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字景濂 翻译:秦岭巴山流鱼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22:50:12
秦岭巴山流鱼洞 十堰日报       2011-5-19                               

  □无患子

  4月11日《十堰日报》报道,郧县谭山镇鱼塘沟村七组有个“流鱼洞”,每年清明节前后,在村子附近靠河边的悬崖上,有一眼碗口粗的山泉源源不断地往外流鱼。今年只流出三四百公斤,估计与去冬今春的干旱少雨有关。据当地村民回忆,1965年有一天,从白天到晚上流出的鱼有2500多公斤。而且这种鱼肉质鲜嫩,没有细刺,油而不腻,煎煮时香气四溢,吃后口留余香。

  这种“流鱼洞”,郧县有,郧西县也有;秦岭南麓有,巴山北坡也有。《郧西县志》记载,郧西县香口乡黄云铺村大黄龙洞,清道光年间涌大水、出大鱼,村民抢鱼斗殴死人,后水渐小,现有石碑。洞内有河床,洞外下首河边有泉眼,一有淤积。香口乡茅塔村田家坡下,有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泉水眼。清清的泉水,长流不止。每年清明时节,便有大量泉鱼从泉眼中跃出。其中有一股一个流量大的水,从天河西岸河滩边涌出,人称“鱼洞子”。解放前,水从一米高岩壁上流出,今洞口淤积。1947年出鱼近万斤,1985年春出鱼300余斤。米见方,有碗粗泉水从岩穴外溢,冬暖夏凉,常年不枯,冬春多鱼,解放后略

《房县志》记载,在房县城西90公里的秦口乡项家村,有个红莲洞。洞高3米、宽4米、深150米。洞内有泉水四季常流,每年春雷始,洞中泉鱼涌出,多者千余斤。《竹山县志》记载,在竹山县最南端、距县城130公里、与重庆市巫溪县接壤处,有一个名叫墨池的地方,因四周崇山峻岭、奇石峥嵘、中部平坦、形如砚台,故名墨池。在墨池下方半山之中有一个鱼洞子,每逢春夏交替时,在连降大雨之后,洞中流水增大,此时有鱼随水而出,所以称鱼洞子。鱼出时,当地村民以背篓等透水工具在洞口接鱼。这种鱼洞子在墨池以下的渣鱼河等地还有好几处,洞中流出来的鱼当地人称为“钱鱼”。这种鱼,因鳞片很小,形似古铜钱,故有此名。

《神农架志》记载,在与竹山县交界的神农架有很多鱼洞子,较大的如松柏鱼洞、泮水鱼洞、两河口鱼洞、官封鱼洞等几十处。这些鱼洞各有特色,所出之鱼各不相同。清泉鱼洞多出鲢鱼,宋家拐鱼洞多出鲫鱼,后河鱼洞多出杨条鱼,野马河鱼洞多出无鳞鱼,其它鱼洞则多出钱鱼。每年农历三月,当第一声春雷响后,栖息在鱼洞的钱鱼便纷纷随泉水涌出洞口,这便是神农架一年一度的渔汛。当地群众只用一些简单的捕捞工具,便可收获成千上万斤鲜鱼。

  这类鱼洞子,不仅秦巴山区有,长江下游、黄河流域也有。据媒体报道,江西武宁县宋溪乡山口村有一泉水洞,高1.5米、宽2米,人弯腰可入内,走十多米后洞口渐小,从洞内流出一股清泉,四季不竭。有趣的是,每年五六月间,有成群的鱼随泉水涌出,出洞后结伴嬉戏,游一段路程后鱼群就不再往下游了,然后掉头逆水而上,返回洞中。

在河北省涞水县境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三坡,其中心区有一眼“鱼骨洞泉”,系永久性独眼巨泉,泉水从山崖石窟中流出,喷泉口直径约30厘米,水质极为清澈,自然流量为每秒0.3立方米以上。每年农历谷雨前后,从泉口会随水喷出活蹦乱跳的鲜鱼,数量不少,每年达1000公斤左右,甚为可观。这种鱼如候鸟一样,年年按时流出,9月鱼又复归山洞越冬,成为京畿鱼泉奇观,又堪称河北“八大怪泉”之一。

位于河北省佛洞塔山麓的鱼谷洞泉,泉水甘冽清凉,富含有益人体的矿物质,流量为每秒0.42立方米。每逢农历谷雨节前后,从泉洞中不断地喷出鱼来,每尾重约六七两,黑背白肚,肉味鲜美,鱼骨坚硬,当地人称它为“石口鱼”,学名叫“多鳞铲颌鱼”。每到喷鱼季节,附近村民便携筐背篓,前往捕捞,热闹非凡。

  郧县“流鱼洞”在鱼塘沟村,说明这种“鱼洞子”古已有之。在距今约1700年即公元350年左右成书的 〔晋〕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中,就有“鱼穴”即“鱼洞子”的记载:“沔阳县,州治,有铁官。又有度水。水有二源:一曰清检,二曰浊检,并有鱼穴。清水出(鱼奥),浊水出鲋,常以二月八月取。”《水经注》云:度水“出阳平北山,水有二源:一曰清检,出隹鱹。二曰浊检,出好鲋。常以二月八月取之,美珍常味。”《华阳国志校补图注》的作者、历史学家任乃强先生考证说,郦道元著《水经注》引常璩《华阳国志》清检、浊检文,不言“鱼穴”,但谓水中出佳鱹、好鲋,而於《水经注·褒水》云:“又东南得丙水口,水上承丙穴。穴出嘉鱼,常以三月出,十月入地。穴口广五六尺,去平地七八尺,有泉悬注;鱼自穴下透入水。穴口向丙,故曰丙穴。下注褒水。”《常志》未言丙穴,盖郦氏疑《常志》误而改之,实则皆是鱼穴,各依山行者所见记之。《环宇记》褒城县云:“丙水源出县西北牛头山。《舆地志》云,'按河南及巴陵、昆阳并有丙穴出嘉鱼’即此类也。”〔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载了四川眉州附近的 “唤鱼潭”:“登岸即入山径,半里有唤鱼潭。水出岩下,莫知浅深,是谓龙之窟宅。人拍手潭上,则群鱼自岩下出,然莫敢玩。两年前,有监司从卒浴其中,若有物曳人崖下。翌日,尸浮出江上。”

  诸如此类的鱼洞,为什么会出鱼呢?据实地考察,这些鱼洞子一般离河床一米高左右,虽然洞口大小不一,但常年都有泉水流出。夏季,当河水上涨与鱼洞相通时,许多鱼游入洞中,有些在洞中越冬,到次年大地回春,洞中泉水相对转冷,便随泉水挤出洞口,回到河中。任乃强先生解释说,凡石灰岩地层,每多伏穴潜流,或数十百里纡曲潜出,使人难辨原委。上游河或湖中有鱼者,则下口往往随水出鱼。其鱼流出有时:上游水浅不及穴口,则鱼不能入穴;漫过穴口时,则鱼虽入穴,顿感光与空气不足,易于泳还;惟水适漫穴口,存有半穴空气时,鱼游最远,遂不得还,随水自下口流出。故鱼盛出时恒在春秋季节。曾见宝兴县鱼泉,鱼随水出时皆懵然如失知觉,经入浅草滩昏眠久之,乃复活泼,由阳光与空气久也。鱼泉,四川云阳、梁平、开县皆有之,湘黔间尤多,固不必丙水、丙穴也。这个解释,可为一说,录以备考。


柳林乡 - 墨池

墨池位于竹山县最南端,东南与原始森林神农架连界,西与重庆大巴山脉的巫溪接壤,北衔秦岭之尾。墨池地处峰峦叠嶂、峡谷林海的盆地之中,形状如砚池,故名“墨池”。这里风光奇丽,大自然鬼斧神剑,造出南天门、梭罗树、令牌寨、白岩寨、老龙泉溶洞、鱼洞子、黄龙洞、真假瀑布等景观。

柳林乡南天门亦称南山,位于墨池南面,长村坝至斑竹园之间的高山顶峰。山顶有一岩壁形似两扇大门,云遮雾掩,站在山北沟底向南仰望,好似南边天空中隐现出一大门,给人以遐想,故名“南天门”。
梭罗树位于墨池以南的干溪坪,其根中空,可容三、四人席地而坐。这棵珍奇古树,历经岁月沧桑,仍旧枝繁叶茂,在高山林海中更显大气雄伟的风姿。它是鄂西北梭罗树之首,相传30年开一次花,60年结一次果,因其果似罗汉,故名“罗汉果”。
令牌寨位于墨池对面的山半腰,山寨下有一高一矮两个拔地而起的石峰,高于附近所有树木。其中高的有50米,矮的约40米,远望形似大巴山区道人驱鬼降妖时使用的“令牌”,故名令牌寨。
鱼洞子位于墨池下方半山之中,每逢春夏之交,在连降大雨之后,洞中流水量增大,洞中的鱼就随水而出,故得此名。鱼出时,当地农民以背篓等工具在洞口接鱼。这种鱼洞子在墨池以下至渣鱼河等地还有好几处。当地人把这种从洞里流出来的鱼,称为“钱鱼”。
真假瀑布位于墨池下游。有一个高约200米的悬崖,半山有一深槽,似洞非洞,槽内有一股盆粗般的山泉垂流直泻,长百余米,流经4至5个石阶,水花飞溅10余米远,形成约4米宽的瀑布,此即真瀑布。假瀑布与真瀑布相距约两公里,宽约3至4米。白色岩壁中夹杂着斑斓小石点,形似水。山脚处白色石块绵延起伏,酷似雪浪卷花。难怪当地人说:“远看是大水,近看也是水,是水不是水,根本没有水。”