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杨莲亭百度贴吧:重阳把酒去赏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2:30:43

重阳把酒去赏菊

 

陈敏昭

 

(三门峡行政学院 472000)

 

在中国较早的典籍《礼记》“月令篇”中载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早期汉语中,“鞠”、“菊”通用。一句平淡自然的联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就象一把开启了菊花吟咏的大门的钥匙,“一自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至今。”陶渊明之后,人们爱菊之情大发,且以咏菊来体现自己的高风靓节,出现大批的吟咏之作,联篇累牍,不可胜数。说句公道话,咏菊诗章,应从屈原的“朝饮木兰以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开始。

历代文人雅士多将菊花比喻为“花中君子”。刘禹锡称颂菊花是“寒蕊差池落,清香断续来”。认为“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人们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唐代诗人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晚唐诗僧齐己(俗名胡得生,863-937)称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称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宋代诗人苏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秋瑾一联“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将人品诗品推向了极致。赏花者各异的情怀,使菊花也有了不同的面貌:或为恬然洒脱的隐逸君子,或为清丽冷艳的巾帼英侠,或为失意落魄的文人学士,或为矫矫不群的伟岸使者……均将菊花作为自己的化身来歌颂,颂花实为颂人。如黄巢,喜欢菊花是因为“我花开后百花杀”。

晋以降,人们多喜欢黄色菊花,并用“黄花”作为菊花的代名词。“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诗人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与气魄。

白菊以它纯洁如霜也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最早咏白菊的当推刘禹锡和白居易。令狐楚梁园中有白菊,刘禹锡吟咏道:“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花的洁白有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花的娇贵使得“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白居易回忆经历的杭州、洛阳、苏州“三处菊花同色黄”,晚年见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时,不由得既兴奋又感慨。中唐时白菊还是如此珍稀,到晚唐李商隐笔下,便是“霜天白菊绕阶墀”了。相应地咏白菊诗也多了起来。晚唐司空图对白菊亦怀有偏爱,写有《白菊杂书四首》,其一曰:“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却笑谁家扃绣户,正薰龙麝暖鸳衾”。其二曰:“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尤值得读的是:“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其《雨中》亦是写菊:“维摩居士陶居士,尽说高情未足夸。檐外莲峰阶下菊,碧莲黄菊是吾家。”

白菊之后,人们也爱紫菊,紫菊显幽情。出尘可比清荷,高洁更显紫幽。记得一次独上南山,幽静中忽见清新可爱的数枝紫菊,心头豁然一亮,观赏把玩许久,亦足以慰藉孤独之心:山风羡悠,寒重凝枝。多情无情,暗香心留。千古清魂,一枝芳菲。陶令身后,精诚化蕊。

有一则轶闻不见正史,是说年轻气盛的新科状元苏轼去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在王安石的书房里,见其写的两句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摇头不同意,认为菊花本是耐霜花,虽凋零而不落花瓣,“宁可枝头抱香死,不肯零落随尘埃”。于是,提笔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也是苏轼抱才托大。王安石见了此句,便将苏轼贬到黄州。后苏轼在黄州赏菊见西风吹来,菊瓣纷落,满地铺金,枝上却无。方悟“老相国是让我来看落菊的”。这个故事,颇有些“把严肃的政治斗争化为一笑”的中国式幽默。事实上,苏轼被贬黄州是因“乌台诗案”而非“书房诗案”,且在黄州整整待了六年!如仅为看花,一年足够。不过虽非史实,却是关于菊花极有趣的诗话。

在文学作品中,曹雪芹老先生可以说在《红楼梦》中把爱菊、吟菊、画菊、写菊发挥到无以复加,为他笔下的大观园内的诗社所安排的最热闹的一次聚会,便是持螯赏菊之会,那宴会催生了十二首吟菊佳作,从“忆菊”开始,访、种、对、供、咏、画、问、簪、影、梦而至“残菊”,三秋妙景尽收其中,竟成菊谱了。作者自己也很得意,认为这种“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的一虚一实写法,“前人也没作过,不能落套”,“又新鲜又大方”。诗成之后,又借笔下人物之口,彼此称扬不绝,李纨总结“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确实,曹雪芹如非作家而是诗人,凭这十二首诗及后面的柳絮词也可独步清代诗坛了。不过,将咏菊列为魁首似不妥,最好的应是“问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充满理趣的思索,远胜“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的纤细小巧,直叫人扼腕叹息。

我们的赏菊、评菊就从“十二吟”开始罢!

(1) 忆菊 :“怅对西风何所思,难忘芳菲留情时。幽幽静静望新客,雅雅清清慰故知。北去离人苦情远,南来归雁相思痴。冰心一片花魂附,聚散两依应有期。”

(2)访菊:“秋上南山独自游,梦中景象此间留。出尘可比清荷韵,高洁更显紫菊幽。谁言寸心锁东篱,岂知尺素扮金秋。山风亦羡情悠远,寒重寒凝藏枝头。”

(3)种菊:“蓝天碧碧絮飘来,青苗慢移用情栽。暮春时节细雨浸,金秋九月满园开。笑指长天云千朵,淡对红尘茶一杯。待到漫天雪飞时,悄然离去化尘埃。”

(4)对菊:“满眼繁花处处金,园中有客思情深。红袖添香西窗剪,锦瑟无端相思吟。缕缕幽香暗浮动,悠悠白云渺乡音。晓寒霜重我重归,比翼双飞度光阴。”

(5)供菊:“慢启莲步花圃中,带露紫菊意雅幽。素手采得一点韵,空瓶供奉三分秋。天空飞燕传新讯,案前孤影念旧游。多情总被无情误,暗香淡雅心中留。”

(6)咏菊:“不惧冷霜寒露侵,冰心只为谢知音。高山流水缈琴韵,红叶秋风伴月吟。一身傲骨如枝干,满腹华章藏花心。谁说金菊花期短,悠然一梦到如今。”

(7)画菊:“尊前赋诗不知狂,惊羡雅魂难考量。花前提笔凝眼眸,案上泼墨染秋霜。浓情隐去随风远,淡心归来与花香。红尘难留芳魂在,情思悠悠伴斜阳。”

(8)问菊:“秋韵秋情难说知,叩访锦菊在东篱。举杯邀月怎说早,断水抽刀何意迟?傲霜斗寒哪寂寞,赋诗寄情谁相思?若解芳心花间问,执子之手待何时?”

(9)簪菊:“日照东篱处处忙,绿叶黄花扮红妆。花中妾颜多娇美,窗前郎心亦痴狂。炽热可比七月火,淡雅更如九秋霜。信手拈来菊一枝,高情斜插在耳旁。”

(10)菊影:“秋深霜浸寒重重,晚风吹拂菊梦中。花枝绰绰摇清影,月辉缕缕锁玲珑。香留人间魂归远,泪洒红尘梦成空。皓月怜花心亦碎,凭空一拜也朦胧。”

(11)菊梦:“霜凝露重和风清,月照菊心多空明。意学双飞花中蝶,魂系三生石上盟。水月悠悠叹缘断,镜花残残悲雁鸣。一腔愁怨与谁诉,白云千载代传情。”

(12)残菊:“秋意浓浓香渐远,谁阻花谢小雪时。余情有心知淡泊,残枝无叶翠离披。一枕空寂成心病,千朵浮云送花迟。年来花期再相会,明月清风说相思。”

  此等诗中盛会,可谓源远流长。现在,让我们从晋代开始品读采颉一二。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读是诗,常常产生诗耶?仙耶?农耶之疑问。

  其《菊诗》(和郭主簿其二)曰:“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饮酒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读这些非常清新自然率真的诗歌,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挂冠归耕的文人雅士跃然而出:秋高气爽之时,值秋菊盈园,持醪邀邻,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何其令人艳羡!

唐代元稹的七绝《菊花》也非常有名:“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此诗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从前文可知,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人们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赞美。这首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

陆龟蒙乃唐代农学家,亦好诗,有《忆白菊》一首,颇为清新自然:“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李商隐《菊花》,功力最为深厚,对仗最为公正:“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明代唐寅一生坎坷,寄情菊花,画了许多菊花,大都题有诗词,这些诗词明为写景,实则抒发胸怀。其《题菊花图》曰:“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菊花图一》诗曰:“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御袍采采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

《菊花图二》:“佳色含霜向日开,余香冉冉覆莓苔。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

《菊花图三》:“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

《墨菊图一》:“白衣人换太元衣,浴罢山阴洗研池。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

《墨菊图二》:“绿云架上草龙蟠,马乳含秋露下干。昨日文园愁肺渴,几丸嚼破蔗浆寒。”

《菊图》:“锦里先生日晏眠,客来高论坐无毡。酒资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

唐代落第秀才、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有《题菊花》一首,常常受到某些人的追捧:“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还有《菊花》诗一首,亦是好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代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一:“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其二:“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南宋刘克庄《菊》:“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南宋郑思肖《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是赞誉菊花不跟百花一块儿争奇斗艳,你独自挺立在疏篱下。哪怕天冷霜重,宁可在枝头上保持芳香枯萎而死,从不让北风吹落在尘埃里,受到沾污。显然,郑思肖同苏轼一样,也认为菊花耐霜虽凋零而不落花瓣。

赋曰:清秋吊影,冰心晓篱。傲骨仙格,娇魂瘦影。才子梦醉,红颜缱思。露紧霜深,谁慰我魂?阶前金香,潮涌游人。霜重成杰,东篱古今。 怅望西风,清霜如梦。心随归雁,寥坐听砧。冷吟秋色,醉酌寒香。斜阳忆旧,春风淹留。寒芳留魂,霜传珍重。傲世惟君,知音惟我。千古高风,尽付寒烟。

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三门峡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