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晨身高真实身高:常式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8:54:47

常式句

常式句:指句子成分位于一般、常见位置的句子。一般情况下,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等句子成分在句法结构中都有相对确定的位置:主谓结构中主语在谓语之前,述宾结构中述语在宾语之前,述补结构中述语在补语之前,偏正结构中定语或状语在中心语之前。例如: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那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塌了。

    观众们为芭蕾舞演员的精湛技艺鼓掌喝彩。

 

连动句

连动句是由连动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例如:

    老王天天骑自行车上班

    他挣扎着下地去劳动。

    耳朵听都快听腻歪了。

    他卖废品卖了两块钱。

连动词组中的谓词性成分都与同一个主语发生主谓关系。第一个谓词是“来、去”及由“来、去”组成的词组,可以独立充当谓语。除此之外,一般不能用光杆动词,而要带上宾语或补语等成分。对于第二个谓词没有什么限制。

前后谓词性成分的语义关系

①表示动作的先后关系  例如:

    大伙儿知道后都很沮丧。

    他推开大门径直走了出去。

    让你的孩子做完作业再玩!

    指导员走过去把伤员抱起来放到了担架上。

②前谓表说明,后谓表动作方式。  例如:

    他低着头想问题。

    奶奶盘着腿坐在床上。

    代表团一行乘飞机去北京。

    主任皱着眉头不说一句话。

③前后分别表动作及目的。  例如:

    我们特地前来向您道谢。

    领导表扬先进树立榜样。

    医生过来问我现在感觉怎么样?

    他去海南旅游。

④前后表示因果关系  例如  

    他踢球摔破了腿。

    老师今天去开会不能来上课了。

    他不会说英语吃了大亏。

    我明天一早赶回去还有急事。

⑤前后表示互补关系

    他俩呆呆地站着不动。

    你怎么老是板着脸不笑?

    姐姐闭着嘴一句话也不说。

    他小时候经常跑到戏院里听戏。

谓语由三个以上的谓词性成分构成时,其间的语义关系比较复杂,不限于上述5种简单关系。例如:

    同学们都跑着出去看望刚从国外回来的老校长。

    他回家关上门倒在床上蒙头大睡。

 

双宾句

双宾句指谓语动词后面有两个宾语的句子。双宾句的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结构关系,而分别与谓语动词形成述宾关系。例如:

    爸爸送给 一本英汉辞典

    我想请教 一个问题。

    你还欠 二百元钱。

    老师耐心地教给 孩子 这个字怎么写。

双宾句的特点

①两个宾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离动词近的宾语并不直接受动词的支配,叫间接宾语,又称近宾语。近宾语主要由代词或名词充当。例如:

    我还给图书馆两本书。

    人们称他当代的活雷锋。

离动词远的宾语直接受动词的支配,叫直接宾语,又称远宾语。例如:

    市里准备奖给你两万元奖金。

    公司捐给福利院一辆汽车。

直接宾语不限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有时谓词性词组、复句形式也可以充当直接宾语。  例如:

    你不需要告诉他应该怎样处理类似的问题。

    他告诉我今天停电,所以语音室不开放。

②能带双宾语的动词

A、给予类动词:

    给 送 赠 奖 教 派 卖 还 付 赔 输 分配

B、取得类动词:

    买 拿 罚 收 骗 偷 抢 赢 托

C、叙说类动词

    问 教 告诉 嘱咐 回答 报告 打听 请教 通知

D、称呼类动词

    叫 称 称呼 喊

注意:称呼类动词所带的两个宾语含有判断意思,但是中间不能使用判断动词。例如,“大家称他老师傅”是“双宾句”,如果使用判断动词说成“大家称他是老师傅”、或“大家称他作老师傅”,则成了“兼语句”。

③双宾句与非双宾句的转换

有些双宾句可以用介词将近宾语或远宾语提前,变换为同义的非双宾句。例如:

公司捐给福利院一辆汽车。—→公司把一辆汽车捐给福利院。

爸爸送给我一本英汉辞典。—→爸爸把一本英汉辞典送给我。

 

兼语句

兼语句是由兼语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  例如:

    老师鼓励大家学好外语和计算机

    领导要求他们立即赶往现场。

    大家称赞他能够时时为别人着想。

    他有个叔叔在美国。

兼语句的种类

根据兼语句中第一个谓语动词的性质,可以将兼语句分为四类:

①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

这种谓语动词具有使令意义,能够引发后一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常见的有: 使 叫 让 派 请 求 托 逼 催 催促 命令 带领 培养 选举 推荐 吩咐 促使 发动 组织     例如:

    我们请赵教授给我们做报告。

    他托你从北京捎回本书来。

    母亲一大早就催促我赶快动身。

    司令员命令士兵向敌人发起总攻。

②表示赞许或责怪的动词

表示喜欢、感激、厌恶、怨恨等感情的心理动词,也没有“使令义”。但是,这类动词可以关涉到后面的“宾语”所发生的动作行为。因此,也属于兼语句。  常见的这类动词有: 爱 笑 恨 嫌 喜欢 感谢 佩服 赞扬 羡慕 怨恨 痛恨 埋怨 祝贺 指责 批评 指责   例如:

    我爱他知书达理、孝敬父母。

    大家佩服他办事一丝不苟。

    妻子嫌他不务正业,整天瞎逛。

    父母担心儿子受不了这样的苦。

③表示承认意义的动词

常见的有: 认 称 称呼 追认    例如:

    小王认他作师傅。

    有人称他是“万金油”。

    人们称呼他是“编外经理”。

    组织上追认他为烈士。

注意:“有人称他是‘万金油’”句如果不用判断动词“是”,则成为“双宾句”。

④表示存在、领有的动词

这是兼语句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因为,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兼作第一个动词的宾语,所以,尽管第一个动词没有“使令义”,也属于兼语句。常见的动词谓语是: 有 无 没有 剩 留    例如:

    我有个朋友是经商的。

    班里就剩他还没有入团。

    我们这里没有人爱吃这种东西。

    这片山地无人耕种,长满了野草。

非主谓句中的兼语式

非主谓句也可以使用兼语句式,常用的动词包括: 有 没有 是 轮到  例如:

    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有人喊你。

    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轮到我上场了。

兼语句与主谓词组作宾语句子的区别

兼语句同主谓词组作宾语的句子在形式上很相似,都是“动1——宾1——动2——宾2”的结构。但是,组合关系和语义关系不同,应认真加以区别。

①从语音停顿来看,兼语句不能在兼语前停顿,只能在兼语后停顿。

主谓词组作宾语的句子则既可以在第一个谓词后停顿,也可以在第二个谓词后停顿。例如:

    *领导派 \ 我出发去北京。(兼语句)(\ 表示停顿)

    领导知道 \ 我出发去北京。(主谓词组作宾句)

②兼语句第一个动宾关系结合紧密,动词后不能加状语。

主谓词组作宾语的句子状语可以加在第一个动词后面。例如:

    *领导派明天我出发去北京。(兼语句)

    领导明天派我出发去北京。(兼语句)

    领导知道明天我出发去北京。(主谓词组作宾句)

③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多表示使令意义,它支配的对象是人。

主谓词组作宾语的句子的第一个动词一般是心理动词或表感知的、或“认证、主张”一类的动词,它支配的对象是一个事件(包括人物连同其动作)。

 

存现句

存现句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存现句的主语常由处所词语充当,宾语表示存在的主体。  例如:

    墙上贴着一幅国画。

    窗户上挂着一个红气球。

    天边飘过来一片乌云。

    村里刚死了一个人。

    书架上少了一本书。

存现句的类型

根椐表意作用的不同,存现句可以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

①存在句

存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着什么人或什么事物。存在句的主语必须是表示处所的词语,动词后面一般加上助词“着”或“了”,宾语常是由数量词组构成的定中词组。例如:

    大街上静静地停放着几辆汽车。

    天空中飞着一群大雁。

    客厅里来了两位客人。

    门口堆满了垃圾。

根据存在句中谓语动词的性质,可以将存在句分为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两种。

静态存在句表示存在的方式,不表示实在的动作。

    桌上放着一台电脑。

    学校东面是片农田。

动态存在句表示动作持续进行。

    屋顶上飘扬着一面国旗。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香。

区分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时,应注意两点:

第一,谓语动词本身有没有动作性。

静态存在句中的动词没有动作性。例如:

    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

动态存在句中的动词具有动作性。例如:

    屋顶上飘扬着一面国旗。

第二,静态存在句中的“着”能够被“了”替换,动态存在句则不能替换。例如:

    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桌子上放了一台电脑。

    屋顶上飘扬着一面国旗。—→*屋顶上飘扬了一面国旗。

但是动态存在句可以变换为一般的陈述句。例如:

屋顶上飘扬着一面国旗。—→ 一面国旗正在屋顶上飘扬。

              一面国旗飘扬在屋顶上。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香。—→ 一股清香正在空气里弥漫。

              一股清香弥漫在空气里。

②隐现句

隐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例如:

    他的脸上露出狡黠的微笑。

    马路对面走过来一群红领巾。

    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怪异的图画。

隐现句句首一般是处所词语,但也可以不出现。表示出现的隐现句,谓语动词后面一般带上趋向补语。例如:

    外面走进来一个扎辫子的小姑娘。(出现处所词)

    走进来一个扎辫子的小姑娘。(不出现处所词)

    枪眼里飞两颗子弹。(出现处所词)

    飞两颗子弹。(不出现处所词)

表示消失的隐现句,谓语动词后面一般加上动态助词“了”,宾语一般表示施事。例如:

    树上飞走了一只小鸟。

    书架上少了两本书。

 

“是”字句

“是”字句是由“是”充当谓语,表示判断或强调的句子。判断动词“是”与后面的宾语构成述宾词组,作句子的谓语。  例如:

    企鹅是种鸟。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

    村子后面是一条河。

    电脑是高科技产品。

判断动词“是”与语气副词“是”的辨析

有些句子中也含有“是”,但并不表示判断,而表示强调或肯定的语气副词,相当于“的确”、“确实”。例如:

    我们是看的话剧,没看电影。

    东北的冬天是冷。   

但有时判断动词“是”与语气副词“是”不易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格式中:

①“主语++谓词性成分”

区别的方法主要看“是”能不能省略。

语气副词“是”可以省略,且省略后,句子结构和语义不变。例如:

    他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他那么的不可思议。

    我是不知道这件事情。—→ 我不知道这件事情。

判断动词“是”不能省略,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语义都被破坏了。例如:

抵御风沙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抵御风沙的方法培植防护林。

取得好成绩的最好方法是刻苦学习。—→*取得好成绩的最好方法刻苦学习。

②“主语++ X的”

这类格式的区别方法,也是看能不能省略。

语气副词“是”连同句末语气词“的”都可以省略,而且省略后,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内容不变。例如:

    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困难可想而知。

    他的手艺是很高明的。—→ 他的手艺很高明。

判断动词“是”和结构助词“的”都不能省略,因为它们组成“动宾词组”,句末“的”是“结构助词”兼语气词。应当看作是“的字词组”充当宾语。如果省略了“是”和“的”,句子就不能成立,或者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发生变化。例如:

    这笔钱是公家的。—→*这笔钱公家。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

    他是迷信的。—→ 他迷信。

    这本杂志是我买的。—→ 这本杂志我买的。

后两个例句去掉“是”和“的”后,虽然还能够成立,但句子的句法结构或语义关系发生了变化。

“是”字句中主语与宾语的语义关系

“是”字句主要表达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判断关系。这种判断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①表示等同

主语与宾语指称的对象和范围完全相同,两者可以互换。例如: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白居易是《琵琶行》的作者。(《琵琶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中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

    我的理想是当科学家。(当科学家是我的理想)

②表示归类

主语所指称的对象归属于宾语所指称的对象。例如:

    老舍是北京人。

    新任县长是个年轻人。

    鲸鱼是哺乳动物。

    相声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③表示存在

主语表示宾语存在的处所。例如:

    信封里是照片。

    遍地是野菊花。

    村东面是一条通往北京的高速路。

    山坡上全是苹果树。

④表示特征、质料等

宾语表示主语的特征、质料或情况。例如:

    这孩子是大高个儿。

    这种动物是四条腿。

    他的毛病是太冒失。

    那个花瓶是景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