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霑笑傲江湖经典歌曲:老上海的痕迹(六十四,杜月笙在香港的最后日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09:26:39

【长篇纪实】

老上海的痕迹

六十四,黄家花园和桂林公园(续篇)

杜月笙在香港的最后日子

在上一集《解放后的黄金荣》里谈到当时他的自白书有二份,前一份没有发表。二份自白书我进行了比较;前一份里有黄金荣保护孙中山等表功的情节,后一份里给予删除。关键是前一份里谈到北伐军到上海,张啸林、杜月笙、虞洽卿找黄发起组织共进会,为“四一二”政变做帮凶,后来发表时杜月笙、虞洽卿的名字去掉了。这就是说第一份没有通过,第二份进行了修改。将杜月笙名字去掉,这有什么玄机?就是这一集的的起因。

这个玄机肚里最清楚的要算杜月笙了,这里有一段关于杜月笙听到黄金荣自白书时的记录;黄金荣自白书在香港《大公报》见报时,杜月笙急忙差人找来报纸,要万墨林念给他听。当念到这段时,“停!”杜月笙挥手要万墨林慢慢地重念一遍,他细细聆听。听完以后杜月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轻声地说;“我懂了!我懂了!”

杜月笙

你好像在听故事,我好像在写小说,其实这不是小说,这是档案里的东西,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的帮凶,这里漏掉他的名字,绝对不会是疏忽或遗漏,他感到这是政府的一个信号,所以大呼“懂了!”

青帮三大亨(右起)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

青帮三大亨中黄金荣1937年“八一三”已经70岁,在自白书里谈到日本人多次要他出来,都回绝了。抗战后他基本上在家养老,所以政府的意见中也有“黄近年来已不做恶”之说。张啸林抗战时投靠敌伪,最后死于非命。抗战后实际上叱咤上海滩帮会的就是杜月笙,被称为青帮“后起之秀”。

高桥杜氏家祠大门

杜月笙原籍浦东高桥人,上世纪三十年代已经是帮会里的三大亨之一,而且地位显赫,从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时的盛况就可以看出;

1931年杜氏家祠落成盛典

各界名人、名伶;包括黄金荣、虞洽卿、张啸林、荀慧生、梅兰芳、杨小楼、言菊朋、马连良、谭富英、尚小云、程砚秋都到场庆贺。

杜氏家祠落成各界名伶合影

场面搞得很大,也说明当时帮会在上海的势力,举足轻重。但是帮会坏事也做绝,社会上一笔笔的烂账都要算在他的身上,自觉没有出路,在上海解放前夕包了一艘荷兰轮船“宝树云”号,与妻妾、子女、朋友、随从数十人逃离上海,到香港避风头,住在坚尼地台18号底层,三房一厅,这与他在上海的杜公馆相比实在太小了。整日他蜗居在此,几乎足不出门。

香港不像在上海,没人孝敬,在上海挂名领薪的不下百种,现在没了收入,就靠去港前将上海东湖路一幢洋房卖掉得到的45万美金开销,每月要用六万,坐吃山空。

社会团体组团助阵杜氏家祠落成

杜月笙来港途中,一路劳累,受了风寒,到港不久就哮喘发作,加上情绪低落、心境极差,病情越发严重;神经衰弱、心脏病和下肢偏瘫接踵而至,这是1949年的事情。

杜月笙徒弟为他发行的纪念封

杜月笙的病体预示着他的时日不会太长,然而一股春风吹醒了他;1950年春,中共方面的潘汉年与他保持着联系,并派金山、章士钊去港,劝说他返回上海,杜的一个儿子也留在上海做联络员,传递信息。对此,老谋深算的杜月笙表示身体欠佳,暂时不能返回大陆,但一定“在尽可能范围内多为人民服务”,在港不从事反共活动、不去台湾,还托人带信给上海的门生,要他们服从政府的法令,安分守己,报效祖国。是不是杜月笙已经改好我们不去讨论它,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政府政策的威力。

1931年,杜月笙与各界名伶合影

这年春天,杜月笙身体略有好转,扔掉了轮椅、拐杖和氧气瓶。逢到好天还在家人陪伴下外出散步。在这段时间里杜月笙倒做了几件大事;台湾当局多次派人动员他去台,一直被他婉拒。无奈之下,想聘他为“救国公债节约储蓄劵港澳劝募委员会主任委员”,帮蒋在香港搜刮港澳同胞钱财,杜也未答应。据密友骆清华记载;杜在港二年“对于台湾方面,私人交际往返,虽未能割断关系,但涉及公事一概婉拒”,相反“新中国在港事务,要其协助的,莫不乐于尽力以赴,从无推诿敷衍”。

1950年4月北京中国银行在京召开董监事会议,要在港的杜月笙、陈光甫、张公权、宋汉章、李铭等赴京参加改组会议。众人拿不定主意,求教杜月笙,杜出主意出具委托书,委派代表去京开会。杜月笙在那里还是有一点号召力的,当即拍板,这一来震惊了蒋介石;把杜的好友张群、王宠惠、严家淦、洪友兰叫到草山别墅,骂个狗血喷头。

接下来蒋介石出了一招,要他们去台参加台湾4月20日召开的中行会议,至少也要委派代表出席;登报宣布去北京开会放弃。

蒋介石派俞鸿钧、洪友兰飞港找杜月笙问话。杜得悉后立即通知朋友“坚持立场”,当俞、洪找到杜月笙,并向他施加压力时,杜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做人最重信义,不能说谎,更不愿卖友,对北京中行开会,既签委托书则一切改变均不可能,如不见谅,有何危险,也只好认命了!”,气得蒋介石毫无办法。

杜月笙在港期间一直由姚玉兰和孟小冬陪着,姚是杜的四姨太,名伶孟小冬一直没有名份,但照顾始终体贴入微,为给杜解闷,教杜学戏,杜也以此为乐。

少年时的孟小冬

1951年4月12日即将到来,这是“四一二”政变24年,突然台湾方面传来消息;大陆将公审黄金荣、杨虎等人。杜月笙心里发毛,若是翻老账,杜月笙可是血债累累,无出头之日,一连几天无法入睡。

4月下旬,正进早餐,广播了一条离奇的消息;“蛰居香港的青帮大亨杜月笙,摆脱中共之纠缠,已于4月23日飞抵台北,国民党军政要员在松山机场迎接”。亲朋好友接踵探询,弄得杜月笙焦头烂额,应接不暇。原来是台湾方面策划的“精神战”,几次三番的折腾,杜的神情憔悴,7月竟下肢偏瘫,从此一病不起,江河直下。

孟小冬

8月7日杜月笙已是两颊凹陷,脸色白中透灰,大口喘气,进入弥留之间,对着众亲属立下遗嘱,分割遗产。

这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又闹出了惊天大事;当天晚上,台湾“国民大会”秘书长洪友兰飞赴香港,抵杜宅,带来了一份“杜月笙遗嘱”;里面称一贯效忠“党国”,与共产党“不共戴天”等,尽是胡言乱语。这就难了杜府的家人,真正的遗嘱墨迹未干,新的遗嘱胡话连篇,拒绝;得罪不起,接受;于心不甘。

台湾报道杜月笙死讯

 

挨到1951年8月16日下午4时50分,一代枭雄就此撒手归西,时年64岁。临去时还对姚玉兰说了最后一段话;“我死后,要穿长袍马褂……,要买好一点的棺材,以后要运回上海,葬在我的生身父母旁,陪陪他们老人家……”。

杜死后第二天“杜月笙遗嘱”果然见报,洪友兰看了勃然大怒,原来这份假的遗嘱凡涉及政治者悉行删去。这是杜月笙的秘书胡叙五干的,他誊写了一份,准备发到报社,胡叙五为人忠厚,原来的真遗嘱也是他写的,现在想想;假遗嘱发出去要出大事的,就和好友密商,将“遗嘱”删改一下,弄得洪友兰回去在蒋介石前交不了帐。

由于杜月笙坚持不去台湾,又篡改了遗嘱,杜死后蒋介石一直不表态,到了19日将要大殓前还有几个小时才发来电报,口述“义节聿昭”四个字给杜月笙。

杜月笙

 

上海报纸经有关部分批准也刊登了一条消息;“杜月笙老先生于1951年8月16日下午5时在香港坚尼地台18号寓所寿终,谨此报闻”。杜月笙的死还比黄金荣早二年,年龄小22岁,这些都成为了历史,记在这里,需要时可以查用。

八仙桥为基地的三大亨我就写到这里,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