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而不染是什么意思:老上海的痕迹(三十四,广福弄将随广福寺一起消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05:25

【长篇纪实】

老上海的痕迹

三十四,广福弄将随广福寺一起消失

方浜路河南路口有一条即将消失的弄堂——广福弄。从名字来看很惹人喜爱,仔细想来好像与佛教有关,其实它有很多故事,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一旦拆了只能在资料里寻找了,我们来把它理一理。

广福弄在那里?来看下面的照片;

上海老街


这不是方浜路河南路口的牌楼吗?

是的!前面的横马路就是河南路,在牌楼左手边的后面、河南路马路边上就有一条“弄堂”叫广福弄。

广福弄


弄牌就竖在河南路上,看不懂的人以为放错了路牌。

广福弄的现在地址

 

那么为什么在弄堂二个字上加了引号,它已经不能称为弄堂,更不能称为街;因为它的一半已经没有了,被扩建的马路给吃掉了,为了给它留一个尊容,砌了一道墙,保住了另一半,如果墙一去掉,另一半将成为街面房子,这条广福弄的名字就没有用了。

为什么这么一条小小的弄堂一定要保留呢?我在猜想;大概是它的名气太响了缘故?现在已经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些,如果查查它的老账,真的很有来头。

河南路边的弄堂

 

就在这墙后面,拉不进一辆黄鱼车的夹弄里,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广福弄。

大墙后的弄堂

 

一面是墙(墙外是现代化的河南路),一面是原来的弄堂,你可别小看了它;论年纪,它存在可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当然,原来不是这样的,而是寺院前的一条小路,这条南北向的小路,北端就是著名的广福寺——上海一座最古老的佛教禅寺。这条路就因此而得名;解放前叫广福寺弄,解放后(1963年)命名为广福街,因为广福寺已经不复存在。现在不知为什么改为广福弄了!

别有情趣

 

有一点蛮好,那里还有集市,还有一点点老味道,当然不是菜市场,只是一个古董游击市场。

你搞你的现代化,我做我的生意

 

顺着一百米不到的小弄堂到北端出口就是方浜路(原来的方浜),方浜路对面是广福寺旧址,就是现在的珍宝馆和藏宝楼一带。

弄北口的珍宝馆

 

下面明代的地图就已经有标注,广福寺东面有宋金山神庙(城隍庙),北面有积善寺、方周二公祠和露香园(即现在的露香园路一带)。

未建城墙时上海地图

 

同治地图

 

清同治年间的地图也标有广福寺,哪么这广福寺有多久、有多大?

广福寺建于五代晋天福年间(公元936-943年)。真的不得了!现在好多建筑都称三国时代的,要找依据却很困难,就是龙华塔真正的记载“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建筑的遗迹”,那么广福寺的地位也应该不亚于龙华寺,而且它的位置更好,在城里。

广福寺有多大,屡经修缮、增建,占地13亩(将近九千平方米);南起方浜,北至露香园路一带都是它的福地。现在毁了,当然没有照片,但是有图,上面记有广福寺的历史,太珍贵了!

清代广福寺外景图

 

广福寺建筑高大雄伟,山门的横匾上书“沪城第一山”,寺内供奉如来佛、文珠、普贤、观世音和十八罗汉等,两廊有十殿阎王和牛鬼蛇神。大雄宝殿里的木柱可供二人合抱,可见它的规模在当时的上海来说真是数一数二的。

可惜的是它的运气没有龙华寺好。明嘉靖三十五年,倭寇多次犯境,军需无着,经官绅商议,欲将广福寺出售应急。这事给潘恩(定公)知晓;堂堂“沪城第一山”怎能被毁!

潘恩是何许人也?看过我的《六十年前的上海城隍庙》和《扑朔迷离的梧桐路》朋友们都知道,潘恩是豫园的主人,为官数十年,历至巡抚、尚书。

潘恩此时正在河南任巡抚,急令其子带了俸金,代偿庙宇的价值,总算逃过一劫。过不多久,军饷还是不够,又议卖寺院了,好在潘恩已是上海富豪,有潘半城之称,照旧代偿,最后总算把广福寺保了下来。

潘恩于万历十年去世,享年87岁,万历皇帝赐溢号恭定,地方人士为了纪念其功绩,便在寺内建潘恭定公祠,墙上有潘公的画像,这些都在《上海研究资料》和清《同治上海县志》有记载。

到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在门外挖了二口义井,上面建了井亭,供百姓饮用(这也记在《同治上海县志》上)。现在广福寺没有了,二口井应该还有啊!在那里?

藏宝楼

 

珍宝馆旁有一个藏宝楼,在建这幢楼时,西侧发现了一口义井,井圈尚好,井里还有水,很清澈,没有办法,只好已加以覆盖,埋在地下,记在这里,后人可不要忘了!

这样就很清楚了!藏宝楼的位置是当时广福寺山门口,它的后面就是大雄宝殿和寺院的其他建筑。

由于广福寺地处黄金地段,像寺院这样的建筑在这里绝对是没有出路的,日日被侵蚀,渐见衰落,加上龙华寺、静安寺、玉佛寺的崛起,广福寺越来越小,大批土地被建起了民房。上世纪七十年代,终于逃不过厄运,大殿被拆除,广福寺就此宣告结束。

有谁还能想起这里原来的广福寺

 

广福寺没有了,广福寺还留下的痕迹就是广福弄。现在广福弄又只剩下了一半,如果真像我在前面所说的;墙拆了,那么广福弄也要没有了,当然还是这句话;这不是坏事,时代总是要发展的,我们记着它,那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