,一戒二定三慧,所谓戒不是出家人的戒,也不是在家人的戒,这戒是指戒掉妄想。你必须把妄想一刀两断,戒得干干净净,一点也没有。有了戒就是定,因有了戒,心就不动,这不就是定吗?定只准你嘴说,只准你心里知道,它是空洞的,没有形相。既然没有形相,不就是空吗?空就是你的智慧、你的法身。有了戒就有了定,有了定就是空性,一而三,三而一。你没有戒就没有定,没有定,不管有无打坐,你那清净心就不持久,不持久就现不出空性,你就不开智慧。你籍著戒就有了定,一有定就空的什么都没有,这就是空性,就是智慧。空性一点形相都没有,但一切法统统都在你的空性、你的心地里,你一空时视同无有,就是一法不生,你要用时,万法皆从这里出来。你问美国纽约是什么样子?心就现出来,不用你去想。佛说法四十九年,没有经典给他看,你问到哪里,他的心就现出来这个东西,所以说心胸流露。般若空性一切无有一切有,功德就是有这样大。


问:《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何义?
答:我刚才已说心是无方所无定所,要是说住在此地,此地没有,要是说没有,它又住在此地,它没有一定住的地方,这就是应无所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说你这心,东也有,西也有,上下十方皆有,上下十方皆没有。刚才我又说恍焉而有,忽焉而无,恍忽间有这东西,你在细看又没有。这才叫微妙法门,你的心就是这样。如果说,你那心清清白白能看见,大家也都能看见,那你这个心就变成有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有相就是生死相,那就不是清净心。这个清净心,无相而有相,叫无相心,清净心只能自己知道,拿不着看不见,这无相心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虽然说无住,但是我有这个心,你说有这个心,它在哪里呢?应无所住,它没有一定的地方。


问:“万法一念生,万法一念灭”是何义?
答:人一念妄心动,万法就生,一念清净心,万法就没有,所以说“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我常在吃饭时,看到人家闭着眼两手合十,我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家回答:“供养佛供养法的。”我又问:“你看见佛没有?”答道:“没有看见。”我就说:“你既然没有看见,你说供养佛,你这不是打妄语吗?”这就是说:“一念清净即是法身显现”。你双手合十念供养佛,我问你看见佛没有,你说没有,那你看见什么呢?空空洞洞的,什么都没有,这空空洞洞的,就是你的法身,你是供养你自己清净法身,不是外面有一佛来给你供养的。所以,你这一念清净就一念法身,你的法身就现出来了。



          下面还有些时间再来讲制心的问题。我们一念生,万法生;一念灭,万法灭。《楞严经》上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心里一动念一生,万物看起来都透活,我心一寂灭,万法都是寂灭相。如果心灭了是怎样?我的心是不是没有或成木石?不是的,这个灭在佛法上来说是寂灭,不是灭没有的灭。寂灭是什么?寂而常照,灭而不生。寂就是它放出光,这光照什么呢?就是心放出心灯的光,它又回头照它的心,古人说如明珠一样,明珠吐出一种光亮,又照到它自己,所以说寂而常照,你的心永远万世就有这种光亮,这种光亮清清白白的照在你自己的心。灭是什么呢?这个灭不是灭绝,是灭而不生。既然是灭了,那还生什么呢?所以它不生,既然不生哪里还有灭呢?这叫不生不灭,常住真心就是不生不灭,故说寂而常照,灭而不生。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寂而常照,灭而常定。你那心放出的光是永远万世常住的,没有灭的时候,这叫寂而常照,灭而常定,你能把你的心灭得不动,这叫那伽定,永远万世不出定,这样你那心还有生灭吗?心没有生灭,你还有生死吗?所以叫灭而常定,合起来就叫做寂灭,佛的境界就是寂灭。偈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如果叫你灭,你不懂这个道理,那你就成灭绝了。现在来说,灭者就是灭你的妄想,就是我刚才讲的戒定慧的戒,灭与戒虽然是两个名词,但意义相同。众生不懂这个道理,妄想纷纷的,法身就死了,就没有了,不能得到法身,就不能成佛,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妄想多,把法身压死了。现在说灭,就是叫你灭妄想而现出你的法身,就是打死七识而证法身。使劲打坐,使劲制心,就是来灭妄想,你把妄想灭了,法身就复活了,你就成佛,就不生不灭,就证到法身。众生妄想纷纷,刹那不停,法身现不出来,你就随妄想心生生灭灭,没有了解。妄想心是怎么灭呢?就是用戒定慧的功夫来灭妄想。古人说“歇即菩提”, 妄想一歇,菩提心就现出来,也就是现出佛住的常寂光净土,所以说:“诸佛毫光照大千”,你一寂灭时,遍地都是它,三千大千世界就在你掌心里头。我们学佛法就是要用戒定慧的功夫,千万不要东找西找的。


            我们要来制心,一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前面所讲的戒定慧方法,如果你是上根利智的人,不要前面的方法,现在我说的这一句,各位如能听到心里去,你现在就解脱,这句是什么?万法归心,万法都是我的心,一切东西都是佛性,一切东西都是我心,没有两样,你看房子是我的心,看天是我的心,看地是我的心,一切万物皆是我的心,偈云:“意之绿丛,路边杂草,若能契之,亦之智已”。所有的东西,森罗万象有无数那么多,你要是能一切都是我的心,万象统统没有了,完全都变成一个心,既然都是你的心,你的心在哪里呢?这就是立地成佛,什么都不用修了,这是上根利智的修法。


          下面再来讲心地。如果你心里一丝清净心都没有,满肚子妄想纷纷,就像大地长满了杂草,你的心地就受到污染,那你就有多少心呢?贪心有了,嗔恨心有了,愚痴心、痛苦心、我慢心、嫉妒心、邪见心都有了,可以说万法满地都是,好的心、不好的心挤的满满一肚子,这些都叫路边杂草。修行人在路上往前走,你的路是光明大道,你的心地照著光明,如果你的心不能一心清净,这些路边杂草都是阻碍,你的大地就不清净,就是你的心地不清净了,遍地都是障碍,那你上哪里证空呢?你必须要有这个功夫,一切都是自心,“若能契之”,你能把杂草看成一心,那你就得到般若智慧,“亦之智已”, 杂草已变成心。心在哪里?心是空的,空才是真心。你要是不知道空是真心,那你就断灭空。虽是断灭空也是了脱生死,阿罗汉就是这个断灭空。他证到空时,他以为自己到顶了,认为佛没有别的,空就是法,法就是空。他不知道空是个空性,不知道空性再修再扩展就能成佛,他就住在空里去了,他虽然成圣人,他是阿罗汉,但他不能成佛。修行证到空,要知道空就是我的法身,空就是空性,就是佛性,这就不断灭。所以,见空不著空,见有不著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这才是中道。见空著空就叫断灭空,见有著有就是凡夫,那你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一切法都有了,你心不清净,一切一切都是障碍。有恶障碍就随三恶道种子去投胎,有善障碍就随善业去投胎,那你就得到人身,别的也没有什么好处。我们心空了没有了就随空去,空是一切无有,十方世界任我逍遥,这不就是大解脱吗?所以说,见性不名众生,你能知道心就脱离众生关系,你就了脱生死了。
                                                              (公元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八日,讲于埔里观音山)    心地法门(二)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上星期我们开始讲心地法门,心地法门说起来简单,究竟研究起来则很困难,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心地法门。心地法门的意义在上星期已讲得很清楚,就是说我们的心如大地一样。我们的心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没有边际,充虚空遍法界,无法以言语形容,佛就以大地来做比喻。因地是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之首,地大到没有边际,我们的佛性也如大地一样。大地如此之大,它还有什么功德?无论你是以什么好的东西送给它,它也不喜,无论怎样脏乱它,它也不恼,我们修行的心性也是这样。


            我们人都是缘生的,既是缘生法,缘生无性,无性幻有,幻有无常,终究都会死。我们修行佛法就是为了生死,要如何才能了生死?佛告诉我们要认定我们的心性。我们有生死是这心性,了生死也是这心性,为什么心性一样,我们有生死而佛没有生死?因我们不知自己的心性,就在财色名食睡五欲上用功。我们众生没有一个不爱五欲的,时时刻刻贪恋五欲,放不下五欲。贪恋五欲,八识田中就种下五欲种子,死后就随五欲去投胎。等出生后还是爱五欲,死了再生还是爱五欲,如此生生死死没了结。我们心爱五欲的情结这样重,所以我们就无法了生死,佛舍掉五欲所以了生死。舍掉五欲后,我们的心就是佛性,佛性是充虚空遍法界没有边际,佛性这东西,你要是说有,却拿不著看不见,要是说没有,山河大地宇宙人生,一切都是佛性所生,所以说心生万法,所有一切没有能超出心外的,故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现在我们谈的五欲也是自心变现,五欲虽是自心所造作,因我们的空性(心性)没这东西,我们的空性是寸丝不挂,现在有这个五欲,我们的空性就被这五欲污染不清净。现在我们谈的心地法门就是讲心地清净,心地虽然也有一切东西,为什么说它清净能了生死呢?我们贪恋五欲,当官就觉的光荣,官愈大愈高兴,这叫著相。贪财财愈多愈好,财被人家侵占就起烦恼,这也是著相。天地万物一切皆在空性里,这样说来空性不就是不空了吗?可是佛菩萨不著相。犹如大地无论你对它怎样好坏,它也不喜不恼,因它不著相。既然不著相,虽有等于没有。故无论怎样好心也不喜,无论怎样坏心也不恼,那心就如大地一样。大地的好处是这样,所以佛要我们的心学大地。


            我们的心既然如同大地,大地之一切善恶,就是我们的心造出一切善恶,所以心生万法,犹如大地生出万物一样。心是谁有谁无呢?人人本具,个个圆成,佛是这个心,我们众生也是这个心,经云:“心、佛与众生,三无差别”,成佛是这个心,下地狱堕恶道也是这个心。虽然是一个心,佛为什么成佛,我们成众生呢?因我们不会善用其心。如你自小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博士,你就证到博士学位。你的心有这种想法,你就会努力读书,得到博士的身份地位。可是这在佛法上来说,还不叫善用其心,这是名利心。现在科学发达能造出种种武器,皆是生死心。佛讲智慧,众生是聪明不能称为智慧。众生无论做得怎样好,无论怎样富贵,皆是聪明心造作出来的。聪明心是生死心,无论你怎样富贵,到报尽命终时死,也和一般众生一样。众生的心从出世间法来看皆是邪,没有一样是正的,完全是邪用心,没有一样是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什么?佛说一切放下,空性里没有财色名食睡这些东西。众生有这些东西,佛法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佛没有生死。我们要出生死,也必须要空掉这些五欲。五欲既空即是空性,这空性是不空之空是名真空,真空无相,无相者无生相无死相,故曰无有生死,这才是清净心性。古人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太虚没有边际那样大,却在我心内。心量有多大呢?恒河的每一粒沙都变成一个世界,有恒河沙那样多的世界,却还在我们心之内,你看这心有多大。这心不是佛独有,我们统统都有,所有蠢动含灵、蚊虫、蚂蚁都有,统统一样都是这个心。这个心就看我们如何利用它,利用它于佛法,我们就成佛,利用于众生就成众生。利用于众生是怎样的说法呢?各位是男的,你就爱好你这男身,女的就爱好你这女身,没有一个人不爱自己的肉身子。你有了肉身子,就想培养它,使它健康长寿,又想来抓住名利,因你认为一切皆是真的,你就是这样爱好肉身子。佛在印度盖精舍时,由舍利弗尊者监工,在挖地时挖出成堆的蚂蚁,舍利弗尊者见到就哭,工人问尊者为什么见蚂蚁就哭呢?尊者说这些蚂蚁长劫以来就是蚂蚁,无法脱离蚂蚁身,为什么呢?因它就是爱自己的身子。蚂蚁尚且爱自己的身,我们人那有不爱自己肉身的呢?经云:“人不爱不生娑婆”,因有爱就受爱的牵累,就随着爱去受生。经中又说:佛性是命根,爱欲是情结,因我们真如不守自性,随缘结成妄识,既成妄识,妄识刹那不停,胡思乱想,贪名贪利,为名利缠缚,就受不尽生死仑回之苦,各位,我们都是这样的心。《楞严经》上说:九情一想,就堕无间地狱。所谓情就是爱,爱肉身爱名利,爱一切东西皆是我的就是爱。“想”就是佛性,佛性只有一分,被“九情”压的死死的无法显现出来。佛性虽无法显现出来,但并没有断灭。因没有断灭,人虽下地狱,佛性还不死。九情一想而下地狱,则万劫不复人身,要想再得人身,不知要经过多少阿僧祗劫。即使得到人身,也是边地下贱,盲聋瘖哑,五官不全且是短命。死后又堕恶道,在恶道又受一段时间的苦。若是八情二想,佛性力量虽比“一想”时还大,死后堕没腿没眼的畜生。七情三想,则堕为地上行走之畜生道。六情四想,则变为飞禽。五情五想可以得到人身,但却是边地下贱之人。四情六想,则人貌相就长得不错了。更高级的九想一情,就是生于天道,次一级的就是高级的人道,现在的总统、院长、部长皆是这一类的人。生于天道、人道虽很好,究竟没有了脱生死,还在生死圈里,天天造生死。要是天天诸恶不作,众善奉行,那生活就安乐,虽有生死,但生死得很愉快。若是与人争名夺利,损人利己,今生造的恶业,今生就得受这个苦。
       
            心能作佛作众生, 作天堂作地狱皆是这个心。一样的心,但“心异则千差万别”,忽然间心起一个动念,动念不外是在名利上想,纵横不安的心不知怎样的乱,“心平则一道清净”,修行成佛就是一个空性,心里空空的一切无有,无论多大的名利,心一点也不爱。纵使有,心也不著相没有爱心。无论怎样的恶,受人家怎样的打击,受怎样的损失,心一点也不烦恼,这叫心平,“心平则一道清净”,虽不修佛性而佛性也常现当前。“心有则万境纵横”是谓心若不空,则万象纵横,心就没有一时能得安静。“心平则能自在”,是知一心清净只想众善奉行,一心念佛只想了脱生死,就是心平自在,我们心能如此,则“似明镜当前”,就跟大明镜一样,对镜有相,离境则无,就是无论得到多大的好处或烦恼,当时有此境。一转念就统统没有相,犹如大明镜对相一样,境界一过去,八识田中清清净净的没有这些东西。


                先德云:“蹈云霞而饮甘露,焰火中而含浓血”,心自在一切皆是空性。虽有好坏而没有著相心,就等于在虚空云霞中,自在饮甘露一样。造恶业,则犹如在焰火中含浓血。如此好、坏境界皆是自己心造作出来的。“恶行难逃恶境,善行必得善果,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知一切果报,非天之所生,非地之所出,只在最初一念之心”,好坏既不是天生也不是地出,完全是自己的心。“一念万年,万年一念”,一念善就是修善一万年,一念恶就是造恶万年。一念善当然得到好处,一念恶时要怎样消呢?如果有一念恶,当时就来忏悔,忏悔又是怎样忏法呢?自己想一想,一念恶是谁念的呢?完全是自己的心念,自己的心造作的。罪由心忏,造罪既是由心造,忏悔也是由心忏。心忏又是如何忏?就是要心空,佛法的根本道理就是空性,你能一转念,空性中没有这些东西。虽然现在造了诸恶业缘,一转念心清净,连我这个人,本身的形相都无有,哪里有恶道呢?你心能这样一个转念,所有的恶业都消了,所以佛法有如此的重要如此的好。


          我们众生无论是如何的富贵,没有一个不堕恶道的,佛就说:“得人身者如指甲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这就证明了统统的都堕恶道。既然都堕恶道,我们是如何得到人身的?而且既然有这人身,为什么又堕恶道呢?各位,你多生多劫有善有恶,你今生无论寿命多长,有时候心一个转念,做一些善事,有时做一些恶事,如此善业也有恶业也有,我们死时就随较强的业力去投胎。假如我们善业有十分,恶业只有五分,投胎到人道,必定得到好人身。假如善业只比恶业高一分,虽得到人身,也是生于边地下贱,得不到好人身。假如得到人身后,哪一个不造业?《心经》说色受想行识五蕴,你有了这肉身子,天天就为肉身子想办法,就在财色名食睡五欲上拼命争取,而做些损人利己之恶业,如此恶业天天增长,善业天天减少,如此一死,必定堕恶道,哪能得善道呢?一旦堕恶道,也不知要经多少劫数,罪业消了,再转到人道来,所以既得人身,又不闻佛法,那是因有恶业。既得人身又闻佛法,那表示还有善根,则一定要把世间法全看轻,好好在佛法上用功。


            佛法就是真俗二谛,俗谛就是世间法,皆是生死法。既然世间法皆有生死,则我们就要修出世间法。出世间法(真谛)没有别的就是一个心性。〈心境颂〉云:“境立心便有”,如果见境界很好,一起爱心,心有则境界就成立。若心里不著相不起念,见一切境不起憎爱心,心不动则所有境界皆没有,“心无境不生”,心能寂灭,一切境皆没有,如此那会造恶业呢?如果心完全在境上,见境好就爱,见恶境就厌恶,“如将心系境,心境两俱盲”,如此心也有境也有,心境一有,心也增大境也增大,空空的世界也变成一个恶的世界,如此怎能逃出恶道?“境心各自住,心境性恒清”,如果无论见善或恶境界,见了等于没见,也就是说只准眼见不准心见,眼见心不见,见等于没见,这就是见而无见,见而无见即是真见,真见是见什么?见而无见见法界,法界即是佛性,故见而无见就是见到本身的佛性,你就没有生灭。闻而不闻是真闻,真闻闻法界,不论听人家称赞褒贬,统统闻而不闻,如同没闻到一样,无闻即是闻法界,闻到自己的法身。这种说法好像空洞不太实际,可是各位再沈下心想一想,什么叫“见而无见”呢?见而无见就是你的佛性,你的佛性根本就不动,无论见什么心都不动,如此等于无见,所以说:“见而无见见法界”, 你的佛性见到自己的佛性。“闻而不闻闻法界”也是同样的意思。而法界就是法身、空性、佛性也是涅槃,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你能如此就能不生不灭,修行者听至此应多加留意。


      〈心境颂〉又云:“悟境心元净,知心境本清”,无论何时遇境皆不著境不著相,不著相者乃是你明白境界是空的,并没有真实性。能悟境能知道这个道理,你的心就元净就是佛性,你的佛性就没有受到境界的影响。“知心境本清”,你能知道天地万物一切万法,都是我的心没有别的东西,若知是心,心又在哪里?心是空的,就只有一个空,没有其他东西。只有一个时你和谁分别呢?能有二个心不一样时,你就有分别,就只有一个时,说是心也好,说是什么也好,皆没有分别。比方说只有一个手指头,你说是南,却没有北来对照,说是东,却没有西对照,没有其它来比较对照,这一个也就空了。心性没有东西南北上下,什么都没有,既然都没有,你和谁分别呢?有二个就有分别,有分别就有生死。只有一个心就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心就是心性。心性本来如如不动,你再没有分别,它更不动,所以说“知心境本清”, 你能知道一切境界皆是心,你的心清净本然,完全是佛性,就了脱生死。“知心无境性,了境心无形”,你能知一切法皆是我的心,没外面的境界,《华严经》就说:“一切法不作二观,大道疾现面前”,无论看什么都是心,不作两样看,“大道”即是了生死的涅槃道,就现在你面前。


      人浑身上下皆是佛性,除肉身外全是佛性,所以古人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所谓空手是指佛性,佛性连相都没有,哪里有手呢?明明是我肉身两手拿锄头,怎么说是空手,怎说是有佛性呢?你时刻爱你的肉身,你就不知道肉身里有空性,空性天天表现出来,你就是不知道,古人说:“朝朝从佛起,夜夜抱佛眠,形影不相离,对面不相识”,你睡觉是抱著空性睡,起床也是空性起来的,空性时刻在你身上,你却对面不相识,你就是不知道。要怎样才能知道呢?空性在手能捉,在口能言,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足能奔,在身能触,这些都是空性的表现。你要是不相信,人死时躺在地上,人好好的为什么眼不能见,口不能言?因空性离开肉体,肉身就变成无知觉,所以“空手把锄头”是指你的空性,不是指肉身。“步行骑水牛”,你天天走路是空性走的,肉身犹如水牛,二条腿一步一步走,是空性顶著肉身死尸走路的。这一切就是来证明让众生知道,我们肉身或财色名食睡统统是空是假的。我们要是能修行,一念清净即法身显现,心忽然间来个转念,一切都是空的假的,空性里没有肉身没有五欲,这样一念清净,法身就现出来,佛法就有这样微妙。

     
        《百法明门论》云:“一切法不离二谛”,所有佛法就是真谛与俗谛,真谛是成佛作祖的出世间法,俗谛就是众生在娑婆世界的一切。佛法上说,俗谛皆是空的假的无常的,“一切法无不从缘生”,皆是从因缘而有,“缘生无性,其体是空”,若是因缘所生,这些东西皆没有自性,为什么?“其体是空”,自性根本就是空的,所有东西哪里还有不空呢?“缘生无性”就是没有自性,既然没有自性就是无常的。可是众生心里来看,一切皆是真实的,故肉身是真的,财色名食睡也是真的,生死也是真的,认为生老病死是应该的,其实根本就没有生老病死。为什么说没有?一切法皆空,既然法相都空了,哪里还有法相有生死呢?所以根本没有生死,完全都是空的。不但人、世间法一切皆空,连佛性、真如自性也都是空的,这样哪里还有生死呢?

真俗二谛,俗谛皆是有生灭,真谛是空的没有生灭,二者是相对相反的,可是“其体不异”是一个。体又是什么呢?就是空性。既是空性,为什么又到娑婆世界生天地万物及人类,又变成不空呢?这就是说“真如不守自性,随缘变现而生出万法”。佛性又叫真如,真者无假为真,如者永恒不变,故佛性是“千年不变,万古恒存”,没有什么真俗二谛。若没有,现在为什么说有真俗二谛?因真如不守自性,虽如如不动,遇缘即生。所谓如如者就犹如珠立玉盘,看时好像有动,事实上没有动,这叫如如不动。虽如如不动,遇缘即生,遇善缘即造善业,遇恶缘即造恶业。真如一随缘就变现成八识,八识就是妄想情结,妄想心就与第八识结合,第八识就生生死死没了结。从好的方面来说,第八识是真如自性变现的,第八识虽生妄想心,但真如自性没断灭。虽没断灭,但无论作好作坏,所作的善种子恶种子,皆收藏在八识田中培养熏习,善种子熏善的,恶种子熏恶的,所谓熏就是种子种在田中,给予阳光、雨水等的培养,种子就在八识田中生长。人死后,一般人所说的灵魂,也就是佛法所说的自性,八识中就称为种子,这灵魂的种子就种在八识田中,种子就在母亲肚里也就是八识田中生长。出生后,种子又生出来,种子一生出来,就是第七识,所谓种子就是第七识,我们现在一切的造善恶皆是第七识。我们舍掉肉身子就是第七识死了,再投胎的就是第七识种子,再生出来就是第七识种子出生了。这种子本来就是第七识种子,所以一出生就看见是我,因前生就是它,今生一见面当然很熟悉,一见面就“以见分为我”,一见就认定是我,有了我就造一切善恶业。“复由此识以第八识见分为本质,自于本质识上别变五尘相分,传送于第六识,今起分别”,此识就是第七识,见分就是第七识种子出生,“本质”者就是第八识现出见分,第七识就抓住为自己的身心。于是就在本质识上,即自己心性上,辨别生出六尘相分诸境,就传送给第六识,叫第六识来分别好坏,第六识一起,就引发前五识同时起来,前五识一起,就与第六识同时应用,亦与之同时分别一切相貌名言,“第六识虽能分别,以依于前五识同取六尘”,第六识依赖于前五识,同时来执取六尘境界,“与第七识均为分别事识”, 第六识与前五识、第七识同时均为分别事识,没有一个是清净识,都是生死识,“第六识所缘尘境好恶,传送相续执取,以成染净诸业,则由此第七识主之”, 第六识接受前五识所缘的六尘境界,有好的或恶的,就将之传送给第七识,所执取的相貌名言传送后再执取,如此相续不断,争取善的就是净,争取恶的就是染,如此成净业或染业的业缘,这完全是由第七识来强立主宰运用。因此识妄自主宰,造作种种恶行,引生种种烦恼,生出诸恶业缘,有了恶业因缘,就有生有死,受无尽仑回之苦,先德云:“众生所以为众生者,皆由无始以来,业识牵缠,迷于五蕴身心二法,执为实有,不知五蕴身心二法,皆是自心妄缘变现,故有生死仑回之苦。”所谓众生就是死了生,生了死,这就是众生,他就是不得解脱,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他自从无始以来长劫受苦,没有别的,完全是因所造的业,无论是善业恶业,业识就来牵缠著,他就不得解脱。为什么呢?因他迷于五蕴身心二障,他就是有我执法执有身心,以此二执就把他缠住了。身心二障其实都是空的,但他就是执为实有,认为是真实的,他不知道五蕴身心二法,皆是自己的心妄缘生出的,所以就有生死仑回之苦。
       
        《百法明门论》说真俗二谛,就说俗谛皆是真如自性所生,故真俗二谛虽是一个,其实是一体是一个,完全是真如自性第八识所生。真俗二谛从体来说虽然没有差别,但若迷真就有生死,悟真就了生死。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心,悟了心,大道即现面前即解脱,迷心则所有世间法皆是生生死死。我们闻了佛法就要好好的修,修是怎样的修呢?就是要明白般若的真理,般若又是什么?般若无形相,般若者众生之心也。众生的心又在哪里呢?心是空性,无方所无定所。现在我们为什么有生死呢?因“不如实知,一真法界,不如实见,一真法界”,我们不知道自心即佛,只见到自己的肉身,没有见到肉身里有个心性。由于不知道又没见到心性,故迷于一念真性,一念善就一万年善,一念恶就一万年恶,妄认有人有我,有人有我就有分别就成世界,世界怎样的发展还是依于一念。一念是什么?迷头认影,妄起分别是为一念。先德云:“只此一精明,余二皆非真”,世界无论怎样好怎样坏,就是一个心,一切所做的所想的皆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何必拼命去争取呢?下面时间给你们发问。


问:佛法的止观,止是止什么,观是观什么?
师:止是止恶、止妄、止心不动,止就是灭,灭而不生,不生即寂灭,寂灭即不生,不生不灭即是你的涅槃,即是佛性。观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叫你念念不忘,二六时中不离这个。照者就是明明白白看见了,寂是有却又寂然,湛然常寂,寂而不动,不动是如如不动是不生灭。止观两者合起来,就是寂而常照,灭而不生。寂者就是常照,心中常放光明,没有一刻间是黑暗的。灭者就是灭而大定,永远是那伽定永远不出定,这是佛的境界。


问:《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何义?
师:我们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说是在内,内无有,说是在外,外也无有,说是在远处,远看远无有,说在近处,近看近无有,十方法界皆看,十方法界皆没有。若没有看见,是不是没有心性存在?但一切东西却又都是心性生,故是有心性。若有,它是在哪里呢?无方所无定所,若有方所,则就是固定的不能动,不能动就变成死的就不是宝贝。若说能动完全能动,又变成妄想了。这宝贝无方所无定所,你说在哪里呢?哪里都没有。你说又在哪里呢?哪里都有。佛性这宝贝到处没有到处有,所以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只有无所住而没有心,则是空无断灭。如果只有心而没有无所住,则心就住在一个地方成死的,又没有用了。这心性,若是有住则成死,故说是无住,若无住则空没有了,故说生其心,又有此心。“无所住”是没有,“而生其心” 又有此心,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非有非空,即有即空,不落二边而显中道。


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师:有处可归就是归到生死里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要归到何处?并无处可归。无归才是真归,有归皆是生死。“一心生万法,万法归一心”,一心是个大虚空,你要上哪里去归呢?到处都是你的佛性,哪里有去有来呢?有去有来才有归,无去无来哪有归呢?若有归就是归到阎王殿里去了。


俗谛可否就是妙有?
师:妙有有二种讲法,你问的俗谛就是妙有。俗谛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心生出来。有而不有,不有而有谓之妙有。没有这东西但现在有了,有了这东西又是哪里来的?不有之中忽然而有这东西,故称为妙。所谓妙有者意谓玄妙不可思议,不知如何而有这东西才称为妙有,山河大地一切所有皆是妙有。“真空生妙有,妙有归真空”,所有一切东西皆是心性所生,心性是空的,真空生妙有,妙有又怎样归真空呢?真空寂灭,万相皆寂灭,故说妙有归真空。另一种妙有的说法,刚才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是妙有,你说它有又没有,说没有又有,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你的心,有而无有,无有而有,故叫妙有,依真谛说,真空不空即是实相,实相无相就是真空,真空就是自性,真空不空就是妙有,妙有不有就是真空,真空妙有非一非异。   心地法门(三)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今天是第三次讲心地法门。我们修行是为了生死,怎样才能了生死呢?诸佛同宣,群经俱载,没有别的,一心而已。能明白心性,就能了生死。若不明心性,无论修什么,皆无法了生死,就在六道仑回。其实只有五道,因人死后全堕恶道,人道尚难得,何况天道?故说只有五道。为什么人死后全堕恶道?因不明心性,根本不明白佛法真理。真理是什么?心性是也。那我们修行人是要怎样修行,才能明白心性呢?“切莫外求”,就是修你自己的心啊!一般修行人都是外求,又是修这个法门,又是修那个法门,法门虽多但全是心外法,心外法全是生死法。“但悟一心,即超三界”,你能明白心才是真修行。


        四祖道信:“恒沙功德不离方寸,神通妙用只此一心”,修行了生死的功德有多少呢?有恒河沙那样多。这功德从哪里证来的呢?不离你方寸的心啊!修到好处有了神通,一切的事情都见到都知道,一切不用费心力,心意念怎样就怎样,这是什么作用的?只此一心,不是外边来的,不是天生地长的,你本有的心就有如此的妙用。黄檗禅师《传心法要》:“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 此心是什么?此心就是佛,你本来就是佛,心外更无别佛,“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就是这一个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没有第二尊佛。“此心明鉴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我们这个心就是这个样子,光明清净,不受一丝污染,:就跟虚空一样。这里要特别说明,这虚空可不是天空的虚空,天空的虚空虽是空,但它会遭受破坏,比方屋里的这个空,各位把位子坐满后,这个空就受破坏就没有了。但佛性的空是不会受破坏,维摩诘的客堂很小,但却能容三万二千个座位,我们心性的空就是如此不会受破坏。“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心里动念想怎样的善怎样的恶,心起一个吃斋念佛的好心,那心就不空,就有个吃斋念佛。若动念去杀仇人,那你心就不清净,有杀人的我,有被杀的他,这个心就不空,法体也就受到严重伤害,因为你著相了。如你杀人,心中就有嗔恨心的种子种在心里,如此就有杀人心、嗔恨心,你心不忘就是著相。等死时,就随杀人恶业去投胎。再投胎再出生,今生杀人,来生就被杀,今生吃羊,来生被羊吃,如此循环受报应没有了结。《传心法要》又说:“无始以来,无著相佛”,真正修行要修清净心,无始以来至无终,要想成佛,不能有一丝相在心中,因没有著相佛,佛无有相, 佛就是清净心。

     
        《百法明门论》说:“一切法不离二谛,一者俗谛,二者胜义谛”,俗谤就是一切世间法,胜义谛又称为真谛也就是出世间法,这里没有生死,完全是佛法。胜义谛门诸法皆空,无论什么东西不作有看,无论什么现在面前皆看成是空。不只诸法皆空,“乃至唯识真如皆空”,不只有相的皆空,连无形的空也空。俗谛一切皆有,胜义谛一切皆空。两者虽如此完全不一样,“其体不异”,就是一个心,俗谛是心造作出来,成佛作祖的真谛也是这个心作出来,故说“心、佛与众生,三无差别”。心既是一个,为什么又变成真俗二谛呢?俗谛又是哪里来的呢?“从缘而生”,心随染缘就造恶业,随净缘造善业,而成一切世间法。虽从缘生,“缘生无性,其体是空”,缘生既然是无性,今天有,明后天可能就没有,因它没有自性。自性是永远不变,没有自性则就是临时有,结果都是空了。完全都是空就是胜义空,也就是佛性,因我们佛性根本就是空。但佛性也能随缘而造出一切世间法,故立真俗二谛。


      如果人执著世间法皆是真的,拿肉身当宝贝,与人斗争,争取名利,“纵经尘劫,终至生死”,永远无法解脱。“若悟胜义,即俗谛不执著,速证涅槃”,如果能了达心性就是在世间法,不是另外讲求出世间法,能在世间法中了别一切东西皆是我心性,在大乘法上就说是“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法无不还归此法界”,天地万物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皆是心生出来,而且一切法毁灭时又回到此法界来,法界者就是我的心。若能明此道理,对于一切世间法,无论是好是坏,眼见好心没有好,眼见坏心里也没有坏,也就是心不著相,心不著相,虽处世间法,而能速证涅槃,如此就不用说真谛、俗谛之别。

      “纤一相无所得故”,能明白一心,各位想一想,只有一心时,若这是真的,那假的在哪里?没有假的对照,哪里有称呼真的?同样道理,说是黑的,没有白的相对,哪里有黑的?说是东,没有西的相对,哪里有东?若这样,心也就无心了。虽是心也不能说是心,因它没有形相,说不出它是什么,故“纤一相无所得”,不能说它的名字,心里也就没有它,心空空洞洞的,一点东西都没有,这就是你的佛性。


        《大乘起信论》说:“一切境界皆依于心念,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一切眼见耳闻鼻嗅的一切境界,皆依心念,皆是妄想心生出来,若能修清净心,没有一切心念想像,没有一切妄想,则就没有一切境界,一切就都空了,所以一净一切净,心一清净一切皆没有。经云:“心、佛与众生,三无差别”,成佛是这个心,众生堕恶道也是这个心,若能善用其心则能成佛。何谓善用其心?能把娑婆世界看空,无论有善有恶,一切皆不著相,即是善用心,即是佛。修行人要好好认定自己的心性,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若是心外有法有佛,皆是魔道,故曰心外无法,完全就是这一精明无相心性。这心性二六时中常放光明,故曰精明,但凡夫就是看见。“众生体性本来光明,无可生无可灭,只是本佛”,我们佛性本来就是个虚空,没有形相可见,虽然没有形相,但一年到头放光常照。佛性不会生长变大变小也不会毁灭,无可生无可灭,就是本来的佛,人人具足,个个不缺,佛是如此,众生亦是如此。“众生与如来及一切法,皆同一体”,众生是这个心,佛也是这心,“众生如是,诸佛如是,一切法亦如是”,无论修什么法还是这一个心性,“若能如是解,诸佛常在前”,能明白此道理,十方世界诸佛常现在你面前。

        古德有颂云:“此家风,天地空,生死去来有何踪?遥空月落波池里,佛与众生一性中。”佛门的家风就是天也空地也空,一切皆空,成佛作祖的家门里没有杂乱的东西。天地皆空了,那里有生有死呢? 遥远天空的月亮在水池上,水现出月亮,一个池现出这个月亮,千池万池也现出这个月亮,其实这些月亮哪里来的呢?“佛与众生一性中”,千差万别的众生有如千池月,但众生的佛性是这一个,佛的佛性也是这一个,犹如千池之月其根本就是遥空之月。

        圭峰禅师说:“一切众生皆有空寂真心”,一切众生的佛性皆是真空空寂之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无始以来我们的自性是清净无污染,“灵明不昧,了了常知”,如说它是如死般不动,却又寂而常照,灵明不昧,没有一分事不知道的。“尽未来际常住真心”,无始以前是它,无终以后还是它,完全是这个常住不生不灭的真心。这真心叫什么?“亦名佛性, 亦名如来藏”,如来藏亦是第八识另一种名词,佛性就住在里头。《涅槃经》“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常住真心无有变异”,我们的佛性、自性不会变异损益,而自性的智慧是本来就有,不是修来的,而且无有一处不是它,故般若的法门是应用无边的。般若在哪里呢?就在我门身上,故古德说:“朝朝从佛起,夜夜抱佛眠,形影不相离,对面不相识。”

      《传心法要》:“此灵觉性,无始以来与虚空同寿”,我们的真如自性也就是灵觉性,与虚空一样同寿没有毁灭。又说:“性即是心,心即是佛,心即是法”,佛性到底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心,与心没两样。我们心又是什么?心即是佛,不是心外有佛。佛法又是什么?就是心性。“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性”,修行要是能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则到处所见皆是我的心,就是了了见本性。“只个不住一切处者,即是佛性”,这个心到处都有到处没有,不住一切处,恍焉而有,忽焉而无,这不住一切处的心是什么?这就是你见到的佛性了。“亦名解脱心”,你这叫大解脱,因这里一切视同无有,内空身心,外空器界,没有一点阻碍,故是大解脱,这“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如于未得之士,努力加紧功夫”,我们虽没证到心性,但要加紧在心性上用功,“功成自会”,不用著急只要用功修,功夫到这程度自然了会,故说证者方知。“会者,一切处无心即是会”,无论看什么善什么恶,只准眼见不准心见,只眼见则过境不留,虽见境界但心没有,则不随境转,心就是无心,佛法就修成。“然无心者,无假不真”,对于一切事皆无心不著相,一切不认真也不认假,完全是无心,则没有一份假不是真心。能到无心的境界,杀人放火是真心,吃斋行善也是真心,统统是真心,没有一份事不能是清净心。你要是有分别心,就有世间的、出世间的,那就两样心。若不分别,完全不著相,无论是真是假皆是一个心。真、假是众生妄自分别的。何谓分别真假?假者是爱憎取舍,有爱心见钞票就爱,如各位老师,上面突然命令你们把这个月薪水捐给公家救济贫民,这虽是好事,但你们心里绝没有高兴心而有奥恼心,这就是爱憎心,爱憎心就是假心。真心没有这些爱憎,不只一个月薪水捐献出来,连肉身都能舍,一点烦恼也没有。如果有爱憎心,一个月的薪水都舍不得,你能舍掉肉身子,渡过苦海,到佛住的波罗蜜地方去吗?若舍不掉肉身则在哪里呢?就在生死里仑回。爱憎心与不爱憎心二性空,能把爱憎心与不爱憎心二者合成一个,而心无心,无心则不著境,单见境但心清净不受境转,自然解脱到彼岸。


      古德:“一念无事,众生即佛”,随时随地心一个转念,转念什么呢?转念空净,一切都无有,这就是叫你开悟,开悟之众生即是佛,这里没有众生。有众生就有相,空净里无相,无相就是佛性。你能一念清净即法身现前,你就见到法身。“故知万法尽在其中”,一切法没有一点是心外的,完全是心所有。何不“从自心顿见本性”,既然知道这样,何不赶快从自己心中去探讨,来找到看见本性呢?《菩萨戒经》又说:“即时豁然,还归本性”,就在这时忽然大悟,悟到空性里一切无有,完全无有就是我的空性,空性即是法身,这就是还归本性,见到法身。“一念清净,即法身显现”,法身能现一分钟,就见到自己本性一分钟,一天能有十个转念,一天就能见到自己法身十次,能如此,保证你不随恶道。


      “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要证菩提是要怎样证法呢?没有别的法门,就是二六时中看自己的心,能把心看空看没有了,这就是自己的本性,自己的佛性。《心地观经》又说:“菩萨妙觉无难事,真善知识实难遇”,要证菩提妙果并不难,古人曾喻为:“如箭射地,无有不中”,要想修行断生死,如箭射地一样,即使闭著眼睛也能射中,没有不中的,所以说修行了生死并不是难事,“真善知识实难遇”,难的是修行找不到路,没有人告诉我们方法。既得人身又闻佛法,又知道佛法的道理,则修行有什么难处的呢?善知识又是什么呢?“即是正路”,我们找不到路,他告诉我们正路,我们就不会走错路了。“令正知观性,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无起,当下就是无生”,叫你修是怎样修?就是二六时中时时刻刻好好观心,能使心信而不疑而照此话去修,这叫起正真般若,就是真正知道般若的道理,知道后就来观照你的心,一刹那间,一个转念空性,你那妄念统统没有了。“若识自性,一悟即真”,若真切明白此道理,一个转念悟到空性,所有的妄想皆变成真心。


      《宗境录》说:“无一门不通此道,无一法不契此心”,八万四千法门,无论哪一门,赵州说:“条条大道通长安”,没有一法门不通心性,没有一法门不契此宗,先德说:“修行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是故“过去觉王因此成佛,未来大士仗此证真”, 过去佛就是凭心性成佛的,未来成佛的,还是凭心性而证到正果。“无心为真心,无门为法门”,悟到心性就是宗旨,没有第二个法门,没有修的,找不到门路的,这才是真正法门,因法门是个空性,连形相都没有,哪里有门呢?有门皆是生死门,无门才是真门。自从初祖达摩大师到中国来,“以心印心,不立文字”,他一开口就说你们修行的不明心性,不懂佛法。那怎么办呢?他就说:“以心印心,见性成佛”,哪里还有其他事呢?现在各位有什么问题,我们来研究一下:


问:古德说佛性如“水中月”,这是何义?又佛性是否有光明?
师:古人说“佛性江中月,禅性水中天”,佛性是什么样子呢?哪里可以见呢?古人就形容佛性如江中月亮。佛性到底是什么样子?你看清净盆里照出的月亮,就如珠在玉盘里,不动而动,动而不动,根本就没有动,叫做如如不动。你愈看,心里愈清凉,浓浓的,佛性就是这个样子。“禅性水中天”,我们禅性如清水照出天的样子,禅性就是这样。修行人无论见到什东西,如见到光明是如何的好,只准知道只准看,心里也不要住在上面。偈云:“光明智慧灯,照见心法界,欲求真实性,一切无所见。”我们的心寂而常照,永远万世放光明,心灯的光明是从哪里来?智慧就是如此光明,佛的智慧就是这样,凡夫的聪明没有这种光明,“照见心法界”,法界就是心,光明智慧灯就是照见我们的心,“欲求真实性,一切无所见”,若真正在这里找你的佛性,却又没有,你说没有相,又现出这个相。你要是说有,却又没有,一切无所见。偈云:“诸佛甚深寂灭法,旷劫修行乃得知,汝今能开此慧眼,我等诸佛皆随喜”。诸佛修成是修什么的?他就是修甚深寂灭般若法,寂灭法是什么?寂者寂而常照,灭者灭而不生,要是说死了却又常照,说是灭了是灭而不生,既然不生就不灭,不生不灭而又寂而常照,就是寂灭法,诸佛成佛者就是修这甚深寂灭般若法,“旷劫修行乃得知”,我们要修无数的劫数才能修到这种程度,“汝今能开此慧眼,我等诸佛皆随喜”,你能把这明白了解,所有十方诸佛皆来恭喜你。


问:某净土法师说念佛不在多,贵在临命终时的信心,这说法如何?
师:念佛若是阴腔阳调,今天多念、明天少念、忙也不念、有病也不念、懒惰也不念,这种念佛没有功德。念佛四种念法: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追顶念佛。如修观像念佛法,阿弥陀佛丈六金身站在须弥台上说法,前面金鼎上之檀香,香烟缭绕不散,直入虚空,到天空结成香云盖,金光灿烂的那种好看。你再看空中旗幡伞盖,布满虚空,这不是很庄严吗?再看前面广场,无量边际的大,全是布满大莲花,青色、黄色、白色、红色、有各种颜色,每一朵大莲花皆大如车仑,皆有一尊菩萨在上面,左边有观音菩萨,右边有大势至菩萨,对著大众说法。你看到这样西方净土的境界现出来,你还会没有信心吗? 既然有了信心,我们娑婆世界怎能和这种境界相比较呢?这种境界这样好,谁不想去呢?你想去这不就是信心坚定吗?想去是要怎么去呢?所以时时刻刻就要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来接引。真正有没有阿弥陀佛呢?这件事很渺茫。一般修净土的说自力、他力,仗自己念佛的力,再仗阿弥陀佛的愿力来接引,你想一想,真有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吗?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就只有一尊佛,那里有东方,西方,哪里有阿弥陀佛呢?若说没有,境界清清白白的现在面前,你能说没有吗?既然有,这又是哪里来的呢?完全是自己的心啊!你的信心坚定,就能变现这种境界,“一切唯心造”,完全是你自己的心造出来的。你念佛的时候,愈是看到这个境界,你就愈念,愈用功念,这个境界也愈真切,你开著眼是这个境界,闭眼也是这个境界,等你死时上哪里去呢?你要上天,没有天给你上去,要下地狱,没有地狱可去,要去找阎王小鬼,阎王小鬼也没有,就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则你上哪里去?你死时在这个地方,一步也没有动,这个地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另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也就如同般若波罗蜜,有了般若,你不起坐,就是涅槃彼岸,所以都是你的心。要是你信心坚定不移,生死地即是超渡的彼岸,如你妄想心作用,佛的西方净土即是生死地。完全是心变现,并没有别的。  问:“若见缘性,即脱缘缚”是何义?
师:一切世间所有东西皆是从缘生的,缘没有佛性,当然所生的这些东西也没有佛性。既然没佛性,为什么又说所有东西都有佛性,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我们佛性充虚空遍法界,譬如我这个手没有佛性,但这屋里统统都是佛性,我手就在佛性里头,我这手怎样动,它都离不开佛性。本来我这手这肉身会烂掉毁灭,哪里有佛性呢?佛性是不会烂的。偈云:“如鱼在水鸟飞空,往返周旋在此中”,就像鱼在海中,无论游到哪里,鱼总是离不开海水,鸟在空中无论怎样飞腾怎样盘旋,总是离不开天空。鱼如果离开水就会死亡,鸟离天空亦然。是知缘虽然没有性,缘无论怎样都在性里头,它离不开佛性。既然离不开佛性,当然缘性即是佛性,佛性即是缘性。这就是说缘没有性,但它能依佛性起作用,如佛性在耳能听,在口能言,在舌能知味,在足能奔,在手能捉,手、口、耳、足等是缘,我们佛性与缘合成一个就叫做缘性,如此佛性就变成缘性,缘就利用我们的佛性来造作一切事物,故曰:“缘生无性,其体是空”, 但是此空是不空之空,就是众生本有本体,长劫以来,被无明覆蔽,也就随缘受这生死仑回之苦。吾人若能一念回心,被缘缚的佛性即刻回复本位,我就当下解脱,这就叫“即脱缘缚”。是知缘本无佛性,但体是充虚空遍法界,缘就利用我们的体来生出所有这些东西。我们这空性遇缘就如胶似漆,一拍即合,粘得死死的拿不开,拿不开就随缘生随缘灭,生生死死没有了结。“能见缘性”,就是说你能知道缘会籍著佛性,来起这些作用,这叫见缘性。性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不是缘本有的,你能知道这个道理,我们佛性就不随缘利用,这叫脱离缘的关系,生我的缘就消灭不能起作用了,我们这性就不受它利用,我们这性就独立成佛。你不见缘性你就随缘去,缘有生灭,你就有生灭,你的性给缘扣住了,你离不开缘。为什么离不开缘呢?因为无始以来自迷本觉,遇缘则生,缘散则灭,遇缘者是遇父母交合,即投胎于母腹是谓则生,缘散者是谓生老病死。何以故呢?因你不知道你的佛性,是谓自己迷真逐妄,罔知返本。既已投胎母腹不知随缘再生,反而心生喜慰,认为得其安乐住所。其实你自己的宝贝给人家用,你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你认假为真,认贼为父,你本来的佛性变成神识了。神识随缘而生生死死,神识随父母缘投胎就生了你。你一明白神识是佛性,神识就转成佛性,这样还有生死吗?


问:若见缘性,即脱缘缚”的修法是如何?
师:就是要你无论见什么皆是自己的佛性,见天是我佛性,见地也是我佛性,完全都是佛性,就全妄皆真。所有东西皆是神识变的,我现完全没神识,完全都是佛性,佛性就是我,我就是佛性,这叫见缘性即脱缘缚。无论见什么皆是佛性,则你就自己作主,缘对你起不了作用。神识找不到缘,神识就回来,全妄皆真,神识也变成“真”也变成佛性,这就成佛了。


问:知道这个道理后,平时就在这上面用功就对?
师:不是就这个,凡是圣人的语录,句句皆是如此,明白一句,统统全明白。所有的东西你是认为真的,这就是缘生(缘生即生死)。你要是认定是假的,全是我自己佛性造作出来的,修全妄皆真,则这完全是我佛性,这些东西就与缘没关系了。假如你认为它是你心外之法, 你就随境转而生生死死没有了结。你要是认为全是你自己的心,经云:“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法无不还归此法界。”所有的东西就都回到法界真性来,全妄皆真,都变成真,真就是空性,这还有生死吗?  心地法门(四)讲


            禅定法门是最高无上的法门,古人说最为神妙,因它能发起心性上无漏的智慧。一般菩萨的智慧还是方便有馀的智慧,只有佛的境界才是无漏的智慧。证到无漏的智慧,就有一切的妙用,意念什么就是什么。一切万德妙行,一切神通妙用,及心性上的光明,都是由禅定中发出来的。所以声闻、辟支佛、菩萨等三乘圣人,想要学成佛作祖的圣道,也一要修禅定。要是不修禅定而修别的法门,是无法得到神通的妙用,及一切万德的妙行。即使是修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也是要修十六观禅及念佛三昧。所谓念佛三昧就是念佛的定力,一心无二,一心清净,心里没有别用,二六时中,念念不忘,心心相应,忽然触著碰著,砰地一声,桶底脱落,一片光明,这就是开悟。你若能忽然间一个转念,悟到佛法就是自己的心性,本来是清净的,哪里还要以上修十六观禅的功夫?根本不用,你的心本来就是佛性就是清净,哪里有烦恼呢?心本来就具足无漏智慧,心就是佛,没有别的。你能信自己的心去用功修禅定,这就是最上乘的禅,这就是一行三昧或称真如三昧,真如三昧是一切三昧的根本。你能这样二六时中不停的修习,自然就能得到百千的三昧。自达摩祖师到东土来传“以心印心,见性成佛”,没有别的就是传这个心性法门。


            心的自在不受任何影响,天不能盖,地不能载,因天与地都包括在心之内,,它没有来去,也没有障碍能挡住它。它是什么样式呢?说长不长,说断不断,也说不出是什么颜色。它是在哪里呢?身内身外都没有,皮里肉外的中间也没有,到底它是在哪里?哪里都有,但又不能见,何以故呢?如太虚那样玄妙,无相可见,无法说明白。你要想拿出一样东西来代表它,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代表,悟时只有自己知道,没办法加以说明。这个心就是佛,是十方最灵通的东西,纵横妙用皆是它,可是众生自己却都不知道自己真实的心。布袋佛又说:我有一尊佛,世间人没有一个明白的,虽然人人个个具足,自己就是不知道。这尊佛既不是用木雕也不是用什么塑成的,它清净光明没有一点灰尘,也没有一点色彩。你无法把它画出来,小偷想偷也偷不去,因它没有形相。它的本体本来就是清净光明,不是清洗拂拭才清净的。说起来虽然是一个,要是分身就有千百亿化身之多。



        南狱慧思大师说:“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修行是为修圣道,圣道离我们并不远啊!你不用各处乱跑去追求。那么圣道究竟在哪里?只要向自己心里去求,不要向别的地方去找。若向心外找,你永远找不到这个东西,即使找到也不是真的,圣道就是你的心,不是心外有这个东西。若二六时中你就向自己心求,在心上用功,哪有求不到的呢?哪有得来不是真的呢?又说:你要是忽然领悟,道源性海的圣道就是自己的心,你就打开了自己的宝藏库。这宝藏库不论是隐是显,它那光明灵通的本来面目就现出来,这就是心的本源。今天你听讲后,心里来个转念,知道成佛作祖的就是这个心,你的宝藏库就打开了,也就明了实相就是自己的心,并没有别的,如此在或隐或显之间,没有一处不灵明通达的。不论开悟与否,每人皆具有此道源性海,不是说圣人才有,凡夫就没有。凡夫众生一切的吃喝,一切的应酬造作,那样不是心造作现出来的?但是没有悟的人,心迷迷糊糊的就不知道,开悟的人就看得清清白白的。又说:你一个人独行也好,独坐也好,但是你心在独行独坐中,它能生出千百亿化身,但凡夫自己就不知道,只能看自己独行独坐,为什么这样说? 因一念即现出一个化身,万念就现出万身。本来就是这一个肉身,但心却有无数的化身。又说:心性的千百亿化身已经充满虚空了,你看时还是个虚空,连一点微尘都没有,哪有身子呢?这心就有如此的微妙。又说:要是提到心这个宝贝,没有一件东西能与之相比。虽千百亿化身充满整个虚空,但虚空里连微尘都看不见,哪有这个东西呢?就是这么微妙,说起来自己都会发笑。这个宝贝用起来就像明珠放光一样,只有光明的影子,明珠你看不见。说法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用想顺口就朝外流,犹如明珠外滚一样。又说:会听法的人,平常无意间所听闻的佛法,就觉得有不可思议的好处。所以真会听法者,一句听明白就能有悟解。这个宝贝微妙难以思议,若要用一句话来代表,这一句就是心啊!你能知道就是这个心,一即一切,一切都是这个心。



            悟了心性的人,无论怎样修,都是在心上用功,每天十二时辰,没有一秒钟离开心性,这叫“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你认定心性,一切动作修行皆是心性,如此不修而修,修而不修。你在二六时中“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用功中,忽然间生,忽然间熟,这就是用功时,觉得功夫很好了,忽然间又退步了,这时不要灰心,再提起功夫,一用功又好。“生”是功夫退步,“熟”是功夫得力,不论是生或是熟,你能这样修,今生一定能解脱成圣人。六祖说:“终身不退者,定入圣位”,你能翻转不停在心性上用功,终身不退,二六时中都是这样,你一定解脱入圣位。大珠和尚说:“顿悟人不离此生,即得解脱。即修行时, 即入佛位修”, 无论是看经、听讲或修禅定,二六时中不离这个,你今生就能解脱。虽然现在你还在修行,还没有真正成圣人,就在修行时,你已经入佛位修了,所以说“虽在生死地,我已出生死”。又说:“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而修,取证无有是处”,这种功这种功德道业,由行为本,修行才是道业的根本。若只明白道理,不能制心用功修,你的心还是妄想纷纷的,要想证到成圣人还是不可能的。禅宗门下修行的人,不讲禅定解脱,只讲叫你明心见性。你可能会起疑问,前面说禅定最为神妙,现在怎又说不讲禅定呢?这一点并不冲突。禅定是叫你用功夫的,现在说不讲禅定解脱,因一见性,禅定解脱都有了。所以现在不讲禅定解脱,就只要求你见性,见性即是禅定即是解脱,统统在见性之内。天台宗教义也说:顿悟即佛,没有次第的差别。所以哪有禅定解脱的分别?又说:即使你是刚顿悟的初心,就已经证到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了。这样的顿悟直入如来地,哪里有阶级梯次的差别?心性是平等法界,统统是一样,没有高低,没有长短黑白,没有去来。既是平等法界,哪里还说悟与不悟呢?悟是这个,不悟也是这个。这无住真心没办法修,因它本来就是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你如何修使它不大使它长呢?既然不可修,你要证什么呢?证是表示有所得,它没有东西给你得,根本就没有果给你证。没有执著什么法门,所以没有法可得。不是作什么法得来,所以不可修。如果能直下无心,就已经超出虚空之上了。虚空尚且无有,你更是超出虚空之上,哪里还有次第阶梯呢?你若未能顿悟无心,而有种妄想,必定要以戒定慧三无漏学佛的知见,来对治贪嗔痴三毒的大病,以便能制尽妄想,证到真心,湛然清净,空虚光明,无量无碍,没有一点丝毫差异,打成一片成一相。打成一片后,无论怎样行动作为,完全是真心妙用,因已全妄皆真。如此四面八方,上下十方,统统是一个大虚空,大虚空没有门,没有一处不是你的解脱门,统统是解脱门,不是说有的门可解脱,有的门不解脱,四面八方统统都是这一个大解脱门,而且这个真心,圆陀陀,光灿灿,体用一如,体即是用,用即是体,体用变成一个。到这时候,无修无证,一心清净,事事无有,成佛去了。百丈禅师说:“去住自由”,去也好住也好,一切自由无碍。黄檗禅师说:“随意而生”,愿意生到哪里就生哪里,不愿意生就不生,一切随自己意念。圭峰禅师说:中阴所向,天上人间,随意寄托”,中阴身无论到天上或到人间,皆随自己意愿,这就是《楞伽经》所说的三种意生身。三种意生身是什么呢?(一)、第三、第四、五地菩萨,修三昧得真空实相,寂而常照,灭而不生的法乐,能到一切佛刹,随意要到哪里去都没有阻碍,这就是三昧乐正受意生身。(二)、第八地菩萨,明白一切法的自性,如幻如化,隐隐忽忽,有而无有,无有而有。他能认无量的神力,到一切佛刹,迅疾如意,没有一点阻碍,这叫觉法自性意生身。这种意生身,能明白一切诸法都是他的自性,充虚空遍法界,无有一处不是他的自性,内外的一切根尘统统是他的自性。一切都在自性之内,所以要到哪里就到哪里去。 (三)、九、十地菩萨,能明白一切法皆是佛法。他虽然是九地或十地的法身,但一身能现出无量身,如镜中像一样,随时就能现出来。他可以随各种种类而出现相,如在人类就现出人相。虽然现出很多种类的形相,但却无施为无造作。这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心地法门(五)讲


      《华严经》说“心性是一,如来所悟,唯是一心。”一切诸佛所证悟的就是证悟心性,悟到心性就成正觉。学佛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认识自己的心性,心性是本有不是外来的。能认识自己的心性,就是认识自己本来的面目,自己的本来真面目,就是现在人人本具的清净心源。我们学佛法是为了生死,也唯有佛法才能叫我们了生死。我们想要了生脱死,必定要依佛的言教去修行。佛的言教是什么?就是戒定慧三个法门:一、戒,梵语称为尸罗波罗蜜,是清净无染的意思,清净是指身、口、意三业清净,身不造恶业,口不妄言淫语,意没有邪思,完全是正意正想,这三业清净,一切的错误统统没有。二、定,定是禅定,华梵双举之词,称为禅那。掸那在中国华言的意思就是思惟修,思维修是指心性,此心灵明不昧,了了常知。禅那新译为静虑,静虑是因静生定的意思,若心不静而妄想纷纷,就不能入定,你的心一静自然就定,所以称为禅定。《大乘义章》:禅定是总名,若分类来说,禅定有七种说法:(一)禅,禅是佛心宗,“经为佛口,禅为佛心”,所以佛的心宗称为禅(二),定,定是清净无染的意思,一入定时,就感到清净,无有一丝的障碍,唯有一念不起的清净心。(三)三昧,三昧是指正受无邪,就是在定中没有一点邪念。 (四)正受,正受是指不落二边,不著空也不著有,不落二边就是中道就是佛性。(五)三摩地,三摩地意思是“等”,等是平等,所有一切考虑,一切胡思乱想都没有,制心於一处,如如不动,没有一点思维,这叫三摩地。(六)奢摩他,就是止的意思,把心摄持不动,於染净皆没有感觉,染净皆平等,因心清净不动时,没有染净的分别,也就是不垢不净。(七)解脱,为何说解脱呢?因为完全住於佛性之中,已证到了脱的境界。无有一切束缚,在梵语称为目帝罗,译成华言就叫背舍,新译为解脱,所谓背舍是指把一切束缚统统舍掉。在修行的因地中,厌离烦恼,使劲在观心上用功,以心印心,熏习清净心,能这样就能得到无漏的无余涅槃,就没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时就叫背舍。背舍就是解脱,因以前在因地时属有漏,现在这些有漏因皆背舍没有了,证到无漏果,所以就叫解脱。但解脱有三种: (一) 空解脱,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自性平等,无我无我所,於诸法得自在,所以称为空解脱。(二)无相解脱,既知一切法空故,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若能这样通达诸法无相,即得自在,故名无相解脱。(三)无作解脱,无作又称为无愿,谓若知一切法无相,则於三界无所愿求,若无愿求,则不造作生死之业。若无生死之业,即无果报之苦而得自在,故名无作解脱。佛的第三个法门就是慧,慧是智慧,谓能断除烦恼,显发本性故。
     

      圭峰禅师说:“心也者,冲虚妙粹,炳焕灵明,无去无来,冥通三际,非中非外,洞彻十方,不灭不生,岂四山之可害?离相离性,奚五色之能盲?”清净心是冲淡空虚,无所拘束,微妙的视同无有,光明灵通,无去无来,却又冥通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而又普遍十方,不生不灭。心性无有形相,既无形相,哪有肉身?既无肉身哪里还会再受生老病死的苦?清净心无相无性,岂是色声香味触五尘之所能引诱?古德又说:众妙群灵会於一心,此心是天地万物一切法的根本,不管圣人与凡夫皆归於心性,心性是至尊无上最高贵,所以也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没有一法可与之相比,也没有一法可与之同等,实在是大道根源,这才是真实的法要。你要是信这个法,三世菩萨也是与你同样修学这个心,三世诸佛所证的是证这个心,三藏十二部经所记载的,也是在说明这个心。一切众生所迷的,也是迷此心。一切修行人悟的,也是悟这个心,没有悟别的。一切祖师所传的传此心,天下出家人所参访的,也是参学这个心。你要是了达这个心,一切一切都是这个心,一切事物皆是这个心。你要是不明白这个心,则所做的事,没有一份不是颠倒错误。心中不停的乱想,都是愚痴狂妄的心。这真体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是众生本有的佛性,是世界一切众生的根源。


      你要是能真正了达一心的宗旨,心外没有法可得。佛颂云:“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即了境唯心,便舍外尘相,从此息别,悟平等真空。”你不知所有的境界,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是你的心,於是见色就随色转,闻声就随声去,好的就爱,恶的就憎,一切见闻觉知,爱憎取舍都有,这就是你的心起种种分别。你要是知道天地万物一切都是自己的心,那你还分别什么呢?你就没有分别心了。既然了达外境就是你的心,你就完全舍弃一切的尘相。从此以后,你不分别外境,你跟外尘都没有关系,这时你就了达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平等自在的真空实性。


      《大乘起信论》说:“一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若心离於妄动,则一切境界灭,唯一真心无所不遍。是故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即无六尘境界。”所有五根对五尘的境界,完全是心妄动而有的,若心不妄动,哪里有境界呢?心若清净不动不起念,你的心哪里有万法呢?一切境界的相都寂灭了,所剩下的就是你那个清净真心。清净真心遍一切处,充虚空遍法界没有一处不是你的清净真心。三界是虚伪不真实的,现在有三界,都是你妄想心生出来的。你要是无心,哪里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呢?并没有六尘,既然没有六尘,你那个心哪里有分别呢?你的心要是有分别,你是分别自己的心, 因心外无法,你要分别什么呢?若有分别,是你自己妄心又动了,你分别自己的心。心就是一个没有二个,没有二个相对照时,这一个心也站不住也就空了。心不动时,哪有境界有相可看呢?所以无相可得。


      先德又说:心外有法,就是妄想在驰求。心外有这些法,就生生死死在六道仑回。心若清净无法,那就生死永断。经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 一切所生的法,都是自心显现出来的。论云:“三界无别法,但是一心作”,三界没有两样法,所有的法都是自己的心造作出来的。要是能真正信这个道理,能知道心外无法,就只是自己的心,那要怎样修呢?你就要好好打坐修定力,一有定力,清净心就现出来,这些心外法统统没有了。经云:如果能教化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教他能行十善,不如一刹那间,听讲这无相心,一心清净就入一相法门。所谓一相法门就是佛性,一心清净就入一相法门。你若真能了达自己的心,再能定慧相应,就已经了脱生死。


        六祖说:“心地无乱自性定”,我们的心为什么比喻为心地呢?因为大地广大,我们心也要如大地一样广阔宽大。广大才能容纳一切万物,我们心量也要宽阔广大,才能容纳一切善恶的环境,而没有感受。犹如大地一样,无论是好是坏都送给大地,但大地不觉好也不觉坏,一点也没有憎恶爱好心。我们心也要如大地一样,无论是好是坏的境界,心里没有这些东西。如果忽然心动,随时以定力制止,心里不存丝毫,则无一切烦恼。无论是什么善恶环境,心皆知道,但心一点也不存,这叫一切东西都有,但心里一切无有,先德云:“无事於心,无心於事”,能这样就是六祖所说的“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受一切见闻觉知的动摇。六祖又云:“心地无痴自性慧”。我们心性如同大一样,能容一切万物,而不为万物所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万物即是一心。此心清净无为,初祖说:“外息诸缘,内心不喘,可以入道。”先德说:“灵明不昧,了了常知。”依上文所述,不出一心之外,既已一心,此心不动,不动即不痴,所以说“心地无痴自性慧”。


      “任运寂知,遮照无二”,言任运者,二六时中,好的是这样,坏的也是这样,随遇而安,一切任运,没有说这环境不能随顺,争取另外的环境,而是完全任运随顺一切环境,心里没有一点分别,清净无为,而寂然不动,这就是“任运寂知”。“遮照无二,者,遮是定,照是慧,即定即慧,定慧等持,是名无二,无二即是一心。吾人若能善用其心,即是顿门定慧等持双修。



      为什么顿门要双修定慧呢?因为多生多劫的无明烦恼,遮障了我们智慧心,故须以定慧双修,来除去遮蔽我们清净心的深重业障。因烦恼的习气太浓厚,我们观心制心时,就观不进去,这叫观劣。因观劣,我们的心浮躁不安定。明明知道定慧双修是很好,但观心观不进去,定慧不能双修。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多生多劫的无明力量大,把我们清净心覆盖。我们船若的智慧,虽人人具足,但多生多劫被无明压住,现在想把般若一下子提出来,却拿不出来,因般若的力量太小了。般若力量小,无明烦恼力量大,所以遇善境被善境转,心就起爱心,遇恶境被恶境转,心就起烦恼,心总是被外境所转,心就无法清净。你拼命来制妄想,有时心能制得清净,忽然又觉得浮躁,如此动净互换不已,心不能安定恬淡。那要怎么办呢?你这是缺少定慧的遣荡功夫,你必须要用定慧的力量来制妄想。


        如果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随境转,心能转境,眼见色心不动,耳闻声心也不动,这样哪里还有外缘呢?没有外缘心就定。心不随缘,哪里还用修定呢?这就是定,因心不动就是定。既然不随外缘,心没有妄想,心也就空了,心一空也没有外境了,如此心境俱空。因心空,心如明镜鉴知一切,清净不受迷惑,这就是慧。如果妄想纷纷的“掉举”心太重,则必需要使劲用定力来制掉举妄动。定力要怎样用呢?就是依照佛法的教言真理,使心不随缘,如此心就寂然不动,这就是以定制掉举。打坐时,心有时又会昏沉想睡,使你不能制心,所谓“新参伯掉举,老参怕昏沉”,那要怎么办呢?就要以慧门来对治。智慧是怎样用法呢?就是依佛法来观空来定空性,使空性现出来。空性就是智慧,一有智慧,对一切就照鉴无惑,所以就没有昏沉,如此就能与本有的清净心相契合。用定力来治妄想,以心性慧力来治无记。所谓无记就是不思善不思恶,一切无有了,但又不知道是自己的心,这就是无记。你能空得一切无有,知道清清净净是自己的清净心,这样就不会落於无记。如此妄想心没有了,无记与昏沉也都没有了,这样对治的功德就圆满了。修行能到这种境界,虽遇到一切因缘,无论是善或是恶,皆认为是自己的心。既然没有乱心,也没有无记与昏沉,你那心是清静的,所以外缘无论是善或是恶,皆是自己的清净心,二六时中就是一个心。这时再绵绵密密,心心契道,定慧等持,任命双修,修而不修,不修而修,这时就是无事人,没有一切生死事,没有烦恼事。



        虽然修顿门的人根机有胜劣,根机胜的人,一闻即悟,事事无有。根机劣的人,听闻佛法虽然能明白,但因多生多劫的烦恼习气浓厚,虽知道真法,但无始以前的清净心,被昏沉掉举的习气覆盖了,使得这净心不能显现出来。那要怎么办呢?必须藉著定慧的功夫,暂时来调伏习气。虽是钝根的人,无明烦恼浓厚,今以定慧功夫对治,烦恼息灭,净心显现乃至无为。虽是钝根,这时一心清净,根本没有烦恼,哪里有生死?  心地法要答问(一)


问:佛法大义是如何?
师:佛说法四十九年,没说第二个字,就说一个“心”字。若有心外法可修行,我保证你是个凡夫,永远万世也不能解脱。为什么呢?因为心外无法故。所以说佛法就是这一个“心”字,千万千万不要走错路。即使你修净土,也要知道一心净土,修禅宗更要知道就是一个心。经云:“但悟一心,即超三界”,心又在哪里呢,所言心者,心无相也。你那个心是空的,所以它是无相,我们修行佛法就是修这个空性。这个空是什么?此空不是灭有才显空之空,此空是真空不空之空。不空之空就是我们的佛性,你说有,它是没有,说没有却隐隐忽忽有这东西。所有一切的法皆是它所生,称为真空生妙有。所谓真空妙有,所有东西包括我们肉身皆是妙有,真空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没有相,所以说是空。既然是空,是否就没有用了?不是的,真空能生妙有,我们肉身都是随缘生出来的,就是我们清净心随妄识,随父母因缘生出肉身子,我们要是完全明白这个道理,我不随缘。要不随缘,我们的心必须要有定力,因看缘当前时,就知缘都是邪都是不好的,我们要远离。要远离要凭什么呢?就要凭定力,所以我们要好好修定。你一有定力,定力怎样表现出来呢?如人家骂你,你也不觉有骂,因空性里没有骂。空性里也没有父母行淫欲因缘,等你去投胎。我们这心是空的,空就是我们的心,心就是我们的法身,法身就是空性,空性里没有一切东西,所以说大解脱。既然一切没有,我那心是很自在的,当然就是解脱。解脱又是什么意思?我们人在娑婆世界上,一切的行为,一切的造作, 一切的所有,就犹如一条绳,把我们捆起来。而且佛经上也说,我们天长已久在娑婆世界,就有如住在火宅。现在能知道我们心性是个空性,并且能抓住空性,我们就没有火宅,也没有绳索。没有绳索,我们不是就“解”了吗?没有火宅,我们不就是“脱离吗”?所以说是大解脱。解脱就是圆融无碍,圆融无碍又是什么呢?就是佛性,就是十方法界任我自在邀游,十方整个就是我一个空性,空性就是我的法身,我的法身就是空性,所以说是圆融无碍。如果心不清净,有一丝东西在我心里头,这就不圆融,这心就有碍。有了碍就随碍去投胎,你上哪里去解脱呢?有善碍就得善道,善道就是人天二道,你就去人天享受。有恶碍就堕恶道,如人家有无理对你不好的事情,你心里有嗔恨心,死后就得嗔恨心的身子,如蛇虎狼等,来报复他。所以心必须要求空空洞洞的,无有丝毫挂碍。既然无碍,没有生没有死,这不就是大解脱吗?


              空性这东西,说是有又没有,说没有又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它就时时刻刻在你心里,你那心灯常常放光,但你自己却不知道,你看不见这东西。它是常寂,寂者是湛然清净,心里一切都是清净,但你心里天天做些糊涂事,为什么呢?因你不知道你那清净心,你不能利用。此真心是空而不空,若你认定空不知真空,就成断灭空,修成也只是小乘佛法,你不能成佛。但真空不断灭,因无相才说是空,事实上它不空,空而不空谓之真空,就是空中有个不空。


        我们在定中,无论看什么皆是一种看法,不是二样看。如果看墙壁是墙壁,看茶杯是茶杯,看人就有男女老少,这样都叫两样看。你有两样看,你就有了分别心,你就有生生死死。我在前面已说过,佛法就是一个“心”字,只准一样看不准两样看。菩萨与我们凡夫的分别,就是他只有一观,他没有两样看,所以菩萨“见色知空”,无论看什么东西,他就认定是他的空性,不认定是心外的东西。所有东西都是我空性生出来的,所以都是我儿女子孙。既然都是我的儿女子孙,所以跟我一样,没有二样看,没有说疼这个疏远那个,都是平等待遇。平等待遇是什么?各位要知道,这就是平常心就是道,就是我的法身我的佛性。所以说佛性是平等,没有高低东西南北的分别,完全就是一个。既然是一个,没有比较对象,这一个也站不住也成空了。空里视同无有,寸丝都不挂,连寸丝这样微细的东西,我这里都没有。既然连寸丝都没有,我哪里还有生死呢?当然没有生死。如果有一丝东西,你不要怨别人,全是你的心变现出来的。你的心一空,你那八识田中空空净净的,你死时上哪里去呢?没有处去,不来不去。佛法说你那空性根本就没有死,死的是舍掉肉身,你那空性好好的,一点都没有生没有灭,你就证到空性了。你那空性连相都没有,哪里有生灭呢?佛法大义就是这样。



问:什么叫一心?怎样才能了脱生死?
师:一心之法就是圆觉妙心,圆者圆融无碍,觉者是大觉,心里明明白白的这个微妙心,说是有,恍焉而有,又忽焉而无,这种微妙是难以捉摸,只能嘴说却拿不著看不见它。这个觉心不动,它清清净净,既无相又不动,不来不去。然这个心不离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幻心是识心,识心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最后的识。它是心王,一切的事情都由它主宰,但在佛法上来说,这是幻心是假的。幻心是从哪里来的?就是大觉的真空佛性生出来的。有了它,我们的大觉就不觉,也就没有光明了。你要是开悟了,肉身即法身,妄心即真心,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你要是真正了达这个道理,我们肉身是假的,是有生老病死的东西,但我们肉身里,有真正的空性真法身,我们法身是个空性,它没有生老病死。你能知道这个道理,你就认定现在这个身子是假的,你不拿它当宝贝,你知道肉身里有真法身,那才是你的宝贝。你能知道这样,受想行识的幻心就变成你的宝贝,变成你的真法身,妄心就变成真心。为何又说烦恼即菩提呢?如你真正了达这个道理,你有了烦恼,烦恼从哪里来呢?所谓烦恼者都就是受想行识的识心,菩提心就是肉身里的真法身,真法身没有烦恼你能知道肉身里有真心有真法身,你这烦恼哪里还有呢?所以烦恼即菩提。既然如此,生死是烦恼,涅槃是菩提,所以生死即涅槃,也变成一个了。这就是告诉你,叫你使劲明白,我们肉身里有真法身,所以古圣人说:“五蕴身中有真佛”,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个妄心这个肉身里头,有一尊真佛,这尊真佛就是我们的空性。



      我们的自性真法身,,要是离开肉身子,肉身子就死定了。自性虽是不生不灭的宝贝,但肉身是有生灭有生死的,肉身的死亡毁灭,就是自性离开它了,并不是什么死了,因自性开肉身,肉身就不能支持就毁坏了,凡夫不懂,就说这个人死了。凡夫有生死,圣人没生死,为什么这样说呢?凡夫看到肉身不喘气就说是死了,圣人证到空性,知道肉身是假的,他那空性时时现在面前,他完全以空性为主,而空性根本就没有喘气,不像凡夫有呼吸,空性既没有呼吸,哪里有生死呢?不但现在这样,过去、未来也都是如此,它哪里有过去死,现在生呢?并没有。这就是说圣人以空性法身为身,凡夫以幻身为身。以空性为身,空性没有生死,所以称为圣人。凡夫以假肉身为身,所以为凡夫。你糊涂以假身为身,现在叫你明白幻身是假的,你那假身里有真法身,那你就应该舍掉肉身,认定法身为身。虽然现在还没有死,但心里不要认定肉身为身,能这样做,那你就没有生死。现在虽然仍在生死地,但你已出生死。如到报尽命终时,你的死有如脱掉一件破衣服,你心里很清净,没有什么感觉,你没有死。这就是叫你知道,肉身里头有个真身,有个真我,你能把真我时时刻刻把持住,你就没有生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你肉身气息断了,肉身烂了,你那佛性真我并没有毁灭,现在你能抓住佛性,你就是认真舍假,你得了真我的宝贝后,就不要这肉身假我了,就如等天热后,你就不要这破棉袄,你与它就完全脱离关系了。



        以上所讲的,就是要你知道我们自己本有的空性。今天你听说这个道理,但你仍不会利用它,佛法上这叫当面错过。你这宝贝时时刻刻就在你身上,你就不知道利用,有如金银财宝在你口袋里,你就是不知道,这个财宝就被你丢掉了,这叫做当面错过。要是你能真正知道它,你把它抓住,抓住是要怎样抓住法呢?就是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宝贝,时时刻刻这个宝贝就在你面前。这个宝贝是什么呢? 就是你的无相心啊!你就时时刻刻看著它,不准它离开你,时时看久了,它就不离开你了。以后即使不看,它也不离开你,因时间一久成熟后,你与它变成一个,它不离开你了,这样你哪里还有肉身子呢?你那肉身子也就无用了。虽然肉身还吃喝的,你对它不发生什么关系了。与肉身子不发生关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你肉身子有疼痒,你都不知道。圣人无论怎样皆没有疼痒,因空性里根本就没有疼痒,所以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身体,他的身体被歌利王分尸了,他一点痛苦也没有,因为他空性已经现出来,肉身没有什么知觉了,所以割截肉身,等于是锯死木头一样,它知道疼痒吗?你若有疼痒就是有感觉,有感觉就有冷有热,有一点冷就受冷,有热就受热,你这是神识,神识是有生死的。圣人他那个空性,连相都没有,哪里有冷有热呢?空性虽这样说,空性很难见啊!你能知道空性,虽还不能证到,你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第一点好处就是临终一念能念到空性,空性现前,你就了脱生死。如果你不能这样利用空性,最低限度,第二点的好处,死后来生还不堕恶道,不失人身,来生还能继续修。  问:何谓即心即佛?
师:我们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初步开始学,就认定我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一直到修成佛,还是即心即佛,没有二个。这就是说我明白心性,“一切法不作二观,大道疾现面前”,这是第一个证明,第二点,“但悟一心,即超三界”,你修即心即佛,定力能把心定住得没有一点妄想,虽没有妄想,但你没证到佛性,等你修成功,妄想断尽什么都没有,甚至心也没有佛也没有,事事无有,一片空净,哪里还有生死?哪里还有佛还有众生呢?这不就是佛了吗?


问:修即心即佛是否有阶段?
师:没有阶段,“即心即佛”从根本到顶统统是“即心即佛”,事事无有。你要是上根利智听了即心即佛,就一口认定我这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但你初步这样只是信而已,既没有知,更没有证,你只不过是信你这心就是佛。慢慢的你心能抓住“即心即佛”往前走,这就是修定。等你定力坚强,所有外缘都断了都没有了。没有定力才有外缘,有定力外缘自断。没有定力时,你若是男的,你有太太有事业牵挂,若是女的,你有先生有孩子牵挂,你这完全没有定力。



问:有定力见境就是见心?
师:你有定力,一切视同无有,也没有见境也没有什么的,完全就是一个定力。定力在哪里呢? 定力是空的,没有这东西。定力一空,遍地都是你的智慧。


问:有定力时,定就是慧?
师:心、定、慧是一个东西,一而三,三而一,这还是即心即佛。到这时候,心也没有了,定也没有了,一切视同无有,一片空净,空净即是心,心即是空,心即是法身,法身即空性,这就到顶了。


问:何谓实相?
师:实相就是般若实相,实相者无相为实相。般若就叫做实相,般若的空性是没有相,虽没有相又能起一切的作用,所以说没有相但又有这个东西。无相为实相,这是什么意思?无相是空的,没有形相可看,没有这个相就是空。这个空相是真空,不是断灭空。真空是永远不毁灭的,无始以前是它,无终以后还是它,过去、未来、现在统统就是这个东西,不生不灭,万古恒存,常住不坏,所以才称为是实在的。但它没有相,拿不著,看不见,所以虽真真实实有这个东西,但没有相给你看。实相者表示是永远不坏,这才是真真实实,才称为实相。你眼能看见的相,都是会毁灭的,唯有看不见的空性才没有毁灭,才是真实的宝贝。我们能证到这个空性,就是证到佛性,可以说就了生死。



问:要了达实相,是否除了打坐开悟外,没有其他的方法?
师:这句话说得有道理,你要是不开悟,很难明白实相。因没有开悟,你就是翻不过身,也就是说很难一下子就了达。刚才既然说是实相,为什么说看不见呢?实相无相,实相没有相给你看。若没有相,是否就空了?不错,是空了。但这空是真空,真空不空即是妙有。真空是什么意思?不空之空,谓之真空,真空并没有空,但却无相。虽无相即是妙有,它能生出所有万物。妙有又是什么丁?妙有不有,妙有非常微妙,说是有,却拿不著看不见,说是没有,实在是有这东西,隐隐忽忽,恍焉而有,忽焉而无。所以妙有是很微妙的东西,没办法说是有,也没办法说没有。总的来说,实相无相即是真空,真空不空即是妙有,妙有不有即是真空,真空无相即是实相。真空、实相与妙有,一而三,三而一,是一个东西并不是三个。



      你要是看实相,到处都是实相,因为你没悟到这个程度,也没师父告诉你,你就看不到。实相遍地都是,这房屋的椅子、墙壁、地砖、茶杯都是实相,她是女孩是实相,你是男孩也是实相,一切万物都是实相。因实相无相无不相,实相说是没有相,但无不相,遍地都是实相,没有一样不是实相,连蚊虫都是实相,你身上衣服一点布丝也都是实相,为什么这样说呢?没有实相,就没有这些东西,既然有这些东西,都是实相变现,实相所生,所以说实相无相无不相,没有一份不是它生出来的,它具足恒沙功德,天地万物无数的多,比恒河的沙还多,都是实相所生,所以也说真空妙有无不有。你要是明白实相无相无不相的道理,无不相者,千万差别的东西,佛菩萨一看就是“见色知空”,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空性。空性者就是实相,实相就是真空,说来说去又成一个,连相都无有了。凡夫则屋里的东西就数不出来,因大大小小的不知有多少差别。你要是圣人眼,一看都是实相都是空性,所以说“菩萨见色知空”。


问:实相具恒河沙功德,既然是有功德的实相,所生的万物为什么有生灭,而不生出没有生灭的?
师:实相具恒河沙功德说法,是说实相虽无相,而所生的万物有恒河沙那样多,功德表现出来有那样的多,所以说是有恒河沙功德,这是第一个说法。第二个原因,真心如如不动,动用无穷,虽然是不动,但真如不守自性,遇缘即生,我们真如清净心本来不动,如如不动, 不动如如,你说它动,它又不动,说不动又如如,不动又似乎有动,究竟是动还是没动?动用无穷,根本就没有动,但是天地万物一切所有东西都是它生的,所以说动用无穷。它一动起来,作用力是无有边际,无有穷尽。所以真如虽不生不灭,虽然有这样的清净,但它不守自性,不守自性遇缘即生。它自己本来是不动,但遇缘就动,就随缘与缘一拍即合,遇人缘就生出孩子,遇山缘就生一座山,遇什么缘就生出什么。缘是从哪里来的呢?追根穷底来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最后的识心,这识心就是第七识,第七识在第八识里生出来的。真如不守自性,随妄识妄心结成第八识,所以第八识是真妄和合,这里一半真如一半妄想,真如与妄想合在一起。真如不动,妄想则刹那不停。妄想遇缘即生,但它没有真如的根本就生不出来,它必须藉著真如的力量来生万物,所以,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因缘所生,既然是因缘所生的法,就没有不灭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缘生无性,其体是空”,因缘所生的法,它自己没有自性,虽然有现量当前,但都是一种生灭法,不是常住的。缘生法没有自性,终究会毁灭,但“其体是空”,它的真体永远不会毁灭。这缘灭后,真体遇另一个缘,就又随缘再去生,如此生了灭,灭了生,永远万世没有了结。凡夫不知真理,就认为人生了死,死了生,是应该如此。其实缘散了,我们就死,缘再聚合,我们又生,所以都是因缘生灭法。



凡夫如此随缘生灭,而圣人又怎样呢?如观音菩萨证到空性,为度一切众生,就现出三十二应化身的法相。故佛菩萨遇到什么境界,就现出什么境界的法相,但有相也好,无相也好,他统统是无碍自在的,所谓无碍自在是什么意思?他证到空性,他没有缘他不随缘,既然不随缘,所以自己愿意怎样就怎样,都是自在的,我们凡夫没证到自性,那自性是怎样证来的?自性根本不是证来的,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我们根本就有这个自性。自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真如,所谓真如者,真者不妄,如者不来,不来即不去。我们真真实实的佛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但是真如它不守自性,一不守自性,遇缘就随缘去,随缘去就是生出万物,缘散时万物就毁灭。所以我们虽有真如这宝贝,但我们没有主权,没有力量拿住它,它就不守自性,不守自性就随缘生随缘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我们自己没有主权,也就是我们太糊涂了。古德说:“若见缘性,即脱缘缚”, 我们随缘生随缘灭的缘,为什么有这个能力呢? 因为缘有这个性,这个性就是我们本有的真如自性。真如不守自性就随妄想,因缘去生生灭灭,我们要是能知道这个道理,就是见到缘性,见缘性就不随缘,不随缘就了生死。但凡夫没见到缘性,明明是自性随缘去,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本身的真如自性,随妄想因缘而生出万物,或生出有情的动物,或生出无情的植物或器界,这都是自性随缘所生,都是我们糊涂无知,我们的佛性被缘利用了。缘有力量时,我们就随缘生,缘没有力量时,也随著缘灭。在我们人类动物来说,这就是六道仑回,生了死,死了生,在六道里流转。在六道流转,就是永远万世在缘里头,随缘生随缘灭。所以古德说:“若见缘性,即脱缘缚”,我们要是能见到因缘的性,是我们自己的性,我们就不随缘就脱离缘的关系。现在这个道理,我告诉了各位,缘性就是我们的真如自性,不是因缘所有的,而是我们的本性,因无始以来,多生多劫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受到缘的蒙蔽,古人说是“认贼为子”,我们把缘认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於是就随著它生生死死。佛菩萨看我们的生死实在是太冤枉了,我们不应该有生死的。今天我们听讲佛法,知道这个道理后,我们就要把我本有的真如自性拿出来。真如自性是无相的,那要怎样拿出来呢?因知道这道理后,二六时中我就看著它,这也就等於把宝贝拿在手里一样,不放松它,它也就不得走开,如此缘也就随着消灭没有,我们也就脱离缘的关系而了生死。



问:有情众生具有佛性,无情众生是否有佛性?
师:不只有情众生有佛性,甚至我这破衣服的线纱,外面的微尘也都有佛性。若没有佛性,就没有这些东西,因一切东西皆是佛性所生。经云:“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法无不还归此法界。”这就说明所有我们眼见耳闻的一切东西,无论动物、植物、山河大地、微尘、一草一木,皆称为一切法,都是从法界流出,从心生出来的,“一切法无不还归此法界”,既然都是这个法界所流出,所以等到毁灭时,结果又都回到法界心性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一空一切空,一真一切真。我们这佛性是空的,这一个空就代表我这个心性是个空,我这心性是个空,天地万物、宇宙人生,一切都是空。因一切所有都是我这一心所生,所以说一空一切空。一切空即一空,虽然一切所有都是空的,这就是我一心空,没有二个,所以说一切空即一空。一真一切真,我这佛性是个真如,则所有统统都是真,没有哪一样是假的。因佛法没有二个,就是这一个东西,“一切法不作二观”。所以我这个心是空,这一切都是空,我这心说是心,这一切都叫心,我这心称为性,这一切都叫性。一切皆是这一个佛性所生,就有如父母生出这许多儿女,既然父母有佛性。孩子为什么没有佛性呢?所以一切万物都有佛性。

我在玉佛寺“教师佛学讲座”讲心性时,曾说:“所有东西皆有佛性,连身上的布纱,微尘,指甲的土皆有佛性。”我讲完后,接著另外一个法师对他们讲说:“只有动物才有佛性,其余的皆没有佛性。”那些老师下课后跑到我茅蓬来,说我讲错了,我就说:“你们都是老师都是知识分子,现在你们是众口我是一口,我不跟你们辩驳,现在我找书给你们看”,当时我就找出四本书来, (一)是《楞严经》所说,草叶线缕都有佛性。(二)是《佛学辞典》所记载,天台宗荆溪大师所说,连一切微尘都有佛性。(三)是唐朝庞蕴居士说:“难,难,十石油麻树上摊”,说我们修行很难,难到什么程度呢? 就如拿十石油麻到树上摊开晒,你怎能在树上摊开十石油麻呢?所以说很难。但庞蕴夫人就说:“易,易,百草头土祖师意”,说我们修行,为什么呢?百草头上都是佛性,没有一处没有佛性,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佛性里,修行哪有难呢?百草头上都是我们的祖师。这是第三个证明。第(四)是“生公(道生)说法,顽石点头”的公案,生公他老人家摆一堆石头,对石头讲:“阐提之人,皆有佛性,如果你们要是认为都有佛性,你们就点头,如果认为没有佛性,你们就不要动”,结果所有石头皆点头。如果石头没有佛性,它们能点头吗?那些老师没有深入经藏,就凭著自己的聪明乱说啊!

师指屋内东西,告弟子云:所有东西皆有佛性。



问:既皆有佛性,它能成佛吗?
师:都是能成佛。


问:若成佛能讲经说法度众生,这些东西能说法吗?
师:现在所有东西都在说法。


问:若在说法,为何听不见呢?
师:你没听见,这叫无情说法,现在墙壁正对你说法。鸡叫狗吠,鸟叫风声都是说法,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风声树响鸟叫皆是法音,都是说法。为什么这叫说法?有声音你能听到叫有情说法,听不见声音的叫无情说法。


问:鸡叫丶鸟叫、狗叫既没说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六波罗蜜法,为何说他们也在说法?
师:鸡叫狗叫是哪里来的?
弟子:是他们心要叫的。
师:既然知道是心里生出来的,狗叫是心,鸡叫也是心,鸟叫也是心,既然都是个心,这不就告诉你,这都是你的佛性,他不就是在说法吗?这些鸣叫都是佛性生出来的,你要是能知道这是佛性出来说法的,那你不就是见到你的佛性了吗?你能听是你的佛性,你能见也是你的佛性,这不都是一个佛性,它不就是在说法吗?鸡叫狗叫是有情说法,墙壁、桌子、椅子、地砖也在说法,这是无情说法,也是你的心性。这代表一切一切没有别的,都是心性,一切法不作二观,只有一个,这一个是无相,所以说是空性,这还有生死吗?


问:无情说法能听见它在说什么法呢?
师:你心定下来,你完全静到极点的时候,你就看见桌子是透活的,它正在说法,看墙壁也是这样,统统都会说法,你心里不静你就不知道。都会说法就证明它有佛性。你就要问,人修好命终后,佛性脱离肉身就到虚空去成佛,它们能这样吗?都能。既然都能,它是否能现身说法呢?它不能现身出来说法,因为它是无情说法,它成佛也是成无情的佛。比方说我们成佛是或看经书开悟,或打坐修禅定开悟,或听师父说法开悟,那它是凭什么成佛?因佛性充虚空遍法界,没有一处不是,可是这一点你要注意,我们说佛性充虚空遍法界,这个虚空不是你现在所看到的虚空,而是佛性的空。我们现在普通所知道的空是顽空,顽空能破能被占满,佛性的空没有办法破。佛性不是说在我们身上我们有佛性,它们没有,虚空满满的都是,这些东西都在佛性之内,没有佛性就没有这些东西,就连小至微尘都有佛性,没有一样没有佛性的,为什么呢?这些东西既不是父母生的,是哪里来的?是佛性生的,所以说皆有佛性。它生不是父母生,是佛性所生,它毁灭空没有了,那空到哪里去了?回到空里去,就是回到我们佛性的空里去,不是你现在所知道所看到的空,而是佛性的空,所以它没有出去。东西还存在还“有”的时候,是在佛性里,等它“毁灭”空了时,还是在佛性里,它出不了佛性,所以说它成佛去了。



问:心静极了与空性相应,就是听到它在说空性之法?
师:以前某位禅师在禅堂说法,告诉大众:“铜香炉已说法了矣!”,大善知识没妄语,他要是没看见,他不能随便说。他既然告诉你铜香炉会说法,你就去听。你愈听愈听不到,愈没有听到,你听时心就愈静,你的心沈静下去,等你的心静到极点时,你再看铜香炉也是静,与你静到极点时的静是一样,你心再一静的时候,你跟铜香炉的静是一条心,於是铜香炉就是你的心,你心就是铜香炉,你与铜香炉心心相应了。你心能静到这样,就是铜香炉对你说法。


问:一心寂灭,万相都寂灭,这时铜香炉就是在说寂灭法?
师:它本来就是寂灭,你心一寂灭,万相统统寂灭。寂者寂而常照,灭者灭而不生,灭而常定,永远不出定,这些万相都不出定。你必须出定才有生,有生才有灭,既然不出定,哪里有生,哪里有灭呢?所以你心跟它都是一个心,你心能成佛,这些东西当然都成佛。一佛一切佛,一空一切空,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就是一个东西没有二个。众生千差万别,无有止境的分别万法,佛就是一个心没有二个心。我这样讲,你们可能听不懂,为什么呢?因一个人就一个心,千差万别,无论有多少人,没有二个人是同一样的心,各人的心都不一样。既然说都不一样,今天为什么说统统就这一个心,没有二个心呢?你要知道,千差万别的佛,不知有多少尊佛,其实佛只有一尊,没有二尊佛。我们这个心就是佛,佛就是一尊,我们这个心就是一个,没有二个。千差万别的心全是生死心,全是识心。识心有无数的多,我们清净心只有一个。要是千千万万的人都成佛,都是这一个心成佛。所以心外没有第二个心,成佛是它,仑回也是它。这样一说,二者不就变成一个了吗?其实仑回的不是清净心,而是你的妄心你的识心仑回的。若是识心仑回,为什么说也是它呢?因识心是清净心生出来的,所以识心仑回,就是清净心仑回。清净心如如不动,为什么说有仑回呢?这就是说,你的清净心被识心牵看鼻子走,硬被拉去仑回。若不被识心拉去仑回,那就是“若见缘性,即脱缘缚”了,佛法就是有这些微妙的地方。


问:《六祖坛经•定慧品》:“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这是何义?
师:见闻觉知尽管见闻觉知,但见性充虚空遍法界,闻性也充虚空遍法界,二者是一样的,见性即是闻性,闻性即是见性。其它舌知味之舌性,鼻知香之嗅性,身体接触之触性等六根之性,也都是一个性。如此,你见可以不用眼见而用耳见,闻声可以不用耳闻而用眼闻,这叫六根互用,六根变成一根,所以唯识上说:“五识同一净色根”,黄檗禅师也说:“只此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就是这一精明心性。但在凡夫身上,你就分别成六根。你要是好好用功,悟到六根本来是一根,这叫还源。如此,见闻觉知是一个,这叫六根互用。见也好,闻也好,感觉也好,知也好,见不需用眼见,闻于需耳闻,觉不需身体的接触。就是说见闻觉知成一个,舌能见闻觉知,眼耳鼻舌身也能见闻觉知,因变成一根了。而凡夫的见只能用眼见,耳不能替眼见,闻是耳闻,眼不能替耳闻,就是说凡夫把一根分成六根,各有各的责任了。而佛菩声是一个,见闻觉知统统六根互用,这一个就是佛性,佛性本来就是一个,没有二个。我们这佛性充虚空遍法界,闻是佛性闻,见也是佛性见,佛性并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去见去闻等,都是这一个佛性见闻的。我们佛性是清净的,它不受外境任何的污染。这就是说,“一切法不作二观”,本来就是一个,这一个是拿不著看不见的空性,你要拿什么境污染它呢?所以任何东西不能污染它。《心经》里观音菩萨说五蕴皆空,他并不是说五蕴空没有,而是见而无见,闻而未闻,他是六根互用,他那心是个空性,空性不受污染,因不著境就是不受污染,著境就受污染。所以不是说东西完全空没有了,而是虽统统存在但是空,所以佛菩萨见而不见,闻而未闻,不受境的污染。



      我们这佛性如如不动,充虚空遍法界,“声”外边来的,“见”也是外面来的,这佛性根本不动。比如我在屋内见到这桌子,你把桌子搬到外面,见性还在这里,并没有随桌子到外面去。你跟我说话的声音我闻了,你不说话,我这闻性还在这地方,不是你说话,我这闻性才起作用,你不说话,我这闻性就不起作用,不是这样的。你说话我闻到了,你不说话话我也闻到,我这佛性永远万世充虚空遍法界,都没有动,不受境染。这就是你那闻性、见性不随境去。你心动就随境染,你见到色好,心里就高兴分别是好,你心就有好,就随好走了。你听到别人骂你,你起烦恼,你心就随境转,就随烦恼去。你要知道我们这性是不动的,不论是见或闻,境界都是外来的。而我们这心这见闻觉知的性是充虚空遍法界,所以不是说有这个境,我才有见闻觉知,没有境,我这见闻觉知的性也统统充虚空遍法界,一点没有动。你想叫我心随你境去,我是充虚空遍法界, 它不动它不随你去。你要是随境去就是生,境灭了你这个心也就随着灭,这样你就是有生死。



问:刚才师父说,说话也闻到,不说话也闻到。不说时又是闻到什么呢?
师:说充虚空遍法界,是什么充虚空遍法界的?
第子:是心充虚空遍法界。
师:既然知道这心充虚空遍法界,则眼耳鼻舌身见闻觉知都是这个心。凡夫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只此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了。圣人只有一心,这一心充虚空遍法界。但凡夫把这一心分成眼耳鼻舌身意,你这眼就变成凡夫眼,必须有东西时,你才能看见,没有东西,你这眼就不起作用。同样的,必须有声音,你耳才能闻到,没声音,你这耳就没闻到。而圣人闻性充虚空遍法界,没有一处不是他的闻性。同样的,没有一处不是他的见性,他的嗅性,他舌知味的味性,他的触性等。他的六根变成一根,这一根就是心性,心性充虚空遍法界,有了声音,闻性在这地方,没有声音,闻性也在这地方,闻性还是这样,根本就没有动。而凡夫必须有声音,才有闻性,没有声音,就没有闻性。圣人的闻性根本就没有动,只有声音到这闻性里来,闻性根本就没有到声音那边去,所以声音没有了,这闻性还在这地方,就是说,你屏东人到我这茅蓬来,你来了,我这茅蓬在这地方,你走了,这茅蓬没有跟你走,这茅蓬还在这地方。而依凡夫眼,来时就有这茅蓬,走时,这茅蓬就灭了,这境就随你走了。  问:圣人只认定充虚空遍法界的心,六尘的来去皆不著?
师:闻性也好,见性也好,性只有一个,凡夫就把这一个性分成六个。本来就只有一个,这一个性充虚空遍法界,这虚空就是我,我就是虚空。境是外来的,如有声音,闻性是充虚空遍法界,没有声音,这闻性还是充虚空遍法界,不是说有声音时才有闻性,没有声音时,这闻性还在还是一样。《楞严经》里,佛对阿难尊者七处征心,佛就逼问阿难尊者,敲钟时,是钟声到你耳里去,还是你耳到钟声里去?佛就是告诉阿难尊者,闻性是充虚空遍法界,永远不变,不受声音有无生灭的污染。


  师与弟子共观爬满围墙之四季豆树,对弟子云:“这一片四季豆满满的皆是空性。不是用转念知道的,无意中自然的就见到空性。再把眼放宽来看,远处的山远处的树皆变成大圆融的空性。再单看树木,皆是一种寂灭相。这时你也不用特意低头看肉身,隐隐忽忽的就觉得肉身随著空性化成一个。感觉一切皆是空性,这就是一切法不作二观。讲这一道理没有别的,就是说要使劲利用你的心。你自己常问自己:“空性在哪里?”你再来替自己解答:“凡是眼见耳闻的皆是空性。”这个功夫能运用,起步修是这个,到了目的地成功了还是这个。要是会利用自己的心,你能抓住它,它就表现这些境界给你看。要是不会利用自己的心,时时就在财色名食睡五欲上用功,当然财色名食睡就摆在眼里,你哪能看见这些境界呢?

    师云:《心地观经》说:“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所以佛法没有别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心。既是自己的心,那我们就要好好的来护持来观照它,不要忘掉它。那要怎样护持呢?四祖说:“欲心定者,正坐时知坐是心,妄起时知妄是心,无妄起(清净) 时知无妄是心,无内外,知无内外是心。”如此明明白白知道它,即自性定。先德云:法有无量差别,心有无量妄想。你把那无量差别的法,拿到无量妄想心里头,再看一片空净,一点妄想也没有了。你再能於行住坐坐卧,二六时中不忘掉它,这就是善自护持。先德说“绵绵密密不断,保养圣胎”,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你的心,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能做到这样,你一定解脱了生死。解脱又是怎样呢?解脱是丢掉父母所生现在这个不净的躯壳,脱离烦恼生死地,证到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安养净土。


问:无量的妄想,如何放在无量的差别心里?
师:妄想心有无量那么多,但你却不知道。你看自己的心纷纷刹那不停的,在这时一个转念,妄想随时就没有了。妄想没有时,你那差别心还有吗?差别心没有,妄想也没有,这就是妄想心拿到差别心里去。


问:妄想与心是一个或两个?
师:妄想就在心上,你有心才有妄想,你把妄想一个转念,转念是你心转的,心一转念就是清净心,就没有妄想,就如所形容的“拿到差别心里头”,就在这个时候,你再看差别心也没有了,这就是“一念清净,即法身显现”。法身没有相是空的,那你就二六时中认定空,这就是保任的功夫。保任功夫是绵绵密密,相续不断。日久成熟,功夫不退,不需用心保任而保任功不退失,这时虽然与凡夫一样, 但已超三界,也就是“虽在生死,我已出生死”。


问:长沙禅师说:“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做本来人”。其意为何?
师:初步修行的人还不明白佛法真理,你听师父讲或看书而知道真理,但你还没开悟。你知道真理就根据真理来修,你这样初步修时是智弱识强,识心力量强,智慧力量弱,这就是全真皆妄,因本来是真心,可是你现在变成妄心了。等你功夫用进去得到好处,这时就智慧力量强而识心弱了。在因位修时是智弱识强,修成功在果位时是智强识弱,智强识弱就是全妄皆真。长沙禅师这四句偈正是这个意思,他就说:“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神识,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做本来人”,就说你单知道用功修行,你根本不懂修行方法,人家告诉你佛法就是心性,你也就是去修心性,但你不知道心性是什么,你不会修,你就拿著你这妄想心,天天所有所做的事皆是用妄想心,二六时中你没有一秒钟离开你生死心,你完全拿它当真心,“只为从来认识神”,你拿识神“认贼为子”,所以无量劫来你就生生死死,不能解脱,“痴人唤做本来人”,因你把识神当做清净心看待了。           
     

        这是对“全真皆妄”还没开悟的人,来解释这四句偈的。你要是开悟就不是这样讲法,要是开悟就“全妄皆真”。全妄皆真是什么?就是妄心与真心合成变成一个心。变成一个心时,你说是妄心,但却是真心做主,你说是真心,但妄心做事,妄心与真心变成一个,这里没有妄没有真,但妄在里头,真也在里头,做事就是妄,不动就是真。六祖说:“惠能无技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凭么长”,其中之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两句,就是真妄不分,真即是妄,妄即是真,真妄合成”一个心,没有两个心,“对境心数起”也是这一个心,不断百思想”也是这一个心,这一个心你说是妄还是真?中道啊!非妄非真,即妄即真,不落两边,是为中道。就是说天天做的事情,全是识神做的,二六时中边是跟从前一样没有变,你以前是怎样做事情的,现在还是这样,但是你已经解脱了,还不是很奇怪吗?因你以前是全真皆妄,生生死死没有了结,现在你功夫用进去得到好处,识神就变成真心,全妄皆真了,如果你没有识神,你单只知道清净心,这是外行话。外行的人单只知道清净心,他不知道有识神。清净心是木石,它不能动,既然不能动,你还能修成佛吗?修成佛者全是识心修成的,你说法是识心说的,讲经也是识心讲的。识心是生死心,为什么现在它又不生死,又叫我成佛,能说法能讲经,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因识神就变成真心了。凡夫全真皆妄,真心就变成识神,真心随著识神去生死。你能开悟了达真理,识神就随著真心去成佛,这就是全妄皆真。
     


          以前做事情不知是心做的,而认为是自己的聪明做的,走路时你认为是腿走的,不知道是识神走的,拿东西不知是识神拿的,认为是自己手拿的,讲话时自己不知“话”是从哪里来的,你认为是嘴会讲的,其实是识神讲的。你一切动静没有一点不是神识做的,完全都是神识。若你自己能知道完全都是神识,神识即是真心,没有神识了。你要是不知是识神做的,你就生生死死的死在神识手里,永远万世你跳不出这个圈子。你要是知道做事完全是心做的,识神就投降,做事虽还是识神做的,但它就变成真心。所以永明延寿禅师说:山河并大地,皆露法王身”,这些东西皆是识神交现的,都是法王身。你要是不懂真心,一切山河大地皆是生死心。就是这样微妙,一般人很难明白。


问:昨天听闻师父讲这个道理,今早去买菜时,在街上突然一个转念,买菜是我心在买的,不是手拿钱去买的。可是一下子后,这感觉又没有了。为什么这样呢?
师:这叫做识强智弱,因你妄想心太强,你那清静心力量抵不住妄想心。等你功夫用进去,你天长已久认为我是个真心,一切时中皆我清净真心,如此天天压制识心,天天提升真心,这样真心慢慢就生长起来有力量。等真心一有力量,你用转念功夫,一个转念都是我清净心,清净心就有力量就出来。你现在清净心力量还很弱,你来转念都是我清净心,你的清净心还站不住,随时就没有了,因它被识心硬压住,识心不准它露头,因识心力量太强了,真心被压住出不来。也就是说识心利用真心,又压住真心。所以佛说人本来是没有生死,人有生死实在太冤枉,因清净心根本就没有生死,你完全被识神压住,随识神去了,所以佛法说你“背真逐妄”,或“背觉合尘”了。所以我以前常说“若见缘性,即脱缘缚”,你一个转念,能把转念抓住了,你就脱离缘的关系,你现在就是圣人。但现在你随缘了,因你觉得自己聪明,比方说人家无论做好事或做坏事,要求你来帮忙,你觉得你聪明,你就去帮忙,你认为这件事该怎样做,怎样能做好。如照你的意思完成了,你心里很高兴,这样你那心性就受污染,因这完全是识心的聪明做的。识心是聪明,真心是智慧。你以为自己聪明,你就随缘随人家去,你一随缘,你那清净心就受污染,受污染就随污染生生死死没有了结。要是人家有什么事也好,或你心里想什么事也好,你心来个转念,我清净心里根本就没有这些东西,完全都没有,都没有这就是你的智慧。智慧一出来,你那聪明你那识神就没有了。长沙禅师这首偈很重要,但这里的微妙很难明白,因他说你认定识神你就有生死,而等了脱生死已没生死了,还是识神,一般人怎会明白呢?

问:开悟后做事情还是识神做的?
师:还是一样,但是你的心变了。一开悟,忽然间你的“智”一下子升起来。识心当时一下子被压下去,开悟后就是这样,所以说是大翻身。



问:这就是“八识转四智”的识转为智了?
师:八识转四智是形容的,就说开悟后识转为智,但这不是你享受的味道。开悟的享受滋味,就是五秒钟前,你心里清清白白的觉得很好,忽然间在五秒钟后,你的心知道以前的心全是假的,全是错误,这个心忽然间与前心统统不一样,就是有这种感觉。就是说你死了,忽然间又活了,死而又复生,这就叫做开悟。佛法没别的,就是要求开悟,你不开悟,你听讲这些道理,你常用功在这里揣摩,以后你也会知道这道理,但是你不会利用,你就是无法利用,因为你识心太强了。就如你刚才说,买菜时的一个转念,一切都是空性,但转念空性没有多久,空性随时又没有了。


问:参话头是如何参法?
师:禅宗的参话头是在打禅七参的,平时修行不要参话头。参话头起疑情是什么意思呢?疑情是愈大愈好,所以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为什么这样讲呢?在中国一般参话头的大概是参“念佛的是谁?”在日本大都参“无”字。参“念佛的是谁”时,你自己不要念出声音,就只是微细声音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念这一声后,你来问自己是谁在念的?参话头是只准参,不准讲。所以明明是你自己念的,但只准你问是谁,不准你说那就是我念的,所以只准参,不准讲。你说是谁呢?你找不到这个人,除去你自己以外,你再找是谁,并没有这个人。既然没有这个人,又有这个声音,耳朵清清白白的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在耳里,你再来看,又没有这个人。既然没有这个人,又有这声音,有这声音,又没有这个人,那你的心就要生疑了,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有这声音而未有人呢?你愈想愈奇怪,你这样想时间久了,没有精神就要睡著了。这时候,赶紧把话头再提起来,一提起来,声音又有了,你心里的疑情又生起来了。愈生起来,你心里愈看,愈看没有人,没有人又有声音,有声音又没有人,如此疑情就愈生愈大。在打禅七第一天的开始,师父告诉你用功来参“念佛的是谁”。在第一天用这功夫,你就觉得疑情就像有一团薄薄的雾气一样。等到第二天,这雾气就渐重,你再看也渐大,你心里就很高兴。等到第三天,你再一看,雾气就没有了。一般参禅的,十个中有八、九个都犯这个病,都是这样。要是到这样,你心里就没有兴趣,就不参了。你一不参时,这都没有了。要是有师父告诉你,没有时不要认为没有,要继续参。等到第三天,你仍然还.继续参。话头一参,这雾气又有了。等到第五天第六天,雾气愈变愈黑,愈黑愈大,愈大愈黑。这黑是什么呢?你要知道这就是无明。参话头就是你用这个功夫,把多生多劫的无明通通抓来装在肚子里。以后你的肚子也就装满了,黑得统统全是黑的。你要是不知道这道理,你就会害怕,你要是知道,这就是功夫,你就使劲朝肚里装。愈使劲装就黑的愈多,这就是多生多劫的无明,统统都在你肚里装满满的。你还要使劲装。等到最多或是六天或七天,古德就说:“一日不悟,三日悟,三日不悟,五日悟,五日不悟,七日悟,七日不悟,我老僧下拔舌地狱”,这就是告诉你有这个把握。到这时候,你使劲再装,装不了就爆炸。在你迷迷糊糊当中,这一爆炸轰的声,就把你惊醒,惊醒后开眼一看,一片光明,这些黑统统没有了,这是把你多生多劫的无明作一次消灭,这就是开悟,一片光明,事事无有。一片光明中,你心里意念怎样就怎样。你成佛作祖的一切宝贝,都在这光明里。参话头就是这样参的。平时修就是修观心,不能参话头,因平时修没有这个功夫,这个功夫是在七天之中,不论昼夜,不准睡觉来参的。这种用功法,前一、二天会觉得身体不舒服,困得很想睡觉,等到二、三天过去后,就精神饱满,不用睡觉。参话头就如日本侵略打中国一样,先来一个大包围再缩小,范围愈缩愈小,到最后叫你没处逃走的时候,有如狗急跳墙,你就要蹦出来,这就是爆炸,一片漆黑就变成一片光明。平时你不能参,因参话头限制你七天之中克期取证,叫你开悟。平时你漫无目标,你怎能开悟呢?平时你高兴就多参,不高兴就不参,这有什么用呢?参话头是昼白继夜,不准你休息睡觉的,一步赶一步,拼命把你赶,赶得最后叫你喘不过气的时候,就爆炸了。


问:何谓是明心见性?
师:明心无相即是明心。云何是无相?因我们的心充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是,但它无相可见。因为心充虚空法界,天地万物一切东西,乃至众生的肉身,一切所有,统统包括在内,都是在一心之中,不出一心之外。我们要是能明白天地万物一切所有,都是这个心,没有两样东西,也就是无论看什么东西,皆看成是这个心,经云:“一切法不作二观,大道疾现面前”。千差万别的东西,各有形相,哪一样是我的心呢?有千差万别的相,这是凡夫眼的看法,“凡夫见有二,智者本来同”,你要是开悟就知道,一切所有东西皆是一个心。心是无相,无相之相才是实相,实相本来就是无相,虽无相而无不相,它能生出一切万物,所以万法唯心。既然万法唯心,我们肉身也是心所生。我们要是能明白,一切山河大地万物皆是心所生,既是心所生,则皆归於一心。心虽是无相,根本就是实相,一切东西皆是这实相无相的心所生,这就是明心。
     

      见性又是什么呢?见性无见是为见性。为何说见性无见呢?见性与明心是一个东西,现在分开来解释,虽分开解释,本来是一个,自性即是心,心即是自性。现在说见性无见,因为自性与心一样,也是没有形相可见,所以说见性无见。如果能见到自性,那是有相见,既是有相,皆是无常,终归毁灭,所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性之性是无相,自性与心就是一个,所以说山河大地是法王身,统统就这一个自性。我们所见的山河大地都是有相的,虽是有相,但要知“色即是空”,所有色相都是空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经云:“幻色必归于真空”,所有眼见耳闻的一切色相声尘,统统都是真空变现出来的,所以说幻色必归于真空,它一定还要归到真空里来。既归于真空,我们肉身与真空是一个,所以说“肉身即是法身”。肉身虽有毁灭,有毁灭是凡夫眼所见,因肉身是四大假合,当然有毁灭,但要是开悟了,以悟眼来看,“肉身即是法身”,为什么这样说呢?因肉身就是看不见的空性所生,既是空性所生,空性没有毁灭,肉身哪有毁灭呢?肉身没有毁灭,所以说山河大地皆是法王身,统统没有毁灭。若没有毁灭,怎么眼见有毁灭呢?有见毁灭者,就是“凡夫见有二”,凡夫就见假相有毁灭,真实的佛性没有毁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凡夫分成两样看,圣人眼来看就是一相,一相尚不可得,那里有二相呢?既然有二相,那就有真有假,真的永恒常在,假的是临时暂有。看不见的完全是真的,所以古德说:“众鸟归山无二色,百川汇海同一味”,完全都变成一个,没有二个。既然都是一个,一且不可得,那有众多不同的法呢?既然没有不同的法,无论看什么,说是心也可以,说是性也可以,心与性合起来说也可以,山是我的心性,地也是我的心性,肉身也是自己的心性,统统都是心性。既然都是心性,这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不作二观”,你这不就是圣人了?哪里还有生死呢? 明心无相,无相之相即是实相。见性无见,无见之见即见涅槃。  心地法要答问(二)


问:参禅与净土是一个或两个? (台中林居士)
答:佛法没有两个,不只说参禅与净土是一个不是两个,天下无论什么事都是一个,没有两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参禅是修心性,为什么要修心性呢?成佛是心性,一切生生死死没有了结也是心性,都是这一个心性。我们要是能明白这个道理,就来修我们这个心性。心性在哪里呢?充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是。这屋里屋外满满都是佛性,没有一处不是佛性,佛性就是我的法身,我的法身就是佛性。不只屋里屋外,天地一切的地方都是我的佛性,没有别的东西。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二六时中,没有别的,你就认定心性。心性不生不灭,心性就是我,我就是心性。大家要是明白这个道理,没有一个有生死的。在座的各位是一个心,就是外面的东西,无论是人是畜生,或所有一切的植物一切的东西,与大家一样,统统都是这一个心,没有二个东西。你明白这个心就不生不灭,不明心就生生死死没有了结。参禅大义是这样。


    修净土又是怎样呢?“自性弥陀”, 心性就是阿弥陀佛,不是心性以外另有阿弥陀佛,心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心外没有另外的极乐世界。因为众生不懂这个道理,经书就告诉众生,有个西方极乐世界,能好好的念佛,在报尽命终时,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不懂佛法,你照经书上所说的日以继夜念佛,你愈念心里就愈想,等报尽命终能生到西方去。这样日以继夜念得时间久了,你那个心就变成西方极乐世界,你那个心就变成阿弥陀佛,你就了生死。这是什么道理呢?若广说是很多,现在我就简单的来说。


    念佛法门有四种方法:持名念佛、追顶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现在一般情形都是持名念佛,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六个字要是嫌多,就念“阿弥陀佛”四个字。一般人不懂,听说有西方极乐世界,就一直念“阿弥陀佛,认为一念佛号,心与阿弥陀的心相衔接,“阿弥陀佛”就听到了,天天常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天天听到我在念他,等我报尽命终,“阿弥陀佛”就来接引我。现在一般念佛都是这样念,这样的念法并不懂念佛法门,这样的念佛,并没有“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也没有西方极乐世界。那要怎样呢?你自己要订一个课程,如每天几点开始念,念到几点,一天要念多少圣号,这样不间断的念,生病躺在床上也要念,不能今天事忙从事忙偷懒少念,明天再补念。我们人死后,阎罗王就来审问一生所造的善恶业,看那种业力强,你就随那种业力去投胎,如果杀人放火的业力强,就随杀人放火的业力下地狱,如果偷窥或欠债不还的业力强,死后就变牛变马去还人家债务,如果是天天念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这极乐世界就是你的业力变现出来的,不是真有西方极乐世界,其实是你的心变现出来的。你念佛久了,你的心就变现出阿弥陀佛,这是持名念佛方法。


    追顶念佛法,就是你听说有西方极乐世界,你心里日以继夜就想生到西方去,因家里环境无论怎样好,也不能和西方极乐世界比,所以虽然能活一百岁,现在是五十岁,也不要活一百岁,就想赶快生到西方去,心里如此急想去,那就不喘气的拼命念佛, 一方面心里发急的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快快来接引,另一方面,你就“阿弥陀佛”,一句顶一句不喘气的念,所以称为“追顶念佛”。你心里也不管家里的事情了,先生、太太或儿女也放下了,一切事业也不要了,就一心想生西方去,心里急了,就“阿弥陀佛”日以继夜不喘气的念,所以叫追顶念佛。


    另外还有观像念佛法,观像念佛是怎样观法呢?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呢?净土五经上就这样说,“阿弥陀佛”丈六金身站在须弥台上对著大家说法,一般菩萨都坐在莲花上,“阿弥陀佛”,站的须弥台,更高更微妙更庄严。须弥台前是没有边际的广场,广场上全是大莲花,青色、黄色、红色、白色的,大莲花大如车仑,每朵大莲花上都有一尊菩萨坐在莲花上,站在“阿弥陀佛”左边的是丈六金身的观音菩萨,站在右边的也是丈六金身的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前面有金鼎香炉,里面有牛头檀香,几百里路外边能闻到这种香味,而且香烟不散,直冲云霄, 在虚空里结成大香云盖,金光灿烂,布满虚空,你再看到虚空完全布满旗幡伞盖。你看到这种庄严情景,心里不知怎样的爱,没有一人不想去的。即使你在这个世界极富极贵,丝毫也比不上这种境界,甚至整个世界都给你,你都不要,因了不得的西方极乐世界,金沙布地,路上全是金沙,楼阁全是珍珠、玛瑙……等七宝合成,不是普通的钢筋水泥做的。西方极乐世界全是男众,女众生到西方也变成男众,而且所见的全是菩萨,所听的风声、树声、鸟鸣全是法音,而且在极乐世界里,心里意念什么就有什么,意念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春夏秋冬四季常春。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好,所以即使金银财富堆成山给你,你都不要,都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心里想去西方极乐世界,却没有飞机能去,而且西方极乐世界离此地有十万亿佛土,不知有多远。那要怎样去呢?就有如小孩想母亲一样,见不到母亲就不停的哭叫,“阿弥陀佛”就有如小孩的母亲,也是你的慈父,所以你就日以继夜的念佛。不管现在你是几岁,一开始念佛就一直念到报尽命终。但首先要皈依,持五戒清净,吃素,一边念佛,一边观想西方极乐世界,每天念完佛后,就要到佛前回向,说自己皈依的名字,弟子某某今天念了多少佛号,如念一万声佛号,还有再念六千声观音菩萨及四千声大势至菩萨圣号,如此一天念佛的功德就圆满了,念完后就到佛前回向,一切功德皆回向法界众生,自己不留一点功德,所有世界众生的一切苦难皆由弟子一人承担。回向完后,再说“阿弥陀佛是慈父,西方净土是我家,慈父快快来接引,接引浪子回老家”这四句偈,说完偈后再顶礼三拜或九拜或一百拜,多少拜随你意,在拜时,就要把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看在眼里。每天这样修,等你临命终时,你在病床上不能动,你心里就想,自己念佛念这么多年,就是想生西方。你那时就想,西方圾乐世界每朵莲花都有菩萨坐在上面,如自己去西方,要上哪里去呢?心里就想阿弥陀佛慈父也给我一朵莲花,好让我也能得到莲花。你心里这样一念,你就看到有一朵空莲花,这就是你发的愿心,而现出这一朵空莲花。一看到这朵空莲花,心里就高兴,但也怕这朵空莲花给别人抢去,所以心里就想快一点去占这一朵空莲花。你一发这个愿,你就看到莲花长出片叶子,想再发心,莲花又长出一片叶子,这都是你的心变现出来的。你愈看愈高兴就愈想去,这时你的气息愈来愈短,短到只鼻孔出出进进一寸长。这种好境界你再一想去,受到这种好境的刺激,这一点气息就断了。这时这个地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你还躺在病床上,病床就变成西方极乐世界,并没有西方极乐世界给你去,完全是你的心变现出来的。这时满屋都是和尚,都是诸上善人,都是香味,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全是你的心变现出来的。你要是不能念到这种程度,开眼是西方极乐世界,闭眼也是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西方极乐世界。你必须能念到照我说的这样,我绝对保证,你这就是西方板乐世界,你已生到西方去了生死。


    参禅打坐又是修什么呢?没有别的,也是修这一心。修法不一样,心所变现的也不一样,念佛是求生西方,参禅是求生十方。参禅不是修西方极乐世界,他是修空空洞洞,一切无有,没有阎王小鬼,没有地狱也没有天堂可去,没有父母二人行淫欲等著去投胎,一切都无有,所以死后没有处去,整个大虚空就是你的法身,死后大虚空就是你的家,就住在大虚空里,这就成佛去了。所以,佛法就是修这一个心,若不明白这个心,佛法不知有多难,简直没办法修,若明白佛法的真理,佛法是很好修的。


问:憨山大师《梦游集》曾记载,他在河边打坐,刚开始时溪水声很大,以后就没听到声音了。为什么这样? (弟子道智)
答:他刚开始打坐时,听到溪水声很大,因他的心在溪水声上,所以溪水声听起来很大。以后他入定了,心在定中,在定中不是无闻,而是闻而未闻,因他闻性不动,闻而未闻就如没闻一样,这样哪里有声音呢?在定中,见而无见,闻而未闻,食而不知其味,一切皆是一色一相一味,没有两样。圣人入定,完全只是一个清净心,六根互用了,见即是闻,闻即是见,见闻觉知统统是一个心,没有二样看,闻即是见即是嗅即是触,统统是一个。凡夫有六根六尘,圣人六根是一根,六尘是一尘,统统是一个没有两个。既然是一个,还见什么呢?若没有见,不就成木石了吗?这就是说,也能见能闻能知味,统统都有,虽统统都有,但见而无见,闻而不闻。凡夫神识见一切随时就分别,分别一切好坏,而有见闻觉知及爱憎取舍。圣人见即是闻,闻即是见,都是一个心,六根互用。六根互用时,无论见什么,见而未见,无论什么都见到了,但他没有分别心,所以“般若无见,能见涅槃”,无论见什么,等於没有见,但他能见涅槃。涅槃是什么?涅槃就是清净心。般若闻而未闻,十方声音一时俱起,十方一时俱闻,声音无论是四面八方一起响,他都能听见。凡夫在屋里,耳朵只能听见屋里声音,外面声音就听不见了,东方声音响起时,只能听到东方声音,南方、西方、北方声音就听不见。圣人则即使十方声音一齐来,十方声音皆能一齐闻到,为什么呢?因空性充虚空遍法界,无论哪里的声音,都在空性之内,所以十方俱击鼓,十方一时闻,但这是清净心闻的,不是识心闻的,识心闻,随时就分别,清净心没有分别,所以闻而未闻。


问:观音菩萨才能六根互用,一般人在定中能六根互用吗?
答:圣人的定里得神通,凡夫的定没有神通,凡夫即使能入定二、三个小时,超过三个小时腿就疼了,就要出定。凡夫打坐入定,只不过当时识心没有动,就觉得是定,识心虽暂时没有动,但识心还在,你能控制识心二小时不动,这二小时坐得很好,二小时一过,识心又动了,所以又出定了。圣人的定是神识定?还是自性定呢?圣人神识与自性合成一心,而凡夫的定是神识被控制的定。憨山大师还有听到溪水声时,那时是神识心,等神识入定,就没有神识,完全就变成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见而无见,闻而无闻,眼能见十方,耳能听十方,十方即是一方。无论什么味,舌都能知道,都变成一味。六根互用,六根成一根,变成一个大虚空。六尘是一尘,一根不动,一尘无相,你跟谁分别呢?你还有生死吗?古代某位禅师还在定中解小便,结果没有看到小便, 只看到一条棍子,因他的心没有分别,所以看流动的水就像一条棍子一样,这就是见而无见,这完全是般若。“般若无见,能见涅槃”,般若眼无论见什么,等於没有见一样,因般若清净心无相,无论见什么,没有一点分别心,所以等於没有见,这叫“般若无见”。能见涅槃”,涅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没有动就摆在眼前。佛说般若说了二十二年,为什么要说这么久呢?就是叫你开智慧。不懂般若,即使能坐上一辈子不起座,三藏十二部经能倒背如流,你也是凡夫,根本不懂佛法,永远不能了生死。


问:佛是何义久(陈平章居士}
答:佛就是“性”的别名,不管是释迦佛或其他佛,皆是性的别名,所以说见“性”成佛。所谓“明心见性”,明心无相是为明心,见性无见是为见性。明心就是明白佛法没有别的,就是自己的心,心又在哪里呢?心是无相,无相就是空性。人家问你见到你的本性没有,你说见到了,性又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有个样子,全是假的,性是无相,它没有样子,这才是真空,所以说“见性无见”, 见性是没有见到东西,这才是真见,凡有所见皆是邪见,有相皆是虚妄,所以说无相无见,没有这些东。虽没有这些东西,但自己见到了。别人见不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自己如道。知道什么呢? 知道一片空性就是我的佛性,这就是见性了。一片空性见到了,就住在空性里去,空性就是我的法身,这就了生死了。“明心无相”之心又是怎么解释呢?天地万物整个都是你的心,天地万物都是有相的东西,既是有相就会毁灭,但又说明心成佛了,这些相怎会又有毁灭呢?明心无相,所有毁灭的东西都是相,但相里有个真空不空,也就是说有个“性” 在里头。明心无相,明白我们肉身或物质也好,里面有个佛性,佛性是空的。明心无相,是明白心性没有相,不是指肉身的。肉身里头有个佛性。它是无相,所以说“明心无相”。“见性无见”上“明心无相”是一个东西,心即是性,性即是心。佛法就是这样简单,不是很难的事情。



问:如何不分别? (陈平章居士)
师:打坐有定力就是不分别。用定力把妄想心制得不动,妄想心不动时,妄想心即是真心,真心根本就不动,谁来分别呢?这是对钝根的人才这样说的,要是对利根的人,就不是这样说。真正利根的人有什么分别呢?不分别是心,分别也是心,所以六祖说:“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恁么长。”他“对境心数起”,这不是分别吗?若完全不分别,你就成木石了,这还有什么用呢?我常说,时时刻刻要认定鸡鸣狗吠、风吹树响及水流声,皆是自己的佛性。你可能会起疑问,鸡叫有鸡叫的声音,狗叫有狗叫的声音,两者的声音不一样,这不是分别吗?这就是说,鸡叫是鸡叫的声音,狗叫是狗叫的声音,耳朵里是分别,心里一点分别也没有。眼见也一样,眼见是眼分别,心里没有分别。如现在你用你的眼来看,看我是老人,自己是年轻的,这就是眼分别”眼分别则八识田中是清净的,什么都没有。要是心分别,就是爱憎心,八识田中就种爱憎种子,要是心不分别,眼一看就“如刀断水,如鸟飞空”,刀一拿开,水有痕迹吗?一点也没有。眼分别耳分别,但心不分别,这才是善分别,六祖“对境心数起”,就是善分别。如果完全没有分别,拿邪道当成佛道了,初步修时,心动就是妄想心,就是生死,不动是清净心。如果修到大菩萨境界,心静是清净真心,心动而对一切事情分别时,也是清净真心,并不是妄想,他完全是清净心。该动时还是动,若该动而不动,就变成对一切事没分别,真假不知,这就成愚痴。一定还要分别,外道是外道,佛道是佛道,六祖的“对境心数起”,不就是分别吗? 但大菩萨的分别心也是真心,所以“在真全真,在妄全妄”证到真心时,一切都是真心,没证到真心,一切都是妄心。


问:何谓“识依缘生,缘生万法”? (弟子道明)
答:识就是神识,就是第七识,它妄想纷纷,刹那不停。它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因,如想的办法已定就去做,这就是缘,有了因就和缘合作。为什么呢?因为有了因就想去做,行动就是缘。我们的佛性充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是,上面三十三层天无论有多高,下面的地无论有多深,统统不在佛性之外,都在佛性之内。所以你妄心一动,无论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皆在佛性里。所以,妄心一动就与佛性合作而真妄和合了,因为我们的佛性不用找,随时随地都有。若妄心不动,则事事无有,妄心一动就是识心,识心就与佛性合作,这叫真妄和合。真妄和合就生一法,一法再生法,愈生愈多而成万法。比如心动念在这里盖房子,这是因,於是就设计动工找人来盖,这就是缘,房子盖成功了,就是一法,这一法成功后,就想怎样做佛堂,怎样做客堂,哪里要做什么,如此就愈想愈多,这就是“识依缘生,缘生万法”。


问:缘是什么?
答:一切动作都是缘,起因是识心妄想,妄想一想成功了就要行动,行动造作就是缘。起妄想一计划就是第七识,但第七识光想光计划事情,它没办法做,它必须藉著佛性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问:“心生万法,万法归心”是什么意思?
答:佛菩萨告诉众生说:“心生万法,万法归心。一切天地万物就是万法,这万法是由心生出来的,众生的生生死死就是这个道理,是你自己的心来变现这些生死无常的东西,你就随这些无常而生生死死,没有了结。那么众生要怎么办呢?又告诉你,“万法归心”,你要知道万法是你自己的心变现的,所以佛说:“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法无不还归此法界。”法界就是心,一切法完全由法界流出去,“一切法无不还归此法界”,所有的法没有一样不回来的, 因人人统统有佛性。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佛性就不随缘,不随缘就回来,就了生死。古德说“若见缘性,即脱缘缚。”你要是明白所有东西都是我这个心生的,这叫见缘性。缘性即是佛性,佛性即是自己的法身。我自己的心随缘去生生死死没有了结,缘生缘灭完全是我的心,因我的心不作主,这叫随缘。为什么随缘呢? 就是心随著第七识去,第七识叫你念佛,你就念佛,第七识叫你杀人,你就就去杀人。遇著染缘就造染业,遇净缘就造净业,你的心随著第七识去造各种染净业。“若见缘性”,就是你明白这个道理,无论看什么境界,见好心不喜,见恶心不恼,如此心就不随缘。一不随缘,你就脱离缘的关系。一脱离缘的关系,你明白缘性就是我自己的本性,你不随境转了,缘性就回来,你就是见缘性了,当时你就了生死。凡夫不懂这个道理,完全被境转,见境好就爱,见不好就憎。有了爱心,八识田中就种下爱的种子,你就随爱去投胎。你有讨厌的心,八识田中就种下讨厌的种子,你就随讨厌的心去投胎,如此你就永远万世,生生死死没有了结。你的心要是不随境转,八识田中就清净没有种子,清净就是空性,空性一切无有,死后你就是一个空性,空性就是法身,就是我们的佛性,佛性没有生死,这不就解脱了吗?“识从缘生,缘生万法”的圆融说法,就是“心从境转,境从心生”,心从境转就是凡夫,就是生死,心能转境就是了生死。要是明白“识从缘生,缘从识有”的道理,就知“心从境转,境从心生”,转来转去没有了结,统统是生死。这时能“一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权学”,心里忽然间一个转念,心就不随境转,如此一念缘起无生,就超过声闻乘、辟支佛乘、权教菩萨乘等三乘,这就是等觉菩萨了,所以禅宗威力不可思议。


问:转念有什么功德?
答:转念功德最大,你一个转念,一念万年。一念善,就是修善业一万年;一念恶,就是造恶业一万年,你一天要是有一个转念,就是见佛性一次,有五个转念,就是见佛性五次,你天天能达样,就不堕恶道,所以转念功德了不得啊!你要是常有转念,转念熟了,你不用转念,它自己就转念。自己转念就是不修而修,修而不修,你跟佛性二六时中离不开了,天天见佛性,时时刻刻都在佛性里头。若初步修转念,当然拿不住,这转念不见性,完全是心里硬制来转念。


问:若功夫比较好,转念能见性吗?
答:转念就是见性,若不是见性,念什么呢?比如说,你知道五蕴皆空就是佛性,你无论遇到什么境界,心里就来一个转念:“总归是空的“,既然是空的,不就见到你的空性了?


问:转念就是转为空性?
答:转念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听讲五蕴皆空,这空就是我的佛性,你心里知道,五蕴皆空者就是我的佛性,“知道空是我的佛性”这就是转念,你要是知道“五蕴皆空是我的佛性”一次,你这就是一个转念,再能知道一个,又是第二个转念。能有这种转念,算是很好的,如果不能这样,你勉强来制,“五蕴皆空”的空是我的佛性,能这样转念熟了,你心里不用想五蕴皆空,忽然间“五蕴皆空就是佛性”就送给你看。转念熟时,你不用念它,它自己就来,这就是“不念而念,念而无念”,就是“不修而修,修而无修”,无修而修,谓之真修。这种真修一长久,你天天无意之中来转念,一转念一次,就是见到你的本来法身一次。假如你转念能延长,五蕴皆空的空不离你的心,这佛性就不离开你,你这心就是佛性,就是空性,空性就是你的法身。我们修行时,虽知道空性,但没有证到空性,由於没证到空性,我们报尽命终时,不能利用空性,因临死时身体痛苦得不得了,这时不能转念,自己做不了主。虽然做不了主,但因没受苦前,修行曾转念过,曾知道这个道理。临死时没有能转念,虽然已下地狱了,但有时心稍微清净的时候,忽然心转念“本来就是个空性,那有什么地狱不地狱呢?”如此一转念空性,这地狱就冰消瓦解没有了,所以转念功德非常大。在家修行,修转念是最好的方法。



问:在家居士事情很多要做,要如何修佛法?(江国裕居士)
答:无论做什么事,你就认定这完全是我的心做的。你无论想做什么事,想是什么妄想心,做事时认定是这个心做的,这个心还是妄想心,统统是妄想心。你能像这样做,这就是全妄皆真,妄心完全变成真心。就是说“一切法不作二观”,虽然不作二观时还全是妄想心,你能不作二观,妄想心全变成真心,就是这样的微妙。做事情时,虽然得很圆满,假如不知是心做的,你这心全是妄想心,这叫智弱识强,智完全随识神去,全真皆妄,真心完全变成生死心,因为你不知宝贝,真的变成假的。若能知道一切事情都是自己心做的,不是我肉身做的,你就认定这一个心,这就是智强识弱,全妄皆真,妄心变成真心了。进一步来说,自己再来一个转念,自己再来问自己,事情既然是我的心做的,我的心在哪里呢?你这样一转问,哎呀! 你自己的心就在虚空里。你再来进一步看,这一个大虚空就是我的法身,就是这样不停往前进。这点道理要是知道,修行是很容易的。  禅定意义答问


问:打坐观心从开始到最后,其过程是否有分成几个阶段?
师:使劲的打坐制心,二六时中不分昼夜,行住坐卧,不打坐也是这样,心不离心的看著心,不准它动。你看你的心愈看愈肮脏,以后有时心会清净,但你不要觉得清净,照样看它,它清净也好不清净也好,这功夫一点也不要减退,再继续看。忽然间爆涨起来,心里乱得不得了,让你昼夜不得安。但不要理它,尽管照常看。等它爆得狠了,你就看不下去,甚至坐在那地方都坐不下去,你的心乱得非常不安。要知道这是好现象,不知道的人到这个程度,就放弃不看了。古人就说,这是你多生多劫的习气种子,在里面被你逼得爆发出来了。这种爆发不长久,尽量要忍耐下去。若实在令你不得安,稍微休息一短时间,没有不安再继续看肚里的肉团心。肉团心是个无知是个生死心,我们清净心佛性不是肉团这个心。但清净心就住在肉团心里头,初步就尽管看肚里的肉团心。能把肚里的心看没有了,就如把外皮、衣服拔得干净了,就露出你的本体,那本体是空的并没有相。这时候你的定力要相当好,你又听人说过心里又知道,再有定力,你就知道这是我真心。虽然是你的真心,可是你不能高兴,还要使劲的来看,使劲的抓住这个空的东西。初步虽然看它是个空,但是个暗暗的空,没有光亮,这是第一阶段,你就是见到本性了。虽然见到了但这是“假见”,这东西一点用都没有,只不过是让你自己知道,我这路没走错,你再好好用继续看,愈看它愈亮,空也愈看愈远,这时候慢慢的它变成大晴天了,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它会放光,一直愈看愈空愈大,空得一无边际,一片光明,这是第三阶段,等到第四阶段,什么都没有了,空也没有,光明也没有了。假如你不懂,这时候会著魔。假如你是懂得,无见为正见,真空不空,愈看到这样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见到你的本性,一切视同无有,这就是本性,明心见性就是这个。

问:最后阶段没有见到光明也没有见到空吗?
师:什么都没有,一片光明,光明就是你的本性,光明已就是你,你没有什么见不见的,你天长已久就住在光明之中, 你还见什么呢?有二个你才能见,证到空性时就只有一个空性,你能见什么?你本身就是空,你还去哪里见空?

问:能这样一直心心相应,就是《六祖坛经》所说的时时不离自性?
师:二六时中不离这个。这个东西充虚空遍法界,什么都没有,人家向你求法,问你哪里你就说到哪里,因这虚空有究竟的吗?这虚空就是你的智慧囊,你智慧全在虚空里,所以任天任夜口若悬河说法,也无法说完。这东西不用时就没有,要用时却无穷无尽,佛性就是这样。佛性你要是说它有,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要是说它根本没有,它又不生不灭。



问:依人之根器高低不同,修定有那几种类型的修法?
师:大约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可说是再来的大菩萨,像六祖之类的,他根本就于用修定力。他一闻到佛法,不只是一闻千悟,所有佛法可说是皆洞彻了达了,所以他不用修定力。我们所有的众生,无论你根基是怎样利,你也不能跟他相比拟。他所说的是不用修定力,因佛法根本就是一个定,根本就有这个东西,你还要修什么呢?所以不用修。六祖就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这把朽骨头,如何做功课”,他就来斥责别人打坐修定力的。因定力根本就有的,空性就是定,定力就是空性,空性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怎么头上安头,还要再打坐修定呢? 根本就不用修。可是啊,这个话只有他能这样说,因他不用修定。但是我们这个凡夫,非修定非藉著定力不可。所以佛看我们这些众生,不能像他那样,只有好好打坐修定力,所以佛就留下,戒定慧”三无漏学,叫后人照他的方法修定。这“戒定慧”之戒是一般人的戒,不是出家男众的二百五十条戒,也不是出家女众的三百四十八条戒,这个戒就是制妄想的戒,修定力都需要修这个戒。所谓戒者是界线,有如一面墙为分界,分界以外全是妄想,分界以内一点妄想不准有,不准有妄想者就是定力,有定力就开智慧,所谓“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是三无漏学。



              第二等是众生中的上根利智者,上根利智的人也可以说是再来人。既同是再来人,这一类的上根利智者,为什么说跟六祖不一样呢? 因他前生修行的佛法,还没到六祖那种程度,所以今生虽再来,他比六祖还算落后。虽比六祖还落后,但他也是一闻千悟。上根利智的人,虽前生闻法而今生悟法,但他前生的习气,今生也带来,一切的习气也随著他的利智而来。所以虽然能一闻千悟,但他那习气一点也没有断,他必须要修断习气,所以他非修戒定慧不可。戒定慧修好开智慧了,是否这智慧就彻底到顶了?如果他根基真正是上根利智的人,也可能悟得彻底。不过“佛法深似海,唯佛与佛才能穷底”,所以他可能还不能彻底,既然不彻底,虽然开悟,只能叫“破本参”,还不算是大彻大悟。若只是破本参,他那多生多劫的习气仍没有去掉,他必须再来“破重关”。破本参之后,妄想心仍不断,所以佛说“理虽顿悟,事须渐除”,开悟破本参后,佛法道理虽然知道了,但“事”也就是妄想仍还在。要了事没有其它方法,就是要净修。所谓净修就是闭门断绝外缘,一般称做闭关,如果没有人供养护关,就去住茅蓬。外缘断尽了,你那妄想也完全断尽。妄想一断尽就是破重关,重关一破就是到顶,天下太平了。如果你认为破重关还不到顶,那就要修“破牢关”。今天告诉你,不用修破牢关,因破本参就是明心见性,再破重关断尽妄想后,就一心清净,完全就是佛性。你再来破牢关,“最后牢关不离当前一步”,与你破本参一样,还有什么要破牢关的?所以第一次开悟破本参是明心见性,破重关还是明心见性,破牢关还是明心见性,横三竖四就是这一个心,没有第二个东西。


                可是有一般人还没破本参就去闭关,他不知道破本参后才能闭关,而认为闭关后就能开悟,於是就去闭关。他在关房里修什么呢?因他不知佛法真理,他是糊涂的闭关,他在关房里盲修瞎练,因他根本不知正路是怎样走。既然不知道,还去苦行,苦行只是盲修瞎练。苦用功而又不知佛法真理,愈修离道愈远,愈远就愈起烦恼,愈烦恼心就愈发急,愈发急烦恼就愈重,所以闭关三年还没到,轻者就得神经病,重者自杀。还有一种人,虽然好好的熬出来了,但一点佛法也没得到。这二种人的毛病在哪里呢?没事别的,就是因他们没破本参,没了达佛性。不了达佛性,就只是盲修瞎练。人家破本参后闭关是来制心的,因虽开悟明白心性了,但妄想还纷纷的,清净心力量还薄弱不能作主,所以闭关制心来增长清净心力量,等妄想制尽了,就是八识转四智就到顶了。因妄想心就是第六识,八识转为四智时,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对於所有东西都是见而元见,无见而见,完全都是一种妙观察。妙观察者就是一切境界都见到而没有分别,这就变成平等心了。

     

        第三等是像我们这类根基钝的人,不能像前二类上根利智的人一样,只好藉打坐培养定力。打坐是做什么的?就是来制心的。你盘腿姿势坐好后,初步就看肚里的心也就是肉团心。肉团心本来是无知的东西,人死后也随著烂了,可是初步修非用它不可,因修行人来制妄想心,妄想心里有个清净心,我们清净心就栖止在肉团心里头。我们现在看肉团心,事实上不是看肉团心,而是藉假修真,看肉团心就是来看清净心的,因清净心就住在肉团心里。所以初步修行的方法,要找到清净心须先看肚里的肉团心,因初步你无法见到你的清净心。肚里的心就比如一间房子,成佛作祖的清净心就住在房里头,现在要找到清净心,必须打破这房子,所以把门打开,清净心就出来了。也就是说你肚里的肉团心看空看没有了,清净心也就是无相心,也就是佛性就现出来。清净心现出来是在哪里呢?现出来是空的没有形相,这时你就知道这是你的清净心。原先你不知道时,把心看空就觉得没有归属地,你就害怕不敢修了,现在告诉你,预先叫你知道,你到这个程度,你心里不但不要害怕,而且你要高兴,这就是你的清净心。清净心无相看不见,看不见才是正见,这才是你真真实实的宝贝。在这时你知道后,你不要放松,你要用定力来抓住它,不准它离开你。你有定力抓住它,定力强时它就不退,它被你的定力牵住了。如你没有定力,虽然你现在见到空性了,因它本来就是空,根本你就拿不住它,你再没有定力,这心又变成妄想心,妄想心又起来了。为什么没有定力,妄想了心又起来了?因你那妄想心并没有断灭,它只不过被你定力压住了,所以定力一不够,它又起来了。所以八识还没有转成四智时,你必须使劲用定力,定力就是看心,愈看心性力量愈增长,暗暗的境界就变成微微的有一点亮,你在用功,使劲来看这个亮,这个亮就变成光明了。假如你在光明中,你心里愈知道这就是你那看不见的宝贝,你就使劲用定力来看这光明,这叫定慧齐修。你愈看就愈光明,这就是你的智慧,愈看光明就愈大,这样观心的第二阶段就过去了。第三阶段就是万里晴空万里天,一眼看到无有边际,万里睛空,一切光明都有了。但这时你还有制心的“制”,制的功夫还在心里,所以虽然你那心是光明,你那心还不算很清净,还不到最高的境界。这阶段过去等到第四阶段,空无有了,就只有般若空性,你那“制”也没有了,就只有你那看不见的空性。空性空得只有心里知道,但拿不著看不见。当空性也空得没有了,没有时你那制心的“制”也没有了,因有心才有“制”,现在无心了哪里还有“制”呢?空没有了就是个空性,隐隐忽忽似有似没有,到这时性也没有了。你想看空,空也空没有了。空没有了就是真空,你有空可看还不是真空,这真空是否就没有了?是有真空这个空,真空不空,不是断灭不是没有这个东西,它是有而无有,无有而有,这才是真有。性也没有了,就是真空实相。实相无相,虽是实相但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悟到这境界你自己就知道,别人是不知道,因它无相别人看不见,你自己也看不见,只不过你知道而已。打坐观心这样就是到顶了。我们凡夫用功就是分成这四个阶段。初步修用定力,一直到成功还是这个定力,定力愈增长愈好,不管那一个阶段,都要用定力。证到最后,空没有了性也没有了,这就是空性双泯。什么都没有了,这时候还要用定力,因空没有了性也没有了,你再没有定力,你到哪里去呢?你简直是没有归属地了。你这时还要用定力,你这定力再有时,就变成大定。这种定力有而无有,无有而有,你不用修定力,这定力自然是不出定,所以说是大定。大定时你愿意出定就出定,不愿意出定就不出定。



问:打坐至什么时候才不用观心?
师:一直到最后阶段,空性没有了就不用观心,这就是不修而修,修而不修,因为你的妄想断了,一切一切都是真心,你还观什么呢?你观心是为制妄想,妄想已制断,你还观什么呢?所以六祖就不用观心。



问:凡夫是从第一阶段开始修,开悟的人是否仍要从第一阶段修?
师:你要是利根的人,或是听讲或参公案,忽然触动灵机就明白心性,那就不用修第一阶段。



问:不用从观肉团心开始观心?
师:不用,开悟后心性就现出来。需要第一阶段功夫是因听讲后仍不能开悟,你需要用定力。



问:为什么年老无三昧?
师:年老六十岁时,体力好勉强可以修,体力不好六十岁就不能修了,为什么?精神不够定力就不坚强,也就定不下去。比方说你平时能坐三小时,等你年老,三小时照常坐,但就是不入定。你再怎样用定力,隐隐忽忽的随时入定随时出定,因你精力不够坚强了,如土里缺少水分,土就无法合成堆了。所以人老了就没有用,活一百岁也是喘气活死人。



问:观心是要使心清净,怎么愈观心愈乱呢?
师:观心就是想看你的心清净、不动、光明的,但一看心,心却动了,想光明它却黑暗。像你一个女孩子,对社会勾心斗角、损人利己的事没有做过,心里比较清净。如果像一个在社会搞一辈子的男众,再来观心,那个心就没有办法看,不知有多乱。古人就说,心里就如有很多乱草脏东西,一下子把它收拾起来,把它抛得远远的。古人根基利能做到这样,我们根基钝了,做不到这样。观心时,愈看心愈乱,愈看愈起烦恼。若懂佛法,你就知是这样,你就忍耐继续看,等到最后,心起的烦恼让你不能看了,你只好下坐休息一下, 等烦恼稍微没那么难过,再继续打坐观心。



问:打坐看心看黑的法门是如何修的?
师:一插手就看肚里的黑,使劲的叫它黑。你愈叫它黑,它却又不黑。制心时,你愈想黑,妄想却又不给你黑。




问:是否用观照力把八识田中种子逼出来才会黑?
师:人的恶业与善业都有,我们做的坏事都是无明心都是黑暗的,多生多劫也不知有多少。你不知道,你就随著它生生死死。今天知道后,你来制它,修观黑也好,修观光明也好,这二法门随你修。要是观黑,你就要把多生多劫无明的习气,都要找来,要是多生多劫无明的种子不都收来,肚子的黑就不圆满,不圆满那黑就不能爆炸,不能爆炸就现不出光明,你就不能开悟。必须把多生多劫那些黑暗那些无明,统统集中肚子里来,你愈看黑,就使劲给它黑。肚皮里全是黑,黑得比柏油还浓厚,愈黑你就愈朝里面装,装得肚里装不下,它就爆炸了,一爆炸你多生多劫的无明,一下子就都消了,就剩一片光明,这就是开悟。




问:这是观黑的方法,观光明又如何观?
师:观光明就是观心。观黑是观无明的,不观无明就是观清净心的,清净心是一片光明,一切视同无有。你就来看你的清净心,你要看清净心,你那无明却都来了,把你的清净心覆盖,不给你看到清净心。《心经注》里也有“积聚有为,覆盖无为”的说法,无为就是清净心,等你观清净心,你那多生多劫的无明又积聚来了,把清净心覆盖叫你看不见。所以你要集中精神看肚里的肉团心,肉团心是我们的心脏,它是有形的,它本来是一种物质并不是佛性,我们死了,它也就随著烂了,不过佛性清净心就住在里头。你就使劲看使劲看,能把肉团心看没有了,你的佛性就现出来了。




问:观黑时,黑是无明,观光明时,妄想也是无明,这二种观法是否一样?
师:二种方法一样,插手修的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一个是观明的,一个是观黑的。观明的方法,插手就知道心是光明一丝不挂的,一丝不挂就是叫你没有妄想,光明就是叫你这里没有无明没有黑暗,就是这二个要求。观黑即是观明,观明即是观黑,但插手修的不一样。二个观法都是叫你见心性。



问:观光明是把肉团心观没有以至光明?
师:肉团心一辈子不能光明,但把肉团心观没有了,这就现出你的真心了。没有了为什么就是真心?因你真心没有相。




问:观黑或观光明,哪一种修法容易成功?
师:那就看是否对机,如觉观黑与你对机,你就修观黑,观明与你对机就修观明。




问:观黑与观身不净,观心无常,……等观法是否一样?
师:不一样,禅宗就如线一样,只有一条路,没有拖泥带水,又是这个又是那个的。




问:打坐姿势基本要领如何?
师:打坐双盘是比较好看,如能双盘(叫莲花坐)当然很好,如不能双盘,也不必勉强,单盘的功德与双盘一样。打坐时,两腿膝盖间距离要与双肩同宽成方形,如不能成方形,两膝盖间距离太宽,则身不能自然爽直,坐久就会感到背部疼痛或身了歪了,如此打坐就不能持久,不能持久就不能入定,不能入定就不开智慧。若作意用力勉强使身打直,坐久则身会得病,坐也不能持久。两膝盖间的距离愈窄,脊椎就愈能打直。自然打直的好处,第一点容易入定,第二点无论坐多久,血脉上下交流,一点也不会得病。当然初步学打坐不能达到这标准,慢慢练习使腿能往后拉,务期使身子自然打直。




问:打坐时,两膝盖是否要著地?
师:膝盖不能同时著地,因在上面的腿被顶住,故上面的腿的膝盖不能著地。虽不能著地,但你那腿是很平的,如此坐起来身子就很舒服,所以打坐也叫“打结”把两腿结住,能这样无论坐多久或睡著了,两腿都不会散开。禅宗坐法,都是左腿押在右腿上,称为降魔坐,两手再叠印,左手押右掌,或右手押左掌也可以,身子自然直,两耳垂肩,脖子与后面衣领似靠似不靠,若靠就是仰脸,不靠就是低头,所以似靠似不靠,表示没有低头或仰脸,再闭口、断光,舌抵上腭,眼观鼻,鼻看嘴,嘴看心,这就证明成一条线,身子不歪不斜,打坐姿势能做到这样,算是标准了。身子姿势坐好后,要怎样用功呢?就是来观心,就是看肚里的肉团心。如来立教其法有三,就是戒定慧三条。姿势坐好后,就要来戒,所谓戒不是出家人或在家人的戒律,这戒是指戒去所有妄想,所有妄想全部一刀两断,戒就像一道墙一样,墙内不准一点妄想。你能戒住没有妄想,这就是定,有妄想就不是定。妄想一断,自然就现出定。定是什么东西呢?是空的,拿不著看不见这个东西,不过自己知道我这个心清净不动,清净不动就是定,定就是空,空就是智慧,就是佛性就是法身。见到佛性时,什么事都知道,这叫开智慧。所以必须藉定力才能开智慧。



问:打坐用不净观是否可以。
师:禅宗直捷了当,没有这些,只要认定心就够了。




问:腿疼时是否可以换腿?
师:修净土的或许可以换腿,修禅的不能换腿,因打坐是修禅定。你一换腿,定就没有了,所以不准换腿。若腿疼时没有关系,你要忍耐继续坐,疼得不能忍受,再放下腿。腿若是酸麻,就不要勉强支撑赶紧放下,用手上下摩一摩,让血液上下交流。不麻了再赶紧打坐。如果坐下去不久又酸麻,那就下坐活动走一走,等腿舒服了再继续坐。酸麻腿会受病,疼不会受病。比如你坐三十分钟腿就疼了,你发心要坐三十五分钟,坐时腿疼就让它疼,你不要理会它,你尽管坐,如果你不能忍耐这个疼,你怎会进步呢?打坐时间怎能延长呢?你能多支持五分钟,三次以后,多坐五钟也不疼了,如此就能坐三十五分钟,以后再继续加长时间。但酸麻就不能增加时间,赶紧放腿。若酸麻时仍硬撑,腿会受伤。打坐一切条件都够了,就要观心,这是最大的条件。你要是不观心,心里妄想多腿就容易疼或很快就酸麻。你要是使劲观心,把心观住不动,腿就不会疼。



问:打坐时要不要用垫子?
师:我们出家人打坐,后面不要垫子,这样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打坐,因出家人行脚到别的地方,不好意思带垫子。当然初步学打坐,后面用垫子帮助比较好盘腿,常坐后就不要垫子。


问:打坐是否要对著什么而坐?
师:曹洞宗是面对墙而坐,距离就是腿只能伸长的距离。因心对著墙且距离很短,容易收心,要是对著空而坐,空中无边,心散乱就不容易收心。


问:什么时候不能打坐?
师:饭后不能坐,饭后大概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坐。修禅不能吃太饱,只能吃六、七分饱,若吃八分饱,打坐时气就粗。


问:有些人说打坐可以不倒单,是否有其事?
师:古代禅将整年打坐,不用吃饭也不用睡觉。现在的人不倒单,是在骗人的,他坐著睡觉称为不倒单,这是野狐禅,因山上的野狐就是坐著睡。古人的不倒单,是佛性离开肉身子,是佛性坐禅不是肉身坐掸,肉身已成为身外之物。佛性不生不灭,哪里有卧有睡眠呢!所以无论多少时间,可以坐著不用动。现在我们神识没有脱离肉身子,神识是有生有灭,所以我们非睡觉不可,但也不需多睡。我们修行就是修心性来舍肉身子的,你要是拿肉身当宝贝来培养它,那修行就免谈了。现在台湾物质这么繁荣,人们全在物质上追求,讲究吃美味有营养,穿好衣服坐进口车,完全脱离修心性,全是搞生死心,这样怎能解脱呢?


问:数息法是如何修?
师:数息法是因妄想太多,就用数息方法来制妄想。数息有二种数法,第一种方法,比如你是数出息,就不数入息,如是数入息就不数出不数出息。如此数一、二、三……一直数到十,不能超过十。数到十后回头数九、八、七、……一直退到一。数到一后再向上数到十,再回数到一。由一数到十,不用费心很容易。但数到十后退回数时,你数到九,要看到有个九,数到八要看到有个八,如不看见,你数息时就会乱。这就是逼你的心,使心不朝外走。你要是看到一个个数目字来数就不乱,不乱是什么?就是你的心不乱,你的心每次都看见数目。你心不看见,你一数就错了。所以数息就是看息,就是用你的心来看,如不用心看,一点也没功德。第二种数法,由一数到十后不用退数,再由一数到十。这种方法,你自己要订一个目标,比如数一时看释迎佛的像,你看佛像是什么样,数一时一定要看到这个佛像。看明白后,再数到二。数二时再换看另一尊佛像,如看阿弥陀佛,数三时再看另一尊佛像,如看观世音菩萨像,数四时又看另一尊佛像,如此一直数到十,这就是要时时刻刻把心扣住,使心不乱想。数时你要是没有看到佛像,顺著数一、二、三、四……我的心又来妄想,心又不定了,所以数息完全是制心的方法。要是数息已数得很熟,就不用数了,再进一步就是看息,看你的气息起哪里来,出去到哪里去,有多粗有多长。这样愈看愈细,愈细愈短,短到最后,把气息看没有了,妄想也就没有了,这时就不觉有肉身子,完全变成佛性。



师云:打坐第一阶段静坐观心,观心就是观肉团心。肉团心是我们的心脏,它根本没有动,可是你一看它,它就刹那动个不停。为什么呢? 因为妄动的心就住在里头,所以一看,它就动了,愈看它愈动。你就使劲看使劲看,看就是来制妄想心。看久后,就把肉团心看没有了。愈用功观它,它愈没有,愈没有你自己就知道我这功夫用进去了,那你就使劲的观,早晚把心观得空空净净没有了,这就是第二阶段了。空是什么呢?空就是本性。第一阶段观心时,妄念纷纷的,一切杂乱的东西都有,这都是无明,这都不好。你把无明观没有了就变成空净,空时就没有无明了。统统都是空了,就现出你的空性。这空性虽现出来,但心并不光明,这时心就像阴天,像半阴半晴天的样子,你还见不到光明,不光明再继续观,观者是般若,所观者是无明,心不光明是因这里还有一层无明未尽,你再继续观,把无明观尽,心就现出光明。

    观空时,若不知道空就是自性,看空就成著空了。你知道空即是自性,自性即是空,就使劲的来看空。看空要看到什么程度?能看到这样的光这样的亮,能看到大光明当然更好了。这时你心里就高兴,一高兴你就转念,你就常常不忘,时时刻刻把这种境界保持,到这个程度来转念,叫做“任运”。以前曾叫你们转念,但这种转念并不是任运,我叫你们的转念是开门见山,把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截去了,并没有修第一、二阶段,是所谓速成班的直接观第三阶段。直接观第三阶段,你不能任运,那你只好用硬制的方法,因不硬制心,你自己应付不了妄想,只好用硬制的来转念,时时刻刻来转念不忘。假如我今天转念成熟了,或者是今夜打坐,或者睡觉睡醒时,或走路时,心自己就转念,二六时中不用我转念,它自己就转念了。像这样,如后天要命终时,这转念自己就会转,一转念就一片空,空里没有三界,这不就是超三界解脱了吗?这是第三阶段,因有转念,这就不叫寂不叫寂灭。虽不是寂灭,你有个念,这念就是照,故第三阶段单有照,没有寂,等到第四阶段,就是寂而常照。寂是湛然常寂,照者常照,是灵明不昧,了了常知,二六时中能把持住“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到最后入灭时,哪里还有别的呢?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常照即不灭,常寂即不生,不生不灭,一片光明,这就是我的法身,这样哪里还有生死呢?



问:打坐观心时,修观妄想心好,还是观肉团心好?
师:有了妄想你就看妄想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你一看,妄想就没有了。但把妄想看没有了,你必须把这“没有”抓住,这“没有”就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明即是实相。但你能不能抓住“没有”?等妄想一没有,你也就不看,你的功夫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观妄想心的法门靠不住。而观肉团心,把肉团心观没有了,因你观心功夫用进去了,肉团心才观没有,所以你观心功夫还存在。



问:如果我观妄想心的功夫还存在呢?
师:如果你功夫存在就行。妄想一起,你就一看,一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要是“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把这无抓住,这就是清净心,你能抓住吗?



问:为什么说观妄想心不容易抓住空,而观肉团心就能抓住?
师:刚才已说过,因你观肉团心时,你这功夫用进去了,把肉团心观没有了,你那功夫没损失。如你观妄想心,在没用这功夫时,妄想纷纷的,你都不知道,等你知道时,你那妄想也不知有多少了,这时忽然间你知道有妄想,知道了就一看,它就“即无”就没有了,没有了你还观什么呢?你那功夫也就退了,你就只是刚刚一刹那一看,你那功夫没用进去,你这才有一秒钟的功夫。我说的观肉团心,你把肉团心观没有,你这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啊!经过这样的一段时间,你这功夫就扎实就不退了。你观妄想心,一观没有,因你这功夫短暂,所以一观没有,你这功夫也就退了。比方说,你不费事抓一个土匪关在屋里,你一看土匪睡著了,你也就睡觉不看了,这土匪还能老实吗?你一睡觉他还能不跑吗?如你把土匪抓来,就两眼时时刻刻看著,他睡觉你也看著,他死了你也看著,早晚看得死死的,你这功夫不就是到顶了吗?



问:打坐时能把心制得空空的,但一下子又来妄想了,怎会这样呢?
师:如你走路时,在一个地方停下来,一停下来你就会四方东张西望。假如你心里还看著路,一直往前走,你就不会两边东张西望。打坐到这个程度,已能稍微感受到空性,但你要迫究空性是什么东西这空性与你有什么关系,你要使劲往前追,这表示你低著头看路,你哪里还有妄想呢?哪里还会看著路的两边呢?假如你这时停止看心,认为已经很好,这就是我的空性,空性是怎样好,好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你没有追究,那你妄想当然就来了。



问:到这个程度后,要怎样继续用功?
师:到心清清净净一点东西也没有的时侯,你要使劲下死心,咬紧牙根,拿一个死命,叫它第六识非死不可。咬定牙,坐在座垫上使劲看著它,叫它死叫它一点也不动,若稍微对第六识慢怠,妄想就全来了。到这个地方,使劲用定力来定住它,不准它动,时间愈久愈好,假如你能整天整夜都这样,就能成功。能有长时间,使劲用力一憋气就把它制死,如此妄想制没有了这叫灭尽定。书上说灭尽定的好处超过普通的定,但并不是大菩萨,不过是了分段生死了。对你是这样讲法,但对大善根人不是这种讲法,大善根的人就在这时候下坐,就已成功不用坐了,偈云:“意之绿丛,路边杂草,若能契之,亦之智已”,大善根的人这四句偈就够了。


问:大善根的人就把空空的心定住,这就是我的心,不用再继续看心制心?
师:不是这样说。到什么都没有都空了,这空就是自己的心性。所见皆空,万物皆是这个空性,没有第二个,所以就不用坐了。这就是说“意之绿丛”,第七识生出一切妄想,“路边杂草”, 妄想有如路边杂草一样有颜色有高低,若能契之”,一下子我能明白,这些都是我心变现的,所变现的就是空,空就是心,心就是空,不空也是心,空也是心,统统都是这一个,这样就是“若能契之”,“亦之智已”,这就是你的智慧。六祖说:“惠能无技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恁么长”,就是这个意思。  问:妄想也是心,就是认定一个心就对了?
师:真心是我的心,妄想也是我的心,心没有二个就是一个,这样就是开悟。你根基不够这样,只好修灭尽定,使劲把第六识妄想灭没有。师又云:“你如果一头看空一头打妄想,想起来就看空,在看空时妄想又来了,一天二十四小时里,你有二十小时打妄想,四小时看空,这样也没有用,你能时时刻刻没有妄想能看空,这就能空。你刚才说的打坐那个空还不能定住,你那还是妄想多,你那空是神识空,是硬制的空,不是真空,真心空才是真空。神识空,空一下子随时又变了,神识又来了。



问:因为还是神识空,所以刚才师说要咬紧牙根继续看它,看久才会空?
师:就是不准妄想起来,这叫灭尽定,识灭尽了,你只知道没有妄想,你不知这是真心,你只能证了脱分段生死,不能证了脱变异生死,因你不知这是真心,只是修得把神识坐断。



问:把识坐断,智是否就出来?
师:神识坐断,你单是心里自在高兴,只知没有妄想,你并不知道这是真性。你要是能知真性,妄想一断的时候,心里清清净净,一切东西皆是我自性,一切感受都是我心性,但心里没有这种想法。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打击,心里一点烦恼也没有,遇到多大的喜事,心里一点高兴也没有,就是这个平常心。你以清净心来制烦恼心,烦恼心制断了就是清净心。如你没有这个心,完全以定力来把对方制定,但是谁制死的你不知,你并不知道这个心, 这只是灭尽定。




问:修灭尽定把第六识制得不动,第七识也就不动?
师:人的生生死死全是第六识,那你就发心来制第六识,那怎么制呢?除打坐外没有其它方法来制它,那你就拼命打坐。打坐姿势坐得好就能持久,你坐在蒲团上,就如第六识在蒲团上一样,你使劲的压住第六识不准它动,其实这是功夫的一种形容,你那功夫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你的心。打坐制心时,坐在蒲团上不分昼夜使劲的压住它,你今天这样,明天也是这样,一日不悟三日悟,三日不悟五日悟,你的功夫一用进去,第六识也不是说制不死,等第六识制得不动,第七识就不起作用,也就没有思量,没有思量就没有种子,没有种子第八识就清净,这也就是真如,你要是不知这是真如,你仅能证到灭尽定。这些道理你要是知道,修行并不是难事。若不知道这些道理,也打坐也做什么的,你只是盲修瞎练。必须藉打坐定力来制妄心,这才是真正修行,故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师云:菩萨修大乘定,在大乘佛法上来说就是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万行。若不懂般若只修五度,不管你怎样修,你都不能解脱,禅定於定空时就是般若就是智慧。“五度如盲,般若如眼”,不知利用般若,犹如没有眼你就是盲修瞎练,你找不到佛的境界,你没办法解脱。佛的定叫那伽定,是永远不出定,般若的定是大定,大定是愿意入定就入定,愿意出定就出定,不愿意出定就一直定下去,这是大定。凡夫打坐也入定,但“人老无三昧”,人老就不入定。年轻时时打坐功夫好也容易入定,比方说你能坐二个小时,前二、三十分钟妄想还不断还不能入定,打坐功夫好时,三十分钟后你心能定下去,这才入定,这样你只剩下一个半小时在定中。坐二小时后,你腿就酸就疼痛不能坐了,这时你非出定不可。这种定只能说入定出定,不能称为大定,若大定不愿出定就不出定。入定时虽入定但心得有所住,这时在禅语上来说就是静虑,或思维修,静虑即是思维修,没有二样。什么叫静虑?打坐时先要知道打坐是要观心要制心一处,你的心制到好处才能入定,等到入定时,你的心就清净了。你能定得好,定力坚强时,不用制你的心,你自己就在定中。你的心在定中时,这时一定要有静虑,你要是没有这个静虑,轻者你仍妄想不断,你这定一点用也没有。要是你定力坚强没胡思乱想,你心里也没静虑,心里自己觉得一片空净,觉得一空净时,你自己要知道,妄想没有才空净,能知一片空净,一切视同无有,这就是你见到佛性,这就是你的法身。能坐到这样最好,假如不能坐到样,你的心要有静虑,静虑时心里不想东不想西,或起“我想成佛”,有这种想法就是偷心,想得神通也是偷心邪心,到这个程度时,千万不准有这种心。若你自己觉得好像能知某些事,就好像有了神通一样,你心里一有这种感觉,赶紧把它去掉,空性里一点东西都无有。否决后,心里就来静虑,静虑什么?好像你的心跳动,隐隐忽忽的动而没动,没动而动,好像有二、三个字,最多是三、四个字,上来下去,上来下去在心里转。



问:这个有什么用?
师:这代表你的心没死是透活的,是活的就能起作用。要是没这个,你的心成死的,有了这个东酉,它就会起作用。但你要是动多了就是妄想,少了就不够静虑。心里隐隐忽忽的有这个东西,让你既不昏沈,又不掉举,这叫做静虑。如果静虑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你的心静如止水,就像一片玻璃一样,心里非常舒服,事事不知道,就知一个自在,这时候你就容易昏沈。没有昏沈这叫无记,有了昏沈叫无记昏沈,这是打坐的大毛病。若这样要赶紧振作精神,再继续用功。



问:师说两、三个字上来下去,这是什么意思?
师:这叫静虑,心里不动而动,动而不动。若只是动而没有不动,这是妄想,若只不动而没有动,你心就死了就不起作用。若静虑你的心是如如不动,古德说如珠立玉盘,动而非动。                                           



问:两、三个字是那几个字?
师:你自己觉得这就是我的心性,我的佛性,我的法身,就在这范围内都可以,任何一个随你自己用。但这范围以外,你就是妄想了。若想得神通,又想不出定,又想什么的,你这全是偷心。你有了静虑,心就既不昏沉又不掉举,又没有偷心,这就是根本。



问:到了这阶段就是见性?
师:我才说不准有偷心,你偷心就先拿出来了。你刚初学打坐,我说到这样已经超乎你的程度了。我说过,心空就是你的智慧,就是你的心性。虽是这种说法,但你心里也不要讲,说我明心见性了,你这时想明心见性就是偷心。为什么叫偷心?因你的定力不到这个程度,在你程度以外去用心全是偷心。



问:静虑或思维修是在什么时候用的?
师:就是你打坐已入定了,你坐在那个地方,心很清净,心里寸丝不挂,非常清净。这时不知佛性的人,到这种程度时,不是入魔,最低限度就变成无记。老修行的人这时就知道这是我心性,专注精神在心性上。心性是空的,视同无有,那是你的真法身。你要是静坐到一丝不挂,心里非常清净,心一点也没有动,但你那意没有死,你意到神通,就能得到神通,你意什么,就随意去投胎,所以非常危险。你要是没有意,什么都没有,心里就感觉自在,自在之中昏沈睡觉了,你功夫也没有用了。或是在自在之中,什么都没有,也没有睡著,也没有意念什么,慢慢的等於没事一样,事事无有,这就会变成无记。那要怎么办呢?古人就说,在什么都没有时,你要有静虑。静虑是作什么的?就是叫你精神集中在心上,看你的心,你就抓住这个心。所以我说你要是信我这个话,我绝对保证你不入魔,因你的心没离开你,那魔怎能进来呢?邪不侵正,魔鬼一大片都围著你,你那精神集中在心上,他就没办法入到你心,所以入不了魔。静虑就是抓住你的心,不准你的心意去乱想。你要是知道这心就是我的佛性,那就不需要用这静虑的功夫,因你已明白这心就是我的法身我的佛性。那你就要抓住这佛性,愈看佛性愈没有,完全空了。一空了你心里就高兴,知道本来就是空的。愈看空性愈没有,愈没有愈看,愈看愈光明,愈光明愈看,看到最后寸丝不挂,什么都没有,这就是见道。你的心与佛性心相应了,就是“以心印心”,一看事事无有,这就是“性”,性是空的,没有形相,有见皆邪见,你这时事事见不到,这就是见性。



问:若能知清净心是佛性并抓住它,也可不用静虑功夫?
师:不用静虑。静虑是个过渡,还没有成佛前,恐怕抓不住佛性。恐怕入魔或昏沈掉举,所以来用静虑功夫,不要拿静虑当到顶。

师云:早上三点多起来打坐,能坐上两个多小时最好。假如能常坐上二个多小时,一坐就能入定,在定中你就观空。你观那空性无有边际的大,你看自己肉身子完全都变成空。假如你坐的功夫好,你看山看水看住的房子都看成空。假如你能在定中坐个二小时或一个多小时,等到下坐时,这空还不散,仍然还在空中。下坐起来走路时,仍在空中。开门时还在空中,有一个空来开这个门,而且看这个门也是空的。如果打坐就打妄想不能入定,虽然你也看空,你那个空无论看得怎样好,等不到下坐,那空就没有了,你这个打坐一点用也没有,所以说打坐一定要持久,就是叫你好入定的,比方说每天早上你能坐上二个多小时,这二个多小时在定中就看空,一直等到中午吃饭,你这定还在,这个空不散。这时你自己要是知道用功,等不到吃饭,或吃完饭不久,恐怕空会消失,你又赶紧坐起来,如此又能把空接上去。如果不能这样,最低限度在下午三、四点时,赶紧再打坐,再把空连接上去,跟早上一样在空中,如此空就不断了。二六时中你自己再加紧用功看这个空,能这样,不解脱也解脱了。这是用功的方法,一定要知道,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空就是自己的心性。不知道用功方法的人,因为不知道空就是自己的心,就在文字上用功找,在文字上哪里找呢?现在一般修行的人修不成,一方面不知道用功方法,二方面再加上懒惰,所以修不成。一天能坐上十个小时,那个定心就不散。如果看书想由看书上怎样讲,即使学能讲,也是讲白纸黑字,里面意义根本就不知道,这有什么用呢?



问:入定是否即是开悟即是了生死?
师:入定是入定,还没有开悟。要了生死除开悟外,没有第二个方法。禅宗修定不是修四禅八定,是修制心一处,把心制得没有妄想。没有妄想时,你心里还在制心还在看心,所以这个定对生死解脱很有帮助很有关系。就是说能制心一处,妄想完全没有了,仍然心心相应,与清净心连在一起。你这心如如不动,就跟珠立玉盘一样,你看它在动,细看时它并没有动。根本就没有动,一看却像动的一样。你的心这时候叫静思维,看时好像死的一样,其实心并没有死。这时虽不开悟,你能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呢?如你以前常听讲或常看公案、语录,你先有这些学问,你再能静坐到这样,古人说的那些语录公案,以前并不懂,就在这定中你能懂了,这叫悟解并不叫开悟。今天忽然间有一个悟解了,你心里高兴了,对於打坐自己就会加紧用功,明天无论怎样忙,你还要去打坐,因为你还想有悟解。明天再继续这样坐,竟然还有悟解。悟解愈多愈高兴,高兴则坐的时间愈久,你今天有一个悟解,明天说不定有三、四个悟解。等到悟解一多,就如小树一样,天天生枝长叶的往上长,等树长大就跟开悟一样。开悟是五秒钟前你还是个凡夫,五秒钟后你就是个圣人,悟解就得在功夫里慢慢增长。



问:不制心不能开悟吗?
师:不能制心不能开悟。开悟是从心开的,不制心你那心东想西想,妄想纷纷的,你上哪里去开悟呢?必须制心,把心愈收愈小,到以后收得很小很小,到这时候拼命来加紧制心,心最后被逼得没处去,就非爆炸不可。你愈收时,无明愈是黑暗,因你多生多劫的无明都给你收来了。收到最多最多的时候,肚里装不了就非爆炸不可,一爆炸,多生多劫的无明整个消散没有了,就一片光明,这就是你的佛性。你要是不制心,心怎能爆炸呢?



问:开悟后就没有烦恼?
师:开悟后断烦恼,开大悟整个断烦恼,断见惑、思惑、尘沙惑三种烦恼,但无明烦恼还未断,若是大彻大悟即悟即证,连无明烦恼也断。著只开小悟,只能断见思惑,悟大一点再能断尘沙惑,证悟后才能断无明惑。

问:什么时间打坐功效最大?
师:一直到现在我都是三点半起床,除解小便外,其余事事不准有。就在这时候,前念已断,后念未起,这时候就是你的佛性,这时你赶紧去打坐。若这时一切事纷纷的,你去打坐,你那心不能制得清净。夜里闹钟一响,就赶紧起床,一点犹豫都没有,起床后随时就打坐,这时你清净心没有动,打坐就容易入定。

问:有没有说向那一个方向打坐较好?
师:禅宗没有这个规定,古人说:无地不禅,无时不禅,二六时中随时随地都是禅定功夫。


问:怎样才能放下?
师:定力不够就永远放不下,完全要靠定力。

问:修定力就是修止观?
师:止观就是打坐,不打坐,止也止不住,观也观不进,坐著有定力才能止才能观。有时候“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些书上说,定多慧少或慧多定少都不行,而要定慧等持。要是照书上那样说,虽然很好,但不容易修。因书上说定慧等持。并没有说明是观心的定慧等持,它没有叫你直接观心。我说定慧等持者,是叫你观心来修定力。我就说明叫你制心一处,使劲制心。如此则定也有慧也有,这就是定慧等持。我自己的经验,就觉得定力没有足够的时候,仅管放心修定。完全要靠定力,止观就是定,你没有定力,妄想纷纷,你能止什么?能观什么? 你没有定力,哪里来慧呢?你要是完全制心一处,能一年坐到头不起坐,以心印心,这就是慧,就是定慧等持。你要是坐在那个地方,不知道制心,不知道观心,那就是死定。你要是不忘记心,这就是定慧等持。使劲打坐,坐不忘心,观者就是观心,止者是止心不动,这就是定慧等持。古人说:“坐脱立亡,全凭定力”,你没有定力,死时你还能坐得走,还站得走吗?

问:打坐如何开智慧?
师:昼白继夜,时时刻刻打坐观心。愈观心愈定,心一定不动就空,空就是你的智慧,这就是在定中能得到智慧。观心能观到定了,但定中不知是心,这定就不开智慧,因定慧不平等了。你必须在定中不求开智慧,不求空性,你就使劲定,但定中你时时刻刻要认定心性,不要忘心性。若忘记心性就成木石,心就不起作用,成死定而不开智慧。你必须使劲在定中,犹如珠立玉盘,一颗玉珠站在玉盘里,你要是看它动,球在盘里根本没有动。没有动,你一看却又动。所以珠立玉盘,不动而动,动而未动,你心里能有这种境界,就使劲把它护持住,二六时中就是这样,它猛然间触著碰著,砰的一声,就是开悟,就是一片光明。



问:佛法三无漏学:戒、定、慧与打坐用功有何关系?
师:戒与定不分,心能定住了,根本就没有戒,不用说犯什么大戒,因定中连妄想心都无有,还有什么戒呢?所以就是定。定里你完全把心性忘掉,完全来制定,从使能制心不动,那就是死定。古人说:“死水不养活鱼”,死定就不开智慧。你必须心性仍还存在,无论定到什么程度,你那心性不要忘记,你要抓住心性,心性比如活鱼,定就是活水。你离开心性,无论求什么也不成功。


师:禅定功夫无论怎样好,也不准有境界。若打坐有境界,这表示你没有制心的功夫。若能把心制得清清净净,哪里有境界呢?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若是制心还有境界,好的境界也不准保留,坏的境界随时就把它否决。为什么呢? 因为清净心不准有境界,一有境界,心就不清净。禅定的功夫不准有任何的境界,因禅定是来护持清净心,若有境界,无论是好是坏,你的心总是不清净,什么境界都有。有了境界,你的心还叫清净吗?心不清净,你还能了生死吗?

问:观“内空身心,外空器界”的法门是如何修?
师:我以前讲过,由初步看心到把心看没有看空了,虽然入定把心看空了,但这空你抓不住,莫说一次二次,五十次一百次也还抓不住空。

问:抓不住空是什么意思?
师:你那时不是空没有了,但是你妄想又出现了,这就是你定力不够。但是你要是再煞住心,空又现出来。就在这时侯,你就要来用这个功夫,你就煞住心来“内空身心”,你自己先抓住根本的空性,因为佛性就是空的,事事无有。我一坐好眼一闭,就要来找我的本来面目。我的本来面目是个空,它没有形相。找到本来面目就是恢复空的境界,但空的境界你又抓不住,这空有时大有时小,忽然间空的境界又不空了,有这等等的变化多,因为你的功夫不到,心里的境界变化多,你抓不住空。你要是不懂佛性,这时也会入魔。你懂佛性,虽有境界变化,但还不至於入魔。就在这个时候,你心里一个转念,我这一切都是空,使劲的空,境界无论怎样转变,我就不准转变,我就是空,煞住心就是空。空什么呢?你再一想,我这佛性本来面目就是空,你自己再想,或是经书上说的,或者师父讲过的,一空一切空,统统都是空。统统都是空,你自己又见自己身体好好的坐在这个地方,哪里有空呢?并没有空。你再发大心,来制“内空身心”,观想我的身体本来是空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肉体是有生有灭的。就在的这个时候,你自己发大心,一个转念,我这肉身是空的。那心空不空呢?一转念,我佛性就是心就是空,这样内空身心。你再一转念,佛法是无阻碍,我单内空身心,我在屋内,则这墙壁及门不都是阻碍吗?你再一转念,一空一切空,墙壁也空,山河大地统统是空,这就是“内空身心,外空器界”,内内外外一切都是空。为什么呢?佛说一空一切空,我这佛性充虚空遍法界,不是只有这屋内佛性空,统统都是空,当然也就没有什么阻碍。就是这样步步发心,早晚能发心到这个程度,自然而然不用发心也现出来,这样就很好了。



问:能“内空身心,外空器界”,就了脱生死吗?
师:古人说:“十方同聚会,个个修无为,此时选佛场,心空及第归”,所有的人到这里来,皆是修无为修心性的,犹如以前选状元,我们这里是选佛的,选谁为佛呢?你要是心一空就是佛。心空则一切皆空,你想生天上,天已空了,哪里有天呢?想死上哪里死呢?空性里没有天堂地狱恶道三界,没有父母的因缘,什么都没有,你不想成佛也得成佛。

问:先空心还是先空身?
师:先空心。你不空心,肉体永远万世也空不了。心是主,心一空什么都没有了,上文说过心空及第归,心不空外境怎能空呢?

问:如这样说,心空时肉体自然空,就不用再观肉体空?
师:心空肉体不空,我不是说要发心吗?“内空身心,外空器界”,并且“我不空不超三界,法不空不证菩提”,如果我不空就是有肉身子,肉身是小我假我,这假我一定要空,我要是空,佛性就是大我,佛性是真我,真我本来就是空。

问:心空后再观肉身空?
师:心空后你自己要发愿心,你觉得心已空了,但是你看肉身还好好的坐在这个地方,你自己要发个大心:内空身心,我这肉身是有生有死,我这佛性没有生灭,佛性里没有肉身这个东西,有肉身就是障碍,我一定要叫它空。打坐的第一个条件,必须抓住你的根本,你的根本是个空性,你那空性一切东西都无有,稍微有一丝东西,你那空性就不叫空。你那空性空得一丝无有才叫清净,如果有一丝东西,空性就不清净,不清净你就不能解脱。

问:打坐这样一直空到寸丝不挂,会不会落於断灭空?
师:罗汉到这个程度不知道是佛性,他就断灭空了。我千说万说佛性是空得,等你证到这样,你自己要知道这是你的佛性你的法身。“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你能知道这是你的法身,这就成佛,罗汉他不知道就断灭空,这一点就是在於知与不知。

问:空得寸丝无有又知这是我法身,这就对了?
师:对。你为什么要修这个空呢?因为想成佛想了生死。佛性为什么是了生死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相的东西就有生灭,虚空连形相都没有,谁来生谁为灭?

问:综合以前师所说的法门,入定后有修静虑,有修四阶段中的第三阶段,观成万里无云的境界,又有修内空身心外空器界,到底入定后要修哪一样?
师:入定后,你在定中就要内空身心,外空器界,不是到第三阶段才修。你内不空身心,外不空器界,哪里有一片晴空,万里无云的境界?内空身心则无人无我,外空器界所以万里晴空。第一阶段过去后,你再证到万里晴空。但这万里晴空就跟阴天一样,虽然一片空净,但无明尚未净尽,这是第二阶段。再用功看心,看得一片光明,你自己就知道我功夫用进去了,这个心清净,身心器界一切统统没有了。虽然一切都没有了,这时你心里仍住在无有上,所以说是第三阶段。等到第四阶段,什么都没有了,连无有两个字也没有,空也空了,这才是究竞到顶。

问:打坐要几个小时以上才能内空身心外空器界?
师:你们打坐时间都太短了,最低限度要能坐上一个半小时,能坐到二个小时以上更好。在二个小时当中,初步半小时内,你妄想没有断,坐上半小时以后才能入定。这样再入定一个半小时,才够你看内空身心外空器界,你要是没有充分的时间,坐不了多久腿就酸疼就下坐,那你不能入定。可是每人的根器不一样,你要是平时行住坐卧、二六时中时时以心印心,心心相应,坐上五分钟也可以入定。你要是天天忙於工作,心里嘈杂忙乱,那你身心没有办法空。假如你二六时中无论在什么时间,忽然间来个转念,一片空净,忽然间又一个转念,一片空净,心里常常在空净中,坐上五分钟就能入定。



问:不管五分钟或三十分钟入定,入定没有妄想后就要修内空身心?
师:入定后若心里没有内空身心,没有外空器界,你这时候心是做什么用呢?你的心没有寄托。如有内空身心,你心里就有寄托。此时假如你心里没有寄托,心里一点什么也没有,空空净净的,觉得舒服愉快,什么都没有,这样就是无记。你必须心里有寄托,逼著我这个身子叫它空,身能空,墙壁屋子统统空,三亲六眷亲戚朋友事业也空,山河大地也都空。都空了,这时你心完全都空了,你心就寄托在空上,你心就有个空,这就是万里晴空。万里睛空境界虽然给你证到了,但你心里有个空,必须到第四阶段,一片光明,事事无有,空也没有,空也归到空里去了,这样才算真空才算究竟。



问:定后修静虑,或修四阶段的观法而观出光明,或修内空身心外空器界,种种修法皆可以吗?
师:可以是可以,那为什么要修内空身心外空器界呢?因这是最捷要的法门,别的法门皆是转圈子,唯有这个法门直来直往,很直接很近,其他法门都是慢。种种修法都可以修,只是进步不一样。内空身心外空器界,这里一丝别的东西都没有,既然一丝东西都没有,这还有生死吗?没有生死,所以这是最快最直接的修法。



问:师问弟子昨晚讲的根与识是否明白?弟子认为根是自性,分别是识,如吃东西分别好坏就是识,听人家说我好我坏,我心仍不动,这是根。
师:你这是鹦鹉学讲话,把听人家讲的学去,这样一点也没有用。听讲根与识后,自己用功能觉得你心是两个心,比方说识有一尺高,根只有八分高,比识矮,清清白白看见根与识两个东西。你心里既然看见此情形,你就来恨这个识,就能压住这个识。压住识,“根”就有点放光,识没有什么光亮,光全在心(根)上。这样说法才只是比量,你必须有现量才为算。你听人家讲后,自己用功能看见你的心现出这种境,这样才有把握。



问:要亲眼见才算吗?
师:你要使劲看你肚里的心,它是两个东西,一个根一个识,两个东西隐隐忽忽并在一起。你初步用功可能只看到识看不到心,看久了,根与识清清白白变现出来,就知“识”是敌人,心(根)就是我。这个法门是了不得的秘诀,这个根本你能解决,就永远万世了脱生死。

 
问:师刚才说“一个根一个识,两个东西隐隐忽忽并在一起”,这是何义?
师:你打坐初步看不到二个,初步你还为胡涂分不开分不清楚,所以《八识规矩颂》说:“愚者难分根与识”。等你能把妄想心看到动得很轻的时候,就能现出不动的心,再把妄想心看没有时,则完全都没有了,连清净心也没有,清净心与妄想心就是并在一起,这也就是全妄皆真。这是唯识的讲法,心性没有这种讲法。


问:打坐时把妄想识心制得不动,根就现出来?
师:你妄想制尽,你不知道道理,这也不是根,因你糊涂根本不知道“根”,你上哪里找根?


问:可是把妄想制得不动,感觉心空空的,难道还不知是根?
师:你必须界限清清白白的,表现出一片光明,什么都没有,这时候才能勉强知道。所以说见性者无见为见,你刚才说的,都还是有见。


问:可是师父讲的见到光明,不是也是有见?
师:一片光明是它自己来的,你自己不注意,它就一片光明。光明是什么东西?光明是个空性,空性是无见。你心变成空性,自己还能见自己吗?到这种程度才为算。你既然有见光明,是你心见光明的。你不见光明而一片光明,这是自己见自己,自己见自己,自己就是无见,这样才为算,你有见就不算了。无见是自然,你的心就是这个样子,你还见什么呢?


问:就是“感觉”自己的心是这样?
师:什么感觉也没有,你的心本来就是这样,你对谁感觉呢?


问:如果不是感觉,怎么会“知道”呢?
师:有知道就不算了,你有知道是你心动才知道,它本来就是这个东西,叫谁知道呢?



问:有知道还不算吗?
师:你有知道还是心动,你心不动,你怎能知道呢? 不过你心能知道也不错了。



问:专注一境与制心一处是否一样?
师:表面是一个,虽大同但有小异的地方。专注一境,境是外边的,制心一处,心是内部的。制心一处是顿超的法门,你制心一处就不用别的功夫了。凡夫成佛就是用制心一处的法门。专注一境是修行的法门,但这没有果地,还是在路上。你能专注一境,心里一点也不乱,这时心里要知道,这就是专注一心,境就去掉,再回到心来了。制心一处比专注一境还省一半路。专注一境,境即是心,心即是境,心与境成一个,你能知道这样,专注一境即是制心一处。你如果不知道境即是心,那境是心外的。专注一境,你心要是长在境上,那你心时时刻刻有境,有一个境在你心里,那你心就受污染。



问:心即是境,境即是心,心与外境就没有分别?
师:你知道是境没有心,你心就住在境上,你要是知道境即是心,你就不住在境上,则境就是心。如此,那么你不就是住在心上吗?要知道我这个心是个空性,是我的佛性。



问:打坐当然是要制心一处,其它时候的行住坐卧就专注一境来制妄想,使心不散乱,这样修是否可以?
师:我已经说过了,但你自己就是不知往前走。专注一境,境是外界,你能专注一境使心不散乱时,要赶紧把境拿回来,境即是心,心即是境,心境合一。不打坐时,“菩萨见色知空”,无论见什么都是我的心,打坐时境就是我的心,不打坐时也是这个心,统统都是这个心。



问:桌子是桌子,地砖是地砖,它们怎会是我的心呢?
师:佛经已说得很明白,你要是认为地砖是泥巴做的,桌子是木材做的,这叫分别心,分别就是分别你自己的心。本来都是你的心,心就是一个,你跟谁分别呢?既然没有分别,这就是你的佛性。你能把握住这个,你就解脱了。




问:心境合一的道理是可以理解,可是要做到不简单?
师:如果你今晚听了就能做到,那佛法一点也没有价值。你今天能当校长,自小从幼稚园、中学到大学,受了几十年的辛苦,今天才能当到校长,佛法比世间法还难,世间法尚且如此,佛法你想一听就会,哪有这样容易?
(禅定意义问答部分,乃末学伍家庆、洪素花、邱铭洲……等之请问)







                                  普为出资及读诵受持
                                  辗转流通者回向偈曰
                            愿以此功德        消除宿现业
                            增长诸福慧        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与饥馑等
                            悉皆尽灭除        身心得吉祥
                            出资印赠者        诵持流通者
                            现眷咸安乐        光亡获超升
                            所求皆果遂        随愿得往生
                            法界诸含识        同证元上道

                      吉祥圆满----礼敬阿弥陀佛----欢迎大家转载!     
注(仑)字应是--------(车+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